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子规全文

第子规全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第子规全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子规全文范文第1篇

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共同阅读弟子规的演讲稿600字2020,请您阅读!

弟子规的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启蒙经典之一《弟子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读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记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规》时是在父母大学网的有奖知识答题时。为了更好的参加活动,每天都更加认真去读《弟子规》并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书中的第字每句,每读一遍,自己对《弟子规》又加深了一遍理解,总之每多读一遍,收获都会多一点。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弟子规的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中国好多人听说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规》,前者更加注重于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规》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规》是作为国学课的启蒙课本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为人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篇幅不长,全文共计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厨师、接物、求学应该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长辈,对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友爱,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要小心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换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一定要平等博爱,学会换位思考,须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是一件崇高伟大的事情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想法。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社会优胜劣汰的法则。

弟子规的演讲稿3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自从读了《弟子规》后,我深有感触。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在《弟子规》众多经典名句当中,这几句是我最喜欢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虽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但是,却没有做到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次,妈妈买了一些零食回来,妹妹正在做作业,并不知道有吃的,于是,我自个儿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结果,妹妹做完作业后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号啕大哭,我还不以为然,昂着头,兴高采烈地玩电脑去了。还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场滑旱冰,表弟不小心摔倒了,手脱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旱冰场。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责骂表弟,说他是懦夫、毛毛虫等弱不禁风、经受不了风雨的事物。现在想起这些事来,我真是觉得无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许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来说吧:孔融在四岁时,家人买梨给他治疮,可孔融觉得自己应该关爱关心自己的人,便将大梨让给了别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以后我也要像孔融学习,更加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处处想到他们,有好的东西时与他们共同分享,而他们有困难时,我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烦恼时,也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和他们共同开心,共同忧伤,团结互助。

今后,我一定会做到“首孝弟,次谨信”,与亲人共处一片蓝天,互相关爱帮助。而《弟子规》也将陪伴我走过以后的人生!

弟子规的演讲稿4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弟子规的演讲稿5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第子规全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感恩教育 人文精神 语文课堂 教材

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除了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外,在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素质、发展健康的个性、完善健全的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感恩教育是人文素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如今学生的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正暴露了感恩教育的缺失。语文教师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引导学生识恩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人文精神的精华,凝聚了感人至深的亲情,对学生能起到非常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些材料,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识恩。如《背影》中,遭遇一系列家庭变故又年老体衰的父亲,对二十来岁足以独立的儿子仍是关怀备至,亲自送儿子上车,临行再三嘱咐,蹒跚地爬过月台替儿子买橘子……这种感人至深的父爱充溢全文,教师怎能不引导学生在深切的感受体验中,明白父亲的恩情呢?教材中蕴含感恩教育资源的课文比比皆是,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染,甚至是急剧动荡的震撼,改变着学生的心灵状态和思想感情,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一切来自于父母,对父母的恩情不能熟视无睹。除了教材中的感恩内容,课外的一些经典著作中,也饱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是上等的精神营养品。所以,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向课外拓展延伸。如柴水文先生主编的《国学小书坊》,其中的《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几部作品,里面有许多优秀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做一个孝顺父母、知恩图报的人。

二、在朗读延伸拓展中,引导学生知恩

语文教材本身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对一些精品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获得体验。可以是教师有感情地范读,也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形象、产生情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在教《父母的心》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并感知文中“父母的心”,结果学生对文章并没有多大的感触。于是我调整教学手法,指导学生回忆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呵护,引导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最让你感动,学生争相发言,有的学生说到动情处,眼角湿润。于此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反复诵读。读着读着,学生的神情庄重了,声音低沉了,文中的“父母的心”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很多学生深有同感,纷纷发言。有些想到了雨天家中长辈为“我”送伞;有些想到了每个冬晨母亲起早为“我”准备早餐……原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其间饱含着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并大为所动,有的甚至边说边眼含泪水。可见,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沉浸在一种深沉的人身体验之中,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亲人对自己的恩情,从人格上受到震动,在灵魂上得到净化。再如上《背影》一课时,我在课将结束时插播了阎维文的《父亲》,朴实的歌词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纷纷打开了记忆的电脑,用感恩的“鼠标”搜索着父亲的关爱,在纷纷的诉说中分享父亲的故事,感受父亲的伟大恩情。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适时的延伸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心存感恩之心。

三、在指导写作练笔中,引导学生感恩

我们培养学生,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因此要求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是必要的,但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而且要使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感情丰富、细腻的心灵,能以感恩的心态去留意、思考周围的一人、一物、一事,并将感受记载下来,教师不能不抓住写作指导这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我手写我心,在写作的指导课上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亲情、友情,让感恩之情通过学生的笔触缓缓流出,比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如结合单元写作要求灵活开展“真情感恩”系列写作活动,在活动中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启发学生在思考、实践中感悟体验,一方面有感而发写出真情、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报恩

我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恩图报,所以语文教师要抓住一些契机,引导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如在学习完《父母的心》、《背影》等课文后,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给父母写感谢信,给父母洗一次脚,给母亲洗洗头,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做一次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添一份家庭责任感。如果把语文课堂与家庭课堂乃至社会课堂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成为知恩图报的有着健康健全人格的人,将会有效得多。

当然,我们在实施感恩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梯度与深度。其实,感恩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回报父母,报“恩”还有其他的方面,如他人之恩,自然之恩,国家之恩,社会之恩等。因此不能仅局限在父母之恩上。当然可以先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因为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回报的人,更谈不上回报社会了。我们还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必须适时适度,不能过分强调突出,使语文课变成了思想政治课。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他告诉我们,教学即唤醒,唤醒学生的情感与心灵。所以,语文教师要将感恩教育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1]于雪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浅谈.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