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残缺的美丽作文

残缺的美丽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第1篇

幽幽静夜,一轮明月当头;婉转清风,一丛百合陪伴。如此美妙夜景,多少人追求。然而我更偏爱这样的景:半轮残月,细细雨丝,微风凉凉不也是一种美丽么?残缺的美,似乎生来就为完美做着陪衬,残缺到令人伤心。本就残缺且无人问津,何其悲哀,但同样美丽。我经常在心中流泪,因为世间也有太多残缺,世间就是这样,其实人人都是残缺的,上帝不偏爱任何人。

当一个断手的孩子,看到别人时,她很悲哀,然而上帝给了她天生的画画或者说是艺术才能。她像是一朵残缺的花,上帝抢走了她的手,却给了她艺术的充实。我在她面前不也残缺么?我没有经理那一切的悲苦,我是个软弱的人,而她,小小的肩头,却满溢着坚强。她早已进入美院,而我们仍在努力,努力超越她,在艺术面前我是一朵残缺的花,然而我也同样美丽,我有我的朝气,我没有天生的艺术才能但我会努力。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上帝给了他音乐的才能,让他走上生命的舞台,却夺走了他的听觉,他像是星星一样划过天际的一瞬是最美,然后残缺地落下,或者挣扎着仍在天际游荡。残缺下,他证明了残缺的美丽,他用他的音乐向世人诉说:残缺是美丽,你,我同样残缺,只是方式不同。当《命运》奏响时,人们感到了他命运的悲哀,但更多的是残缺的美丽。

一切残缺皆能成为美丽,残缺赐予人坚强,给予人力量,让一切残缺的悲哀,变为世间的最美。当我们看到伟人成功时,想想你也可以,人人都有残缺,但并非人人都能将残缺变为美丽。

半轮残月,枯花朵朵,野草相衬,是我偏爱的美丽,残缺也美丽。

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第2篇

本专题四篇课文文质兼美,可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而课时有限,必然要做出取舍。

首先我将第二篇与第三篇对调,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与《我与地坛》进行组合教学。在上这两课之前,我要求所有学生将课本读本贯通,通读《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读本选文《光明和声音》,并请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搜索新任残联主席张海迪自强不息的事迹。

教《我与地坛》时,我以学生精读点评为主,目标放大到读本部分。学生能读懂“活”是不容易的,但不求“死”,因为你不求它也会来。学生能明白孩子身上的痛在父母那里会加倍,要及时向父母表达爱与感恩。也有学生会思考人要想好好活着,就得保持适度的欲望。

我教给学生我自己的思考成果:我自己也是个老病号,我用“平常心对无常相”作为自己的开机问候语,也作为对生命的郑重承诺。

生命长短各异,机会从来有偏有向,不要羡慕乃至妒忌,世界对于生命而言,公平从来没有。把活着的每一天活好,当死神召唤时才从容离去,绝不自裁!

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没把重点放在三天日程安排的原因探讨上,而是放在头尾内容的解读上,开头部分海伦・凯勒提醒我们应该“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因为这样才会珍惜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拥有。在第四节,作者用她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她在春天的树林单凭手就发现了如此多的美丽,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末尾部分作者再次忠告我们要善待我们的感官,及时利用我们的感官。

我的思考成果:没有视觉的世界尚且可以如此美丽,我们是不是浪费太多?对知识的追求、对品格的完善永无止境,仔细“触摸”世界,关心底层,不回避!

前两课小结,学生汇报上网查询新任残联主席张海迪事迹的结果,我请学生再举几个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例,学生举杨光、《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牵手》搭档马丽和翟孝伟、残奥会开幕式上北川女孩李月等等。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残缺的生命仍可迸发激情,我们健全人应该如何面对并不完全令人满意的人间万象?万一我们遭遇不幸或致病致残了怎么办?学生回答:残缺的生命也可以演绎精彩人生,我们不服输,不抱怨。残破的家庭也照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问:万一我们努力了仍然不优秀呢?生答:无怨无悔!

修改作文《校园的深秋》,本是为配合第一册第四专题而作,在写完之后恰逢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来我校讲学,学生刚学完这两课,于是让学生彼此借鉴,再调动多种感官,采用“凝视”(曹教授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的方法,关注细节,重新观察之后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我突出“写”,请学生把老贝尔曼在风雨之夜艰难爬上梯子画叶子的细节描绘出来,培养其合理想象的能力。当然,如果有条件,这一课有“演”的方式呈现也是很好的。

我的思考成果:琼珊给我的启示是,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但能作为精神支柱的东西多着呢,她不该自寻烦恼,不该跟一片叶子较劲。如果不是有个勇于自我牺牲的老贝尔曼,那她岂不死定了?老贝尔曼给我的启示是,牺牲是万不得已时的选择,要有价值!

我教《鸟啼》时,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出死亡的压抑,读出新生的冲动。我的思考成果:死亡是生命的归宿,向所有非主动的死亡默哀,然后忘却。或远或近,身边总有悲剧发生,一些年轻的生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强行凋谢,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动,但我们不能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要学会“向死而生”!

小结这两课,引导学生思考生与死的问题。联系整个专题,也为了加强学生对本专题的理解、防止有人因学习压力长期过大而走极端,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庆幸有我》,意为“我庆幸,因为这个世界有个我”。我把曹教授的话引申为“未经思考的世界也是毫无意义的”,其实同学们值得庆幸的实在太多,庆幸生命来之不易,庆幸拥有太多,庆幸生逢和平之世,庆幸四肢具全五官齐备,庆幸之余还生出对生命的珍爱之心,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社会的回报之心。当然学生当中也有家庭不幸的,也有自身有点缺陷的,他们也应该从史铁生、海伦・凯勒、弥尔顿、陈寅恪、邰丽华等无数身残志坚者身上汲取力量,笑对生活。

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第3篇

敬爱的爸、妈:

你们好!

宁静的晴空在瞬间留下一道残阳般鲜红的血丝,那撕心裂肺腑的呼喊划破了四川人民心中的每一个憧憬之梦,就这样,一盏盏生命的灯火在废墟下永久熄灭……

5月12日2点28分,我们正在欢声笑语中嬉戏,我们正在课堂里沐浴于书海,愉悦地捧起太阳的光泽……而这时,脚下大地的震怒却毁灭了一切,不带走一丝回忆,不带走一滴憧憬,不带走一米灿烂……消逝,沉沦,熄灭,绍兴市中考满分作文。

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化为乌有,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立志成为泡影,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祷成为余音,当“牵手后必然是永久的别离”时,花落了,叶残了,灯灭了……

我没有看到他们对世界不公而产生的.愤懑之情,我没有听到他们可怜巴巴的乞求声,我没有!他们依旧是光采的化身,他们依旧是执着的尊严,他们依旧是富裕安乐的四川!在这时,我想尽一份我的力量……

爸、妈,我明白家里的状况,我明白门前的墙瓦该修一修,我明白母亲你省吃俭用为了支撑起这个贫困的屋脊。但是现在,有多少人住在没有屋檐的角落里,有多少人捂着残缺的双腿说“不疼”,有多少人望着天空,着自己冰凉的背脊,爸、妈,有人比我们现在更加需要帮助,请伸出我们的援手,送去一份温暖的慰问。

妈,还记得我那只大白猪罐吗?那里面是我从小到大你们为我攒下来的压岁钱,那是你们的血,那是你们的汗,但我请求你们,借借我,借借四川,借借那些孤苦伶仃的人们!我向你们承诺: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自己的成果奉献给你们,回报给你们!也请你们相信,四川会好起来,四川会旺起来,四川人民不会忘记我们的爱!

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第4篇

1从词汇方面来分析学生作文常见语病

1.1词汇分类很多,人们很难全面掌握,可是学生作文中最易出错的要属同音词(错字)和同义词的选用。

例1: “叮铃铃,下课了,一次测试终于结束,学生一涌而出,而我环视这安静下来的市场,刚才的紧张气息,一下子在脑海里一挥而去。”(学生作文《一次难忘的测试》)

这段文字中的“市场”是错字,应改为“试场”。尽管“市场”和“试场”是同音词,但他们在表意上却相差很大,“市场”表示买卖东西,进行交易的场所,所以环境非常热闹;文中“试场”的语境却是安静,严肃认真的地方,能让学生进行知识测试的场所。

学生作文中之所以有这种错误,主要是没有把同音词和多义词 区分开来。同音词和多义词两者混为一谈,但两种词并不是无法区分的:多义词是一词多意,几个词是相互关联的;同音词是一音多词,几个词没有关系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学生作文常见病,就应让学生在写作时想好语言的环境后再选择适当的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作文类似语病问题。

1.2有关词汇的病例不仅同音异字有误,而且同义词运用也时有发生。

同义词就是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同义词的运用能体现出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掌握好的同义词会使学生作文的语言丰富多变表达精确,同时可避免用词重复等,并且同义词的连用可以加重句子语气,达到作者所要强调的目的,在不同的文体中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同义词,可使用词与文体风格一致,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是如果同义词之间分辨不好,会使文章用词不当,出现句子杂乱等现象。

例2:我的家乡最近气候寒冷,人们都增添了衣服。(选自学生作文《我的家乡》。

例3:一次爸爸看见儿子考了几十分,他绝望地说;“我还指望你将来为我争口气,现在要你还有什么用?”。(选自学生作文《辩论会》)

病例分析:例2句中“气候”用词的范围太大,而例句中的天气现象仅是最近的,所以把它改为“天气”,这样与句意会更相适应一些;例3句中“绝望”用的词意过重,对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至于绝望,所以改为“失望”较好些。

经过一番教育体验后我觉得同义词的选择是学生常见的误区。同样在同义词的用法上和附属色彩上也有或多或少的病句,这就需要学生对这两方面进行适当的了解和学习。同义词在用法上,一般有:词的搭配;词法和句法功能不同;适用对象不同,另外,词色彩的选用问题常常被学生忽视。事实上,词色彩分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三种,能正确分开三种词性,能使作文在表达感情上更接近作者心声,语体色彩是学生作文的调味剂,比如口语在作文中的运用,会让读者感到文章内容亲切,接近生活,不呆板,有身临其境之感。

2从语法方面分析学生作文的常见语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虽然没把语法系统的归类讲解,但在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中已渗透各种语法的使用技巧,小学生对这类知识在掌握时忽视了它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作文中常常出现语法的错误,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滥用虚词、句群欠妥、标点运用。

2.1成分残缺。这种语病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成分,缺主语、缺谓语、却宾语。

例4:从差生的变化,说明我们班委一帮一的活动搞的很成效。(王供棋同学的《我》)

例5:如果妈妈爸爸之间不解决,我的幸福家庭就会消失。(王累同学的《家》)

病例分析:例4的主语应是“差生的变化”,可是在它的前面加上“从”字,使它不能成为全句的主语,所以应删掉“从”;例5中只是“解决”之后缺少宾语,可以补上“各种矛盾”。

一般地说,运用较复杂的句子,学生往往不注意各部分的组合,出现了句子成分残缺,造成句子不完整,表意不到位。

2.2搭配不当。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律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都是句子密切相关的成分。而这些在学生脑海里却没有形成写作用词的分析方向,出现这种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6:我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选自《小学语文》中的练习)

病例分析: “优点”不能是“发挥”,“缺点”不能说“改进”,应将“发挥”改为“发扬”,“改进”改为“改正”。

2.3语序不对。这种毛病是指词语的位置放的不对,从而影响句意表达,造成语法错误。

例7:A今天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出土的文物,B爷爷对爸爸说:“你为什么把你的孩子不一块儿带去呢?”C他们有理想应该把自己的知识武装起来,为将来生活打基础。D我听了,别提多高兴了。E心想:我去了,一定仔细记住,并随时观察馆内的文物。(校赛时李小东的《参观故宫博物院》)

这段话共五句,有两句语序不合理,B句“不”应放在“把”字的前边,E句按顺序应该“观察馆内的文物”在先,“记住馆内文物”在后。这段话学生之所以语法错,主要是在写作时不重视语序的重要性所致。

2.4结构混乱。这种语病是指一个句子当中,两种句子格式混用,是句子不通。

例8:雷锋烈士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于清水的《观后感》)

病例分析: 例句把“雷锋烈士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和“雷锋烈士是我们学生的榜样”这两句话并成了一句。可以改为“雷锋烈士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5滥用虚词。这种语病是句子中用了不该用的虚词,是作文中的句子不通顺或造成语义不明。

例9: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就能攀登科学高峰。(选自“五、一辩论会”)

病例分析: “只有”和“就”不相配,可以把“就”改“才”,也可以把“只有”改为“只要”。两种改法都可以,但学生要想强调“努力学习”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最好选用第一种改法。

2.6句群安排不妥。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许多语病常常不是产生在一个个的句里,而是在句群里,或说是前言不搭后语,或说前后句子次序不对,或说语言重复、罗嗦,关联词运用不当等。因此句群的写作在学生整体习作中也是尤为重要。一句话要说的恰到好处,说多了便是罗嗦蘩沉,说少了,可能句简难懂。我对学生习作中的常见句群问题进行分析。

2.6.1句群繁简不恰当:句群组织不简练:组织句群必须注意每个句群都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句群中的每个句子都要围绕中心意思,服务于中心,不能罗罗嗦嗦,是内容过繁,而节外生枝。

例10:A放学以后,我们经过一年三班的教室门口,看见值日的几个小同学在吵架,不扫地。B我们是五年二班的学生,年龄都是11岁。C我们商量以后,就走进教室,教育他们要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认真做好值日生的工作。D并且,大家分工,洒水扫地、整理桌椅。E做完值日工作,我们还领着小同学出校门,过马路,到了安全地带才和小同学分手。

分析:这段话共五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A、C句写我们发现值日的小同学在吵闹,便教育他们要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D句写帮助小同学完成值日工作。但在A句和C句间突然B句来,介绍我们的年龄,所在的班级,对本段的中心表达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显然是离开了中心话题,应删去。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习作是牵强、用词加句,而忽略了是否对中心表达起作用,一味追求文章的篇幅,实际上,写作的好与坏并不是用篇幅所能评价的。语言过简,使句子表意不明了

2.6.2文章内容前后照应不周到:学生在写作时,时而出现顾前不顾后的现象,这样一不留神就会有内容前后照应不周的语病,下面就有一段话;

例11: 秋天到了,我们的校园让秋姑娘打扮的格外美丽,远处,天空升起了一朵朵如火的红云;近处,教室门前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后,你可以听见树叶在空中哗啦哗啦地飞舞声。这一切,交织成一支美妙的舞曲。(学生习作〈秋天的校园〉)

分析:文中“这一切”指的是“红云”和“飞舞声”,但是“红云”和“飞舞声”怎么能交织成舞曲呢?显然学生在写作是未能做到前后照应,最后一句可改为“这一切是多富有诗意呀!”

2.6.3常用标点的错误运用。

例12:我们搬到城里住了,鸽子送给另外邻居,它已长成大给子了,还孵化出了一对同样可爱的小鸽子,现在每逢假日,我都去看它们,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洁白如雪的格子,曾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分析: 这段文字说的是搬家后鸽子几方面情况,相对是独立的,应该分别用句号断开。象现在一样一逗到底,显得拖泥带水,眉目不清。如果在“它”“现在”“我”前面分别用句号组成五个句子,会使看的人知道句的结构和语气后,准确的理解意思。

3从修辞格方面来分析学生作文中的常见语病

学生如果在作文中正确地使用修辞格,会使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但是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运用的不好,弄巧成拙。

例13:大白鹅睡觉的时候,总是把头一偏,藏到翅膀的下面,两腿收到肚皮下面的绒里,伏在地上,远远看去象一球体。

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词;副词;揣摩;明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117

通常,中考作文很少出现审题障碍,但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作文,不难发现这样的题目。

2012年江西南昌的中考作文题是:垒高自己

以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感受,不一定能很好地把握“垒”的含义,“垒”字不容易抓住要点,所以审题上相对有一定的难度。“垒高自己”,不等于提高自己,而是从低到高,逐层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文章的中心就不够突出。当然,相对于感受能力强,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目也许能得心应手,容易与别的同学拉开作文分。

无独有偶,2008年江苏淮安的中考作文题是:累积

“累积”是层层增加、逐渐提高;或是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意思。“累积”包含了由低到高或是由少到多的一个过程。作文中如果少了这个过程,就不是一类文了。

中考考场如何防止作文偏题跑题?

一、抓住文题中的动词,品味把玩,领会真意

比如上面的这两道题,只要抓住“垒高”、“累积”去揣摩,就会领会作文的意图。又比如:

2007年四川成都的中考作文题:我找到了

2007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题:寻找平衡

2009年广东深圳的中考作文题:刹那间,我发现了自己

2009年甘肃兰州的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上述四题,要抓住“找”、“寻找”、“发现”、“迈”这些动词去做文章,要写出找的过程,发现的过程,迈的过程,而且要注意写出曲折感,让文章一波三折。

而“我找回了 ”一题中,“找回”跟“找到”却不一样,“找回”不但要写出寻找的过程,而且要写出失而复得之意,即原来有过,后来因某原因失去,通过艰难寻找,重新得到。

二、抓住文题中的副词,扫除障碍,明晰思路

有些作文题,会出现“不只,不再,还、原来、终于、其实、也”等副词。

比如出现“不只,不再,还、原来”的作文――

2011年山东青岛中考作文:我,还是有潜力

2011年山东枣庄中考作文:原来,没那么简单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作文: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2007年福建福州中考作文:从此,我不再

“不只”、“不再”、“还”、“原来”说明经过某些经历、体验,认识发生了变化。作文一定要写出变化的过程。

如《从此,我不再 》(空格处可以填上“自卑、胆小、冷漠、任性、孤独、骄傲、害怕困难、沉迷网络”等词):本题在审题方面设置了两个障碍,一个是“从此”,一个是“不再”。 “不再”说明以前曾经有,后来因为某个触动,发生了变化。这个触动点就是题目中的“此”,“此”可以是一件事,一个场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活动,一个经历,一节课,一次阅读,一个节目,一个日子等。

出现“终于”的作文――我终于明白了

《我终于明白了》:审题障碍是“终于”。写自己之前不明白,后来由于一次或多次特别的事、场面、活动等,让你觉醒。文章一定要写出“明白”的艰难过程。另外,这里的“明白”一般不是指明白知识(如果写的是明白一道作业,就太肤浅了),而是明白事理(如,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就是自立),明白道理(如,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明白感情(如,明白父爱)等。

出现“其实”的作文――

2011年广西南宁中考作文(二选一):其实, 就在我身边

2011年湖北十堰中考作文:其实我也很

2010年广西河池中考作文: 其实不难

2007年山东淄博中考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

2006年江苏南京中考作文:其实很简单

审题的时候,要认真理解“其实”的含义。“其实”是指原来没有意识到或没发现,后来意识到了或是发现了。所以作文一定要突出认识变化过程。

《其实, 就在我身边》(空格处可填“美、爱、宽容、善良”等有关情感、心理品质类的词)一题,要表达的那东西明明存在,只是自己由于疏忽,以前没有感受到,后来因为一次或多次特别的事、场面、活动等,让你幡然醒悟。另外,“在我身边”说明自己是感受者,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感受,但不是亲力者。2011年南宁市中考,就有考生写自己去付出爱,这样审题就出偏差了。

出现“也”的作文――

2011年江苏南京中考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

2011年湖南岳阳中考作文:我也有一套

2011年贵州贵阳中考作文:说句心里话,我也

2011年江苏苏州中考作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2010年江苏泰州中考作文:他(她、它)也很重要

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 也美丽

2010年湖北十堰中考作文:这也是一种爱

还有:这也是考试、这也是幸福等。

审题的时候,对“也”要格外小心了。这里的“也”表示同样的意思,所写内容跟常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 也美丽》:空格处可填“挫折、困难、放弃、放手、残缺、孤独、寂寞”等词。写的东西是常态下,不美,但你慧眼发现了它的“美”。

又如《这也是考试》:所写的考试不是指平日在教室进行的文化考试,而是指道德、人品、心灵方面的考试。如,写自己经受的诚信考试――去商店买东西,老板让自己拿,你经受了诚信考验;责任意识考试――政治老师的特别考试,故意提前把(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17页)垃圾扔在教室门口,看有谁会主动清扫,如果没人扫,那就是道德考试全部为零分。还有文化考试之中的道德考试,如自己有一道题不会,刚好扫射到了旁边的答案,自己如何处理。

三、抓住文题中的数量词,辨别考量,确定范围

中考作文题中,常常发现有些文题包含有“一个”、“一刻”、“一瞬”、“一幕”、“一道”、“一种”、“一次”、“一堂”、“一件”、“一扇”、“一天”等数量词,对这些数量词,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这些数量词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

2011年广西南宁的中考作文(二选一)是:有一种声音

文题中的“一种”不等于“一个”,可以写一类声音里的一个声音,也可以写一类声音里的几个声音。如写“有一种声音叫爱”,可以只写母爱,也可以同时写母爱、父爱、师爱几个声音。

同样,像“一个……日子”(2008年广西南宁中考作文:一个让我 的日子)这样的作文,可以写某个日子里的几个场景;“一道……的风景(阳光)”这样的作文,也可以写某道风景中的几个场景,但要注意以一个中心贯穿全文。

除此以外,其他包含“一”的作文,一般是不能包含“几”在里面的。

四、抓住文题中的名词,深挖多义项,把握内涵

有些作文题粗看没什么玄机,但细看才发现蕴涵多重义项,一个或多个本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这样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认真审查。

如2010年广东江门中考作文: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2010年广东湛江中考作文:别丢了你的钥匙

这两道题中的“钥匙”本义是指开锁用的东西,比喻义是指重要的能解决问题的东西,如方法、策略、条件、思想、信念、好品质等。显然,作文抓住比喻义来写,才有深度。

又如2010年广西南宁中考作文:拾起心中的珍珠

2010年广西百色中考作文: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这两道题都包含有“心中”两个字,显然,文题中的“珍珠”、|“阳光”指的是其比喻义,即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物和景,情和理。

再如,2010年湖南长沙中考作文:送他人一朵花

2010年福建厦门中考作文:打开一扇窗

上面两道题中的“花”、“窗”也有其本义和比喻义,其比喻义是指美好的东西,如知识、心灵、精神、品质等。如果只从本义去理解,作文就很肤浅了。

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第6篇

从州城回家后,我开始拼命学习,拼命读书,丢弃多年的医学书籍再度被我拾起。看到乡亲被病痛折磨,我就用自己的所学,为他们免费做按摩。久而久之,我的付出得到了乡亲们的肯定,找我治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到我23岁的时候,我在当地便成了小有名气的草太医。

生活,一下子有了希望,人生,一下子有了奔头,原来要靠别人养活的我,开始了自立的人生之路。

为了实现为人们解除病痛的理想,我参加了全国乡村医生学历培训,拿到了中专学历。然而,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没有通过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遭遇这个挫折,我重新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行了思索,重新做了选择。我究竟能做什么呢?

思前想后,我最终选择了从商,从商的过程中作文。几经风雨,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下,我从100元创业起家,先后做过百货、农副产品、家用电器、药品经营、餐饮,还有文学写作。

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分人生的收获,这些收获虽然很小,我却从中感受着我的人生价值。

记得张海迪主席曾说过:“越是残疾,越要美丽。”那么,生命的美丽,不正是在残缺中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吗?

2008年,我的网络小说《等爱的月光》初现网络,短短数月,点击率突破了40多万,其他一些作品也深受大众网友的喜爱。这些成果,却是缘于两年前县残联的一次电脑培训。正是这次培训,让我接触了电脑,这才在文学上获得成果。2009年,《等爱的月光》先后由县文联、州残联推送州文联,并于2010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终于实现了埋于心底多年的出书梦。

作为一个残疾人,不论你多么的自强,不论你有多大的才华,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你很难展示。现在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残疾人完全可以在努力中,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愿在新的一年里,残疾人同胞在党的关怀下,更好地发展、创业,生活更加美满和幸福。

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第7篇

一、做足绘本的“无中生有”

绘本凭借精心绘制的图画和适宜的文字空白,给学生以最新鲜的视觉享受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绘本教学中,学生常在精美的、有情节的、富有想象的图画视觉中美美享受,由无字处生发出诸多的自发性语言,也在读过一些言简意赅的绘本文字后,学生“喋喋不休”,自然生成富有学生个性特点的言语,由“简”化“丰”。绘本预留了足够的文字空白,唤醒了学生的言语生成。因此,选择有话可说的图画或文字空白处,因势利导,做足“无中生有”,是“习”作的抓手。

《蚯蚓的日记》中有:4月1日,蜘蛛教蚯蚓学倒立走路。全文两幅图,蜘蛛和蚯蚓表情丰富,童趣味浓,画面夸张,极具童话色彩。故事中,叙述语言仅有一句:蚯蚓没办法倒立走路。

有教师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1.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在一棵大树下,蚯蚓看到谁在倒立着走路?他还会看到一些什么虫子在倒立走路呢?会怎么想呀?蜘蛛会怎么和蚯蚓说呀?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想象蜘蛛是怎么教蚯蚓倒立走路的。蚯蚓爬得上大树吗?他碰到什么困难?蜘蛛想了个什么办法?结果发生了怎样的惊险故事?

3.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交流,说说蚯蚓学倒立走路的故事。

在设计中,教师紧扣绘本图片的特质,引导学生观察夸张、富有童趣的画面,结合教师提供的问题,启发学生想象,于图片无字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关注绘本语言的简约和童趣,于叙述语言中丰富故事情节,于情节中学习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无声中有声,无字处有言,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激起了表达欲望,激活了绘本语言,演绎了故事情节。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提出,说故事本身就是写作。利用绘本的“无中生有”,读懂、演绎故事的过程,是在做着习作的事。

二、制造绘本的“表达残缺”

绘本的情绪和主题具有连续性,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有前言后续。学生读懂每一个“续点”,才能获知故事的全部情节。绘本在故事的逻辑上有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故事的每个“续点”,都按照这样一些逻辑关系安排故事材料的。如果其中的“续点”出现残缺,学生的阅读就会出现断裂,对于读完整故事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如果作为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我的表达”,其作用是强大的。因为孩子天生是个创造师,想象力与生俱来,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推进想象、丰富想象,让学生深度想象,在“续点”上制造“表达残缺”,从而促成“我的表达”。 维纳斯的残缺,就是一种“美”,“美”在于给人无限的遐想,让我们也为学生无尽的遐想而制造一点“残缺”。

日本绘本《小蜡笔头儿》,讲的是一支蜡笔头被小主人遗弃后所发生的故事。在流浪中,它为球鞋上褪了色的小鸡图案、陈旧脱色的玩具车、草丛里的小石头卖力地涂色,最后为天上一微弱的星星涂完了自己,自己和小星星一起绽放美丽的光彩。故事“续点”采用并列式安排。有教师在放映绘本图片和故事叙述时,呈现了小蜡笔头为小石头涂色的画面,但缺少相应的文本表达。于是,请同学学着前面绘本的表达方式,想象、迁移这一“续点”的表达。学生在读中学会了表达,给“残缺”的故事进行了“修补”。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另外,顺势引导:小蜡笔头还会碰到谁,它又是怎么做的呢?亲近绘本,超越绘本,将故事最终引向“我的表达”中。

三、再生绘本的“壁虎断尾”

壁虎的尾巴断了,它具有再生能力,能重新长出一条新尾巴。在绘本读写中,断了绘本的“尾巴”,这个结尾怎么“生”?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给人一种没有结局的结尾,这样的设计,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在绘本读写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壁虎断尾”策略,不光能激起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将阅读引向纵深和自我,而且为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动力支持。

如教学《卡夫卡变虫记》,卡夫卡变成六脚虫子后,在学校生活了一天,除了他的朋友迈克尔,大家都没有发现他变成虫子,就连他的家人也没有发现。这让卡夫卡非常的难过,自己成了世间无人关心的人,在他经历如此痛苦的遭遇时,大家仍不关心其到底是“虫”还是“人”,他彻底绝望了。就在故事似乎达到的时候,也即读者对卡夫卡深切同情到最高点时,故事会怎样延续呢?是像丑小鸭一样在孤独中离家出走,是在“人”的世界里孤独地过着“虫”的生活,还是有了梦寐以求的关爱,产生了奇迹?教师在此,毅然“断尾”,让学生蓄积的同情开始酝酿、膨胀、诉求。卡夫卡最后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地假设结尾,给卡夫卡一个结局,无论是悲是喜,来把这个故事讲完。

四、开发绘本的“‘人’‘本’对话”

绘本 “读文”与“读图”的有机结合,给绘本增加了很强的“人”“本”对话空间。儿童在阅读、观察、想象、推理中,不仅仅获知故事,收获语言,更重要的是引发儿童情感的体验、共鸣、呼应,产生一种强烈的对话意识。对话过程,是迁移读写、发现生活的过程。开发绘本的“‘人’‘本’对话”,是绘本中“写”作的又一着力点。

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环衬还是封底,都是学生对话的精美素材。发现这些“神秘”,对话由此启动。如《风到哪里去了》的封面,描绘了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等事物,事物组合的空间给了学生无尽的想象,结合书名,让学生猜测:风到哪里去了,躲在哪儿?(有些学生说:风跟着雨点走了/风躲进了深山睡觉去了/风托着脑袋不闹了,在听月亮姐姐讲故事/风陪着小鸟学习飞翔……)教师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文,写在封面上,成了一首小诗。

讨论故事是绘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开展形式可以个人、班级,或合作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将绘本的核心问题作为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自己理解、表达,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改写故事结局或改编故事情节,在扉页处写前言,写信给书中人或作者,谈谈阅读的心得体会等,是“人”“本”对话的具体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将“人”“本”对话延伸至生活。有位教师教学《树逃走了》,设计了对话活动:(1)师生对话画家画《树逃走了》有什么目的吗?你懂得了什么?(室内) (2)室外调查: 学校中哪棵树开花了,哪棵树最大?找一找哪棵树想逃走。观察校园里树的生长状况揣摩树的心情。(3)选择其中的几棵树,写写这些树的长势、开花、结果及其心理。(4)分享,评价,激励。

绘本中的“人”“本”对话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的习作材料和表达形式,也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纸上“生活空间”。

残缺的美丽作文范文第8篇

这常常让我对自己的阅读产生怀疑,为什么就举证不出是哪一本呢?

那本残缺不全的《三毛流浪记》画本,只能算作是引发我少年不识愁滋味时一阵狂笑的厕所读物吧?是从父母枕头底下偶尔偷阅的,多年之后才知道书名的《青春之歌》?如今那美丽的女主角、旗袍、西装、血腥的较量、爱情的挣扎都已褪去,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狂扫一行行文字的快意和刺激才是阅读的记忆。还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史开禁后的《第二次握手》,只记得夏日里随母亲在新华书店前排几小时队,凭一张小纸条上的编号终于购到书的场景。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期,阅读是一个出口,调剂着我封闭而单调的青葱岁月。而成年之后,似乎忘记了这种,将阅读的功利强加于自己的孩子,指望一本书能改变他(她)的人生。对着书架上买来的诸如阅读大赛指导,作文百法之类的读物,我忽然产生了一种罪恶感。

儿子进入一家重点学校读书,刚进校时他很兴奋,因为学校里有一间宽大的图书室。可惜,一个又一个学期过去了,他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从未被允许进去,只能在上学的时候隔着窗子窥视一眼。

有媒体曾经做过武汉阅读地图的专题,我才知道,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居然就藏身于武汉,开馆时间是1904年8月27日。

一座有图书馆的城市才是孩子的精神城堡啊!

终于,武汉少儿图书馆一开馆,同事就给孩子办了卡,不久却发现,每天作业堆成了小山,借回来的书孩子根本就没时间看。

更令人苦恼的是,淘到好书也不容易。最近与儿子一起开发出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虽然只是每天睡前念上那么一段,但两个人都有些意犹未尽。儿子发现,除了课本和漫画书,还有书中这些出身泥瓦匠、卖炭人、铁匠人家的穷孩子,他们与父母一道,坚强地面对苦难,并且毫不吝啬地付出爱。夏D尊先生极朴素的译文,书中的苦难,绝不是眼下那些儿童畅销书的们虚张声势作弄出来的苦难可与之比肩的。

后者如同快餐店里出产的汉堡,充饥而已,谈何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