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第1篇

宋明权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他们便是留守儿童!

金塔镇地处沿山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人们为了发家致富奔小康,不得不外出务工,因此,留守儿童日益增长。

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因缺少父爱、母爱性格偏执,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道德败坏。那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成为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教育方法:

一、让孩子 体会“爱”

在农村,多数“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爱就是吃饱穿暖,其他亲人则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孩子像地上生长的野草一样任其自然发展。这些不是真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我们要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

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更像久旱之甘露。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情。用温暖的爱溶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真挚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

2019年,我班有一对姐弟,弟弟经常衣衫不整,头发蓬乱。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听讲总是呆呆的看着某一个地方,下课后就坐在座位上不和任何人说话,即使老师叫他也不愿搭理,并且每天都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的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可收效不大。老师们把这一情况告诉我,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就把姐弟二人叫到办公室。我在跟他们说话之前,首先帮他

整理了衣服,发现他的衣服没有纽扣,就告诉他,明天把衣服带来我让英语老师帮你钉纽扣。我就问她们妈妈为什么不给你钉纽扣,姐姐低头不语,弟弟眼含泪花。在我的慢慢诱导下,孩子告诉我,她们的爸妈离婚了,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妈妈了,爷爷病倒卧床不起,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外出打工去了,年近70的爷爷在照顾她们。她们每天回家后都要帮爷爷干农活,姐姐还要做饭。在知道这些后,我跟两孩子谈了许久,告诉她们爸爸在外的不容易,今天读书的重要性。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跟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需求,帮她们解决一些能解决的困难,慢慢的这两孩子爱学习了,虽说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们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而且,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两个人都去凉州区职业中专深造了。

二.多表扬少批评

这些孩子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多数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但再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而闪光点的发现,正是转变他们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哪怕是帮同学从地上拾起一支笔,一次作业能认真完成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以激发他们转化内部动因,满足他们要求抚爱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弥补他们成长中急需得到的父爱和母爱。

三、学做他们的朋友

我们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倾注更多的心血,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是精神上的“关爱”:在思想上,要循循善诱的开导他们,多与他们谈心,学做他们的朋友;在学习上,要耐心细致的帮助他们,课堂上多提问他们,课后多辅导他们;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经常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生活上的导师,心灵上的朋友。

四、和其父母保持联系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班主任教育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在自己多年在农村班主任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一、精心策划,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留守儿童在学校,班主任就是他们最信任的人,也是他们最尊重的人,是他们人际关系。在工作中,班主任要精心制定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我在农村小学所带班级,一个班一半以上为留守儿童,对每个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多非常了解。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在我们班还特别开通电话亲情通话,一般要求学生家长在打电话来时候,我都会尽量转电话给孩子去讲几句话,特别在老师面前能说上几句话,主要给孩子知道大家都在关心他们,他们就会很珍惜时光。

二、用真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1.关爱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2.细微关怀,贴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用心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班主任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越来越遥远。

3.以宽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班主任应冷静对待问题留守孩子,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三、发挥班集体特殊作用,构建一个和谐大家庭

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是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

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第3篇

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升级,与总理1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有关。他要求把保护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落到实处,“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2月, 国务院了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相关的工作意见,要求乡镇一级政府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信息台,一人一档案。民政部首次设立了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处,并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即将展开对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

近年,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悲剧屡屡刺痛民众的心。对大陆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一直缺乏权威统计。2013年全国妇联的报告推算,留守儿童人数达6102.55万,加上3600多万流动的未成年人,约占大陆3亿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全国三个儿童当中就有一个处于留守或流动状态。这是一个惊人的恐怖数字!有什么比无法待在父母身边,更能伤害孩子?又有什么比不能使孩子在自己身边上学,更让父母绝望?当然,并不是说留守儿童一定会成为“问题儿童”,但缺乏父母的照料与监护,肯定会在他们中间产生大量的心理不健康者、行为失范者,还可能让少数孩子被伤害或非正常死亡等。有统计显示,在某些地方,未成年人犯罪的70%都有留守儿童经历。显然,这样的社会现实或迟或早将与每一个人相关,即便你的孩子前途光明,也很可能在未来受到某次犯罪的伤害。保护与关爱留守儿童,其实是在保护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未来。

关注,关爱,是为了尽快有所改变。面对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小修小补的立法或救济,已绝难起到什么效果。如再不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行动,对相关的社会政策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改革,它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在未来的稳定和存续。这大概也是由27个部门成立联席会议制的本意。未来人口的素质,将决定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成色。人人都知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但不少地方政府在处理儿童权益保护的立法、教育与福利方面,却一直处在严重滞后的状态。如果有6000多万儿童都无法生活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我们又怎能期望国家在未来会变得强大?

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不全是人为原因,背后有深远的历史缘由――从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化计划经济制度开始,中国城乡居民对生活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等的占有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改革开放只是释放了被锁死在土地上的农民流动的自由,并没有及时对户籍、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平权进行同步的制度调整和匹配,所以造成了大量家庭不得不受别离之苦。客观地说,最近两届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作为是比较多的,城乡一体化的推出对削减留守儿童数量就有很切实的帮助,但依然不够。

首先,对留守儿童问题最彻底的解决之道,必须是迁徙自由和教育等方面平权的制度匹配。对大多数外出务工者来说,大中小城市为其建设者的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是城市管理者应尽的基本义务。虽然8年前政府就要求按“流入地为主”原则来解决随迁子女的求学问题,刚开始几年情况已有所好转,哪知近几年,在城市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数量不升反降,很多城市想通过抬高随迁子女入学门槛来控制人口,这显然是不智的行为。与其把资金投入到孵化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不如尽快打破各种制度壁垒,让孩子跟随父母在务工地自然融入所在城市,这才是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办法。再大的城市问题、环境问题,也没有国家的未来问题大。再大的问题,也没有人的问题大。多年来,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上,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这种不治本的帮扶无法解决留守儿童核心的问题。可以说,当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重点,并不在留守儿童生活的乡镇,而是在父母务工、生活的城市。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第4篇

全国妇联最新调查统计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余万,占农村儿童的37.7%。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数量为2948万,占留守儿童总量的48.31%。目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

留守儿童还将继续存在

“前一段时间发生在贵州毕节的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事件,虽然是一个典型个案,但是值得我们深思。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关爱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同时也看到针对特殊留守儿童,在儿童保护机制等工作层面显示的薄弱环节。”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陈晓霞介绍,全国妇联从2012年开始,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试点,已经在全国确立40个关爱服务体系示范、试点市县区,整体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陈晓霞介绍,全国妇联及各级妇联组织还通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等渠道,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村建立了11万多个儿童快乐乐园、儿童之家等,为留守儿童搭建了亲情沟通、家教指导、心理支持、关爱帮扶的有效平台。目前,中国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在快速前进,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任重而道远。

“应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跟进。”陈晓霞认为,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建立预防、发现、报告、救助为一体的儿童保护机制和服务体系。还要积极发展地域经济,使务工人员能够就地就近就业,源头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在她看来,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非常重要。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光靠政府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队伍当中,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

各方不应各自为政

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吴霓认为,留守儿童问题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它还是一项社会责任。他表示,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政府与公益组织之间应该做到多沟通、多协助,而不是各自为政。

吴霓认为,要了解留守儿童问题,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小就在家庭亲情缺失的环境中长大,而这样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儿童成长除了身体和体格的发育,情感的发育同样非常重要。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成为社会问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他们的情感发育不健全不完善。所以,在认清了留守儿童问题之后,急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便是考虑如何让这些孩子的家庭亲情变得完整。

当前,社会上有许多公益组织虽然参与进来,但它们与政府的协作和沟通却少之又少。就这个问题,吴霓认为,政府应该调整自己的姿态,并主动支持和扶持这些民间组织,给它们提供一定的政策导向,在制度建设上开放公益民间组织注册。而民间组织这块,则需要让自己定位清晰,主动从侧面协作政府,为政府提供一定的建设和意见性的措施,双方之间要有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

少点赞,多行动

峰会上,来自公益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留守儿童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深圳市志愿者服务基金会、幸福家庭专项基金联合发起人李保军直言,“帮助留守儿童,应该少一点点赞,多一点实际行动”。

李保军表示,关注留守儿童这个复杂社会问题,需要关注背后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家庭教育缺失,一个是怎么样进行心理辅导。应该提倡外来工集中的企业,给留守儿童家长做一些培训,唤起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关注,让他们能够给孩子做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除此之外,公益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注重乡村兼职教师的培训,从而能够科学、实效地帮助到这些老师。

李保军还表示,当前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但其中的大部分人群还都只是停留在关注这个层面上,许多人的帮助都还只是停留在“隔空喊话”的状态,“如果这些人能够做到少一点点赞,多一点实际行动,让大部分社会关爱不只是停留在‘隔空’传递的状态,这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公益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范志明表示,比起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数量同样让人值得担忧。他认为,如何维护甚至发展出更多的公益组织,同样是解决公益儿童问题的关键之一。

建议设立专门工作部门

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则认为,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一个专门针对此类人群的相关职能部门。饶锦兴表示人大、政协和政府内部机构都是按事设岗。除华侨、公务员、外国专家有专门机构外,并没有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专门工作部门。

而其中的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仅是国务院负责妇女儿童的协调议事机构,这对解决妇女儿童的问题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饶锦兴还表示,在法国、德国等国都有妇女儿童的保护机构。他认为,政府部门应当设置专门针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残疾人的权益保护职能部门,而不仅仅是将这些职能交给妇联、老龄委和残联。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第5篇

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儿童成长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户籍地以外的地方谋生,把未成年的子女留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与一方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甚至是父母的亲戚、朋友等。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较之其他孩子而言,他们的成长环境是不够健全的,他们从小缺乏父母亲的关爱,使得他们极易在认识、价值观等问题上产生异常。

一、留守儿童受教育现状

1.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属于隔代监护,尤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抚养为主导,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低下,思想教育落后,或者是年事已高,很大部分老人已经无法承担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问题。还有的老年人重男轻女思想较为严重,他们总是认为,让女孩子上学是“花钱给别人家教育孩子”,所以,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受教育权利往往总是很轻易地就被剥夺了,加上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各方面的监管不够严格,很多孩子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他们中有的读完小学就得外出打工,打工的过程中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再一次成为留守儿童,悲剧再一次重演。

2.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对于现在的留守儿童来讲,他们的父母有大部分是现在所谓的“80后”,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大部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由于年纪太大,加上思想水平的落后,很多老年人根本无法履行他们的监护责任,或者是用他们曾经教育子女的思想来教育孙子女,这种隔代教育的结果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

3.学习能力不强

存在于留守儿童身上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较差。由于他们从小缺乏家庭教育,较之其他的孩子,他们起步较晚,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叫“输在了起跑线上”。不够自觉、缺乏自律、心不在焉等都是现在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由于家庭原因,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整个家庭缺乏学习的氛围,导致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不浓,甚至厌学、逃学等。

二、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从小就缺乏了这样一位“启蒙老师”,在他们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人教育他们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在遇到一些他们自己没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由于缺乏父母的知道,他们往往是迷茫的。加上农村教育意识的淡薄,总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了,而不管孩子心理上的教育,总觉得“那么小的一个孩子,他懂什么”,不懂得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

2.农村教育条件的制约

城乡二元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教育条件较之城市的学校来讲,要落后得多。这种贫瘠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及严重的小农意识的影响严重地阻碍着先进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使得农村小学教育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留守儿童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那么,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语文教育的监督力度,如何让留守儿童跟其他儿童一样,享受一个健康的受教育环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多一份关心,多一点爱

留守儿童大多是缺乏关爱的,他们的内心较多缺乏安全感,自卑心态比较容易产生。在一个课堂上,留守儿童往往比较胆小、不敢当众讲话、不善于表现自己、羞怯等。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多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那些特别胆小特别害羞的,应多给他们一些关照,让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让他们不断克服自卑心态,敢于在公众场合大胆地展现自己。例如,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和留守儿童交流,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课堂提问的时候,多提问那些比较害羞的学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2.尽可能地和留守儿童父母沟通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其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和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让他们多抽时间关爱自己的子女,也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例如,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而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大部分不会去买课外读物,从而减少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而在儿童时代,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速度是相当强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和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告诉他们孩子在这个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孩子哪些方面有所欠缺,让他们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就算通过电话沟通也可以,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来。

3.重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一个人的价值观往往决定未来的选择,所以,在儿童时代,价值观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缺乏学习氛围的家庭往往导致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高,由于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挣钱,所以,在他们的生活中,对打工的理解也许比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多得多,并且还容易产生“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他们灌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读书才能改变未来的思想,告诉他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不会重演他们父母的悲剧。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第6篇

国务院日前《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的《意见》,抓住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和健全救助保护机制这两个重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安排和系统性的顶层制度设计。

《意见》还提出,要建立完善家庭、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并指出要支持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2015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就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为了明天――关爱儿童”大型慈善项目,联合全国各地的慈善会与国际知名慈善组织,一起关爱留守儿童。按照中华慈善总会的规划,将通过总会和全国各级各地慈善会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联动与合作,力争5年内,在所有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设立“关爱儿童之家”。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树峰日前就这一项目的有关情况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此次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无疑是对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一种有力推动。请问你怎么看待国务院此次出台的《意见》?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何意义?

王树峰:《意见》的非常及时且有重要指导、推动意义。近些年,留守儿童问题越发突显,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逐渐提高,但是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涉及法规政策以及学校、社区、家庭、个人等方方面面,十分复杂。

《意见》的,制定了总体目标,明确了家庭、政府、社会等各方职责,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系统、规范地指导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从而进一步在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等等。

有了这份文件,我们对于做好“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更有信心了。一是关爱留守儿童需要跨组织、跨领域的合作,文件的,必将推动社会各界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二是在文件的指导下,我们对项目内容、形式、目标等进行了升级完善,对于慈善总会将该项目发展为具有全国性、持续性、有效性的慈善援助项目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中华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实施目标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王树峰:“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实施目标,是以在全国各地建立“关爱儿童之家”为载体,解决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亲情失落、学习失教、心理失衡及特殊困难等问题,让他们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项目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国慈善会系统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许多省、市慈善会相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或普遍部署、或在重点区域率先开展,目前该项目总体进展形势良好。

目前,一方面我们针对全国慈善会系统了《关爱儿童之家使用、管理指导意见》,规范了项目在各项实施工作中的具体标准;另一方面,我们正在与捐赠单位落实捐赠协议,即将在山东、山西、安徽、福建、贵州等省市启动该项目,直接援建“关爱儿童之家”。今年总会也将配合各地慈善会在各省市范围内开展联合劝募和宣传,上下联动、左右联手,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推动该项目的全面开展。

记者: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意义重大,但把这项工作做好、做长久非常不易。

王树峰:是的,但我想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规范地关爱保护留守儿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个故事让我特别感动。在山东沂南县有一个“关爱儿童之家”设立在当地派出所,派出所为该地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该档案掌握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全面资料,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档案中不仅记录了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而且收集了打工家庭的主要困难及在外务工家长的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个派出所的5名民警分别负责各自警务区内的留守儿童管理、帮扶工作,做到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父母和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情况“三清楚”。

在这个“家”,孩子们可以免费上网,与父母通话,在民警的辅导下做作业、打球、画画、做游戏等等。通过努力,该派出所管辖区内,取得了未成年人犯罪零记录的好成绩。

这个案例打动我的是,派出所民警虽然不是专业慈善工作从业者,但是他们把关爱留守儿童、把管理“家”作为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全身心地投入,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震撼的。

记者:此次国务院的《意见》中专门明确,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包括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等。请问在中华慈善总会的“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中,是否有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内容?

王树峰:“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是以“关爱儿童之家”为载体开展活动的,铸造一个具有“家”的感觉与氛围的场所。

从项目内容的角度看,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情感、安全、教育等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心灵屋、安全教育、亲情角、课业辅导等环节。通过与当地政府、学校及专业志愿者合作,为孩子们提供心理支持;通过电脑视频、电话等方式加强孩子们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配合心理咨询的服务,解决各种心理与行为上的不良反应;通过视频、绘本等方式给儿童讲解安全知识,防止各类安全事件发生。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聘用一名专职人员,相当于家长,负责照顾孩子、管理“家”,同时每个“家”配备2~3名长期稳定的志愿者,协助“家长”做好日常工作。这样,由于“家长”和志愿者都是固定的,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比较熟悉,如果孩子们出现异常,能够及时察觉到,以便做出应对处理。

与此同时,“家”的日常运营管理隶属于当地某一级慈善组织负责。我们的慈善会已经分布到乡镇,甚至村里都有慈善办,对于孩子的家庭成员组成等信息相对了解,便于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综合来看,一方面通过“家长”及慈善会的主动观察、照顾来确保儿童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对儿童的教育,加强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能够主动避免或者反映出遭受不法侵害或意外伤害等情况。

“关爱儿童之家”将为留守儿童搭建起长期、开放的关爱平台,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发现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通过有效动员及整合社会资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在不易招募到心理学、心理咨询与社工相关人士的地方,将来我们会考虑配置大型巴士,作为流动“关爱儿童之家”,开展巡回式服务。

记者:《意见》在总体目标中提到,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也就意味着这一目标将在“十三五”期间就要完成。请问中华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实施和推进是怎样的一个规划?

王树峰:“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是一个全国性的慈善援助项目,将实行统一的政策指导、统一的管理规范、统一的方案设计、统一的监督检查等。

总会与各省市慈善会携手合作,联合劝募,总会宏观指导,各地方慈善会具体实施,比如项目地点推荐、项目点的建设及日常运营与维护、志愿者招募与管理等,确保爱心之家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妥善保护,使孩子们受益最大化。

今年总会将大力推动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和开展。对于各地慈善会的项目开展,我们将按照统一的方案要求,指导并配合其项目的开展。总会将在全国慈善会系统《“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方案》和《关爱儿童之家使用、管理指导意见》,规范项目在各项实施工作中的具体标准;同时选择6~10家有积极性、有实施力度、具备良好募款条件的省市慈善会率先启动,进行联合劝募和宣传,上下联手,左右联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以多种方式筹募资金,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力求取得显著成效。力争5年内,在所有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都设立“关爱儿童之家”。

记者:一个好的慈善项目,会有好的考核和验收机制。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也对留守儿童开展很多关爱项目,但收效并不显著。请问“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在验收与考核方面有何措施?

王树峰: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帮扶,但是具有全国性、持续性、有效性的援助项目为数不多。

“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从立项之初就聘请专家,经多方调研、召开数次论证会后才完成方案设计。严格遵循世界知名慈善组织“全球联合之路”的标准以及中华慈善总会的项目管理制度。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加强对项目资金和项目实施的监管,及时向捐赠方反馈项目进程,适时邀请第三方审计,积极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提高项目的透明度,确保项目按预期完成。

根据《关爱儿童之家使用、管理指导意见》,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将进行阶段性总结,不断推动能力建设和自我评估,每年年底完成年度运营报告。该项目计划3年为一周期,邀请第三方对“关爱儿童之家”的建立及运行效果,进行阶段性指导、评估和反馈。

记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样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慈善项目,所需的善款必然是巨大的。请问善款募捐情况如何?

王树峰:由于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募款难度相对于以往有所增加,但从筹款的结果看,还算是满意的。截至目前,已经有7家企业或基金会认捐了约1200万元。根据我们2016年的整体规划,将分配到山东省、山西省、安徽省、贵州省等省市。

“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是总会与“全球联合之路”联合开展的全国性的慈善援助项目。募款方面是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国际劝募组织在全球劝募的一次创新尝试,中华慈善总会面向全国企业及各界爱心人士劝募;“全球联合之路”面向在中国设立公司的境外企业或其总部的企业基金会筹募资金;全国各地各级慈善会负责组织本区域内企业捐赠。

除了传统方式寻求和维持一些大额捐款伙伴外,我们还将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设计一些形式灵活、内容新颖的活动吸引大众的参与,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大众的潜力。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第7篇

关键字:留守儿童 ;关爱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引言:由于隔代长辈一般对留守儿童采取溺爱的教育方式,而且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思想观念都过于保守,儿童正处于思想成长期,观念新潮喜欢追逐潮流,所以二者之间存在所谓的“代沟”。正是因为这种“代沟”的存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都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而酿成留守儿童转变成了“问题儿童”。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存在单靠留守儿童的长辈们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另外一种力量,也是对留守儿童认知塑造具有决定意义的学校来完成。

那么班主任又该如何做到为留守儿童撑起那片爱的天空呢?

1.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薪资较低,且长期打工回家频率低,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仔细计算然后通过邮寄等方式将钱送到家里。

由于留守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长的阶段,每天的伙食,不断变大的衣服尺码和鞋子尺码,许多东西叠加在一起很可能会超出父母所给予的生活费。

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秉持着留守儿童就是自己的留守儿童的心,无私奉献,雪中送炭,不求回报,只是为了留守儿童的将来。2013年4月,我所带的183班有一名叫小勇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可是近来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后来通过交谈才知道他是因为交不起中考报名费。知道事情的原委后,作为班主任的我毫不犹豫地帮他交了有关费用并嘱咐他要好好学习,全心全意地投入中考复习中,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和家长,终于不负众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

班主任给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也会无形中更喜欢班主任,甚至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学生更爱学习和更加懂得感恩了。

2.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

留守儿童只是他们的一种标签,但他们更是学生。既然是学生,成绩就是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且成绩也往往是他们心理郁结的重点。这就要求班主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退步时给予鼓励告诉她们,进步时给予奖励。当然,对于成绩的关注不可过度,毕竟学校不仅仅是需要成绩的地方,更是要教育学生如何成长如何成人,如果因为成绩而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担,那就适得其反得不偿失了。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个健全的人格,是身体和心理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在教育留守儿童的时候,也要注意从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积极与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沟通教育,防止小的心理问题而铸成一个问题儿童。不过心理问题大多都是阴性的,又该如何做到防微杜渐呢?

1.性格孤僻内向.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关爱,和长辈亲属或者父母朋友多有亲疏感,因此留守儿童在遇到问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沉默不语,久而久之抑郁成性,因此而出现性格孤僻内向的现象。

2.存在过度自卑感.儿童时期也是存在攀比心理的,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失去依靠和无助,相对于其他有父母照顾的儿童,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甚者直接丧失上进,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3.产生对长辈的逆反心理.由于爷爷奶奶错误的教育方式,以过度溺爱来以期培养一个德智体美的留守儿童,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再加上二者在世界^和方法论上的不同,更容易产生分歧,而爷爷奶奶难以及时纠正,因此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对爷爷奶奶的逆反心理,进而扩大到所有长辈的逆反心理。

4.对其他人产生仇视心态.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劳作,而且挣取的只是微薄的收入,因此留守儿童会产生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很难根除,而且长期积郁的话,甚至会导致对比自己家境优越的同龄人产生仇视心态,久而久之甚至会做出危害社会安全的事件。

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开导和教育工作,总得来说共有以下几点做法:①利用周末或者课业之余组织留守儿童观看正能量的青春电影,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乃至儿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②注意观察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一旦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异常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加以劝导。③鼓励留守儿童多多参与学校的公共活动,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④不定期进行家访,做到家校联动,时时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防心理问题的恶化⑤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沟通,适当给予留守儿童以必要的帮助。

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协作,为留守儿童搭建一座风雨无阻、温馨适宜的美丽家园。

4.正确的教导留守儿童

一件事情不仅需要早发现,更需要早解决,将酿成苦果的种子消灭在萌芽期。但是由于留守儿童们的心智发育情况不同,家庭环境也不一样,所以要求我们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切勿使用暴力和体罚,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①如果留守儿童说谎,欺瞒家长和班主任怎么办?切勿采取辱骂和殴打的方式,而更需要轻声细语询问留守儿童撒谎的原因,及时告诉他撒谎的后果,并劝导以后不要撒谎。

②留守儿童之间爆发冲突,并造成一定的损伤怎么办?注意不要区分谁对谁错,这样只会加深双方的隔阂,更不利于留守儿童之间的团结。而是要同时开导双方,分析打架的坏处,让二人冰释前嫌快乐相处。

③留守儿童心情低落想念父母,这种时候就需要班主任付出自己的父爱(母爱),让他(她)感受到这个世界上处处充满爱,条件允许可以让留守儿童和父母进行视频通话,或者拨打电话,调解留守儿童低落的心情。

④留守儿童进步的时候要加以大力鼓励,比如奖励一句话“很好,祝贺你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期待你下次更进一步!”短短的一句话就可能清除留守儿童内心的心理阴影,并让他更有动力再进一步。

5.建立家校联系机制

教育留守儿童从来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家校联系,共同用力,才能搭建起留守儿童成长的坚强后盾。

作为一名当代学校的班主任,就应该牢固树立留守儿童就是自己的亲儿女,不管他们遇到什么问题,自己力所能及之内的都可以帮助解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蒋平 - 《理论观察》 - 2005

《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第8篇

一、课题名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出现了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流动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那么,什么叫留守儿童呢?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子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漫川关镇镇域范围较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大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本学年我校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有56人。这些学生中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有37人,占66.1%,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19人,占33.9%。因为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这些学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家庭教育长期缺失,在生理、心理和学习上都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 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了,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不能打骂孩子”。这些留守儿童, 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据调查显示,在我校些留守家庭中,“留守儿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我认定”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三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评价。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我们学校九年级有一个男学生就以暴制暴,从此就认定人要比别人凶,就能比别人出色;有的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男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如别人,又由于没有主见,看不到自己独立能力差的产生原因,便自我认定自己生来笨手笨脚。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书育人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成才,教育工作者都要遵守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关爱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关爱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人,尊重理解他人,更好好地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四、课题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现在的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双方或单方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打工,为家庭的收入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因各种原因留在老家,不能跟随他们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质教育,只好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戚在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缺乏家庭的温暖,尤其是缺少父母亲的关爱,缺少父母的呵护,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学习成绩差,生活作风散漫,行为习惯不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就是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的合理爱好,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五、课研究目标

1、总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展开分析,找出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弥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应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新方法,为我校成功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关爱教育对策。

(2)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系材。

(3)探寻在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符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经验。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深入开展。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对象:漫川中学留守儿童

2、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内容

(1)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让人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成长和生活,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2)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必须分析他们冷漠性格的成因,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关爱教育。

(3)探究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通过我们的研究,掌握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基本原则。

(4)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将结果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使这些留守儿童得到更适合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我深入每一位家庭,对每-位留守儿童家庭背景、父母外出方向,文化程度、家长教育方式等做了解,同时向家长或者监护人了解孩子们在家表现,尽快掌握好第一手材料,便于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和每一个留守儿童监护人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老师同时做到对帮扶对象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大家做到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做到掌握好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辅导员,情感交流的沟通员,日常行为的监护员,生活起居的管理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

2、借鉴文献研究法:研究中不定时的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来研究课题内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3、问卷调查研究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通过问卷测试、走访、座谈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贯彻关爱教育的原则提供依据,促使每位留守儿童都能愉快的学习生活。

4、经验总结法: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以及冷漠性格的形成,和通过我们努力做工作使之转化,对于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要及时总结,以便于我们日后的工作更好的开展。

八、主要措施及步骤

1、加强学习,理论先行。定期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状,更新观念,明确研究目的,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班级管理。结合课题的内容,我们在学校开展班级摸查制,让班主任对本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做一个全面的登记,并在第一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因素进行安抚,让留守儿童在第一时间得到关爱。

3、建立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在学校抽出专管德育的心理学教师,专门开设一个心理咨询中心,让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的开导,让他们能开心的生活、学习。

4、开设心理讲座课。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次的心理讲座课,通过专家们的循循善诱,开启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智,让他在蓝天下和其他儿童一起健康成长。

5、加强课题管理。按照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并及时写出心得笔记。

6、及时做好每次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定期带课题组教师外出考察和下村了解情况,在回来之后认真讨论总结。

九、预期成果

1、理论性成果

在我们将各种个案总结后,结合我校的实际,写出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论文。

2、研究性成果

将各种调查问卷材料综合,写出调研报告。

3、实际效果

(1)农村留守儿童方面:①调动我们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④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格。

(2)学校老师方面:①调动我们学校教师在搞好自己的教学同时,参与到教学科研上来,让老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