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体游戏

团体游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团体游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团体游戏范文第1篇

所谓团体心理游戏,是指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即以封闭团体为对象,在预先设计好的游戏情境中,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调适能力,以预防或解决心理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 。从大德育的角度,心理辅导活动课和班会课都是德育的有效途径,两者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成为一个趋势。

一、班会课中运用团体心理游戏的趋势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心理辅导活动课就试图以专业的姿态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当时划清“心育课”和“班会课”“思品课”的界限成为课程定位的一个关注点。但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和实践,这样的观点有了新的突破。

(一)心育课降低了“专业门槛”

心育课作为发展性心理辅导课程,应该针对不同年龄和级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实际困惑,在每个学年段都开设。但因为师资不足,配置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往往只能在一个年级开设心育活动课。钟志农老师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发展性的心育活动课是要靠广大班主任的参与来实施的,其可行性路径就是在每学期的班会课总量中,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开设心育活动课。”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并集体讨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和班主任们密切合作,推出符合学生各阶段发展特点与任务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程体系。

(二)班会课开始转型

不少班主任认为,学生的许多过错行为应该归结为道德问题,于是班主任用道德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结果只能与初衷背道而驰。“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班级为核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模式”的理念正逐步被认同。 当班会课开始融合心育内容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呢?如果以成人化、说教化的方式作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则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征。而团体心理游戏将主题思想贯穿在精心设计的大量趣味性团体活动中,让每个参与者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并进而将学习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团体心理游戏的这种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开始慢慢受到班会课的青睐。

二、班会课中运用团体心理游戏的案例分析

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看到心理辅导活动课和班会课的相互召唤,我们开始思考实践。根据团队的动力原理,我们将班会课视为由三个阶段构成:导入、过程和结束阶段,我们尝试在每个阶段加入相应的主题游戏。随着初中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程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团体心理游戏带来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一)导入阶段

课堂导入时开展热身游戏,其目的是让学生打消防卫心理,在感到轻松愉快的同时,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参与课堂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此类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1~3分钟,做到人人参与。

【案例1】奇妙的口香糖

初一新生入学初,班主任都会安排一些班会课以促进新同学之间相互熟悉。以往的形式是班主任让学生们轮流做自我介绍,但毕竟才相识不久,大多数学生仍显拘谨,课堂上以开火车的形式来介绍,每位学生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够深刻,推动融洽的力度不够。为了更好地“破冰”,我们开展了“奇妙的口香糖”游戏。 玩法如下。

指导语:“同学们来到新环境,我们希望自己能像口香糖一样,可以吸引很多同学,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奇妙口香糖’的游戏,大家随着音乐沿着圆圈跑(需要一个空旷的场地,播放一段明快的音乐)。”游戏开始,所有人按要求绕着圈跑,并问教师“口香糖粘什么”,教师发不一样的口令,比如“三个左肩粘一起”,则所有人必须马上找到另外两个人,三个人的左肩粘在一起,没能凑成三个人的成员必须表演节目。然后大家继续快跑,继续问教师“口香糖粘什么”,教师继续发口令(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部位可以是屁股、脑袋、肘关节等,次数3~4次)。

游戏效果:经过这样的暖场,大家打破了陌生感。接下来的自我介绍时,发言的学生声音变响了,介绍得更全面了,还不时有学生举手表示有和发言学生一样的兴趣或特长,为班会课目标的达成开了个好头。

【案例2】爱的选择

初二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与父母的矛盾越来越多,通常班主任会开展改善亲子关系的感恩主题班会课,但大多数班主任会在一开始就苦口婆心地谈父母对孩子的爱,案例也往往催人泪下,却换不来学生们的感同身受。也许是因为案例没有普遍性、说教引来反感,总之,学生没有为之所动。为了使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我们开展了“爱的选择”游戏。

玩法:一共有两道选择题,根据自己的选择,举起手中的红牌或绿牌。题目:①他很爱她。她小小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肤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之后,脸上留下了几道丑陋的疤痕。你觉得,他还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②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吗?学生自由选择,并简单说明原因。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第一道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你又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学生做出选择,分享感受。教师点评:“通过两次不一样的选择,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有一种关系是普遍、稳定而久远的,那就是亲子关系!”

游戏效果:学生因为思维定势,假设“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当知道这是亲子关系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选择了“不会”。强烈的对比,比案例更有说服力。

团体游戏范文第2篇

系统介绍了高职高专院校中使用团体心理游戏的原因、方式及游戏的治疗性力量的来源,指明了提高团体心理游戏效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团体心理游戏今后发展的重点。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理论指导,并且提供多方面心理活动实践训练的重要方式。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所处团体的影响,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利用这种团体动力学的原理,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感悟,探讨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成员之间情感上可以互相支持,方法上可以集思广益,共同应对各自的心理困惑,所以特别适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群。恰当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二、高职高专院校中为什么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危机;另一方面,他们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经历了更多学业失败的打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难题。在高校广泛扩招的背景下,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一些人甚至形成了习得性失助。在自信心、适应性、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表现更差。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地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里开展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往往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拿出足够的经费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因此,经济而又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就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个明智的选择。三、团体心理辅导常用的方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常用的、便于操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音乐心理调适训练、头脑风暴、辩论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达到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观察、模仿、参与中改变态度和行为方式。本文主要关注游戏辅导的运用。游戏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游戏,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用来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心理游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流行,最近几年才进入中国。心理游戏进入高校课堂,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因为价值观的多元化,加上社会竞争激烈,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周围存在的关怀已开始慢慢淡化。开展一些有趣的心理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亲身参与的乐趣,得到意外的收获;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等,从而极大地冲击个体的原有的不良的人生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游戏辅导的理论渊源游戏辅导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领域里,许多心理学派都十分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的一个派别。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以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人格结构的三个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如何寻找适当客体以消耗心理性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心理不适的原因。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游戏是满足儿童“因自身水平的限制尚不能实现的”而导致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的途径。此外,游戏还可使儿童将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压抑,通过游戏这条安全的途径进行宣泄以减少焦虑,起到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建立在罗杰斯“人性本善”的人性观的基础上。罗杰斯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每个人都有积极向前的内驱力,现实生活却难以提供这样的机会,而游戏为儿童创设了一个温馨而友好的治疗环境,因而游戏能够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五、游戏中的治疗性力量团体游戏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这是因为团体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团体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团体游戏具有感染性力量,可以引导情绪宣泄。现代人面临快速的生活节奏、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自己的情感就很容易在有意或无意间被忽视和压抑,以致变得麻木不仁,无法体会自己真实的感觉。既不开怀大笑、也不表示愤怒、不知如何温柔;体验不到爱、也不习惯表达爱。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和忽视的情绪情感体验不会就此消失,而是压抑在潜意识当中,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就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创设各种情感体验的辅导游戏中,参与者可以在辅导者的诱导下进入各种情景,唤起他们那些并未彻底消逝的情绪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流露喜怒哀乐,宣泄掉那些被压抑的不良情绪体验。其次,团队游戏能使成员对团体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这类游戏大多采用对抗赛的形式,“取得成功”的游戏动机激励成员们彼此关心、相互勉励,产生默契关系。能有效地诱发被辅导者的“团队情绪认同”。将自己成败和团队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团队战斗力。再次,团队游戏能加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凝聚力。在争夺胜利的紧张气氛中,成员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团队目标,获得成就感。一些社交退缩或社交过度的成员因协作需要,往往不知不觉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第四,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模仿能力。在团体中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榜样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改变原来的不适当的行为方式。六、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使用游戏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团体心理辅导在开始的时候要用游戏作为热身的方式。可以建立信任感,并且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有时,在辅导的中间环节也需要使用游戏来加深成员对某种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的理解。心理游戏由于其趣味性强、灵活性高、形象逼真、对参与者压力小、能让其自由表达个性等特征,可以诱导团体成员投入、放松地表现自我,然后利用团体成员在游戏中的体验与感悟对其进行辅导或治疗。游戏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个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那些单靠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悟生活,提高认识,学会正确的交际方式。因此,游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团体心理辅导中常见的、重要的方式。七、如何更好地发挥游戏在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游戏在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研究团体成员的组成情况,分析制定合理的团体辅导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根据目标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游戏。其次,我们要分析团体的性质,明确团体是教育性团体、发展性团体、还是治疗性团体。性质不同的团体需要不同的游戏。第三,团体领导者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个性特点必须和团体的性质相匹配。严肃的领导者领导严肃的团体,而那些生性活泼的领导者则适合领导那些轻松的、气氛活跃的教育性团体等。第四,为了能够实现游戏辅导的目标,团体的领导者应该是那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掌握了相应地技巧的专业人士。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游戏的进程及方向,游戏结束后也能更好地领导团体成员挖掘游戏的深层价值,最大化地发挥游戏的积极功能。第五,游戏前要做好详细的计划,要考虑团体成员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要考虑游戏的时间、地点、材料及游戏的规则,要考虑如何深化团体成员对游戏的体验,如何促进他们去分享自己的体验,等等。只有做好了这五点,才能保证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游戏发挥其功能,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八、团体心理游戏的应用前景团体心理游戏具有快速、有趣、富有创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特点。它可以安全地模拟出人们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情境,让参与者不断地体验各种观念的冲突、碰撞与融合,投射自己的思想感情,暴露真实的内心世界,调节和疏导自己消极情绪,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生命的价值等等。这些功能使得游戏成为团体心理辅导当中最受欢迎的辅导方式,近几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今后应该重点开展人际交往的游戏辅导,提高学习能力的游戏辅导,增强耐挫力的游戏辅导,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的游戏辅导,等等。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曹中平,蒋欢.游戏治疗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取向.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89-491.

团体游戏范文第3篇

1.1对象从参与前调查的340名医学生中[8],随机抽取临床专业一个班37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接受10次情绪智力团体心理干预,以接受7次以上干预且参加前后2次团体沙盘为入组标准,共25名被试入组。25名被试的情绪水平与总体无显著差异。

1.2工具

1.2.1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等人口学资料。

1.2.2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1]采用Likert自评5点量表法,共74个条目,5个主因子(情绪觉知力、情绪评价力、情绪适应力、情绪控制力和情绪表现力),18个次因子。全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5,总量表和各主因子的克伦巴赫α系数均在0.5~0.95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专家判定和结构方程建模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1.2.3团体沙盘作品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室1间,包括1个团体沙箱(内径:114cm×72cm×10cm),4个沙具摆放架,约2800个沙具,数码相机1部。沙盘主题计分表,包括沙盘的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9],创伤主题细分为混乱、空乏、分裂、限制、忽视等小主题,治愈主题细分为联结、旅行、赋能、深入、诞生等小主题,每个主题基线分为1分,出现细节主题计1分,分别累加可得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的总分[10]。

1.3方法在实施情绪智力团体心理干预之前,运用自编一般状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对37名被试施测。针对340名医学生情绪智力前调查结果,设计情绪智力培养方案,对37名被试开展10次情绪智力团体心理干预,频率为每周1次。团体沙盘游戏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将37名被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13名被试),分别由2位心理学研究生带组实施团体沙盘游戏。所有小组按照团体沙盘游戏规则,分别完成制作与讨论、记录与整理、作品拆除等程序。情绪智力团体心理干预全部结束后,运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实施后测。最后将25名符合入组标准的被试纳入统计。沙盘主题评分采用专家评定法,由2名主试根据计分标准背对背进行评分,出现细节主题计1分,分别累加得到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的总分。

2结果

2.1干预前后医学生情绪智力的比较经过团体心理干预,医学生情绪智力总分、情绪智力主因子情绪觉知力和情绪表现力、次因子社会责任、人际关系和表达力有显著提高,其余因子未见显著差异。

2.2干预前后团体沙盘主题的比较经过情绪智力团体心理干预,医学生团体沙盘创伤主题减少(t=6.986,P<0.01)、治愈主题增多(t=-5.624,P<0.01)。

2.3医学生团体沙盘细节主题的比较经过情绪智力团体心理干预,医学生团体沙盘创伤主题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混乱、威胁、限制、分裂等细节主题,团体沙盘治愈主题的增多主要集中在整合、赋能、旅行、培育等细节主题。

3讨论

团体沙盘游戏的规则和设置模拟并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团体“心理场”,它影响着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其中每个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作为团体心理干预工具,团体沙盘游戏帮助和改善了团体成员的人际互动并促进团体和个人的成长;作为投射测验工具,团体沙盘游戏沙盘作品不仅反映了被试当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在心理干预前后的情绪智力水平。

3.1区域的变化前测团体沙盘出现了作品被分割的现象。整个通常被栅栏、河流、山石等分为4~5个区域,这是典型的分裂主题。尽管有的被试为了弥补这种分裂感,架设了桥、船只等起连接作用的沙具,但各区域的内容、风格却互不相容。情绪智力培养前,被试倾向于自我中心,对他人的领域却缺乏关注和配合。在后测团体沙盘中,作品呈现出趋于整合的倾向,整个沙盘作品有了统一的主题,不同领域的活动内容并不重复,并且还具有各自的功能。铁轨、火车、帆船等沙具很好地象征了与沙盘以外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整合、联结等治愈主题增多。

团体游戏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三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效用

一、问题的提出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近年来在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在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的方式有个别心理咨询(电话、面谈或咨询室咨询)、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

(二)高三学生需要采取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三学生在减轻学校交往障碍、降低自卑感、提高个人自我评价等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这些辅导都会辅助学生缓解压力。

二、对高三学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在充分了解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和心态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对高三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

(一)游戏调节法。高三的学习是紧张的,沉寂的,在对高三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采取游戏式调节法。游戏调节式团体心理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通过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切身参与的乐趣,调节高三紧张气氛,使学生获得别样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能通心理游戏活动唤起高三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

(二)音乐感染法。音乐感染法是借助于运用音乐体验的形式。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高三学生平和精神,舒缓和释放压力。其心理机制是审美反射的生理机制和联想的认知心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音乐感染发在高三学生心理辅导中起着调节情绪、陶治情操等方面的作用。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高三学生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不同技艺和观念、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的作用。

(四)集体讨论法。集体讨论法就是以抛出一个话题,调动高三学生一起来发表见解,给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让学生自身纠正思想偏差的方法,。集体讨论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个合适的话题,这个话题必须是当前班级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有且有话题性的,笔者曾以“放弃或坚持”为主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正处于“高原反应期”高三学生诉说当前学习的感受,困难,让学生说出来,论起来,宣泄和抉择,最后重新燃起斗志,战斗到底。

三、对高三学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效用

通过游戏调节法、音乐感染法、角色扮演法、集体讨论法等方法,对高三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其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层面――有助于学生正确认知高考与人际关系

1.有助于高三学生对高考的正确认识。从学生对高考的认识角度看,高三学生存在有两种不健康的心理,一种是把高考看成赌博,幻想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另一一种是把高考看成龙门关,产生畏惧心理,听到高考就害怕,总想躲避这个话题,结果是越躲越想,越想越怕。

通过对高三学生进行高考认知性团体辅导,让学生认识到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为高校输送人才,有一定的竞争性,而且这个竞争是公平的,不是赌博。高考的题目有一定的区分度,哪一道题是为了区分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只有平时踏实努力,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成绩。既让学生正确认识了高考,也让学生树立了信心。

2.有助于高三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正确领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高中生与同学之间的相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交往主动性与掌握并运用交际技巧方面表现出显著改变。成员在团体活动中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他人的帮助以及助人的快乐,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同学交往的主动性。学生在这种团体活动中所建立起来的个性和人格,是个体咨询无法获得的。

(二)情绪层面――有利于高三学生培养健康的情绪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别人一样的体验”使得团体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繁重的学习压力,日渐复杂的同学关系,成长中的烦恼,容易使高中生形成冷漠、懒散、自我中心、猜疑等不良的个性品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学生找到合理的渠道尽情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

(三)实效层面――有益于高三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针对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效率低、适应不良、情绪压抑、考试焦虑等情况,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针对性地对高三学生做高考学习成绩提升、考试焦虑等方面的学习心理辅导,避免“题海战术”,有益于高三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促进学生身心与学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武典主编.团体辅导手册[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

[2]杨敏毅,鞠瑞利.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团体游戏范文第5篇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中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过程[1]。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尝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多集中在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自我效能、适应性等方面的干预且多为量性研究[2-3],尚未见以质性研究的方法评估护理本科新生这一特殊团体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真实体验的相关报道。因此,该研究拟对护理本科新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体验进行深入访谈,旨在了解其真实体验,为进一步促进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3年11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2013级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本科新生15人(以S1-S15 表示),男7人、女8人,年龄19~21岁。均为国家统招本科生,均来源于浙江省。

1.2 方法

研究采用面对面、深入访谈的方式。访谈内容包括:(1)对活动方案的评价;(2)活动对你的影响。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根据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4],征得受访者同意,在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5]提出的刺探和引导,让受访者自由地表达感受和体验。每天访问3人,每次访谈40分钟,1人/次;第2次访谈除反馈上次谈话内容,并澄清一些不明确的回答,以增加资料的准确性。访谈结束后采取Colaizzi[6]的7步分析法评估此项研究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反复聆听录音回忆访谈时的情景,进行分析、推理、总结、归纳、要素提炼等形成主题。

2 结果

2.1 活动方案设计合理

2.1.1 方式独特

多数受访者认为团体辅导方式摒弃了以往集体活动过程中的古板活动形式,以新颖独特的活动方式展现在护理本科新生面前。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本科新生喜欢并愿意接受新颖并有创新意境的活动方式。S2:“平时学习比较枯燥,活动不多且缺乏创新,能从有意境的团体活动中学习知识,分享人生的经历,是一种独特的学习过程。”S9:“团体心理辅导区别于讲座和上课,它将大道理让大家以参与活动的形式真实地展现出来,令人感触颇深。”

2.1.2 内容丰富

多名受访者表示,十分喜欢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期待每一次的活动。S1:“内容安排很丰富,如集体游戏、励志视频、角色互换、‘你讲我听’等内容,至今记忆犹新。” S10:“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有不同类型的游戏,如益智类的我们拼了、角色扮演类的信任之旅、策略类的摆渡过河等,每次活动的内容都安排紧凑且充实丰富。”

2.2 活动效果较好

2.2.1 深入交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受访者表示参加辅导活动很有意义,使成员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平等、坦诚、温暖的团体氛围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对以后的生活学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S1:“通过参与其中的活动,也可以找到彼此共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S13:“活动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同学间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同学都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感觉大家都团结一致。”S10:“虽然很多时候会把‘团结就是力量’挂在嘴边,可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太少,很难真正意义上体会它的真谛。团体心理辅导把一些道理贯穿在游戏中,让人真实体验到了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

2.2.2 小活动大道理感悟深刻

多位受访者提及活动结束后更为感慨,均有恍然大悟的感觉。S8:“信任之旅单元中,当真实体验了在黑暗的环境中选择信任‘拐棍儿’的那份执着带来的幸福与安全感,与做‘拐棍儿’时被他人信任的那份满足与欣慰感,深深地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S12:“小鸡成长记中,感悟到青春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都有挫折需要去克服,经历困难会让生活变得更充实。”

3 讨论

3.1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该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主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优势:一是该研究团体心理辅导的受试对象是护理本科新生,第一次参加类似的活动,合理安排指导共同参与游戏,并在游戏辅导过后给予适当引导,给足思考的时间,以集体为单位现场进行独自表述活动感悟与以抒写日记的形式记录活动感悟相结合,效果更佳且更有意义。二是该研究活动方式新颖独特以及内容丰富多彩,它区别于以往死板单调的集体活动形式,能使受试大学生在团队中更好的分享交流,体验挫折,感受内心。三是该研究配备辅导实验的指导者,均通过专业的理论与技能培训,精心编制了8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单元内容,并通过了指导老师之间的共同学习、讨论及模拟,使团体心理辅导变得更加可行、有效、统一及科学,是获得了护理本科新生的一致认可的关键。

3.2 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效果较好

访谈中发现,由于该研究的对象是护理本科新生,均为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他们从开始的陌生成了相伴一生的挚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为新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而且促使新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团队凝聚力、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增强。在被访谈对象中,大多数同学通过一些活动项目,如四人五足、坐地起身等活动,感受到了树立团队意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被访者出现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与感悟,究其主要原因可能与以游戏为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以轻松的活动方式,使成员在新的环境中通过分享各种活动的体验,感受来自团队成员的肯定与建议,帮助其建立团队意识,并在团队中得到快速成长有关。

团体游戏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05-02

一、团体心理辅导涵义及特点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涵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心理环境下,一些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为成员提供心理上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在适当的辅导方法下,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探索、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预防和解决问题、激发个人潜能的一个过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1.团体心理辅导影响广泛。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多项沟通的过程。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以同时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洞察自己。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每个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共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各种困难得到解决。

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将具有相似问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3.团体心理辅导咨询效果易巩固。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它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复制品。在这个社交团体中,要建立信任的关系,一个良好的团体气氛可以使参加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团体心理辅导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有些人因为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对他人的信任,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人人际交际不适应,均可由团体心理辅导来改善和纠正。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一)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我

激发自我潜能在个体心理辅导中,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成员在积极自我观念的指导下,会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更勇敢、更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通过经验和感受的交流分享,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作决定等,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三)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团体凝聚力,促进成员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和竞争,彼此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开展

目前高校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和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中,根据简单的故事情节来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去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角色。在尝试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达到增进互相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不同技艺和观念、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来研究困难情境中不同行为的可能结果的优点。

(二)心理剧

心理剧对于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心理剧对提高学生内心世界的感受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其次,学生可以去体会心理剧中人物角色的感情思想,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剧的角色扮演中,使团体成员获得体验和感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调动了成员的参与性,改变了他们的意识和情绪状态。

(三)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我们在游戏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可以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感受和体验到意外的发现;也能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极大地冲击了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念。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形成新团队

借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活动,以帮助新生快速相识、减少孤独感,初步形成班级或新团队的凝聚力。在刚进入大学的初期,很多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会感受陌生,很难融入新的集体,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了较多的不适应。作为辅导员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让其顺利开始大学生活。

(二)针对不同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如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问题。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会以学习压力大、专业和理想的矛盾、还有情感困惑等问题为主;毕业生的问题则更多的是以就业带来的压力而产生的担忧、恐惧。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带来的不同问题,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五、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辅导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及应对办法

目前的团体心理辅导还存在着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有些未受过系统训练等不足。但我们仍然要将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继续发展下去,为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服务。

(二)难办成员的出现会影响团体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一些使领导者比较难办的成员,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参加团体的成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这些问题带到团体,靠领导者引导他们参与团体活动,加深自我认识,进而妥善处理个人问题,使他们得到成长、成熟。但是,有些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不太投入,或者经常迟到早退,出席不稳定;或者讨论时随意性大、不切题,谈话内容过于表面化;或者态度忽冷忽热,或者旁观。这些不投入者不仅自身无法在团体中得到帮助,而且会破坏团体的凝聚力。

六、对不投入的成员的应对方法

不投入行为的原因有多种。第一,性格。有些人的性格是对事物较少投入,或投入但不能持久;第二,可能是被迫参加团体,因非自愿所以抗拒;第三,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这些人往往自我认知偏低,自信不足,有不安全感,害怕敞开内心世界,想方设法隐藏自己,防御心理强。解决团体成员的不投入现象,应具体分析原因以寻求解决办法。领导者友善与真诚,能有效化解成员的抗拒,改善不投入行为。团体领导者还可以通过加强团体本身的吸引力,比如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成员参与,改善不投入的态度和行为。团体第一次集会时要说明团体的运作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使团体成员保持恰当的期望。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2005(6):62-63.

[4]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7

[5]刘红艳,王会军.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3).

[6]温金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团体游戏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团体活动班会课

一、团体活动班会课的内涵

团体活动班会课是以班级为团体,通过班级团体内人际互相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游戏、学习、体验、感悟,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发展自我的潜力,以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团体活动班会课的优势

(一)感染力强,有针对性。

团体活动班会课即是班主任组织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成员,以群体开展活动,并且针对一个主题,通过团体成员互相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发展自我个性,是一个多向沟通的过程。

(二)趣味性强,学生的积极性高。

团体活动班会课的开展,事先班主任要准备好相关的道具、PPT等资料,还要事先找好学生来作主持人,设计好活动程序。每一次活动班会课都让全班学生做一个热身游戏,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接着是两到三个的团体活动,通常都是以游戏、情境模拟、表演、朗诵、小品、歌唱等形式开展,在融洽热烈的气氛中,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大大地调动了积极性。

(三)效率高,省时省力。

团体活动班会课是一位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设计一个主题,整体解决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或培训提高。团体班会课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在于能够起到预防问题的作用,对于还没出现问题的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学习,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才,不断发展自我。

(四)效果好,容易巩固。

团体活动班会课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室外,或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了社交的场地,让他们真实自由表现自己。通过游戏、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学生可以尝试与其他同学修复或重建良好的同学关系,如果在团队中的行为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会延伸至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

三、团队活动班会课开展的资源

(一)开发“物”的资源。

物的资源是指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课程资源, 因其功能的不同分为素材类物质资源和保障类物质资源。

素材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实施班级活动的基础。其开发的策略可以采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班主任应在调查学生兴趣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设计和开展团队活动班会课的主题内容;第二,让学生参与到团体活动班会课的设计中来,展开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保障类的物质资源是班级活动实施质量的保证。团体活动班会课很多都可以在室内或室外,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开发活动场所。

(二)开发“人”的资源。

(1)班主任。班主任是活动班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班主任的知识素养、价值观、情感态度等资源进入课堂转化为班会课要素,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班主任也是学生的班会组织者、引导者。班主任应围绕着学生的品德、学习、情绪等,通过团体班会课,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处理好和同学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个性,认识到各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健康成长。

(2)学生。为了凸显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在团体活动班会课的准备阶段,包括课件的制作、道具的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准备,主持人的台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甚至活动的构思也可以让学生参与。

(3)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教师。团体活动班会课的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就业指导、专业课学习等。班主任要加强和心理专职辅导教师、德育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加强沟通和合作,多元机制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创造出1+1﹥2的效果。

四、团体活动班会课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紧扣活动目标。

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背景,每一次的团体活动班会课都制定了班会目标,因此团体活动班会课的团体活动的设计并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每一个团体活动都是精心设计的,紧扣目标的实现,因此班主任要很好地吃透团体活动班会课的目标,达到团体活动班会课的效果。(下转第74页)

(二)开展团体活动班会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班主任事前要做好班会课件的制作和道具、活动器材等的准备,选好主持人。

(三)活动中要注重活动场地、环境的布置。

如果在室内开展团体活动班会课,班主任要注意会场环境的布置,包括教室、讲台黑板、后面的黑板报的布置,要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体会德育深刻的教育。

(四)在活动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并在体验中达到实效性。

学生的参与就是体验、锻炼的过程,在团体活动班会课中,通过游戏、表演、合作等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同时班主任也要转换角色,成为团体活动班会课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让学生真正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团体活动班会课的积极效果。

(五)在开展活动班会课中,班主任要注意技巧。

第一,班主任要克服角色冲突,对待学生要少一些指责命令,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批评教育,多一些民主平等;少一些上纲上线,多一些温情理解,做一个可以走进学生心灵的辅导老师。第二,要学会共情。同情即同感,班主任使用“同感”,即“自他相换”,有利于学生表达出更真实的内在感受,彼此建立良好的“同感”,不少心理问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第三,要注意倾听。安静倾听,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解决学生的问题。第四,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与平衡。班主任在开展团体活动班会课时,还要有意识的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在活动中快乐成长,要切实注意保密原则,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心理问题一定要做到及时转介。

(作者单位: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团体游戏范文第8篇

团体心理辅导开始于心理治疗领域。这种依据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学背景的特殊方法因其独特的方式和高效的功能,不仅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而且也被大力推广到学校教育、社区工作和食业培训中。团体心理辅导将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增强育人功能。

一、关于团体心理辅导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团体领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的作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依据基础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理论的支持进行的不同层面和深度的心理辅导,以促进团体成员心理障碍的消除、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与一般的团体活动不同,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心理障碍的消除和心理成长与发展为目标,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特殊的团体活动,需要一个领导者在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与成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善于运用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创设团体氛围、觉察成员的心理变化、掌控成员间互动的方式等等,有效地带领团体发展,促进成员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

团体辅导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各种练习,设计不同的场面,带动不同的感官,来触发成员的各种感觉、情绪、思维和行动,吸引成员的参与,协助自我表达和探索,促进思考和领悟。这些练习包括:

纸笔练习:通过绘画、完成句子、自我描述等反映内心世界,如自画像、生命线等。

身体运动:体操、呼吸训练、肌肉放松等。

接触练习:成员间的身体接触来增强彼此的信任和沟通。如信任跌倒、盲行等。

团体讨论:通过言语沟通来进行自我表达和相互了解与反馈。如戴高帽、热座等。

制作练习:通过单独或合作进行手工制作,探索自我,加强沟通与协作。如搭纸塔等。

阅读练习:阅读一些书籍、画报等视觉资料以引发思考和讨论。

媒体应用:听录音、看录像和摄像等活动。

角色扮演:用心理剧等方式来设计出类似真实生活内容和人物的环境,让成员直接扮演其中的人物,以获得感受、思考和领悟。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领域

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学校教育和学生工作,他在体验式和互动式的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触及学生的认知、情感,带动学生的思考、体验和行为改变。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和工作层面,一般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领域来进行。

(一)心理素质训练

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心理成长任务,比如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如何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等,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经验的积累来完成。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往往有很大的随机性,而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场所,可以运用一系列规范而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其中团体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探索自我、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改善学习方法、学会自我管理、探索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效力。因而在中小学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发展阶段的要求来设计各种不同的心理素质训练。

这些心理素质训练包括:自我调适能力训练,如自我认同、情绪调节、压力管理;人际共同能力训练,如倾听、表达、共情、同理等能力的训练;自我管理训练,如自我规划、时间管理、理财训练;学习方法训练,如了解自己的思维、记忆和气质类型,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长小组,如探索自己的情感模式,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训练,个性调整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指标,它不仅与人们日常行为和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甚至很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个人生存质量、生活幸福、学业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前提。团体心理辅导在帮助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是成长性辅导:通过各种成长小组学会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学会表达需要和自我满足,增强自我价值感,提升自尊:发现内在冲突,处理消极情绪,增强自我接纳,调整偏差认知,改善不良行为。

二是矫治性辅导:中小学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因为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比如“同一性危机”、人际关系障碍等,需要通过团体咨询来改善。甚至有的学生还出现轻度的精神障碍,一些抑郁症、强迫症等神经症和青春期常见的一些精神病也常有发生。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团体咨询来进行矫正和治疗。

(三)特殊人群的行为矫治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复杂,难免使一些学生受到消极的影响,比如电子游戏成瘾、网络依赖等,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学校可以针对这些特殊人群,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改善特殊人群的心理和行为。比如:

“我是勤劳的蜘蛛”:网络依赖团体辅导,教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游戏带给我快乐还是忧虑”:游戏成瘾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处理游戏成瘾的情绪危机,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选择和控制玩电脑游戏的方法。

“我不用你们督促”:增强学习动机的团体辅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强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科学规划内容等。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根据其行为和心理特点,设置不同的辅导目标,运用不同的辅导策略和方式,在学生充分自主的情况下,从知、情、意、行等不同的方面同时引导学生,会收到特殊的效果。

(四)团队建设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的实验场所。在学校学习依托团队生活和学习,通过爱集体、爱学校到爱国家、爱社会,可以帮助学生满足归属需要,从“小我”发展到“大我”,体验社会价值,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如果忽略团队建设,学生之间勾心斗角、恶性竞争,或孤僻自闭,抱小团,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阻力,更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未来的生活埋下隐患。因此,团队建设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

要环节。

团体心理辅导在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增强团体凝聚力方面有着突出的功效,把这种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到各种团队建设中,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寝室文化等。

三、合理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加强学校的育人功能

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中小学育人功能中具有特殊作用,但在使用这种技术时需要合理运用,注重其科学性,并懂得使用时的条件,积极与其他育人方式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科学育人的目标。

(一)注重科学性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方式,带领团体心理辅导的老师一定要经过不同程度的专业训练,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需要和工作目标来进行不同层面的工作。如果不经过训练,不知深浅,依葫芦画瓢,不仅不能带来应有的效果,弄不好还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团体心理辅导与一般的团体活动相似,领导者会带领团体成员进行很多游戏和练习(如前所述),但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游戏和练习具有特殊的含义,主要在于引导成员开放内心世界,不像课堂学习和一般的活动,不仅仅带来成员认知上的思考,大多会触及成员的内心情感,这些情绪情感多数是积极的,但也难免会引发一些人童年经历中的不愉快的感受甚至触发其创伤经历。团体辅导还会引起成员间的情感互动,有友好也有冲突,因此,团体辅导的带领者就要知道如何应对这类情况的发生,及时处理消极情绪,带动和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避免由于活动的引发和成员的互动带来成员的心理创伤,或在引发了成员记忆中的消极体验后没有适当的保护和处理而造成成员的二度创伤。所以,在学校大力推广团体心理辅导的同时还须对带领团体辅导的老师加强培训,以确保科学性。

(二)注意条件性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育人方法,运用时有一定的条件性,不具备条件会影响辅导效力甚至适得其反。运用团体心理辅导,需要一些设施和技术条件,因为团体心理辅导不是一般的团体活动,其目的是要营造安全的人际氛围以打开成员的内心世界,触动较深的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有相对封闭的、隔音状况良好的、易于组织活动的场所(团体辅导室),然后一定要有经过不同程度专门培训的老师来带领,这是保证科学性的前提。

(三)注意与其他育人方法的有机结合

虽然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大,用途广,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育人方式,比如前面提到的德智体美劳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外实践锻炼。只有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正确指引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这一心理辅导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传统教育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比如,在自我成长小组中,往往需要成员进行自我探索,这就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各种精神领域的内容,因而特别需要将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进来,既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又有利于教育方针的贯彻。真正起到辅助和增强育人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