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第1篇

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发生过许多事情,有的让我高兴,有的让我生气,有的让我伤心……

这是发生在一个星期五的事。我把游戏上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给“搞定”了,我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我的好朋友陈洋光,他十分羡慕,非让我帮帮他,他软磨硬泡,可我就是不答应,我以为他的耐性不大,一会便会放弃,可是他这次居然没有停,我们便开始了一场“耐性大战”:他求我,我说不。这场战斗打了很久,直到他走的时候,他竟然说一句让我伤心的话:“郑沛驰,我要和你绝交!”,说完便愤愤地走了。看着他渐渐隐没的背影,我的心好像泼上了凉水似的,十分凉。我想:“走就走,反正我也不要你这样的朋友!”

到了星期六这天,我在没有陈洋光的一上午中,失去了和他一起说笑的时光,我感到十分后悔和孤独。吃完中午饭,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中,陈洋光来了,没有想到,陈洋光竟来到我家!我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在欢声笑语中,我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朋友是多么重要!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第2篇

一、叙述真实生活,倾听自然的心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就告诉我们: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一再强调: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有语文的地方就有作文,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积累语言,抒感。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记录生活中那个本来的“我”。

二、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生命的真谛

“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要借作文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出对成长真实的感受,表达“自我”。

1.有境则情生

语文学习中处处有可以让我们习作的情境,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五个习作训练写“端午节”,为了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节日的独特体验,抒发自己对节日的独特情感,在习作时可以开放习作内容,不局限于写“端午节”,可以放宽到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根据自己对节日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节日来写,这样可以避免编造,容易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我境生我情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第3篇

一、品味文本,点评细节

在学生学习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经典的细节描写的例子,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挖掘课本经典作品,将文本作为例子,指导学生分析点评和仿写,直至写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示例一: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朱自清《背影》)

此文段属于人物的动作、外貌描写,用慢镜头分解,细化动作。作者层次分明地先描摹父亲的外貌,身体肥胖、穿着臃肿、步履蹒跚,这简朴的形体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而且写出了父亲老态、憨厚。作者深情地写出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父亲艰难的举动,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这里背影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

许多成功的作家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归有光以深情记忆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爱,鲁迅先生精心塑造的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木刻似的脸,间或一轮的眼珠;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的有趣……这些细节,因其生动传神的刻画,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二、借助随笔,交流细节

在教授新课时,笔者提倡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随笔,记下自己的感悟,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交流点评,提高学生兴趣,真实感受身边的细节。

(一)人物细节

人物细节描写可以是对一种特定情节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它往往会使记叙文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会让作文别开生面,增强感染力。

示例二:黝黑,干瘦,眼神里充满了无限的倦意,那是我的父亲吗?记忆中的父亲是那样年轻,那样充满活力,那样的强大,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保卫神啊!(都雪婷)

总以为父亲不会老,突然的发现让作者内心震撼,仅仅用了“黝黑”“干瘦”两个词和一个“充满倦意的眼神”将父亲的形象写得很是形象。

(二)环境细节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景物描写常具有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

示例三: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依旧坐在地上,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我甚至听见手表的指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郭军浩《那一刻,我落泪了》)

文章用了环境细节描写,用环境烘托渲染人物的心情,具有感染力。

(三)场面细节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必须写到三个要素:人物、地点、事件。要做到:主次明晰;全景描述、细致特写兼备;具有特定场合的气氛。

示例四: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8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6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李梦瑶《试卷发下后》)

这则片段选取学校课堂上一个常见的“点”,事情不大却很真实具体。有同学们的叹气声、有同桌的表情,写出了真情真意和真感受,写出了特定的场合气氛。

这些细节就在身边,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可能就是父母那一根白发,就是门前那棵小树,就是爷爷奶奶的一声叮咛,就是一次乘公交车的经历……随笔细节的展示让学生懂得细节就在身边,只要用心感悟,每个人都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三、细读随笔,修改细节

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细读自己的随笔,选取一两处仔细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段与同学交流。这样的目的是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示例五:

原文:我的同桌真瘦。真没见过这么瘦的人。

修改后:我的同桌真得很瘦。他瘦的叫人担心,以至于关心他的人总是劝他――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必须出门也要离树远一点,离水远一点。

修改后的文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同桌”瘦的程度,突出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饱满、生动。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第4篇

一、重视起步,引发兴趣

小学生系统地作文是三年级开始的。“作文”为何物,学生不清楚。所以第一节作文课就显得特别关键。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有意向学生提出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们会说话吗?你们会写字吗?学生都觉得奇怪,在他们惊讶之际,教师告诉学生,把想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作文。这样拉开作文学习的大幕,学生就会觉得作文其实很简单,就跟说话写字一样简单,从而引发起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读学例文,典型引路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文字优美,且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读完之后,分析文章的主要优点。时间一长学生心中就留下了一个个例文的影子,写作时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积累素材,言之有物

作文其实就像做饭一样,如果缺少做饭的材料,厨艺再高明的师傅也做不出可口的饭菜。作文也是如此,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时,这一点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1.及时抓住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现象进行积累。第一步,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如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风和日丽……第二步,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它们之间不同的特点,细心观察。第三步,分析不同时期的同一现象的不同之处,避免写作上的雷同。如“雨”,北方一年三季有雨,春雨的特点是多而大,来得快,去得急;秋雨的特点是淅淅沥沥,没完没了。第四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几句话记录下来。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和物,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并从中挖掘出其思想意义。学生身边的事情很多,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要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例如,一名学生记录一群蚂蚁战胜大青虫这一现象,我就把这个学生找来和他交流:“蚂蚁这么小,为什么却能打败比他们大好多倍的青虫呢?”该生发现这件事带给他的启示,得出结论:团结就是力量,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相比较而言,学生的生活圈子小,这就限制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为此,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活动,如拔河比赛、科技小制作、读书节等,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四、强调字数,保证篇幅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了写作素材但并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同一题材,有的学生可以写出洋洋千言的文章,而有的学生仅只言片语便无话可说。这时我就通过强调字数来保证篇幅,需要说明的是,强调了字数,便不限制所写的内容,可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等学生都有话可写了,再一点点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内容可以写,哪些内容应删掉,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高就应该不惜笔墨详细写,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不高就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写。

五、加强朗读,修正错误

句顺文才通,而三年级学生能做到“文通”并不简单,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语感不强,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每次作文一写完,就合上本子,交给老师完事,从此与自己再无关系。为此,每次作文写完之后,我都要求学生要轻声地读一读,发现错词病句等问题要及时改正。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一些较隐晦的问题发现不了,所以学生自己读完后,我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读,或者在学生交作文时,让他们读给我听。我听出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及时改正。

六、互评互改,提高质量

通过朗读可以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此,我采取互评互改来克服修改作文的片面性。

1.教师示范修改。从学生习作中找出典型性的作文进行示范修改,有时抽出好、中、差几篇文章,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对比,联系习作例文的相关例证,边讲边改。同时,教给学生修改的要求步骤和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下一步教给学生互评互改做铺垫。

2.学生互评互改。这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修改时,一人读,小组内其他学生听,听后集体评改。一方面,可以学习别人作文的长处,取长补短;另―方面,他们在评改别人作文的同时,也懂得了如何优化自己的习作。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活化;童趣;感受;想象;感悟;情感

阳光是立体的,智慧是生活的。然而,许多孩子的作文却是干涩的。提起作文,他们就头疼,为了应付任务,在作文中往往东拼西凑、人云亦云、内容单调、缺少真情实感。他们的作文少了孩子们应有的欢笑、嬉闹、赌气、撒娇和稚嫩而可贵的思考,往往就成了“集体”捡钱包、“集体”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代称,写了一代又一代,似乎成为一种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他们的作文失去了生活应有的阳光,抹去了孩子应有的灵气。

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近年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语文学习实践的理念,懂得作文教学改革的规律,学生作文切忌假、大、空,切忌没来由的乱想象,要言之有物,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指引他们分析、鉴赏生活中的美。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之路呢?

一、走进生活,开掘童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走进生活可以说是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根本指引。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不知天高地厚,更不太懂“规矩”,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鲜活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从儿童心理出发,指导他们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拓宽孩子生活的空间,让他们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去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去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如果把他们成天关在四四方方的“暗房”里,养在暖暖的“花房”里,他们哪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学生什么经历也没有,如何让他们写出好的文章呢?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不带有任何意图的前提下,投身于现实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而且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访问、春游、野炊、科技制作、各类兴趣活动等,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儿童特有的兴趣。学生有了鲜活的生活作为功底,自然就会很好地叙事,抒发内心情感,何需再去皱眉编造、拼凑呢?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二、再现生活,放飞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五彩缤纷的生活激发了孩子的情思,为作文活动提供了更广的空间,在生活的滋润下,自然会化作美丽的云彩,激扬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畅想生活场景,畅想未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的做法基本可以分:(1)声音畅想。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声音,例如,笑声、掌声、喝彩声、叹息声、哭声等,然后引导他们联想,让他们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在想象时,不给他们任何限制,使他们处于完全的自我理想状态,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具体内容时,再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命题写作。(2)实物畅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随意性,因此,实物联想也是比较好的方法,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随意性,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看物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引导他们看物件、谈联想,最后成文。(3)未来畅想。未来是孩子向往和企盼的内容,但是谁也不能预测未来,它的不确定性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很好的载体和内容,例如,《十年后的我》《我是未来设计师》等内容都是学生乐于表现的。这类作文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三、感悟生活,提升情感

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小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他们独特的思想,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尽管思想不够成熟,或许不够正确,情感体验不够深刻,或偏激,但是这却是孩子们对生活最真切、最原创的感悟,教师只能引导学生,绝不可以扼杀学生的感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着神奇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人情世故。有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有着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这些自然形成的作文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观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春天到了,我布置了让学生到自然中去感受、去发现。谁先看到第一棵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草,谁先看到第一只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当孩子带着自己的观察结果回到课堂时,那份兴奋、那份激情,就成了他们习作的动力。学生在作文中写到:那身着一身黑色燕尾服的小精灵在我头顶上飞过时,我感到浑身热血沸腾,因为我又一次看到了春天,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对于学生亲身体验而形成的独特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大胆肯定,积极引导。学生鲜活的感悟,才是他们作文灵性的写照。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表达;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21-02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新的课程设计在设计时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让小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到更多,学会更多。从生活中快快乐乐学习语文知识,再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我想针对新课程设计的特点,结合自己在教学时的体会,阐述以下两个问题:生活中的语文和语文中的生活。

一、生活中的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做个有心人,你可以随时随地学到很多东西。

1.关于从生活中学习识字。我们身边的环境日益新鲜,媒体日益丰富,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起来。走在大街上,处处可见精美的大条幅、图文并茂的灯箱广告等等,上面的汉字无一不是小学生或渴望识字的人的学习资源。当领着可爱的小学生逛街、散步时,你可以随机交给小学生这些生字;当坐在家里陪小学生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也会有很多需要你适时教给小学生的文字,还有去商场、超市购物,去山南海北旅游,坐汽车、火车或轮船时……处处都可以变成小学生学习的环境和识字资源。这样,慢慢地,小学生不但会扩大识字量,还会养成一个注意随时学习的习惯。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渴望识字的小学生,那时没有条幅和广告,但每逢过年或别人家有喜事的时候,门上贴的对联,我都会很认真地去读;跟爸爸串门时,别人家里的四扇屏,也被我利用,变成识字的资源。所以,当你和你的小学生在一起时,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你细心,有足够的耐心,你都能和小学生一起丰富、充实自己。

2.关于从生活中学习表达。这里我有两个教学案例:一则是关于造句。教师让小学生用“发现”一词说一句话。一个小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我发现母鸡围着草垛转。”老师否定了这个句子:这是什么话?母鸡围着草垛转?于是示意他坐下。第二个学生也发言:“我发现地球围着太阳转。”老师大加赞扬,称赞这位学生的句子具有科学性。很显然,这个学生所描述的现象,并不是自己观察到的,况且还有模仿第一个学生的嫌疑。可是对于第一个真正用眼睛观察过生活,实实在在描述生活的学生,老师却没有任何的肯定和鼓励。试想,这个学生以后还会去认真地观察生活,去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吗?第二则是关于作文。这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一个案例。老师出了作文题目:上学路上。要求写发生在自己上学路上的真人真事。大部分学生写了在上学路上帮助老人等等做好事的内容,都得了高分。有一个学生却写了自己在路上看见一群蚂蚁忙忙碌碌地搬一条大青虫的过程,写得内容详细,描述很精彩,但是却得了低分。老师这样评价他的文章:你的作文没有思想性,没有体现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何况,上学路上,你居然还这样贪玩。我要问:什么是作文的思想性?难道非得上纲上线?再说了,上学路上,哪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小孩呢?我们一贯提倡让学生说自己想说,想自己所想,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自己眼睛亲自看到的,耳朵亲自听到的,为什么要否定小学生说真话的行为,扼杀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呢?所以,正确的导向是,要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描述生活,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让小学生在以后去感受生活后,甚至去改造生活,创新生活。

二、语文中的生活

1.识字教学。新教材中的看图识字,从我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象形、会意的角度,让学生感知汉字和生活事物的关联,了解汉字的演变。例如:日、月、门、石等这些汉字,因为贴近学生,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甚至是熟知的,所以,他们接触起来并不陌生,理解、记忆起来也不困难,这些汉字和事物的相象更让他们感到颇有趣味。

2.阅读教学。新教材的编写有意识地把与学生贴近的生活内容编排进来,在学生的学习资源里有了自己的“生活”,对于渴望了解生活,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欢欣的事情。有了生活,就有了熟悉的事物和内容,抽象和理性的东西就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变得形象、生动和丰富起来。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去触摸,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去感知。比如,一年级教材中的《我的家》、《两件宝》、《我长大了一岁》,二年级教材中的《妈妈,不要送伞来》、《我的影子》、《我们的玩具和游戏》等,这些课文内容,都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看得见,摸的着,甚至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所以,他们感觉自己进入了课本,成了其中的主人公,兴趣一下被触动了,有了兴趣,学的更容易,感觉容易,就会主动去接触,去探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连锁反应。

3.说写教学。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到高年级的写作能力训练,语文教材指导学生以写发生在自己生活领域中的故事为起点,有感而发,免去以往学生“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例如,说说你的家,你的学校,你的同学,朋友,写写你认为好玩的事情、游戏或玩具等,这些内容,小学生们俯首可拾,让他们说起来,写起来,可以洋洋洒洒,一发而不可收,慢慢地,他们就能学会用语言或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鉴于语文和生活这样紧密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会和学生一起善于用语文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生活的资源丰富语文。

总之,把语文由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再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扮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使学生形成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平时生活离不开语文的世界观。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各种人生经验,品位人生精彩,在新课程指导下,使语文与生活互动双赢。

参考文献:

[1]陈春娥.让孩子的梦想从这里起航[J].现代阅读,2012,(3):193.

[2]陈占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几点方法[J].学周刊物,2012,(9):126.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第7篇

模特出身的“贺小美”一直希望能挑战各种不同的角色,《爱情合约》、《恶魔在身边》、《恶男宅急电》都让他过足了戏瘾。如今小美又在新戏《兑换爱》中饰演一个大少爷,扬丞琳则饰演在他家打工的女生,不过,可怜的贺军翔一开始就摔断了腿,以至他上下楼梯都要靠柔弱的杨丞琳背着才行。演技大有进步的贺军翔几乎没有NG,坐在轮椅上轻松搞定,让导演对他的好演技赞不绝口!

再次合作的杨丞琳、贺军翔和王传一可以说是默契十足,但也因为三人交情匪浅而经常在片场打闹成一片。平时三位主角超爱斗嘴,尤其贺军翔和王传一老是联合起来闹杨丞琳,不是嫌她矮,就是拿她脸上的痣大作文章,非得把杨丞琳惹火才罢休。每次杨丞琳都会努力忍着不想和这两个男生拌嘴,但每次都被闹得心烦意乱,忍不住还是要回嘴。不过他们吵归吵闹归闹,那也只是拍戏空档的娱乐罢了,碰上导演林合隆赶戏的时候,生怕挨骂的三人可是会马上乖乖地闭嘴,专心去拍戏噢!

幼稚园的初恋情事

对于外界都好奇的感情一事,目前感情世界仍然空白的小美笑着说:“希望能够赶快遇到对的人,这可是我天天的梦想啊。”谈起期待的恋情,小美反而自爆幼稚园时期的“初恋情事”,他有点害羞地说:“我的第一次初恋发生在幼稚园的时候,对象是我娃娃车的老师,每次坐娃娃车回家时,我都会跟老师要求亲一下脸颊,然后才肯下车回家。”虽然很想谈恋爱,不过正忙于拍戏的小美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觉,根本没什么私人时间,所以他想谈恋爱的愿望暂时是实现不了了。

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第8篇

    一、熟读背诵,在诵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理语言学认为,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与思维,都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语言尤其需要这样。要使学生获得良好语言的能力,首先要肚子里有“材料”。而大量地读书和多多背诵,正是学生积累素材的最好手段。例如,接触到一个陌生的词语,虽然当时理解了,但没有记住,那么这个词语还不属于你,等到需要用它时,无从“提取”;如果对这个词语当时不太理解,但把它记住了,以后又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接触它,那就会逐步理解而应用它了。因此,要坚持让学生在读书和背诵中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堂课教完了,检查学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这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成败的标准之一。少年学生最大特点是机械记忆力很强,趁这时让他们多熟读背诵优秀的诗词文章,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二、扩大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习得规律做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进行一些课外阅读,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把课外阅读当作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想读什么读什么,语文教师要精心指导,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做到既扩大了阅读量又节约时间。

    三、提高作文水平,在写作中提高语文素养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为:作文命题———指导审题———提示经历———指导写法———学生写作。学生在教师圈定的框架之内闭门造车,绞尽脑汁胡编一气,应付了事。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也就没有素材,写出的文章淡然无味,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几乎没有益处,更别谈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语文素养了。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提出,“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所以,要在学生多读多背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动笔写,引导他们去关注、思考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激励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不必拘泥于形式,自由随笔地去写作,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感受写出来;二写读后感,阅读课外作品,有所触动,有所启发,记下自己的心语。

  另外,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们塑造形象之生动,说理之透彻,结构之缜密,遣词之精练,都值得我们好好地领悟和学习。

    四、在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活动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现在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校普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既能从中了解社会和自然,扩大了知识面,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举行一些歌曲演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设计一系列的游戏等,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来愉悦学生的心情,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