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炒股成功的故事

炒股成功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第1篇

本刊特约专栏作家,现为德意志银行(中国)私人投资管理副总裁、投资总监。

虎年伊始,大多数投资者像往年一样,信心满满,期待战胜市场。然而,当时很少有人会先想想这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自己是否只是“唐•吉珂德”式的英雄?

请看当时投资者对今年股市的判断以及对自己能力的预期。据上海证券报调查统计,投资者普遍坚持震荡市的判断,大多数投资者预期指数涨幅最多为20%左右。然而,接受调查的投资者中,2010年预期收益约10%的股民占比19%;预期收益为30%的股民占比最多,达35%;预期收益为50%的股民占比27%;预期收益为100%的股民占比19%。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股民的预期收益在30%-50%,对自己战胜市场似乎信心十足。

实际上,近期市场“多有反复,鲜见向上”,不少投资者依然按照“抛开大盘,专做个股”进行投资操作。然而,实际操作效果难符预期。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4月,大部分基金(包括公募和私募)投资均亏损,绝大多数投资者当然不能例外。

也许,短时间不能说明问题,那看看去年全年的数据吧。据WIND资讯数据,剔除去年新成立的基金,220只股票型基金去年净值平均增长率只达71.73%;其中,只有15只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私募基金去年整体业绩也跑输大盘。统计显示,2009年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为96.71%,而国金证券可统计年度收益的151只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仅为54%,落后沪深300指数收益18.71%(按各产品相对收益平均)。连公募基金这些专业投资“正规军”和私募基金这些投资“游击队”尚不能战胜市场,何况一般投资者?

这时候,有人肯定会说,你太以偏概全了。我们常听到炒股赚大钱的例子,如邻居某“股神”,今天捕捉到一个“涨停板”,后天又来了个9%。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基于人性的“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沟通”而已。一般,投资成功,会向至少10人“披露”,因为感觉良好;可如果亏钱,通常讳莫如深。尽管身边听到的多是投资成功的故事,但从中长期来看,持续炒股获得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其实,多数投资者自视过高并不是“中国特色”,只是人性使然而已。几年前,某机构在美国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很有趣,19%的人确信自己属于美国收入最高的1%群体。

那么,如何投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方法就是,既然我们不能战胜市场,那就请把“战胜市场”取得超额回报的信心和期待,调整为“战胜自我”的努力和行动吧。

回顾中外股市,“战胜市场”的投资目的都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良好回报。人们总爱认为,自己有优越的智商、选股能力及心理质素,必然能跑赢大市。所以,要“战胜自我”,需要有克服人性弱点的巨大勇气和努力。

请牢记“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话,作为普通投资者,投资理财的方式是:“长期持有指数型基金,然后努力工作吧! ”其实,买入并长期持有指数基金是降低费用并让上市企业的中长期增长带给你资本增值及分红的最佳方法。尽管这种投资方式似乎是蠢人的游戏,但事实证明,简单的东西往往比复杂的东西好得多。试想,在2007年全年持有任何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一年回报超过400%,在2009年全年回报超过80%!比忙碌进出强吧!

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第2篇

这种效果当然离不开影片本身高达3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还有无数电脑特技的巧妙运用。但在我们为影片效镜头的逼真而惊叹的同时,可别忘了,镜头背后,导演卡梅隆一丝不苟追求最佳特效的可敬精神。你恐怕想不到卡梅隆精益求精的拍摄态度到了何等地步,整个拍摄制作过程居然长达12年之久,其中经历的艰辛忍耐和痛苦煎熬自不待言。

同是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在上世纪末也曾在我国刮起了一股异常惊人的观影旋风。荧幕上美轮美奂的豪华客轮,壮观无比的宏大场面,巨轮沉没时的惊天动地,再加上激情澎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如今回忆起来仍然让人唏嘘不已。而这部影片所耗费的制作时间也长达5年。

从“五年磨一剑”到“十二年磨一剑”,大导演卡梅隆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讶于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甘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在国人热衷的投资理财领域,也要牢记“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世上也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以基金投资为例,不说2006年、2007年收益翻番的大牛市,单是2009年反弹行情中基金的良好表现,就让许多投资者再度分享了一场投资理财的盛宴。基金投资获得可观收益的背后,又何尝不隐藏着基金经理们,乃至整个基金公司投资团队严谨慎重的投资决策过程呢?

普通股民都喜欢技术分析,对各种炒股软件的威力很是上心。要知道,基金经理包括基金公司整个投资团队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才是基金投资获取稳健回报的关键。

基金经理们为了准确的投资判断所付出的努力,是很难为外人知晓的。基金经理并非像人们认为的,整天坐在电脑前面看盘、盯盘和看成堆的研究报告而已。实际上,为了考证和预测出企业未来真正的持续盈利能力,基金经理们经常奔波于各个上市公司之间,周末出差更是家常便饭。没有经过认真细致的企业实地考察和在此基础上严谨缜密的投资逻辑分析,仅仅依靠炒股软件和小道消息就做出有关股票投资价值的判断,那样的投资结果是很难预料的。

经典电影需要精湛的艺术锤炼并经由时间的检验,投资也如此。需知一只优秀基金的诞生,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投资基金一定要选择长期业绩表现持续出色的,对那些偶尔“昙花一现”惊爆眼球,然后长久表现平平的基金,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第3篇

赵薇、范冰冰、吴秀波、杨幂、陈凯歌、张丰毅、孙俪……这一系列的名字并不是出现在娱乐圈颁奖典礼的获奖名单中,他们出现在“风云变化”的资本市场中。

《投资者报》记者发现,明星除了成为公司股东以外,有些还是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比如主持人陈鲁豫既是能量影视的股东,也是能量影视的关键管理人员,其在能量影视还可领取薪酬。据能量影视预披露的招股书显示,陈鲁豫2013年仅从能量影视领取的年薪就达775万元。

对于数家影视传媒公司抢滩资本市场的现象,信达证券中小市值团队的一位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中国影视业未来肯定会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明星在影视公司持股,与所在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对明星个人和行业发展而言都是利好。”

当A股市场上“群星闪耀”时,“明星资本”的新玩法又悄然出炉,开始跨界入侵创投圈。对此,上海重阳投资的分析师董先生开玩笑道,“跨界抢饭碗,大家各凭实力。”

“两情相悦”的合作

在明星借助影视公司一夜暴富的故事中,最著名的则是早在2009年就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华谊兄弟。除了王忠军、王忠磊兄弟二人,还有冯小刚、张纪中两位知名导演,李冰冰、任泉、黄晓明等一大批影视明星跻身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的上市让旗下持股明星纷纷一夜暴富。在华谊兄弟众多持股的明星演员中,持有股权最多的是黄晓明,其合计持有180万股,按照华谊兄弟上市首日70.81元/股的价格计算,其仅靠股票投资就已身家过亿。华谊兄弟持股明星的造富效应,一下子激发了中国股市的“影视娱乐风潮”。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了2014年涉足资本市场的8家影视类公司,包括能量影视、唐德影视、海润影视、欢瑞世纪、幸福蓝海影视、强视传媒、大唐辉煌和新丽传媒。在上述公司中,记者发现了27位明星股东的身影,其中不乏大众所熟知的明星,比如赵薇、范冰冰、吴秀波等,其中杜淳在两家影视类公司中均持有股份。

对于明星参股影视公司的现象,前述信达证券分析师认为:“一方面股东入股影视公司,直接目的是为了赚钱,不管他是不是明星。只不过明星的身份和光环让外界有了更多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影视公司愿意让明星入股也是出于经营的考虑。对于影视公司来说,明星的作用除了票房、收视率之外,现在还额外增加了吸引资金的能力。”

在资本社会的大势所趋下,明星争相求入股,究其目的大多是为了能让资产迅速增值。同时,有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明星入股拟上市公司或拟进行并购的公司,逐渐成为影视圈的大势所趋。

有实力的影视公司争相上市,而上市公司也十分偏爱投资影视行业。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向中小影视公司、明星工作室抛出橄榄枝,其中跨界并购不在少数。

典型的跨界并购包括餐饮行业的湘鄂情并购中视精彩意在转型、机械行业的中南重工并购大唐辉煌,而最新出炉的则是鞋垫厂商泰亚股份并购欢瑞世纪等。

去年以来,影视传媒行业跨界并购一直是市场的热点。前述分析师董先生表示,“明星对吸引投资者有直接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拟上市公司的估值。毕竟明星炒股的优势很明显,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却要警惕小心。最重要的还是看公司的基本面、行业竞争力,不要被‘明星光芒’闪花眼。”

明星股市淘金

唱歌、拍戏、接广告,这一向是明星们主营业务的“三板斧”。他们借此拥有台前幕后的鲜花与掌声,明星的身份无疑让他们省去了不少原始积累的麻烦。

而目前明星们在资本市场上淘金的手段又是什么呢?记者汇总发现,这些手段包括低价买入原始股和潜伏重组题材股。

低价买入原始股的代表人物无须赘述,最广为人知的是华谊兄弟“群星”的创富故事。明星通过持有影视公司原始股提前“潜伏”一级市场,既规避了风险又能收获高收益。这已成为明星投身资本市场相对成功的模式。

最为经典的就是,潜伏重组题材股的代表人物陈好。话说最近几年已接近于息影的“万人迷”陈好在资本市场上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通过潜伏ST黑龙,陈好被曝出获利2700万元。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明星们因炒股而身价暴跌缩水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有着十几年股市投资经历的内地明星兼炒股专业户孙海英,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现在已经退出江湖了。

明星VC的“跨界入侵”

明星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算是“旧闻”却不过时,而最近“明星资本”的新玩法又悄然出炉。

近日,李冰冰、黄晓明、任泉通过“罗辑思维”(国产知识性脱口秀类栏目,罗振宇团队运营)官方微博宣布,涉足互联网创投圈创办“Star VC”,寻找中国有创新力的公司,无疑赚足外界的眼球。他们表示,不仅要做企业股东,还要为用户体验负责,为企业打造“魅力人格体”。

用罗振宇自己的话来评价:“跨界起哄,混搭入侵。”

毫无疑问,Star VC是一种“明星+投资”的新玩法。以往,无论是国外的大牌风险投资机构,如红杉、IDG;还是国内雨后春笋般冒出的VC,如联想之星等,其知名度主要停留于行业层面。与此相比,明星进入资本市场的案例,Star VC算是一种“创新”玩法。

而且,明星VC有一个传统VC无法相比的超级入口,以及在普通人群中的辨认度和认可度。李冰冰、任泉、黄晓明在影视娱乐圈有大量拥趸,也就是一定的明星光环,但这对企业的帮助只是增加了一个流量入口而已。

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刘先生认为,问普通人红杉的沈南鹏和黄晓明谁更帅?他肯定会反问你,沈南鹏是谁?相比传统VC,明星VC带来的市场营销价值更大,企业当然更愿意要后者的钱,毕竟“粉丝经济”威力巨大。“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不就是深谙其道吗?

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第4篇

5月18日收盘后。一生二遇一猛人。在一小店。

他准备在下―个交易日买健特生物,这一天,健特生物的价格已经比年初涨了5倍,而且当天是加速后的第二个涨停。

他说,征途网络要被置入该上市公司。

他说,老股民赚不到钱。因为没有拥抱牛市的勇气。

他说,他认识该股的庄,要炒到多少元(很大的数字,具体忘记了)。

末了,他说了―句话,于是我崩溃。他说。“明天我就以开户了。”

他在小店里和别人大谈特谈的时候,还根本没炒过股票。但一样把周围的人讲得一楞一楞。

俺人实诚,废话也多,告诉他,没有确定性的事情是不能做的。他说我,你懂什么?俺说,很快你会知道我是在救你的命。他听了这话的表情,像是我抢了他的钱,好多钱。

至于这个人的结局。这里可以推断:一、第二天他终于开成了户,且当天健特生物也在涨。他肯定买了(上涨,意味着自我强化了他得到的消息是绝对“真实”的);二、他要买的那天,就是该股的最高价;三、他不会舍得在没狂赚的时候卖出。因为在他买入的一刹那,巨大的数字目标将成为事实已经没有任何疑问;四、这几天。他从18元抱到了10元;五、他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还在等待着那个巨大数字的实现。从10元,再抱到―个零头数字。

顶是怎么形成的?上面的故事讲明白了。猛人多了,于是成了顶。这种猛人近期举目皆是,办公室里,公交车上,以及清晨的早餐点前,比市场什么时候见顶更难解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和真正核心机构距离远到永远接触不到一起的人们,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消息?

猛人多了,就成了批量的冻尸。

如果亲爱的读者您,因为自己的账户亏损巨大,而认为狂跌是近期因素形成的话,那我建议您还是不要再炒股了――只知道找外部理由而不知道自我反省的人,冻尸的位置已经被预留了,这回没轮到,总有一回。话糙,您心里也别着急骂:这糙话和我想救那个认识庄的猛人有―样的动机。

一生二清仓的当晚,看到加印花税的消息。您大可认为俺在马后炮。至于在这本杂志写些字,是马后炮还是马前炮,您多看几篇,自有结论。

知行合一很难,即便是一生二周围的朋友,听从建议逃顶成功的也仅为半数,所以现在俺的主营业务已经成了心理咨询师。电话打到一天充电两回。

前期杂志上没有分析股票,当时觉得几乎找不到安全的股票,上期冒胆分析了一只股票,在大盘第一天暴跌近900只股票跌停的时候,它涨停了。随后撑了一天后,连续两天跌停。纵然有神奇的涨停,这次分析也不成功一因为时机不对。

截止6月4日收盘,市场已经完全疯狂。当天的跌幅等于大盘整体跌停。疯狂的市场难以理性对待。

您只要记住一个道理: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就OK了。关键的时候,最简单的最接近大智慧。这个大智慧成立后,更大的智慧是什么?别痴等还会创新高。

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山顶成为冻尸?衣服穿少了。做股票,衣服就是学习,充分的学习、研究,当你搞不清楚的时候,不随便买。你不能学习猛人。

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第5篇

来自家庭的压力,扭曲了他的价值观

陈方华原来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小学四年级以前,他是按照内心的喜好来结交朋友的,因此,他的身边曾围拢了一些与他志趣相投但出身寒门的少年。然而,他的父母却不赞赏,非要儿子按照他们的“交友法则”去接近富家子弟,以便进入“上流社会”,其实,陈方华的父母以前也非嫌贫爱富之人,他们思想的巨大转变还得从一次心理落差说起。

1988年,原是凯里市一名国企职工的陈建国下岗了。为了生计。他做过零工、修鞋匠。摆过水果摊,也当过建筑工人。后来,他找到了一份酒店保安的工作,这才稳定了下来。两年后,他应邀参加了一次初中同学聚会。看着昔日的同窗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成功的事业,手里端着一杯啤酒、坐在角落里的陈建国心里有说不出的苦闷。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愧疚,也为上天的不公而忿忿不平。这时,当年的学习委员周桦坐到了他的身边,陈建国那时的成绩与他不相上下。可如今,周桦已是一家国企的副总经理,而自己却沦落为酒店的一个小保安!

陈建国抬手碰了碰周桦的酒杯,苦涩地说:“恭喜啊,事业有成!”

“哪里,瞎混罢了。”周桦客套了一句,反问陈建国,“建国,你现在做什么?想必很不错吧?当年你的成绩可是没的说啊!”

陈建国不好意思实话实说,便搪塞道:“唉。我这些年混得不行啊,现在还在一家私企做业务员。”

“在私企业务做得好,收入也不少啊!说说你主要跑什么业务,看我们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陈建国一听这话,额头上顿时冒出了冷汗,只好虚以应和着。一个星期后,他的谎言被拆穿了。原来,在他当保安的酒店门口,与周桦撞了个正着。他本想转过脸装作不认识,可周桦却径直来到他的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的行头,讥讽地笑了笑说:“呀,这不是建国吗?你这业务跑得还真够特殊的。看来,我们还真没有合作的机会了!”

尴尬、愤怒、惭愧,一齐在陈建国的心里翻涌,憋闷得他想要吐血。那一刻,他深刻地体会到自尊被人践踏的滋味。可是,他已经30多岁了,还没有任何的产业,要赶上周桦只能是泡影。他转头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儿子陈方华,突然眉头一展,有了主意――只要好好培养儿子,让他走进上流社会,为父的命运不就随之改变了吗?此后,陈建国夫妇一直给儿子灌输一种思想――想要成才、成为有钱人,就要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结交上层社会的人。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陈方华开始主动接近班上有钱人家的同学。接触得多了,他渐渐感到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别人的羡慕、崇拜,做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上初中后,他便有意识地与同学攀比。有一天,他张口就向父亲要手机,理由是:如果没有,就会被朋友看不起。陈建国痛快地满足了他的要求,这让他更坚定了与有钱人做朋友的念头。

来自朋友的诱惑,他陷入了物欲深渊

1996年11月12日,是陈方华16岁生日,一大早他就跟父母说朋友们要来庆生,得买一个像样的蛋糕,招待也要过得去,不能让他栽面儿。陈建国只是一名保安,每月的工资十分有限,面对这一大笔开销,他坐在家中一筹莫展。看病回来的妻子见状不禁问道:“怎么了?”“今天是华华的生日,他要跟朋友一起过,要我准备一下。可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了,你又病着……”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妻子叹了口气说:“儿子大了,没几年就要走入社会了。我看,就花个几百块钱置办置办吧,对以后有好处。我输液的钱就省了吧。”陈建国看了一眼虚弱的妻子,披上外套就出了门。

生日宴办得还算“过得去”,陈方华的虚荣心被满足了,与朋友们一起开心地闹着、笑着、玩着。站在一旁的陈建国夫妇倍觉欣慰――华华跟这些有钱的朋友关系这么好,以后的路肯定会好走很多。可是陈方华呢,越来越觉得有钱人的世界异彩纷呈――有钱了可以随意吃喝,不用天天粗茶淡饭折磨自己的味觉:有钱了可以时时娱乐,不用站在灯红酒绿的边缘望而却步:有钱了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奉承,不用因穿着寒酸而畏畏缩缩、受人指点。这样想着,他便渐渐无心学习,原本不错的成绩一落千丈,但是,陈建国夫妇却蒙在鼓里,原因是儿子每次拿回家的成绩单都是被改过的、

然而,假的东西总是要露馅儿的,高三一次模拟考试后,老师宣布要开家长会,陈方华顿时惶恐起来。这时,有朋友给他支了个高招――花几个钱雇个民工应付一下。可是,这300元的额外支出从哪儿来呢?他只好向父亲谎称上补习班要交300元补习费。家长会的事顺利解决了,陈方华长长松了一口气。

转眼到了1999年高考。陈建国对儿子期望很大,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上层社会,心里不禁美滋滋的。谁知发榜那天,儿子一塌糊涂的成绩把陈建国夫妇给炸懵了,但他们不忍心责怪心中优秀的儿子。反而安慰儿子说:“一定是压力太大才导致失误的。没关系,还有机会,爸妈送你去复读,明年咱再考!”

也许,陈方华就此收心认真复读一年,可以考上一所大学。可是,他的一个富家子弟朋友陈松得知他复读的消息后。劝他说:“上学要花那么长时间,到头来挣不挣得到钱还是个问题。你不如跟我一起去炒股吧。这样来钱快,我爸的不少兄弟就是这么发家的。”陈方华有些犹豫:“炒股要本钱吧?”“你向你爸要两万块钱,我让我爸帮你搞张学校的通知书,交完学费剩下的钱不就可以炒股了吗?到时候你挣大钱了,要不要大学文凭你爸都会觉得你有出息的。”

就这样,陈方华拿到了武汉一所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陈松将其改成了一所不错的学校。陈建国夫妇再三感谢,直夸儿子交了个好朋友。在父母的满心欢喜中,陈方华坐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

来自社会的打击,他不得不撒下弥天大谎

到了学校,陈方华交了1000多元的学费后,就拿着剩下的钱投入了股市。然而股市的风险,岂是这个刚走出高中校园的毛头小子摸得清的?不久,他手里的1万多元就打了水漂儿,而好友陈松却杳无音讯了。陈方华觉得自己无能,又被朋友骗了,心中的苦闷无处发泄,便成天沉迷在网络中寻找慰藉。结果,每月500元的生活费常常不到半个月就花得一干二净,他不得不以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

就在陈方华的生活暗无天日时,陈松又出现了。他说炒股有赚就有赔,陈方华只是运气差些而

已,他可以介绍一个稳赚不赔的方法。看着陈松一脸的诚恳,陈方华再次相信了这个兄弟。几天后。他找借口又向家里要了5000元钱,而他对父母如何挣得这些血汗钱却一无所知。

陈建国在贵州家中支持着儿子的花销,真是倾尽了全力,除了做保安,休息时又重操旧业做起了修鞋匠。为了凑够儿子索要的5000元钱,他一咬牙去血站卖了血,第二天又回酒店守夜。他的妻子摆了个水果摊,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只为儿子能出人头地,以便带着他们脱离“苦海”。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儿子在富家公子的指点下已越走越远。

2001年6月,跑到长沙的陈方华发现他投资的生意竟然是传销这种伤天害理的勾当!已是20出头的他终于意识到靠富家公子寻找赚钱机会不是个办法,应及早脱身。可是,他该何去何从呢?偶然间,一本杂志给了他启发。里面讲述了一个打工仔是如何成长为富翁的故事。他明白了:只要踏踏实实工作,上天总会给人以机会的。回到武汉,他就在一家酒店做了门童。做门童实在太辛苦了,每天站在酒店的门口,对客人们点头哈腰、帮人提包拿行李,还要经常遭受白眼和抱怨。这对于没吃过苦的陈方华来说,岂能忍受得了?在一次被客人骂得狗血喷头之后,他就甩手不干了,再一次陷入了迷惘之中。

一天,他在酒吧偶遇一个高中同学,这个家境一般的人现在却出手阔绰。陈方华忍不住问:“老兄,你是做什么工作混得这么有模有样?”同学哈哈一笑说:“这年头,踏踏实实工作的哪有发迹的,找个有钱的靠山才是最快的方法。”这时,从门外走来了一个珠光宝气的女人,同学向她轺了招手,回身向陈方华介绍说:“这位是我女朋友。”陈方华恍然大悟,于是开始整日挂在网上跟不同的女人聊天拉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方华终于跟一个看似很有钱的女人打得火热。两人一起吃过几次饭,每次都是土方结账,出手阔绰。陈方华庆幸自己终于一步步接近“成功”了。可是,这个叫丽婷的女人却说她很欣赏成功人士,相伴一生的人必须是有事业的男人。就见她深情地望着陈方华说:“这个男人开始可以没钱,但必须有勇气迈上通往成功的路。要有野心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

为了达到丽婷的标准,陈方华同意与她入伙做生意。他骗父亲说,由于他成绩优秀。被学校派去新加坡留学,需要两万元出国费用。为此,他还寄回了一份伪造的新加坡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陈建国夫妇激动得一夜未眠,把所住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两万元钱,立刻汇给了儿子。谁知,这个给陈方华无限希望的丽婷,拿到了陈方华的两万元钱后不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006年9月,距陈方华离家已近8年,陈建国夫妇十分想念儿子,多次打电话要求儿子抽空回家看看。电话里,父母的语气是那样的恳切。可是,此时的陈方华哪有颜面见被自己骗得如此辛苦的父母?无奈之下,他再次对父母撒了谎:“爸妈,我在新加坡毕业之后就要去美国工作,今年12月份动身,真的抽不出时间回去。等我闯出一番事业再衣锦还乡。你们保重身体,等我的好消息吧。”

这样一句谎话,竟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陈建国夫妇感动得热泪盈眶。陈家出了个留学生,要去美国挣钱了,成了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而陈方华此时却是落魄不堪,做了很多工作都有始无终。着手的生意也都赚少赔多。一次次的失败逐渐地削减掉了陈方华的信心与耐心。2008年末,父母在电话里哭着求他2009年的春节一定要在家里过。为了给父母一个合理的“说法”,且不让自己10年来的谎言被识破,陈方华冒出了个大胆的念头――

2009年1月24日晚11时许,贵州凯里市警方接到报警称:一美籍华人在火车站托运部取到托运包裹后,乘坐一辆“的士”到凯里市汽车站,在支付了乘车费后,驾驶员趁该男子走到后备箱取物品时迅速开车逃离。报警人称车上放有两个包裹、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里存放了价值40多万元人民币的软件,包里有2万元美金、700欧元、数百元新加坡币及护照等,共计60余万元人民币。

值班民警在对报案人陈方华进行询问时,他一套儿说自己在新加坡留学,一会儿又说在美国旧金山工作,这引起了民警的怀疑。经进一步调查,火车站托运部根本没有他提到的托运货物。在铁的事实面前,他只得承认报了假案。看着两鬓斑白的双亲,陈方华满心悔恨、泪流成河,忏悔与悲伤笼罩着这一家三口。

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第6篇

1. 以鲜活的材料为依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喜欢选用比较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图片、视频材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效果较好。

2. 以多媒体为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它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并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视频结合增加逼真效果,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能否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是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精选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相联系,赋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好比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教学设计从框架到细节,力求新颖,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黑白为多彩,充满趣味和美感,使学生感到新奇,因而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合作的需要,求知的欲望,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讲究问题提问的方式,不仅要考虑问什么,更要考虑怎么问,增强问题的吸引力,学生会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我在讲授《公民的储蓄》一节,要寻求一个合理的投资方案可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来完成。通过小组成员内部分工来完成:各种储蓄利率资料收集、投资风险分析、投资程序对比研究等工作。然后在小组成员分工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第一,从收益的角度看,存款利率较低,债券其次,炒股收益最高;第二,从风险角度看,存款风险最小,债券其次,而炒股则受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因而风险最大;第三,从投资作用角度看,存款、债券、炒股都是为来获得直接的收益,而买保险则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最后小组成员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类整理、归纳概括,确定其认为合理的投资方案。从小组合作学习到合理投资方案的确定,既发挥了学生个人的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彼此欣赏和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辨证地思考问题,从而实现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还要充分营造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第7篇

作为食品的奶酪本土也有,作为文化的奶酪却是舶来品。一本来自大洋彼岸的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曾在中国广有市场,甚至至今可能还有市场。

据说,生活在地宫里的一对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通过对奶酪的搬弄,能让人们获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工作、爱情、金钱、人际关系……

看着迪斯尼动画片长大的年轻人,或许以为生活就是米老鼠上窜下跳的欢乐,就是这般奶气熏熏的滋味,而笔者的感悟是:如果说美国人善于从小小奶酪中咂摸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国的文化里,也颇不少见以口腹之物解说人生哲理的好例。自然,笔者不是说奶酪就不必进口,只是想借此映证一下常言说的人同此心和心同此理。

比如,《奶酪》郑重告诉读者:全球第一畅销书,被许多著名大企业奉为员工的指导理念。这个举措,在中国的对应案例正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我们想,王婆为了证明瓜好,一定也公布了瓜的巨大销量以及踊跃买瓜者的数量。但王婆卖的究竟只是实物,出版商卖的却是理念;王婆还在实体经济的土地上打转,出版商已遨游到知识经济的天空。对此也可用一个中国式结论区别高下:王婆是授人以鱼,出版商是授人以渔。

既说到鱼,难得不让人同时想到熊掌,想到孟子说的“鱼和熊掌不可以兼得”。如今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人,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好卖的不易得好评,好评的却又往往不好卖。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品位还是要赚钱的取舍问题。是鱼,还是熊掌,虽不及汉姆莱特的“是生存,还是死亡”更具震撼力,对于此类两难选择,倒也是一个恰当的旁证。

不过,孟子老先生虽然自恃高明,其取鱼而舍熊掌的答案却不甚高明。缘故是未能两全其美。而销量号称超过两千万的《奶酪》,在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赚到丰厚利润,可谓义利双收,比孟子高明多了。高明的出版商在中国也有高明的知音。有故事说,有人为女择婿,两个选项是:东家郎帅而贫穷,西家郎丑而殷富。征求小姐意见,回答是:嫁东家郎,吃西家饭。如此富于机变又具针对性,绝对不输给小老鼠和小矮人把玩奶酪的感悟,写入MBA教程相信也是绝无愧色的。

或许有人说,小姐未免太痴贪,恐怕不够现实罢。我们说,即便不现实,那也精神可嘉,毕竟我们还有梦。较之只有两百多年的美国梦,中国更有历时千年的邯郸梦,即便梦里的荣华富贵全都烟消云散,还有梦外香甜的黄粱米饭等着。

倘说但凡做梦,无论中外都未可当真,三国时曹孟德的望梅止渴,却真实完成了由心理上精神向往到生理上体力焕发的转变,与曹操同时代人的画饼充饥,则更可以说开了虚拟经济创造财富的先河。因为,如果谁要说画成的大饼不能充饥,我们如何能够承认资产的猪肉投入股市的大锅里,经注水稀释成巨大泡沫后,还能说是财富的增值?

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第8篇

姓名:李旭东,1977年生,经济硕士在读。

入市时间:1999年

投资风格:快进快出,短线为王。

操盘感悟:追求复利,积小胜为大胜,将无数只小黑马组合起来就是大黑马。

这是一个中国证券史上一个真实而美丽的“神话”!这又是一个不带任何夸大成分的真实故事,河南《大河报》见证了这一“旷世奇迹”的诞生全程。

意想不到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主人公,不是什么“股市大鳄”,而是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位年轻的“草根英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散户。他的名字叫李旭东,今年34岁,河南省的百万投资者赞誉他为“中原股神”。几年前,在他开始创造这一奇迹时,年仅28岁。

“逼”出来的“短线冠军”

“股民最苦”、“散户最难”,这是我在证券一线采访十余年感受最深切的一点。每一位高手走向成功的路,都是充满坎坷的。6年前的李旭东,也同样处在“水深火热”的散户行列中,他也像无数的散户投资者一样,也同样在赔钱的痛苦中经历过数年的煎熬。

1999年,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李旭东,在机械部的一个安装公司当技术员,那年中国股市如火如荼的“5.19”行情,让他心潮澎湃,激起了他对股票市场的一腔热情。当他走进证券公司开户时,他并没有多少证券知识和操作技术,更不知道以后的路有多难走。

“你一入市,也赔过钱?”采访伊始,我问他。

“那会儿,啥也不懂,赔钱是常事。由于一年经常有半年派到国外工作,买的股票在手里一捏就是几个月,等回来一看,套得一塌糊涂。”李旭东回忆当年的炒股历程,一样的是苦不堪言。

“这种状况持续了多久?”我问。

“这种被动做长线的局面持续有年把吧。后来,我想,拿着股票老赔钱,这不中。”李旭东说,“打这以后,我买了股票,拿的时间越来越短,出国前一定兑现了再走,手里不再捏股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空仓。”

“你现在坚持做短线,就是当年这种工作环境给‘逼’出来的?”我问。

“一个是常在外出差,给逼的。再就是我改成短线后,发现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一来跑得快风险小,二来不坐‘过山车’,赚一点,是一点,效率高!”李旭东答道。

“后来改做短线就开始赚钱了吧?”

“股市哪有那么轻松赚钱的美事。”李旭东笑答,“那时,虽然意识到了,也改变了方法,但是毕竟没有娴熟的技能。今天买了股票,不知明天是涨还是跌,一点数都没有。另外,一年到头在外出差,也分心,为了自己热爱的证券事业,我把工作给辞了,一门心思投入股市。那些年,行情不好,技术不到家,真是赔了不少钱。后来,我为了练技术,把单位分的房卖了,资金全搭到股市里了!”

“你的短线技术是什么时候开始磨砺出来的?”

“应该说是在2001年6月下跌以后的那段熊市中,虽然股市的绵绵下跌是痛苦的,但我很感谢那段苦难岁月带给我的收获。我正是在那时候,学会了控制风险,并慢慢地看懂了大盘。”李旭东说,“特别是到2004年开始,我参加了河南和福建东南卫视举办的炒股模拟大赛,对我锻炼极大。”

“哦,成绩咋样?”

“2004年8月,我在河南首届模拟炒股比赛获得亚军。9月,在河南模拟炒股比赛获得冠军。2005年7月,在福建东南卫视预赛获得前三名,8月决赛获得冠军。”

“在这些比赛中,我更看重的是两点,一是与众高手角逐,可以向他们学习,二是逼着自己练过硬的功夫,尤其是短线技艺。你想,比赛那么激烈,容不得闪失。你更不可能买入一只股票拿它十天半月的,大都是今天买,明天卖,不多做点功课,要胜出难度很大呀!”

“那会儿,年纪轻,没想多远,当时听人说‘操盘手’挺神秘的,自己就想,等技术练好了,我也去当一名操盘手多好呀,嗬嗬……”李旭东说到这,爽朗地笑了。

熊市中3万到9万的传奇

当李旭东成就今天千万上亿身家时,在他的公司里,仍然珍存着一摞已经发黄的交易清单。那是6年前他在熊市里的一段“美好记忆”。它记录着这位年轻草根英雄当年鏖战熊市从3万到9万的一段佳绩。

2005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延续2004年年终1245.62点收盘的跌势。大盘一个跳空低开,将一根开年的大阴棒耸立盘中,新年伊始就给万千投资者以“脸色”。然而,已经具有娴熟短线技艺的李旭东,并不惧怕这一切。在他的历史交易账户上,清楚地记载着:2005年1月10日,他的账户上只有区区的3万元资金。

他企盼着在股市里能“小钱致富”,但是大势不配合,大盘一直在狂泄着,直到2005年的6月6日创下了998.23点的最低点。千千万万的中小投资者伤痕累累,而短线杀手李旭东,却凭着在前几年练成的一身短线神功,在“寒冬”中顽强地“活着”。

他的账户在不断地“翻红”。2005年7月1日到7月29日,他账户交易过上的13只股票,交易量累计达158万元。

细看他的交易记录,发现有两大特点:一是他操作的次数虽多,但成功率极高。这一年,他曾连续买卖56次权证均没有发生过亏损。二是“每次只赚一点点”就跑,甚至有时只赚一两分钱把股票卖掉的也有。一次盈利超过10%的,几乎很少看到。

在大盘一片惨绿之中,他正是靠着“吃一口”就溜的战法,一点点地搏,到2005年年末,他3万元的小账户居然达到了9万元,翻了三倍。一年时间,累计交易量达到860万元,全年换手率近30倍。

河南当地的主流媒体《大河报》对李旭东熊市中初试短线神刀,创造中原股市的“神奇之作”曾给予以了详尽报道。

抓住大牛市,实现跨跃

冬去春来。2006年,大盘一扫熊市的喧嚣,一场火红的牛市行情在华夏大地展开。

在熊市中战绩“辉煌”的李旭东,前进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止。在大牛市燃烧的岁月里,他再次创造出了惊世奇迹。他用308个交易日,谱写了一个“从10万到千万”的旷世“神话”。

2011年6月中旬,当我刚刚飞抵河南郑州市,热情的《大河报》“大河财富”的李金雨副主编得知我要采访李旭东,把他珍存多年耗尽心血对“中原股神”所做的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当作“见面礼”送给我看。

在这幅“股市的清明上河图”中,《大河报》对李旭东从10万搏击到1000.16万的308个交易日所发生的一切,都无比详细地记录在案。

在这次《大河报》的比赛中,把自己的实盘账户“晒”在百万双眼睛面前真枪实弹地进行操作,对于年轻的职业投资人李旭东来说,还是第一次。他显然有点不习惯,一开始多少有点拘谨。从他参赛后前两个月的“表现”便可看出。那时,他与大盘似乎是“胶着”在一起涨落,一块进退。

开赛后,他的战绩并不理想,连连出现亏损,甚至在参赛的第二个月,竟没能跑赢大盘,市值的涨幅甚至出现了负值。

但路遥方知马力。从参赛的第三个月起,他甩开大盘,开始加速奔跑,那“狂飙”的身影,一直闪现在众人面前,越来越吸引着上百万读者的眼球:

2006年5月30日,第60个交易日,市值翻番,为219369.43元。

7月14日,第93个交易日,33个交易日市值翻番,为428529.95元。

10月16日,第154个交易日,61个交易日市值翻番,为803767.19元。

11月7日,第170个交易日,市值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25006.46元。

时钟敲响2007年后,奇迹更是惊人地不断发生。

2007年1月4日,第209个交易日,也是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李旭东市值突破200万元整数关口,达到2066023.61元。在百万基础上的翻番仅用39个交易日。

2月7日,市值突破300万。

3月19日,市值突破400万。

4月13日,市值突破500万。

6月6日,第308个交易日,市值一举突破千万大关,达10164320.93元,较初始市值净增10064320.93元,增长百倍,较五百万翻番仅用33个交易日!

据综合统计,这308天,大盘(上证指数)由1299.15点涨至3776.32点,涨了2477.29点,涨幅为190.70%。而期间,李旭东平均44.5天(约两个月)资金就翻一番。其中,最短的22天,最长的61天(见图1)。

“三把利剑”助2008年熊市再奏凯歌

在市值达千万后,李旭东的实战操作历程便退出公众视钱,但他前行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止,财富裂变的传奇仍在续写着。

时光跨入2008年,随着世界金融风暴袭来,中国股市遭受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灾难。“严寒冰雪”中,千千万万的投资者“遍体鳞伤”,哀鸣四起。这时,他们又想起了在牛市中曾给中原投资者带来极大鼓舞的李旭东。在读者的一再盛邀下,李旭东再度在《大河报》“亮相”。

与上次亮相不同,2008年3月3日,他以“中瑞基金”(后改名为“金字塔基金”)的形式走进读者的视线。原始净值为1元,不公布资金规模,不公布操作的股票,只公布净值和仓位。

“中瑞”生不逢时。2008年沪深股市出现史上罕见的暴跌,上证指数从年初的5265点,到年底的1820点,跌幅超过65%。大多数股票价格腰斩,在市场上全部的360多只偏股型公募基金当中,净值跌幅在50%以上的基金超过200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立只有10个月的私募基金中瑞投资基金却逆势上扬,到12月31日,中瑞基金净值增长达到74.8%,足以傲视群雄。

看到他熊市中这一骄人战绩,人们又一次惊愕了:这怎么可能?熊市中能“活着”就已经不容易了,何以有如此奇迹发生?他战胜熊市有哪些绝招呢?

“2008年那么多人赔钱,你能说说那时你的感受吗?”我问。

“说老实话,我对熊市,当时并没有一点点的惧怕。”

“为啥?”

“你别忘了,我和我们团队的几个伙伴,可都是‘冬天’生的,熊市里长大的,呵呵……”李旭东笑答,“我们在熊市里磨砺那么多年,熊市中打擂,熊市中夺冠,战胜熊市有一定经验和技巧。”李旭东喝了口茶,很淡定地说,“这些也算不上是什么熊市操盘绝技,但有三条对于我能取得好的战绩,起了关键作用,也可说是‘三把利剑’吧。”

一是精确判断和把握大盘,二是仓位控制,三是快进快出抢反弹。这可谓是熊市制胜的三件宝。

“就拿2008年最具影响力的奥运会前后的大盘来说吧。”李旭东回忆道,“当人们一窝风地都在抢奥运股时,我们一直很冷静,保持极少的仓位,基本没什么动作。当时《大河报》上刊登的我们的几篇‘操盘手记’可以查证当时我们的判断。”

“在庆奥运的热潮中,一直 ‘按兵不动’,从8月1日至7日仓位均在8%以下。8月11至8月18日,仓位均为零。期间大盘下跌285.85点,我们没有受到损失。”李旭东说(见图2)。

“趋势是大盘的脉搏,只有明确判断,才能有效规避风险,这是制胜股市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就是控制好仓位,这是第二条制胜熊市的重要利器。”李旭东说,“我在熊市操作的仓位非常轻,一般是10%,即便使有把握的,仓位都不会超过30%。手里握着现金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机会就能很快出击,熊市中手里抓一堆股票,那就死定了。”

“当时报上只登你们基金的净值和仓位,听说不少读者早晨拿到报纸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你们的仓位,给他们很好的借鉴,这都成了大河报读者的一道风景线了。是吗?”我问。

“是。那段日子,热线电话天天爆棚。”

“除了分析判断大盘、控制仓位,第三把利剑是什么呢?”

“第三条,就是抢反弹。”李旭东回答说,“熊市中也不是天天跌,大盘跌久了,会反弹,这种机会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我们基金于3月初在《大河报》公示后至年底,大盘大大小小有80多次反弹,我大部分都抓住了。即使有几次抓不住,我的心态很平静,因为股票市最不缺的就是机会。不必为有赚钱的机会没抓住而耿耿于怀。”

“在抢反弹中,你们的仓位如何?都做哪一类的股票?”

“遇到大的机会,我们的持仓会很快变化。像2008年4月24日大盘受管理层下调印花税重大利好刺激,沪指飙涨了9.29%,创12年第二大单日涨幅,个股呈现井喷态势。我们的仓位也由前一日的20%,立马激增到了52%。再如,2008年9月18日当天我们的仓位仅为2%,但随着单边征收印花税、支持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和中央汇金公司决定,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的三大利好的出台,我们后三天仓位快速增加到50%以上。三大银行连续两天涨停,熊市中的利好,逢高就是快速出货。短暂的反弹后,我们基金的仓位又迅速由半仓变成了几乎是空仓。”

“至于抢反弹中做股票,当然首当其冲地是追逐强势板块的龙头股。我炒股不听消息,也不刻意去抓黑马,但在弱市里有飙涨的强势股,我也没会放过。只是在熊市中它们上涨速度快,行情较短,我还是一贯的快进快出,从不恋战。再就是买那些实在跌不动的股票买。股票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一定会涨。这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