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岩松大学演讲

白岩松大学演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转变角色 尊重学生 因势利导 创造育场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会收效甚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要从中职生的个性出发,考虑他们的不同特点,让他们有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一、转变角色,放飞个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学生必须坚决服从,所以师生关系常常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可我们面对的是中职生,他们大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较薄弱,对语文学习不大感兴趣,遇事一般都懒动脑筋,再加上性格正处于叛逆期,如果老师再严格要求他们,一定会碰一鼻子灰。相反,一个明智的语文老师要懂得转变角色,放下老师的尊严,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施教者,不再是长辈式的教育者,而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营造出一个温馨、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中职生读书不是为自己读,而是凭对老师的好恶来读的。因此,语文老师除了要展示个人人格魅力之外,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有心与心地交流,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爱上语文。

如在教学《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文时,我课前让学生收集白岩松的相关资料,观看白岩松主持的节目,感受白岩松的主持风格,然后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先鼓励几名学生模仿白岩松的风格在班上进行演讲,让其他学生在听演讲的过程中,感受这篇演讲稿的魅力,然后让学生结合网上炒作“白岩松可能再也上不了中央台”、“白岩松辞职事件”等热点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畅所欲言,热情高涨,见解尖锐,对白岩松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学生对“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旦得到了承认,在课堂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的个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二、尊重学生,展示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期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中职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当其自尊心受到保护时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他进步;当自尊心受到损伤时,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发现学生的个性,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性格迥异,所以我们要“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的时候,他们才会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于是,上课就不好意思再睡觉、玩手机、讲话等。有时,老师的一个提醒的眼神,就会让他们不好意思,赶紧把注意力收回来。

另外,中职语文老师还要学会尊重中职生个性化的感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因此,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亲历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读通课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人、文的“对话”与碰撞过程中形成带有个性的思想和语言。不同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思维角度不一样,对文本的解读也会存在差异,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老师要懂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提倡“百花争鸣”,并通过“百家争鸣”去伪存真。因为中职生的社会成熟度低,认知结构和思考简单,对真伪、美丑、精华、糟粕的分辨能力较差,容易兼收并蓄。

比如,在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学生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命运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她的悲剧是自作自受,这是她追求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有人感慨命运对她的残酷,对她深表同情;有人则赞赏她的诚实、守信、坚强;有人感慨社会的不平和人性的弱点,有人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认为她的爱美之心无可厚非;有人认为,她敢于追求美好生活,也是人之常情……这时,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玛蒂尔德的穿着打扮的“爱美之心”超出了一般人,认识她把得到理想生活的希望全然寄托在青春美貌上,寄托在婚姻上,这才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

又如,在教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我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那段“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如果没有遇上那个“神秘的先生”,父亲的人生道路将会是怎样的呢?学生的答案也是精彩纷呈:有人认为,父亲一定是在农场里默默无闻地当农民,因为他是刚被解放的黑奴的儿子,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会让他有再求学的可能;有人认为,即使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也还是会成功,因为他心怀梦想,具有执著、认真的品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失去了这次机遇,以后也一定还会有别的机遇;有人认为,父亲的“机遇”虽然有其偶然性,但这种偶然的机遇只向具有真正价值的人敞开大门,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还有人认为,这个问题不用假设,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事实上,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都有好机会降临到他头上……对于学生的这些精彩言论,我都给予肯定,尊重他们个性化的见解,鼓励他们说出心里话。

三、因势利导,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对一些有特殊天赋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积极为中职生开辟一条创造性的学习途径,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平时语文课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充分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各种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如,让写作好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让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讲故事、诵读经典美文或参加演讲比赛;让口才好、反应快的学生参加辩论会;让有表演天分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书法好的学生参加书法兴趣小组;让性格内向与外向的人合作,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认识到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爱上语文。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让这些学生脱颖而出,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创造育场,塑造个性

当中职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时,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该互相配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正如老舍――《我的母亲》一文给我们的启发一样,母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时代决定母亲的性格,母亲的性格又决定了国民的性格,继而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性格。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影响孩子性格的不仅仅是母亲,还有家庭、学校、社会。因此,家长应尽其所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多鼓励孩子,尊重、理解孩子;老师更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与中职生交友,理解他们,无私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社会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中职生,认为这是一群无可救药的差生,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特殊的技能,看到他们的优秀品质,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

总之,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校内外和谐一致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场。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自由化为中职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巨大的创造力,让中职生个性飞扬,重拾自信,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学东.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人民教育,1997(11).

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第2篇

困境:严峻的大环境——娱乐至上

文化节目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慢养。叶圣陶先生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读书来源于生活与世间万物,眼界心胸开阔时,无处不是书卷。所以“书香北京”栏目非常注重推荐的书、选择的嘉宾、谈论的话题都由生活中来。虽说众口难调,每个人喜欢的书都不一样,但我们努力找到大家共同情感的触发点,最大化引起观众的共鸣。

2012年世界读书日的时候,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栏目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一个90分钟特别节目——《青春中国·书香讲堂》。讲堂现场邀请了七位重量级嘉宾,包括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媒体人白岩松、青海省委宣传部部长、诗人吉狄马加、军旅作家王树增、音乐人胡海泉、收藏家马未都,以及学者郦波,一同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从不同角度与台下上千名大学生探讨青春的价值和阅读的意义。七位嘉宾围绕青春与阅读的关系展开了精彩的演讲,白岩松号召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吴建民大使为大家解读了正值青春的中国应该拥有怎样的视野和胸怀;郦波告诉我们,青春的财富是独立之精神,青春的力量为思想、思索、质疑的精神。这种演讲的形式以前的晚会没有采用过,但是对于读书节目来说,却是最恰当的。

大家一直觉得电视观众里中老年人比较多,年轻人都不怎么看电视。但实际上受众调查结果表明,“书香北京”主要受众群是青年受众与高学历受众。读书节目的气质偏向精英文化,有很多人希望在其中收获知识,提升内涵和修养。

突围:取之有度,用之有道——比观众多走半步

有人说,电视媒介与阅读本身就存在着内在冲突,阅读是一种沉静的、思考的行为,需要在字里行间营造出想象的空间,而电视往往侧重于信息的快捷和画面表现力的丰富。因而,读书类电视节目往往难以在传统阅读的“慢读”与电视传播的“速读”之间找到平衡。

的确,两种媒介之间的转化是需要摸索的。做“书香北京”前,我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节目类型,一种是纪录片类栏目,另一种是一档每日播出30分钟的国际时事评论节目。这样的从业经历对我做读书栏目有很大启迪与帮助,纪录片委会讲故事,要有内涵和思想高度,国际时评要对热点问题有敏感度,有深入见解和分析能力,我觉得做读书节目恰恰可以把两者兼收并蓄。“书香北京”在策划之初,就确立了以书为载体,以热点切入、讲故事的方法,做大家关注热点的深层解读,在价值引领和表现手段上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度,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所谓取之有度,我觉得读书节目必须比观众多走半步,而这半步难在一个度的掌握。走得太高容易曲高和寡,走低了又有媚俗之嫌,因此对于这个半步“度”的掌握,是读书节目成功的关键。“书香北京”曾是内地唯一的日播读书节目,我们对节目品质的追求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不能脱离百姓,要尽量接地气,观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需求;第二要富有文化价值和人文情怀,避免节目低俗诌媚。因此,我们在选题环节,既注重社会关注热点,也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真实内涵,在不偏离大趋势的前提下,从文化的角度来剖析世间百态。不会像娱乐节目那样谁红谁有收视率就请谁,而是根据每期节目所属领域找寻适合的嘉宾。而且,要考虑节目特质,保证学养丰富。

我一直觉得,让受众关心你的事,首先是把你的成他的事。大家需要丰富哪一方面的知识,谁能来讲明白,当好“心灵对话师”的角色,我们就请谁来。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交往。她非常低调,常年居住海外,通过录制“书香北京”,我们成为朋友。记得2012年夏天,我们一同去看望她病重住院的父亲萧马老先生,他是热播剧《铁梨花》的作者。老人安静祥和地躺在病床上,但枕边依然放着一本书:高阳的《荆轲》。那画面让我非常感动,眼前的这位老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将读书视作最重要的事。他拉着我的手,叮嘱我们一定把读书节目做得有滋有味,向观众推荐更多好书。我非常敬佩他这样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书籍陪伴一生,生命因爱书而更加厚重。严歌苓便是在父亲熏陶之下写出了一本本好书,可见读书是一种宝贵财富,有着无可比拟的传世价值。濮存昕在作客我们节目的时候,写了一幅他喜欢的对联送给我们:“与有肝胆者为友,于无字句处读书。”我觉得这句话也是我和这些名家接触的感受。

而所谓用之有道,则在于书籍到电视语言的转换。把图书转化成电视化表达是有难度的,读书做成电视节目首先要符合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做的是书到人的转化,找到可以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书讲出彩的人。所以我很大一部分工作有点像猎头,读书、阅人、寻人。这样开选题会时,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嘉宾聊什么类型的书,才能第一时间有一个方向与判断。至今为止,“书香北京”共做过近400期节目,我也因此幸会了400多位嘉宾。好嘉宾可遇不可求,聊出品位、趣味和人情味,这个人本身要有料、有魅力和气场,其实他本身已经把韦中的精髓融会贯通了。读书节目也可以做得有意思,我们希望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出一种阅读之美。

2012年,出于对史铁生老师的敬意,栏目组曾经做过一期纪念史铁生老师的节目。运作之初,我们就被震撼了,每一个我们找到的人一听说是做这个节目,全部都热情无比,愿意无条件配合。史铁生的挚友孙立哲先生,竟然为了这个节目特意从美国飞回北京参加节目录制;我们现场提出最好把史铁生老师用过的轮椅摆在前面,马上就有老友驱车前往他家,从他夫人希米那里拿到了轮椅;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听说是谈史铁生老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不仅如此,在节目录制过程中,除了场上嘉宾动情的讲述,场下的观众也全都要求发言,每个人的讲述都是那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一场节目居然录了将近六个小时!节目也最大化地展现了他创作的一生、奋斗的一生。

创新:读书节目的最高境界——雅俗共赏

2012年,我们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联合策划并组织了北京市的“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经过四个月的征集,共有上千家庭报名投稿,介绍自己家庭的阅读故事,最终有50个家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市的“书香家庭”。其中也有很多感人的普通人读书故事,节目组走访了这些书香家庭,并邀其中最具特色的代表来到演播室。

其中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妻子叫李珍,自幼失明,丈夫刘立群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腿,两人因书结缘,并通过阅读重振了生活的希望。当我们的拍摄团队迈进他们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旧很满的书柜,每本书都用牛皮纸包上了书皮,书脊上用娟秀的小字写着书名。除了这些书,家中还有几个李珍专有的书箱,里面是一箱一箱的磁带,这些磁带都是刘立群十几年来为妻子读的她最喜爱的书。尽管现在家里也有电脑和盲人阅读软件,但是比起电脑中冷冰冰的发音,李珍还是爱听丈夫读出的一字一句。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是毕淑敏,对毕淑敏的每部作品,甚至每篇文章的每句话都倒背如流,于是在“书香北京”特别节目《阅读改变人生——“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的录制现场;节目组为她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当一段熟悉的声音为李珍诵读完毕,她已经满含泪水,因为这个声音正是来自于她最爱的作家毕淑敏。毕淑敏老师特意受邀来到节目现场,和李珍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节目播出后还得到了的表扬。

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第3篇

一、让多媒体应用于课堂语文教学

把多媒体应用于课堂语文教学,利用音乐、视频、图片、图表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空间得以史无前例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宽,真正的实现了孔老夫子所倡导的理想的教育境界,可以说多媒体为成功的课堂语文教学加上了一个很重的砝码。讲好语文课,一靠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研究。学习每一个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每一门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思考每一节课的讲课技巧,研究与学生的思维、兴趣对接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摒弃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让语文课在轻松、自然、欢快、愉悦中进行,让知识像小溪一样流入学生的眼耳鼻舌身,思维得以武装,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无疑是我们的利器,有了多媒体教学,我在讲《过秦论》《六国论》的时候,播放纪录片《咸阳》的片段,可以使学生立刻感知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在中华大地上出现的奇迹。原本用黑板粉笔无法完美表现的“战国七雄”示意图,秦国吞并六国的动态示意图,秦人秣兵厉马,前仆后继,革新变法的奋斗过程借助有声、光、乐组成的多媒体课件,在悲壮、豪迈,反思历史的气氛中进行,古汉语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了。不仅是课文教学,在讲口语表达的时候,找来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学生不仅是兴趣快然,更主要的是学到了白岩松言简意赅、声情并茂的演讲风格。通过多媒体,我们让孔子,苏轼,曹操等历史人物鲜活的立在了课堂上,我们还可“上天入地”,展示课文为我们表现的大干世界。

二、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扩展语文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从2010年暑假开始,我结合教材《名著导读》,都给学生留了比较丰富的课外阅读作业,共有中外名著6部、《古文观止》10篇、唐诗宋词鉴赏文章12篇。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我选择了《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论语》简易本阅读,学生独立完成,我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有《高中生》、《学生、社会、家庭》杂志。这些语体文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选读名著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了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三、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教师要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但由于“交流式”教学讨论的次数较多,难免有时会出现课堂喧闹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原因.组织好课堂纪律,保证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当学生各执已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学生对话时对问题的回答,对某种观点的见解,固然有独特透彻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候是不成熟的,如不全面、尚未完全正确或者只停留在表面。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当然要避免“抢戏”,在对话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交流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学生。

四、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第4篇

说这些不是为了介绍国际文学周,也不是为了听白岩松讲故事,而只是为了从中感悟一下大师的智慧。

切利比达克,罗马尼亚人,在音乐圈之外、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他的名气似乎并不旺,但这丝毫不会减轻他头上那顶“世界最优秀指挥家”光环的分量。自从1996年切利比达克病逝之后,世界上就多了许多以其为名的纪念日、音乐会,而在2012年切利比达克诞辰100周年之际,各类纪念活动更是层出不穷。遗憾的是,大半年过去了,中国这边却显得过于低调过于平静。

律德(Lute Brommer)坐不住了。律德是通过中法文化交流项目从巴黎到武汉学习的荷兰人,同时也是一名颇有建树的指挥家,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切利比达克的关门弟子。一方面作为切利生前的得意门生,一方面他感受到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武汉尚缺乏对西洋音乐精髓的感悟和传承,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必须做点什么,比如举办中国的切利比达克纪念音乐节。

“首届中国·切利比达克纪念音乐节不仅是对我的恩师进行纪念的绝好机会,更重要的,我们可以藉此传承他的音乐与精神遗产并将它发扬光大。有一个理念贯穿切利比达克的音乐教育与实践,即‘乐非物,而物可乐’。它启示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持有和定义的事物谓之音乐。秉承的这一观念,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态度,可以不断前行,去体验更深更广的声音世界。 ”

这段话是2012年律德在做首届切利比达克(中国)音乐节时写下的一段话。自此,中国首个切氏音乐节就诞生于武汉,并扎根在这里。

我的导师是切利

律德出生于荷兰音乐世家,家庭聚会从来就是一场小型的音乐会,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他4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首次登台指挥,大学进了荷兰最好的音乐院校鹿特丹音乐学院。

大三那年,一天院长告诉律德,“今天在阿姆斯特丹有一个不错的演出,我们自己学院的合唱队在那里参加演出,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指挥家叫切利比达克。”这也是律德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当时那场音乐会的门票并不便宜,100荷兰盾(相当于现在1000元人民币),律德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去了。不出意料,律德一下子就被切利的表演震撼了,之后他从节目单中发现,切利每年会在德国美因茨大学有两次讲座,他就迫不及待的给美因茨大学打电话询问讲座时间,碰巧得知,最近就有一场讲座,而且是切利在那里的最后一场讲座。回忆起当时,律德很兴奋,可能自己注定就和大师有着不解之缘。

第一次与切利面对面,听着他讲课,让律德十分兴奋,但他也奇怪的发现,在座的其它学生似乎都十分拘谨,特别是被切利点到回答问题或者要求上台做表演的时候,“切利老师十分严厉,熟悉他的学生都十分怕他,我不了解所以也不害怕,反而上台表演时发挥的很好。”律德笑着说。由于自己表现的很好,切利当场就表示,“律德,你很有潜力,你一定要来慕尼黑跟我学习。”

这句话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直到后来,律德才越来越体会到其价值,不过当时他也并没有错失这个机会。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果断的,他放弃了自己的大学学位,来到慕尼黑,师从时为爱乐乐团指挥家的切利比达克。

说到在大师身边的那四年时光,律德说,那时候就是在老师工作的慕尼黑音乐厅里,在后台上理论课,到前台看他们排练演出,并上台表演。常常是切利弹钢琴,学生在对面指挥,从手势到技巧,切利都会一点一滴的调教。

切利总是向弟子们强调的一个重要观念:音乐是声音,但声音不一定是音乐,声音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为音乐。做音乐最重要就是好奇和质疑,如果不好奇,发现不了问题是没办法做好艺术的,同时,指挥家要善于发现问题,否则没办法让乐队变得更好。

切利的音乐理念里有很浓重的东方元素,这都是源于他对东方哲学的痴迷和喜爱,特别是宗教如印度教、日本禅宗和中国的道教,尤其是《道德经》。具体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就体现为首尾贯通、于始见终,最后一个音符是第一个音符必然的终点。

跟随在大师身边四年的经历让他一生受用。

中国的切利音乐节

出师之后的律德来到了法国巴黎,在这里他又继续了当初暂停的学业,同时还参与了荷兰、德国、保加利亚等国众多乐团的指挥,并在巴黎创建了自己的合唱团,在法国其他地方和荷兰开办了高级音乐讲习班,将切利的思想理念继续传承下去。

或许是受到切利的影响,离开老师的时间里,律德虽然一直在欧洲等国周游,但他也爱上了中国文化,还跟一位华侨学习了太极。终于在2010年,他所在学校因与武汉大学之间存在“中法文化交流”项目,他作为交换生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武汉,在这里他选择了考古专业。

其实,早在2008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就被中国那些声响独特的乐器所吸引,就梦想着能研究中国的古乐器,而曾侯乙编钟是他最钟情的乐器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爱上了中国的古琴。

当然,有律德在的地方就少不了合唱团。他刚到武大不久,就创建了自己的“珞珈乐坊”弦乐队,并担当了武汉大学新年音乐会和武汉·法国音乐节的指挥,同时还被聘请为武汉大学交响乐团和湖北“长江爱乐乐团”等本地乐团的指挥顾问。

来武汉之后,律德每次被朋友介绍时,都会提到这是“切利比达克的关门弟子”,但他还是仍然能感受到,在这个地方,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位伟大的指挥家不甚了解。对此,他难免有些失落。

直到2011年的冬天,在朋友介绍下,他认识了李云中。李云中是湖北省音乐家协会音乐爱好者联盟副主席,同时也是《笑傲乐坛——切利比达克》的作者。“我是切利的忠实粉丝,在遇见律德之前,我一直苦于难觅知音”,李云中笑着说,两人相遇后,他们之间的话题自然就离不开切利了。

在两人感念大师的事迹之后,又不免唏嘘感叹起来切利走之后沉默的中国音乐圈。最后,二人不约而同表示一定要在大师诞辰百年的时间在武汉举办一次纪念音乐会,宣扬并传承大师的音乐精神。

虽然实现梦想是件兴奋的事情,但回顾整个筹备历程,律德和李云中都不停的摇头,太难了,差一点就落空了。

活动是从2012年9月底才开始是准备,到12月8日最终完成,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时间特别仓促,使得当初的许多设想被一再简化,甚至舍弃。

筹备过程中得到了艺术管理联盟AAA(巴黎)“中欧青年交响乐团”(CEYO)的大力支持,他们帮助招募乐队成员。11月底,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地的学生陆续抵汉,还包括武汉本地的音乐院校学生和乐手等,一个45人的管弦乐队“切利比达克青年乐队”就此成立了。

这支队伍的乐手们召自国内不同的音乐院校,水准各异,排练时指挥家必须按照每个乐手的不同情况做出相应整顿。再加上乐手之间也互相不了解不熟悉,默契度的训练就成了律德最大的挑战。整个队伍的磨合、排练只有一周时间,演出场地也是直到演出前三天才最终确定。

12月7日,纪念切利比达克音乐节(中国)在荆州长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吸引来了国内外很多的音乐爱好者。第二天音乐节的会场挪回到武汉,召开的是切利比达克研讨会,巴西、德国、法国、荷兰、罗马尼亚等国的朋友闻之悉数到场。

律德说,古典音乐在武汉的普及度不高,真正欣赏的人不多,符合演出条件的音乐厅也是屈指可数,但是这些难题并没有影响到演出的质量。“只要投入感情,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足够的信心去克服所有困难。”

不管当时筹备的过程有多么艰难,捶了多少次墙,吵了多少次架,但看到音乐节闭幕演出结束时,观众全体起立鼓掌,一切烦恼和压力都消失了。还在庆功宴上的时候,他们就又开始筹划起了下一届的切利音乐节,这次因种种原因而被迫舍弃的环节和压缩的规模,让他们心有不甘。

律德告诉记者,首届切利比达克纪念音乐节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搭建了成熟的平台,也涌现了丰富的可对接资源,第二届将比第一届规模更大更加国际化。演出地点从武汉辐射到中部地区和全国各大城市。

第二届切利比达克纪念音乐节时间暂定为2013年11月底至12月,内容包括纪念音乐会、国际指挥大师班、切利比达克国际研讨会、纪录片《切利比达克的花园2》中国首映,切利比达克传记中文版《笑傲乐坛——指挥家切利比达克》再版。今年的乐手招募将面向世界,计划人数将增至80人左右,邀请国际大师对筛选出来的乐手进行专业的培训。“老师生前最重视的就是培养年轻艺术家,所以对年轻乐手的培训也将是我们这个音乐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第5篇

这就是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学(以下简称“26中”)的校长李虹为学校发展作出的定位。鲜明而富有哲思的办学理念,生动又别有内涵的教育故事,她就像一本校长手册,一翻开就能读到她的教育情怀与智慧。

一个给学生讲故事的校长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兴趣、潜能和智慧,只是有的还没有被发现、有的还没有被充分激活。也许调整一个方向,他就是唯一。”

2013年1月6日,期末考试前,李虹走进九年级169班的教室,开始对全体学生讲故事:

“剑桥大学有一面怪钟,钟顶是一只凶猛的‘蚱蜢’,它在每一分钟的第一秒张开嘴,最后一秒闭上,如此重复吞吃时间,钟摆则是西方棺材的模样,每到整点,就会重重地响一声。人们把这面钟叫作会吃时间的虫子。”

她想用这个故事传达什么呢?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校长,剑桥怪钟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我们就要毕业了,更应该抓紧时间。”学生们都听懂了。

这个校长好像有一肚子讲不完的故事!丘吉尔在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做了演讲《永不放弃》,她在运动会上把整个演讲过程讲给学生听;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她给学生讲猎狗追不上受伤兔子的故事,告诉学生“面对中考要竭尽全力,因为你们有能力做得更好”;中考前,她送给学生两句话:“难,不畏难;易,不大意。一切抛天外,唯有我存在!”在“绿色环保行动从我做起”的承诺签字活动中,她讲北京瑞蚨祥绸布店的诚信故事;讲坛上,她侃侃而谈,当年军阀曹锟重视教育创办河北大学……

李虹的听课本上写着一个“公式”:听课+不反馈=0。她的课后反馈不只是面向教师,还会面向学生。班会课后,她告诉学生,古印第安人每遇天旱就跳求雨舞,很灵验,跳完舞必下雨。为什么?因为他们一直跳舞,跳到下雨为止—坚持!地理课后,她指着地图,让学生看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到中国领海的航运路线。历史课后,她又与学生热烈讨论,在春秋战国就被中国先民发现并称作“列姑射”的史实。

一个带领教师读书的校长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幸福来自人和人之间的认同、尊重与信任,这完整来自于有价值感和幸福感的职业生活。”

在实现“培养有思想的老师、塑造有灵魂的学校”这一目标中,李虹带领教师一起读书。

2011年,26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收到了李校长赠送的礼物—白岩松的书《幸福了吗?》,由此开启了26中读书年的系列活动。

2012年,教师人手一本《民国风度》,书中79位学人在战乱国破年代保持的气节和风骨,诠释了什么叫做知识分子。李校长进行新书推介,王淑贤老师做文学导读,曹宝佳老师讲解民国社会现状与教育的关系,刘彦莉老师分析人物性格,党员集体学习,全体教师写读后感,碰撞出善学启智的火花。

2013年教师春节礼物中有《寻找母亲》和《发现母亲》两本书。母亲的名字就是“爱”,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爱的情怀与智慧,去发现学生的潜质,尊重学生的成长轨迹,帮助学生规划最好的自己,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没有教师的更好发展就不可能有学校和学生的最优发展。几年来,26中系列校本研训卓有成效,征集“百节教学设计、百篇教育叙事、千句教育箴言”,开展“我与新课程共成长”总结反思活动,还有班主任素质比武、全员赛课、周末论坛、教师拓展训练、读书沙龙等活动,并实行40岁以下教师的等级化考核。李校长组织40位年轻教师编写了67万字的《新视野》一书,此书作为21世纪学生素质教育推荐读本,荣获河北省、保定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起来,学校已有省级骨干教师及培训对象18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培训对象47人。

一个向社会释放正能量的校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任何优秀的学校和老师,都不能取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26中要帮助更多的家长成长。”

李虹每年为家长开展10场教育讲座,目前正在编写家庭教育用书《儿女教育的智慧》。她认为,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就能天天向上。为了推动社会教育的进步,她还不断释放自己的能量,希望能够影响有影响力的人。2012年劳动节,26中为省、市劳动模范赠书;2013年新年伊始,又赠书给保定市、区教科所的教研员。工作之余,李虹还受邀到其他学校和教育部门传授管理理念和教育思想,为保定市民营企业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尽自己所能向社会传播教育的正能量,推动全社会理性关注教育,让教育回归育人的轨道。

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第6篇

一、研究缘起

生命教育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基本上在中小学广泛开设生命教育理念的课程学习,以期引导中小学生确立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珍惜和尊重生命、张扬与发展个性、挫折与逆境教育、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国大陆则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生命教育”词语,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开始研究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当前,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诸多原因,生命意识逐步渗透到人的内心,生命教育逐渐走进大中小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显然是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近些年,生命教育理念备受教育学者和心理学者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质,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底蕴使其成为开展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加深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感受生命、珍爱生命,过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翟淑娟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表明,生命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教师可以通过注重“教”“学”结合、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施个性化教学评价来达到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让学生的生命自由发展、凸显生命灵动的目的。

二、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1.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生命意识产生兴趣

相关研究表明,苏教版一至六年级小学语文用书中识字、课文、练习、习作这四个部分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共213篇,占四部分总篇数的42.39%,分别是识字3篇,课文132篇,练习65篇,习作13篇。可见,生命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5课《放小鸟》,作者用儿童语言精炼地表达了孩子对动物的爱护、对生命的尊重。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做一片美的叶子》,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文中的语言优美,如“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等,无不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恩和热爱。

2.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构建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引导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课堂评价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直接影响。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课堂这一师生情感互动的重要场所,通过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评价、课堂辅导,把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生命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3.课外阅读和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

阅读不单纯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元素,而且阅读会影响人的一生,白岩松曾说:阅读是生命前行的动力,阅读是人生回望时的坐标。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激扬人的生命和潜能。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荐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情感共鸣的阅读书籍,在读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语文学习还包括课堂之外的各种体验式学习,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的机会,可以设计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单元活动,通过游戏、演讲、绘画、情景剧编排等丰富多彩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生命意识,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人际互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美好,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三、践行生命教育理念的思考

基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为更好地把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身体力行,关爱每一个学生。

其次,在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真正成为一名懂得学生内心语言的语文教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属于童年期,这个时期学生的记忆量增加,记忆的主要方式逐渐从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的记忆转变,抽象记忆的发展也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总之,要积极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使学生收获对生命的感悟、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第7篇

2007年,“星光大道”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档综艺节目,有着上千万的拥护者。黄兴力也是铁杆之一,他最欣赏“星光大道”所倡导的“百姓自娱自乐”的节目宗旨。不仅如此,他更是将这一理论移植到学校教育中,开创了重庆铁路中学“星光教育”的办学特色。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校教育就是要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地成长。要让学校每一个人的生命绽放光芒,犹如满天的群星灿烂。”2007年,铁路中学的“星光教育”在重庆特色学校建设中已崭露头角。但是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向着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进军,2011年“星光课堂”的建设让“星光教育”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

萌芽:凝聚起每一颗“心”的攀登

2004年,刘凡刚老师刚调到重庆铁路中学,回忆起第一次参加的校教职工大会,他说,“自己的心完全被这所学校吸引了”。

那天大会的议题是讨论学校的发展蓝图。校长黄兴力发给每位教师一张白纸,让他们自己去画。刘老师已经记不得自己画了什么,但是他记得绝大多数教师画的学校都不是高楼大厦。有的老师画了一个圈,有的老师画了一张笑脸……

其实在教师描绘着自己心中学校的画面之前,黄兴力早已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铁路中学1956年建校,原来一直服务铁路事业,学校里还曾经建有铁路,直到1970年才完全转为高完中,但企业的印迹仍在。这样一所学校最缺乏什么?从一线教师走上管理岗位的黄兴力太清楚答案,那就是人文气息。但是如何才能让教师也来思考关注这种缺失,说教显然无效,于是才有了这样一次特别会议。

也正是在黄兴力的精心引领下,铁中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积极投入学校发展的讨论中,并形成共识:第一,这所学校的大,不在于面积之大、学生之多,而在于学习活动之丰富,教育生活之广阔,也即学生拥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第二,这所学校的教师在学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学校越民主、开明、公正、规范,教师发展的空间就越宽广;第三,这所学校的教师、学生对学校生活应该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对学校文化有很高的认同度。第四,新的教育行为固化的速度快,管理层的示范作用与文化的引领好,规章制度的认可度与教职工的执行力度强。

“优质学校,说到底,就是要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地成长。要让学校的每一个人的生命绽放光芒,犹如满天的群星灿烂。”黄兴力正是用这样的办学思想凝聚起每一颗“心”的攀登,开始了“星光教育”的建设征程。

经营:教育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007年重庆积极推进全市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那时铁路中学的“星光教育”特色办学已崭露头角。

“星光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其内涵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为闪亮的明星。教师要承认差异、善待差异和发展差异,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优势智能并能让其获得展示和发展。星光教育具体体现为:多元课程、多元评价、多元交流、多元发展。

可是“星光教育”这一理念才提出来时,却被学校部分教师认为是最大的谎言。他们片面理解“差异”,把学困生、纪律差的学生、问题学生等同于“差异生”。这样的误区让黄兴力深刻认识到,一种理念要从文字变成现实,光依靠理论解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行动执行做出一个样板。

2010年的春晚让刘谦红遍大江南北,也让近景魔术热起来。在铁中也有一位全校知名的“小刘谦”。她叫梁国君,在全国中学生特长展示活动中,获得唯一特等奖,重庆电视台为其录制半小时专题节目,开设的“魔法课堂”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不仅有“小刘谦”,铁中还有“小刘德华”,铁中涌现出科技能手、爱心大使、环保小天使、小演讲家、小音乐创作人、小作家、体育明星、演艺明星绝非个别,而他们的成长也真实地演绎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从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

铁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得力于黄兴力创造性地开展了学生校园活动,为群星灿烂开阔了无垠的天空。

铁中每周推选出近期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或为集体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个人或群体作为当周的校园明星,在全校早会上为其升星光旗。以“达标就评,重在激励”为原则,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形式,在毕业年级学生中选出毕业星光奖。学校每年创建一个巨大的星光墙,记载当年离开母校的学生获得的毕业星光奖。由全校师生投票评选出心目中的年度校园明星,为走上星光大道红地毯的获奖学生颁发“感动铁中”星光奖。

2008年,学校开启“百生讲坛”,学生们可以申请给广大师生开讲座或上课。开讲者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爱好,介绍自己的创造发明和独到的思想与观点,甚至可以“克隆”自己喜爱教师精彩的一堂课,或者自己创新讲课模式等。

突围:建设“星光课堂”

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第8篇

【摘要】节目主持人是广播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作品的“形象代言人”。睿智的思维、机敏的反应、高层次的语言表达是每一位职业从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行话里有说好了比唱好了难的说法,其意就是说一个职业的主持人要想成为专业的说家,就应该比一个职业的歌唱家付出更大的努力,就得对自身修养进行综合训练。

【关键词】完美人格;深厚底蕴;自信睿智;妙语生花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19-02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作品的“形象代言人”。睿智的思维、机敏的反应、魅力的语言表达是每一位职业从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不仅是节目主持人智能修养、心态素质的外化,也是衡量从业者水平高低的尺度。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人在节目稿件编辑时,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却“口拙于外”。也有人说:“想的时候,语言凝练,可到了嘴边,说出来的和想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为什么说的总是没有想得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中这样说过:“要精于思想,应当有种种的经验推断;要富于情感,应当有种种修养陶冶;要工于表达,应当有种种学习准备。”可见,主持人语言表达要完成由“想”到“说”或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只有“慧于心”于前、才能“秀于口”于后。节目主持人语言之所以被称之为是“高层次”的表达,因为它具有规范性、思想性、艺术性,不仅仅是沟通思想、传递信息,还要起到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人得到艺术享受的作用。语言魅力与内在魅力互为表现,缺一不可。行话里有说好了比唱好了难的说法,其意就是说一个职业的主持人要想成为专业的说家,就应该比一个职业的歌唱家付出更大的努力,就得对自身修养进行综合训练。

1 追求高尚品质、塑造完美人格

由于主持人工作性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们把主持人列入了 “公众人物”之列。作为“公众人物”,其行为举止不仅代表着个人,也代表着整个媒体。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是,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的政治责任;肩负着服务大众,实现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肩负着廉洁自律、自尊自爱,维护媒体形象、公众形象的道德责任;肩负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责任。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当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古人云:“有德不敌,”“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无德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吴郁也曾讲:“如果说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就是思维的外衣,健康高尚的灵魂,如果破衣烂衫,往往会造成接受上的障碍,反之,衣裳即使漂亮整洁,但魂不附体或魂不”符“体,一样不被人接受。”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口碑众人皆知,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他的世界里永远写着“责任”,用 “责任”说事,用 “责任”做人,被人们誉为“德艺双馨的新闻工作者”。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身先士卒蹲点新疆调查,和劳动群众同吃同住,冒险深入35米的井下,跟着库尔班大叔在狭窄的坎儿井巷道里钻行,采写了现场报道《库尔班:我的命运跟着坎儿井转》,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当观众看到身穿厚重防水衣,满身泥污水透的李瑞英,人们无不由衷的钦佩和感动。人格魅力作为个人财富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它植根于主持人的工作和生活,成熟于日积月累的社会实践。

2 增强知识积累、彰显语言魅力

主持人艺术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节目的语言风格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精细化,并在专中求深,在窄中求精,变“广播”为“窄播”。主持人要驾驭好整个节目的发展趋势,深厚的专业化知识,严谨的知识结构是主持人抛砖引玉,阐述思想观点,游刃有余地牵引、驾驭、掌控整个节目发展态势的“方向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持人粮仓里的 “米”指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知识。节目主持人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本领,涉猎广泛,触类旁通,除了掌握自然科学、政治思想理论、经济、法律、历史等知识外,还要了解心理学、逻辑学、文学、语言学,语法修辞等其它艺术门类方面的知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我们从白岩松的严谨、敬一丹的真诚、王小丫的睿智,从毕福剑的幽默、董卿的自信和周涛的亲切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这些认识和见解源自于他们严谨的知识结构,源自于专博相济的文化底蕴,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魅力语言,成为知名栏目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主持人雄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知识结构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3 自信从容睿智、提高应变能力

自信是主持人意志与力量的体现。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常常讲到自己在老师鼓励下学习说话的故事。他是独子,胆小害羞,不善于说话。上小学时,老师有意锻炼他的说话能力,选他当班长,让他参加演讲比赛,取得名次后又让他演话剧。久而久之,张志公先生建立了自信,成为语言表达艺术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可见,培养良好的自信心是人的综合素质训练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虽然主持人节目都是提前编辑,但在主持现场,意料之外的变化随时发生。如: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杨澜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主持一场晚会,中途退场下台阶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从台阶上摔了下去。出现这样的情况,的确令人难堪。这时候台下的观众哗然,只见杨澜一跃而起,面带笑容镇定地对观众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滚得不够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还不那么好下呢,但是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不信,大家瞧她们。” 杨澜这段非常成功的即兴演讲,不仅为自己摆脱了难堪,而且更显示出她非凡的口才,以致她话音刚落,会场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节目主持人要使内容整体、和谐统一,那么,富于魅力,机智灵敏的反应能力,妥当处理意料之外的心理承受力等,便成了我们“临危不乱”、“化险为夷”的有利武器。这种即兴应对、富于魅力的诸多能力,源自于我们处处留心的知识储备,源自于我们日积月累的思维语言训练。主持人应当在不断地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通过思维方式的学习和运用,使我们的主持达到有效传播。

4 注重艺术实践、做到妙语生花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说:“语言不是孤立的。嗓音好的人,如果在其它方面没有积累,是无法胜任主持人工作的”。 节目主持人除了准确清晰地吐字发音,还要加强语言交流的口语化。正如一位观众说:“在众多节目主持人中,他喜欢陈铎。他让人感到平易近人、朴实自然。他的话语富于变化的魅力,在自然中浸透着感染力。”他主持的节目是使用自然的“话”说,不是“念”,更不是背。我们了解了陈铎老师成功的人生轨迹,就不难发现,大凡成功者,都付出过艰辛的努力。陈铎老师祖籍江苏淮安,出生上海,用他的话说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为了改掉自己的“上海味”,他起早贪黑,苦练四声调,不到一年功夫,他就突破了普通话语音关。通过诗歌、散文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实践,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使人们一听到他的声音,就会联想起这位架着方形眼镜举止闲适却又透出青春活力的老人,让人想到渊博,想到睿智,甚至想到岁月的沧桑,正如陈铎所说:“不意人夸声色好,愿留心音在乾坤”。我国著名主持人,体育节目现场直播员宋世雄的口才老少皆知,而在他小的时候曾经被父母怀疑是哑巴,5岁之前一直不会开口说话。后来,他为了练好口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中学开始他就苦练“绕口令”,有的“绕口令”一练就是上百遍。当人们问起他的成功经验时,他说:基础表达能力应该随时注意锻炼。比如,我们走进某个会场,就可以描述这个会场的场面,房间是什么样的,等等。我没事的时候,常常跑到街头巷尾,望着过往的车辆、行人、街边的建筑,嘴里念念有词,练习基本功的口头表达能力。虽说很枯燥,但没有这个枯燥的过程是很难提高的。宋世雄老师当之无愧成为我国体育解说的第一代国嘴,当他从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董事长朱拉斯西欧手中接过“1995年最佳国际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奖”的奖杯时,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个奖杯的真正分量。可以肯定的说,主持人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探索积累、锤炼升华的过程,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让我们的有声语言在传播当中经风雨,见彩虹。

参考文献

[1] 鲁景超.《真话是说》.199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2] 吴郁.《主持人语言艺术》.1999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 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艺术》.200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 亚里斯多德.《修辞学》.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