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记叙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叙文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记叙文指具有记叙性的文体作品,散文、小说等;狭义的记叙文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中人事物等描写和叙述一类的文章,消息、报告文学、参观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这个范围。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记叙文,都具有明确的立意,真挚的情感,小说多了虚构的性质。散文、报告文学、参观记和回忆录一类的记叙文更体现对生活对事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现真实性,给人以心灵上的感悟。因此,诵读记叙文首先必须做到抓住文章的线索,明确文章的主旨,确定基调。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根据赏荷的顺序,就能理出文章线索:出家门――走小路――观荷塘――观四周――回家门;这条线索很清晰,而实际上文章中还隐含了一条线索,即作者的情感: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这才是作品真正的主旨,只有抓住了这个线索才能知道文章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想要寻求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而又不能的苦闷心情。这样一来,文章的基调就可以确定是苦闷的,语调要较为平静,语速要慢,停连和轻重音的处理要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体现。
记叙文中除了小说具有虚构性的特点之外,其余大都是作者亲历,以自己的亲历亲闻记录人事的变化及情感的抒发,因此,真情切意是最本质的特点。在诵读时除抓住线索外,还要用自然的语调去读,对文章的描写部分要突出形象的立体化,加强形象的感受力度,但切忌夸张失真,要用真实的声音、真实的语言为听众描绘一个实实在在的影像。对于记叙文中出现的人物,要弄清楚人物的年龄、性格等基本特征,依据这些还原人物,但不能刻意模仿语调、音色等,以免破坏作者情感的表达与人物核心的本质特色。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问“我”问题的一句话:“‘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这里是需要表现出祥林嫂对死后被两个丈夫分去的恐惧感,而不是要强调她声音的“低”和“切切的”,也不必刻意压低声音去读。
阅读记叙文时,必须关注叙述的详略,弄清叙述的要点。阅读记叙文时,也要清楚文章的详略安排,这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中心。
【概念阐释】
记叙文中的详略处理体现的是取材、组材如何紧扣文章中心,体现文章主题。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叙述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一般来说,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略写是对详写内容的补充,简单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略写的材料一般与中心关系不大,主要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详略搭配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指导】
确定记叙的详略应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定。阅读记叙文时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如《第一次真好》一文详写了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
文章中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要详写,不厌其详;需要略时要惜墨如金,不枉加一字。如果是详写人,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重点描写,使读者读后如见其人;如果详写的是物,就要抓住物的特征,描绘出此物的形状、声音、颜色、用途等,使读者如见其物;如果详写的是事,就要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详尽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如临其境。不同题材的记叙文,写作的详略也不相同。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详写人略写事。因为所写的事件只是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服务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过程。2.以事件为主的记叙文,详写事略写人。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的是事件的教育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
怎样分析详略的作用:1.整体感知,弄清内容,概括内容;2.看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3.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人、叙事、写景的用意,归纳中心;4.从作者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用的笔墨多少分析详略;5.分析详略的理由。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第八个女儿
王世虎
“快,前面又发现了一名幸存者!”
刚把水杯递到干裂的嘴边,忽然有人大叫了一声。生命就是命令,她立即放下水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队友们一块迅速地赶了过去。
“是个小女孩,大概四五岁。”冲在前面的队友匍匐在地,边用手电筒往里面照边说,“她还活着,但左腿被倒塌的石块压住了,动弹不得。”
外边的人都竖起了耳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哭泣声。
队长仔细地观察起周围的形势来。末了,他无奈地摇摇头,说:“周围阻挡的水泥横梁和石块太厚重,人力根本搬不动,必须等待重型救灾机械部队来增援。”
“可救灾机械装备要到明天才能运到,”一个队友说,“我们刚刚接到通知,下午的余震中道路又发生了局部塌方,现在正在抢修中,机械装备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早晨。”
“但我担心孩子支撑不了那么久啊!”匍匐在地的队友说,“她那么小,又被困了那么久,不吃不喝的,情况非常危险。”“让我来!”忽然,人群中有人喊。人们这才注意到她,她哽咽着说:“她是我女儿,让我来吧。”大家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了一条路,匍匐在地的队友也退了出来。她缓缓地跪了下去,艰难地往狭小的废墟缝中钻。
“孩子,我是妈妈!”
“妈妈――”听到她的声音,小女孩哭得更凄惨了。
“孩子,妈妈在这儿,别怕!”她温柔地说,“来,把手伸给我。”
一只脏兮兮的小手从水泥缝中伸了出来,她紧紧地握住。“孩子,别哭,妈妈在这儿,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相信你是最坚强的。你再忍耐一下,我们马上就把你救出来。”
果然,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喃喃地说:“妈妈,你不要离开我,我……我就是怕,我旁边有好多死人……妈妈,你能唱歌给我听吗?”
“好,妈妈给你唱。”她用力地咬咬嘴唇,抑制住快要溢出的泪水,唱了起来:“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她就一直跪在碎石遍布的废墟上,上半身倾进废墟中,没有换一个姿势,不停地唱歌。
天渐渐黑了,还飘起了小雨,她仍然跪在那里,一首接一首地唱歌。慢慢地,里面的孩子也没了恐惧,跟着她一起哼了起来。期间,有队友过来叫她吃饭,她摇摇头:“女儿都没吃,我吃不下。”期间,也有队友给她送来雨衣,她挥挥手:“女儿都淋着雨,我怕什么。”期间,还有队友过来想代替她继续守候,她同样拒绝了:“女儿需要妈妈,我要给她唱歌,这样她才不会害怕,不会睡着。女儿一睡着,就再也不会醒来了……”
寂静的夜空中,一直回荡着她那婉约动听的歌声。
第二天一早,救灾机械终于赶到了现场。两小时后,小女孩成功地获救。看着小女孩微弱的呼吸,医生感到不可思议,叹道:“一个孩子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竟坚持了近一百个小时,这真是一个奇迹!”而她,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唱歌,劳累过度,在看见小女孩被抬上救护车的一刹那,昏了过去。在场的群众都被她的执著和坚持感动了,钦佩地说:“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小女孩很幸福,她有一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妈妈。”
“不,你们错了。”队长回过头,泪光闪烁地说:“她不是小女孩的妈妈,她的女儿在地震那天就遇难了。到今天为止,这已是她营救出的第八个女儿了。”
(选自《收藏阳光品德故事》)
1.作者为什么用“第八个女儿”作为标题?
2.文章详写了什么情节?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个情节?
初中生600字记叙文素材一
爱,无处不在。班里,有同学的爱;校里,有老师的爱;外面,有朋友的爱;家里,还有父母的爱。而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永恒的。
记得那次天黑了,妈妈炒着菜,我便帮着她打理一些小事。爸爸突然说:“程程,你好像长高了许多,都跟你妈妈差不多了,”我便骄傲地站到妈妈身边,站直了身子比了比,“妈妈,你要加油吃饭,否则快被我追到了,”我笑着说。无意间,一条白白的,细细的发丝从我眼前掠过,我转眼一看。顿时,脸上的笑容变淡了。那是妈妈的白发。
这时,刚下班的爸爸正蹲在门口饥饿地吃着苹果。我转过头去,他头上也镶着丝丝银发。
我想,这丝丝白发,缕缕白发中,蕴涵着什么?
那里藏有你们的期望,有你们的辛劳,也有你们的爱。母亲天天为我洗衣烧菜,父亲成天辛勤工作供我上学,你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
而我,我给了你们什么?我只是给你们增添了无穷的烦恼,无数的劳累。你们对我的爱,带给了我无穷的快乐,无穷的温馨,无穷的阳光,但也有无穷的愧疚,那种愧疚是一生都抹不去的,也是谁都无法带来的。
说是时光可以带走一切,是的,它是带走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带走了我许多以前的烦恼,可它却带不走父母的爱,更不用说我内心的愧疚,那份阳光和阴影已在我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
饭、菜好了,开饭了,我发现这菜里有一丝丝的甜,也有一丝丝的酸。
初中生600字记叙文素材二
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合上眼睛,那春节一幕幕喜闻乐见的欢乐气氛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震耳欲聋的爆竹之声,那喷放的眼花缭乱的烟花,那孩子们接着长辈的压岁钱时兴高采烈的情景,那美味可口又意蕴深刻而赋有哲理的饺子、年糕、杏仁儿……
想着想着,我不经想起自己在大年夜之际是何等得喜悦、兴奋,嘴角边也不知不觉地笑了起来。我笑得是那样的甜,那样的甜……
那大年夜的傍晚,我们早早地将年货搬了出来:花生儿、瓜子儿、水果、山核桃,还有柿子饼、蜜枣、杏仁儿……数不胜数。从鸭舌头到蒸鸡,又从牛肉干到印度麦杆棒,还从旺仔牛奶到五粮液,真是可以去开一个小型的百货店了!
当然,贴春联和“福”字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需上街精心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春联,还要寻找几张满的“福”字。将“福”字倒贴,表示“福”已到,讨人家说句“福到了”的吉祥话。嘿,真是有意思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啊,春节之际怎么会没有爆竹呢?你听,那远方劈劈啪啪的鞭炮;你瞧,那布满银光的星空,哦,不!那不是星空,而是远处孩子们在玩火树银花的烟花筒,多而多之,形成了满天星空的壮观景象,谁看了不感叹,谁看了又不赞叹呢?迎着年初的杨柳风,用杏花雨洗了把脸,向空中仰望,“啊,真美!”也许,这一个“美”字已经无法来形容这万紫千红的星空了。
热闹非凡的天际闪动着无数颗“流星”,这是人们在播撒新年的希望。
初中生600字记叙文素材三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感谢您,给了我一个家;感谢您,给了我一份爱。
您给了我许多,当那次我为您梳头时,看见因操心而蹦出的几丝白发时,它深深地刺入我的内心,我愣住了,回想起许多许多事情……
您为心实在是太多了,记得下雨天,您冒着大雨给我送伞,记得大寒天,你给我送衣服,记得我睡着是,你给我盖被子……您对我的爱我永铭在心,您又希求什么回报呢?只要看着我高兴,您也就开心了,可是那一根根白发,想针一样刺向我的心,您老了……
记得那一次,那是我的生日,我约好了同学去外面过生日,这是您养我十几年以来,我首次出家门去过生日,您说要和我一起去,我却说不用了,可您却没有拦我,您允许我的叛逆,独自在家里过,在寂寞中过我的生日,可我又何曾知道您的感受呢,您说的没关系,但我知道,您心中必然会有寂寞,毕竟,这是您儿子的生日……我想说声:“对不起!”
那次母亲节,我为了给你一个惊喜,特意瞒着你,去附近的一家蛋糕店,给您定了一个小蛋糕,那天晚上,当我蒙住你的眼睛,把你带到蛋糕面前时,您落下了眼泪,我知道,那是那是您感动的泪水……
感谢您,母亲,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给小草的恩情一样,我永远也报答不了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母爱!
初中生600字记叙文素材相关文章:
1.初中作文600字素材大全
2.初中作文600字素材摘抄大全
3.初中生600字作文素材
4.初中600字叙事作文素材
1. 记人记叙文: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品性美
记人记叙文是以写人为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人记叙文中的人,大多是人类的精英,是为人的表率。我在教学写人记叙文时,力图把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感知,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曼谷的小象》,写阿玲不过是个拉车、洗车,看来是小事,可是展现出来的心灵美,却是光彩照人的。在教这一课时,不在事情的过程上花时间,而是把精力放在揭示阿玲的心灵美上。拉车,是司机所冀求的,但没有等司机提出要求帮助,她就主动指挥小象拉车了:主动、自觉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心灵上已经够美的了。但更美的是表现在洗车上,司机只求把车从泥坑里拉出,可是阿玲想到了司机没有想,也不敢想的地方,为了让车干干净净开走,就指挥小象洗车。汽车漂亮了,阿玲的美的心灵也更光灿灿的了。
为了更具体,更真实地展示人物有心灵美,还必须抓住描写人物的词语。如《春蚕》的结尾有一句话:“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对于“银丝”,我不仅仅停留在要学生明白就是“白发”上,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赞美。母亲爱家,爱她的儿女,有一颗伟大的母爱之心。她为家付出了全部的精力。这“银丝”不仅是操劳的印记,也是作者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的表现。学生也就感受到母亲之爱,作者之情了。
2. 叙事记叙文: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生活美。
写人的记叙文,人美:叙事的记叙文,事美。这是小学语文课文的显著特点。凡是写事的文章,都是要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点,表现了人们是在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里生活着,教叙事的记叙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人有灵魂,事有内核。如《放风筝》,以前,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风筝是什么样子,怎样放风筝的,为了昭示课文中的美育因素,我就把教学重点放在放风筝的情趣上,通过放风筝体味到孩子的生活美。例如第三小节,我不仅要学生明白“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而且着力使学生感知“放”的情趣:“端端正正”表现了“我”一心在放风筝,“飞快地”跑,是放开来跑,是开心地跑;“赶紧”松手,是为了风筝快点上天。这样做,为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放风筝的无限乐趣。
3. 写景记叙文:使学生感受自然山河美。
写景的记叙文,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幅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山河姿态。而这一幅幅景色,就像一支“出墙的红杏”,透过它可以看到“满园的春色”。即大自然的多带多姿,山河的清秀壮丽。如《五彩池》写出了池美,水美。第二自然段是写池的,为了使学生知其形,而又感其美,因文定法,我就抓住了一些比喻句来进行教学。如:一个个水池怎么形成了一颗颗宝石呢?大小相同,深浅不一,在你眼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池边又美在哪里?通过这些提问,让学生好好体味池形的美,又知又感,学生也就受到审美教育了。
4. 状物记叙文:使学生感受生活的环境美
状物记叙文的基本内容是“物”。作者笔下出现的“物”,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或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或增添我们生活的情趣,或启示我们的人生。状物记叙文有两个特点:一是所状之物的特点,二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所以,教状物记叙文就是要展现物美、情美。如《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在奇特中显示了美,而蟋蟀建造住宅本领,不是想我们展现了创造美吗?如果状物记叙文就“物”讲物,把很强的美育因素丢弃一边,这是很可惜的。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大。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命题趋势较为明显:内容上,设题将更加贴近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仍会不断加大,选材的内容会呈现出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肯定有所体现。选材上,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将呈增多的趋势。题型上,传统的题型仍有保留,新的题型有所体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观性试题的趋势。关注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体验和感悟,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点解析
1.把握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的把握,一要注意连续的时间和地点,必须注意其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和地点间的内在联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要素、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人物要素,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真正地把握事件这个基本要素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他要素。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2.辨析记叙线索。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者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只要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根据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3.理清记叙顺序。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4.理解记叙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和抒情。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能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使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手法缺一不可。描法运用得好,能将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把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掌握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
5.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正确分析和体味记叙文中的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作用;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对关键性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词语的感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6.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进行有创意的表述;也可以立足于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与作者对话,敢于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解答时要注意的是,探究要在“吃透”语段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创新要联系现实,质疑对话要言之有据。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顶点。当然,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备考策略
关键词:记叙文;考场;升格;策略
议论文由于偏重于更深层面的认知,需要学生的理论水平更高,这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偏大,尤其对于初一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这样,记叙文就成为初中阶段习作训练的重点,但是笔者发现初中生的考场作文要明显比平时作文差,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有没有好的解决思路呢?笔者不揣浅薄,浅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1、考场作文逊色平时作文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平时作文还不错,而一到考试,作文质量就明显下降呢?笔者总结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1、写作时间紧。平时作文时间充足,有的老师为了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甚至都给学生几天的时间来创作。而在考试的时候一般能有一个小时写作就很不错了,很多学生由于前面的题目超出时间过多,写作的时间甚至只有半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写完600字就不错了,哪还有时间顾及更高的层次追求呢?
1.2、思路打不开。考场作文受到时空限制,思维紧张,生怕耽误时间,这反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张力,更有担心跑题偏题的心思,思路变得狭窄,思维变得迟钝,导致学生宁可写得平庸也不敢在考场上偶尔露“峥嵘”,所以考场平庸之作明显比平时比例高出很多。
1.3、资料不能查。平时学生作文不同于闭卷考试作文,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仿写以前中意的作文,或者查看自己的摘抄笔记。因为很多自己以前看到且非常欣赏的文章或片段不可能都清晰地储存在记忆中,所以能够查阅资料的日常作文势必会让作文更为出色。
2、考场记叙文升格技巧
针对这种考场作文的现状,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格作文。
2.1、语言老练些
初中生的语言虽然还谈不上运用自如,但是也不能让学生的语言太肤浅和苍白,要让学生的语言变得老练一些,不至于显得幼稚,这就需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练笔时候注意语言的模仿,多让学生看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受到熏陶,在不断的阅读中语言也会受到渐染,不知不觉间,学会了一些语言表达的方式。但是光有熏陶渐染还不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看的书的语言风格也写一段文字,就像小孩子经常模仿大人的动作神态一样,虽然刚开始的模仿还有很多不足,但只要进步就得肯定。教师在这过程中也要不断下水示范,最好的办法就是选一段学生的作文,教师进行语言升格示范,把这段文字重新表达后让学生感受前后语言表达的不同,然后再选择一段文字让学生试着升格,每周作文课都练习两段,一个学期学生的语言表达就会老练很多。
2.2、描写多一些
记叙文写作学生往往只注重叙述而不注重描写,学生对于故事的发展过程一点不漏的叙述出来,表面看故事叙述很完整,但是这恰恰是写记叙文最大的忌讳,只想着叙事的记叙文就变成了流水账,这只是故事“实录”而已,算不上文章,要想让故事“实录”变成文学作品,必须要有描写。而在学生的思维里,描写只是针对人的语言、动作、外貌等内容的,其实描写不只有针对人的,还有景物的描写、场面描写,这些往往是学生会忽视的,教师要精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样的是景物和场面描写,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这些描写,让这些描写恰到好处而又水到渠成。对于景物的描写可以针对一种景物进行变化的描写,让其贯穿全文,与人物的情感相吻合;对于场面的描写可以选择人物活动的主要地点进行渲染烘托,以为故事发展做铺垫。
2.3、结尾议论些
初中学生喜欢开篇叙述,发展叙事,结尾仍然叙述,故事的结尾就是文章的结尾,没有结尾议论的意识,有很多学生也不知道何为议论。在考场作文中,学生要了解考场作文的特点,因为考场作文需要中心不能隐晦,要让阅卷老师一读便能把握住文章的主题,不至于判为跑题,这就需要学生在文章结尾对故事进行议论,让主题更为突出,同时议论的文字也会让故事主题升华,意义更为深远。比如学生写《永远的瞬间》,这时候结尾处的议论必须点明“瞬间”的具体内容,“永远”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这样写:孩子父母那惊天一举,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在寂静的山谷,只要心中有爱,哪怕只是一瞬,也能成为世界永恒的风景。是爱,让瞬间永远!
当然,这里的议论一是点明中心,一是深化主旨,这些文字不能过多,几句就可以了,不能冲淡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语文教师要依据课文和中考的一些满分记叙文为例,让学生给记叙文加一点议论性的文字,训练几次,学生就会有议论的基础了。
2.4、结构多变些
记叙文局部看细节,整体看结构。一成不变的结构往往会让文章归为平庸,如果有驾驭好结构的本领的话,要尽量让文章的结构多变一些。记叙文最普通的行文结构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平铺直叙虽然可以更好的读懂文章,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样的文章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整体感知
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二、分析综合
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分析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
①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②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二是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三是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沈阳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第4题“选文第⑿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此题考查对文中短语的理解,这类题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不能简单地割裂地理解词语。
三、鉴赏评价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还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选择材料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构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可以研究其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括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等。从文章的语言运用看,可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还有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等。
如河南省2005年中考试题《宝石项圈》中的第二题“从第六段第七段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做这类题目要求答全两个方面:一是句子运用的手法,二是表达的内容。回答此类题,学生很可能只答一个方面,或仅说明使用的手法,或单纯说明句子的作用,使答案不全面,而不能得满分。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了解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中描写对象是歌颂赞美还是批判讽刺,是喜爱同情还是厌恶憎恨。
披览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之作文板块,笔者发现记叙文写作是一棵“常青树”,“写景记叙文”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学写记叙文是必要的。其实,撰写记叙文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工作的必需,而且对于全面提高人们的写作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写景记叙文中,如何进行描写、抒情,以飨读者。
【技法指导】
写景离不开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摹写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怎样才能把景物写活呢?要善用修辞手法。
拟人法。如:“这座小山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为衫,白桦为裙,还有那红色、紫色的绣花鞋……”这里把小山当做人来写,将小山写活了。
比喻法。如:“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句描写把美丽的水景比做一幅“画卷”,把水写得很生动。
摹声法。如:“风卷着黄沙,吹得小树发出呜呜的叫声。”这里是运用摹声的手法,把风中摇摆不定的小树写得活灵活现。
夸张法。如:“眼前的瀑布发出震耳的响声,水就像从天上倒下来的一样。”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水势特点。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对写景的要求是:要善于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要善于变换手法,写出景物变化。自然景物不是绝对静止的,改变观察点,以静显动,可使景物描写变化无穷。
写景常常为抒情创造条件,通过写景来抒情,是写景散文的根本特点。常见的抒情方式有:
直抒胸臆。即作者在一段景物描写后,通过议论,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时也在文章开头,在奠定基调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第一段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饱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触景生情式,即作者触及客观景物而引起情思,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二是融情于景式,也就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熔铸在作品的景物中,使外在景物附着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彩,达到“移情”的目的。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这两种表现形式,能够使文章显得蕴藉悠长,情真意切。
寓理于景。这是把作者的意识巧妙地引入客观景物的一种手法。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现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范文示例】
外公的糖葫芦
宋晗
独自一人走在街市上,望着街市的那一头,心里猛然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外公,我要吃糖葫芦――”一个娇嫩而富有活力的声音冲入耳朵,循着声音望去,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拽着一位老人的手叫着,眼神里是满满的天真。我的心猛然被刺痛了,一幕幕熟悉的情景在我脑海中浮现。是啊,那个小女孩不就是十年前的我吗?
爷爷奶奶喜欢男孩,而我却偏偏是个女孩,父母不敢违背老人们的意愿,准备把我送人。这时,外公把我从父母手中抢了过来,他怒气冲天地朝我父母大喊着:“你们不要,我老头子一个人养活!”父母拗不过外公,也不敢再讲话。从此,我就和外公相依为命。
我小时候,外公家里很穷,可是他从不让我挨饿,外公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他把可以吃的东西全都给了我。每每这时,我总是眨着灵动的眼睛,盯着微笑的外公,天真地问:“外公,你怎么不吃啊?你不饿吗?”外公抚摩着我的头,笑着说:“凤儿乖,外公不饿,凤儿吃吧!”于是,傻傻的我就把好吃的东西全吃了。
那时候,一些调皮的孩子总骂我是没人要的小孩,每次都是外公赶走他们,然后抱起哭得一塌糊涂的我。这时,我总会哭着问:“外公,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妈妈?”外公犹豫了好久,我蓦地看到他眼里闪烁着的泪光:“凤儿不哭,凤儿没有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啊,外公会养你一辈子的,外公会一辈子陪在凤儿身边。”当时,我真的不懂:一个老人为什么会含着泪说出这么刻骨铭心的话。
我和外公都爱吃糖葫芦,尽管家里很穷,但外公每天都会给我买一串糖葫芦。当时的糖葫芦好甜啊,我总是骑在外公的脖子上,兴奋地大叫着,然后再低下头问一脸笑容的老人:“外公,糖葫芦真好吃啊,你也吃一颗吧!”外公总是摇摇头:“凤儿吃吧,凤儿吃了快长大。”“不嘛,凤儿要外公吃!”我一边说,一边用脏兮兮的小手揪下一颗塞进外公的嘴里,我看到外公的脸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后来,我伏在外公的背上快睡着了,手里还握着没有吃完的糖葫芦,隐约听见外公的声音:“凤儿啊,人的一生就像这糖葫芦一样,有酸有甜,走过酸涩,才有甜蜜,你一定要经得住它的考验啊!”
那一次,我病得很厉害,吵着闹着要吃糖葫芦,外公没有办法,只好冒着寒风出去为我买糖葫芦。那时已是深冬,凛冽的寒风直往人的骨子里钻。外公一家又一家地为我寻找尚未关门的糖葫芦店,终于找到了一家。当他手握着那串来之不易的糖葫芦往回赶时,一场车祸降临了,他的鲜血流了一地,手里还紧紧握着那串糖葫芦……
外公,我来看你了。我站在外公的坟前,墓碑上照片里的老人那灿烂的笑容清晰地映入我的眼眶,泪水霎时滚落了下来。
手中攥着糖葫芦,我心如刀绞。若不是这糖葫芦,外公怎会离我而去?是我害了外公啊!
我轻轻地揪下一颗糖葫芦,泪眼蒙地望着墓碑上的照片,说:“外公,你看这糖葫芦……啊……你一颗……我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