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解缙的故事

解缙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解缙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解缙的故事范文第1篇

这不,今天夫子学堂里来了几个大家,说是雅俗诗的高手,这什么叫雅俗诗呢?夫子说:“在中国浩瀚的诗海中,有一种诗的写法是先俗后雅,这类诗被人们称作‘雅俗诗’。”哦,敢情这夫子是要带咱们到雅俗诗海中去畅游一番?

夫子说事:有位富翁想为太夫人祝寿,特请当时的才子唐伯虎绘画题诗。唐伯虎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接着题诗一句:堂前老妇不是人。此句一出,众人大吃一惊。唐伯虎又写道:好像南海观世音。众人见是赞誉之句,立即转怒为喜。谁知唐伯虎又写了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场的子孙们个个怒目圆睁。唐伯虎神情怡然地以“偷得蟠桃寿母亲”作结,众人顿时恍然大悟,欢笑满堂。

夫子叹: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唐伯虎的一首登山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万里江山都在望。初见前两句,那真是毫无文采,寡淡无味,而三四句则由俗转雅,波澜乍起,意境阔大。呵呵,这唐伯虎还真是雅俗诗的个中高手啊!佩服佩服!

夫子说事:相传朱元璋登基这天的清晨,吟诗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群臣闻之,欲笑不敢笑。可朱元璋若无其事,继续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时,群臣交口称赞其诗气势不凡。

夫子叹:哟,没想到这朱元璋还是一个能写雅俗诗的皇帝呢!瞧这后两句的气势,不愧是帝王之才啊!

夫子说事:常与朱元璋一起吟诗作对的大臣解缙,从小就聪明好学,很会做诗。有一次,解缙到社仓去买平价米,几个豪绅难为他:“不做出诗来不卖。”这时,恰巧天空中飞来一群麻雀,落在社仓墙头,解缙触景生情,随口吟道:“一窝一窝又一窝,墙上还有许多窝。”几个豪绅听罢,捧腹大笑,说:“你这也叫诗?”笑声刚落,解缙接着吟道:“食尽皇家千廪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豪绅听了,气得脸色发白,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把米卖给了他。

夫子叹:呵呵,这大才子解缙也雅俗了一把呀!想在才学上难倒具有“神童”之称的解大才子,估计有点难!

夫子说事:郑板桥有一首赏雪诗读来妙趣横生:“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孤立看,前三句仿佛稚童学语,俗极了,浑不似大家笔法,但有末句那神来之笔,雪片梅花相映相融,全诗顿显精神,雅极!

夫子叹:哇,读了此诗之后,我也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真是雅极,美极!

夫子说事:相传有一次祝枝山在唐伯虎家作客。杭州太守素仰祝枝山大名,出《送别》名画让祝枝山题词,而“润笔”甚少,祝枝山不悦,挥笔在画上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太守面有愠色。唐伯虎暗示其增加“润笔”,太守不得已增加银两。于是,祝枝山又提笔续写道:“任尔东西南北,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再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此诗先俗后雅,情真意切,将别离的缱绻情思抒写得淋漓尽致,在送别诗中堪称佳篇。

解缙的故事范文第2篇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编撰于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朱棣秉着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决心,以“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为宗旨,历时四年终于定稿(1407)。为了保证《永乐大典》名副其实,收录更多更准确的内容,明成祖允许编纂者调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全部藏书,还派人到各地搜采图书,为编纂图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该书的撰写规模前后累计3000多人,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来源:文章屋网 )

解缙的故事范文第3篇

这位本来就颇有争议的皇帝,他的亲生母亲是谁?也是个谜。

朱棣生母不是马皇后

一般来说,《明实录》是研究明代历史特别是“皇帝家史”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根据记载太祖事迹的《明太祖实录》和记载成祖事迹的《明太宗实录》(朱棣庙号初为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引者注),成祖是太祖发妻马皇后所生(也就是所谓“嫡出”),排行老四,且朱棣的前面三个哥哥朱标(懿文太子,即建文帝的父亲,明太祖在世时就已经去世)、朱荆ㄇ赝酰、朱(晋王)和五弟朱(周王)也都是马皇后所生。

但问题是,后来人们能看到的《明太祖实录》是成祖篡位后修改的,而《明太宗实录》又是成祖的嫡系子孙让人编纂的,其可信度并不高。

根据有关记载,建文帝,也就是明太祖的孙子、明成祖的侄儿继位后,遵循中国历代王朝的修史传统,于建文三年初步修成了第一版《明太祖实录》。当然,这一版《明太祖实录》的原貌,后人是看不到的,因为成祖从建文手里夺得皇位后,不可能让它原原本本地流传下去,而是要对它进行一番精心的修改: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都要尽可能地删除或者修改;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则要尽可能地“发扬光大”;对与自己无关的东西,就让它保持原样好了,“以存其真”(当然这不是成祖的“独创”,历朝历代大抵如此)。对于成祖这样一位“得位不正”的皇帝来说,做这项“工作”,尤其必要。

史载,成祖占领南京后不久,即建文四年十月(建文四年在史书上常写作洪武三十五年,这是因为成祖夺位后将建文年号也给抹掉了,把建文元年改成洪武三十二年,建文二年改成洪武三十三年……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而实际上,“洪武”本来只有三十一年――引者注),成祖令有“大明第一才子”之称的解缙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同时重修专门记载朱明皇家血脉传承的《玉牒》。据说,在悉心领会了成祖的“指示精神”后,《玉牒》和第二版《明太祖实录》里出现了这样的文字:“皇长子朱标、皇次子朱竞突嗜子朱都是明太祖嫔妃所生(庶出),只有皇四子朱棣和皇五子朱是马皇后所生(嫡出)。”(大意)

乍一看,这样的修改“正合朕意”――既然成祖是太祖两个嫡子中的嫡长子,按照中国立嫡立长的传统,他毫无疑问是太祖唯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仔细一想,这么改大成问题!皇长子朱标以嫡长子的身份而被立为太子早已是天下皆知的事,现在突然说朱标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岂不是在骂老皇帝当时立朱标为太子是“老糊涂”吗?不知是成祖自己看出了问题,还是身边亲近的人提醒了他,最终心里有鬼但又不便明说的成祖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解缙发配到广西去了(也有人怀疑解缙是故意露出破绽给天下人看的,如果真是这样,解缙没掉脑袋就不错了),重新任命姚广孝、夏原吉和杨士奇等人,二修《明太祖实录》。经过姚广孝等人的“巧妙安排”,在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版《明太祖实录》里,太祖和马皇后总共“生”了五个儿子,也就是五个“嫡子”,即太子朱标、秦王朱尽⒔王朱、燕王朱棣和周王朱。这样一来,当年老皇帝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当然是英明合法的选择。而后来,前三个“嫡子”朱标、朱尽⒅相继去世,朱棣这个“嫡四子”就变成了“嫡长子”,“理应”继任为新皇帝。据说,成祖看了新一稿《明太祖实录》后,“披阅良久,嘉奖再四,曰:‘庶几小副朕心’”,“遂为定本”。

这种根据皇帝的“需要”而修改的史料当然是不可靠的。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明史专家等人就已考证出,马皇后并没有生子,朱标、朱尽⒅、朱棣和朱都不是她亲生的,而是太祖的妃子所生、被马皇后领养为儿子的。朱标、朱尽⒅的生母是谁,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而成祖和朱为同一母所生,大概也没有什么疑问。那么,成祖和朱的生母到底是谁?编纂于明末的《南京太常寺志》,向人们透露出了真实的历史信息。

朱棣真正的生母

《南京太常寺志》为明末沈若霖所撰,现已佚失,但该书中有关成祖生母的记载,曾被明清两代的著名文人反复引用(那时《南京太常寺志》还在,他们都亲眼见过),所以保留在很多的材料中。

比如,何乔远的《名山藏》载:“成祖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注: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b(gōng)妃所诞生,而《玉牒》则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再如,谈迁《枣林杂俎》记载:“孝陵(明太祖陵――引者注)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b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见《南京太常寺志》。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具如《志》中……享殿配位出自宸断,相传必有确据,故《志》之不少讳,而微与《玉牒》龟酰诚不知其解。”后来谈迁又把这一记载写入明代编年史著作《国榷》中,并肯定地写道:“文皇帝御讳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b妃。《玉牒》云,高皇后第四子。盖史臣因帝自称嫡,沿之耳。今南京太常寺志载孝陵y享,b妃穆位第一,可据也。”

潘柽章在《国史考异》中也说:“《南京太常寺志》所载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b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而《实录》顾阙不载何耶……间尝质之中宫故老,皆言孝慈皇后无嫡子,初养南昌王文正、歧阳王文忠等为子,厥后诸妃有子则自子之,恩同己出,故中外无间言。”

参与《明史》编撰的清初学者朱彝尊在《跋南京太常寺志》中肯定了谈迁等人的说法。自明末以来,还有人亲自进入孝陵,证明《南京太常寺志》所言不虚。如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载:“壬午(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媲嶂骸…近阁下一座,稍前,为b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

李清在《三垣笔记》里也说:“予阅《南(京)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b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后以弘光元旦谒孝陵,予语谦益曰:‘此事与《实录》、《玉牒》左,何征?但本《志》所载,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b妃,然否?曷不启寝殿验之?’及入视,果然,乃知李(妃)b(妃)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载所出。”

熟悉南京典故的陈作霖(晚清时人)在《养和轩随笔》中则记载了自己小时候在游南京大报恩寺时的所见所闻:“予幼时游城南大报恩寺(大报恩寺在时被毁,陈作霖幼时该寺尚存――引者注)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b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养为己子,遂赐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与史志所载皆不合,疑为谰言,后阅朱竹坨(彝尊)《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长陵系b妃所生,见于谈迁《枣林杂俎》,中述孝慈高皇后无子,即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亦李淑妃产也,乃叹齐东之语,不尽无稽也。”

由此可见,《南京太常寺志》说朱棣是b妃所生,明清两代学者基本上还是比较认可的。民国学者傅斯年、、李晋华、王崇武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也作了充分的论证、补证,可参见傅斯年《明成祖生母记疑》《跋〈明成祖生母问题汇证〉并答朱希祖先生》;《明成祖生母考》;李晋华《明成祖生母问题汇证》;王崇武《论皇明祖训与明成祖继统》等。朱棣生母为b妃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b妃到底是谁?

b妃到底是谁?

b妃的“b”是生僻字,为汉族“百家姓”中所无。因此,一般人都认为b妃不大可能是汉人,而可能是高丽人或蒙古人。

b妃是高丽人的说法最早出自朱彝尊的《跋南京太常寺志》,其“根据”是谈迁的《枣林杂俎》,但《枣林杂俎》并没有说b妃是高丽人,且高丽史或朝鲜史均没有关于b妃的任何记载(如果b妃是高丽人的话,高丽史或朝鲜史恐怕要大书特书了),不知道是朱彝尊的误记还是有别的根据,可能是由明朝皇帝偏爱朝鲜妃嫔这一史实衍生而来,不可为据。

有专家指出,b妃这一称呼,有可能是由蒙古史书里记载的“弘吉喇氏”而来,“弘吉喇氏”也有写成“洪吉喇氏”的,而“b”和“弘吉喇氏”的略称“弘”在古蒙文中的字形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成祖的生母有可能是蒙古人。成祖的亲弟弟周王朱,也是这位蒙古女子所生。

成书于明末的蒙古编年史著作《诸汗源流黄金史纲》(简称《黄金史纲》)有如下记载:“当彼之帝位被夺之际,乌哈噶图可汗(元顺帝)的弘吉刺哈屯(“哈屯”在蒙古语里为“夫人”之意)已怀孕三月,那哈屯以匿于瓮中而落下了……为汉人朱洪武皇帝所收纳。哈屯心想:‘如分娩于七月之后,必以敌人之子而被加害,若分娩在十月之后,当视作己子而免于难,愿天父怜悯,再添三个月,凑足十个月吧!’如此祈祷度日,上苍垂恩,于十三个月上,生下一子。洪武皇帝的汉后也诞育了一个儿子。此时,洪武皇帝曾梦见二龙搏斗而西龙乃为东龙所胜,敕令筮者卜其吉凶。筮者说:‘此非二龙,而为君之二子。居西者,属汉后之子;其东者,则蒙古哈屯之子,将继君之宝座而享天命。’对筮者的话,洪武皇帝不加辨别,以为‘虽系后嗣,但母为敌人之后妃,此人生下的孩子,如即我位,显然不好’。于是驱逐出宫,在长城外面替他修造了库克和坦(库克和坦为蒙古语“青色的城池”之意,当指燕王的封地北京)住了下来。洪武皇帝在位三十一年而殂。汉地之君,第一代即洪武皇帝,其子建文皇帝(建文应为洪武之孙,作者搞错了――引者注),在位四年之后,弘吉剌哈屯之子永乐皇帝统率自己少数护卫与山阳之六千兀者人(指蒙古兀良哈三卫,靖难之役时,燕王曾向兀良哈借过骑兵)、水滨之三万女真人以及黑城的汉人整兵来伐,擒获汉家洪武皇帝之子建文皇帝,捺银印于颈而废逐之。于是,乌哈噶图可汗之子永乐皇帝为君,而汉家却认为‘真正吾皇之子作了皇帝’,号曰永乐大明。”

成书略晚于《黄金史纲》的《蒙古源流》也有这样的记载:“先是,蒙古托衮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朱元璋)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葛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师之女,名格・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朱洪武降旨曰,从前我汗曾有大恩于我,此乃伊子也。其恩应报,可为我子,尔等勿以为非,遂养为己子,与汉福晋所生之子朱代共二子。朱洪武在位三十年,岁次戊寅,五十五岁卒。大小官员相议,以为蒙古福晋之子虽为兄,长成不免与汉人为仇。汉福晋之子虽为弟,乃嫡子,应奉以为汗。朱代庚戌年生,岁次戊寅年二十九岁即位,在位四越月十八日即卒。于是年无子,其蒙古福晋所生之子,于己卯年三十二岁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岁次庚子年五十岁卒。”

在蒙古民间流传的口头故事集《鄂尔多斯口头故事集》里,也有一则《大元太子和真太子》故事,关于成祖出生的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朱洪武攻入元大都后,妥欢帖睦尔(元顺帝)带上大皇后和玺印从地道里逃跑了。朱洪武进入皇宫。小皇后见了朱洪武,便行大礼,非常柔顺娇媚。朱洪武见她长得美,就决定娶她……此时小皇后已怀孕两个月了,朱洪武并不知道。到了十二个月头上,小皇后生了一个儿子。朱洪武请算命先生给这个孩子取名字,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命大!”给他起名叫“元太子”。又过了两年,那个小皇后又生了一个儿子。算命先生说:“这孩子的命比不上他哥哥!”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真太子”……一天夜间,朱洪武做了个梦:一条白花蛇同一条黑花蛇在打架,白花蛇差一点咬死黑花蛇。之后,两条蛇不再斗,来到他跟前。白花蛇靠着他右膝盖,黑花蛇靠着他左膝盖,向他告状……第二天,朱洪武把梦里的情形告诉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皇上,你不必问我,一会儿你就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过了一会儿,两个太子果然打起架来,你拉我我拉你来到皇帝跟前。大儿子靠住右膝,小儿子靠住左膝,两人都向父亲告对方不对(大意)。

解缙的故事范文第4篇

案例一:姜太公所用手段:自我炒作的祖师爷。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商朝末年人。当时,姜尚是从一所不知名的高校——玉虚大学毕业,属于阐教学派。可是当时最红的高等学府是截教学派的碧游大学,当朝太师闻仲就是那里毕业,一时碧游大学名声大震,从那里毕业的学生纷纷在朝廷重要部门任职,比如魔家四将、陈奇、丘引、胡雷、余德、余化……,此时阐教学生大多被压制,寂寂无声。所以姜尚毕业后只混了个下大夫这等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不得重用。(而且据可靠消息,姜尚在玉虚大学并非毕业,属于成绩不好被校方劝退)

在朝廷生闷气没意思,胸怀大志的姜尚索性辞职,辞职后没有收入来源,好不容易娶的老婆也离了婚。再加上之前有过几次创业失败的经验(开饭馆饭馆赔钱、卖米面米面赔钱),再无人敢用他。但他还像一般创业者一样,雄心勃勃画大饼,只是没人听他白话就是了。

后来姜尚打听到西岐投资公司董事长想找好项目好创业者,想去投奔。无奈没有门路,见不到董事长姬昌,就连一起上厕所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乎,姜尚冥思苦想,终于想出通过炒作引起重视的方法。也别说,这位不愧是个人炒作的祖师爷,在没有互联网没有自媒体没有电视报纸的商代,他居然有办法让自己的消息快速扩散开来:他在离西岐投资总部不远的渭水边上钓鱼,不过鱼钩是直的,还离水面三尺——废话,放到水里就看不到鱼钩是直的了。一起打渔的人都来看这位傻老头,一传十十传百,先传到当地读书人那里,读书人心肠好,跑来告诉姜尚:你这样钓不到鱼的,直男……,咳咳,是直钩,不行,必须得先掰弯了,才能有收获。没想到老头子几句话语出惊人: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专钓王与侯。当时的读书人以为这是神作,点击量狂飙到100000+……终于传到西岐董事长姬昌耳朵里,姬昌亲自带八抬大轿来请,从此姜先生出任西岐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成功要点:1、擅于利用有争议的事件炒作,提高自身知名度。2、首先投知识分子所好,利用精准人群扩大传播力。

案例二:晋文公所用手段:忠诚度高且能力极强的团队支持。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这位并不是屌丝创业者,而是家族斗争的牺牲品。他爹晋献公昏乱,抢了少数民族妹子骊姬做小老婆,骊姬心怀鬼胎,让晋国内乱,先设计杀了太子,又逼走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晋献公死后,夷吾回来平定内乱,怕重耳与自己争夺王位,派人追杀重耳。

于是,重耳就带着自己的死党团队,开始漫漫流亡路。

争夺王位失败并没有打击这支团队的士气,反倒更加积极的寻找强力靠山。可是路途总是不顺,先到了卫国,卫君根本看不起这支被淘汰下来和屌丝别无二致的团队,没办法只好继续向他国求助。路上连饭都没得吃,要饭也要不到,反倒被几个老百姓嘲弄,给了几个土块,说,喏,我们就是靠这些土块种庄稼吃饭的,你们拿着它吧——这就相当于现在混迹于创业圈子的一些人,当团队需要融资的时候,这些人装作很有经验的样子,热情的招呼:来来来,虽然我不投钱,可我有几句话,告诉你们,你们很快就会融到钱——其实全是一堆没用的废话!晋文公脾气急,操起家伙就要打这些人,幸亏手下赵衰劝阻,现在打肯定吃亏,他才忿忿的住手——这也提醒创业团队,在实力不够的时候,忍得一时是一时,先别跟竞争对手硬磕。

后来到了齐国,倒是很快融资成功——齐桓公姜小白(不是酿酒的江小白)很重视重耳的人品,给了他一大笔钱,并把亲戚家一位姑娘许配给他。不过,当时他也犯了很多创业团队在融到第一笔资金的时候的错误,开始耽于安乐,不思进取。属下狐偃一看这不行啊!跟这齐国姑娘商量,这姑娘也是巾帼英雄,宁肯守活寡也不愿和窝囊废过一辈子,就和狐偃一起把重耳灌醉,让狐偃带着重耳离开齐国。等重耳醒了后,发现美人、软床都没了,气的要杀狐偃,又是被属下苦苦劝住。这批属下真是有本事,能在有钱且CEO迷失方向的时候看清局势,面向未来,放弃安逸生活,现在几支团队做得到?

后来又经过几个小国,有不愿投资的,也有个人天使拿出一点小钱的,直到到了秦国,才获得秦穆公礼遇,并且秦穆公愿意助他复国。后来夷吾死,晋怀公即位,趁这个机会重耳借秦国军队打回晋国,夺得王位,成为晋文公。

再后来的事证明,不论是团队还是秦国的选择都是正确的,晋文公发奋图强,治国有方,使晋国成为五霸之一,作为晋国盟国的秦国也大受好处,成语“秦晋之好”就是这么来的。除了最后介子推闹出一点不愿当官被误烧而死的小插曲,晋文公的团队近乎完美。

成功要点:团队同心协力,有难同当,且敢于纠正CEO的错误,始终坚持正确路线,且有极大恒心和毅力,坚持了十九年,终于找到合适的投资方。

案例三:司马相如所用手段:找名人做背书,并瞄准目标,先搞定投资人的女儿。

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人去比尔盖茨家说:让我儿子娶你女儿吧!比尔盖茨问:凭啥?那人说:凭他是世界银行副总裁。比尔盖茨说那行。那人又到世界银行,说:让我儿子给你们当副总裁吧!世界银行董事会问:凭啥?那人说:凭他是比尔盖茨的女婿。董事会说:那行。于是这人儿子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这主意很妙吧?早在汉朝,我们这位司马相如公子就用过了,而且是实实在在成功。

司马公子文采过人,不过当时汉景帝并不喜欢文章,于是司马相如不得志,当了个小官没意思,就请了长期病假,变相辞职了。辞职后没有收入,一贫如洗。听说临邛有个巨富卓王孙,家财百万,于是就动起歪主意——卓王孙家有个漂亮女儿,本来许配给窦家儿子,不过还没过门,窦家儿子竟然得病死了,还没有许别家。于是司马相如就精心设计了一套方案——

临邛县令王吉是他好朋友,听说司马相如辞官在家,就邀他来家里坐坐。司马相如说,去可以,不过你得如此这般……

于是王吉天天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只是称病不见。久而久之,县里就传开了:本县来了位大人物,县令亲自去请,三番五次都请不到……这话当然传到当地首富卓王孙那里,卓王孙也想见见到底是什么大人物,于是拜托王吉引见。

王吉告诉司马相如,司马公子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去卓王孙家赴宴。

那时候聚会,和现在也差不多,无非是吃吃饭,唱唱K,轮到司马相如唱了,司马相如说,我不光会唱,我还会弹琴,于是当着宾客弹了一曲《凤求凰》,卓王孙家小姐卓文君听见,这谁弹琴这么好听,走到窗边一看,一位翩翩公子正在弹琴,大小姐瞬间动心了……

司马相如看准时机,央王吉向卓王孙提亲,作为老丈人,总得了解下女婿家家底怎么样啊!谁知道一打听,这小子穷的连饭都吃不上,老头子也不傻,认为自己被骗了,怒气冲冲的说“不行”!可是这时自己已经说了不算了——姑娘被人家迷上了。这白富美大约是舒坦日子过得无聊了,竟然和司马相如私奔,为以后的富家小姐们开了个坏头。卓老头一看这也没办法,反正自己家有钱,也不忍心让女儿过穷日子,给了小两口一大笔钱,让小两口舒舒服服过日子。

当然卓家投资也算是获得了回报——汉武帝即位,司马相如受到重用,卓文君和卓王孙也一并名垂千古。

成功要点:1、找到可靠的背书。2、善于包装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3、会泡妞是创业的重要技能!

案例四:孙策所用手段:舍掉自己觉得没用,但投资人觉得很有价值的东西,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

孙策,字伯符,人称“江东之虎”小霸王。说起来,孙策的基业,也是靠融资获得。

孙策他老爹孙坚,在平定董卓之乱的时候偷偷把传国玉玺藏了起来。后来和刘表部下黄祖打仗,兵败被杀。孙策年幼,只好率父亲旧部投靠袁术,并给袁术立下不少战功。不过袁术始终猜忌孙策,不给他很大权力。正值刘繇攻打他舅舅吴景,孙策就想向袁术借兵帮他舅舅,但袁术怕孙策乘机自立,不愿借兵。孙策想了想,就拿父亲的传国玉玺当做抵押。袁术见到传国玉玺很高兴,认为这是自己将要得天下的象征,借给孙策三千兵马。

孙策带着三千兵马回到江东,果然没有回来,而是重整父亲基业,称霸江东。袁术也不以为意,反倒以为玉玺在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贸然称帝,最后在曹操攻击下,走投无路,饥渴而死。而孙家崛起之后,孙策弟弟孙权倒是真的称了帝。

成功要点:善于舍弃貌似宝贵但对眼下没啥用处的资源,换取更实用的资源。比如你的团队非常强大,那么刚开始不妨舍弃一点股份,项目真做好了,离不开你团队的时候,就该投资方求你了。

案例五:陈子昂

所用手段:制造热点事件,迅速提高自身知名度。

唐朝陈子昂两次参加科举均落第,第二次落第后终于想出个办法:长安市上有人卖造型怪异精美的胡琴,要一百万钱。围观的人很多,但没有人敢买,一是价格太贵,二是没有人会弹这种琴。这时候,陈子昂挤进人群,说,这琴我会弹,我买了!说完真拿出一百万钱,买走胡琴。围观的人很惊讶,问他会不会弹,陈子昂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弹这种琴的高手,并说自己住某某巷某某号,有兴趣的可以第二天中午去听他弹琴。此事很快在长安城传开了,第二天,陈子昂住处门口人群云集,屋里根本装不下。陈子昂只让权贵和富豪进屋,拿出琴来,突然说:我根本不会弹琴,不过我对自己的文章还是很有信心的,大家可以看看。说着当众砸了胡琴,拿出几卷文章。众人看了文章后,果然觉得不错,陈子昂名声大震,下次考试一蹴而就。

后来大家才知道,卖胡琴的就是陈子昂找来的托。

成功要点: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貌似花费重金,实际一分钱都没花,是“XX万买秘方”手段的老祖宗。

案例六:窦乂

所用手段:辛苦创业,合理利用资源,以小博大。

窦乂是个唐朝大家族中的小人物,好几个亲戚都在朝中任重臣。可窦乂家本身并不旺,所以幼年时不受待见。

一次,亲戚带了几双丝鞋分给家里的小孩,等别的小孩挑剩了,窦乂才拿了一双。拿到这双丝鞋,马上卖掉去买了两把小铲。又收集了很多榆树种子。后来他到庙里寄宿读书,边读书边用小铲开垦荒地,把榆树种子种下去,长成榆树后,砍下树枝,每把能卖十几个铜钱。熬了五年,榆树成材,总共卖了一百多缗(一缗合一千文钱)。然后他找了一群小孩,每天给三块饼,十五文钱,让小孩给他收集槐树籽。又买了几百双新麻鞋,让人拿旧麻鞋换,每三双旧鞋换一双新鞋。远近的人都过来换。然后又买了油靛,雇人把槐树籽、旧麻鞋、油靛捣碎了,粘成长柱,起名法烛。这年六月下大雨,城外柴禾运不进来,窦乂就把法烛每根卖一百文,比柴禾好烧,大家争相来买,总共获利五六百缗。窦乂听说某宦官得宠,就拿这五六百缗买了这宦官隔壁家的一块空地,不久,这宦官家扩建,要买他那块地,问多少钱,窦乂并没有要钱,把那块地白送给他。宦官很高兴,问有什么忙能帮他的。窦乂仅仅让宦官给江淮的神策军护军写了几封介绍信,他拿介绍信到江淮神策军中做生意,畅通无阻,获利三千缗。

集市旁边有块低洼地,盛满了污水和垃圾,窦乂要买那块地,地主看不懂窦乂的用意,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他。窦乂在地中间装了个把子,旁边摆上煎饼、团子等零食,让小孩子扔石头打靶,打中的就奖励零食吃,街上的小孩子纷纷来扔石头,不久就把洼地填平了。之后窦乂在这块地上造店铺,总共造了二十多家。窦乂靠这些资本,卖赌具、卖玉石、结交权贵,成为长安城有名的大富翁。

成功要点:1、能熬,窦乂从卖一双鞋开始起家,到成为拥有二十几间店铺的富翁,总共用了七八年的时间,看准的目标,中间再辛苦也要坚持下去。2、善于以小博大,自己手里的东西,哪怕仅仅能换得比之前高一点点的利润,也尽快换掉,聚沙成塔,到一定数量时,增长十分惊人。

案例七:种世衡所用手段: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北宋名将种世衡,刚做官时在泥地县做知县。朝廷让他修葺当地的一座寺庙,不过经费不够。差役中有人擅长武术,就提议可以教武术,收学费,以学费来补充修庙的经费。消息发出后,报名的人寥寥无几。原来有钱人家里都请了武术教师,而穷人想学武术的掏不起学费。种世衡想了个办法,让差役剃短头发,换上僧袍,说该庙来了个外地和尚,武功高强,且愿意免费教大家武术,地点就在庙里。消息很快传开,四面八方赶来想免费学武术的人。不过庙里砖瓦遍地,根本没有空地,差役建议想免费学武术的人,把庙收拾好了就开教。于是大家一哄而上,很快把庙宇修好。最后一算修庙宇的人工,远远超过教武术应收的学费。

早在一千年前,就有人应用“免费”策略,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这和现在移动互联网思维有什么区别!

成功要点:1、免费点要抓准,假如当地人对学武术不感兴趣,那么再免费也没用。2、即使免费,也要名头高大的人来炒作,如果差役不扮成外地高僧,估计大家也提不起什么兴趣来。

案例八:南宋老兵

所用手段:选对正确的投资者。

南宋抗金名将张俊,有一次在自己家后花园散步,发现一名老兵懒洋洋的躺着晒太阳睡觉。张俊很气愤,上去踢了那老兵一脚,说这么好的天气,你不出去训练,在这里偷什么懒!老兵全然不惧,懒洋洋的回答,我这把年纪了,打仗是不行了,训练也没什么用。张俊更气愤了,说作为一个军人,不会打仗,白活这么一把年纪了!老兵居然毫无羞涩感,继续说道,我也不是什么都不会啊,会做点小生意啥的。张俊赌气说道,给你一万缗做本钱,你能赚钱么?老兵一笑:一万缗的生意太小,我都看不上。张俊却来了兴趣,问:那多少钱的生意你看得上?老兵答:没有一百万缗,至少要五十万缗吧!张俊觉得老兵气魄不凡,一口气说道:好,给你五十万缗,看你能不能赚钱!老兵拿这五十万缗去做海外贸易,一年来不仅获利几十倍,还买了好多西域骏马。当时南宋各军中缺马,唯有张俊军中战马充足,张俊十分高兴。

成功要点:1、选对人,做大事就要选择同样有大气魄且志趣相同的人。张俊武将出身,气魄自然不凡,而且张俊极其爱钱,史书记载他将银子铸成一千两一个的银球储存起来。如果老兵不是找张俊,而是找秦桧,可能会被当做骗子;而找岳飞,岳飞又以清廉著称,对赚钱不感兴趣。2、还是要有真才实学,如果老兵没赚来钱,恐怕张俊就要拿他治罪了。3、这里不得不说下张俊的眼光,能看出老兵真的气度不凡,敢于把巨款交给他,也算是有眼光有魄力了。

案例九:解缙所用手段:和名人对骂,抬高自身身价。

明朝才子解缙对对联的故事家喻户晓。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与曹尚书家住对门,看到曹尚书家种的竹子,就写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赌气把竹子砍了,解缙又写“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干脆把竹子连根刨了,解缙继续写“家藏万卷书长有,门对千竿竹短无”。引的曹尚书和他对句骂战:什么“井底蛙儿穿绿袄,落汤虾子着红袍”、“二猿断木山中,这猴子也敢对锯;匹马陷身泥里,老畜生怎能出蹄”皆出于此。曹尚书对不过,请来李尚书,又有了“小子无才嫌地狭,大鹏展翅恨天低”“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等等等等。

李尚书又惊又喜,觉得这小孩前途无量,有心与之结亲,问他父母是做什么的,解缙答“家父肩头挑日月,慈母手中转乾坤”,让李尚书觉得他家不是名门便是高士,就一口答应把女儿许配给他。后来才知道他家是做豆腐的,他爹早晨挑豆腐担出去卖,月亮出来了才回家,这是“肩头挑日月”,而他妈在家磨豆子磨一整天,就是“手中转乾坤”了,卖个豆腐都能说的这么高大上!可是李尚书话已说出,无法反悔。也幸亏解缙争气,得到朱棣重用,编修《永乐大典》,算是名垂青史。

成功要点:骂名人让自己出名,这种手段从古至今屡试不爽,不过骂要骂的高明,让对方感觉衬得起来,随便接对怕失了身份才行。不然解缙如果是在尚书家门口出口成脏的骂,换来的一定不是对对子,而是几个奴才出来一顿暴打罢了。

案例十:叶天士所用手段: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准定位市场。

清代名医叶天士,不仅会医病,还会医穷。乾隆皇帝赐给叶天士一块匾:天下第一名医。有一天叶天士正在给人看病,来了个穷人,大言不惭的说:叶大夫,听说你包治百病,看看我这穷病能不能治啊!看病的人都很生气,认为这人是来砸场子的。叶天士却不慌不忙,给了穷汉一个橄榄核,让他回家把橄榄核埋在院子里,不到一年穷病就能治好。穷汉半信半疑,又不好说什么,只好拿着橄榄核走了,其他患者也莫名其妙。

解缙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早期;识字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时期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使幼儿一开始就对阅读产生兴趣、并逐渐培养阅读能力,就成了幼儿园教师和研究幼儿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掌握了一些培养幼儿识字阅读兴趣的方法,也对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归纳如下:

一、为幼儿提供合适的阅读资料

对于幼儿来说,书籍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和载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幼儿早期识字阅读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幼儿接触的书面语言大多是他们已知东西的文字代码,在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的放矢的为幼儿提供适量合适的阅读资料,并将其摆放在幼儿可以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感知、体验和探索能力。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早期阅读资料应该是色彩鲜明的图画,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阅读资料的内容要和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图画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的简单,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要确保图画中的文字正确、图片优美、语义浅显,这样幼儿才能将口语符号和文字符号有效联系起来,有效提高幼儿的早期识字阅读能力。

二、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早期识字阅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幼儿的发展是在和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识字阅读兴趣,让幼儿从小养成识字阅读的好习惯,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并接受睡眠语言。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早期识字阅读活动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经验,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将日常生活渗透到识字阅读内容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为幼儿提供识字阅读的机会和场所,让幼儿能将识字阅读当做日常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幼儿教学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按照一定的逻辑性,例如季节的变化、植物的生长规律、气候的变化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阅读内容,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并接受阅读知识,使幼儿在早期识字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感知内化,逐渐积累阅读经验。

三、建立良好的互动阅读关系

良好的阅读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场所和书籍就能构成的,引导幼儿进行早期识字阅读的关键是人,教师在幼儿识字阅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是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活动开展的关键,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时的读一些资料和小故事给幼儿听,帮幼儿选取合适的阅读书籍,多鼓励幼儿参加绘画、表演、歌唱等活动,使幼儿之间能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培养幼儿的识字阅读能力,提高幼儿的识字阅读能力。家长在此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要经常和幼儿一起读书、写字,这样才能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扩大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技能、习惯和能力

教育者的教育策略将直接影响幼儿的阅读发展。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学习、生活方方面面均需要在成人的陪伴、指导下才能完成,尤其是学习方面,教育者教育策略是否得当,对幼儿心理发展、个性特征、将来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影响巨大,因此,家长、教师必须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策略。作为家长、幼教教师,是否重视早期阅读,采取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抱着不求功利、不急于求成、不刻板说教的理念来从事此项工作,是否是与孩子在游戏中、快乐的氛围中就完成了早期阅读。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伴随识字、讲故事的方法,让识字、讲故事做为早期阅读的一个方面,那么幼儿对识字、语言表达反而更感兴趣,对视觉语言、口语表达的敏感性也会逐渐增强。研究表明,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五、大力开展丰富的识字阅读活动

教师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根据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教育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识字阅读能力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教师要大力开展丰富的识字阅读活动,让全体幼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识字阅读水平。教师在幼儿识字阅读教学中,应该将生活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等阅读形式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幼儿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外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幼儿的沟通交际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早期识字阅读活动时,应该采用相对集中的识字阅读形式,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指导;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较分散和随意的识字阅读形式,让幼儿自主选择阅读资料,进行个人或小组识字阅读学习。教师还要定期开展幼儿阅读活动,给幼儿提供参与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唱歌比赛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让幼儿感受到早期识字阅读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总结: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识字能力和早期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配合起来使用,培养幼儿早期识字阅读能力,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华,秦绿叶,张雪紫,陈东耿.关于“幼儿阅读心理”的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解缙的故事范文第6篇

摘要:王尔烈作为二甲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其名气和轶事传说也是晓宇民间,其中“老主同场少主师”和“压倒三江王尔烈”最为人家喻户晓,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这二则轶事却有与史料不同的地方,但主体的大方向还是一致的,只是出于人们对王尔烈的爱慕之情。

关键词:王尔烈;压倒三江;少主同师

中图分类号:J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别名仲方。清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县贾家堡子(今兰家乡风水沟村)人。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少承家训,性行纯静,笃于孝友。尤工书法,为辽城第一书法家。由乾隆癸酉拔贡、辛卯进士、廷试二甲一名授编修。累迁内阁侍读。嘉庆元年预千叟宴,四年以大理寺少卿致仕,掌沈阳书院。六年,卒。

王尔烈生平的传说多于其史料的记载,很多民间轶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当翻阅史料典籍的时候却发现里面存在太多的不可知。同时,王尔烈存世的著作也仅仅只有同乡后学金毓黻所编撰的《瑶峰集》传世。本文将结合史料,对王尔烈的两个轶事进行考证。

(一)、老主同场少主师

民间轶事,“老主同场”,王尔烈进京参加廷试,乾隆帝由于事先在王尔烈不知晓身份的时候便与其在御花园相遇,有感于其才学,决定帮他一把,同时也弥补下辽东少文人秀士的现状。便在考试当天与王尔烈一同下科场,并冒王尔烈之名。但,令乾隆帝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进入前两名的竟是乾隆帝和王尔烈的试卷。当大学士刘统勋将两张试卷递交圣上决议的时候。最后有感于多方便的考虑,决定本科自传胪之上,不予具名。所以前三名没有了,王尔烈的二甲第一同样为第一名。但是有关王尔烈参加辛卯年考试的史料记载如下:

《辽阳县志》载:乾隆二甲一名,授编修。

《奉天通志・选举》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黄轩榜:王尔烈:二甲一名,奉天府辽阳州人,组从子。

王组,字鸾佩,缙之弟,雍正癸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注慎明决,遇有疑案,司寇必以委之,其讯鞫不以刑,术善,为开导,囚自服输,凡所,皆莫能移易。

《清朝贡举年表》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会试:主考官是内阁大学士刘统勋、左都御史观保、内阁学士庄存与,中式者一百六十一名,会元邵二云晋涵,以知县归。班旋以纂修四库全书,保举人入词林,亦殊荣也。

轶事所说二甲以上,不予具名。但是据《清朝贡举年表》所载是有前三甲的,分别为黄轩、王增和范衷。《清秘述闻三种》也有更为详细的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会试:考官内阁大学士刘统勋,字尔纯,山东诸城人,甲辰进士;左都御史观保,字伯客,满洲正白旗人,丁巳进士,内阁学士庄存与,字方耕,江南武进人,乙丑进士。题:“子曰若臧”四句;“明乎郊社”二句;“今曰性善”二句;赋得“下车泣罪”得“惭”字,会元邵晋涵,浙江馀姚人。状元黄轩,字日驾,江南休宁人,榜眼王增,字方川,浙江会稽人,探花范衷字士恒,浙江上虞人。

由此可知,当年并非如同传说所说本科传胪之上,不予具名,而是一甲三名全有,状元是黄轩,并作为榜名公布开来,诏示天下。并作为《四库全书》的分馆纂修官担任《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所以传说有误。但王尔烈作为二甲一名,传胪是为准确无误的。至于出现此传说的原因,恐怕也是对王尔烈的爱惜和对乾隆皇帝仁义的颂扬所致。

同理,如同王尔烈在乾隆乙酉年中举人一样,在《王尔烈全传》中便称其为举人第一,即为解元。而史料中的记载当年的解元是祝,同样有误,可能是出于传记这一文体特色,故将其中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变的更强,同时以达到突出人物的作用。

(二)、压倒三江王尔烈

三江是当时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许多江南的才子盛气凌人,往往使考官难堪。王尔烈奉命到当癸卯江南乡试主考官,刚一到以“学而时习之”为题,命众考生连作三篇。考试之后,众考生皆不服气,便请王尔烈自作三篇以难之,哪知王尔烈文不加点,挥毫而就,字字珠玉,郎若晨星,而且立意新颖,众人为之倾倒,王尔烈又挥笔写下一首诗戏曰:“天下才子数三江,三江不如我家乡。吾乡才子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有一江南才子认为王尔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备而作,不足以证其才,于是他写了一上联贴在王尔烈居所的楹柱上,意欲以突发之势试试王翰林的才华和应变能力,联曰:“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出门望见,命人取笔立对下联曰:“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此联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圣人乃孔子也。那位才子见状脱口又吟:“江南乌纱气流暖”,王尔烈应声而对“塞北锦袍风无寒”。一天,几个江南才子邀王尔烈到郊外野游,还想考考他。在一座庙前,出联道:“万瓦千砖百日修成十字庙。”这时候在庙前的河中正有一只小船从桥下摇过。王尔烈见状对道:“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孔桥。”又一人出联道:“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王尔烈扭头看桥旁一丛丁香花开的正盛,脱口而出:“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至此,众才子对王尔烈的才智与机敏尽皆叹服,王尔烈的名字也伴随着“压倒三江”考生的故事传遍了中华。

当看到这则轶事的时候,我们首先从这则轶事所发生的年代出发,王尔烈所担任的是癸卯年乡试的主考官,同理,翻阅《清朝贡举年表》我们发现,在江南那一栏主考官并非王尔烈,而是谢墉,同为副主考官的是戴衢亨,所考的试题为“周监于二”二句、“宗庙之礼”先也和“天子适诸”守也,史料自然比轶事传说更具有可信性,所以这一则轶事应该也是没有有误的,但是通过查阅《瑶峰集》发现,这则轶事的出现并非完全的编造,在《辽阳关帝庙重建东殿碑记》的最后落款中,有“乙未会试同考官”这一记载,这是王尔烈自己所述,因此不可能有误,乾隆四十年乙未会考官所载三人为王杰、嵇璜和阿肃。所以王尔烈仅如其自己所述为同考官。王尔烈后学杜光尧在其《龙泉寺》诗中也层提及“压倒三江感不禁”,但是他在前面却事先做好了“轶事争传老翰林”的诗句,所以也不能作为论据来证实这一轶事。

对于王尔烈的轶事,多半是有一定的基础,就如所示王尔烈为二甲一名,在此基础之上,加渲染,成为二甲以上,不以具名。有过参加科举考试考官的经历,便加以夸大,说是乡试江南主考官。这些轶事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王尔烈的爱戴和尊敬之情,也是可以被人所理解的。同时,王尔烈的传说和轶事,依旧是一个切入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真实性的考辨,进而丰富王尔烈丰富多彩的一生。

参考文献:

[1]佚名 《清朝贡举年表》[M]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6

[2]金毓黻 《辽海丛书》[M]辽沈书社 1985

解缙的故事范文第7篇

冯小刚在北京西郊的市委党校大院里长大,自幼家贫,最喜欢吃开水泡饭就剩菜。后来父母离异,他和母亲以及姐姐搬出大院,但大院情结却在他的人生和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被他铭记的还有“出息”二字,因为他始终忘不了母亲对他说的一句话:“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没有白受。”

想在大院孩子里做最有出息的那一个,并不容易。听听这些名字你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难度――王朔、叶京、郑晓龙、赵宝刚、粱左、王中军、王中磊……和他们相比,冯小刚的确是个潘俊;蛐恚这也是他极度反感“潘俊闭飧龃剩并数次在微博上吐槽的原因。

高中毕业,冯小刚进入部队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部队精简整编后,被迫提前退伍转业,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后来,冯干事认识了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的郑晓龙,并通过他调到了电视剧中心,当了个美工。说是美工,其实只不过是个打杂的。跑剧务,干场记,给美工打打下手,偶尔还当个群众演员。

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中,冯小刚就既当场记、又当美术,还客串了个越南军官,龇牙咧嘴地调戏妇女,有台词有特写,下场是被我军击毙了。顺便说一句,我的女神,《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国王朱琳是这部戏的女主。冯小刚在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中的形象,感受一下1986年的画质……这个反面小角色让很多观众记住了冯小刚,以至于后来他把徐帆追到手时,很多人都说:“这么漂亮的姑娘竟然嫁了一越南人,真糟蹋了。”

1985年的某天,郑晓龙在片场翻一本杂志,站旁边的冯小刚跟着读完了杂志上的一段小说,对小说作者惊为天人,立刻请求郑晓龙把作者介绍他――该小说的作者,正是王朔。通过郑晓龙和王朔,没背景没关系的冯小刚,终于在影视圈混了名声。《编辑部的故事》,他和王朔都是编剧;《北京人在纽约》,他和郑晓龙同为导演。此时的冯小刚,远远谈不上出人头地,打击却接踵而至。

1994到1997年,冯小刚的三部作品:《月亮背面》、《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我是你爸爸》均未通过审查,他和王朔一起创办的好梦公司更是赔得血本无归。还好,时间到了1997年。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韩三平拍一部反映下岗工人社会热点的电影,先后找了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没谈成。这时,韩三平想到了冯小刚,因为冯小刚曾经在韩三平面前这样描述自己:天性里有和观众沟通的畅顺通道。听了韩三平的想法,冯小刚的第一反应是:“下岗工人是没有心情去看电影的,在岗的人又不能理解下岗人的心情。”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在现实中承受苦难的人,需要在电影里获得解脱。于是,冯小刚向韩三平推荐了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小说被改编成剧本,由几个小品式的故事构成,取名为《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的拍摄资金只有340万,冯小刚为此动用了自己朋友圈里的所有资源――为那场“巴顿将军”的戏,叶京贡献了一个营的坦克。叶京后来在采访里说:“你知道坦克要多少钱吗?就拧一下钥匙点一下火磨合一下,每辆坦克就要五六千块钱一个小时”。冯小刚深知,这一次,容不得失败。电影第一次给院线、影院工作人员试映时出了问题,声画不对位。冯小刚当时急疯了,在现场放声大哭,眼泪鼻涕都下来了,自己临时租车,非要拉着院线的人到其他影院去重放。这给当时在场的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留下极深的印象:“之前冯小刚的作品已经连续几次中途夭折,一般的导演要是经受这样的打击就一蹶不振了。可冯小刚不服输,当时是拼命要冒这个尖,像那种大石头下面压一个小苗,压着出不来,拼命从旁边钻也要钻出来。”

事实证明,冯小刚钻出来了,《甲方乙方》大获成功,拿下3600万票房,这个数字在当时绝对算是个奇迹。

“说到底,冯小刚能混出来,其实就靠一点:会做人。”曾有文章如此评价冯小刚。对此,冯小刚并不否认。他曾对媒体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的人:“人每天都活在各种关系里,你要集中你全部的人生智慧去应付。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问题,你一旦掉以轻心,‘嘣’就出问题。别说跟你的同事的关系,你跟你爸妈掉以轻心都容易出问题,忽然间,老头不高兴,老头说,啧,寒心了。‘你那天,怎么怎么了?’我就会想,‘我怎么怎么了?’”。他甚至会说自己善于逢迎,善于抓住机会。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冯小刚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他请人吃饭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冯小刚努力结交的朋友圈里,有中国最好的京味作家王朔,有拍出《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甄执》的郑晓龙,有中国最有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写作者刘震云,有"中国第一编剧"之称的刘恒,有中国最好的男演员葛优。

众所周知,在冯小刚的早期创作中,受王朔的影响最大。冯小刚是这么对王朔的。他请王朔和郑晓龙一起吃饭,尊称王朔是“王老师”,从此“王老师长王老师短”,经常把王朔夸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编辑部的故事》王朔丢了台本,冯小刚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怼7患涠巫由踔了捣胄「瘴了讨好王朔,“在饭局上被撵来撵去敬陪末座,吃残羹冷炙都在所不辞”。

王朔要当导演,拍了部电影《我是你爸爸》,男一号就是冯小刚。事实上,王朔只提供风格、意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在片场的大部分具体事务则由冯小刚承担。冯小刚特别在意朋友王朔对自己的看法。电影《一声叹息》拿下埃及某电影节的奖项,有记者问王朔的意见。王朔说:“在我的印象中,埃及电影节就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企业奖。”听到这话,冯小刚的反应是――哭了,真哭。

1997年,王朔遭遇打压远赴美国,《我是你爸爸》也被毙。临走前,他告诉冯小刚,“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从这句话来看,王朔也是把冯小刚当好朋友的。这一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上映,这部电影恰好是改编自王朔小说,本着“不要一起死”的原则,电影也确实没给王朔署名。这是否是两位朋友之间的共识,旁人不得而知。但坊间却有言之凿凿的传闻称,冯王两人因此翻脸,冯小刚给王朔送了5万块稿费,王朔看不惯,直接给扔了出去。

另一位和冯小刚“翻脸”的朋友就是给冯小刚找来一个营坦克,还客串了吃鸡企业家的叶京。叶京曾公开批评过冯小刚,说他是一个“为了自己成事,什么都肯做的人”。我没查到两人“交恶”的具体原因。被坊间传得最广的是,叶京在他的名作《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找了一个和冯小刚长得很像的演员出演一个角色,角色的名字也姓冯,叫“冯裤子”。只是两个人后来又莫名其妙地“和好”了。叶京导的电影处女作《记得少年那首歌1969》,请了冯小刚友情担当总监制。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上映,叶京带着团队出现在首映礼上。

你可以说这是成年人之间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但冯小刚也得到过朋友这样的评价:冯小刚这个人“没壳儿,真是可爱,喜怒哀乐,他都有表达,绝对不藏着掖着。”他受到表扬时,装着谦虚,很快绷不住了,小孩一样手舞足蹈;生气了,在片场摔东西骂人,拂袖而去;酒过三巡,时常掉泪诉衷肠。总之一句话,“小刚值得你天天跟他在一块。”

张国立答应主持春晚,也是因为冯小刚。张国立在春晚剧组有意多参加会议,“不是给晚会起的什么作用,只是因为我这个兄弟在那儿,让他不会有一种孤独感。”

无论拍了多少电影、赚了多少票房,出了多大的名,冯小刚始终没有忘记一件事――1993年的夏天,他看了刘震云的调查体小说,《温故1942》,自此,心里便有了惦记。这是我最欣赏冯小刚的一点,无论拍了多少部喜剧,心里真正惦记的却是另一种格局的故事。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是希望从电影的本质上证明自己。作者刘震云起初是不同意的,他觉得这本小说没法拍成电影,每次冯小刚提起,他都不接话茬。但冯小刚热情高涨,张罗座谈会,请著名导演、专家,讨论如何把这本小说改编成电影。

2002年,⒄鹪扑煽诹耍写出14万字的剧本。从那以后,冯小刚三次成立《一九四二》剧组,每次都因为剧本、审查、市场回报等种种问题而泡汤。怎么办?妥协吧!你又不是没有妥协过。拍《天下无贼》时,冯小刚本想找姜文演后来刘德华饰演的角色王薄。姜文开出的唯一条件是,把王薄的道德底线再往下踩一脚。姜文觉得,王薄这个角色“不是在地面,是在茶几上”。可冯小刚没办法让王薄直接摔到地上,因为过不了审,领导就一句话:“为什么拿贼做主角,社会意义在哪儿?”他告诉姜文,“你非要我跺地下,片子就没法拍,拍就得在茶几上”。

但这一次,冯小刚没放弃。他第一次没有预测自己电影的票房,也做好了输得精光的准备。如果票房不好赔了本儿,他会再拍一部喜剧片把钱挣回来。

2012年11月29号,《一九四二》上映。首映礼上,冯小刚刚开口就哽咽了,说了好多遍感谢。但不幸的是,首映票房2600万,开局不利让投资方华谊一夜之间市值蒸发13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000万小成本投资的《泰濉罚以12亿票房打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还在口碑和评分上击败了《一九四二》。令人倍感讽刺的是,《泰濉肥且徊砍雇烦刮驳南簿缙,而这本是冯小刚最擅长的题材。一份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观众希望在贺岁档里看到“轻松爆笑”的喜剧电影。就这样,创造了“贺岁档”概念的人,在那一年的贺岁档,得到了一个大大的“输”字。我至今记得当年在电影院连着看《泰濉泛汀兑痪潘亩》的情景。《一九四二》那一场,我前排坐了一对河南口音的白发老夫妻,全场哭成泪人。

解缙的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理 力学 性质 试验 湿陷性

中图分类号:TQ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081-02

建国以后我国在铁路工程建设中,解决了大量的黄土地区土质隧道工程实际问题。虽然在以往各条线路黄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中进行了大量的科研试验工作,但都是针对单线或一般断面双线黄土隧道,隧道开挖断面最大为120m2。而包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开挖断面大幅度增加至160m2左右。开挖宽度达15m,在国内尚无先例。另外,隧道跨度和断面大小不同,衬砌所表现出的力学形态也不一样。中国黄土分布总面积达6404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6.6 %,占世界黄土面积的4.9 %。我国西北地区黄土沉积巨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爆发频率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地质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是典型的水敏感性地质体,水体入渗致使黄土湿陷,力学强度大幅度下降是诱发黄土滑坡的重要因素。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体,含水量不同,其力学性能指标差异较大。为进行延安宝塔山隧道结构建模分析,提出有效的湿陷性黄土隧道围岩加固处理措施,通过对黄土路基颗粒组成分析,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并提供相关基本物理及力学参数。

1物理性质试验及分析

本文通过对延安地区宝塔山隧道DK502+570和DK502+677两处开挖阶段掌子面上的新老原状黄土取样试验及原位测试,确定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1.1隧道原状土的湿容重、干容重、含水率测定

湿陷性黄土天然容重变化范围较大,一般为1.33~1.81 g/cm3,它不仅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和含量的多少,还与土的含水量有关。干容重是衡量黄土密实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土的湿陷性有密切关系。

按工程需要取三个原状土试样,分别编号为AⅠ、AⅡ、AⅢ。

表1 土的干密度实验记录

1.2原状土颗粒分析试验测定

土的颗粒是指岩石、矿物和非晶体化合物的零散碎片或碎屑。通过颗粒分析试验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了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通过水洗法测定,该地区黄土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成分占总颗粒成分的95%以上,针对此情况,本试验采用密度计法测定土颗粒分析。按照《土工试验规程》采用乙种密度计分别对宝塔山隧道DK502+570和DK502+677两处黄土烘干测定。通过计算,在对数坐标中,将颗粒粒径大小分布曲线画出。

图1颗粒分析实验粒径分析图

1.3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以往各地区的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测定,湿陷性黄土干容重的变化范围一般在1.14~1.69 g/cm3之间,干容重小,湿陷性强,;反之,则弱。根据该地区黄土干容重的试验数据显示(表1),该地区黄土干容重较大在1.68 g/cm3左右。

湿陷性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在3.3~25.3 之间,其大小与测试位置的地下水位深度和年平均降雨量有关,含水量越低,则湿陷性越强,随着含水量的增大湿陷性将逐渐减弱,当天然含水量小于23 %时,土体具明显的湿陷性,大于23 %时,土体湿陷性不明显。且当天然含水量大于25 %时,土体不具湿陷性。根据该地区黄土含水量的试验数据显示(表2)该地区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在16.67%左右。

湿陷性黄土以粉粒为主,其含量可达60%以上。从该地区粒径分布曲线(图1)中可见:砂粒(>0.05)含量为8%左右,粉粒(0.05~0.005)含量为62%左右,粘粒(

综合上诉各物理性质的测定分析,初步预测该地区黄土湿陷性比较弱。

2力学性质试验及分析

2.1压缩性试验

土的压缩性对土的工程性状有重要影响。对湿陷性黄土来说,压缩变形指土在天然含水量条件下受外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变形,它不包括土受水浸湿后的湿陷变形。

表3压缩实验记录

图2 压缩实验孔隙率―压力关系图

2.2黄土的湿陷试验

黄土的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的湿陷性的一个重要参数。黄土湿陷是黄土在一定的压力、浸水及渗流长期作用下,产生压缩、湿陷及渗透溶滤变形的全过程。根据工程需要,本试验通过测定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分析宝塔山隧道黄土的湿陷性。

表4湿陷性实验数据记录

2.3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测定该地区的压缩系数(表3)发现该地区的室内土的压缩性和实际压缩性有一定出入。这是因为黄土的结构性强,受取样和测试过程中的扰动影响,得出的指标与实际有一定出入。因为黄土的结构复杂性和影响压缩变形的因素较多,所以黄土的压缩性对土的湿陷性研究没有直接影响。最后,通过室内试验自重湿陷系数(表4)的测定,得出该地区的湿陷性很低,最终判断和通过其物理性质的判断相一致。

3结论

通过对延安宝塔山隧道开挖层的黄土进行物理和力学试验分析,该地区的黄土的干容重达到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上限,并且该地区黄土含水量属湿陷性黄土中偏高值,通过这些可以初步判断该地区的湿陷性比较弱,也就是产生湿陷的可能性较小。最后通过力学性质试验测定其压缩系数以及湿陷系数,得出结论是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都很小,验证了通过物理性质分析的结论。从该地区的黄土物理力学试验分析,可初步判定宝塔山隧道大断面开挖时,黄土相对而言稳定性比较高,由湿陷性产生的危害较小,可以做一般的建模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钱鸿缙,王继堂.湿陷性黄土地基[M].中国建筑出版社,1985.

[2]刘东生,孙继敏,吴文祥.中国黄土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一次事实与故事相结合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2001, 21(3): 18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