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第1篇

五冶医院的空地,在短时间内搭起了3 个临时帐篷,专门救治在地震中受伤的市民。前一天晚上10点35分,五冶医院已收治了12 位来自彭州的地震伤者。其中2位重伤,还没脱离生命危险。

院长助理曾荣蓉介绍,当天下午3 点半以前,医院以最快速度搭起了3 个帐篷,收治地震伤者。由于彭州、都江堰受灾情况严重,医院4 台救护车全部出发赶去抢救伤者。截止到晚上,已经来回三趟。昨天晚上9点的时候,医院总共收治了12名彭州的伤者。

“你千万不要有事啊。”在帐篷搭起的临时病房,几名地震中的伤者着。67岁的李成贵颅骨受伤,满面鲜血的他刚从昏迷中醒来,意识还有些迷糊,只不断地喊:“疼……疼……好疼啊……疼……”他的老伴杨蓉芬在一旁紧张地拉着李成贵的手。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第2篇

废墟中的母爱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的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觉得她的行为有些蹊跷,凭着职业敏感,感到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他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就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恬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第3篇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坚持要从废墟中救自己的孩子。而其它孩子的父母看到一片废墟时都悲观失望地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不仅没有帮助他,还劝阻他,甚至以为他疯了。可他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坚持不懈地挖掘,终于创造了奇迹,救出了儿子和14名同学。

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真挚的话!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天崩地裂,强烈的父爱给了父亲极大的勇气使他和儿子生死不离、永不放弃!这种爱,就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我从这对父子身上不由地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后发生后无数的感人故事!多少父亲、母亲在地震那一瞬间用身躯挡住了石板,救下了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爱需要勇气,勇气能创造更大的爱!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第4篇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影剧院看纪录片《5.12:汶川不相信眼泪》。

影片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一座小学校里的感人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下午,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一刹那间,地动山摇,同学们这才反应过来:地震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往外跑,脸上尽是悲伤、恐惧的神情。可是,几秒钟后,楼梯也塌了,大家只好纷纷往回跑。只有不到二十秒的时间,教学楼彻底倒了,成了一片废墟……

看到这儿,我不禁潸然泪下,与这影片的名字极不相称。

地震发生不久,部队官兵立刻行动起来,向灾区进发。道路不通的,官兵们就徒步前行。冲进灾区,却碰到了余震,一股巨大的泥石流顷刻间将他们全部掩埋。可是,余震过后,他们还是继续前进。到达灾区,已经筋疲力尽的官兵们却仍坚持去抢救埋在废墟里的师生们。没有设备,他们就用双手挖,两只手都挖出了鲜血。

不过,废墟中的师生们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唱歌、聊天,彼此鼓励。师生们在生命面临重创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与团结,因为灾难吞噬不了他们对生的渴望,因为灾难不能遮掩他们生命的光芒,更是因为他们知道灾难不能阻止救援队伍前进的步伐!

解放军战士、武警部队、公安干警,争分夺秒地抢救受灾群众,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等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而社会各界的人士,也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献血的献血,捐款的捐款,捐物的捐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冰冷的钢筋水泥可以压倒四川人民的躯体,但是压不倒四川人民勇敢而坚强的意志,更压不倒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万众一心的精神。

这场特大灾难,让灾区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同时唤醒了国人的公民意识,或许让人始料不及。5月19日14时28分,无论是在大街还是家里,大家都肃立,为认识和更多不认识的逝者默哀,多少人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痛的眼泪。三分钟默哀结束后,北京天安门广场成千上万的人群仍然自发地聚集着,手持国旗和,高喊:“加油四川!加油中国!”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责任意识,真是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在整个救人自救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勇气、爱心、毅力、乐观、坚强等品质。但感动之余呢?是不是回到养尊处优的环境中,继续牢骚满腹,耗时低效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可以庆幸灾难离我们如此遥远,但没有理由不去履行应尽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好好学习。而这部影片也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如果把今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会善待每一个人,并努力把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做到最好。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第5篇

随着一阵阵剧烈的摇晃,和着一声声巨大的轰鸣,城镇被夷为平地,生命被废墟掩埋,山体不断滑坡,山洪不断爆发,交通阻断,信息中断……汶川,顷刻间成了人间孤岛。它是多么凄凉,它是多么无助!

然而,瓦砾下演绎的不仅是死神对生命的吞噬,更是炎黄子孙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感人故事,更是生命对死神的坚强抗争。

15名航空伞兵于5月14日冒死跳下4999米,寻找到抗震的突破口;温加保总理身先士卒亲临地震现场指挥抗震工作;各地义务献血和捐款捐物的人员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许多志愿者也纷纷奔赴地震前沿尽力救援……

有一个在地震中幸免于难的人,在还不知道家人是否被救出、是否平安活着的情况下,毅然加入到抢险队伍中,在瓦砾中寻找生命;有一位局长,在得知家中八名亲人全部遇难,无一人幸免的情况下,擦干了伤痛的眼泪,去营救那些被瓦砾埋着的人们;还有一位老奶奶,在感觉到地面开始颤动时,奋不顾身,用力将自己的外孙推出窗外,外孙得救了,她却长眠于地下;一个孩子,在被瓦砾困了一百多个小时后,对救援人员说:“叔叔,你还是先救别人吧,我没有事。”

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显现出空前的凝聚力,舍己救人的精神足以感天地泣鬼神,废墟下一个个与死神抗争的生命也在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5月16日下午,被埋在北川县城废墟下长达100小时的彭志军和另外3个人,在同一个地方被救出,创下了一个生命奇迹。彭志军向记者介绍说:在被埋的四天四夜中,他靠吃香烟粉、卫生纸和喝自己的尿液才得以活命。他说:“只要坚持,就能多一分钟的生存,就有被救出的希望。”

5月20日凌晨,地处汶川大地震震中的映秀镇映秀湾发电厂办公楼废墟中,发电厂职工马元江被上海消防总队救援人员成功救出。此时距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大地震发生,已近179个小时。

……

一个个坚强的生命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是热爱生命的宣言,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民族坚强精神的最好注解!

灾难,摧毁了我们可爱的家园,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却压不倒我们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雄心。

灾难面前,中国人民是团结的,中国人民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是压不垮的。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在灾难面前,生命绽放出艳丽的花朵,生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13亿颗心,汇成爱的海洋 一点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变的微不足道。

就像当汶川同胞发生惨绝人寰的天灾时,那牵挂着他们的13亿兄弟姐妹的心。

面对天灾,让我们擦干泪水,挺住脊梁,伸出你的手,献出一份爱心为灾区人民汇出一片爱的海洋。

还记得5月12日2:28分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我们的亲人几乎家毁人亡,但也许这次天灾更好的向我们证明了:大地无情,人有情。我们13亿中华儿女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5月13日凌晨,在成都到都江堰的成灌高速路上出现了这样一感人的画面,上千辆出租车不约而同的打着应急灯,在成都与都江堰间来回穿梭,我们亲爱的的哥们都在尽心尽力的护送着每一位伤员,他们,没有人给他们一份酬劳;他们,没有人给他们下达一个命令,但是他们却都不约而同的来为伤员的生命护航,这时的他们本应在家陪着家人渡过一次次的余震,但因为那一颗心?d?d那一颗牵挂着伤员的心使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而来为伤员撑起一片蓝天。

看到这,我的心不禁为之震撼了,是的,的哥的行动感动了市民,就连副省长也不禁落泪了,让我们想一想,这一群的哥与伤员毫无关系,可是为何能让他们把拯救伤员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什么把13亿中华儿女的心联系在一起,那就是?d?d爱!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第6篇

一、关注学生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品质时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总目标中有“热爱祖国语文”“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和理解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质的审美情趣”等教学目标。如: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内容讲述的是洛杉矶地震后,一位父亲跑到儿子学校的废墟上不停地挖掘,在38小时后,父亲救出儿子的感人故事。此故事展示了: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定和勇敢;亲情的力量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的强烈欲望,亲情的力量会使人产生一种信念。父亲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驱动下,在所有人都让他放弃希望的时候,他依旧坚信儿子在等待他,所以他救了儿子的命。课堂上,我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与“汶川地震”相关的图片和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们通过视频、图片,切实的感受出文中父亲的心情。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贯穿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亲情的力量,明白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让学生们感觉到亲情的伟大作用,让学生试着去感悟亲情,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父母的爱,从而让他们懂得珍惜这份爱,为了爱而努力,为了爱而不放弃任何希望。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减少课业负担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贪玩的特点,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太多的约束。教师应该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小学生不能像高中生一样,成天在题山书海中挣扎,有做不完的作业,整天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这样就会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完全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就会让学生抄写几遍甚至十几遍的生词或是课文的选段,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可事实上往往都不能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原因在于学生只是在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做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厌烦这种作业,开始厌烦学习语文。所以,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设置形式新颖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课程教材在设计上,利用了直观而形象的插图,课本内容也通俗易懂、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单从教材形式看,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差的特点,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家长说:“学生对学科有了兴趣比学生考100分更有意义。”这说明,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我在上课时就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春雨的色彩》一文时,课本中的图画是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图片形象动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但是,我并没有直接进入对文章的讲述。上课伊始,我问学生:“今天下雨了吗?学生们感到很好奇,为什么我会这么问呢?”接着我又问:“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雨是什么颜色的呢?”“没有颜色”,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有谁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此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无色”,“好吧,现在让我们进入文章中,看看小鸟们看到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这时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最后我让学生们还学着小鸟和小黄鹂的样子告诉我,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

以上几点只是我课堂上的点滴感悟,其实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去注意。比如: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第7篇

现在,我给大家讲述在去年抗震救灾中一位英雄的感人故事,他用“大悲无泪写忠诚”的英雄品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感动了国人。他就是中国四川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土生土长的羌族人。

在5.12大地震前,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和睦,儿子聪明。但是,5月12日14点28分,这一切被彻底改变了。

地震前夕,王洪发正走在从县委去民政局的路上。突然,地面晃了两下,然后越晃越厉害,他被重重摔倒在地。糟了!地震了!他挣扎着站起来,天昏地暗,烟雾弥漫,熟悉的街道不复存在,六层高的医院转眼变成一堆砖石瓦砾。他想赶快到民政局看看,但道路被堵得死死的。他马上掉头,向县委那边跑。可是,县委大楼也倒塌了。王洪发带着几个人,一边跑着寻找医生,一边就近在废墟中救人。他们没有任何工具,只能用双手刨挖。慌张的人群中,王洪发的一位亲戚告诉他,电力公司宿舍楼垮塌了。他心里一惊,他儿子当天就住在那里,他儿子怎么样了?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啊。王洪发本能地抬腿,要去看看儿子。但是,周围“救救我”、“救救我”的呼叫声让他迈不开步。看着灾民在那里痛苦挣扎,他实在不忍心丢下他们不管。王洪发他们在废墟中刨出了十多个人,并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后。在已经垮塌的翻水桥,他看见很多人从对面跑过来,想从这里逃生,但桥断了,许多人爬不上河堤,山坡上不断有滚石落下,非常危险。他就跪在河岸上,弯下腰,把他们一个个拉上来。这时,王洪发看见党校的汪建军老师,还坐在干河沟里没动,便大声喊道:“汪老师,你怎么还不上来?”“我腿断了,动不了。”王洪发马上跳下河堤,一瘸一拐地跑过去,费力地把他背上河岸,交给其他人,转身就向民政局跑去。远远看见,他儿子所在的宿舍楼已经荡然无存,只有一堆高高的废墟,直觉告诉他:儿子肯定被埋了。他不禁满怀悲怆,边跑边想:儿子,你挺住啊,爸爸很快就来救你!

当他跑到距离民政局几百米的地方,一下子停住了:民政局大楼被崩塌的山体彻底掩埋了。他双腿一软,差点瘫在地上。但很快,他就强挺着跑开,又投入到抢救工作中。现在,每当想起那情景,他仍觉得心痛,但他那时真的没有时间犹豫,没有时间考虑先救谁、后救谁。救人,救更多的人,救最有希望救出的人,是王洪发唯一的选择!

天快黑了,王洪发拼命地奔跑呼喊,组织群众转移。许多人一看见他,就哭着叫着跑过来。有的扑到他肩膀上问:“看见我的家人没有?”有的拉着他的手问:“我们该怎么办啊?”王洪发一边安慰他们,一边指挥他们:“你们先到北川中学操场去,那里安全。”奔跑中,王洪发的左腿刮伤了一片,血浸湿了裤角,却一点儿也没有痛的感觉。

灾后的第一个夜晚,风雨交加。水、电、交通、通讯全部中断。转移出来的几千名群众,又冷又饿又渴,蜷缩在北川中学操场里。有人问王洪发:“能不能弄点吃的?”“能不能找点衣服?”他发愁了。救灾是民政局的天职,在大灾大难面前,民政局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可是现在,房倒屋塌,黑灯瞎火,怎么办?他叫上几个年轻人,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到周围村民家里,把能吃的、能盖的、能穿的,都找了出来,分发给受灾群众。

北川的灾情牵动了党和政府的心。13日早上8点左右,首批救灾物资运来了。王洪发迅速召集人手,组织群众发放。忙碌中碰到他的妻子,两人一愣,眼泪“刷”地掉了下来,不约而同地问:“儿子在哪儿?”夫妻俩抱头痛哭。

接下来十多天,王洪发一直在废墟中跑来跑去,五天中只睡了不到10小时,经常有虚脱的感觉。除了救人,还要考虑几千人的粮食供给,要统计救灾物资的发放和缺口,要组织人员给受灾断道的乡镇运送物资。这时他总会想起同事们,他们要是都在,一定能帮自己分担。可是现在,全局29个在职人员,包括4个副局长在内,有15人遇难、2人重伤。填报遇难者名单时,回想与同事们共事的时光,王洪发的手一直发抖,写出来的字,根本不像字。他的心在流血呀!

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王洪发还是没有儿子的消息。他妻子在电话里说:“王洪发,儿子不在了,你怎么连他死的地方也不去看一眼,太绝情了吧?”妻子的责怪,他只能忍受。天快黑的时候,他来到儿子被埋的废墟前,撕心裂肺地喊着:“儿子,你在哪里?爸爸找你来了,你答应一声啊!”此刻,他真想儿子能像往常一样,突然在背后拍他的肩膀说:“老爸,我在这儿。”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不知不觉地跪了下去。他多么情愿被埋掉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他儿子!

从13日到23日,王洪发的儿子、二姐、岳父等20位亲人相继遇难和失踪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不断传来。刚开始,每次听到这样的噩耗,他就一阵阵揪心地痛,到后来精神都麻木了,想哭也哭不出来。有的亲人催促他想办法去找一找,可工作实在太忙,事情实在太多,他一直没法抽身,因为有那么多受灾群众需要他。结果这20位亲人,至今没有一个找到遗体。

面对群众受灾的情景,那种心痛,那种悲伤,真的说不出来。而最痛苦、最折磨人的就是,知道亲人遇难的消息,却没有悲伤的时间,还得忍住悲痛,尽力去安慰、帮助受灾群众。因为悲痛和怨恨,妻子很长时间不接他的电话,不理睬他的短信。中年丧子、失去那么多亲人,这样的打击对他妻子来说,实在太大了。妻子的悲痛他理解,妻子的怨恨他只能承受。直到有一天,王洪发的妻子终于回了一条短信,他到现在都还保存着。他妻子说:“王洪发,这是天灾,我从来没有责怪你,我也很伤心难过,又能怎么样呢?并不能改变已过去的事。你活着就要好好的生活,多多保重!”王洪发的心酸了。

25日以后,受灾群众刚刚返乡,准备重建家园,唐家山堰塞湖随时溃堤的危险又威胁着下游几十万群众的安全,北川县就要转移15000人。群众刚刚安定,又要劝他们紧急撤离,很不容易。可是,在动员群众疏散的过程中,一位老大爷的话,令他特别感动。老大爷说:“这么多人在地震中受灾、死亡,已经让全国人民心痛了,我们不能再出事、再死人了,不能再让全国人民揪心和操心了!”群众如此理解、信任,这是力量的源泉,也是工作的坚强支撑。为这样的老百姓服务,王洪发他们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经过这场灾难,王洪发深深地感到,能够活下来就是幸运。对他们这些幸存者来说,只有忍住悲伤,拼命做事,才能告慰死去的同胞,报答所有关爱他们的人,让经历了灾难的父老乡亲尽快走出阴影,重建家园,走向新的生活!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第8篇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蓥华镇中学的教学楼一下垮塌,100多名学生埋在了废墟里生死不明;

废墟外,抢险官兵们在冒雨进行着一个个科学的“定点定位”施救;废墟里,幸存学生们面对“死神”威胁时,上演着一个个生命奇迹,也与救助的人之间上演了一幕幕感人故事………

校长坚持救助学生

岳父罹难也难尽孝

“一个、两个、三个……”在施救现场,一个削瘦如竹、一脸憔悴的中年男子坚守在最前沿,每当有学生被施救人员从废墟里抬出时,不管生死他都要上去仔细的看上一眼,念着他们的名字。他,就是学校的老校长康玉龙。

对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当了8年校长的他能倒背如流。他告诉记者,学校共有360多名学生。事发时,刚打响了上课的预备铃声,老师刚开始从办公楼往教学楼走。地震发生了,4层楼的教学楼在瞬间一下子垮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有200多人成功逃出;还有一年级一个班的42名学生在上体育课,也侥幸逃出,约有100多名学生埋在了教学楼废墟里。事发后,他们学校的老师用手刨救出了几名同学。这之后,各方面的救援队伍一一赶到后,才展开了大规模的施救。

“看着他们这样,我真是……”说着说着康校长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老师们告诉记者,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校长的岳父因房屋垮塌丧生。听到这一消息时,康校长正忙着在学校救助学生。他当时只是呆了一下,擦了一下眼泪,说“知道了”,然后就像没事的人一样全身心地关心着学生的救助进展。他告诉记者,“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

女孩废墟里读书

坚强让老师哭泣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两个女孩素不相识

生死对话战胜死神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我想见她?”昨日凌晨6时许,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

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她还在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她哽咽着说,事发时,她只听见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是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来怎么办?”

被碎石压在上面无法动弹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叫廖丽,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她和小蒋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了丢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她们俩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赢得了时间。廖丽被救出后,接着她也被救了出来。她说,“我们经过了生死考验结下的情谊,将一生无法忘却。”

徒步独行

只为寻母

清早,丝丝细雨笼罩着成都彭州汽车站。不少百姓聚集在这里,好像都在等长途车。想去什邡的新闻采访车从此路过,因司机不太熟悉路,于是摇下车窗问路。

这时候,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凑过来,拉着记者的车窗就不放手,说:“老师,你们要去什邡吗?我熟悉路,我带你们去。我要上去救人。”

上车后,小伙子显得十分腼腆,话不多,总是低着头玩自己手上的编织袋。只有听到收音机里播到什邡灾情时,才抬起头来,用力咬着唇,脸色十分难看。

“都说汶川已经是一个孤岛,什邡是不是也成了一片废墟?”听着记者的问话,小伙子的脸色更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