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保护资料

环境保护资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环境保护资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保护资料范文第1篇

[许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六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八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许可条件]

1,建设项目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2,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照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能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3,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

4,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它要求;

5,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设计文件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6,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的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7,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8,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监理的,已按规定完成;

9,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它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对符合标准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申请表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登记卡.

[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材料目录]

1,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批复复印件1份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登记表》4份;

2,对编制环境影响书的建设项目,须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申请》,并附环境保护监测或调查;对编制环境影响表的建设项目,须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监测表或调查表;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须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登记卡》(以上材料均需提交4份).

3,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监测(表).对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调查(表).

[示范文本]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申请》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申请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登记卡》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登记表》

[审查方式]

书面审查,实地审查

[许可程序]

需要经同级环境监测部门监测合格.

所有环境影响书项目及部分所在位置敏感或周围单位,群众密切关注的项目,本行政机关在受理后将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示.(由于我局网站正改版中,很快将公布)

[许可期限]

30日(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42条第1款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2条)

[许可形式]

书(表)项目经处长签署意见,登记表项目经副处长签署意见后发出.

办理环保审批后

申请条件:项目必须经过区环保审批(书或表项目),同时处于试经营3个月内

建设项目环保申报

提交材料

所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申请表或申请

2,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

3,监测

4,其它材料(详细见具体流程说明)

材料不齐全或填报错误

标准:提交的申报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初审材料

人员现场核查

补充整改

科室负责人审批

补充整改

主管领导审批

批复类型

环境保护资料范文第2篇

一、基层单位科技档案归档管理

科技档案归档管理就是业务部门“移交归档”,档案部门“接收归档”。要做好移交与接收,必须制定科学的、符合本单位科技活动特点和科技文件材料形成规律的归档管理制度。有了归档管理制度,业务部门和科技活动人员才能有规可循,履行其归档职责;才能按章办事,保证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科技文件材料归档管理制度,是科技管理和科技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其有关规定是否科学和切实可行,将直接影响归档材料的质量和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存以后的有效利用。各业务部门某项工作开始时,应由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在项目完成或告一段落后,按照国家、地方档案局文件规定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表,对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并归档。

归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归档材料是档案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注意对不同种类的归档材料进行仔细、准确的检查,确认其是否符合正式归档的要求;归档材料的原件或复印件、定稿以及上级部门对本材料的相关指示或批复都要有明确的在案管理,同一文件的相关材料要同一管理,以免丢失,方便查阅。(2)档案科(室)对归档的环保文件材料要仔细检查,对残缺不全、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应退回整理合格后再接收。

二、环保科技档案的分类

环保科技档案的分类,要符合形成环保档案的专业和单位的科技活动性质与特点。

环境保护专业和科技活动性质与特点所涉及面很广。有水、大气、噪声、气象、自然地理、土壤、生态、植物等多方面的专业性质和工程设计、工程治理、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咨询等的科技活动特点。这就要求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本专业、本单位的工作内容、专业性质和科技活动的特点,进而熟悉科技档案的具体种类的内容构成,这是做好科技档案分类工作的必要前提。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前身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是在1996年7月取得的国家二级科技档案管理达标单位。形成的档案分类就是根据单位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分析报告、报告表)、环境规划研究、环境工程咨询、环境工程治理设计以及环境监测(水、大气、噪声、土壤、废弃污染物等)的科技活动性质和特点实现了档案分类检索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电子数据库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了档案保存和利用的价值。

三、基层单位环保档案的保管统计管理

基层单位环保科技档案的管理中,统计管理占很大的一部分内容。环保档案主要是记录不同时期内对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的各时期各类的资料,因此需要对环保档案进行统计、整理,并做好保管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下,制定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2)基层单位对于环保档案的管理要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存放库房,根据资料的数量,选择防潮、防腐,质量好,利于长久保存的档案专用柜。(3)档案科(室)需根据各类档案的具体分类情况,经整理后录入档案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留档保存。方便为专业人员提供和利用。(4)科学的统计管理能够反映出科技档案的总体数量特征和一个单位以往走过的历史痕迹和未来趋势,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琐细管理工作。

四、基层单位环保档案的利用

基层单位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环保档案的利用,可以方便快捷检索以往环保档案的原始内容和数据、图纸等,并通过对原有资料的查阅分析,为以后的环保工作提供信息帮助。

管理环保科技档案的档案人员要熟悉自己管理的科技档案的库藏,提高咨询服务能力。这是因为,要做好环保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一要知彼,即要清楚科技专业人员而要利用什么环保科技档案;二要知已,即熟悉自己保管有哪些环保科技档案,存贮的分类等。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办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档案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档案的重要性,还要刻苦耐劳,耐得寂寞,不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环境保护资料范文第3篇

1 环保档案的内容以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环保档案的内容

环保档案是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音像、图片、电子文档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

1.2 环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环保档案管理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对环境保护工作过程形成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整理、立卷归档和检索利用的一系列工作。环保档案管理的对象是环境保护文件资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信息载体。配备专业的人员对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下列方面:一方面,对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经过收集、加工和传递,以环保档案的形式进行管理和保存,是有价值的环保信息资源,是环境保护工作者进行环境保护目标控制的客?^依据。另一方面,对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归类,形成环保档案库。当工作需要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提供完整资料,迅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 环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工作不充分

目前,环保单位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场地受限、资金分配差异、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导致各环保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极不平衡,进而使得档案资料分散,信息不全。

2.2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配备专业的人员对环保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环保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中,尤其在基层环保部门,却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尤其是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当前信息化时代,专业的档案人员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还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技术,使用计算机管理环保档案,这给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2]。

2.3 环保档案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环保档案具有信息来源太多、信息量巨大、信息累成复杂等特点,信息管理难度大,因而对信息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并没有统一健全的环保档案管理制度,使的档案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方法还是在档案文件的分类、编码、处理流程、归档等方面都缺乏依据。另外,由于靠层层上报汇总,缺乏管理,造成资料分散、信息不全,不能及时转化为决策依据,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3 完善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 提高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认识

首先,分管档案工作的主要领导要有足够的认识,要为实现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投入一定经费,配备档案现代化管理所需设备。其次,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克服传统保守的习惯,破除应用现代化管理的畏难情绪,要有实现环保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思路,加强相应的业务学习,对传统档案管理进行革新和完善。

3.2 建立现代化的环保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进展的必定走势和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它的制定和实施,必将给档案工作带来长足的进展和巨大的变革,因此,要加速标准规范的制定,积极组织贯彻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颁发的《中国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规范》、《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为加强我国环境保护档案工作、科学地管理环境保护档案、统一环境保护档案分类检索、实现环境保护档案的分类检索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其分为九大类,作为统一的微机信息管理分类标识,符合环境管理职能和环保档案的特点[2]。运用《环保档案分类表》(简称)分类类目标识,我们必须熟悉并了解环保档案分类表分类类目标识所规定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做到信息分类符合环境管理职能,保持各种信息的有机联系,便于微机信息管理。

3.3 加强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现在社会上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现代管理人才,档案工作更如此,尤其是缺乏既懂微机技术又有档案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有的单位虽配备了微机等现代化设备,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结果微机仅起到条目输入、统计等简单功能,极个别的还使其常年闲置,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在档案工作标准化、现代化中应有的全部功能,因人才缺乏而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开展,所以环保档案要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否则环保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就能难以实现,这是前提条件。实现环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相应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至少要做好 3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对环保科技知识和科技档案管理知识的掌握,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环保科技文献编撰难以开展;二是掌握相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是由当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趋向统一和现代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分化的现实决定的;三是掌握计算机、微缩、复印、网络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

3.4 加强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物质基础建设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设备的购置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物质基础,在环保科技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中,需不断加大档案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选择比较好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使用效率。全国己开发了几十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档案管理实用系统软件,由于开发历史相对较短,缺乏统一管理,在设计方面有着诸多不足。如设计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及设计语言不相同,造成软件开发出来之后兼容性差,难以实现各档案馆(室)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科技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并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没有一家能形成规模打开市场,行销各地。因此,选择使用相对较先进,适合自身使用的软件至为关键。

环境保护资料范文第4篇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其范围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是相同的,是对整个项目而言,是有资质验收监测机构依据环评报告书、审批意见及其项目设计文件采用监测、调查和检查等多种方法,监测验证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各项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验证环评报告的结论是否准确的一个过程。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各类标准、规范,且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以保证顺利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对项目进行初步了解

根据各省市管理办法不同,监测站接到的验收监测任务来源大体分为为环保厅(局)委托与企业直接委托两种。项目委托方应提供报批版的环评报告书(表)、环保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批复等基础资料。通过仔细阅读项目环评报告与环评批复等基础资料,对项目有初步了解。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地方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执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文件或函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2)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初步确认项目污染物排放种类及源强。(3)了解项目是否涉及“以新带老”(指通过新、改、扩建等项目,完善健全建设单位已完成项目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环保措施与设施)内容。

2现场踏查

现场踏查是验收监测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对验收监测方案、报告的编写与验收监测现场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认项目实际建设内容是否有变更情况,如有变更应根据《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及附件清单的要求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2)确认验收监测工作的范围,对项目相关技术资料作全面的收集与核对。主要包含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检查或督察的报告、通知、整改要求等、试生产许可(如果试生产超期,应向管理部门申请延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备案表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3)检查环保设施建设建成及运行情况,如有“以新带老”内容应将其环保设施一并确认废气排气筒数量、高度、监测孔;废水确认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排放量、采样点。根据实际工艺流程由原料制备到成品贮存从头到尾逐一检查,确认生产周期,防止遗漏。(4)重点检查固废(危废)的种类、数量、贮存方式、转移方式、处置方式。如涉及委托处置、综合利用的情况厂家应提供相关单位的资质证明及合同等。(5)了解其他环境管理检查内容如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纪录(如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试剂采购及使用记录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以新带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实;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安装、测试情况检查;生态恢复、绿化及植被恢复、搬迁或移民工程落实情况;废水循环利用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等。其中卫生防护距离问题应重点关注。要认真核实卫生防护距离内有无搬迁未完成现象、有无新建敏感点。(6)收集各类图件,如水量平衡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废水流向图等。(7)如验收监测涉及土壤、地下水、灰场等厂外监测点位时,应在现场踏查时一并查勘,避免现场监测期间临时寻找点位或方案选定点位无法采用的情况出现。(8)现场踏查工作应认真仔细,不留死角、盲点。对项目环保工作不妥之处给予指正,督促其积极整改,避免影响验收监测工作的进行。

3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验收监测方案应中应包含前言、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污染源及治理措施、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要求、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验收监测内容、验收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环境管理检查、公众意见调查实施方案等章节。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不同,如有必要验收监测内容应包含环境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项目负责人根据环评报告书等资料及现场踏查的结果编制验收监测方案时要注意方案的可实施性,要保证方案中的所有采样点位都能够便于实际操作采集样品,避免现场监测期间无法采样带来的问题。

4现场监测

项目负责人在现场监测入场前与被监测单位应充分沟通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监测人员时要强调严格按照规范与方案进行工作,如有突况应与项目负责人及时沟通,保证在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决不带走。(1)现场监测期间,企业生产工况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是数据有效性的基础。一般工业企业要求生产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水泥行业80%以上。如无法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以上的项目,验收监测应在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保证主体工程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同时注明实际监测时的工况。(2)现场监测期间,应注意对废气、废水、噪声、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等采样的质量控制。(3)公众意见调查应注意的有:调查内容的针对性;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及全面性。

5结束语

环境保护资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气象观测 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Y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15-01

大气探测又称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者对地球大气圈及其相关的水圈、冰雪圈、生物圈、岩石圈等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记录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综合观测获取的气象记录和资料是开展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气象科学研究以及气象为民服务的基础,通过发展一体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可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现阶段气象观测业务中,气象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设备不断增多,在克服了人工观测落后技术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探测质量的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气象观测工作,提高测报质量,笔者根据多年测报经验,对如何加强气象探测工作、提升探测质量进行分析思考。

一、气象观测环境现状

气象探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气象探测资料必须在时间序列上具有连续性,才能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而且气象要素具有准确性。准确、连续的气象探测资料能够反映出一定区域内气象要素的历史变化。气象探测环境(即探测站点周边环境)保持稳定是气象探测资料具有连续性、代表性、科学性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原来许多处于城郊气象观测站成了城区的观测站,城市高层建筑物的密集建设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这种城市高速发展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变得难上加难。气象局近年来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及时与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加强沟通,进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发现和及时发出限高告知书阻止两宗影响观测环境的北林区气象局附近新建住宅楼和庆安颐和家园新建住宅楼案例。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探测环境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不得不进行站址迁移的台站数达到90%,有的局因城市发展迅速还多次迁址,最多的迁址3次。这些气象站的迁移,直接影响了气象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代表性,影响了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分析和气象预报的水平,影响了我国气象探测资料的全球交换。因此,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导致建设规划与气象探测的环境发生冲突,从而引起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气象探测的质量。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并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在现阶段,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进一步的完善。

2.法律法规落实困难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法规,使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但是由于城市的发展规划更加注重建设项目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忽视了气象探测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阻力。

3.人们对气象探测的认识程度不够

由于有关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法规专业性较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不产生直接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均很少接触与气象探测相关的信息,我们对探测环境的工作可能缺少更多的经验和认识。大家也对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很短的时间也不能制定和树立。所以要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压力和议论越来越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完善气象探测环境工作的重要措施

1.增强法律意识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关系到我国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为此,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力度。

2.提高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基本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长期以来,各地、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认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力度,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3.制定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专项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关于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有关规定,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尽快组织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该地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作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保持长期稳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密切配合当地城乡规划部门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机构,做好有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4.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相关的备案制度和沟通机制

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继续发扬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的优良传统,建立完善协作沟通机制和相应的工作程序。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建设规划部门联系,及时将该单位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报当地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备案,及时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最新信息传递到当地建设规划部门。同时,以台站名称变更为契机,进一步细化探测环境保护的备案工作,重新到国土、规划、建设部门进行备案,并在当地政府网站公示备案内容。

5.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监督检查。对于气象探测环境达不到保护标准的,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治理。当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以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结语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环境污染加剧,气象探测工作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加强气象探测工作,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已成为气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分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的重要性,并对气象探测工作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地对应措施,以此作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参考,为气象探测数据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红云,孙新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2(24):162-163.

环境保护资料范文第6篇

(一)抓好环保警示教育,从思想上提升队伍环保意识。召开专题学习会,通过学习环保相关知识,县局干部职工一致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红线是决不能逾越的“雷池”,生态环境保护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要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与司法行政工作的关系,自觉做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参与环境纠纷调解工作,以钉钉子精神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纳入“七五”普法规划,持续推进环保宣传进程。

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纳入“七五”规划,通过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在“七五”普法期间,全县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知晓率、覆盖率得到有效提升。

2.抓牢“法律七进”载体,有声有色开展环保宣传。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县“法律七进”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县以“法律七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工作方案》,将环境保护法律宣传工作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寺庙”中进行细化,促使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律七进”中有抓手,有内容。

二是更新专题宣传栏。将位于人流量集中的人民路一段(县人民医院对面)宣传栏内容更新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列举群众身边常见的噪音污染、烧烤油烟、污水排放、乱扔垃圾、焚烧秸秆纸钱、使用塑料袋等环境污染行为,倡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吸引了广大群众驻足观看,同时各基层司法所也将乡镇法制宣传栏更新为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在“三月法制宣传月”、“6.5”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举行法治讲座等各种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知识。2017年,结合“6.5环境保护日”等宣传节点,全县累计开展环保集中宣传30次,发放环保宣传资料3.5万余份。

(三)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一是探索建立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衔接机制,定期通报环境违法案件受理、调查的线索及移送环境犯罪案件的办理情况,研究制定预防和查处环境违反犯罪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等。目前,召开联席会议3次,通报曝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典型案例11件51人。二是分17个片区实施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一级网格由环保成员单位分片监管,主要监管重点源、风险污染源单位5个;二级网格由乡(镇)监管,主要监管辖区内各类企业;三级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立网格监管员,主要负责村(社区)环境管理的日常巡查,发现环境隐患问题及时上报。目前,开展日常巡查34次,上报环境隐患线索3条。三是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及时化解环保纠纷。及时将《市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涉及环境污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通知》(雅调办〔2017〕11号)下发至各基层司法所,把环境保护作为近期调解重点领域开展排查化解。2017第三季度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矛盾纠纷9件,调解成功9件,调解成功率100%。

(四)健全环境治理制度。一是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各行政执法部门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会前学法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短信等方式开展宣传。二是深化法律顾问制度,提升环保法律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推荐律师26人次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在项目环评、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制度等方面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有效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常态化开展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取得的成效,公布一批联动执法典型案例,打赢“环境保护大会战”。目前,开展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36次,发放环保宣传资料4万余份,刊播环保宣传标语70余条,推送环保短信1万余条。

环境保护资料范文第7篇

1 将环保理念渗透到生物教材中

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校生物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知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讲授。就高校生物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认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属于“可讲可不讲”的范畴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阻碍了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因此在生物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兴趣盎然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灌输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2 深化学生对环境恶化的认知

在高校生物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加强环保理念的渗透,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依据环境保护内容涉及课程教学秩序,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合理运用,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把握生态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态行为素质。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充分认知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促使高校学生树立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所在地区的制备情况,并组织设计绿化校园活动,以增进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

1.3 合理运用多种方式加强环境教育

在高校生物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通过视频和幻灯片等增加学生对环境的感性认知,在生物类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有关生态的新闻报道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理活动、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生物圈所造成的影响,呼吁学生积极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上。

2 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1 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高校生物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带领学生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促进环保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促使学生认知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到城市周边的风景区参观植物园和动物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增进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进而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2.2 宣传教育文艺活动

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包括“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植物节”等,配合相关主题,以环境保护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环保节目表演以及征文比赛等方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深化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积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3 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在高校生物类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布置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在下次上课时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以增长知识,促进学生进步。比如让学生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情况、农村土地利用与废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或者对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的情况进行调查,从学生身边细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 深层探讨,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上

3.1 结合突发的事件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教师在进行食物链教学时,发现学生往往只记住了课本上的一些表面的食物链,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意义。此时教师应当结合社会上出现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或者一条食物链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大家深知食品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发展,但各种食品污染给我们带来诸多隐患:不法商贩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各种违背自然规律、催生动植物尽快成熟的技术手段被频繁使用,比如大量农业的喷洒、抗生素药物的滥用、甚至是饲料激素的添加,都造成了动植物体内化学物质和药物的过度残留。不法商贩突破道德底线的急功近利,更是爆出了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公众缺乏必要的安全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学生能用食物链的知识来系统分析食品污染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多大的灾难,从而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2 增强学生自身责任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教师应当让学生带着一双关注环境的眼睛,在网络、报刊、新闻媒体上收集与环境有关的资料,用敏锐的视觉捕捉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明确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如藏羚羊的灭绝、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等现象,探寻深层次的原因或症结所在,从而认识到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态度,以及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迫切感受到自己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任;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不抽一根烟、节约每一滴水、爱护花草、珍爱小鸟的生命等等,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的意识如空气一般充满他们身边的空间。

环境保护资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建设项目监测

引言

环保验收工作是项目环保建设过程中确保环保法律执行、环保制度得以实施而需要进行的最终检查环节。因此,环境验收工作在项目环境管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环保验收工作的前期工作与基础性工作,环保验收监测工作长期为建设项目的竣工以及环境保护验收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是保证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得以落实的根本,其中验收监测工作建设工程污染的首次检测工作。

1、做好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客户的监测委托任务之后,首先要提供如下相关方面内容的自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监测结果批复建议,所在地预审建议以及初步环境保护设计方案,诸如生产工艺、使用原材料、工艺流程等相关图表。设计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涉及到环境保护生产公司、流程图、固液废弃物处理等相关材料处理建议。同时还要收集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自身也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档案及相关项目建设中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法规要求进行检查的过程。

在进入监测现场勘测之前,必须认真的阅读相关资料,同时在现场监测过程中进一步核实环境监测评估批复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监测现场的详细情况一一列出。在现场监测过程中将之与环境皮肤中的清单内容进行一一对应,确保各项内容都符合要求,同时还要了解多类净化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现场监测条件等。

另外,在监测细节方面,需要在监测现场对监测工作的采样位置、采样井、采样平台等相关监测条件等提出明确的要求。

例如,废水的处理,对厂方提供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单元、尤其是最初的进水以及出水位置。另外,对废水采样井处理时,一定要工程单位在现场打开井盖,对废水采样井中水流的大小、排出口的设置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还要在排口安装污水流量计,将实际测量数据与厂方提供数据一致性进行检查,当出现较大差异时,必须给出对应解释,同时要求厂方对采样井进行清理。

在废气的处理方面,其采样点的选择要执行《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中相关要求的规定,在勘查过程中要带好记号笔,在管道外将开孔位置、孔径等详细标出。在标注过程中,要求采样位置必须避开对测试人员造成危险影响的场所,必要时可以要求厂方设置专门的采样平台,通常要求采样平台有足够的工作面积,满足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等要求。

噪声的处理,首先要对产生噪声的声源位置、实际设备台数、隔声降噪措施以及厂区噪声敏感点等,在将这些关键点位置明确标出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噪声监测点、监测设备以及厂外界特征等进行标出。当需要对生产厂房的废气进行监测时,还需要对项目边界大小、噪声与边界距离、监测区域内电源分布情况以及现场参与人员等情况进行标出。

2、确定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的相关标准

2.1 环境监测验收的根据

环境监测验收的检测包括当前有效的国家与地方所确定的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规、办法、技术规定;与该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技术性文件;国家、地方、行业管理部门相关的批复性意见;工程建设过程中与环境保护设计改动的报批手续与批复类文件;建设项目方相关环境设施的运行情况检测报告以及委托检测授权书;其他相关问题以及资料、文件等。

2.2 验收监测评价标准与主要监测内容

验收监测的评价标准通常列出了国家、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具体名称、编号、等级以及相关数据限值等。验收的监测内容可以大致上按照废水、废气、噪声以及固废进行分类,对监测因子、监测频次、监测点位置布置,采样监测方法、验收质量控制措施等,最好能够附上相关监测点的位置图片。

2.3 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的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初期、建设过程以及试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执行情况;环境保护设施、竣工与运行情况;运行过程中潜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状况;工业生产过程中固(液)体废物的处置与回收状况;生态建设及环境恢复状况;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处置及落实情况;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扰民现象及问题等。

3、监测报告编写的验收

验收监测报告必须根据验收监测的结果、验收工作的世界需要来进行编写,其主要内容除了上述验收监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以及所附的相关批复意见书之外,还需要加上其他的相关内容。例如,在环境验收监测过程中对环境运行工况分析情况、监测工艺生产过程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工业生产负荷是否达到竣工验收的监测要求;对生产质量控制与保证情况等情况进行检测;验收监测结果及评价,相关的监测结果包括具体的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放气体量、年排放总量、无组织排放、环境敏感区域质量监测值的监测等。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监测与评价标准、指标等,对多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结果是否达标进行评价,对与主体工程相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除污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根据环境管理状况,对监测内容进行逐条编写、说明。

4、杜绝公众参与调查的形式化现象

作为环境工程验收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能够反应出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项目建成试运行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给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而言是人民群众对项目环境影响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的一种体现。

(1) 对于被调查公众及对象的选择应该在经济、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选择,由于这方面的内容影响到个人、集体以及环境监测执行人员,为了避免出现公众调查公众形式化、虚假化的问题,确保受调查对象人员包括受项目影响群众、了解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项目参与环境保护监测人员。

(2) 得到的公众调查意见结论必须包含如下内容:公众对建设项目的基本态度;建设前期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及环境影响;工程营运过程中遗留的环境影响问题;工程项目试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突发污染事件;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偷排污问题。

结语: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环境监测工作基础之上,在具体的环境验收工作中,主要针对生产项目的具体特征,考虑影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的相关因素,设置对应的环境监测节点,以提高监测效果的完善性。同时,在监测过程中还要尽量采用新型的检测技术及手段,提高监测的精确性。(作者单位:运城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监测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