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短诗三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古诗词优化教学策略
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是我国一笔瑰丽的文化遗产。而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的学生十分遥远,背景也是非常陌生。对于小学生而言,引导他们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却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古诗词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背诵的层次上,应经常地逐步地指导学生理解与欣赏,并感知、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一、熟读成诵,整体感知
选入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大多是学生已经能背诵的,这使得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往往忽视读通读顺的环节,在古诗教学伊始,就让学生急急忙忙解诗意。其实,尽管有些诗学生早已在幼儿园就能熟练背诵,但是,他们往往只是模模糊糊的背,并不清楚每个字怎么写,甚至有些连字音都读不准确。因此,教学伊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全诗、认清字形。在初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放得开,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的方法,读的重点,一定要反反复复地读。尔后,教师再帮助学生一起扫清障碍,读通全诗。
这个阶段,有三个任务,一是把题目意思读明白了。有些题目意思难懂,也不好读。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初晴后雨是雨后初晴的意思,学生不易理解,饮是喝酒,学生更不懂。按照现在的语言习惯应该是“雨后初晴湖上饮”,词序明显与现在不同。只有理解了意思,学生才能把题目读好。二是把每个字都读准了。如《泊船瓜洲》这首诗,多音字特别多,有“间、数、重、还”,学生一开始不一定能读准确,这就需要教师从旁指导,纠正读音。三是把大概的意思读出来。有些诗意思浅显易懂,学生基本能读明白;有些诗的意思学生比较难懂,如《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词中28个字,写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鸿影、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2种景物,要让学生说诗的内容太不容易了。
二、突破疑难,理解诗意
理解重点词与重点句是理解诗句的关键。教学时我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不过多的讲解,少给点“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用自己的话串出诗句的大意,在串句意时,有时要重点把握好诗句的“序”,使“疑”得到了及时的排除,从而使学生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诗文进一步的理解。比如《石灰吟》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引导学生了解是因为“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才“粉骨碎身全不怕”,这样顺序一变动,学生对全诗的理解就加深了。在理解词语时,我还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古今不同的词义上,如《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的就会提出“可怜”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值得同情、怜爱”呀,这样一发出疑问就引起了大家的激烈争论:这样和“露似珍珠月似弓”就联系不起来了呀,这显然是不对的吧!这个时候我用投影仪出示初秋的夜晚,淡淡的月光下草地上布满了晶莹的露珠的优美的画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月光下的露珠是那样的晶莹透亮,犹如一颗颗可爱的珍珠发出迷人的光芒,便恍然大悟――“可怜”在这边所表示的很明显不是现在所通用的“值得可怜、怜爱”的意思,而是“可爱”的意思,他们对这首诗的诗意也就随着“疑难词”的理解而领略了大半了。在古诗文的教学中,突破疑难,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
三、寻找诗眼,理清思路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诗眼,对巩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探明诗人写作思路,感悟诗人的情感大有裨益。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 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之深, 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 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它不仅 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又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 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 画的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危”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绘高,“手可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上人”是夸张“高”。在这首短诗中,无一不是在写“高”。通过多侧面的 描摹刻画,反复渲染,山寺危楼那高耸的形象就深深留在读者的 脑海中了。
四、品味欣赏,体会情感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时代离现在已经是非常久远,学生不了解诗词的背景,不懂古诗的韵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呢?我认为可以采用品味诵读的方法。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这首词中,我先播放一段描绘初夏夜乡村田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我动情动容地吟诵,极力地感染学生,以声传情,让学生从老师的“音”、“调”中去体会古诗的韵味,领悟其中意境。接着,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如何读出“音”、“调”,读出感情。这样学生的“读”不仅“多”,而且会充满了激情,逐渐进入作品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在微风习习,有月,有鸟,有蝉、有蛙,还有稻花香的乡间小道上散步,从而就容易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因丰收之年而喜悦的情感了。
五、积累学习,拓展延伸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除每节课尽可能适当安排多一点教学容量,教学内容的理解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之外,还要讲一点“多多益善”的策略。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三首诗的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也不同,为什么教材要把它们编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呢?”由于学生对古诗已经基本理解,所以很快就能领悟出教材的编排是“别有用意”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不同,但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都表达了羁旅之人一个共同的心声――“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及热爱。”在古诗中,像这一类的古诗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好好地上网找一找,并认真地抄出来,在班级中好好地交流。由此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