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宽容的议论文

宽容的议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宽容的议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1篇

一、记叙文如何构思新

记叙文构思新往往需要注意:

1.角度新。不但要从正面切入,也要学会从侧面甚至反面切入;不但要从大处着眼,也要从局部入手以点代面,大题小做等。

2.顺序新。可以综合使用几种记叙顺序,有时候倒叙或插叙比顺序效果更好。

3.人称新。各种人称都有其优劣,综合来看,第一人称相比第三人称就显得更加感性。有时,第二人称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叙述技巧,营造出文章的波澜起伏之美。主要的方法有一线串珠、横向剪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叙事突转、设置悬念、虚实相生等。掌握技巧,能够提高记叙文的叙事效果,显得构思新颖,增强感染力。

二、议论文如何构思新

议论文是考场作文最常见的文体,但是,也容易写得平淡,千人一面。所以,议论文也需要在构思新方面下功夫。

1.议论文精巧的构思首先表现在角度的选择上。我们从一则材料上可以得到很多的立意方向,有些角度是大众化的,有些角度是新颖独到的。

2.议论文精巧的构思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如《拿来主义》,作者本来提倡“拿来主义”,可偏偏先批判“送去主义”;批判“送去主义”,却又从“闭关主义”写起。这样,就使人容易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进而认识到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3.选材精当。材料新颖、丰富是使作文出新的重要因素。议论文中,也要注意选择有文化内涵、使用频率低的材料。比如,论证“贫贱不能移”,写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选择归隐富春江,就比我们都熟悉的苏武、文天祥、钱学森不受利诱,要新颖得多。

三、抒情散文如何构思新

抒情散文的构思新颖,主要体现在抒情方式的选择上,既要掌握直抒胸臆的手法,也要掌握间接抒情的方式,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还要注意结构严谨。散文形散神聚,需要有一根线把看似零散的材料贯串起来,这也是构思新颖的保证。

另外,我们可以逆向构思,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

【思考一下】

1.所谓逆向构思,是指作者在构思过程中,依据某些题材的可逆性,避开思维定式,向与之相反的方向构思谋篇的一种创造性构思法。能够体现这种思路的故事是( )

A.王戎识李 B.司马光砸缸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2.为了论证“宽容别人,成就自己”,作者想到了一个材料。你能够利用类比联想,再补写两个材料吗?

如果齐桓公不宽容管仲的一箭之仇,怎会成就号令天下的春秋霸业?

答:

3.请用递进结构法,为作文《要钻牛角尖》列一简易提纲。

答:

4.请为论点“我们应该学会坚守”设计三个并列的分论点。

答:

5.“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

这种开头方式属于( )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2篇

议论文中的叙事与记叙文中的叙事是不同的。议论文以“理”胜,事实仅仅是个例子,叙事的目的是说理;记叙文以“情”胜,叙事的目的是表现情感。表达目的不同,语言特点自然不同――议论文中的叙事概括简约,记叙文中的则具体生动。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为了治理好黄河,禹亲自拿着铲子、背着篓子与百姓一起劳动。他的手和脚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连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

新婚不久,禹便抛下妻子,一心治水。为了赶时间,他争分夺秒,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启,禹恰巧从家门经过,听见了屋内婴儿的哭声。他很想看一眼刚降生的儿子,但一想到受苦的百姓,禹还是狠下心来,没进屋看望母子二人。

十三年过去了,滚滚黄河水终于被禹制伏了。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黄河会再度泛滥,大家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这是记叙文的叙事方式,有动作、心理的描写,比较生动。如果去掉这些描写成分,简约概括地叙述事实,就是议论文的叙事方式,比方说: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屡遭磨难而不竭,反而愈加昌盛,一步步走向繁荣,正是因为有无数忧国忧民的炎黄子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精神支柱。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国家的生存发展而历尽艰辛。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心中记挂着人民的安危;卫青、霍去病转战边塞,击败匈奴血染疆场,因为他们想着国家的安危;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在民族敌人面前表现出气壮山河、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从上面两个文段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事实论据的写作是重叙述轻描写的。把握好这个特点,我们的叙事就容易概括简约。

提出论点后单摆浮搁地罗列几个事实论据就万事大吉,是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摆事实”是手段,“讲道理”才是目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因此,“摆事实”之外,我们还要学会阐发道理,用说理分析给论据“点睛”,这样,事实论据才能更真实、更典型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对事实论据的说理分析要与论点呼应、契合,能够“自圆其说”,这是基本的要求。怎么分析阐释呢?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回扣论点

在摆出事实论据后,我们可以用一两句话回扣论点。这里说的“回扣”不是无效的重复,而是有效的回放。回扣到位,论点就像文章的“主旋律”,在回放中得到强化。在《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一文中作者是这样分析的:

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同。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能相信谁呢?当自己有着清醒理智认识时,就应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中国女排主教练和在当初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阻力很大,许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起用冯坤等新将,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奖杯,假如他当初采取别人的建议,那金灿灿的奖杯如何能捧回来?正是在关键的时刻相信自己,和取得了骄人战绩。

文段结尾,作者回扣重申论点,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二、揭示原因

论据陈述的一般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现实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深入挖掘原因能够增加论据的说服力。《宽容是阳光》一文就是从分析原因的角度来阐释论据的: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学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以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以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对原因的剖析,是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进行论证的过程。上面的文段中对原因的阐释突出了论据的作用,表现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使议论的内容更加深刻。

三、升华意义

论据是现象,现象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但我们的阐释不能停留在尽人皆知的表层的意义上,要力求探究出更深层的意义,这样论据就有了启发性,启发读者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说《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桥梁》一文中的段落:

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的桥梁,是一个民族要生存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翻开那长长的历史卷轴,你会清楚看见,凯末尔改革第一步就是改革语言,凯末尔深知,只有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的桥梁,才能使埃及这个贫困的国家再次跃起,恢复昔日古罗马的辉煌。再看唐代的玄奘,他不是在灯下孜孜不倦地翻译天竺的经文吗?他知道,只有把天竺梵文翻译成汉语,天竺的佛法才能在中原弘扬。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的桥梁,可以使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各取所长,为振兴民族之用。

段首提出“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的桥梁,是一个民族要生存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在叙述论据之后,段尾升华了“基石”的意义,上升到“各取所长,为振兴民族之用”的高度,“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桥梁”的重要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出来,大大增强了论据的说服力。

四、反面假设

反面假设就是针对论据从反面提出假设,并证明如果情况与论据相反就不会得到某种结果,以此来彰显论据的真实性,增加论据的可信度。在《稳中求胜》一文中,作者就用了这样的阐释方法:

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反面假设是从另一角度证明论点,一正一反两个角度使论证更加全面。

五、明确做法

怎么做是思考问题的终结,如果能在陈述论据后明确做法,让做法成为分析阐释的顺势延伸,在展示完整思维过程的同时,也增加了论证的力度。《忙,不亦乐乎》一文中,为了证明“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这一论点,把“忙”比喻成“惊叹号”,文段如下: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的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巨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人生的精彩。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即理清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分析问题(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部分)三个部分(即引论、本论和结论)。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及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

【技法指导】

初中现代文阅读对议论文结构把握的考查往往以理清层次的方式出现。具体来谈,我们应了解以下几种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1.并列式即在论证过程中,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论据和论据之间也往往构成并列关系。如《纪念白求恩》依次论述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对照式即论述中的层或段之间,把两种事物作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如《纪念白求恩》中就用不少人工作不负责任等不良作风,反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总-分-总”式即先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对论点分析、论述,最后归纳总结全文。如《敬业和乐业》总体结构即为“总-分-总”式,开头总起全篇提出论题,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结尾总结全篇。

4.“总-分”式即论述的两部分的关系是先总括,然后再分别论述。如《多一些宽容》第二段就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第一层总述,第二到五层分别谈了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分说层次由轻到重,安排十分合理。

5.“分-总”式即先分说,分别从几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再总说,归纳出结论。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第二段就是先列举两个事例分述,后归纳总说。

6.层层深入式即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一层比一层深入,各层的排列顺序不能调换。如《怀疑与学问》在开头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然后从积极方面加以论述。

7.起承转合式即开头“起”破题,引出要论述的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就是“合”。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先提出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举例进行论证,最后结合实际表达愿望,各部分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转换流畅。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以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内容。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名著改编越改越俗

别做文化“啃老族”

仲 言

社会上有一批寄生于父母羽翼之下,既不去就业更不愿创业,且过着优哉游哉惬意生活的“啃老族”。在文化领域,似乎也存在与之相似的“啃老”一族。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文化“啃老”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名著改编,像《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改过一遍又一遍,但对名著诠释的深度和准确性却不尽如人意;现代名著、武侠小说之类也一改再改,且越改越俗;以至于但凡有点知名度的作品都面临被不断改编的命运。又比如,近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炎黄故里,到姜尚故里,再到老子、庄子故里;从曹操、华佗故里,到诸葛亮、赵云故里,再到四地争抢曹雪芹故里;甚至还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两国四地抢李白,历朝历代名人都引发过一轮又一轮的争抢。

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故里”之争,也是硝烟弥漫。观音菩萨的故里就有四川遂宁、河南平顶山和新疆昌吉相争不下;浙江的宁波、杭州、绍兴,江苏的宜兴,山东济宁和河南汝南等四省六市(县)争相为“梁祝”申报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娄烦为争孙悟空故里决定建占地七千亩的“大圣故里风景区”。再比如,各地纷纷兴建或高调准备兴建所谓“唐宋古城”“中华文化标志城”之类,“造城”似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言必古人,艺必古典,是国人比过去更重视传统,还是时下流行复古风?似乎全不尽然。实际上,在这“复古热”的背后,既没强调重温历史、面向未来,也不着眼于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取而代之的是盲目依赖传统,在古人麾下讨生活的可怜,厚古薄今,对当下文化的极端不自信,更有地方和行业利益驱动、政绩冲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无论是对历史遗存的过度开发,还是一窝蜂式的名著改编,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无端戕害和严重浪费;盲目投资营建各种拙劣假古董的行为,也是文化的无知和谋利的躁动;而无聊炒作西门庆等负面文化,更是一种浅薄荒唐的闹剧。在这里,历史文化及名人完全成了某些人附庸风雅或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这种挟持古人、扭曲传统的狭隘行径,令传统文化的传承陷入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泥淖。

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创造,是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她代表着民族的过去,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但决不能成为子孙后代坐吃山空的资本。珍视传统,决不意味着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十三亿人励精图治开创历史的创举,需要大量与之相匹配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的文化创造,需要大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精品,如果不能给后世留下诸多光耀世界的遗产,那就是当代文化的失职。

那些靠稀释或颠覆经典制造出来的二手货,那些亦步亦趋鹦鹉学舌式的克隆品,那些毫无创意和底蕴的伪景观,不仅不能成为文化发展的“救命稻草”,而且只能作为“文化啃老者”创造力贫乏的注脚。啃老注定没出息!只有拿出过硬的文化实绩,才能避免成为那个到处炫耀自己祖先也曾发达过的阿Q。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8月3日)

1.全文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2.本文的结构特点如何?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4篇

体例新颖,遵循规律

正如《学案》前言中所述,目前市场上有关中学生的作文书籍举不胜举,它们或限于单纯文选类,学生充其量只能依葫芦画瓢;或限于枯燥理论类,学生不愿阅读,即使看了,到实际写作中仍然无所适从,难以下笔。本丛书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在体例上有了很大突破。全书共分三册,每册都按“技巧学习”、“篇章学习”、“专题学习”等三部分来安排,高一、高二分册还附以“练习指导”,在“技巧学习”中着重介绍各种文体的经典技法,如高一分册中“写出景物特征”、“写出人物个性”、“学习描写”、“学习抒情”等诸多章节,高二分册中“学习立论角度”、“学习横(纵)向论文”、“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等章节,在这些方法学习中,编者并不是把相关概念、枯燥理论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对每一技巧进行条分缕析,并附以鲜活实例且作精炼点评,这样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既从理论上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又从感性上进行了认知,极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果说“技巧学习”侧重于理论的话,那么“篇章学习”就侧重于实践了,在“篇章学习”中,编者对每一要点作精练梳理后附以大量习作,这些习作既照顾点,又兼顾了面,并有不同的层次供学生欣赏借鉴。如高二分册中“学写阐释型议论文”中所选各篇文章都紧紧围绕着“阐释”二字这个“点”进行,选取了“意气”、“成功”、“个性”、“纪念”等“面”来全面展开,所有这些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还有升格前后的作文对比阅读欣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每篇习作后配以入木三分、切中肯綮的精湛点评。这是画龙点睛之笔,极有利于学生的借鉴品评。“专题学习”中对相关专题进行解读并附以适量经典例子,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审题及积累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作文有序教学方面,《学案》高一分册重记叙文,高二分册重议论文,高三分册重能力提升、高考应试的形式来编写,这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高中作文教学规律。记叙重在于感性认知,议论重在于理性思考,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想是感性的升华。高一年级在记叙方面从各个不同角度加以训练,夯实了基础,高二年级在此基础上对世间万象、人生哲理等加以品评就有了物质基础,高三在以上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加以专项训练提升能力,就不再是构建空中楼阁了,《学案》这样体例的安排也解决了高中作文教学盲目性和无序性的问题。

定位准确,贴近实际

高中作文教学也无外乎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其中记叙文、议论文就是传统意义上所讲的大作文、说明文、应用文贯穿在语言知识运用类的题目当中,实际上这些体裁在小学、初中就都已涉及,到了高中作文教学中将怎么处理这些看来是“炒剩饭”的工作,《学案》中对这一问题做了很好的定位,那就是要写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较复杂的议论文。所谓复杂记叙文,就是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去写人记事,使人物形象丰富,事件描述清楚深刻,如高一分册“技巧学习”里就开辟了12节内容,从结构、写景、叙事、摹人、表述、表达等多角度做了全景式的介绍,高中生如果能在原有的写作记叙文的基础上再悉心领会,认真借鉴,定会再进一层,大大提高了记叙文的写作能力。议论文亦是一样。

《学案》中的选材既有展示青年人的“青春风采”,又有培养健全人格的“学会宽容”;既有展示时代风貌的“时代窗口”,又有继承传统的“崇尚节俭”;既有面对人生的“直面荣辱”,又有触及心灵的“心灵涟漪”……所有这些选材,昂扬向上,积极乐观。它们是一付心灵的鸡汤,滋润着年青人的稚灵的心灵;它们是一份沃土,哺育着年轻人茁壮成长。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很好的正面影响。

当然此套丛节还有诸多可取之处,如材料丰富,点评精准,便于操作等便不一一赘述。

下面谈谈我们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是如何实施《学案》的。

目前中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作文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作文的不规范,缺乏针对性的训练亦难辞其咎。《学案》丛书出版后,我们有了教学蓝本,但好在蓝本还需合理绘制,才能变为宏伟的蓝图。具体措施是:

集中学习,统一部署

学期初,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组织本组教师集中学习相应《学案》,结合学生实际(高一上学期除外),制定本期训练目标及内容。如高一上学期因不了解学生实际,我们选取了《学案》高一分册中的“写出景物特征”、“写出人物个性”、“学习描写”、“学习抒情”四个专题,原则上每专题训练一个月,每次专题训练一次统一题目,一次不统一题目,每次专题训练一次集中品评,一次由各班自主批阅。计划制定后,学期内严格执行,遇特殊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分步实施,重点落实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学案》的体例,分步实施,高一训练记叙文、高二训练议论文、高三在高一、高二训练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结合考场作文特点训练考场作文,这样安排,既解决了作文有序教学的问题,又遵循了作文训练的基本规律,学生们写作也感到有了思路,有了章法,有了话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做到点面结合,重点落实,如在高二的训练议论文时,刚开始学生们不知如何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我们就不急于写成篇文章,结合“技巧学习”中第三专题“选取议论角度”,找出多篇材料,训练学生们从材料中用一句话提炼一个观点,进而从不同角度提炼出多个观点,并结合材料简单阐明提炼的理由,这样,经过训练,学生从材料提炼观点问题就解决了。再如选取和使用论据的问题,刚开始,学生们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要么选取的例子不能说明观点,使文章缺乏说服力;要么仅仅举出例子,没有结合观点作必要议论,使论据观点成为“两张皮”;要么是运用大量篇幅记叙例子,淡化了议论文的文体,甚至根本就谈不上是议论文。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结合“技巧学习”中第四专题“选取和使用论据”,来进行专项训练,重点突破,一方面利用《学案》中的观点,让学生找材料,然后训练对材料进行压缩,最后训练运用议论句结合观点来点评材料。这样经过反复的专项训练,学生们的议论文写作逐渐上路了。

提升能力,健全人格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5篇

选文引经据典,围绕“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这一观点摆事实、讲道理。从“色难”引出论题,以“色悦”含蓄作结。试题既考查了考生对议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又加深了考生对“孝”这一传统美德的认识。

孝乃德之本

《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接受不了的,就是儿女给他们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能够持之以恒。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之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用到;有了恭敬之心,父母的教诲才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才会虚心悦纳。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能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形成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谭用发/文,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3月25日,有删改)

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________。(2分)

2.第2段主要运用了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4分)

3.第3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概括出来。(3分)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6篇

这种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运用到许多方面。

一、释义破题。便于议论

通过解释题目的含义,确定题目的内涵和外延,确定自己论述的范围,有利于提高论述的准确性,也可以给下面的议论作基础。如:

(1)“时尚”首先是“时”,它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其次是“尚”,它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气和习惯是社会上一定时期的产物,有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有不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我们要正确引导和纠正的东西。(2009年考场优秀作文《品味时尚》片段)

这段话解释清楚了“时尚”的含义,它的两面性就显现出来了.文章的观点也就明确了,接下来只要分开论述就可以了。再如:

(2)原点纤尘不染,是纯净的状态。回到原点即回到事物的本初。回到心灵的原点,选择守护生命的本真,让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这段话先阐释了“原点”和“回到原点”的内涵,然后以此为基础准确地确立了论点。

如果是关系类题目,能够弄清楚概念问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对题目或提示语中关键语句的阐释有时不一定要写出来,但这种方法在提高论述的准确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阐释题义。引起下文

文章的开篇对文题的内涵加以剖析、阐释,或明确范围,或辨析概念,或阐发新义,以引起下文。这是阐释法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如:

(1)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2009年考场优秀作文《见证》片段)

(2)诚信如一株梅花,在利益的寒风凄厉中摇曳生姿,令^、叹绝。

诚信如一尊峭壁,在利益的汹浪拍击下亘古坚实,令人敬仰。

诚信铸造高贵的灵魂,……

(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诚信铸造高贵灵魂》片段)

第(1)段文字阐释了“见证”的内涵并明确了范围,引起下文。第(2)段文字运用比喻阐释法阐明了“诚信”因不趋利而“令人叹绝”“令人敬仰”,由此引出“诚信铸造高贵的灵魂”的论点。这种依题写作的方法使文章显得思路清晰,论述严谨。

三、阐释收尾,总结升华

文章结尾部分,在上文议论的基础上对题目或论点中的关键词进行阐释,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例如:

(1)“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2003年考场优秀作文《宽容是阳光》片段)

(2)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温润却也尖锐的心态!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不理会世俗的成熟!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守住经典,守住永恒,不因岁月淘沙而褪色的坚强!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我们这一代不盲目,不屈从,不流俗,坚信“三千越甲可吞吴”的“90”后的迎战姿态!

(2010年考场优秀作文《守得一方明月在》片段)

第(1)段运用引用阐释法,形象而有哲理地阐释了“宽恕”的内涵;第(2)段运用排比句式阐释了“守得一方明月在”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上文内容有总结和升华作用,同时又展示了精彩。

四、运用不同的阐释方法,增强议论效果

1.揭示本质法

运用这种方法,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可以使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文章的深刻性。如:

皎皎月光,我掬一缕最亮的;点点星辉,我摘一颗最美的;灼灼红叶,我采一片最艳的。此时我选择人生的支点――独立。

独立是一种光亮却不耀眼的光辉,一种圆润但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向周围的人申诉求苦的大气,一种不向周围的人阿谀奉承的清高。它是一种风格,一种自然。(2007年考场优秀作文《我的独立宣言》片段)

作者在第一段的最后提到本文的中心论点“独立”,接着在第二段阐释自己对“独立”的理解,揭示了“独立”的本质内涵,显示出了作者思考的深刻性。

这种写法常常采用“……是……”的句式来表达。

2.事例阐释法

事例阐释法,是借助事例从同一角度或不同角度对题目或论点中的关键语句进行阐释的方法。这种方法让事实说话,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如:

(1)信,乍一品来,无色无味,但这一人一言,在岁月的冲刷下,方显其骨鲠大义。信为何物?商鞅立木于南门,五十金而树立变法之信;尾生抱桥苦等,洪水退去仍坚守桥下树立诺言之信;关云长拒绝上马金下马银树立忠君之信……(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问世间信为何物》片段)

(2)找准位置,那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那是苏武牧羊的忠心耿耿,那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击柱,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四溅,雄心勃勃。……(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找准位置绽放光彩》片段)

第(1)段运用多个事例从几个方面阐释“信”,给人以感性的认识;第(2)段连续用六个事例来阐释观点。事实确凿,很有说服力。

3.比喻阐释法

运用比喻阐释法可以把形象和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说理生动形象且富有内涵。例如:

平庸是无尽的沙漠,拒绝是点亮黄沙的绿洲;平庸是无边的沼泽,拒绝是唱响污浊的鸟儿;平庸是缤纷的愁云,拒绝是抹去阴霾的春风。平庸让人堕落,堕落扼杀进步;拒绝平庸,救人于悬崖,挽狂澜于既倒,如此胸怀,如此睿智,如此豪迈,既让人心生感喟,又让人振臂欢呼!(2011年考场满分作文《拒绝平庸》片段)

这一段作者分别用三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题目中的“平庸”和“拒绝”,顺理成章地表达了拒绝平庸的观点,且增添了文章的哲理美和画面美。

4.引用(或化用)阐释法

这种方法就是作者借助诗文佳句、名言警句等从多个角度进行阐释。这种阐释法既能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文学积累,又可彰显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浸透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增强议论效果。如:

(1)君子之乐,是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的高歌;君子之乐,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坦荡;君子之乐,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是君子之乐也。(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问心无愧,君子之乐》片段)

这一段作者先后引用了孟子的文句、于谦和的诗句来阐释自己对“君子之乐”的看法,

然后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这两段话借助诗文,既明白点出了对观点的深刻理解,又显示了自己丰厚的文学积累,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激情昂扬。

5.比较阐释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与被阐释对象内涵不同的事物作比较,来厘清自己的看法。这种阐释法能帮助作者准确把握题目或观点的内涵,显示自己理解的准确性和透彻性。例如:

拒绝平庸不是哗众取宠,那个自己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只是对平庸的另一种注解;拒绝平庸不是盲目自大,那个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并挥霍青春的狂妄女,注定只是平庸的附属品;拒绝平庸不是轻视生命,那个在校园里飙车的“欺实马”,自称“我叔是×××”的嚣张男,不是彻彻底底的平庸,又是什么呢?拒绝平庸不是只对着自己“微笑”,而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开怀大笑,否则只是自找没趣,所有只是“标新立异”,空谈误韶光。(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拒绝平庸》片段)

这种阐释法常常用“……不是……”的句式来表达。

五、运用阐释法,确立论点或分论点

议论文写作中确立论点或分论点是至关重要的,运用阐释法,从“是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或分论点,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例如:

(一)题目:绿色生活

中心论点:诗意、健康、和谐、简洁的生活就是绿色生活

分论点一:绿色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

分论点二:绿色的生活是健康的生活

分论点三:绿色的生活是和谐的生活

分论点四:绿色的生活是简洁的生活

――2010年江苏卷优秀作文《绿色生活》

这篇文章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阐释法分析了“绿色生活”的内涵,确立了论点和四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论点和分论点都用“……是……”的句式表达。

(二)题目:宽容是一种境界

中心论点:宽容,是一种境界

分论点一:宽容如水(温柔、和气、冷静)

分论点二:宽容似火(用爱和真诚温暖别人的心灵)

分论点三:宽容是诗(诗一般的胸襟和气度、旷达、博爱)

这篇文章运用比喻阐释法确定三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从三个层面揭示了宽容的本质,思路开阔,联想丰富,认识深刻。

(三)题目:肩膀

分论点一: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分论点: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分论点三: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7篇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寒风吹起凋零的落叶,却未曾改变它的命运。落叶虽难与滋养它的大树争其流年,面对嘲笑,落叶只是微微一笑,化泥护根。

莫名其妙的微笑

“尽管你不愿意,但事实证明,你今天开学。所以你必须马上起床!”在老妈议论文般的督促下,我无奈的迈进两个月未曾谋面的校园。同桌——一个弱女子。我立刻显示出男性的下马威——“国界”。我用充满杀气的目光扫向她,她一怔,然后微微一笑,继续擦拭桌边。我强大的攻势在莫名其妙的微笑前土崩瓦解。我愈加愤怒,寻找着“二战”的导火线……

羞愧难当的举动

中午补给过给养后,我再次兵临城下。我将“书墙”向“敌方”推去,占去敌方“半壁江山”,战争被我挑起。我已开始练习高声,准备迎战。可她却将“围墙”与“防线”向后方拉去。我正不解之时,我的余光发现了本班的“CEO”正注视着我,我心想,这才几天啊,不能让我的高大形象在班主任心中毁了啊,那样我的“仕途”就完了啊。我的脸“唰”地成了红布,比变脸都快。我军又不战而败。此后一个月,我不敢轻举妄动。

感人至深的话语

一个月的同桌,让我看到了她难以置信的好脾气,我也越发的感到我灵魂的“欠高尚”。月考成绩公布了,她整整比我多了三十分!她取代了我,成了班级里的佼佼者。她第一次开口向我说道:“需要我帮你补一下数学吗?我相信,凭你的智商,肯定比我学得好。”而此时的我正陷入以为她要挖苦我的自责之中……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8篇

怎样通过教科书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专题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专题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由教师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科学的“集成式教学”,让学生在知识板块中自主体味语文的妙处,形成思维“知识树”;第二个环节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知识点进行自主的“专题研究”。

一、专题教学的作用

语文课堂常常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认为听与不听没什么区别,至少与分数的高低关系不大;甚至,语文课堂沦为了学生完成其他学科作业的时间段。面对“人在神不在”的学生,语文教师大为神伤。仔细思考,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停地围绕课文反复咀嚼,直到连渣滓都嚼不出味儿来了方肯罢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光难说“文学味”,更难以吸引学生仔细聆听。因此,语好者的数量正惊人地流失着。

我认为,将《祝福》一文反复“压榨、拧干”,获得的感悟不会比从《呐喊》、《彷徨》中提炼出的养分多。要了解鲁迅,多读其小说、杂文方为读懂他的最佳方法。祥林嫂不过是钻石上流光溢彩的一面,打磨得再亮,也无法折射出钻石本身的光芒,以蠡焉能测大海之水量!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言之有理啊!见多识广,读多了,自会思考。

专题教学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若干文段的基础上,进行“板块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形散神不散”,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参与中,形成细致、深入思考的能力。如前文所述,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专题教学包含两个环节――教师的专题教学和学生的专题研究。前者必须是教师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对教科书、知识点进行合理化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贴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后者一定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实现的,在之前板块化的知识梳理、整合后,实现自主阅读与思考。

“教”是为了“不教”,专题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知识点的整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彻底掌握,为日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无师自通打下基础。因此,专题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更重视对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同时,因为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广、更多,课堂上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就更高。因此,专题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会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努力开拓与延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所以,专题教学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以教学的手段挖掘教科书的深度,用专题的方式拓展教科书的宽度。

二、专题教学的方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专题教学呢?方式如前文所说,分成教师的专题教学和学生的专题研究两部分。本文将主要探讨专题教学的有效方式――教科书的专题整合、知识点的专题整合。

(一)教科书的专题整合

1.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高中语文的教学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课文不能孤立开来单篇单篇地咀嚼。一个新单元的教学,首先应找出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相同点,其次再以此为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思路,这样能够避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弊端。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有3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都是我国散文中写景状物的名篇,都是通过细致描绘山川大地、自然风物的美景,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时代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而学生对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得并不深刻,只是肤浅地记住了,并没有灵活掌握。对此,在设计这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时,我就将“让学生深入理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为了首要教学目标。

寓情于景的散文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神奇的大自然,来展现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读这类课文,需要透过文字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情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因此,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先展示一幅清晨露水荷花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看到图片时的心情,用语言描摹图片中的景色,再分析情、景关系,之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感受景物柔美、蒙之感,体味作者由不宁静―欣喜―回到现实、再到推古及今越发低落的心态。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我先让学生找出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再让学生体味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来反映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教学《囚绿记》一文,我先让学生思考那株被“我”所囚的常春藤有哪些特点,再联系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总结作者所运用的手法――托物言志。之后,为了强化学生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理解,又拓展了几篇此类佳作《我的空中楼阁》、《绿》、《花床》等,以深化学生思维。

这样的专题教学,整合了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抓住一个重点,深入研究,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填鸭式”知识灌输,能更好地实现“一课一得”。同时,大量课外文章的阅读,既扩大了教学容量,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2.以一个学期为单位。语文教学更应该有全局观,语文教师大可以展开拳脚,拓宽思路,以一个学期为单位,通过整合本学期最重要的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思路。如人教版必修三议论文的教学“表达与交流”这一专题中,4个写法指导(“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都是围绕议论文展开的,而这学期的课文中恰恰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师说》、《过秦论》等几篇经典议论文。于是,结合这几篇课文,我设计了作文教学专题“在借鉴中成长”,由4课时组成:通过借鉴《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巧妙避开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问题、将话题自然过渡到“仁政”观点上来,让学生学会巧妙选择论点,然后结合《语文报》(高考版)2011年第45期作文“距离”,训练学生寻找最优的议论角度,确定最佳论点,并完成同题作文;通过借鉴《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正、反面比喻的大量使用,让学生学习广泛使用正、反面论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通过借鉴《师说》中对从师的正确态度――以道为师的论述,让学生学习对比论证法;通过借鉴《过秦论》中对秦国由崛起、发展、统一天下到灭亡过程的记叙,让学生学习扣合文章论点进行详略得当的记叙,并完成作文练习“宽容”。这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以文言知识为主,而是以议论文的写作为线索,整合教科书内在关系,以期让学生通过4课时的学习,初步具备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能力。

这种以学期为单位的专题教学,突出了本学期教学重点,更利于学生综合地学习、感知语文。它有效地避免了以单元为单位的专题教学的相对单一性,内容更全面,形式更多样。

(二)知识点的专题整合

1.成堆的套题、散乱的练习往往让学生晕头转向,找不出规律。因此,必须以单个知识点为单位,深入思考、探索,方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高三阶段的专题复习“病句”,我先让学生完成一套包含各种错误类型的病句习题,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逐步启发学生总结出病句的8种常见错误,使学生对病句形成一定的敏感度。

这样的专题式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强化了他们对病句的本能性认识,提高了做病句题的速度和精准度。

2.语文课堂不应囿于教科书,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他们的思维,出现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况。所以,专题教学应该打破教科书的限制,大胆引入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感知语文之美,而不是在对仅有的几篇课文干巴巴的咀嚼中厌倦语文。

比如诗歌鉴赏,结合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知人论世后方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表达的真实感情。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词”的教学,教科书中选择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4位词人各2首作品,共8首词。但事实上,此4人最能代表两宋时期豪放、婉约之词风,一两首词怎够?不过略见一斑,焉见宋词之洋洋大观?因此,我以4位词人为单位开设了4个专题教学板块(“多情柳郎”、“旷达东坡”、“遗恨稼轩”、“率性易安”),在广泛了解作者生平、阅读(诵读)其作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词作更深广的内涵。如在“旷达东坡”专题中,我按照苏轼人生的4个时期分别选取了一些作品,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去体会词作背后真实的东坡。选择的作品,有他初入仕途时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翠蛾羞黛)、《望江南》(春未老)等;外调贬谪时期的《江城子》(十年生死)、《浣溪沙》(簌簌衣巾)、《临江仙》(夜归临皋)、《鹧鸪天》(林断山明)、《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 ;召还又外放时期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等 ;远贬惠、儋时期的《归朝欢》(我梦扁舟)、《木兰花令》(霜余已失)等。

通过对苏轼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品读,让学生对词人形成一个相对个性化的立体认识,这样的认识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也不是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