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育儿文章

育儿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育儿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育儿文章范文第1篇

海马是浅海的老住户,保卵适应当然比其他动物更要巧妙些。不仅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且它们由卵生演进到类似胎生的地步。这样,使全部的卵和小海马,再也不怕其他动物的伤害了。

海马只是雄性孵化。每年的5月—8月是海马的繁殖期,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向向体中央线上发生邹褶,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这期间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囊中(雌海马无育儿袋),卵总数在百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衅行胚胎发育。这期间,育儿袋里即发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里的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间需要的营养。卵经过50—60天,等到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娩”了,幼鱼就会从海马爸爸的育儿囊中放出,所以说是海马爸爸负责育儿,而不是真的由爸爸生小孩,爸爸的育儿囊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还是来源于妈妈。

生活在海洋中除了海马以外还有海龙也是一个特例,生育后代的任务是由雄性来完成的。雄性海龙绰号“大奶爸”,外型看起来和雌性几乎一样,但它的确是雄性,而且和它的绰号名副其实。生活在海里的海龙只有在周围环境完成符合自然栖息条件时,才会生育后代。而且海龙的行为十分隐秘,几乎没有人亲眼目睹雌雄海藻龙的过程。雌性海龙将卵产入雄性海龙腹下的育儿袋里,由雄性海龙完成孵化过程。受精卵经将4至6星期的孵化后,小海龙就会从爸爸的体内生出来。

(来源:文章屋网 )

育儿文章范文第2篇

1、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每年的5月—8月,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就会向体中央线方向发生皱褶,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卵总数在100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

2、这期间,育儿袋里产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经过50—60天,幼海马发育完成后,雄海马就开始“分娩”了,这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借腹怀胎”。

3、要知道,说雄海马“生”小海马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海马是卵生的,并不是胎生,所以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来源:文章屋网 )

育儿文章范文第3篇

权威育儿媒体办的,或有权威育儿专家参与的,这样的内容专业全面,更可靠

只要内容好看,谁办的无所谓

(这个选项排第二,还真是让人有点担心呢!)

有专业背景的妈妈群体办的,比如儿童心理、儿童营养专家、儿科医生等,希望获取针对性帮助

极具个人特色、有人格魅力的妈妈个人号。会像朋友一样分享普通育儿生活的点滴,如做辅食、带娃旅游、海淘等

说来非常凑巧,采访崔大夫这个话题之前,我的同事正焦心地向他询问自己的宝宝突然被诊断为哮喘的问题。崔大夫首先纠正了这个“突然”的说法,他解释说,哮喘肯定不是突然得的,而是宝宝很早就有过敏的症状,只是父母并没有留意。他感叹到,十多年的科普生涯中,他讲过太多太多关于过敏的话题,在《父母必读》杂志的专栏中也不止一次地写过,但依然还是有那么多父母没有得到相关知识的普及,可见一个儿科医生的科普之路还要走很久很久。 为什么做科普?

作为每天接诊的儿科医生,崔大夫看到太多父母无助的状态,他深知这并不是因为父母的知识水平低,而是因为知识的局限性。“大多数父母没有渠道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因此很容易在孩子的护理及疾病问题上形成误区。”这是崔大夫做科普的目的之一。另一方面,他认为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孩子真的有病,而是因为养育方式或者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所以他总是想,如果能通过他的科普提前为父母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部分父母就不用带着孩子跑医院了,这也能让更多的儿科医生提高效率,集中精力去给孩子看真正的疾病。

“我是一位儿科医生,我只讲儿科医生的话。”这是崔大夫无论用什么方式进行科普的根本原则。因为他深切地知道,关注并喜爱他的父母,就是因为他是优秀的儿科医生。 喜欢+坚持

育儿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本;少子化;育儿支援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48-0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努力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社会育儿环境,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育儿支援政策、法规,其中主要有《育儿休假法》(1991年)、《关于今后育儿支援的基本方向》(1994年)、《天使计划》(1994年)、《紧急保育对策5年计划》(1995年)、《儿童福利法》(1997年)、《关于应重点推进的少子化对策的具体实施计划》(1999年)、《少子化对策+1》(2002年)、《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2003年)、《下一代培育支援对策推进法》(2003年)、《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2004年)等。除了从国家角度制定统一的育儿支援政策法规外,近年来日本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育儿支援有关的地方性措施,如2004年静冈县湖西市通过了《特别育儿补贴制度条例》,太田市实施了强制男性带薪休产假的措施等。

一、多种因素造成的少子化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日本这时期的人口出生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1989年,日本的出生率统计结果是1.57‰,为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最低的出生率记录,少子化问题开始引起日本国民的普遍关注。此后,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出生率仍然持续降低,2003年以1.29‰的出生率突破了原定2007年才会降至的生育率谷底。〔1〕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人口的比率却在不断提高。日本进入了少子、老龄化社会,引发了社会生产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国家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少子化问题已成为日本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2〕

日本出现少子化现象,表面上看是因为现代日本青年的晚婚、不婚倾向和日本夫妇生育率的下降,实际上则是复杂的社会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1.婚姻、生育观呈现多元化发展

由于女性就业率增加带来经济能力提高、家务服务商品化发展,以及社会施加的结婚压力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婚姻、生育观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从是否结婚方面看,认为“达到一定年龄就得结婚”的人减少了,而认为“没有找到理想的伴侣前不结婚也没关系”的人有增加的倾向,社会上已经不存在“适婚年龄”这一说法。在肯定结婚对个人有利的人中,大多数人认为结婚的理由在于“可以获得精神的满足”或者“建立自己的家族”,从“实现亲人及周围人的期望”或“获得生活上的便利”角度选择结婚的人逐渐减少。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即使不结婚,也能够充实、满足地生活”。婚姻已不再是人生的必然选择,而只是人生的选择之一。

从生育方面看,重视构建家庭、延续生命的个人意识正在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为“要孩子不是必然的事”。调查显示,与10年前相比,赞成“结了婚就应该有孩子”的人减少了约14%,对此持否定意见的人却与日俱增。〔3〕

2.育儿与工作的双重压力难以平衡

现代日本社会中,由于家庭规模缩小、邻里关系疏远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地域原有的育儿支援能力下降。在无法从周围获得足够支援的情况下,育有年幼孩子的家长,尤其是孩子的母亲,容易产生育儿孤立感和疲劳感,甚至导致神经衰弱、虐待儿童等情况的发生。

在社会育儿支援体系尚不完备、育儿的机会费用上升(随着女性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自身因结婚、育儿等因素的影响而可能错过更多的机会,失去更多的利益)等情况下,很多日本女性不得不选择晚婚甚至独身,少生或者不生孩子,以此换取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来自日本的调查结果显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日本职业女性中,有67%的人在生产半年后放弃工作;原本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女性在因生产而离职1年半以后,只有60%的人在育儿的同时兼做临时工。这些充分反映出日本女性难以兼顾工作与育儿的现状。〔4〕生产、育儿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不仅成为阻碍女性自立、影响其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育儿家庭的经济收入,导致人们对结婚、生育采取消极态度,出现了女性就业率增加而少子化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

3.与育儿有关的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有关调查显示,在日本28~56岁家长的家庭经济支出中,约有32%的花费用于育儿,而其中教育费用又占了38%。假如不考虑物价变化的影响,如果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就读于公立机构,孩子读书所需的费用约为1147万日元;假如只有小学就读于公立学校,其他均就读于私立机构,那孩子读书所需的费用则为1817万日元左右。〔5〕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日本大多数育儿父母感到生活艰难,影响了继续生育的积极性。

4.男性分担育儿工作较少

不仅“男工作、女守家”的固有观念和传统性别角色分工依然存在,而且长期以来整个日本都有一种“职场比家庭优先”的社会氛围。从25~49岁家长的工作时间看,除了近50%的女性每周工作40小时以上,做家务的时间远远多于男性外,超过40%的男性每周工作49小时以上,20%的男性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6〕过长的劳动时间阻碍了男性在育儿上的时间分配。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育儿父亲的育儿时间明显不足。如果男性无法很好地担负起身为父亲的育儿职责,不仅会影响家庭育儿快乐体验的获得,而且也因无法将育儿的喜悦传递给子女,可能会对子女的生育态度产生影响。

二、育儿支援政策的推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以少子化问题为契机,对育儿和保育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加大了育儿的社会支援力度,并根据有关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天使计划》系列政策可以较好地呈现日本育儿支援政策的层层推进。

(一)天使计划

《天使计划》于1994年12月颁布,该计划是贯彻实施《关于今后育儿支援的基本方向》的综合性国家育儿支援政策。《天使计划》与日本90年代推行的高龄者福利政策和残障者政策一起,被称作三项重要的国家福利政策。

虽然制定《天使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构筑能够感受到育儿快乐的社会”,但其保障儿童权利的意识比较淡薄,而作为“生育奖励对策”的特征却很鲜明。〔7〕 《天使计划》包括7个项目:(1)改善雇佣环境以使工作与育儿并存;(2)提供多样化的保育服务;(3)稳定母子保健医疗体制,使女性能够安心生育子女;(4)改善住宅和生活环境;(5)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充实校外活动与家庭教育;(6)减轻育儿经济负担;(7)改善育儿支援基础。

以《天使计划》为依据,1995年日本政府还制定了《紧急保育对策5年计划》,要求在该计划实施的5年时间里增加保育所接收低龄幼儿的人数,从45万人增至60万人;增加多功能保育所,从零起步,增至1500所;增加全日制保育服务机构,从2230所增至7000所;增加临时性保育服务机构,从450所增至3000所;增加地域性育儿支援中心,从236所增至3000所;增加放学后儿童俱乐部,从4529所增至9000所,为放学后儿童提供保教服务;增加婴幼儿健康支援日间服务福利机构,从30所增至500所。然而,由于《天使计划》中由国库拨给地方辅助资金的政策缺乏法律依据,而且没有硬性规定地方政府有完成《紧急保育对策5年计划》的义务,因此,该计划的目标完成率较低。到1999年止,日本政府实际只完成了“多功能保育所”、“全日制保育服务机构”和“放学后儿童俱乐部”几项目标。

(二)新天使计划

在《紧急保育对策5年计划》结束后,日本政府根据少子化社会现状继续制定新的国家政策,这就是所谓的《新天使计划》,即于1999年12月拟订的《关于应重点推进的少子化对策的具体实施计划》。该政策仍未对辅助资金事宜作出根本性的法律修正,只是在《天使计划》的基础上新增了21项工作项目。《新天使计划》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日本政府提出要转变固有的性别角色分工以及工作优先的企业风气等。该计划以扩充保育所功能的有关政策为核心,在改善社会育儿支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8〕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天使计划》和《新天使计划》中关于改善住宅环境、缩短劳动时间、消除性别角色的实质性分工等方面的内容还没有取得实效,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财政预算少、地方政府的行动计划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

(三)新新天使计划

1.少子化对策+1

《新天使计划》实施两年后,根据日本有关部门对未来人口的预测,日本政府于2002年9月发表了《少子化对策+1――关于进一步充实少子化对策的提案》。该提案对迄今为止少子化对策的不足之处作了反省,首次从政府角度寻找实质性的问题解决框架,并以此作为今后政策制定的重要出发点。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文件强调少子化对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仅靠“少子化支援政策”就能实现的,而是与包括劳动政策、家族政策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有关,与下一代的发展紧密相关。该提案首次在行政用语上使用了“下一代培育支援”这一新的提法。〔9〕《少子化对策+1》强调要“重新评价包括男性在内的工作方式”。作为推行“工作与育儿并存”的一个具体目标,为了改善2002年仅有0.33%的男性和64%的女性享有育儿休业权利的现状,该政策提出要保证10%的男性和80%的女性享有育儿休业权利。

2.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

出于对未来的忧虑,日本政府开始以法律为依据大力推进育儿支援政策。2003年7月确立的《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以及《下一代培育支援对策推进法》促使《少子化对策+1》的内容得以法制化。

《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明确提出提高“国民生育率”的基本理念和国家战略。该基本法指出,日本目前的少子化现状处于“前所未有的形势”,“固然结婚、生育取决于个人” ,但是实现“生养孩子的人能够切实感到骄傲和快乐的社会”也应该成为日本政府的努力目标。《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确定了国家和自治体有制定并实施少子化对策的义务,企业有协助实施的义务;规定了国民的义务;增加了支援不孕治疗等个人辅助支援领域的内容;大力推行“改善雇佣环境”、“充实保育服务”等育儿支援基本政策。

3.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

2004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该大纲提出了改变少子化进程的三个视点,即改变年轻人难以自立的状况;减轻育儿的不安与负担,改变工作优先的社会风气;转变思想,着重强调传承生命与构建家庭的重要性,建设育儿支援与赡养老人兼顾的社会。自此,日本的社会育儿支援政策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成效如何,人们正拭目以待。

三、相似家庭育儿状况下的思考

我国的家庭育儿状况与日本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随着家庭结构的缩小,育儿父母可从家庭内部其他成员处获得的育儿支持相应减少;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对个人价值的注重,以及婚姻家庭观的变化等,使传统的婚姻制度受到挑战,导致家庭抚育子女的功能日益淡化、削弱;很多职业女性承受着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家庭育儿的繁重负担,而现有的社会支援体系尚不能满足家长多样化的育儿需求等。因此,尽管日本育儿支援政策的一大出发点是遏制少子化现状的加剧,消除少子化问题对国民经济等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但仅从勾画男女平等的社会蓝图、平衡父母工作与育儿的压力以及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角度看,日本育儿支援政策的制定、实施与推进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启示。

首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政府在儿童养育方面承担的责任。随着现代家庭的小型化、多元化发展以及女性就业率的提高,过去主要由家庭承担的育儿责任开始受到挑战,从国家角度制定全面、有效的育儿支援政策已成为社会福利和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

其次,应从“关爱女性、关爱家庭、关爱儿童”的角度出发,创设积极支持育儿的社会环境。妇女问题不仅涉及妇女自身,还与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现代子女教育、社会性别教育等有相当紧密的关系。〔10〕育儿的社会价值应得到全社会的承认与尊重,社会成员应该共同采取措施,帮助家长更好地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育儿职责,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第三,应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调整和完善。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育儿支援政策的目标落到实处。

第四,应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协调配合,满足多样化的育儿支援需要。只有联合并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全社会育儿支援的合力,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育儿支援网络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并满足多样化的社会育儿需要。

与日本相比,目前我国的家庭育儿社会支援问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它必将越来越为人关注,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光廷. 不可逆潮流下的少子化对策――日本

与瑞典的比较〔C〕∥台湾人口学会. 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2005:1-29.

〔2〕胡澎.日本在鼓励生育与促进妇女就业上的政策

与措施〔EB/OL〕. 〔2004-11-02〕. ijs.省略.

〔3〕〔4〕〔5〕〔6〕日本内阁. 少子化社会白皮书〔M〕. 东京:行政株式会社,1994:15-47.

〔7〕〔8〕〔9〕龟谷和史.日本的保育和幼儿教育制度的

现状与问题及育儿支援政策的动向与课题〔C〕∥比较国

际幼儿教育研究会.东亚次世代培育支援政策与幼儿教育改革,2005:1-10.

〔10〕多哈国际家庭大会情况介绍〔EB/OL〕. 〔2004-11-29〕.省略.

On the Supportive Policy of Bringing Up Children in Japan and the Inspirations

Wang Xin

(Preschool Education Branch of Jiangsu Edu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0004)

育儿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婴幼儿;母亲;育儿期;精神紧张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64-01

在出生率减少、小家庭化和女性参加社会活动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因各种育儿问题而烦恼的母亲呈增加趋势,母亲的这种心理状态也影响到了婴幼儿。因此在把握母亲育儿期精神紧张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宣教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是研究婴幼儿母亲在育儿期精神紧张的特征和表现。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以2012年8月至11月,携带婴幼儿来荆州市某保健医院和某综合医院进行检查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向她们说明研究目的,并发放关于育儿期精神紧张和家庭特点的问卷665份,一周内进行入户回收。

1.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时使用中文版的Parenting Stress Index (PSL).这是Abider.在美国为测定双亲精神紧张程度而设计的问卷。曾以美国的幼儿双亲为对象,进行过测定和检验,具有可信性和实用性。回答分为5个等级,即以“完全一样”得5分到“根本不同”得1分,得分高则意味着精神紧张度高。中文版PSL,是根据因素分析构成并检验了概念的稳妥性。它是由关于孩子特征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的7个标准的38个项目,最高分190分,和关于母亲因素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的8个标准的40个项目,最高分200分构成。家庭特征的调查内容,是家庭的构成、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职业。

1.3 分析方法

1.3.1 精神紧张得分的特征。

1.3.2 由于孩子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的得分,与由于父亲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得分的关系。

1.3.3 家庭背景和精神紧张得分的关系。

1.3.4 将得分高的母亲和得分低的母亲的差别项目列表,分析其个人型态。

统计学处理时使用SPSS统计进行T检验,一元和二元配置分散及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问卷回收382份(回收率为57.6%)。除去回答不完全者,分析对象为308名。家庭型态为夫妻单居者259名,与父母合居者37名,不详12名。.婴幼儿母亲年龄30岁以下者117名,30岁以上者191名, 家庭主妇197名,职业女性99名 不详13名。母亲来院检诊时,婴幼儿的年龄3个月以下87名,1岁到2岁儿童95名,2岁到3岁幼儿126名,男婴186名 女婴122名

2.1 精神紧张全体平均得分为189.9(±28.8),以每一个项目的平均值来看,与孩子气质特征相关的因素平均得分是2.3,与父母自身因素相关的精神紧张程度得分的是2.6.。另外得分在3.0以上的是“P1:因目前角色的限制”,“C4:子女精神不集中(多动症)”,“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等。得分最低的是“C1:很少让父母高兴”平均值为1.59分。

2.2与子女因素相关的精神紧张和与父母因素相关的精神紧张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4以上项目,关联最多的是“P7:对子女难于产生依恋之情”一项中,得分最高的是“C1:孩子很少让父母高兴”、“ C2:孩子情绪不佳”、“C3:孩子总是不按照母亲的话去做”、“C4:觉得孩子伤脑筋”等。另外“C2:孩子情绪不佳”、 “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 “C3:孩子总是不按照母亲的话去做”和“P5:忧郁、罪恶感”等也相关联。

2.3 从整体情况看,与老人合居的幼儿母亲,比三口之家的幼儿母亲得分高(P∠0.05)。特别是与母亲因素相关的项目 “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和“P7:对子女难于产生依恋之情”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是关于“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一项中家庭型态和孩子平均年龄之间进行2元配置分散分析发现,与老人合居的婴幼儿母亲在婴幼儿1岁以下时,精神紧张得分高,而当孩子2岁以上时,比三口之家的婴幼儿母亲低(P∠0.05),另外,孩子不满2岁的母亲在“P1:来自母亲的责任的限制“的得分高(P∠0.05)。在这个项目上无工作的母亲得分也高(P∠0.01).

2.4 从得分低的项目内容方面,看个人特征可以发现,在得分高的母亲中,既有与孩子相关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各项均高,也有与母亲引起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的各项均高的实例。而在得分低的母亲中,既有“C4:孩子精神不集中/多动”,“ C5:纠缠父母(不易与他人交往)“和P6:母亲的健康状态”得分高,也有“P3:与丈夫的关系”和“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等得分高的实例。而得分低的母亲中“P7:对子女难于产生依恋之情”没有得分高的。

3 讨论

“由母亲的责任产生的矛盾”的精神紧张度得分高是婴幼儿的母亲,这是因为三口之家的家庭中,无人帮助照顾孩子,而无工作的母亲照顾孩子偏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较少。另外,从“做母亲的能力”产生的精神紧张度得分高和与老人合居的婴幼儿母亲的此项紧张度得分高的现象可以看出,为与老人合居的婴幼儿的母亲提供育儿父母的知识和能力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结合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在育儿方面给予家庭全体成员以支持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与“对孩子难于产生依恋之情”相关的“孩子情绪不佳”、“很少让父母高兴”、“孩子总是不按照母亲的话去做”等精神压力的产生,是因为母亲对小儿的特点和成长发育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或无育儿经验的母亲进行咨询的机会比较少的缘故。依恋之情是母子关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减轻精神紧张的重要因素。另外,得分高的母亲与得分低的母亲各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了解到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精神紧张的特征有可给予有效的帮助,目前我国的家庭育儿社会支持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现有社会支持体系尚不能满足家长多样化的育儿要求。以社区为中心建立儿童保健机构提供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育儿文章范文第6篇

灰大袋鼠(Macropus giganteus)属于有袋目袋鼠科大袋鼠属动物,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的灌木丛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灰大袋鼠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孕期约为1个月,每胎产1仔,偶产两仔,但仅能存活1只。初生的灰大袋鼠体长约3cm,体重约2g,无被毛,两眼紧闭,未发育完全。幼仔出生后需爬进母兽的育儿袋里,生活半年以后出袋活动。母兽的育儿袋内有四个,幼袋鼠叼住其中一个后,会自动收缩,分泌乳汁。

2011年1月,武汉市动物园一只雌性灰大袋鼠在其幼仔出袋后,周围出现了两个鸡蛋大小的增生物,经诊断为腺体样组织增生,并通过结扎结合手术将其摘除。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药物和器械

1.1 药物

5%碘酊棉球,75%酒精棉球,生理盐水,400万U青霉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钠,地塞米松注射液。氯胺酮,速眠新,苏醒灵。

1.2 器械

橡皮筋,剪刀(弯、直),消毒搪瓷盘,手术刀柄、刀片,止血钳(弯、直),创巾,创巾钳,镊子(弯、直),拉钩,止血纱布数块。上述器械经高压灭菌后使用。

2 主要症状及临床检查

2010年7月10日,武汉市动物园一只雌性灰大袋鼠(呼名繁繁)产下一只雌性幼仔(呼名花脸)。花脸在繁繁育儿袋内生活了185d后,于2011年1月13日开始出袋活动。出袋后,发现该袋鼠较其他幼鼠体型瘦小,精神状况较差,且其全身被毛斑驳,颜色不一,或深或浅。最初以为是由于其父母品种不同导致血统不纯,毛色不一。后来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其被毛上粘有大量黑色脂样分泌物。

2011年1月28日,饲养员发现雌袋鼠繁繁的育儿袋内出现一大一小两团肉色球状增生物脱垂出袋外,几乎触碰到地面,直径分别约1.5cm和2.0cm。但是该雌袋鼠精神状况、食欲、粪便等均无明显异常。且花脸仍可以自由进出育儿袋。

使用氯胺酮将其保定后,经兽医检查,繁繁育儿袋内皮肤表面充满暗红色脂质分泌物,此为花脸身上毛色斑驳的原因。两个球状增生物起始于下方,触之为肉样质感,无波动。用注射器穿刺有红色液体流出。排除疝、脓肿、肿瘤等可能后,诊断该雌性灰大袋鼠部腺体样组织增生。

考虑到手术切除增生物会引起袋鼠大量出血,且伤口难以愈合,决定用橡皮筋结扎两团增生物,待局部坏死后将其切除。并肌肉注射哌拉西林1g和地塞米松1mL,在育儿袋内涂撒400万U青霉素粉防止感染。

15d后,观察繁繁袋内增生物结扎部位已坏死干枯,可以实施手术摘除。

3 手术过程

3.1 麻醉

氯胺酮1mL和速眠新1mL皮下浸润麻醉。

3.2 保定

5min后袋鼠进入外科麻醉期。将其仰卧保定,用细绳捆住四肢充分暴露术部。

3.3 术式

用5%碘酊棉球消毒术部,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脱碘。术部铺上灭菌创巾,并用创巾钳固定。用手术剪将两根结扎用橡皮筋剪下。用手术刀沿结扎部分下方1cm处将增生组织切除。用5%碘酊棉球消毒后,在术部撒上400万U青霉素,并涂抹鱼石脂。肌肉注射氨苄西林钠1.0g。静脉注射2mL苏醒灵。

4 术后护理及恢复

术后将繁繁单独隔离饲养,提供新鲜干净的胡萝卜、苹果和特质窝窝头等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为防止术后感染,每天给繁繁肌肉注射氨苄西林钠2.0g,连续用药1周。术后其患部疤痕形成,愈合良好。雌袋鼠的精神、食欲等各方面状况皆正常,之后腺体样组织增生也没有再复发。

5 体会

(1)对于该灰大袋鼠育儿袋内的两团球状组织,根据临床症状判断为腺体样组织增生,但是没有对病理组织取样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之后也没有检索到相关病例和资料。因此未能对该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其发病原因也有待探讨。

(2)该灰大袋鼠所产的小袋鼠花脸一直身体瘦小,体质弱,推断是由于母袋鼠在哺乳期一直患病,奶水分泌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所致。

(3)在对该灰大袋鼠育儿袋进行检查时,未进行全身麻醉,而是使用少量氯胺酮对其进行保定,效果良好,可以避免全身麻醉的风险和后遗症。

育儿文章范文第7篇

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了孩子,没了自己”是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样做的利弊又会怎样?这也是父母意识中很值得反思的一大问题。在本次父母意识调查中,共有14项问题涉及这一领域。让我们分别来作些分析。

有71%的父亲与89%的母亲认为,“有了孩子后,我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比较而言,母亲比父亲更显著地注意这一点。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为了孩子。的确,在很多时候,父母自已怎么做,要比告诫孩子该如何做更有影响力。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项实验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班杜拉比较了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所谓利他行为,就是指个体的行为是有益于他人的。

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小学儿童做一种游戏,通过游戏,他们得到了一些现金兑换券。然后把儿童分为四组。

第一组,儿童和一个自私自利的榜样(这些榜样是实验者精心设定的)一起玩。榜样向儿童宣传要把好东西留给自己,不必去救济他人,并且带头不捐献现金兑换券。

第二组,儿童和一个好心肠的榜样一起玩。榜样向儿童宣传自己得了好东西还要想到别人,并且带头把得到的现金竞换券放入捐献箱。

第三组,儿童和一个言行不一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口口声声说人人都应该为自己考虑,事实上却把竞换券放入了捐献箱。

第四组,儿童的榜样与第三组正好相反,口里说要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实际上却只说不动。

班杜拉发现,劝说只能影响儿童的口头行为,而对他的外部行为则毫无影响。如果面前有个慷慨的榜样,儿童们的捐献行为就会大大增强。显然,在决定外部行为方面,实际行动比说教更有力量。

然而,现实中的情况往是,父母对孩子的说教与要求是一回事,自己的所作所为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说,父母若希望孩子品行端焉,自己得道德做出表率。例如,要让孩子不撒谎,自己切切不可用诺言来哄骗孩子。

父母辛勤工作是为了什么?在65%的父亲和57%的母亲眼里,“我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不要简单地以为,半数以上的父母将自己的工作与孩子密切联系在一起,而是从中折射出广大父母的一种真实心态:无论我做什么,无论我多卖力,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孩子。“我起早摸黑地干,还不是为了孩子”,“我们家的前途全指望孩子了”,是不少父母的口头禅。这难道不是“有了孩子,没了自己”的真实体现?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年轻父母对培养孩子都充满了信心。只有20%的父亲和11%的母亲觉得“我对培养子女没有太大的信心”,父亲的比例要显著高些。笔者在前几篇分析文章中已经指出,不少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抚养困难及育儿焦虑,而现有的数据又表明,年轻父母整体的育儿自信水平比较高。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方面,一些父母尽管遇到了一定的抚养困难或育儿焦虑,但自觉能随着养育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慢慢加以解决,所以育儿的信心并未削减;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或许有些父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抚养困难、育儿焦虑及育儿自信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通常会以一种不切实际的自信来替代养儿育儿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其结果是,瞎撞了一气还自以为是。

家庭中,父母的职责中否应有所分工?29.7%的父亲认为,“照料孩子主要是妻子的责任,教育孩子主要是我的责任”,而仅有7.7%的母亲有这样的认识。二者的观念判别是巨大的。相对而言,母亲较倾向于将养、育二者一体化,由父母共同参与;约三分之一的父亲则倾向于养、育分开,父母亲各有侧重,“分权而治”。

其实,养、育子女实无定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定情况。而父母双方共同参与,至少在亲子互动的质量及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上是比较有利的。

有35.3的父亲和44%的母亲认为“我常常因为孩子而出现焦虑与烦恼”,母亲的比例要显著高些。这样的焦虑与烦恼有的源自于孩子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或许在此基础上父母会出现抚养困难感;有的则是父母育儿焦虑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大大影响了父母的日常心境与工作,对亲子交往也是不良影响多。持这种心境的父母,通常过分在意与关注孩子发展中的消极方面,而缺乏对孩子发展中的积极方面进行适度的鼓励与强化,有时甚至视而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的氛围往往是比较消沉的。

现实生活中还有个别极端的例子。《人民日报》华东版曾报道过一例“温柔的禁锢”——在山东济南,有位小学一年级的女生不慎迷路了。从此以后,顾虑重重的母亲就辞职在家专门“照看”起女儿来:女儿不再外出,不再与他人交往,如此整整21年。结果呢,替孩子遮挡了所有的风雨,反而使她的身心都产生了废用性萎缩——女儿的智力从此再也没有发展过。尽管这样极端的事例并不多,但伴随着父母自身的焦虑与烦恼而出现的一系列行为,会对孩子形成怎样的影响,却是值得父母多加思考的。

育儿文章范文第8篇

前几天去医院参加一个儿童保健课程,那里的育儿专家通过电视,新闻,网络等媒体一起分析介绍了育儿知识,其中就全面的提到了健康宝宝补钙的科学方法。下面,我无私的把这段听闻以文字形式述说出来,以便中国更多的健康宝宝科学补钙。步骤阅读

经验步骤:1孕期补钙怀孕妈妈补钙,不单单是补给自己,还补给胎儿,新生儿,必须从母体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尤其是钙营养。

2新生儿补钙,有利于增加生长,发育的更加健康,新生儿通常要补钙,特别是骨骼,牙齿的发育期。新生儿早期低钙发生在出世后的第8天左右,其原因就是甲状旁腺功能不全,肾功能未发育成熟。

注意事项:补钙跟便秘一起,是通病,无法避免补钙过量会引起便秘。补钙要在2餐之间进行比较合理。如果脂肪酸结合成难溶性的钙化物,就容易堆积,形成便秘。所以,这个思想也是错误的,请合理的给宝宝补钙。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