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第1篇

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维也纳森林,其中描写了维也纳森林面积大、作用大、景色美。让我们体会到了维也纳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颂歌。

维也纳人是幸福的。奥地利之所以有这样的环境,这么多的树木,是因为他们长年累月的保护和珍惜的成果。谁也不会去伤害任何动物和植物,甚至连后院的小草也倍加爱护。可见,他们十分热爱大自然。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缺乏国家,人均森林面积的储蓄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名一百二十位以后。严重的问题是:人们不但不增加保护意识,还乱砍滥伐。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幅具有深刻意义的漫画:

在一个美丽的森林中,动物们生活的无忧无虑。一天,啄木鸟发现一个伐木者在砍树,嘴里还唠叨着:“今天发财啦!”啄木鸟一听,十分气愤,说:“这段木头里有虫!”接着便啄了几下伐木人的脑袋,啄着几只虫飞走了。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第2篇

课堂上的配乐朗诵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最喜欢打羽毛球、唱歌、弹钢琴等等。不过,我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朗诵了。每当在家里做完作业时,我不时会朗诵一些我喜欢的课文。妈妈一直表扬我朗诵的认真、有感情。你瞧,这次班级里举办了配乐朗诵比赛,因为爱读的缘故,让我又一次想露一手的念头。

经过我晚上辛苦的练习后,第二天我自信满满。配乐朗诵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禹鼎,他使用着优美的钢琴曲,满怀着自信有条不紊地读完了课文。同学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的心情紧张了起来,害怕其他同学也会读得很好。第二个是郭俊霖,他也像禹鼎一样,有感情的朗诵完了课文。可没想到,它使用的是圆舞曲,与课文不能融合在一起。因此,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这让我又紧张起来,生怕自己也会像郭俊霖一样成为嘲笑的对象。

轮到我了,我鼓足了勇气,大步流星地走上台前,读起了我最拿手的课文《穿越维也纳森林》。“维也纳森林,世界闻名的森林,因约翰施特劳斯谱写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满天下……”我称着委婉动听舒伯特的乐曲《圣母颂》,抑扬顿挫地读起了文章。正当我读得津津有味时,我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维也纳森林:看见了美丽动人的磨坊姑娘;观赏了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终于,我朗读完了课文,同学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听完我的朗读后,评价道:“读得很好,但曲子不能和你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希望以后能改进。”

我终于读完了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其实是这么的渺小,大自然赋予我们这么多的美景,可是我们没有机会欣赏但是我可以用文章来感受那美丽的景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第3篇

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品:

《维也纳的年轻人》《塞尔维亚进行曲》《拨弦波尔卡》《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蝙蝠》《吉卜赛男爵》等。

老约翰·施特劳斯作品:

《拉德斯基进行曲》《莱茵河女妖罗蕾莱》《小鸽子圆舞曲》《维也纳嘉年华》《伊丽莎白圆舞曲》《夜莺圆舞曲》《巴黎圆舞曲》《生活是一场舞蹈圆舞曲》《耶勒契奇进行曲》《心爱的安娜波尔卡》等。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第4篇

人们很难说清地球上树的起源和它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悠久历史,据考古学家推断,树与恐龙同代生长,是地球上的“活化石”。

树是植物之灵,是生命的象征。一棵树就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不论是耸挺蓝天与白云接吻的钻天杨,不论是根盘虬龙枝干弥天的老槐,不论是充栋当梁的良材秀木,不论是垂吊英灵的青松翠柏,不论是名不经传被不屑一顾的灌木棘丛,都是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站成一排立体的风景,组成难以逾越的防线,形成一层层宜人的氛围,孕育一脉脉火热的希望。

绿,是树木的本色,生命的底蕴。树的泛绿是春风春雨的信号;树的庇荫是清爽幽静的长廊;树的吐芽和抽枝是信念和追求的翅膀;树的成熟和结果是对栽树人的报应和心血的积存。

树,是一首演示人生的壮歌,人是行走在大地上的树,树是屹立在大地上的人,他们之间相依相靠息息相关。一棵树是一音符,一木独树,双木成林,森林谱成雄奇绝妙的大合唱,从古唱到今,从眼前唱到遥远。在森林的怀抱孕育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树,是勇士的化身,哪怕是嫩枝夭折,朽枝枯落,甚至被暴力摧残轰然倒下,也挺着笔直的脊梁,毫不改变向上的志向和信仰。不怕砍、不惧伐,刀伤累累,愈合弥坚,抽新枝,复元气,这是树的天性。

树,是大地之子,它把根伸到地心,靠枝叶接受阳光的抚弄,或在平原布成绿网,或在荒漠掩映绿洲,或在水边投下倩影。树与大地亲密无间,从不抱怨和嫌弃土地贫脊。“槐栽骨朵柳栽棍,柳条入地就生根,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显示了树的适应性和对大地的报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第5篇

你好,莫扎特

作者:刘小龙 主编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本书力图用浅显、生动的叙述方式向人们展示当今中国音乐专业人士对莫扎特的思考和研究状况。在这里,我们坚信针对莫扎特的研究和话语权并不仅仅属于西方人。

音乐门铃

作者:辛丰年/著,吴维忠/选编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搞音乐这一行的,他只是个严肃音乐的爱好者,一个老乐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怕听瓦釜雷鸣,他愿妙曲共赏。所以,不怕人笑他说外行话,做一个自谦奋勇的向导。

流动的光影声色

作者:罗展凤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电影影像与音乐交织缠绵,纷纷浓情化作作者笔下细腻的文字,渐渐沉淀成这本映画音乐随笔。作者在书中将电影和音乐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重新拾起与电影初遇的心情,体味电影中那曾被忽略的因音乐而产生的更深邃的意境。

音乐家眼中的红楼梦

作者:孟凡玉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本书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基础,联系古代中国音乐发展历史,全面梳理《红楼梦》中的音乐文化事象,深入解读《红楼梦》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还把研究视野拓展到《红楼梦》成书以后,剖析其对中国音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群星:天籁

出版社:半岛音像出版社

帕瓦罗蒂、波切利、夏洛特・秋奇、卡雷拉斯、卡拉斯和多明戈等人以不同的声音和色彩来诠释展现最优美的音乐。这些被选入此张唱片中的古典歌剧“大腕”们的演唱作品多为民歌或流行曲,欣赏起来情感也颇为热烈激荡。

古典音乐动漫系列・维也纳森林的精致小品

该系列以动画为主体,同时采用美术传统技法、流派并结合雕塑、摄像、高科技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手法,为古典音乐中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编配精美画面,帮助人们在视觉上更加直接而轻松地去理解、认识古典音乐。

笑弯了一根扁担

出版社:风潮有声

这张百变的音乐专辑,从民谣跨界到古典,又从古典跨界到新世纪与爵士,表现出抒情与狂野、轻柔与豪放、动人与幽默等多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是一张无法冷落,忍不住想开怀畅听的绝妙专辑。

奥斯卡浪漫恋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第6篇

尽享音乐还乡处!

风笛――苏格兰的悠闲时光

苏格兰是什么?是威士忌,是高尔夫,更是如泣如诉的风笛。这里的森林山谷间潺潺溪流中流淌着的感情,丰富得只有音乐才能抒发。音乐王国的圣者给了它太多的宠爱,苏格兰风笛演绎的曲谱令古往今来无数的听众心痴神迷,像一个永远醒不来的梦幻。

在二月里走进爱丁堡的古老街巷,走进北方高地的群山之中,悠远的苏格兰风笛白描了原野的空旷与宁静、优美与苍凉,苏格兰风光的迷人与忧伤,那规模浩太的战争场面,那追求自由、永不放弃的精神,那柄自由之剑穿越时空,激情昂扬的《当战斗结束时》中,我们聆听到了中世纪战鼓声声的惆怅,《起床号》里我们感受了现代文明机器隆隆的躁动……也许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迷失在斑驳的历史里,还是迷失在情感的忧伤缠绵中,不过幸好还有《大门上的鸽子》,还能《沿着沙莉公园走下来》,无论身处低地爱丁堡,还是在身穿格子裙的男人的高地,风笛声声中的悠闲时光、迷人风情及有“液体金子”之称的威士忌都值得你为它一掷千金。

起源之地:英国边界的诺森伯利亚

发扬之地:苏格兰爱丁堡、高地

代表作品: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依旧》,如泣苍凉,是很多中国人知道苏格兰风笛的开始;电影《勇敢的心》更让我们窥见苏格兰音乐的灵魂。

地域特质:詹姆斯二世时期,风笛便用来联系部落之间的感情,结合各部族的力量抵抗异族的侵略,战鼓声中的风笛曲便多了苍凉忧郁之感。

著名人物:AIan Mcleod,苏格兰风笛的奠基人,他成功的改良了传统的风笛,将苏格兰音乐成功的推展至全世界。

披头上――伦敦永远的自由与热情

Soho,作为最时尚的代名词,已经由最初的自由地迅速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散布在各个城市的角落,成为艺术家、自由人的向往和首选。上海的苏州河边,昆明的创库Soho社区,香港Soho……越来越多的自由与散漫分子充斥其间,越来越多元的艺术形式从这里产生。让我们回到它最初的发源地.伦敦S0h0,追寻那里产生的音乐奇迹――披头士!

1963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披头士在伦敦Palladium演出,引发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披头士”热。这里成为世界“披头士”迷的朝圣地,我们热衷于在这里寻找“披头士”曾经的足迹.走过S0ho广场,这个如今已变成时尚广场的地方,曾是保罗唱片公司的发源地i来到Abbev ROad,坐在这个小咖啡馆里看看对面墙上像斑马线一样挂满的披头士各期专辑;在著名的Carnaby Street,看到墙上用马赛克镶嵌着的“披头士”四人的头像,你就会发现,在伦敦Soho里,到处都有“披头士”的故事,当然,也只有时尚如Soho者,才足以承载“披头士”永远的自由与热情,只有自由如S0ho者,才能培养出“披头士”这组Soho精神支柱的完美组合。

起源之地:英国利物浦城

发扬之地:英国伦敦soho

代表作品:《你需要的是爱》,反映了对人生及社会真理的率直追求,成为了伦敦的自由标志。

地域特质:年轻、自由、热情为主色调的soho,是我们缅怀披头士的最佳位置。

著名人物:约翰・列侬(John);保罗・麦卡特尼(PauI);乔治・哈瑞森(George);林戈・斯塔乐(Rlngo),作为一组自由与时尚的符号,我们已无需再多说。

歌剧――意大利的灵活魂

说到歌剧自然离不开意大利。在《达芙尼》和《尤利狄斯》里感受独特的单音旋律;在《阿依达》中体验其豪华的布景和壮观的场面……像自煮咖啡,你可以慢慢品赏.或者说是法国波尔多的陈酿,浓香阵阵,却又葱郁爽朗,不腻人。

在代表意大利歌剧最高水准的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里,浸沉在张艺谋的中国公主的故事――《图兰朵》中,聆听其持续不断的优美抒情,在歌剧中体验京剧的唱、念、坐、打,品味古典歌剧中时尚的潮流,欲念得以放逐,身心随歌声起伏。魂魄浸透在旋律中,让内心的伤口,与之一一吻合。不一样的苦难,不一样的灼痛,惶然的灵魂就此得到了慰藉。

起源曲目:《善变的女人》,《弄臣》中最著名的咏叹调,第一次在意大利首演中由花心的公爵口中唱出后,即传遍威尼斯大街小巷,成为有史以来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歌剧名曲。

发扬之地:佛罗伦萨、威尼斯

代表作品:《阿依达》,在贾尤蒂的歌声中它悄悄的走进了中国人的心里。

地域特质:以古典闻名的意大利自然只能由传统的歌剧来装点,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时尚符号已被加入歌剧中,成为了歌剧中的一缕清风。

著名人物:蒙特威尔第,他的风格宏伟,但不失意大利的爽朗热情。晚期的 《阿依达》布景豪华,场面壮观,是名符其实、近乎完美的“大歌剧”。终场男女高音被“活葬金字塔下”,唱出辞世的“死之二重唱”。

维纳圆舞曲――高贵雅臻夜生活的序曲

圆舞曲,亦称华尔兹,与咖Ⅱ非、音乐并称为“维也纳三宝”。其前身是自古以来存在于阿尔卑斯山村的三拍子舞曲,后传入维也纳而流传至今。

在形如一把小提琴的奥地利的大地上,音乐混合着咖啡的维也纳理所当然的成了圆舞曲的故乡。在这里,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抛开贝多芬激情四射的《命运交响曲》,单单享受对悠闲时光进行了白描的圆舞曲。在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时,穿着高雅贤淑的绅士淑女赶忙出席观看被认为是欧洲的上流社会夜总会的歌剧,此时整个维也纳也就消融在华尔兹、交响乐的乐声中,时至今日仍保持如此浓厚的气氛。坐在由建筑大师奥菲尔・汉森设计的“金色大厅”,品着著名的维也纳咖啡,听着约翰・施特劳斯优美的《蓝色多瑙河》,即使是个梦,那它也一定是甜的!

起源之地:阿尔卑斯山村

发扬之地:奥地利・维也纳

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多瑙河畔,两边茂密的树荫和丛林月光透过林木照射下来,我们踩着落叶,安静闲适。

地域特质:多情的多瑙河使维也纳优雅而又华贵,只有圆舞曲能与之匹配。

著名人物: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留下的优美舞曲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起源之地:陕北榆林、兴脂、绥德

代表曲目:《信天游》,在80年代以最响的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兰花花》成就了陕北民歌的骄傲。

地域特质:陕北的空旷苍茫与地瘠民贫让陕北民歌粗犷与忧愁并存。

著名人物:贺玉堂,陕北的民歌大王,其粗犷豪放的歌声带着我们走进了陕北。

陕北民歌――中国醅的原始激情

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一支根植黄土之间的奇葩,它,便是陕北民歌,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陕北民歌又以信天游最具代表性。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激扬顿挫。多少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雄壮而沉郁的信天游。信天游,在生活的快乐与个人的忧愁中诞生,在浪漫与现实中发展,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陕北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

据说现在会唱陕北民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走在山野间也不像过去那样时常能听到信天游。现代化的推进,陕北民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当有一天我们走在榆林、米脂、绥德的乡间小道上,倾听着远处牧羊人唱出一句句悠远绵长的信天游,相信我们从心底会散出一丝感动,感动于牧羊人,感动于行走在高原的自己。

弗拉门戈――西班牙热情与沉重的中和

阿拉伯人说.“西班牙是天堂的底楼。”希腊人说“西班牙是金苹果的诞生地。”西班牙这个支持哥伦布航海计划的古老帝国,最为人所熟知的艺术成就当属斗牛与弗拉门戈舞。

关于弗拉门戈的来源说法很多,无论它是吉卜赛人从北印度带来的,还是更多人认为的来自阿拉伯,但它与吉卜赛人有密切关系则是可以肯定的。狂傲不羁、生性浪漫的吉卜赛女郎,透过舞踏、吉他、吟口昌、弹指、击掌、响板、撩裙、呼喊等表演方式,引领我们一同叩访了天堂的底楼与金苹果的畛域。

传统的弗拉门戈演出,通常是在小酒馆里。表演时,弗拉门戈团体围成半圆形,演出开始于歌手的喊叫声、感叹声,这是为了在观众的心中点燃热情之火:吉他手则奏出引子或前奏,为歌舞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歌手在开始演Ⅱ昌前也要调节自己的声音,暗哑并带有鼻音色彩的音色至今仍是弗拉门戈歌声的特点。坐在西班牙的国家戏剧院里,无论是倾听最早的弗拉门戈音乐――深沉的歌,还是沉醉于轻快的歌,各种节奏与音色,不同的曲调与色彩都能让你一饱耳福。

起源之地:西班牙南部的安大路西亚、塞维利亚

发扬之地:马德里

代表作品:《斗牛士挽歌》、《卡门》几乎成为了弗拉门戈的代名词。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第7篇

世界上最怕有两个相同的梦想

五年前,我在媒体上第一次得知,中国浙江东阳至今住着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六十多年前,她一个人漂洋过海,从维也纳来到上海,寻找她在维也纳结识的恋人,从此她跟随着丈夫经历了战争、动乱、迁移,最后在中国的一个普通乡村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她已经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农妇,儿孙满堂。 她最终的愿望是在那个乡村里与丈夫同穴而眠。这个故事真正打动了我,这位奥地利老人令我无比敬重。我顿然萌生了写一部电影的愿望,但我知道,这个愿望实现谈何容易,拍摄资金,奥地利的合作者,能胜任的演员……我无法想象,更无法完成。因此,很久很久,这个愿望在我心中只是一个梦。

我当然不会想到,还有一个人,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乌苏拉・魏德夫人。她是原奥地利驻中国的大使夫人,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电影的研究,奔波于奥地利与中国的电影交流。曾经成功地在奥地利举办了多次中国电影展。拍摄一部中奥两国电影工作者共同有兴趣的电影,是她多年的一个梦想。

世界上最怕有两个相同的梦想,在一次电影节上我们不期而遇了。当我向她讲起这个奥地利老人的故事的时候,她激动不已,眼睛里冒出兴奋的光,我们一拍即合。只有对电影酷爱的人,才会有那么迅速的反映。回国之后,她将我写的仅有一页纸的提纲交给了奥地利的几家制片公司,于是我很快应魏德夫人的邀请第一次来到维也纳。

一个人的根究竟在哪里?

感受维也纳,除了感受这座音乐都城给予我的一切,更多的是寻觅那位维也纳老人少女时的足迹:玛丽亚修道院、市中心的溜冰场、维也纳警官学校、圣期特凡大教堂、维也纳森林、多瑙河畔、维也纳大歌剧院……我曾听说,那位维也纳老人在丈夫去世后曾经回到维也纳,应维也纳市长的邀请在家乡住了两个月,可最终她还是告别家乡回到中国浙江东阳那个偏远的山村。漫步维也纳街头,我相信那位奥地利老人一定是爱这座城市,离别六十年的故土一定会让她流连忘返。但我相信更让她难舍难分的是她已经生活了一辈子的中国浙江那个普通的小村,骨肉亲情已经让她把生活的根须牢牢扎在那块土地上。我由此想到,人们常说落叶归根,那么一个人的根究竟是在哪里?是在家乡故土还是在什么地方?也许一个人的根从来不是在什么地方,而是在一个人的身上,一个终生爱恋着的人的身上。这也是我萌生的最初的创作灵感。

从维也纳回来,我曾三次来到浙江东阳采访那位至今在那里居住的奥地利老人,现在想起来我仍然不安,因为我的采访打扰了老人平静的生活。她的丈夫几年前已经去世了,她依然住在那间茅舍里。也许每天她都在回忆中生活,但让她真的将回忆坦露在一个人面前的时候,她还是会付出很多。每当我面对她的时候,我都会惊异她内心如此清纯,像少女一样的清纯。每次和她长谈之后,作为女人我都会从心里羡慕她,无论是怎样的生活,和一个终生爱恋的人厮守,世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她平静地说出这一生她从不后悔,我想是真实的,尽管她一生有那么多的遗憾:她很长时间没有国籍,她称自己是两个“外国人”,在中国是外国人,回到奥地利她还被看成是外国人。她十八岁离开维也纳的时候曾向父亲和母亲承诺:三年,最多五年一定回去,可她一去就是六十年,直到父母离开人世,她也没有回去。这是她终生最大的遗憾。

我发现,我越是走近她,了解她,我越觉得自己写不好她,我很久没有动笔,但这个故事一直像珍宝一样藏在我的心里。

直到1999年世纪末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面对新世纪的到来我真的有点惶恐,我恐惶什么?我早已过不惑之年,电影、电视、小说、散文写了不少,坦率地说,还没有写出我的代表作。新世纪到来了,我真的应该下决心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了。否则我愧对自己,愧对那位奥地利老人。

是写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吗?也许不够,应该写一部爱情史诗,这是跨跃民族和国界的,这是渗透着东西方不同文化的,这是传统的但更是现代的,这是东方人和西方人乃至人类所能共同接受的。这位老人的一生那么富有传奇色彩,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她的平凡和普通,日日更新,天长地久,也许这才是生活的真谛,爱情的本质。 写作这部电影剧本对于我是幸福的,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切断所有电话与世隔绝,我从来也没有这样虔诚地写作,我被自己写下的文字而感动,写作的过程也是我灵魂净化的过程。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生活在我剧本中的人物世界里而不能自拔。

剧本写了改,改了写,我至今不知道自己写了多少稿。

在那漫长的过程中,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除非先有梦想,否则一事无成。

我经常感叹个人的渺小

六十年前,中国和奥地利曾经合作拍摄过一部电影,是费穆导演的《世界儿女》。我至今没有看到这部影片。六十年后中奥两国电影人有机会再度合作,让我感到幸运的同时也让我感到难以胜任。

从《离开雷锋的日子》到今年拍摄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法官妈妈》,我已经做过六部影片的制片人。每一次影片完成后我都发誓,不再做制片人,因为我吃尽了苦头。但又一个新剧本诞生开始运作的时候,我又无法拒绝。也许没有比运作一部影片更难的事吸引我、刺激我。

在我为寻找资金,寻找合作伙伴疲于奔波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几次失去了信心,神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感谢魏德夫人最终选择了奥地利SK影视制作公司的总裁约瑟芬・柯希亚先生,他的大胆、果断、幽默和惊人的工作效率使我们彼此成为最理想的合作伙伴。也要感谢与电影有着终生缘分弃文经商的季福堂先生,在我突然失去国内一半资金、一筹莫展的关头,他的挺身而出令前景柳暗花明。

在那一段时间里我经常感叹个人的渺小,我的精神里已经准备遭遇一场失败,如果真的是那样的失败,倒留存几分悲壮。但我知道真正的成功者是知其难仍一往无前去做的人。

天时,地利,人和,直到2001年4月,中国与奥地利正式建交三十周年的前夕,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与奥地利SK影视制作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奥地利驻中国大使伯天豪先生亲自参加了签字仪式。至此,影片《芬妮的微笑》(奥方名为《在桥的那边》)正式启动了!

编剧和制片人完全是两回事

经过多方协调,最终确定了女导演胡玫,她曾执导过电影《女儿楼》、电视剧《雍正王朝》《忠诚》。压力最大的是男主角,曾试想过用姜文、陆毅、陈坤,但迟迟定不下来,直到开机的前两个星期才最终敲定王志文。女主演则从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苏菲・玛索,到《罗拉快跑》中的罗拉,最后奥方制片人锁定奥地利新秀尼娜,她曾获得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是个典型的日尔曼人。

筹备的时间那么久,最终的一锤定音令我们的准备时间又是那样紧迫,奥方制片人将拍摄时间表和演员签约时间限制得没有一点余地,主创人员开机前的磨合受到局限,令我至今遗憾。

当我们全组终于浩浩荡荡抵达黄山脚下黟县的时候,我感到我肩上的担子卸掉了一半。

能组成一个优秀的创作集体,是一件艰难的事。能发挥出每一个优秀的创作人员的智慧,又将他们协调起来,是更艰难的事。

信任你的合作伙伴,尊重他们的创作个性,这是一个制片人最聪明的选择。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的相互信任是一种资源,你努力去拥有这种品质,你就在拥有这种资源。

但也许是我对这部影片太投入、太偏爱了,也许是我笔下的人物在我头脑里占据的时间太久了。目睹在现场的拍摄有时对于我竟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编剧和制片人其实完全是两回事,两种不同的思维,两种不同的处事原则。如果真的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你就会发现难以承受。

转换角色,必须让编剧在摄制组里消失掉,只有制片人存在,此外我别无选择。在黄山拍摄的日日夜夜里,我承受着心灵的煎熬……只要我们最终奔赴的目标是美好的,我会心甘情愿。

此刻,当我应《大众电影》之约就要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芬妮的微笑》正在进入后期制作阶段。现在我还不敢言成功与失败,面对中国和奥地利观众的期待,面对那位至今仍健在的奥地利老人清纯的目光,面对一切给予我支持和信任的朋友,我依然会用微笑迎接前面出现的一切困难。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科综合 新课程

当今世界, 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已成大趋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夕阳宣言》中提出:“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在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因此,音乐与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应保持和谐共存,相辅相成又融合贯通。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性的集中体现,使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这样讲从根本上使音乐课从学科教育的轨道上转向全面育人的轨道。这种学科综合可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提高学生音乐上 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有广阔的音乐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音乐与语文 美术 历史 德育等其他学科有效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不断地求心求异得到发展。

一、音乐与文学

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精美的文字是帮助展开音乐联想的文字载体,也是音乐情感的另一种有力的表现形式,所以我利用精练优美的文字(如诗歌 散文等)帮助学生展开音乐联想。著名作家叶文玲曾说:“音乐和诗是天然契合的艺术。”例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听着小提琴优美的乐曲声,让同学们闭上双眼用心去聆听乐曲,在欣赏的过程中,我有感情的轻声朗读唐诗《静夜思》,好多同学在这优美的 哀伤的曲调里,在这儒雅感人的诗词文化里,迷失了自我,陶醉其中。有些住校多日还未回家的孩子,眼里竟还有了闪闪的泪光。

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欣赏歌曲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乐曲所带给他们的感受,写成一写美文片段。他们会用文字诠释他们心目中的乐曲,从而使其产生自己独特的审美乐趣,也会促进他们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如:同学们在欣赏《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时候,有位同学将月光下的森林描绘的美伦美奂,写出了松涛,写出了山舞,写出了月光下森林里那万物和睦相处的美妙意境,可见同学们定会欣赏到这音乐的无穷魅力。运用语文课 上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音乐与美术

音乐与绘画是姊妹艺术。他们有许多的共同点,从画面的色彩 线条中可以感受到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流动。从音乐的优美旋律中也能联想到多姿多彩的画面。所以有人说:“声音是听的见的色彩,色彩是看的见的声音。”二者结合,形成视觉和听觉的共同音话效果,创设更具体更可感知的美的意境,增强学生的美的感受和捕捉能力。如:《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乐曲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的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场面。欣赏这首乐曲时与学生共同讨论赏析,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心中那幅优美的画面。在让学生们用五彩缤纷的色彩,各种能传情达意的线条,将他们脑海中的美境,流淌到纸张上,使他们更好的把握音乐的美,感悟生活的美好。教师将音乐中旋律 节奏 速度与美术中的线条 色彩想结合,来帮助学生们抒发各种情绪 情感。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可以使音乐更形象,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音乐中蕴涵的生活真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音乐与历史

音乐与历史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 琵琶曲,她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楚汉战争。《组歌》再现了中国工农两万五千里的历史,歌颂了伟大的精神。借助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边欣赏歌曲,边观看有关的图象资料,让学生们如临其境的了解那段历史,让他们感悟途中身上那熠熠生辉的 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和雄奇风采。会更好的把握《组歌》的音乐美和其中的情感。

在欣赏初一下册《保卫黄河》时,先向学生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创作来源。只有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才能走进音乐,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们听着高亢激昂的《保卫黄河》,想到当时国家处在危难之中那些挺身而出的战士们英勇战斗的场面,同学们也群情激愤,热血澎湃,被黄河的壮阔,战士的英勇感动了,有的竟轻声的跟着唱起来。后来同学们都出声跟唱起来,当时那场面真让我激动不已,不由为同学们指挥起来

四、音乐与德育

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相互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