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流浪者英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亚文化研究 青少年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动漫思考 网络亚文化视野下的“神回复”现象探究 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亚文化研究 网络恶搞电影的亚文化传播 流浪亚文化下的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 网络媒体视野下青春亚文化的分析 青少年亚文化视野下的高职班主任工作策略 电影艺术于亚文化传播的意义 李玉电影中的女性亚文化与性别抵抗 全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跨文化视野下的英文电影 文化视野下的美术电影发展微探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微电影”解读 审美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动漫亚文化视角下青少年漫迷群体价值观的德育研究 亚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东亚文化背景下中班闽南童谣的研究 亚文化视角下的“80后”怀旧文化 亚文化的力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4-10.
[2][美]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M].梁永安,译.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1:166.
[3][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
[4][德]维姆・文德斯.文德斯论电影[M].孙秀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0-42.
1997年春天,我陷入了人生的困境:孤单一人徘徊在曼哈顿街头,向路人乞讨。我当时16岁,居无定所,在失学几年之后,我急需找到一家能收留我的中学。当时,我的母亲因艾滋病才去世不久,而我的父亲栖身在一个收容所里,他不可能对我的窘境有什么帮助。我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一直在几个朋友家轮流借住,有时则栖身在布朗克斯区某座居民公寓大楼的楼梯间。
对那些夜晚记忆最深刻的是,我躺在冰凉的大理石地面上,用一个背包当枕头,并将穿了多年的法兰绒衬衫盖在头上以遮挡刺眼的楼道灯光。孩子们呼唤父母的叫声、电视机播放的卡通片、晚饭后洗盘子的碰撞声,隐约传入我的耳中――这所有的声音将一间公寓变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可是我一无所有。
为了熬过这流浪的状态,我逃避现实的方式是坠入梦幻。我闭上眼睛,回忆起一家人昔日聚在一起的时光:母亲栩栩如生地映入脑海,当她大笑时,双眸旁显露出细细的皱纹。我们一家四口,妈妈、爸爸、丽莎和我,又聚在一个屋檐下。
不过,我梦得最多的还是我的未来。我似乎看见自己坐在教室里,参加课堂讨论,孜孜不倦地写着课堂笔记。当我傍晚回到自己的公寓时,背上的书包里塞满书籍。我似乎看到自己走在一所大学的校园里,四周是高耸的教学大楼,秋季的落叶四处飘飞。我的注意力转向那些教室,这些充满平和、归属感和渴望的心情缓解着我的情绪,令我渐渐入睡……
(二)
如今,我的生活与昔日已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从1998年开始,我不但在两年的时间内读完了四年的中学课程,以各门功课都是A的成绩拿到了中学教育毕业证书,而且在1996年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学习。2008年12月,我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并在2009年8月开始上哈佛大学夏季研究生课程(译注:为了照顾父亲,丽兹2003年暂时离开哈佛,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学。2006年父亲死于艾滋病后,她又于2008年5月回到哈佛大学学习)。我已不再穿着破旧的衣服,也不再睡在楼道中,我每天夜晚在曼哈顿区自己的公寓安全度过。在过去的11年中,我以自己的激情在世界各地旅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改变他们的人生。简而言之,我已经完全脱离过去,焕然一新。
说来真是令人惊讶,尽管经历了那不堪回首的一切,但正是那些经历,让我觉得一段时间的流浪并非坏事。实际上,“免于贫乏的自由”从来不是我的生活目标,流浪状态并不是阻碍,而是我梦想的催化剂。
回忆往事,作为一名流浪者,我每天上午奔波于曼哈顿的一条又一条街道,寻找某一所能允许我上学的学校。我随身携带着一部陈旧的CD机,耳机中播放的是具有感召力的歌曲。我一边走,一边憧憬未来,并看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接近它。
在我一天又一天寻找生活的转机并被拒之门外的场景多次发生之后,终于有一天,一所名为“博爱预科学校”的同等中学资历教育机构接收了我。此时,我又遇到了一个对我这个流浪少女来说简直是天堂的非营利慈善组织――“开启之门”。它为我提供咨询服务、医疗资助、食物…… 由于有了这些帮助,我才能在别人的住宅大楼的门厅灯光下、火车站的大厅里、地铁站的座位上,认真地完成课外作业。
(三)
或许,最令我料想不到的帮助来自新闻媒体。在作为一名虽然上了学却仍然居无定所的流浪学生两年之后,《纽约时报》采访了我,登载了我的故事。此后的数个星期里,许许多多的陌生人从美国各地与我联系。在我就读的学校,我也收到了不少信件,鼓励我继续努力学习。一些从未谋面的人们带着衣服、书籍、巧克力蛋糕,赠送给我,甚至还有人以热情的拥抱表示对我的支持。一位妇女给我织了一条毛毯。她在邮寄毯子的盒子上贴了一张字条:“当睡在那些冰凉的地方时,你裹上这条毛毯就会知道,有不少人正在关心你、关注你。”
在伸出援手之前,他们中的一些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并没有意识到人的善良行为是怎样的,如今我深知了这一点。可以这样说,这些帮助我的人改变了我的价值观。他们让我作出了一个决定:加入“开启之门”组织的理事会,成为这个小小组织的一员,为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开办一所中学,开学时间定在2011年9月。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世界的:美利坚合众国并没有对我有任何亏欠,恰恰相反,却给了我一个真实而牢固的机遇――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工作。这个社会传递了一个承诺,即通过培育一个能拥有各种可选择机会的教育系统,让像我这样曾经走在人生风险边缘的人,有可能接受一种教育方式以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祖籍浙江省定海县,后随家人移居台湾。作为移民者的三毛,从小就敏感深思,在复杂的生活背景下,三毛幼小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流浪的种子,这种流浪伴随了三毛的一生。
除了生活的变迁,三毛的心理变化也是她产生流浪意识的根源。她从小就比其他三个姐弟敏感孤僻,本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但巨大的学习压力成为了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学校的生活忙碌而又焦虑,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本以为这种状况到了初中会得到改善,结果却更加紧张。这就坚定了她退学的决心。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后,父母也是操碎了心,最后还是同意了她的决定,开始在家里教学。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三毛虽不去学校接受教育,也能在家里得到细心栽培。三毛读了英文小说,为她游历外国产生精神萌芽;还学习了中国古典诗词,为她日后作品的典雅修辞奠定基础;学习了钢琴、美术,亦为后来的流浪提供了宝贵的想象价值。这些外部的浇灌还不足以改变三毛作品的未来走向,她内心的变革才是她离家流浪的根本。也许是父母的爱心浇灌助长了三毛的无畏个性,不管在什么时候,哪怕是心疼她,父母也会屈从三毛的决定。在几次爱人离世、自杀、离家出走后,父母终于心力交瘁,放三毛远走他国。这为三毛的流浪埋下伏笔。
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不断追求自由的经历,更坚定了她的选择,让她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浪者。就此一批流浪文学诞生。她以鬼马风趣的笔触,为国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人们可以通过这扇门满足自己对神秘国外的想象,掀起一批流浪文学浪潮。
二、流浪美学
(一)异域风情之美
三毛游历过50多个国家,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有落后如初的撒哈拉,还有浪漫温馨的意大利等,这些地方的异域风情为三毛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向国人展示了独特的异域风情之美。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这样写到:三毛在沙漠中的一个房子边看见挂着“泉”的牌子,当三毛想一探究竟时却被说成是偷看人洗澡,问清情况后三毛才知道原来这是澡堂。沙漠中的澡堂是怎样的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三毛也享受了一把“泉浴”的待遇。三毛裹着一条大浴巾走进一个小房间,光线昏暗,空气污浊,最令三毛惊奇的是真的有泉水,虽然只是一口类似深井的泉,还是让沙漠中的三毛从心底里激动。三毛发现这里的人很友好,有人帮三毛打了一桶水,接下来的事可以说是让三毛瞠目结舌了,打水的那人直接把水从三毛头上浇下来,接着三毛被送到类似现代的汗蒸房里,三毛发现每个洗澡的妇女的姿势都是她不曾见过的。每一个妇女都用石头蘸着水在身上刮,她们不用水,也不用肥皂,每刮一下,就有一条黑泥浆从身上流下来,就连周围的墙上也因常年受污泥熏染有了厚厚滑滑的东西。她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几年没洗澡”之类的,三毛彻底被震撼了,一番思虑之后才认识到这是沙漠淡水资源奇缺的结果。沙漠里的审美观念是以胖为美,而且都把自己包裹得像个木乃伊。平时在衣服遮盖下的胖大和现在的胖大对比明显,真是触目惊心。自此,三毛对沙漠澡堂印象深刻。
三毛见过的最小的新娘只有10岁,这个小姑娘叫姑卡,最令三毛疑惑的是结婚的消息不是从父母那得知,而是从“我”这个相处还不深的朋友处告知。当三毛去询问姑卡的父母时,理由很费解,姑卡的父亲居然迂腐的认为这种事不好直说。这种习俗造就的婚姻,不用看结果也知道注定是一个悲剧。没有交流的家庭怎么能得到幸福。当三毛把结婚的消息告诉姑卡时,小姑娘平静且羞涩的低下了头,好似已经从心底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三毛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别扭。在繁忙的婚礼装扮下,小姑卡从一个少女变成了一个撒哈拉威女人。命运之轮又一次开启,不知是否会重复祖辈相同的演绎。“黄昏了,太阳正落下地平线,辽阔的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红。这时,鼓声响了起来,它的声音响得很沉郁,很单调,传得很远,如果不事先知道是婚礼,这种神秘的节奏实在有些恐怖。”这种仪式似乎是少女时代的终结,撒哈拉威妇女时代的开始。迎亲时新郎暴力的抓着挣扎的姑卡往外拖,反抗激烈的姑卡也在新郎脸上抓出几道血痕。据说这是风俗,结婚拼命打才会幸福。说实话,三毛并不喜欢这种形式的幸福婚姻。婚后第七天,三毛再次见到姑卡时,她已经从过去的圆润可爱变得眼眶下陷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她会变成现在常见的、为生活发愁的撒哈拉威妇女。
在三毛的作品中,有关异域风情的描写有很多,但三毛展现的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表层观赏,而是独具意境的异国风情画。
(二)悲情之美
从三毛身上,我们可以读到很多悲情元素,这可能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三毛小时候离开大陆,漂泊台湾,学生时期又在学校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经历,还有过一段自闭期,以及后来的几位爱人相继离世,造成了三毛的悲情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则透露着悲情结局。
在《爱的寻求》里写到,三毛在一家小杂货店里认识了沙仑,沙仑很老实。三毛一天要逛几次杂货店,于是就提议向沙仑记账,沙仑在询问哥哥之后最终答应了三毛的请求,但他不会写字,就让三毛自己记下所欠积的东西,而且沙仑从不核对三毛的帐。因为他的信任,三毛对他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三毛去买东西的时候,沙仑请三毛给他太太写一封信。经了解,三毛才知道沙仑是被骗婚了,而这个可悲的男人还痴痴的等着妻子归来,这仿佛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三毛不想让这个老实人希望破灭,就帮他写了这封信,因为回信地址是三毛丈夫的邮局信箱号码,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沙仑每次见到三毛都要询问是否有回信。几天后,还真出现了回信。由于是法文,沙仑请荷西读信,信中说让沙仑筹十万块西币送给她哥哥,这样她就能买飞机票回来。三毛一听,又是一个骗局,可是沙仑已经被太太要回来的消息迷昏了头。为了尽快筹到钱,沙仑一天要兼好几份工,三毛看到这样的沙仑心疼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三毛将真实的情况告诉了沙仑。沙仑听了三毛的控诉,像冻结了似的,唯一表明他活着的是眼泪像洪水一样泻下来,他什么话也没说,往黑暗的旷野里跑去。这一刻预示着沙仑希望的破灭。第二天,沙仑来到三毛家跟三毛道谢,只是三毛觉得有什么东西已然悄悄在改变。几天后,从警察那得知沙仑的消息,三毛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沙仑死了,而事实是沙仑偷了哥哥的钱逃走了。沙漠是撒哈拉威人的根,离开沙漠,沙仑就像个无根的人在做着飞蛾扑火的举动,结局一定是毁灭。
悲情意识在三毛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展现,在《沙巴军曹》中这样写到,三毛夫妇送一个喝醉的军人回家,后来才知道这个军人和撒哈拉威人的恩怨:曾经为了争夺水源,撒哈拉威人杀了所有的沙漠军团,只有这个军曹喝醉了跌倒在营外,活了下来,他醒来后像个疯子一样跌坐在兄弟的尸体上。从那以后,他就不再讲名字,他说兄弟们都死了,他不配有名字。一段时间后,西班牙政府要撤离沙漠,就把军团的尸体挖出来一并带走,三毛才想起他醉酒的那个夜晚也是在这坟场附近,这么多年依旧没使他的伤口冷淡下来。几天后,听说那个军曹死了。有一群撒哈拉威小孩在玩一个盒子,军曹觉得不太对,就跑过去赶走他们,盒子瞬间爆炸,军曹被炸成了碎片,孩子们却没有生命危险。他的兄弟们都被运走了,只有他被永久的留在沙漠里。为了最仇恨的人扑向死亡,静静的埋在这片相爱相杀的土地里,他似乎做了最好的示范。
通过这些作品,我感受到三毛无处不在的悲情美学,感受到三毛无比坚强又脆弱的内心。
(三)人性之美
三毛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游记,还充斥着浓厚的人性关怀。她的作品里记录着各式各样的人,同样倾注了很多情感,她具有真善美的人格。
先谈谈三毛的真。她不分阶级,不分人种,带着单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她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敢于说真话,处处透露着真性情。在《芳邻》里写到,三毛常把东西借给邻居,水桶和拖把传到黄昏,还轮不到她来用。邻居看到三毛好说话,就隔三差五来借灯泡、洋葱、汽油等物品,三毛本是怀着与邻方便的心理做这些的,没想到她们要的这么理所当然。有一个在医院做助手的邻居,因为受到文明的洗礼,拒绝用手吃饭,所以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儿子就要来敲门。“我爸要吃饭了,我来拿刀叉”。三毛借给了他。从那以后,他的儿子天天来借。三毛不胜其烦,于是买了一套送给他。没过两天,他又来了,三毛问:“怎么又来了?上次送你的那一套呢?”“妈妈说那刀叉是新的,要收起,现在我爸爸要吃饭。”“你爸爸要吃饭关我什么事?”最终三毛爆发了。她认为对万物应有平等之心,但平等是建立在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上,若得不到平等对待,她也会用真性情表达不满。
再说三毛的善。三毛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广博的爱,她会把自己的药片给一个年老的撒哈拉威女人治头痛,送她们漂亮衣服,给邻居姑卡用偏方治疖子,给母羊去衣胞,三毛乐在其中,她对自己有把握的小事当仁不让,当做是生活的调剂品,但她也有分寸,涉及到生命危险的生产大事就不会随自己儿戏了。三毛把这些有趣的事告诉荷西,荷西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文明人被吓得心惊肉跳,所以再有这样的救人事件三毛也不会告诉荷西了,怕荷西影响她的救人大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荷西才知道三毛又做了牙医,居然用指甲油给妇女补牙。三毛享受着这份简单而又有趣的医学事业。接下来相继开拓了搭便车的业务。她会送年老的撒哈拉威人回家,送水给沙漠上幼小的骑行者,送西班牙小兵去镇上看电影,这让她想起了同龄的弟弟,他乡是否有便车供弟弟搭乘。她说过“在这片狂风终年吹拂着的贫瘠的土地上,不要说是人,能看见一根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们都会触动我的心灵。”每一次相遇都是缘分,她怎能让这缘分从指尖溜走。
最后说她的美。她有一双慧眼,能看到所有美的东西。在《白手成家》里这样写到:她的新家很简陋,高低不平的水泥地,用空心砖垒起的缺了口的墙,光秃秃的灯泡,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三毛并没有气馁。她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她用棺材外箱做家具,在要求房东糊墙未果后,自己买材料糊,自己设计沙发,摆上母亲寄来的桌布、灯罩、茶具、图书等,用捡来的轮胎当矮座,用骆驼头骨当装饰,用羊皮当坐垫,用汽水瓶插花,从撒哈拉威老男人那里淘回来的石刻都成了宝贝。她把自己那破烂不堪的家设计成了真正的艺术宫殿,这座宫殿仿佛成了撒哈拉的一道风景,竞相有人来拜访。世界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大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高速运转的机器将社会生活中的“个人”整合成为大众社会,在大众社会里,大众传媒伴随着经济、科技介入到文化工业中,传播、催生、制造例如影视、广告、流行音乐、时装表演、体育赛事、 KTV等各种文化消费产品,来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和精神寄托,于是产生了以文化工业生产为特征,以城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即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与流行,使中国当代的文化呈现出充满挑战性的文化裂变,导致人性结构中的经济性和道德性的分裂与对立,享受欲望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与对立,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让人担忧。在当前的政治、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出现背离和疏远的现象,对舆论引导造成一定的消解作用。我们要利用媒体的宣传和导向功能来对大众文化进行适当的引导,协调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的冲突,使大众文化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大众文化对舆论引导的消解
1、感官刺激的满足与思想深度的忘却
舆论引导是通过各种手段将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行为引导集束到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总目标上,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行为。然而,大众文化崇尚的是快乐与愉悦,重流行与浮华,轻充实与深度;重实用与形式,轻理论与内容;重物质利益的崇拜,轻价值观念的建构;追求感官的刺激与欲望的满足。大众在追求与满足的背后却忽略了思想深度的加强与价值体系的构建,忽略自身在社会和工作中的位置确认与功能发挥,更无暇关注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目标的实现,推卸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样,感官刺激和欲望满足的思想就背离舆论引导的发展方向,消解了舆论引导的功能发挥。
2 、个性化的张扬与社会性的丧失
舆论引导是一种社会性取向与集体性活动,公众在为共同目的而努力,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也拥有更多的社会性,人们参与其中不感到孤独。然而,大众文化中的大众是孤独的流浪者,他们群居在一个社会,虽有着某种职业或技术上的关联,但彼此是疏离和零散的。追求个性而失却社会性的大众面对舆论引导则会产生排斥心理与拒绝行为,给舆论引导设置了障碍,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阻力,消解了舆论引导的功能。
3 、社会思想的消解与价值体系的建构
在大众文化中,大众以“个人”的身份进入到社会,以反中心、反逻各斯为取向,通过个性的张扬达到对社会的反叛和对中心的否定,用标新立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表现自我。当人们对大众文化迷恋之时,其背后隐藏的消费主义的张扬、颓废主义的弥散和理想主义的消解,必然导致人们对人格、意义、价值追求的失落和命运、前途、事业的彷徨,从而人们在大众文化的巨流中竞相模仿、复制,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得单向度化,造成人格、趣味的趋同,最终导致社会思想的单调、生活方式的庸俗、思想观念的世俗化,进而对社会思想和社会价值产生消解作用。
正确引导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中夹杂的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的意识形态给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的消解作用,如不及时对大众文化加以正确引导,匡正时弊,势必会造成人们社会价值的分裂和意识形态的崩溃。这样,对大众文化包含和体现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表现形式等方面加以引导、改善和提高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1、提升大众价值观念和审美修养
媒体要借助精英文化、主导文化等各种力量培养大众的价值观念、审美修养和自觉意识,使其在辩证地看清大众文化的利弊后,能够正确鉴别大众文化的思想内涵。大众媒体要逐渐培养大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自觉意识,提升其高尚的审美追求,使大众文化在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为大众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休闲方式提供文化导向和文化资源。
2 、注重社会主导文化的引导
主导文化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表达,是政治话语的表述,反映的是国家的根本文化趋向、价值观念和国家意志,媒体要利用主导文化的权威性、教育性和引导性去调节和制约大众文化,纠正大众文化不良趋向,提高其文化品位,改善文化生态环境;媒体还可借鉴大众文化传播的成功模式,用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去传播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并非对立的关系,社会要给大众文化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健康的文化食粮,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趣味、不同风格的文化需求。
3 、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大众媒体是大众文化与大众之间传输和表达的渠道,媒体从业人员是大众文化的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传播者,大众传媒及其从业人员对大众文化的生产、流通、消费乃至整个发展水平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媒体从业人员也是大众文化的主创人员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素质的提高与增强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其认清时代形势与发展需求,把握时代精神,追寻民族灵魂,伸张媒体的主体意识,构建社会的主流话语,把握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和文化发展。
4、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把关意识
>> 秦海璐: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我只能求我最小的不变 秦海璐 优雅的固执 唯一的秦海璐 秦海璐的生活私享 秦海璐:童年是我的最大“心病” 秦海璐:内衣才是我的情人 秦海璐 演员的自我修养 秦海璐 行情女人的别样情 秦海璐:南方的热带植物 秦海璐:独行娱乐圈的奇葩 秦海璐:找到人生的最好状态 秦海璐:追光之下的人生 秦海璐 心是旅行的方向 秦海璐,性情女人的别样情 秦海璐 我的名牌都是自己买的 秦海璐 我的人生特立独行 秦海璐:家,是我要回去的地方 秦海璐:我从不因过去的事后悔 秦海璐:把激情另存为深沉的等待 秦海璐 不做一闪而过的明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秦海璐: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我只能求我最小的不变 秦海璐: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我只能求我最小的不变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曹飞跃")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我觉得没有人想变成人,反正我不想。我觉得做人是挺难过的一件事。”
以前每年回东北老家的时候,秦海璐都是亲自下厨,爸妈在一旁打下手。她最喜欢吃的是上海菜,但最拿手的却是川菜―― 2000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她一度上过川菜烹饪班,学过。
她认为一个女人的最佳状态是“相夫教子”,并期望在25岁达成这个愿望,但现在,不知道是真的这么想,还是为了避开这种有引导倾向的问题,她说:“对这事儿已经没想法了”。
作为中戏“96明星班”中的一员,很少有影后级别的女演员像她那样,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一个理想:“做一个家庭主妇”。
在最近的几个月里,她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台词是“你摊上事儿了,你摊上大事儿了”,那时她亮相今年央视春晚,梳着小西装头戴着黑框眼镜,活脱脱一个中性男人婆的形象。春节过后,不过只休息了两天,秦海璐就赶赴《青蛇》剧组开始排练。眼下,这部由田沁鑫执导,她和同学袁泉、老搭档辛柏青主演的经典改编剧正在全国巡演。娱乐记者们描写她的香港首演,“甫一开始就创下了四天连演六场的‘超人纪录’”,又说她“为《青蛇》屡‘摔’不止”,演出尚未开始,身上就摔出了四十多处瘀青,还在参加活动时被媒体拍到双腿“惊现伤疤”。
相比这些消息,她真正感慨的是,人懂得越多,就变得越复杂,小青由妖及人,是变得一天比一天聪明了,可是,“真悲哀。” 我觉得做人是挺难过的一件事
3月15日,《青蛇》剧组去香港首演之前的最后一次排练。没到秦海璐上场的时候,她就坐在观众席上,身前是一堆杂物――煲着水的热水壶、装在塑料袋里的零食、饮料、水杯、烟灰缸……穿着黑色棉布长衫的导演田沁鑫面无表情地抽着烟,秦海璐也盘着腿,抽着。
秦海璐从16岁开始抽烟,她妈妈觉得那有损父母形象,早先并不理解,直到有一次跟随秦海璐入电视剧《谁都会说我爱你》的剧组,“从新疆到杭州,两个月我跟她形影不离,每天5点起床化妆,一直拍到次日凌晨三点。一天拍摄两人被大雨困在隧道中的敞篷吉普车上,蓄水池加上消防车的水一直冲了她7个多小时,回到宾馆她瑟瑟发抖,连喝了三大瓶姜汁可乐。当时已是凌晨三四点,我劝她睡觉,她却说自己身体内外都是水,一睡下早晨开工眼睛一定会肿。随后她问我:‘妈妈,我能抽一支烟吗?’”秦海璐的妈妈后来对媒体这样说,“在那个时候,你还有什么理由阻止她呢?”
但秦海璐宁愿换一种口吻来表达抽烟提神这事儿:“我说,是烟不听话,所以抽它!”说罢大笑。
演戏的确不是一件轻松活儿。秦海璐将三个多小时的排练视为“拉练”,就像去健身房一样,看流汗的多寡来判断自己的熟练程度。她穿着紧身衣裤,双手戴着护腕,两个膝盖则包上护膝,时而在台上奔跑,时而停顿站立,有的时候,又如同一条蛇那样,在地上匍匐、翻滚,嘴里发出蛇吐信的“咝咝”声。
“白素贞永镇雷峰塔”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明代的冯梦龙借了唐朝高僧法海的故事,将白蛇与许仙之恋塑造成令人唏嘘的悲剧故事。但田沁鑫的独具匠心则在于她把眼光投射在了青蛇的身上。在这部剧里,白蛇是示弱的、屈从的,为了挽回许仙,宁愿牺牲一切,修炼千年的蛇精,难逃女人的一切弱点;而此生为妖的青蛇是自由和放纵的,她调戏许仙,爱上法海,在法海禅房上盘缠五百年,最后从中解脱出来,顿悟大爱,选择轮回为人。
那是田沁鑫给爱情剧的一个难得的Happy Ending(圆满结局),白蛇、许仙、青蛇、法海,都轮回到现代,重新邂逅,在似曾相识中重新开始,因此给历史上的劫数一个和解的机会。
可如果秦海璐是小青,她会选择轮回为人吗?答案是:不会。“我觉得没有人想变成人,反正我不想,除了这种什么颠倒挂碍、颠倒梦想、无情之外,我觉得做人是挺难过的一件事。”那时候她坐在靠墙的一把木椅上,缩起双脚,一边抽着烟,一边苦笑着说人到老时的释然,其实是懂得纠结不再有意义之后的无奈,而人终其一生,虽然也有无敌的青春,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岁月,但“慢慢地锐角就磨平了――但你也没办法,只能扛着,等着死”。 演戏只能是发现自己
13年前,刚从中戏毕业的秦海璐就凭借陈果执导的《榴莲飘飘》,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新演员奖以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员奖。即使算不上年少成名,在同辈人中,她也是最早有望步入“星途”的。
这13年来,秦海璐至少参演过25部电影、36部电视剧,但其中几乎没有让她大红大紫的作品。她一直被公认为是一个好演员(有的时候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可鲜少有人把她当成一个大明星――这恐怕也不是她自己的意愿。身在娱乐圈而甘愿不当明星,其实与她上述那个“做一个家庭主妇”的理想一脉相承。
秦海璐生于1978年,5岁开始在辽宁省营口市青少年宫学舞蹈;12岁考入营口市戏曲学校,学习京剧专业,主攻刀马花旦;17岁跟随中国文化友好访问团出访日本26个城市,据称其演出的京剧梅派代表剧《天女散花》中所使用的长绸是当时的中国之最。到了1996年,中央戏剧学院首次在北京、杭州、大连设考点招生,“白白净净的、单眼皮、头发盘得很高,长得像日本女孩”的秦海璐前去报名巧的是,面试的时候,她唱的正是白蛇传里白素贞和许仙断桥相会的那一段。
中国在1997年开始放宽文化产业政策,民营资本开始涉足影视业,国营电影制片厂的市场化之路也开始进行。1996年考入中戏的秦海璐与班上的另外7个女生并称“金钗”――除了秦海璐,还有章子怡、梅婷、袁泉、曾黎、胡静、张彤、李敏,她们日后都成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面孔,至今已是一线的女明星。
可是,“我上大学也不是为了明星梦来的,我就是要一个大学文凭。”秦海璐说。由于太累,她直接从椅子上下来,盘腿坐在了国家话剧院那块黑色塑胶地板上。她从小上戏校,长大后总是深感有漂泊感,恋家,但又回不去,因此,“毕业以后我就想过安稳的生活,对朝九晚五的生活我特别向往”。
2000年秦海璐凭借《榴莲飘飘》一举成名,但她之后的选择,则让大多数人大跌眼镜。她先是演了孟京辉的《像鸡毛一样飞》,接着是谢东的《冬至》,再接着竟然是去一个朋友公司当秘书,不久后被朋友以“不懂英文、不懂电脑、不合格到严重影响了公司业务”为由炒掉。当白领不成,她就再去拍戏,赚了钱开公司和饭店,但都一一倒闭,又去拍戏,赚了钱再去投资做生意。
她甚至一度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歌手。2005年她跟SONY BMG唱片公司签约,发行自己的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幸福回味》,据称入市之后还登上了唱片销量冠军。2007年,加盟华纳唱片之后的秦海璐又发行了自己的第二张专辑《单行线》。秦海璐将第一张专辑视为“演而优则唱”的结果,而第二张才是她自己的乐趣,为了“唱一种心情”。其中有一首《逍遥漫游》是香港词人林夕为她量身打造的,她在里面唱道,“人言多荒谬/勿上我心头/逍遥的漫游/逍遥的漫游/失去爱情不置可否/我快乐不知为了某某……”
就是在同一年,已经7年没有演过话剧的秦海璐备感演艺事业遭遇瓶颈,于是决定重返话剧舞台,接演田沁鑫改编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秦海璐早年成名,实则为盛名所累,到了田沁鑫这儿,“影后”这个招牌根本不管用。与田沁鑫的“交锋”,她称之为“不要脸”、“不要壳”的过程:“我第一部作品《榴莲飘飘》就拿金马影后,因此从来没有感受过小演员的心酸,拍影视剧,导演会一直称赞你,往你脸上贴金,慢慢地,我的壳越来越厚。但田沁鑫导演不是这样的,她会直接说‘你不对’、‘不是这样的’,觉得特别没脸,原先的那层壳就一层一层地被剥掉了。”那一年,她刚好30岁。那次“折磨”被视为她演技的再一次起步,因此才有后来的《钢的琴》和《桃姐》。
这么多年过去,对于秦海璐来说,演戏意味着什么呢?
她会告诉你,在演戏上她没有什么愿望,要演一个什么样的人,满足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例如演一个阔太太满足我的奢华感,演一个流浪者满足我的流浪感,都没有。”
她说演戏只是为了看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复杂,以及共通的人性的复杂。“人在无数的时间里会有无数种念头产生,这无数种念头可能是无数种阶层无数人的念头的闪现。”她说。她不喜欢在表面上看人,因为都是假象,譬如,人在表面上坚强,可能只是怕别人见到他的柔弱。而用柔弱来伪装自己的人,内在可能非常恶毒。“演戏只能是发现自己。”她说。 我连自己都不想认识
每天早上起来,秦海璐总要跟人复述一遍自己做的梦。“从小到大,我没有一天不做梦的,而且每天我都记得。有一些梦中间隔几年,又梦一次一模一样的。我觉得我是一个内心充满了恐惧的人。”
她做过的最可怕的一个梦,是“整个世界都是黑的,像一个外星球一样,但上面有一堆蚂蚁,说要把我妈妈放到锅盖底下,那是我最恐惧的”。这时排练已经结束一个小时了,秦海璐喝过一杯咖啡,她坐在一排桌子后面,热水壶在呼噜呼噜地烧着水,演员朱媛媛此前带着自己的宠物狗来探班,辛柏青则用法海的腔调对着狗狗说“水漫金山”的故事。
她把那种恐惧称为“旁观者的恐惧”,“就像你说的在改革动荡中却感觉不到,是因为你是亲历者,但当你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时候,你就会很清楚地看到恐惧、悲哀的东西。”她对本刊记者说。
她恐惧失去,“因为本来有的就不多。”怕失去亲情,失去爱情,或简而言之,失去“情”。在媒体面前,秦海璐总是显得直接而理性的,有时候甚至有点刻薄,然而跟随她六七年的助理告诉本刊记者,在私底下,秦海璐有着无法掩饰的小女孩的一面,比如为了帮她保持身材控制她的饮食,“她就会跟我们撒娇说――你们不爱我!”
秦海璐喜欢看米兰・昆德拉的书,写《寻路中国》的何伟的书她也看过,但她相信凡事不要轻易下判断。“好多人认为我们不是老百姓,但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我们跟大家没什么差别。个人的梦想可能很难跳得出国家的梦想,在这个时期里,我只能求我最小的不变。” “从小到大,我没有一天不做梦的,有一些梦中间隔几年,又梦一次一模一样的。我觉得我是一个内心充满了恐惧的人。”
至于那点“不变”是什么?“是单纯,是你最本真的东西,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她说,“以前人们总是说我实话实说得罪人,但是,我只是说了句实话啊!自私一点来说,我也不想为了恭维别人伤害我自己,冠冕堂皇地说一番话。”
这么多年来,秦海璐学过京剧,演过戏,做过生意,当过失败的白领,投资过别人的电影,改编过别人的剧本,上过春晚,演过话剧,唱过歌,还去读过由意大利POLIMODA时尚学院在中国授的有关名牌奢侈品的课;她平时喜欢做家务,在家自己擦地板熨衣服,现在则开着一家经纪公司,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做监制……“人家说你一会儿干这个,一会人干那个,你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秦海璐呢?我说我也不知道,”秦海璐说,“我没想过。”
进而言之,“我在你们眼里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没有更多的认识,因为我连自己都不想认识,就更不想去认识别人了。”
关键词: 英美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风生云起,新的考试理念、教学目标相继推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打好语言基础、拓宽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增进交流应用,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是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必修课,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大学英语教学中却没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如今,在不断革新的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大学英语课程已经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更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传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培养语言功底扎实、综合素质全面、交际能力强的英语学习者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一项新的挑战。
一、英美文化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众多持割裂英美文化与语言教学观点者认为,英美文化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用处不大,而英美文化的多样性也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提出较高要求。因此,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词汇和语法,却忽略了英美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制约英语水平提高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而文化差异属于高层障碍,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社会学家Tucker和Lambert指出:“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可以利用它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对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因此,学习语言与文化导入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英美文化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针对大学英语改革的新要求,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的导入,将文化学习渗透进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文化知识为起点,文化意识为桥梁,文化理解为目的,帮助学生突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为学生实现有效的交际提供文化背景阐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文化背景介绍
有教育家指出:“理解文章的能力不仅取决于读者的语言知识,还取决于他们的一般常识,以及在阅读的思维过程中这些常识在多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阅读材料中常有涉及英美国家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缺乏有关的背景知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
所谓“背景知识”包括与语言本身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与社会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语篇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构成与语言本身相关的背景知识,而语境知识及社会文化、地域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因素诸多因素则构成了与社会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应注意强调背景知识与课文篇章的有机结合。
来看例句一:“My father said that the day I was born was a red-letter day for him.”“red-letter day”显然成为许多学生的翻译该句的障碍。如果了解到“red-letter day”在英文中指“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便不难理解该句的正确释义“我爸爸说我出生的那天对他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red-letter day”的说法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教会的日历上会把宗教节日和假日等印成红色,就像现在的日历把周末印成红色一样。后来这个的短语的意思逐渐扩大为任何“值得纪念的或者喜庆的日子”。
例句二则更令学生感到费解:“The poor director became the Aunt Sally to critics soon after that film was on show.”“Aunt Sally”不能直译为萨利姑妈。原来在十九世纪,英国的露天集市或酒吧里流行这样一种游戏:在场地中间放置一个被称为的“Aunt Sally”的老妇人头像,游戏者站在一定距离外,拿棍子掷向“Aunt Sally”口里的烟斗,将其击落者便是赢家。久而久之,“Aunt Sally”就成了“众矢之的”的代名词,用来比喻那些很容易受到攻击的人,而且这些攻击通常都是没有根据的指控,但却被多数人采信。因此该句的正确释义为:“那部电影一上演,可怜的导演就成为了批评家们批判的对象。”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示出英语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如果不了解这些社会文化背景,我们单纯从词的意思去理解是无法辨别它们的真正来源的。
2.英美文学阅读
仅靠学习有限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知识的广泛性的。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英美国家的名人逸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科学发展等,我们必须提供大量原汁原味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在这其中,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有时,缺乏相关的作家个人背景知识,常常也会妨碍阅读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二课的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 But only Charlie Chaplin could have created the great comic character of ‘the trap’.”许多学生即使参考了课文翻译“狄更斯或许会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但只有查理・卓别林才能塑造出了不起的喜剧角色‘流浪者’”,却仍然不理解狄更斯与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有什么关系。熟悉狄更斯作品的人应该知道狄更斯对童年的关注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他坚持用儿童的视野来反映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示下层社会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例如《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老古玩店》等。通过这样的背景阐释,学生便不难理解作者将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与狄更斯相关联的用意了。
此外,通过英美文学学习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结构或语言知识从而提高所有的语言技巧。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学习和巩固英语语言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文学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精美、典雅深邃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好的语言材料,如海明威的简洁明了、拜伦的丰富细腻、马克・吐温的幽默等都曾影响了无数的作者和读者。
三、改革模式的初探
鉴于英美文化知识与英语学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避免以往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逐步推行“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即从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材讲解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不能深入领悟东西方文化差异。因此,在改革后的课程中,除传统的教师传授外,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对相关英美文化主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文化旁白等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
2.优化教学手段
耳听口授的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内向学生大量、生动、多渠道地灌输信息。学生往往感到课堂教学枯燥、空洞。在与时俱进的大学英语改革中,教师则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这种不足。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在于直观感悟,利用声像、图片教学,既拓宽了文化导入的渠道,又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理解。
此外,在课堂设计中,活动应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技能。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Culture Shock”主题的讲解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文化冲突的实例,并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用presentation的方式将结果呈现出来。经过实际演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对该主题文章的理解在进行了文化补偿后有所提高。
3.课堂内外互融
此外,教师可以选择生动富于感召力的优秀英美文学作品向学生推荐,列出书目清单,引导学生欣赏。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实现课堂内外互相融合衔接,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水平全面提高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目标。
四、结语
英美文化对英语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将英美文化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是大学英语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还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内在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语言习得中进行文化习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的综合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崔校平.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J].山东外语教学,1990,(4).
[3]刘雪岚.阅读的策略――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模式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
[4]谷彦君.大学英语阅读与英美文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上个世纪,人们为得到稳定工作而沾沾自喜;到了这个世纪,人们却为同样的状况焦虑不安。稳定,往往意味着牺牲了自由,变卖了选择,放弃了变化,而这一切对于追求个性、变化、不安、躁动的一代来说,却是生命的关键词。
“如果真爱我,请放了我!”他们大声对那些既有的观念说。
他们开始“飞特”生活,身上烙上飞特特质。他们相信人生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犯不着为了一点点报酬,牺牲宝贵的自由。
他们既不会游荡于城市之间,变成新款的流浪者;也不会钻在家中无所事事,`着脸做个“啃老族”。用一技之长,他们挖掘出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按自己意愿,能否过得更好?
不是所有人都和我想得一样,但我就希望胸无大志地活得漂漂亮亮。
他们的飞特生活
马青27岁,翻译
马青最讨厌的事是被闹钟吵醒。
“晚上可以工作得晚点,早晨,我喜欢自然醒。被闹铃吵醒,一天心情都会变得超不爽。”他惧怕早起,惧怕闹钟,惧怕打卡这件事,还惧怕上海的交通。这些事让大多数上班族心有戚戚,却又不得不每天轮回面对。
这也成为一个“飞特”诞生的重要理由。
刚从学校毕业时,马青也有按部就班的阶段。他在青岛的一家私营老板手下痛苦生存。“作为新人,没有任何机会,没有重要工作交给你,根本学不到任何东西。”学意大利语的他,特长被淹没。最受不了的是老板的管理理念――“就像农场主”:对所有人肆意支使,动不动就拍桌子骂人,感觉付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份一千来块钱的工作,马青忍了两个月不到。
就像大多数人对“80后”的印象:这代人无法忍受自由被侵害,他们不愿为那微薄的工资出卖自由,变成平庸乏味。商务楼在马青眼中就是一个个盒子,被这些盒子困住,不值得。
直到2007年,马青才真正将自己的“飞特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就和上班一样,基本每月20天会忙。”之前在多家意大利公司供职,让他积累下单干的人脉,“不然,我去哪里找客户呢?我不可能到餐厅酒吧见外国人就问,你需要翻译么?”
但和通常人们以为的“飞特”不同,马青对翻译工作并没那么多认同和成就感。“我很务实。这份工作,轻松、舒服,所以我去做。我并没有passion。”和同龄人一样,马青缺乏经济概念,不做人生大计划,“每个月大部分钱不知去向。但我不在乎。”现在月收入大大高于格子间里朝九晚五的小白领,“我的收入也就是外国小职员的水准,但在国内花费,这其中的落差让我过得很舒服。我不追求奢侈品,干净、平和、安静的居住环境是我最大的要求。”一个人在上海生活,现在的他满足而幸福。
没工作的日子,马青是超级恋床的人,随时准备放倒:窝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看碟片;要不就走到阳台上吹风、晒太阳。偶然的小失业,让他心慌,好在很快能回归正常运转;偶然也有点怀念“一早到单位,喝茶看报,和同事闲聊”的日子,但再也回不去了。
飞特箴言:
1. 心态要好。以前出了问题,有公司出面帮你解决,现在是独立的个体,只能自己去解决。
2. 要学会和自己独处,孤独是常有的情绪。
3. 拥有一技之长――真的可以让你养活自己的那种能力。
来势汹汹“飞特族”
“飞特族(Freeters)”可不是新词汇。它在1980年代的日本风风火火地流行,直接后遗症便是我们在日剧看见的那些无事四处闲逛、拔腿就能远足、以谈恋爱作为主题生活的角色――和另一类办公室职员角色处于截然两个极端。
日本泡沫经济让大批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能依靠打零工的方式维持生计,在被迫或是主动选择之下,渐渐形成了飞特一族。“Freeters”可拆解为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工人”(Arbeiter),准确表达出这批青年对于自由生活、工作状态的追求。他们向往“超值人生”:付出较少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生活自由度和生活享受。
强调集体的意识已开始瓦解,转向强调个体。中国大都市,开始出现“飞特族”。他们打破了传统就职观念,于现存经济大环境下,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飞特族”的成长特征
1. 成长于大城市,接触更多机会和不同观念。
2. 有良好的家境,没有责任和负担。
3. 有投入的爱好,希望能够将兴趣和职业结合。
4. 强调自我,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高要求。
5. 追求自由和个性,调换工作在他们看来绝非问题。
6. 人际关系令他们极度反感,他们处理事情的思维更单纯。
彬彬27岁,摄影师
彬彬决定从电视台辞职的时候,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我自己真的是一时冲动。从有这个想法到递上辞职报告就一个月的时间。”Freeter跟随了内心的声音,而非理性的思考。“我学的是影视编导,在新闻中心做的是摄影剪辑,但我就是喜欢摄影。”气场不合吧,彬彬在这份看来充满新鲜的工作中无法获得成就。他甚至可以清楚看到今后的自己――也许10年,20年都是如此。他决定插手自己的人生,用萨义德的说法:准备重新写一本自己的故事。清楚记得那是六月。彬彬对自己说,就当放了个暑假。他成为“无业游民”,每天看看碟片、四处溜Q溜Q,用之前的积蓄买了台不错的相机,随便拍拍,”那时候用胶卷,天天都在烧钱。两个月里就把钱花得差不多了。”对金钱数字极度钝感,到卡内的数字低于1000元,彬彬才开始发急。
参加了摄影师培训课程,遇到的多数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70来号人,就十个年轻的。这些人大都来技能培训的。”其中一人在台湾婚纱公司打工,一个月包吃包住,工资300块。做得很苦,日子拮据,却依旧坚持着。“从他们身上,我开始懂得,既然自己做出了决定,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80年代的人,对“职业”这个词已然淡化,不像上一辈希望将工作稳定于一个企业,终老一辈子。飞特将职业看作是自己的事情,这个职业有很多部分组合起来,变为一种生涯。
有了自己的Studio,彬彬抱的态度:有事则去,无事就空关。比起公司化的Studio,“我在经济上做得不好,但是我也不希望做得好。”也有过一个月赚的钱只够支付房租的焦虑日子,但一切都被视为飞特的必经磨难。
“未来的生活和现在应该是不同的。”彬彬希望能尽快找个赚钱的方法,把摄影“养”起来,变成纯粹艺术行为,做些幻灯片艺术展。现在的他,还被工作牵绊着,“一年里,自发去按动快门的时间很少。”他已经想过了退休,“我不像有些人,说要赚够多少才退休;我给自己限定一个年龄,不论有多少钱都退休。”
也许退休后,飞特才算真正Free。
飞特箴言:
1. 目的性。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再去做。
2. 有毅力,学会坚持。
3. 悠着点,不要激进。过去浮躁地“不屑很多人”,如今学会从每个人,每次谈话中学到东西。
小麦30岁,SOHO媒体人
麦小麦辞职做单干的年代“自由撰稿人”在国内还是个新鲜词,她绝对算得上“飞特”的前辈人物。她希望避开的东西很多,避开即便什么也不做也要呆坐耗时间的办公室;避开那些永远无法应付也不想纠缠的办公室政治;避开那些没法回绝却又兴趣索然的委派任务。“或许是我运气不佳,要是有个轻松自由如愿的工作,我就不会成飞特了。”
“有一段时间,我妈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女儿在做什么。”长辈的观念里,没有稳定的职业,没有朝九晚五的固守,总有点悬。这一切恰恰是新一代厌烦的。“我让她去替我拿稿费,当看见我稿费一笔笔来,也不少,并有各种杂志寄来,她才渐渐放心。”
虽说小麦身边越来越多的“飞特”后来跟上,但当她参加聚会时,自我介绍说“自由的SOHO媒体人”,还会遭遇身份的尴尬。大家有丝羡慕,冲着“自由”两字,但又有些吃不准,心想“你搞得掂么”?
飞特族,就是寂寞的自由。谁都爱自由,谁又知道真正的自由其实很寂寞。接受自由,就要接受自由背后的寂寞。
我尝试过夜猫子的生活,但不适合我。“麦小麦一般早晨八点起床,这在一批不到天亮不上床,不到中午不起来的“飞特”中,很特别。别人称赞她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其实,我身边有些人,为自己安排很多工作,和他们比较,我还好啦。有时候我就比比老同事,赚得差不多,我就对自己说,可以了。”
小麦成为“飞特”前在媒体混,现在变身为party召集人,因为她最空。很得意一点就是朋友来问“谁有空陪我去旅游”时,小麦总能立刻说:我有空!
飞特族的工作随时都能放得下。
各式各样的活动,吃饭、泡吧、下午茶把生活填满。“我和朋友联系很紧密,我是喜欢扎堆的人。媒体圈这个原本松散的网络,一旦你疏于维护,它就不再紧密。”
如今麦小麦有了孩子,带孩子成了她的主要工作。她给自己两年时间陪孩子长大。“这算是一个非正常的状态”,对其他人来说有点奢侈,她却乐意停顿下来。
飞特箴言:
1. 不适合没安全感的人。因为飞特处于松散的人际网络中,只有勤快,它才会紧密。避免陷入人际关系的荒漠。
2. 没有一定的资源,不要做飞特。没毕业的学生就想着做飞特,缺乏人际关系平台,操作起来不现实。
3. 还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专家意见:
卞秉彬简介:
CHR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创始人,率先将职业顾问理念引进中国,被誉为职业顾问第一人,2001年度获得CHINASTAFF亚太地区人力资源经理人奖,2005年度获得美国人民对人民组织颁发的杰出贡献荣誉。现任中央电视台特约人力资源顾问,多家知名企业的常年顾问并开设职业咨询专栏。
你适合“飞特”吗?
“飞特”对于刚毕业的人可行么?
卞秉彬:飞特为有着“浪漫的就业理想”的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在职业发展上,就业的想象力、为自己设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就业可能并非自发、内在的需求,而是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人在拥有自由的选择后就有了动力因素,会有更长久的职业成长。
“飞特”会有哪些优势?
卞秉彬:机遇考量上,“飞特族”大大高于一般的就职者。因为他们的变化大,会接触很多差异性的东西,遇到未曾触及的东西。如果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很好地串成专业线,当然会非常成功了。这里要提示的是,必须事先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如果所有的经历是一团散珠,无法串起来,那反成弊端了。
一般人有三年的就业心理准备期,然后就会出现软弱症状,出现迷惘,但“飞特族”可以说提前就已有了这样的准备,已经有了就业上的自觉意识,就这点来说,可以说是超前的。
现在国内的环境接受“飞特族”么?
卞秉彬:现在中国是一个“制造”国家,但是它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创造型的,也是现阶段最匮乏,最渴望获取的。飞特族身上具有的独立自我意识,是时代需要的!也许,没有“飞特个性”还不行呢。长期稳扎在一个岗位上,必定对其他的领域缺乏把握能力。
你会给“飞特们”哪些建议?
王娜家境优越,是个生活讲究品位的女孩,我们逛街就餐,喝杯咖啡,相当于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花得我惊心肉跳。随着爱情的升温,原本每月500元生活费的我,不到半个月就花光了,我只好变法向家里伸手,逼得父母轮流卖血来满足我的虚荣心。
那段日子,我像只无头苍蝇到处寻找快速赚钱的门路,先做两份家教,但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就在我颓丧无措的时候,报上一则招聘广告给我带来希望:本公司急聘男性业务员,身高1.75米以上,英俊健谈,大学生优先,月薪加提成可达万元。我当时被钱逼昏了,根本没多想,就拨通了对方的热线电话。
我交了押金,签协议上岗后才得知,这是一家专供女性吃喝玩乐的夜总会,俗称“牛郎店”。
上岗第一天,我接待两位30多岁的女性,她们举止优雅,素质很高。听领班说我是大学生,便兴趣盎然地与我谈得挺投机,我特地用小提琴为她们演奏《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临走时,她们塞给我400元小费。这一夜我激动难眠:晚上陪人吃喝几个小时,除工资外,还轻轻松松得400元,这比马路搞推销来钱快多了,真没想到赚钱这样容易。
有了这笔财源,我花钱如流水一样。情人节那天,玫瑰花卖到68元一枝,别人只买一枝送给女友,我一下买了19枝送给王娜,还加一部价值2500元的彩屏手机,当即让她班的女生生们羡慕得要死。事后,王娜不止一次地问我,是干哈工作,怎么一下能赚这么多钱。我笑着谎称: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兼职。
大约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一位年约40岁,穿着气质不谷的女人点我的台。老板小声告诉我,这是位有头面的人,要我尽心招呼。这位女客人,既不跳舞也不聊天,只是一边喝着干红,一边静静地欣赏我拉小提琴,还不时为我的演技称赞鼓掌。临走时对我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开心的夜晚,然后塞给我一个红包。我打开红包一看,心里咯噔一跳,整整800元!我马上向老板,老板笑而不语。
第二天晚上,这位女士精施粉黛,看上去比昨晚年轻多了,我陪她边下跳棋,边喝咖啡聊天。她走时又送我个比昨夜还要多的红包,想退给她一半,她按住我的手说:“小兄弟,收下吧!你要不是家境困难,咋会出来熬更守夜呢?”我顿时眼润心动,暗自庆幸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碰上这样的好心人:“可我还不知道怎样尊称您?”她说:“你就叫我杨姐吧!”
五一节的晚上,杨姐向我提出,让我陪她出去宵夜。按惯例,我不会陪女客人出店,可一想到杨姐对我的恩遇,就钻进了她的轿车里。来到一家星级宾馆的酒吧。那晚,杨姐特别高兴,喝得醉醺醺的,我把她扶进早已定好的房间里,正要转身离去,她一把拉住我的衣袖,双眼噙满热泪对我说:“好兄弟,别把我扔下,我已十年没过女人生活了,你陪我一夜好吗?”望着这个满脸痛苦、足以当我母亲的杨姐,心里又害怕又难过。在她痛哭流涕的乞求下,心存怜悯之情的我,最终被她强拥入怀,我像块木头一样任她摆布……
此后,杨姐说,今后你所有学习和生活费都由她承担,我毕业后由她负责安排工作,我失身痛苦的心灵一下子平衡了许多。能留在大城市武汉工作,是我们这些山区学梦想,反正自己已陷入这一步,还说什么呢?我只有默认了。
痛失爱情荒废学业
我委身于她后,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起来。她给我配上名牌手机和服饰,每月还给我一笔不菲的劳酬,她只求我感情专一随叫随到。但我身心却更加疲惫。我经常神经 质地周 旋于两个老少女人之间,尽管我把这两张情网编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王娜撕破了。
那是中秋节的一个下午,我和杨姐在一起的亲密情景被王娜发现了,她愤怒地扇了我几个耳光,然后凄然离我而去。
那天,杨姐把我接到她家里,第一次向我泣述她凄凉的身世。
杨姐大学毕业分配到政府机关,从一名科员干到处长,然后派到一家省属大型国有亏损企业当总经理,只用两年时间,她就把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搞得风生水起,成为有名的女强人。但她生活坎坷不断,第一次婚姻不到半年就破裂了;第二次和一位大学教授再婚,没过三年,教授出国讲学,再也没回来,她一直守着女儿,过着孤寂凄冷的生活。
从此,我对杨姐更多了几分怜悯之情,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她的怀抱。我也从一名特优生成为常常逃课、不交作业的差生。系主任徐老师找我谈话,班主任亦推心置腹地规劝我。我曾几次试图割断与杨姐的关系,她每次都痛哭流涕地缠着我说:“学得好,不如靠得好,男人同样可以靠青春资本赢得女人的财富来创事业!”在这种怪诞理念的支配下,我无视老师的规劝和同学们背后的议论,依然我行我素。要不是欣赏我的系主任徐老师出面担保和老父亲下跪相求,差点被除名。
从此,我又开始疏远杨姐,关掉手机。放寒假,我也一声不吭地回到家乡。大年初四下午,杨姐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我又惊又怕,原来杨姐包租一辆小车,冒着大雪封山的危险来到这个不大的县城,苦苦寻找我两
望着面容憔悴、浑身裹满雪花的杨姐,我失足于灯红酒绿奋起于噩初醒
吴 键
1997年夏,我从山区考入武汉工业大学外语系,父母是下岗职工,惟一给我的是高大健壮的体嘶口一副帅气的相貌。大学头两年,我埋头读书,到了大三,经不住情感孤寂和诱惑,我拜倒在公认的系花王娜的石榴裙下。
王娜家境优越,是个生活讲究品位的女孩,我们逛街就餐,喝杯咖啡,相当于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花得我惊心肉跳。随着爱情的升温,原本每月500元生活费的我,不到半个月就花光了,我只好变法向家里伸手,逼得父母轮流卖血来满足我的虚荣心。
那段日子,我像只无头苍蝇到处寻找快速赚钱的门路,先做两份家教,但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就在我颓丧无措的时候,报上一则招聘广告给我带来希望:本公司急聘男性业务员,身高1.75米以上,英俊健谈,大学生优先,月薪加提成可达万元。我当时被钱逼昏了,根本没多想,就拨通了对方的热线电话。
我交了押金,签协议上岗后才得知,这是一家专供女性吃喝玩乐的夜总会,俗称“牛郎店”。
上岗第一天,我接待两位30多岁的女性,她们举止优雅,素质很高。听领班说我是大学生,便兴趣盎然地与我谈得挺投机,我特地用小提琴为她们演奏《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临走时,她们塞给我400元小费。这一夜我激动难眠:晚上陪人吃喝几个小时,除工资外,还轻轻松松得400元,这比马路搞推销来钱快多了,真没想到赚钱这样容易。
有了这笔财源,我花钱如流水一样。情人节那天,玫瑰花卖到68元一枝,别人只买一枝送给女友,我一下买了19枝送给王娜, 还加一部价值2500元的彩屏手机,当即让她班的女生生们羡慕得要死。事后,王娜不止一次地问我,是干哈工作,怎么一下能赚这么多钱。我笑着谎称: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兼职。
大约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一位年约40岁,穿着气质不谷的女人点我的台。老板小声告诉我,这是位有头面的人,要我尽心招呼。这位女客人,既不跳舞也不聊天,只是一边喝着干红,一边静静地欣赏我拉小提琴,还不时为我的演技称赞鼓掌。临走时对我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开心的夜晚,然后塞给我一个红包。我打开红包一看,心里咯噔一跳,整整800元!我马上向老板,老板笑而不语。
第二天晚上,这位女士精施粉黛,看上去比昨晚年轻多了,我陪她边下跳棋,边喝咖啡聊天。她走时又送我个比昨夜还要多的红包,想退给她一半,她按住我的手说:“小兄弟,收下吧!你要不是家境困难,咋会出来熬更守夜呢?”我顿时眼润心动,暗自庆幸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碰上这样的好心人:“可我还不知道怎样尊称您?”她说:“你就叫我杨姐吧!”
五一节的晚上,杨姐向我提出,让我陪她出去宵夜。按惯例,我不会陪女客人出店,可一想到杨姐对我的恩遇,就钻进了她的轿车里。来到一家星级宾馆的酒吧。那晚,杨姐特别高兴,喝得醉醺醺的,我把她扶进早已定好的房间里,正要转身离去,她一把拉住我的衣袖,双眼噙满热泪对我说:“好兄弟,别把我扔下,我已十年没过女人生活了,你陪我一夜好吗?”望着这个满脸痛苦、足以当我母亲的杨姐,心里又害怕又难过。在她痛哭流涕的乞求下,心存怜悯之情的我,最终被她强拥入怀,我像块木头一样任她摆布……
此后,杨姐说,今后你所有学习和生活费都由她承担,我毕业后由她负责安排工作,我失身痛苦的心灵一下子平衡了许多。能留在大城市武汉工作,是我们这些山区学梦想,反正自己已陷入这一步,还说什么呢?我只有默认了。
痛失爱情荒废学业
我委身于她后,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起来。她给我配上名牌手机和服饰,每月还给我一笔不菲的劳酬,她只求我感情专一随叫随到。但我身心却更加疲惫。我经常神经 质地周 旋于两个老少女人之间,尽管我把这两张情网编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王娜撕破了。
那是中秋节的一个下午,我和杨姐在一起的亲密情景被王娜发现了,她愤怒地扇了我几个耳光,然后凄然离我而去。
那天,杨姐把我接到她家里,第一次向我泣述她凄凉的身世。
杨姐大学毕业分配到政府机关,从一名科员干到处长,然后派到一家省属大型国有亏损企业当总经理,只用两年时间,她就把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搞得风生水起,成为有名的女强人。但她生活坎坷不断,第一次婚姻不到半年就破裂了;第二次和一位大学教授再婚,没过三年,教授出国讲学,再也没回来,她一直守着女儿,过着孤寂凄冷的生活。
从此,我对杨姐更多了几分怜悯之情,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她的怀抱。我也从一名特优生成为常常逃课、不交作业的差生。系主任徐老师找我谈话,班主任亦推心置腹地规劝我。我曾几次试图割断与杨姐的关系,她每次都痛哭流涕地缠着我说:“学得好,不如靠得好,男人同样可以靠青春资本赢得女人的财富来创事业!”在这种怪诞理念的支配下,我无视老师的规劝和同学们背后的议论,依然我行我素。要不是欣赏我的系主任徐老师出面担保和老父亲下跪相求,差点被除名。
从此,我又开始疏远杨姐,关掉手机。放寒假,我也一声不吭地回到家乡。大年初四下午,杨姐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我又惊又怕,原来杨姐包租一辆小车,冒着大雪封山的危险来到这个不大的县城,苦苦寻找我两
望着面容憔悴、浑身裹满雪花的杨姐,我 实在不忍心将她拒之门外。第二天,我对父母谎称:要提前返校作毕业论文,便跟她回到了武汉。
毕业前夕,杨姐请来“职业”,帮我度过全国计算机和英语考试难关,当然,毕业论文也是她请人代劳的。
为了避入耳目,杨姐把我安排到她下属一家效益好的科研所。后来渐渐地感到无聊苦闷,杨姐笑着对我说:“想干事,好哇1我有个化工公司经理正好辞职,你可以去试试。”她一句话,我轻而易举地成了这个百人公司的经理。当我坐上这把交椅的第29天,集团公司开紧急会议。我一踏进会议室,就嗅到气氛异常肃然紧张,发现总经理位子上坐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他代表主管单位宣布一条爆炸性新闻,杨姐利用职务受贿和挪用公款包养情夫,昨晚已被纪检部门。我顿感如寒天落冰窖。这时,几十双眼睛鄙夷地盯在我脸上,我真想从窗口跳下去。各位看官请想想,我哪还有颜面在这家公司呆下去呢?当天我就交了辞职报告。
买个假文凭害人又害已
杨姐这座靠山的突然坍塌,把我精心编织的创业美梦彻底砸碎了。为此我懊恼不已。
后来,我做电动自行车生意,渐渐有了一些资本,可在做一单大生意时被骗了全部款项,我再次沦为身无分文的流浪者。在街上碰到一位昔日牛郎店的师兄,他劝我重操旧业,免受贫穷之苦,我愤然回绝。在一位“好心人”的点拨下,从假证贩子那里买来一个硕士文凭和英语6级证书。由于我有较好的外表,不俗的谈吐和经商经验,加上“名校的文凭”,十分顺利地聘入东湖一家高科技公司。
这天,我被部门经理叫到赵总经理办公室,赵总说:“你是名牌大学硕士生,外语水平也不错,咱们公司的发展,就需要你这样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啊。”我脸上那个烧啊,就像在火上烤。两个月后,我被调任总公司市场策划部任经理。上任的第一天,赵总告诉我,公司要与美国一家机械公司合资开发一种电子高科技产品,50%销往国外,叫我赶紧策划一个中英文的产品开发可行性报告书。我当时就慌了,这工作我哪能干得了啊!本想坦诚向赵总经理说,又实在没有勇气。我捧着令我眼花缭乱的英文科技资料,两眼发直,没想到自己的英文水平退化到如此痛心的地步。我忍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我想请个同学来代劳,拿起话筒开不了口;请翻译公司,又怕泄密。最后,只好咬著牙,东拼西凑,把这份报告书弄出来了。
2004年9月14日,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上午,我拿着那叠花费两个月心血编制的报告书,来到汉口香格里拉饭店。在一个视听效果好的小会议室里见到我们洽谈合作的对手,美国公司派来的一位亚洲开发部主任奇克・迈尔逊。他先观摩赵总提供的公司生产实验基地和产品设计的投影,大加称赞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潜力。然后又详细阅读我那份产品设计性开发报告,脸色渐渐地黯然起来,并对两名青年助手轻语几名后,称下午再谈。我有自知之明,感觉是报告出现什么问题。赵总更是忧心如焚,争得满脸是汗。
下午,迈克逊要求我对报告关键部分作些解答,我结结巴巴地念不成句,这引起了对方的轻视和怀疑。迈克 尔逊把那本报告书交给赵总耸了耸肩说:“对不起,赵总,我不能 与一个做事马虎,没有人才的企业合作。”赵总打开报告,发现里面有许多字句和段落用红笔勾划,他凭直觉看出是我专业水平出错了。顿时,他恼怒地给我一耳光,吼道:“真没想到你是一个绣花枕头,这样不中用,你不仅让公司失去合作机会,也让我在桌面上丢尽中国人的脸面,你给我滚吧!”“我顿时如五雷轰顶撕心裂肺般地难过,眼泪直往肚里落。我摸着火辣辣的脸冲赵总大喊:我给您那些文凭是花钱买来的;您打得好啊1
那天,天空飘洒着蒙蒙细雨,我来到江边,从中年静坐到深夜,望着奔腾的江水,我从包里取出那两本假证书,愤恨地把它撕成碎片,抛进长江,让滔滔长江水把虚假的东西永远从自己的心灵里带走吧。
不久,我遇上武汉市邮局招聘投递员。这次我在招聘表上再也不敢填写外语本科学历了。我边送邮件,边重拾大学课本。有天晚上,我来到母校,鼓起勇气叩开徐老师的家门,痛泣着跪倒在他面前,把自己的遭遇和真实想法告诉给他,他扶起我这个曾令他失望的学子说:“你有振奋的想法,我很高兴,学习上的困难我可以尽力帮助你!”
从此我白天送邮件,晚上去母校听课求教。这年底,我所在分局,有多家境外大型企业落户,分局没有一位懂外语的人。有天傍晚,突然收到十几封从国外寄来的特快专递,把投递部主任急得团团转。我主动为他排忧解难,不到半小时准确地投递到收件单位。这下我成为局里的新闻人物,没想到一个高中生能熟练翻译英文,这可惊动了局长,并在全局大会上奖励我1000元。第二年,局里专门成立了国际信函投递部,我从局长手里接过大红任命书,激动地流下幸福的泪水,我第一次享受到靠自己勤奋劳动获得成果的快乐。
一天晚上突降大雨,我在母校门前躲雨。这时,一辆帕萨特轿车在我身边停下,从车里出来一位黑衣女子,原来是我曾相爱的恋人王娜。看着她光鲜体面,我自卑地垂着头,只想找个地缝躲起来。她却神情自若地把我推进车内。一路上沉默无语,只听到汽车的雨刮声。我被她睥睨我的眼神弄得直心酸,车行驶到我出租屋的路口弯道上,她故意猛打方向盘,我僵硬的身体随着巨大惯性,撞倒在她柔软的怀里,她立刻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那一夜我失眠了。
第二天是周未,我下晚班回家,看见找扮得像美丽天使的王娜站在出租屋门口。我不敢正视她的眼睛,冷冷地说:“你来吗?”她柔声说:“我来看你不行吗?”我心里泛起那种久违的温暖,表面木讷地说:“我落魄成这般寒酸样子,有什么好看的。”她靠近深情地说说:“陈杨,别这样自卑,过去我看不起你,是因为你不能自强,现在你重振学业。我打心眼里为你高兴,今晚我是给你送专研究资料的。”
也话备受磨难的人,情感脆弱。我见王娜满腔诚意和她花费几十个夜晚为我整理的资料,忍不住抱住她痛哭起来。
从此,王娜母爱般地疼爱着我。她搬来电脑,帮我制订考研计划。她见我日晒雨淋,又黑又瘦,给钱叫我改善生活,甚至每晚坚持用车送我去母校学习,我一概婉言谢绝绝。我双眼闪动着感激的泪花说:“王娜,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让我吃点苦吧!这对我日后创业有好处。”
一年后,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2分的成绩,考入母校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硕士班。王娜和她的父母设家宴为我祝贺。
这时,我看准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势头,除学习本专业外,还精修日、德、法三国语言。我又突发奇想,自己开个翻译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外语专业帮助。
我毕业后,婉拒多家单位高薪聘用,紧锣密鼓地创办自己的外文翻译公司。王娜得知我注册和租用场地需要55万元,便动员她父母把多年积蓄拿出来资助我,我感激地对两老说:“还是靠我自身的能力来办吧!这有利于我创业的责任心。”她父亲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说:“好样的,我把女儿托付给你,我放心了。”王娜脸上溢满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