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园游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起点,对幼儿的教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的启蒙作用。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的发展状态及个性特点,并尊重他们的天性与需求,以游戏活动为特性,保教并重,优化教育改革,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无限潜能。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1.幼儿园表演游戏应注重游戏性。注重游戏性是整个幼儿教学大纲中应该遵循的宗旨,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的合理教案,将表演游戏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整个幼儿教学模式中。幼儿园教学表演游戏强调的是教学与游戏相辅相成的整合作用,而非传统的课本知识灌输的枯燥教学。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中的主导因素,占据着幼儿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最符合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幼儿园表演游戏过程中注重游戏性贴近幼儿的心理特点,不但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更有助于幼儿时期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等思想意R的培养与提升。
2.幼儿园表演游戏应兼顾表演性。表演游戏顾名思义就是表演性与游戏性要同时兼顾,尽管游戏性要起到主导作用,但是表演性也不可或缺,不然就失去了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整体性。表演游戏以故事性为基础,创造出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蓝本,在该故事的演绎中,幼儿重现了所饰演的角色的行为、举止、情感等轨迹,这种深入其中的教育形式给幼儿带来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领悟。所以,故事的选取一定要是富有正确价值观的健康作品,为幼儿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3.幼儿园表演游戏应依靠教师的指导。表演游戏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需要以幼儿为主导,利用流利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肢体形态等表现方式来诠释故事性。这个过程不但点燃了幼儿的表演欲望,也开发了他们的兴趣、特长、观感等。为了保障幼儿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发挥其指导作用,约束幼儿的行为与方向。
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优于表演性。在传统的幼儿园表演游戏课程中,表演的成分往往要重于游戏的成分,教师为了追求快速有效的教学成果,普遍采取机械式教学的方式,忽视了幼儿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压抑了幼儿的天性与才能。表演只是顺应游戏过程的一个结果,它并不具备主导作用;而游戏才是刺激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并具备激发幼儿开发智力、拓展才能的推动作用。为了转变这种教学状态,教师在安排表演游戏活动时,一定要贴合游戏性优于表演性的指导原则,根据游戏的特性引导幼儿自发性地参与互动。
2.游戏性与表演性相统一。尽管游戏性与表演性的主导程度有所差异,两者却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相互统一、共同作用的,交融为一体的。游戏性作为中心力,支配表演游戏的全局;而表演性则是为了整合整个游戏过程,另其更加饱满,增加其艺术性的。也就是说,游戏性体现的是主导作用,而表演性体现的则是辅助作用。
3.尊重幼儿自身表现力。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全过程,都要尊重幼儿自身的表现能力,要耐心、连续、重复地帮助幼儿寻找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的互动中来。教师一定要谨记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自我表现与自我挑战,切记勿要“拔苗助长”式教学,要相信并激发幼儿的潜能。
三.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
1.多领域拓展。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除了可以获得一些基础的认知学习外,还可以初探其他领域的学科,例如:关于语言方面,可以学习表达方式、情感交流、理解能力等;关于数学方面,可以掌握量性、类别、图形、几何等知识;关于艺术方面,可以通过画画、唱歌、跳舞等表现形式直接感受和欣赏美学;关于科学方面,可以了解昆虫习性、植物生长、其他小常识等;关于社会学习方面,也可以锻炼自身的责任感、生存技能、关爱他人等意识。由此可见,表演游戏可以拓展多领域的学科的接触与学习。
2.想象与实践相结合。表演游戏以它表演性与游戏性相辅相成的活动特点映射出了想象与实践的结合现象。幼儿参与游戏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的诠释与故事走向的演绎充满了热情,这种热情致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游戏表演的过程,随之更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关注点,而不同的出发点又对故事的塑造注入了更加丰盈的表现色彩。通过这种想象与实践的不断结合,相互促进,无论是幼儿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会得到一个量到质的飞跃。
3.激发幼儿主体意识。幼儿学生通过表演游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意识,并且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时期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有着极强的探索欲望,对周身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合理化的幼儿园表演游戏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正确的语言、行为、情感等认知,并进一步加深其主体意识的稳定及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宝霞.幼儿园表演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2]周艳.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再认识[J].当代学前教育.2015(01).
关键词:民间游戏;特点;效应
一、为何应用民间游戏
提起美好的童年,最难忘、记忆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一起,玩斗鸡、踢毽子、扔沙包、滚铁环、丢手帕、跳房子等游戏。小伙伴们个个被太阳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干裂,但大家的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康的。
可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各样的电动玩具,很少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对外界环境适应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心灵稚嫩易受伤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使幼儿“情绪安定、愉快”,“喜欢参加各项游戏”,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活性”。显然,幼儿教育的重心从发展动作,增强体质转向培养兴趣,形成习惯。
为此,我们挖掘出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充分开发民间游戏的自然教育功能,对它进行探索、应用,使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活动,它以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广大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特点:①娱乐性。民间游戏之所以能代代相传,就是由于它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内容生动、形象,形式活泼、轻松。②民间游戏具有健身、健心双重功能。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敞开心胸,丢开烦恼,尽情嬉戏、欢笑、蹦跳、喊叫。这种完全放松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③民间游戏具有文化传递和人格塑造作用。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人生哲理,如: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等,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④民间游戏的时空限制小,材料依存性低,开展民间游戏,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约束,不需要完整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只要有兴趣、愿意玩,幼儿就可以三五成群自由玩耍。材料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自然材料等。
三、民间游戏的应用效应
1. 民间游戏能增强幼儿体质,愉悦身心
民间游戏大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孩子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感冒少了,免疫力增强了。阳光的照射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阳光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作用,紫外线还能促使维生素D的正常吸收,促使骨和软骨的骨化和正常生长,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进行锻炼,我们还积极做好了家长工作,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到户外,在大自然中一起玩民间游戏。大人们找回了童年的乐趣,而大自然的美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促使了孩子机体健康发展。
2. 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的运动机能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孩子们的身体发育起着多方面的作用。例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孩子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抓沙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等游戏,使孩子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踩影子”等游戏培养了孩子奔跑和躲闪的能力。“过独木桥”、“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使孩子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使孩子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3. 民间游戏能增强幼儿食欲
民间游戏的开展,消耗了孩子的体能,增加了孩子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前,老师、家长常说,孩子食欲不好,很令大家烦恼。自从开展民间游戏后,孩子们的运动量加强了,消耗了孩子的体能,使肌体产生饥饿,孩子们吃饭也就有滋有味,再也不用老师家长催促了,孩子们吃得好,睡得好,身体越长越棒。
4. 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勇敢。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边念儿歌边做游戏,从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促使他们热爱生活、憧憬生活。“拔河”、“二人三足走”、“背月亮”、“炒黄豆”、“拉大锯”等二人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了合作,共同交往、共同配合,增强了孩子的合作精神。“抢椅子”等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了竞争,培养了孩子们勇敢顽强的精神。跌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碰撞了不会争吵,相互说声“对不起”;遇到困难不会叫老师了,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孩子们礼貌了、谦让了,有了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氛围。
民间游戏具有生理保健作用、动作技能促进作用和体质增强作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幼儿在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充分享受着自由与快乐,保持着身心愉悦与和谐状态。
关键词:拉萨幼儿园 游戏 游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30-03
一、内江市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
在如今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的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孩子的游戏时间少了,作业变多了。很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变着法地给孩子增加学习强度,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反之减少孩子的玩耍游戏的时间,孩子从学校一回来第一件是就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写作业,写完作业才有那么一点玩耍时间。不单单是在家庭中玩耍的时间少了,在幼儿园中的游戏活动时间也不能得到保障。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要的方式,这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这也是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认同、更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就充分肯定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意义,并提出了“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这一命题。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及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规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一直以来,幼教专家总在呼吁游戏的重要性,教师们也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最快乐的莫过于“玩”了。但当你深入幼儿园却会发现真实情况并不如此,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在内江市的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内江市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两极分化
在内江市总共有几十家幼儿园,但是这些幼儿园整体规模的大小、幼儿的数量、设备完善程度、师资力量的对比都不是相同的,大型幼儿园的设备较为完善,游戏内容丰富,游戏环境(道具)更是完全优于小型幼儿园。在大型幼儿园上学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游戏,在那里有着较大的游乐场,可以供孩子玩耍,还有着丰富的游戏道具。更可以进行户外游戏亲近自然,但是小型幼儿园的条件与之相比差距略大,很多小型幼儿园从没进行过户外游戏,也没玩过亲子游戏,原因是因为幼儿园的规模和环境所决定的,由于幼儿园的规模不大,在幼儿园的院子中是无法容下几十个孩子与他们的父母共同游戏。
对于这种情况小型幼儿的管理员也很无奈,他说“这是客观条件所限制的我们也想给孩子们多弄点玩具、游戏。但是我们这边的条件就这样,没办法,但是我们会尽力的”。
我们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大部分是小型幼儿园的,小部分是大型幼儿园的,较大幼儿园对我的问题大部分都能够回答,而且回答内容教丰富,他们玩过的游戏的种类也较多,当我向小型幼儿园的孩子问平常都玩哪些游戏时,孩子回答的很积极,但是他们说出的游戏不超过十个,当我问他们平常玩游戏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时。他们大部分的回答是“室内”,只有极个别的回答是“室外”。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大型幼儿园与小型幼儿园之间是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对游戏的享受程度,或者说影响到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体验。这对小型幼儿园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无可奈何,我也问过家长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比较大的幼儿园,并跟他们讲明了上大型幼儿园的好处,但他们的回答大体上都是相同的:因为这里离住的地方比较近,方便接送。说道游戏他们果断跟我说”学习重要“,这说明家长对游戏的概念、游戏的作用是完全不了解的。这也是幼儿在家庭的游戏时间减少的主要原因。
2.教师对幼儿园游戏的认识不够
2.1教师在游戏中管束太多
在幼儿园中开展的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指挥着整个游戏的发展,控制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总是会说到“你先要做这个,然后才能做那个”还会说“你这样做错了哦、不可以这样哦”又或者是“那个不可以玩哦,今天我们要玩的是这个,”虽然教师这样做是为了游戏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中行为是在扼杀幼儿的创造心理,而且教师这种行为完全没有认识到游戏这主体是谁、谁在玩游戏、玩游戏的是谁,更不知道玩这个游戏的目的,游戏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幼儿。幼儿园的任何事都是以幼儿为中心而展开的。在游戏中老师爱教爱指导,但这真的是好事吗?我看不是,教师在游戏中教孩子怎么玩怎么做会影响孩子自身对游戏理解,以及兴趣。“教”是好事,是教师处于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所进行的指导,但是教太多、弊大于利。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就去教孩子该怎么做。这样幼儿会对教师形成依赖性,这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孩子在有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去教、去指导。而是细心观察。让孩子自身运用自身的能力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对于幼儿的智力,动脑能力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2.2 教师不能正确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的细心观察是教师介入孩子游戏中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教师才能够知道幼儿是否真的需要帮助,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耍,材料恰当与否,经验丰富程度如何。再决定是否加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技巧和乐趣。教师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2.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中的方式方法不对
在游戏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困难幼儿自身就可以动脑去解决,这也有助于幼儿动脑能力的增强,但是遇到一些幼儿自身无法解决问题和困难时教师应当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和正确的身份去介入到游戏活动中,并向幼儿提供帮助,但是介入的方式方法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错误的介入方式方式会严重破坏整个游戏的开展,更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心情(情绪)。因此教师在介入游戏的方式方法尤其重要。在此我说三种介入方式:a. 平行式介入法、b. 交叉式介入法、c. 垂直介入法。
2.4对游戏的实施形式认识不清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游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自选游戏,二是教学游戏。许多教师只将教学游戏称之为游戏,对于幼儿自选、自由开展的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例如:一名幼儿在搭积木,他把积木搭起来后又推倒。如此反复,教师就会认为他不会搭积木,立即介入指导其搭高、照猫画虎等技能,这时幼儿失去搭积木的兴趣,对教师的指导也心生厌烦。
3.游戏中的安全问题
在我们的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可能会在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在游戏中难免会出现意外受伤,幼儿会受伤、成人也不例外,但是幼儿的体质与成人是不同的,他们的骨骼、肌肉、身体都在发育阶段,皮肤非常嫩滑且非常脆弱,很容易出现受伤流血的情况,因此我们应当做好全面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幼儿受伤事件。
3.1体育游戏中的安全隐患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不同于中小学的体育,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低,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方面,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但是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不随意性而使控制、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很差;再一方面,幼儿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所以,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幼儿期更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关注幼儿的体育游戏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在体育游戏中有着跑、跳、爬、抛、投掷、攀登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的。在内江市一个幼儿园中曾经出现过幼儿在抛投玩具时砸伤其他幼儿的事件,虽然这不是正式的体育游戏,但是这足以证明体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动作是有危险的,例如:幼儿在跑着的时候可能会摔倒,伤到膝盖或者磨破皮,幼儿在学习攀登时可能会掉下来,虽然幼儿园的攀岩墙不是很高但是也是有危险的。
3.2亲子游戏中的安全隐患
在较大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游戏中,父母为了奖励做的正确或者鼓励孩子去做某项事,常常会做一些极其危险的动作。例如:空中飞人、拔萝卜、骑膊马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已经夺走了幼儿一生的健康,甚至是生命。这种悲剧在国内外都已是屡见不鲜,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专家提醒家长,任何游戏都要适合孩子年龄和生理特点,对1岁以内的宝宝,家长与孩子做游戏要适可而止。
3.3孩子间的打闹造成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中孩子经常会因为一些玩具或者作画工具而发生争执,从而演变成打架,但是教师会在矛盾无法靠孩子自身解决时适当的介入并解决矛盾。虽然教师不会允许矛盾演变成打架,但是也是有例外的,比如:孩子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再场或睡着了。这种情况下孩子间矛盾会逐渐升级为打架,孩子打架抓抓衣服揪揪头发还好,但是有些幼儿直接抓脸,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行为。万一戳到了眼睛呢?让孩子当独眼龙?这如何让孩子与同龄人如何相处?这些都是我们拉萨幼教事业中确确实实存在的。
一个叫罗布顿珠的4岁孩子在上课是因为一张纸与同学发生争执,老师当时不知是何原因不在场,结果被对面同学在脸上抓了接近六厘米的口子,事情的结果就是孩子的家长间的对骂。虽然事情最后和平解决了,但是这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4.小学化教学模式依然存在
虽然已经有了行政教育部门的规定和各种法规法典明确规定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形式,但是本市的多数幼儿园还是“中上课,轻游戏”思想。
在对一个幼儿园做实地调查时,我问那里的老师能不能看一下你们的课程表,他说“我们这边也没什么课程表,主要还是上课”,问她孩子们都玩那些游戏,他说“游戏玩是玩但是少点,平常就是玩积木、剪纸、画画、唱歌还有就是到二楼的游乐厅玩。”
从这位教师的回答中不难看出,这所幼儿员的教学方式是典型的以上课为主的“重上课、轻游戏”教学模式。
5.幼儿的游戏环境较差
这主要体现在民办小型幼儿园中,由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资金较少,所以办园时只能选择租借较小的民房为办园地址,由于面积小彻底限制了幼儿的游戏空间。这也是的幼儿园不能举办较大型的游戏活动。由于受现实中客观条件的限制,幼儿更没有亲近自然的户外游戏活动。
6.游戏时间不足
在内江市的有些幼儿园有着这样的硬性规定,幼儿园规定的游戏时间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游戏还未结束,这时教师直接催孩子们去上课,孩子只能意犹未尽地陆续进入教室,游戏也导致中断。我认为幼儿园应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当然这也不是说一整天都在那玩游戏,至少在一天中保证孩子的游戏时间有1~2小时。而且幼儿的游戏活动还未结束时不应中断。这会使幼儿正在进行的思维模式出现断点,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
二、内江市幼儿园游戏现状原因分析
内江市的幼儿园游戏事业相比较从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以前做不到了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这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但是我们在鼓励和表扬的同时也要从侧面看到本市幼儿园的不足和缺陷。
在上述的本市幼儿园现状中基本都是一些不足的地方或者是一些办的不好地方,在此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这些缺点和不足。而且我个人认为,只要我们努力是有能力也绝对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并发展内江市的幼儿园事业。
1.内江市幼儿园的两级分化是对幼儿的差别对待,但是这种情况也是无奈之举,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内江市幼儿数量也出现的明显的增加的,公办的大型公立幼儿园已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内江市政府也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并允许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但是这些民办幼儿园条件较为简陋,多数小型民办幼儿园租用简易出租房或者破旧民房办园,投资较小,设备简陋,道具少游戏内容单调,用地狭小,造成幼儿的游戏空间不足,很多很游戏无法开展,很多好玩的游戏因为客观空间的限制,孩子们只能是望而止步了,这也就造成了内江市公立大型幼儿园与民办小型幼儿园之间出现两极分化,造成同样的孩子不能享受同等待遇。
2.内江市幼儿园的整体的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尤其是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中毕业于幼教专业的专业人才缺失,甚至有些幼儿园中只有几个教师,且学历较低,他们只懂得单纯地给幼儿教书上课,并不懂的利用教学性游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其成绩。不懂得幼儿游戏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不单单是教师,一些幼儿园的各个工作人员对游戏可谓是一窍不通,只是单纯的懂得如何照顾幼儿、只懂得孩子哭的时候该怎么哄、只懂得孩子调皮的时候该怎么管。对于游戏他们的看法也是如同各位家长一般“学习重要”,是的!学习的确重要!孩子来幼儿园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玩的。但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是否应该考虑孩子学习的方式方法。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上幼儿园孩子的年龄是那种你教他就会好好学的年龄吗?所以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到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适合孩子、孩子是否愿意接受。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极高的,幼儿园是这样的,小学是如此、初中也是如此,甚至是高中生亦是如此,所以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幼儿去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3.安全问题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到个人财产安全,大到国家安全,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个人最敏感的神经,孩子是父母“掌上明珠“”命根子”。随着计划生育的全面开展,很多家庭都是只生一个孩子,对于这种独生子,父母更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在幼儿园中确实发生了多多少少的事故,并且存在着各种潜在安全隐患。
幼儿在游戏时注意力集中程度是要高于平常的,这时经过科学研究所证明的。幼儿在游戏之时由于注意力集中在游戏,对于周围的危险是浑然不知的,所以游戏时孩子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幼儿在游戏时教师应该时刻在周围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发现危险应当扼杀在萌芽中,但是对于幼儿之间的吵闹应先保持观察的态度,看看幼儿是否能靠自身去解决,这是有好处的。
4.教育模式小学化、游戏空间不足、游戏时间不足这些都于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总的来说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这三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说到“重上课、轻游戏”这个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虽然是好的,但是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幼儿园的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幼儿教师已经越发发觉游戏所拥有的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游戏不再是一种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一无是处的东西,与之相反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的心理、身体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单如此,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可以正确利用游戏去引导孩子学习,并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故现在的许多幼儿教育专家提出将以前的“重上课、轻游戏”的观念转化为“重游戏、轻上课”的新的教学理念,呼吁大家在幼儿教育中重视游戏、开发游戏、利用游戏,通过游戏为去引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处事、如何生活以及如何做人。所以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教师应当发掘本幼儿园能里利用的空间,尽力为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而努力,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
三、结语
以上提出的大部分问题是出现在内江市的民办型小型幼儿园中,虽然较大幼儿园在游戏活动的种种缺陷没有小型幼儿园这么多。但是这些缺陷或问题是存在的,这些都是有待我们去解决的,我个人认为在内江市的幼儿园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提出的问题,不单单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是我们内江市幼教的团队对游戏作用的认识有误解或者是不深刻的,游戏不单单给孩子带来了笑容,在其他方面也有着其价值和作用的。
例如:a游戏是创造性想象的源泉、b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c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d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功能的发展、e 游戏可以加强幼儿语言交际能力。当然游戏对幼儿作用不单单如此。
通过这些我能够了解到游戏对学前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正如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所提出的“游戏对学前儿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游戏对了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马卡连柯也说道“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我们应当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的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的生活,儿童整个生活就是游戏。
内江市幼儿园的总体游戏水平处于上升状态,很多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游乐厅,并且很多负责人表示,会在孩子的游戏活动上增加新的设备、新的内容、新的道具供幼儿玩乐。这是一个很好的预兆,说明幼儿园在游戏上下了本钱的,说明内江市的幼教事业在间接地在承认并接受游戏在幼教事业中的地位。我们有责任去为孩子创造一个欢乐愉快的游戏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并快乐成长。在内江市的幼儿园中虽然有着“重上课、轻游戏”的观念,但是我们坚信这种观念将来会彻底发生转变,会形成一个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
[2]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9
[3]邢俊丽、李雪莲.《四川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4]谢春姣.《内江市幼教发展现状与思考》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5]禹海龙、罗世亮、黄艺斌.《内江市私立幼儿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1-0-02
对于幼儿来说,课程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五大领域知识,也是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发挥幼儿爱玩的天性,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课程游戏化是在保证幼儿正常游戏时间的前提下,把游戏理念融入课程活动中使其实施过程具有游戏特征,从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适合幼儿。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说明游戏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调查发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幼儿园环境中缺乏游戏性因素
幼儿园环境中缺乏游戏性因素主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幼儿游戏活动时间、空间不充足
为确保幼儿的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据发现,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时间上,幼儿每天的生活作息、活动时间都严格按照一日生活安排表来进行,固定时间里幼儿进行安排表上所安排的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大多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但按规定,幼儿每天应该有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游戏时间,可见幼儿的游戏时间是不够充足的。空间上,幼儿一般在室内活动区或户外游戏区活动。室内活动区,区域分布、材料物品的摆放都占用很大空间,人数稍多的班级,幼儿间就会存在拥挤的现象。户外游戏区,幼儿游戏的空间虽然相对较大,但游戏器材也占用一部分地方,一旦户外活动的班级过多就会出现混乱或场地不够的情况。
2.各区域材料投放不合理,材料补充更新不及时
区域材料的投放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获取以及发展,幼儿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各类材料,更快、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有利于课程游戏化的实现。但如果材料类型过于单一,幼儿没有可选性,材料数量过多出现剩余、过少引起幼儿摩擦等问题都对幼儿游戏和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访谈发现,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问题急需解决。有的区域投放材料半年更新一次,有的班级根据主题1—2个月更新一次,有的幼儿园因为经费不足,从不更新。
(二)教师教育理念急需转变,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1.“小学化”倾向严重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幼儿园数量增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幼儿园为吸引家长目光,增加招生人數,忽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轻视幼儿需求,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幼儿的情感,一味向幼儿灌输小学的文化知识,导致幼儿的兴趣和各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幼儿自身教育功能变低。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珠心算、古诗背诵都朗朗上口,有很多小学的数学题他们也会做。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师注重知识的学习,使幼儿情绪情感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2.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活动方案设计能力,活动组织实施能力以及评价能力都有待提升。首先,部分教师活动方案设计过于死板,材料准备不充分。有时为了教学有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师会提前准备活动设计方案以及活动中需要的教学材料。但是教学过程存在可变性和未知性,面对不确定因素,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地处理这些问题。其次,教学内容“拘泥”教本,脱离幼儿生活。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较强的操作性,但是教材内容并非适合每个幼儿园,很多教材买回来以后需要做二次修改才能投入使用。然而,很多幼儿园购买教材后直接发放给教师,不做二次修改,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完全依赖教材,不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再次,游戏组织不当,出现极端倾向。教师是游戏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行为影响游戏活动的进行和发展,一旦组织不当,极有可能出现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教师主导游戏,设计游戏环节、游戏情境、游戏条件及规则等,教师掌控游戏,幼儿缺乏游戏自主性;另一种倾向是幼儿主导游戏,教师将游戏完全交由幼儿掌握,自身不参与游戏,也不会进行帮助和引导。最后,评价不及时,降低幼儿活动热情。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肯定,及时的点评可以增加幼儿行为的热情程度,但是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忽视了这一点。
(三)教学管理机制存在问题,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任何地方,教师的自身能力都存在差异性,这和他们的教龄、教学经验有关。教龄长的教师教学经验相对比教龄短的教师要丰富,对于这种差异性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很多幼儿园秉承“公平”的原则,对所有教师设立统一标准,致使有的教师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而有的教师的完成度只是达标。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计划的设计方案、实施过程的组织情况以及活动最终达成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环节适当调整课程,提升教学质量,使课程可以更好的为幼儿服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只有在组织听课的情况下,才会有园长和其他教师参与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主体缺乏,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针对上述所发现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建构幼儿园环境中的游戏性因素
1.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游戏不只是幼儿和同伴间的嬉戏打闹,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各项身体机能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数字游戏可以开拓幼儿大脑思维、文字游戏可以锻炼幼儿语言能力、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等,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时间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基础,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时间。除此之外,也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空间,这就要求幼儿园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对幼儿园各个区域做出新的规划和调整,尽量做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和良好的游戏条件。
2.合理投放材料,及时更新替换
区域玩具材料的投放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游戏和生活,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对于游戏中幼儿感兴趣的、数量不够的材料及时补充,以免幼儿之间因为材料不足发生摩擦,发现长时间没有更换已经破旧、损坏的材料及时更新替换,防止破损材料划伤幼儿,还要根据主题的变化及时更换新的材料,与主题对应的材料既可以吸引幼儿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知识。
(二)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
1.重视幼儿情感培养,树立正确教育观、游戏观
幼儿教师要明确幼兒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幼儿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性,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重视幼儿情绪情感培养。游戏化的目的是将枯燥、烦闷的课程内容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幼儿教育的灵魂,教师要正视游戏与教育的特殊关系。
2.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教学方案灵活化,材料准备充分。因为幼儿年龄过小,课程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面对这些因素,教师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才能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学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是统一的,从幼儿的认知特点来看,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内容更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能更好地被幼儿所接受。在设计课程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生活,根据幼儿兴趣设计各类游戏。再次,正确组织游戏,避免极端倾向。游戏活动中,老师既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从自身和幼儿两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设计、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最后,教师及时客观评价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在特定活动的进程中,某一行为的发生存在一个最佳时期,这一时期里的行为会对整个过程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及时地给出评价,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教师受教育程度、专业化与否都可能导致教师自身能力存在差异,面对这种差异,过度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不适宜,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根据情况采取适宜的课程活动评价制度。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65-02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和教学不能分开,虽然游戏和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每个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但是两者的结合对于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想象的,幼儿教育应当充分发掘教学游戏化的价值,发掘两者的共同价值,充分发挥两者的共同作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着行动的自由感、感受着对事物的支配感,克服游戏中的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吸取经验。
1.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幼儿教育不重视游戏指导教学。对于幼儿的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一直把的重点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幼儿教育也把重点放在了学习上,不重视游戏指导教育。近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已经表明幼儿发展阶段,游戏对其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但是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忽视了游戏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没有保障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剥夺了幼儿快乐成长的机会,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游戏只是充当了配角的角色,这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导致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如何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这都是很多幼儿园所考虑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教学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广泛实施的一大原因,现阶段很多幼儿教育学校都在探索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方式,幼儿园应当结合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在教育目标指导下,教师和幼儿直接共同参与,通过实践,有目的有计划的寻找理想的教学游戏,寻找一个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2.采取科学的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2.1游戏准备指导策略。由于幼儿较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在做游戏的时候需要教师的看管,避免发生意外,首先教师要观察、记录、分析和改进。当儿童再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应当在旁边观看,一方面防止儿童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受伤,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儿童游戏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观察记录的时候要有针对性,要记录儿童对环境和游戏内容的熟悉程度,每一位儿童的个体特征、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语言表达情况、思维特点、游戏愿望与偏好、以及对每一种游戏的持久性。从儿童游戏的实际情况中,分析儿童游戏进行有效的水平和特点,观察男生和女生是否会有差别?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其次,教师应当提供游戏材料。教师应当根据过往经验给学生提供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必须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是儿童喜欢的游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带领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打破游戏材料的固定功能,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投放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游戏材料,实时更新材料,确保游戏材料对儿童的吸引力,防止儿童产生厌倦情绪。最后,游戏场景要有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儿童对于游戏的强烈程度会影响游戏的效果,如果要进行游戏,游戏场景的设计要生动、逼真、有趣,只有有趣的游戏场景,儿童才会产生游戏的愿望。
2.2游戏组织指导策略。保证游戏进行的重要策略是教师要进行游戏指导,由于幼儿园的学生年龄较小,组织能力较弱,在进行游戏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在进行游戏之前要明确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游戏有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这些规则的共性就是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安全是所有游戏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别是一些有危险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游戏之前必须给学生讲解清楚规则和注意事项,即使在游戏开始之前讲解清楚了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也不能放松警惕,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儿童的行为和安全,当危机出现的时候,教师迅速提醒或制止儿童,尽可能地减少危险,避免儿童受到伤害,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也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逐渐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
2.3重视热身游戏,加强游戏情景化。在课堂教室进行游戏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游戏,热身游戏时间简短,形式活泼,热身游戏是大游戏进入之前的小游戏,为大游戏的进入做铺垫,因为大游戏难度较大,害怕一些儿童不能一下子适应,所以先从小游戏进行过度,减少大游戏的难度对儿童造成的压力。小游戏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关节,舒缓僵硬的肌肉,促进儿童血液循环,避免在进入大游戏的时候拉伤筋骨。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游戏简单枯燥,儿童极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设计游戏要考虑游戏的持续性,游戏对儿童的吸引力,再进行游戏的时候加强游戏的情景化,让儿童身临其境,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吸引力。教师是儿童游戏的设计者,也是儿童游戏的旁观者,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只需要在旁边进行提点,适度的进入游戏就可以了,教师在指导提点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游戏的特点有所了解,切忌妄加评论,影响学生的判断。
3.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响应新时期的变化,幼儿园的教育也要随时代的进步进行改革,要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学的应用,将游戏与教学结合,减少儿童学习的压力,儿童在轻松、自由、快乐的氛围下学习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英,成云.浅论游戏在当前幼儿园课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雅安市天全县第一幼儿园为例[J].文教资料,2014,(21):157-158.
1.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
2.课题的意义
(1)课间游戏有利于身心健康。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能促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研究表明:“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使刚来园的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适应新生活,幼儿园可创设 “娃娃家”,布置卧室、厨房、餐厅,让幼儿置身于“家”的氛围中,吸引幼儿去操作材料,虚拟的“家庭生活”满足了幼儿在感情、心理上对家的依恋,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2)课间游戏有利于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为同伴间的交往提供了条件。
(3)课间游戏有利于培养意志品质。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又逐渐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二、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丰富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探索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内容
1.丰富课间游戏的内容
(1)器材丰富的户外活动。课间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又能丰富和活跃幼儿的生活。我们园的课间游戏主要是器械活动,每天上午的课间活动我们都会准备不同的器械让幼儿进行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也使户外游戏活动更富特色。如玩轮胎滚滚、踢毽子、曲棍球等,这些活动的游戏材料取材方便,并适合幼儿进行小型分散地练习;如旋转的彩虹伞、好玩的呼啦圈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进行选择投放,比如给我们小班幼儿提供一些易于掌握、模仿性较强、数量充足并能促进动作协调发展、满足幼儿活动的体育器械。
(2)形式多样的自主性游戏。幼儿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游戏环境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是上学期开始实施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自主性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开展的方式是以幼儿自由活动、自由结伴为主,教师只是幼儿游戏活动时的支持者、指导者、帮助者。自主性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对幼儿的个体社会性、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各项综合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游戏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我们会通过仔细的分析和删选,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
(3)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在开展课间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集体教学和分散练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各有侧重。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我们在课间中尽量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参与课间游戏的兴趣。课间游戏中经常会有一物多玩的材料,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教会幼儿游戏材料的基本玩法后,再引导幼儿发现它的多种玩法,并介绍给同伴,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使幼儿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
2.提供适宜的课间游戏材料
(1)创设室内游戏的材料。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一段时间后幼儿越来越多,许多幼儿都喜欢娃娃家。为此根据幼儿的需要,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如:小杯子、小夹子、柱子、豆子,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学习。户外的有毛线球、乒乓球、捉迷藏、丢沙包……。课间领域游戏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般两周更换一次新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以保证游戏的质量。如自然领域游戏《找找哪些东西有生命》,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较多的动物、植物、非生物图片材料,并且每个参加游戏的幼儿都有一套,让他们区分,找出有生命的东西。
(2)提供户外游戏材料。丰富的课间游戏离不开多种游戏材料的参与,各种游戏材料与幼儿的课间游戏密不可分,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安全、活动价值等都会影响课间游戏开展的效果。游戏材料能促进不同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户外大型玩具滑滑梯、海盗船、摇摇马、跷跷板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差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不同程度的发展。游戏材料还可以促进幼儿自信心、责任感等多项能力的发展,如:脚踏车、呼啦圈、高跷、跳绳等。
(3)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教师是课间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应尽力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把握他们内心的想法、理解他们独特的感受方式。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教师在游戏中就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例如在 “投篮”活动中,个别幼儿对投掷出现了一定的苦难,教师就引导幼儿选择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小筐进行投掷,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既是引导者更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在活动需要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加入了游戏队伍。
(4)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所谓“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在正规教育活动的间隙,即课间暂短游戏活动也是非正规活动的一部分,而且幼儿在这无形中也常常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开展课间游戏活动,把课间的游戏活动与正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把上课作为一种孤立的学习过程。所以本年段开展小班段课间游戏的研讨活动,就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作了初步探讨,共同寻求游戏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 课程 游戏化 策略
一、幼儿园中游戏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和意义
1.游戏与教育的联系。
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是比较活跃,在接受知识上比较缓慢和薄弱,如果幼儿园课程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就泯灭了小孩活跃的精神,难以对他们的潜能进行开发,难以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阻碍孩子发展。但是,精心设计的游戏课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好奇心,还能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并且在游戏中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游戏与教育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适当地把游戏与教育结合,可以使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游戏在教育中的意义。
首先,游戏与课程的结合,体现了孩子的主要地位,在游戏中老师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使孩子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情绪,培养表达能力。其次,学龄前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时,可以使学生放下压力和负担在游戏中全身心地学习,毕竟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学习的东西都是基础的,在游戏中完全可以融入学习知识。在游戏教学中顺应孩子自身发展方向,适应时展。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方案
孩子的学习方式是比较直接的,老师、家长、孩子之间的语言、行为等成为孩子直接学习的内容,他们通过积累经验、获取认知学习。虽然很多幼儿园已经引入了不少游戏,但是这些游戏大多很普遍,并且孩子在其中并不能学到什么东西,比如:唱歌游戏、大型的自主游戏、敲鼓游戏,或者模仿视频中的儿童跳舞、表演等,这些游戏不仅次序很乱,并且在游戏中会遇到很多口角导致游戏混乱,更别说在游戏中学习到东西。根据这些现状,如何组织游戏、如何开展游戏课程成为一大难题,下面就是本文提出的一些实施策略:
1.关注幼儿教育,生成新课程。
老师在平时教育中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根据这些兴趣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新型的游戏,如在课间的时候,总听见学生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有些学生还会扮演灰太狼和小羊互相追逐,还拿着书本摆着造型呐喊着:小羊别跑,我一定会吃了你们。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设计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游戏,在游戏中,把学生分为几组,每组5-8人,另外找一个学生扮演灰太狼,终点为灰太狼,起点为小羊,中间摆一些拼图,当灰太狼背对着喊“123不准动”孩子不能动,当灰太狼转过身时,孩子就需要把拼图努力拼好,当一组的拼图拼好之后,拍到灰太狼的肩膀就算赢,其中灰太狼说出“狼来了”的时候,就会转身抓小羊。在这个游戏中,不仅有孩子喜欢的元素,还培养孩子反应能力,并且游戏中的拼图起到学习的作用,同时在一个组中,孩子还可以通过合作完成得更好。
2.让幼儿自行的设计游戏道具或者材料。
幼儿@在组织游戏时往往会为孩子准备需要的材料或者道具,但是很多幼儿园的游戏设备一成不变,或者道具老旧没有更新,学生喜欢新奇的东西。学生自己制作道具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孩子对自己制作的玩具情有独钟。如要举办一次小型的文艺表演,老师要求学生有走秀、舞龙两个表演,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塑料、纸板、布条、彩纸等材料制作道具,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加上自己的创造可以制作出不一样的作品,这样,在表演中,学生对自己创作的东西别有一番感情,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3.利用比赛形式组织学习。
比赛式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积极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竞争力。在孩子的校园生活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如睡午觉后,看谁折铺盖比较整齐,并且速度最快,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在平时跑步、走路等基本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道具障碍路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接力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在幼儿园中把这些基本活动进行创意改造,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三、总结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孩子发展的需要。课程游戏化实施幼儿得到发展。因此,让游戏渗透于课程中,在课程中融入游戏,把幼儿园课程变为动态的教育,使孩子不仅有效学习,还有快乐的童年记忆。
参考文献:
一、游戏的内涵
目前,儿童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对游戏的内涵都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游戏,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大多数学者从游戏的体验中对游戏进行界定。英国学者加维提出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且没有外在目标的活动。我国学者梁志鋈衔游戏是人们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①也就是说,游戏应该是一种获取快乐体验的方式,而非对达成某种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儿童以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和取得愉快为目的。因此,人们总是在情绪积极时才做游戏,并通过游戏活动获得更大的快乐。从以上几种对游戏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游戏的两个特征:首先,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自由的活动;其次,游戏是一种令人快乐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游戏是一种为满足儿童爱玩的需要,带给儿童快乐的,由儿童自愿、自由地选择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活动。换而言之,游戏不是由教师为了教学目标而有目的地“导演”的活动,它不应该是教学化、模式化、工具化的活动,也不应该是按照教师意愿进行的活动,而应该是幼儿自己选择的一种自由的活动。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及分析
笔者作为一名未来的准教师,通过课程见习的机会去了四所幼儿园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观察。本次去的幼儿园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幼儿园,从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到普通社区幼儿园,分别观察了大、中、小班的游戏活动。其中主要观察了小班的游戏活动,因为对于处在小班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游戏在他们生活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因此能使观察更有意义。
1. 绝对游戏时间不足。从本次观察的几所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来说,幼儿园游戏时间普遍不够充足。这一问题特别在中班的游戏活动别明显,本来应该是游戏的时间,却常常被其他课程所占。比如某示范性幼儿园的中班,一周有两个半天都安排了英语课,这两个半天就完全没有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而且据主班老师介绍,这个班从小班就固定每周有两个半天安排上英语课,至于大班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学前预备班,要为上小学做准备,上课时间就更多了,往往是一整个下午一整个下午的上课。这种情况在小班来说相对较少,游戏时间还比较充足,因为不用上各种“五花八门”的课程,所以有时间能够开展较多的体育游戏和分区自由活动,但是户外游戏的时间还是显得比较少,有时候一个下午正式的户外游戏时间不到20分钟。
2. 有效游戏时间低下。幼儿园对游戏活动的安排不仅在绝对时间上较少,而且有效的游戏活动时间也较少。原因之一是游戏活动的组织效率低下,特别是户外游戏活动。在一个中班,上午原本安排了25分钟的户外大型器械的游戏活动,可是有些孩子可能只玩了10分钟左右,其他的时间都花在了活动前上洗手间、喝水上面。尤其在喝水的时候,由于组织混乱,幼儿在没有教师催促的情况下也显得拖拉,浪费了很多时间。户外游戏活动因此也变得流于形式。这种游戏时间效率低的情况在小班特别明显,“宝贵”的游戏时间常常被其他一些琐碎事情挤压掉。由于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小孩子穿的衣服多、不方便活动,所以在户外游戏开始之前,教师会让孩子们脱掉一些衣服,活动结束后再把衣服穿上。孩子们年纪小,脱衣服、穿衣服要花很多时间,有时候刚刚脱了衣服,还没有玩一会儿,就又要穿上衣服回课室了。还有诸如上文所提到的喝水、上洗手间这类的事情,小班的儿童年龄更小,进行活动的场面较为混乱,而且动作能力、协调能力还处于发展中,做事情会比较慢,有时候刚拿出玩具,感觉还没过一会儿,就又要收拾玩具了。
3. 幼儿游戏自主性不够,为了游戏而游戏。在观察的这几所幼儿园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往往都是教师安排的,而教师安排的游戏,很多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刻意设计和安排的,幼儿只是机械地“表演”出老师设计的游戏,而失去了自己对于游戏的选择权和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创造的快乐感觉。
在一个小班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训练幼儿平衡感和协调能力的游戏――踩竹跷。从设计游戏的目的来说,的确对锻炼幼儿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有用,但问题在于游戏性不强。有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就无法快速掌握游戏窍门,做起来很吃力,很快就对这件事情失去了兴趣。而且这个游戏玩法单一,幼儿只能按照老师规定的方法去玩,无法体现游戏活动的生成性。在这个游戏中,只有少数几个很快掌握窍门的幼儿玩得很高兴,大多数幼儿只是静静地玩,甚至有很多儿童被旁边玩足球的游戏所吸引。
在另一个小班玩滑梯的游戏中,教师规定了每一个幼儿玩游戏的顺序和姿势,包括应该以怎样的姿势滑,在滑完滑梯后要玩“钻山洞”,试问这样被规定好了的游戏怎么能“有趣”呢?虽然教师认为这是出于安全考虑而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滑,但能安全地滑滑梯的姿势肯定不只一种,只要是没有危险的姿势,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呢?让他们体验自己去探索、创造的乐趣。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并没有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另一个中班的情况也差不多,教师设计了金鸡独立的游戏来锻炼幼儿的平衡感,但对于那个班大多数的儿童来说,这并不难,很快他们就觉得索然无味、开始打闹,甚至有几个幼儿从活动开始就一直盯着放在旁边的玩具,似乎对那些玩具更感兴趣。
从上面几个游戏活动实例中也可以看出,大多数游戏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和设计的,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非常少,大多数游戏都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吸引儿童而设计的,因此游戏常常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4. 教师没有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活动。一方面,教师几乎替幼儿决定了从玩什么到怎么玩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教师却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缺少对幼儿有效的指导,也很少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
在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区域活动中,有一个幼儿因为特别擅长建构区也特别喜欢建构区,也特别擅长建构区,所以只选择在建构区玩游戏。这种情况下,教师本应作为一个观察者和指导者,给幼儿一些建议,鼓励他多尝试一些其他的区域活动,而这位教师却选择了放弃。在另一个小班的玩气球科学活动中,幼儿初次尝试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这个活动很新鲜,幼儿对此很感兴趣,都积极参与其中。有些儿童很快就打好气了,一个劲拿到教师的面前,希望教师能表扬他;有些儿童没能快速掌握打气球的正确方法,气球没有充好气而显得有些气馁和无聊。这时候恰恰需要教师的有效介入,比如鼓励做得好的幼儿,然后让这些幼儿去帮助一下其他的幼儿,这样做不仅能让打好气球的幼儿更有成就感、更快乐,也能让还未打好气球的幼儿得到帮助,从而有信心去完成打气球。但教师往往在游戏中只是扮演一个“局外人”的角色,②既难以感受幼儿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游戏,也难以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点。
三、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策略
1. 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特别是自由游戏和户外游戏活动。游戏时间得到保证是充分实现游戏价值的首要条件。日本幼儿园就十分重视幼儿游戏教育,让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日本幼儿一天在园生活是从自由游戏开始的。一般来说,日本幼儿园教育活动有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两种形式。幼儿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的时间比一般为1:3,也就是说幼儿每天大约有三个小时可以进行户外自发自主的游戏,并且集体活动也以游戏为主。③
游戏对于幼儿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④游戏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并不是“无用”的,而是处处充满着教育的意味。杜威说过,“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儿童从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丰富经验,在未来就会成为儿童学习的重要基础,只有把游戏看做是内在于儿童生命、成长、生活的一部分,才能让游戏发挥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游戏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水平,他们的生活和游戏密切相关,游戏还能带给幼儿快乐的感觉,户外游戏能让幼儿接触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使幼儿亲近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发展。⑤
2. 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减少教师对游戏的“导演”。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是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快乐活动,而不应该有独立于游戏的功利性的目的。所以,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顺应幼儿的自然天性,让幼儿的天性尽可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让幼儿自己快乐地游戏。⑥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不是“导演”,而是指导者和支持者。
首先,教师应尽可能提供更丰富的游戏环境,包括提供许多原材料、玩具、大型器械和各种活动室等,增加活动环境的刺激也更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玩具和器械应符合幼儿的需要,比如,幼儿自制的玩具或师幼合作制成的玩具会更有意义,能让幼儿有更大的成就感,也能引起幼儿的更大兴趣。此外,好的玩具还应该能表达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在玩具的玩法上,应该给幼儿更多的自由,鼓励儿童自己尝试发明新的玩法,这不仅是对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也为幼儿在游戏中发挥其想象力、发表其想法提供了空间。最后,教师还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自由的游戏氛围,不应该全部都设计好了,等幼儿来“演出”。游戏的感觉,说到底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的感觉。因此,游戏者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的去游戏,决定了幼儿的快乐程度和这个游戏对幼儿的吸引程度。
3. 教师发挥游戏中有效指导者的作用。儿童应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就是消极的,恰恰相反,教师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介入支持策略,⑦对幼儿游戏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指导。澳大利亚的一位幼教专家曾指出,要想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教师首先就必须怀有一颗童心,像孩子们一样喜爱玩具、爱好游戏。当教师参与到游戏中的时候,更能以一种儿童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游戏,以一种童心去感受这个游戏,是一种纯粹地从这个游戏好不好玩、幼儿喜不喜欢、快不快乐这点去考虑。⑧幼儿也会在教师的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益匪浅,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教师在游戏中的方式、方法、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游戏水平,从而从游戏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快乐。
在一所幼儿园的中班户外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幼儿互相追逐,尽情地享受奔跑带来的快乐。教师也参与其中,虽然不是直接加入到游戏,但教师在一旁加油、打气,也完全沉浸在游戏紧张的氛围中,和儿童一起玩时而发出紧张的尖叫,时而屏住呼吸。游戏结束的时候,幼儿和教师都十分尽兴,一起体会到游戏中的快乐。当然,教师不仅应该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还要适时地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也要及时地对游戏的反馈进行分析和总结。在一次小班幼儿的分区美术活动中,教师会对画画得好的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对不太懂得使用剪刀的幼儿给予帮助,也没有规定剪什么,这样,幼儿能更自由的发挥,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就有了更大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善于捕捉幼儿瞬间的游戏行为,并进行分析,以了解幼儿究竟对这个游戏是否感兴趣,幼儿的游戏水平等,然后及时对游戏进行调整,使游戏更能符合幼儿的需求。
幼儿天玩,在最美好的童年快乐地玩耍,无忧无虑地游戏,会成为一辈子的珍贵回忆。因此,我们应该尽我们的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氛围。
注释:
①梁志.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②贾霞萍,丛玉燕.重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22(2):68-72.
③匿名.日本幼儿园重视幼儿游戏教育[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09.
④黄贵.陈鹤琴的幼儿游戏观[J].体育学刊.2008,15(1).
⑤衡若愚.张宗麟幼儿游戏观概述[J].学前课程研究,2009(3):57-58.
⑥黄人颂.幼儿游戏的意义和教育作用[J].幼儿教育,1985,01.
⑦陈美菊.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