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印尼全境多属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温度高、降雨多、风力小、湿度大的特征。
2、印尼终年高温潮湿,晴雨不定,平均气温30度,气候相当炎热。较明显的雨季,从每年的11月起至次年的2月。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3、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形成主导原因是太阳辐射。
(来源:文章屋网 )
西双版纳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最南端,与缅甸、老挝相接壤,气候湿热、多雨。这里没有青藏高原的恢弘,没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雄浑,更没有羊卓雍错的极致温婉,但西双版纳仍是一些人的至爱。这里有精雕细琢但又异常随和的民族风情,又有大自然无比慷慨的馈赠——清新、宁静、富氧的空气,这里是天然的休闲养生的居所,是中国最大天然氧吧。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雨林休闲体验游需求逐步升温,西双版纳旅游也在与时俱进,进行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升级换代举措,大力开发新景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更是加强了雨林养生的新概念。当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深入给西双版纳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目前,西双版纳旅游人次以年均7.11%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将增长至5200万人。西双版纳州正在依托版纳旅游“从后卫变身前锋”的转型契机,打造强力发展引擎。相比其他地区的规划设想,版纳的旅游规划则更为宏远。西双版纳因旅游而兴旺,经济发展又带动雨林旅游项目的大开发,二者之间的互补与依赖不经意间形成了一种保存大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资源的方式。
野象谷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星条状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山丘之同,准确地说,版纳的雨林是一种“沟谷雨林”。同一纬度,只有西双版纳存在绿洲,而整个西双版纳洲只有这里有野象群,也只在这里才能如此真切亲近的接近这种丛林巨兽。
这里一样是雨林风光,从激流到静水,从土壤到地表,从草丛到灌林,从林下到林冠,都是动物们栖息地所在。谷内约有亚洲象近300头,分成50群。人们只有在这里才能近距离感受到野生动物的狂野,有时几群野象会同时出现于沟谷中,象群相互驱赶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令初来刚到的远方来客胆颤心惊。有些大象群却并不惊慌,当着游人的面照样悠闲地觅食。亚洲象性情温和、敏感,对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游客在亲密接触野象时不知道哪些行为会冒犯到他们,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站在架台远远观望,互不打扰。因为暴怒的野象甚至会撞击架台。在这里行走会发现“象路”,一旁新鲜的粪便是证明它们行踪的证物。可以说这里的一切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充满了激情与刺激,并且是完全独有的体验。
热带植物园
这里共栽培6000多种世界珍稀热带植物,是植物的天堂,西双版纳雨林中有的植物,这里有;雨林中没有的植物,这里也有。如果说有人想走遍世界猎奇探险,不如先到这里体验植物王国的神秘莫测。
最初植物园是由植物学家蔡希陶创建。它与勐仑镇区隔江相望,在罗梭江打转的地方形成了一个葫芦形的半岛,故称葫芦岛。这里的棕榈园,如一副婉丽脱俗的画卷,又如一首永读不厌的灵秀诗歌。建园以来,先后从各地引进棕榈科植物,至今栽培了近400多个品种,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棕榈植物最多的专类园区之一。太阳从两米长的棕叶缝隙中穿过,金光铺撒满地。一泓碧清的湖水,静谧在诗句一样优美的棕榈林之前,罕见的大王莲,恬恬静静地飘浮在水中央,穿过雾霭的晨光洇染着水中波纹,也泅染着这些碧绿的大玉盘。听孔雀的声声鸣叫,闻袅袅不绝的暗香,看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仿佛置身一个往睡眠之门外泌透芳香的梦境……人们总以为植物为无知无觉的物种,所谓“生命”乃作家的臆想与歌颂的需要。徜徉于热带雨林,植物们根系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以及适应环境的种种变化,竟让人一下子理屈词穷,因为,植物们将顽强的生命与执着的爱情展示在了众人面前!
橄榄坝
佛之地,傣家人梦魂索绕的大美之地。玲珑秀丽、孔雀出没的橄榄坝,被誉为“孔雀尾马”。橄榄坝的美在于它的富饶,久居这里的傣家人诗情画意间就勾勒出了美丽动人的南国风情画卷。
橄榄坝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这里四季常青,黛林翠竹掩映着傣族村寨,周围蛙鼓蝉鸣,椰树、香蕉丛、泡果树衬托出竹楼的玲珑别致;间或出现的佛寺、佛塔、香火及静修者的诵经声,增添了几许幽静和神秘;橄榄坝的傣族人居住在寨子里,他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每个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那里学傣文、晓佛法,只有经历了这一遭,才称得上知书达理。身着筒裙的傣家女人或行进,或田间劳作……竹楼、佛寺、花木融为一体,丛问蝴蝶翻飞相聚,轻灵飘舞……像一片片飞扬的花蕊……这里的一切都合乎自然,永远都是一级上爬,大概十多分钟便已经稳稳地与望天树比肩,登高环视,滚滚绿浪波涛起伏,风声起处,如“潮水”漫溢奔突。索道空间极狭窄,仅容得下一人,踩在上面,脚步一动,桥身便摇晃,身处高处的惊险非其它可比。但熟悉了节奏,便有了从容散步的架式,悠然自得。行至顶峰,伸手触云亦不是空想。
雨林养生
雨林灵修养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了修心、呼吸、饮食和居住等方面,而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简简单单在林子里待待就行。
在勐罕,古佛寺都有一种道不出的宁静。千年佛塔和古寺,一砖一瓦都是岁月长河的积淀,每一种累积和流传都是当地人世世代代的信仰和虔诚。僧侣独自住在孤祗,一僧一住,一心一所。最简单的生活,尽可能的止语。最初和最高的修行都是修心。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所道场。活在分分秒秒的当下,都是修行。佛地是最好的灵修道场,西双版纳州有雨林,便有宁静,便有修身养性,调养身心的场所。养生重在心灵,结合呼吸吐纳,用读经和祷告来与神相交。在这里调养身心,不需要统一的姿势,精华在于呼吸。雨林为修行提供了最优质的空气,僻居于此静坐、冥想。在此过程中,会逐步感应到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这是身体在自行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淡泊宁静是根本,循序渐进是要诀。灵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在林间鸟语花香中,全身放松,全身心去感受最原始的自然,思维停留在自己的呼吸中,慢慢的、无意识的,你会发觉自己沉静在空气中,和空气一起伏摆动。结合自然的频率,已达养生健心。
而雨林中的食物是大自然给与人类最好的礼物,这是完完全全没有污染的绿色植物和健康肉食,用最简单的方法烹饪这些食材,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住食物的精华,对于修身健康是最有益处的。而长期生活在雨林中,空气洁净无粉尘,其中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0。00个以上,是纯天然氧吧,住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呼吸最纯净的空气。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因此灵修的静修方式不局限于一寺一地,而在于全方位的调理,可能雨林就是最好的选择。
雨林秘境探险
穿越热带雨林是最佳的野外生存体验,这考验的是你的生存本能和智慧。在雨林中的行走技巧、如何生火做饭,如何寻找野外食材,如何选择营地,怎么防范吸血毒虫、防蛇、避开大象和野牛……
西双版纳州多山,徒步上去,山路总是杂草丛生,再被两边的大树遮盖,便见不得天曰。这里的山并不是很高,但是却非常陡峭,爬起来却很费体力,要边寻觅以前登山者开辟出的小道边用工具开路,最烦的就是路上的荆刺,所以必须把自己武装起来,戴上手套,再热也不能让皮肤露在外面。达山顶后,就要赶快清理住所和寻找水源。宿营地最好选择地势稍高、地面干燥,四周较为开阔而且又背风的地方。如果可以,最好是前人使用过的宿营地,除了节省时间外,还有可能捡到以前宿营者遗留的物品,即使是空罐头盒、塑料袋或铁丝,对于遇险者来说也是很有用的。晚餐一般就在山上野炊,所有食材就近寻取,森林里的晚餐以丰富的野菜为主,在这里不仅能欣赏美丽的景色,还可以找到野芭蕉、野荞麦、新鲜的竹笋、蕨菜……。把捕到的小兽、鸟、植物根茎小块穿在湿木棍或小树枝上,直接放在篝火上烤制,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大快朵颐。在山顶上,天黑的早,五点左右就看到大雾一阵阵的飘过树梢,宛如仙境。在西双版纳州茫茫的原始丛林中,在没有雪的冬季,这蒙笼的大雾给了雨林生命!傍晚,一轮夕阳犹如蛋黄似的落入了森林中!在晚霞下,所有的生灵仿佛昏昏欲睡!爬上屋顶,抬头仰望星空,满眼星辰不知如何去形容,大雾一阵一阵的飘过头顶,周围的树木在星光下和大雾中若隐若现,夜莺的鸣叫声一声接一声的,这是大自然原始奔放的乐章。
行进热带雨林,眼前永远是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各种热带雨林的小精灵活动其中,两岸的树木密密地守卫在这个丛林的入口,绿得让人不能相信这是现实。宛如走进了“阿凡达”的梦幻世界。河道总是在随着雨季旱季变化的。因此面前的郁郁葱葱并不是水生植物,而是真正生长在土地上和空气中的大树,到了涨水期,就只有树冠露在水面上。由于西双版纳气候条件特殊,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季在每年5至10月间。体验热带雨林探险必须选对出行的时间,在干季最为合适。
马达加斯加地形独特,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降水量达2000到38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4摄氏度;中部高原属于热带高原气候,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1000到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18摄氏度;西部处在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600到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6、6摄氏度;南部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低于6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5、4摄氏度。
受季风的影响,全岛4到10月为旱季,11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
(来源:文章屋网 )
(1.云南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昆明650031;2.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650000)
摘 要:西双版纳热带林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林区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我国西南的主要生态屏障,保护好该地区热带林,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和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有重要国际意义。文章在介绍西双版纳情况后,分析了热带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热带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1-19
作者简介:汤明华(1981-),男,云南省会泽人,工程师.
1 西双版纳州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北纬21°09’~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澜沧江下游,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东、东南与老挝接壤,南、西南与缅甸交界。全州总面积19124.5km2。属无量山和怒山余脉的山原山地区域。州境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西双版纳四季不明显,但一年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份为雨季,其余月份为干季,年降雨量在1138.6~2431.5mm之间,全年降雨日数在137~212 d之间。全州年平均气温在15.1~21.8℃之间,≥10℃的年积温为5401~8009℃。全州天然土壤共有9个土类,18个亚类,55土属,120个土种。地带性土壤由低至高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5个大类。主要的森林植被亚型和群系(组)有:①热带雨林(含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山地雨林);②热带季雨林(含落叶季节雨林、石灰山季雨林)、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含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④暖性落叶阔叶林、⑤暖性针叶林(暖热性针叶林、思茅松群系)、⑥热性竹林、⑦灌木林(热性灌木林、河滩灌木林)、⑧草丛(禾草丛)、⑨人工植被(木本经济林如樟、茶、橡胶、咖啡。草本经济作物含旱生作物和湿地作物,如水稻。)等9种植被类型。主要林木产品有:橡胶、思茅松、竹类、杉木等。主要水果和干果有:荔枝、芒果、龙眼、菠萝、香蕉、柚子、澳洲坚果等。主要森林食品有野生食用菌、黑木耳、野荔枝、野香蕉、野芒果、树菠萝、毛荔枝、鸡蛋果、酸多依、酸角、蕨菜、苦刺花、余甘子、白花、黄竹等。全州林地面积为159.02hm2,占国土面积的83.17%,其中,有林地面积144.67hm2,占林地面积的90.98%,林地的利用率非常高。森林覆盖率为78.33%,活立木总蓄积14479.12m3,年净生长量436.98m3。全州生态公益林面积66.19hm2,占林地面积的41.62%。
西双版纳州辖1市2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1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2个农场,21个社区、222个村委会,2147个自然村,驻有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景洪市是政府所在地,为全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双版纳是一个农业州.胶、粮、糖、茶等为传统支柱产业,茶叶、南药、香料和水果远近闻名,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012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114.9万人,户籍总人口96.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4.42万人,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2.43万人,州内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瑶、基诺、苗、佤等13个世居民族。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亚洲象、印度野牛、印支虎、望天树等物种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根据历次科学考察资料统计,全州记录有高等植物282科1697属4669种亚种和变种,占全国的1/6,占云南全省的1/3,其中有340种以上属于珍贵、稀有、孑遗种类、栽培植物的原始类型和野生亲缘种属,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4种,列入省级重点保护的有58种。全州记录有陆生脊椎动物718种,约占全国脊椎动物种数的1/5,占云南省种数的1/3,其中,哺乳动物130种、鸟类456种、两栖动物53种、爬行动物79种。另外,有鱼类100种、昆虫143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14种,其中,亚洲象、白颊长臂猿、印支虎和鼷鹿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特点表现在:①丰富性;②特有性;③脆弱性。
2 西双版纳热带林保护现状
2.1 完善了保护地建设
到2012年10月先后建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3361km2 (504.15万亩),除自然保护区外,还建立了其他多种形式的保护地类型,其中,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1个、总面积2854.21hm2,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总面积114790hm2,城市饮用水保护区一个,面积8535hm2。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生物走廊带及自然圣境(保护小区,竜山)等保护地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能力有较大提升,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2.2 迁地保护和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小区的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技人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研究,建立了一个面积约110hm2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地,现已有10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当地特有种和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种类得到有效的保护。云南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收集了1400多种乔木树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建成南药圃保护了1600多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2.3 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
西双版纳州有关环境和热带林保护的相关地方法规的制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法制措施,这些法规的执行,对州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制定了一批保护相关的规划和计划
编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纲要2010~2020)、《珍贵用材林发展规划》(2013~2020)、《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等。
2.5 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热带林保护
组织实施了“中德合作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恢复和保护项目”、“亚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项目等重大国际援助项目,积极发挥国内外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积极支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亚洲开发银行(ADB)、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国际混农林业中心(ICRAF)、保护国际(CI)等国际组织以及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在本州开展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成立了“亚洲象保护协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开展了大量的参与式保护工作,调动了民间环保组织及社会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实施了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森林保护、护林防火等方面开展跨国间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2012年底,与老挝北部多个地区建立了联合保护区域,面积达20万hm2。
2.6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1996年建设的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成为我国研究、收集和保存重要生物资源的主要保藏库之一。
2.7 生态工程建设
自1998年10月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全州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并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约11.7万hm2。通过“天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州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双增长,有效地促进了热带林保护。全州共有91.16万hm2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及部分集体天然林地和农地天然林地被纳入公益林管理。
2.8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
2011年对飞机草、紫茎泽兰、福寿螺、薇甘菊、肿柄菊、三裂蟛蜞菊、水葫芦、水花生、马缨丹为主的外来生物展开了调查。采取了人工或机械铲除、药剂防治、替代控制、生物防治、开发利用等措施。
3 存在的问题
3.1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
热带林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社区生活质量提高,橡胶等单一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也不断蚕食着现有的天然森林。
3.2 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特别是亚洲象,种群数量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70多头,增至现在的250头左右,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适宜亚洲象生存的环境及其食物源正在不断缩小,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损害庄稼及伤人事件连年频发,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日趋激烈。
3.3 森林破碎化严重
热带森林被周围的农地或经济种植园所隔离,形成破碎化的森林,其内物种基因得不到有效交流,大大降低了保护的有效性。全州小片断热带集体竜山山林经过30多年的演化,物种多样性指数却下降了。
3.4 外来文化的冲击强烈
州内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基诺、瑶等13个民族,他们在与森林为伴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和产生了具民族、本土、民间特色的森林生态文化传统。近年来,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热带林保护乡土知识流失加速,民族文化遗产可能失传。
3.5 其他
热带林保护经费缺乏、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待深化、现有保护体系存在不足、跨边界保护需要强化。外来人侵有害物种防治难度大。
4 对策建议
4.1 建立热带林保护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热带林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保护依法监管能力:完善有利于热带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性政策;成效评估监督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的热带林保护与利用投融资体系。
4.2 完善热带林保护体系
以国家级、州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科学合理地布局保护区空间结构,强化重点区域内的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加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圣境文化保护小区的建设与管理及廊道建设,促进热带林有效保护。
4.3 加强热带林保护调查评估与监测研究
全面开展热带林物种资源调查与编目,建立和完善西双版纳州基础数据库。促进热带林保护与资源开发相协调。
4.4 弘扬民族传统森林生态文化
建立健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展抢救性保护;结合民族传统知识与现代保护方法,传承和弘扬各少数民族传统森林生态文化;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
4.5 构筑生物安全防范体系
加强热带林监测和安全防范体系的能力建设: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机理、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跨境合作保护机制,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4.6 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的热带林保护意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热带林保护利用的参与式共管机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调动国内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热带林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程度。开展社区脱贫示范,降低热带林自然资源消耗。
教学片段(一)
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师:世界总共有多少种气候?
学生:11种
教师:亚洲有多少种气候类型?亚洲缺失哪几种气候类型?
学生:9种,亚洲缺失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教师:亚洲为什么没有这两种气候类型?
学生: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亚洲在这个范围内没有陆地;热带草原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而亚洲,特别是南亚和东亚受季风环流控制没有形成草原气候,而形成季风气候。
案例分析(一)
如果教师直接以知识梳理的方式来复习气候类型的分布、形成原因和特点,则显得枯燥、乏味,而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通过教师呈现的图文材料分析探究性问题,获取知识,这不但能够梳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树立全球空间观把我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片段(二)
多媒体展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1月东亚季风环流示意图
学生活动:绘制1月东亚地区的风向(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绘出东亚的风向)
教师:东亚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我们生在南方体验不到北方的气候特点,我们就通过一个实验来体验一下冬季风的特点。
实验:(开课时间在3月份,气温偏低)教师手持一个小风扇,把风扇靠近多个学生的脸吹,教师询问学生的感受,学生普遍感到风是冷的。
教师:这个实验能够完全验证西风季风的寒冷干燥吗?
学生:不能,西北季风寒冷干燥,风扇的风是冷风,干燥不明显。
多媒体展示: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7月东亚季风环流示意图
实验:教师手持一个电吹风,吹拂多个学生的脸面,学生普遍感受到是热风。
教师:这个实验同样只能验证夏季风的温暖,不能验证夏季风的湿润。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冬季风的冷,夏季风的热,那么为什么夏季风是温暖湿润冬季风寒冷干燥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冬季风从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吹出,由陆地吹响海洋,性质干燥;由高纬吹响较低的纬度,性质寒冷,但由于风是从高纬吹向较低的纬度,气温会升高,水汽压会降低,又增加了空气的干燥度。在我国,冬季风吹到云贵高原,经过长途跋涉以及地形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冬季风发生变性,这时的冬季风不能讲是寒冷干燥了。
教师:我们知道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受信风带控制,信风往往是干热风,因为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信风是从陆地上吹过来的,当然是从较高的纬度吹向较低的纬度,所以造就了它的性质是干热的。那么受信风控制的地区是不是都是干燥少雨的呢?
学生:不是,全球有四小片区域是受信风控制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教师:对的,马达加斯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中美洲这四片区域的热带雨林分布是非地带性因素造成的,这些地区的信风是从海洋上吹过来的,所以性质就不是干热了,而是湿热。
案例分析(二)
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告知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因为是二轮复习,所以教师把相关的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复习,增加了深度和难度,体现了高三地理教学的特点和从更高的视角,整体握高中自然地理。
教学片段(三)
多媒体:播放《地球脉动-奇幻的沙漠》视频剪辑:雾逐渐从秘鲁近海岸形成,随风飘到沿岸沙漠,水汽在沙漠植物上凝结成水滴,小鸟在吮吸着水滴……
读世界海洋多雾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多雾区说法正确的是
A.多雾海区均为暖流流经的地区B.与多雾海区相邻的陆地上均为草原
C.多雾海区均为信风盛行的大陆西岸地区 D.多雾海区多为寒流流经的地区
(2)关于图中六个地区雾的共性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使其上空大气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
B.有冷空气从温暖的洋面上吹过
C.锋面频繁过境,使其上空出现逆温层所致
D.受高压系统影响,晴朗少云,大气逆辐射弱
学生:第一题选D,第二题选A
教师:正确,图示海域均为寒流,我们知道,寒流对气候影响是减温、减湿,图示海域附近均为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寒流加剧这些地区的干燥程度,比如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南北绵延1000公里,是世界的干极。寒流上空有逆温层出现,但不是锋面造成的而是寒流本身造成的,近地面温度低,高空温度高,从而形成逆温层。在低纬地区(或夏季)的寒流附近会有海雾出现,这种雾叫平流雾,很像夏季冰块上空会冒“白烟”,而中高纬度(或冬季)的暖流附近也会形成海雾,这种雾叫蒸发雾,很像冬季一杯热水上空会出现“白烟”,比如北太平暖流冬季多大雾,就是这个原因。
案例分析(三)
通过视频,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了解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不是神乎其神的,而是可以捕捉到的。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有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教学片段(四)
下左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3~4题。
(3)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
(4)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右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D.丁地
学生甲:第3题选C,第4题选B
学生乙:从右图气温折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它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最低月气温在7月,所以应该在南半球,而乙地在北半球,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学生丙:不对,7月乙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雨季。雨季,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气温低。
教师:对乙同学的提问和丙同学的解释大力表扬。甲地在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在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在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而乙地在东非高原,虽然离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原因没有发育成雨林,而形成草原。热带气候全年高温,不能从最低月气温判断所属半球,雨季(湿季)气温比旱季(干季)气温低。
案例分析(四)
2、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也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称为“东方夏威夷”。一到冬季,海南三亚就成为了热门目的地。到了三亚,你就可以脱下厚厚的棉衣,尽情享受这海南的热带风光,大海沙滩,阳光椰树。
3、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冬天凉爽而干燥,很少会降至5℃以下,只要穿春秋装就可以了。购物与美食、游乐场与自由港,潮流和传统交融在这里,香港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的小世界。在香港,你总能解读出无限风情。
4、西双版纳在最寒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能达到16℃以上,西双版纳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冬天一定要去西双版纳,那是它一年之中最舒服的季节。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都生活在这里。
关键字:海南,石斛兰:栽培:技术
海南省发展石斛兰产业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种植,由于海南省的热带气候优势,热带石斛兰产业发展相当迅速。目前,海南省石斛兰栽培面积已达到0.2万公顷,是海南兰花主栽种类,主要集中在三亚、乐东地区。三亚市将设施兰花作为重要产业给予支持和发展,已连续三年举办占地面积为12,000 m2的中国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该会展已成为三亚市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海南石斛兰以鲜切花和盆花为主,主要供应北京、广州、上海等国内市场,部分已进入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生态特征
石斛兰,学名Dendroblum Spp,石斛属,是兰科中最大的属。有野生原生种1,500多种,常野生于海拔480 m~2,400 m的热带雨林丛林中、岩石和悬崖上。石斛兰的原生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落叶类石斛,也称为春石斛,春季开花,花梗在两茎节抽出,在冬季会进入休眠期:另一类是绿叶类石斛,常被称为秋石斛,没有休眠期,秋季开花,花梗由茎顶抽出,每梗著花可抽一、二十朵,花形有大花蝴蝶型。
分株繁殖
分株是石斛兰繁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变异小,在短期可发新芽。石斛兰的分株繁殖一般选择在3月~4月的无雨季节,气温回升,如在雨季分株,容易产生伤口感染病害。一般三株为一丛,分株根部以保水基质椰子壳、水苔等种植,这样使根部有效地吸收水分以保证正常生长。
栽培要点
温度
一般落叶类石斛主要分布于热带的高海拔地区,生长于热带雨林地区。落叶石斛系生长温度不能低于10℃,否则苗就会停止生长,而低于5℃就会被冻伤。绿叶石斛系对温度要求相对高一些,低于15℃会停止生长,低于10℃就会出现幼苗冻伤或成株叶片冻伤。石斛兰的正常生长温度范围为18℃~31℃,生长期时17℃~29℃更为适合。海南省的年平均温度为26℃~29℃,适宜石斛兰的生长,设施栽培中,冬、春季节温度的控制要求不高。在夏、秋季节遇高温的天气,则采用湿帘风机喷雾系统(或半自动悬挂喷雾系统)进行喷雾,加大空气流通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亦起降温作用。
水分
石斛兰对水分的要求,是喜干、怕燥、喜湿、自水,特别是小苗开始生长至新根形成时最怕干燥,需要水分,但不能过于潮湿,如遇上高温,就会引发腐烂或各种病害。在多雨季节,注意不能积水。如果环境过于干燥,除了向植株浇水之外,还采用喷雾系统进行喷雾,以提高环境的湿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
光照
石斛兰虽然生于森林中,但还是需要一定光照,光照度以6,000 Lx~10,000 Lx为宜。它是洋兰中需要光照最多的一类。石斛兰随着季节的不同,需要光照也不一样。在海南冬、春两季光照较弱,但也不能予以全光照,否则会引起灼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遮光为35%~50%为宜。在夏、秋两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茎叶生长量加快,遮阳率要提高,特别在苗期,遮阳率在45%~60%之间为宜。但注意遮阳率不能过高,如过高就会出现徙长。在设施栽培中,采用不同遮阳率的遮阳网进行遮阳,同时结合光照记录仪的数据,确定是否需要收、放遮阳网改变遮阳率。
基质
石斛兰属附生性兰,根系发达,保水、抗干旱能力强,栽培基质要求透水性好。目前常用的基质有水苔、树皮、木炭、珍珠岩、椰子壳等。在小苗期, 般选择易吸水且疏松的材料,如椰子壳、水苔、树皮等作为基质,利用这些材料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到中苗期可以用木炭、珍珠岩等做基质,既可达到根系的附生要求,也可以达到对东风螺、蜗牛的预防效果。在小苗期要保持基质湿润,浇水过多可能会引起腐烂、猝倒病等,过干会造成苗的根系失水,影响生长。栽培1年~2年、植株拥挤或盆栽基质腐烂时,应及时更换,但要在花后换盆,以免造成落花。
施肥
石斛兰生长过程中对肥料需求量少。对施肥控制较严格。在小苗期,以两个星期喷一次叶面肥为主,可用兰花专用肥或磷酸二氢钾,氦:磷:钾比例为2:1:1的2000倍液。随着苗株的生长,逐步增施专用颗粒肥。在开花前可以加大磷钾的比例,以利于开花。当株顶长出小叶时,应停止施肥,继续施肥影响开花,石斛兰在开花后,会进入休眠期,这时就不需要施肥,直至长出新芽。
病虫害的防治
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圆斑,渐扩大,呈长椭圆形,边缘深褐色,当病斑横置叶面时,叶面上端枯死。病原体主要借风雨传播、自伤口或自然孔进入寄生而引发病,在多雨、高湿、通风不良以及偏氮肥、长势弱的情况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主要有;促进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及时清理病叶,再用药物防治。可选用5%甲基硫菌灵胶悬剂600倍,75%百菌清10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5天1次,喷2次~3次。
猝倒病
主要发生在组培苗移栽苗床后,由于温度过高、湿度大弓发的,严重时苗成批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低温度和湿度,清除病害的苗株,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70%恶霉灵1000倍,喷洒或做基质处理。
病毒病
病毒病是石斛兰的主要病害之 ,此病主要受黄瓜花叶病毒的侵害,在叶片上产生轮状褪色斑。防治方法: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销毁,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800倍,5%可卡宁可湿性粉剂800倍喷洒。
锈病
石斛兰锈病也是常见的病害,发病初期叶片褪绿色斑点、后期发展成铁锈色,严重时叶片枯萎死亡。防治方法:清除病叶,1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40%灭病威400倍液,75%灭锈胺可湿性粉剂800倍喷洒1次~2次。
蚜虫
雨季高温的情况下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幼苗与新芽,还传播病害。防治方法:25%功夫乳油2000液,25%灭蚜亚乳油800倍喷洒。
红蜘蛛
常发生在高温干燥时。主要危害叶片叶液被吸后,形成皱纹的白斑,受害严重兰株呈白色,叶片下垂。防治方法:2%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25%吡虫啉与多种杀螨剂混用,以免红蜘蛛对药产生抗性。
蜗牛
一般雨季时发生,蜗牛主要食植株的新芽与小苗,使苗株生长受阻。防治方法:在雨后以5%阿维地线净或80%灭蜗灵颗粒剂撒杀,也可用石灰驱杀。
在这里,
进化摒弃了常理,
创造出了奇特的生命。
这里是众多特有的野生生命的世外桃源。
这里也是一个展示生命无比神奇的、
多样性的博物馆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坐落在印度洋西南洋面上,是世界第四大岛,这里的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与众不同的民族习惯,构成了岛国奇特的人文景观。带着猎奇的心理,我飞越重洋走进这天堂之岛。马达加斯加是由一个大岛和几个小岛组成非洲岛国,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全岛由火山岩构成。海岸线长5000千米,在这里除了享受蓝天、碧海、阳光、沙滩和可以与与动植物亲密接触,更可以领略完全迥异的非洲人文。
首都塔那那利佛是一座具有亚、非、欧三大洲混合风格的城市,漫步市区可见高耸的教堂尖塔、挺拔成行的桉树,红瓦盖顶的民居和块石铺砌的路面,其建筑与欧洲城市无异,而路上的行人的体态、容貌、头发和肤色,又使人似乎置身于东南亚或非洲。
狐猴,陆地上的舞者
在距离首都130公里有一处国家森林公园——昂达西贝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入了昂达西贝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当我被满眼的参天大树围绕着不知身在何处时,忽然前面豁然开朗,眼前的美景把我都惊住了,一座圆形尖屋顶的木质建筑坐落在一池绿色的湖水中,屋顶上方炊烟袅袅,在四周茂密的雨林衬托下简直就是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这里就是我要入住的雨林山庄,是由法国人设计经营的,环境幽雅,服务完善,身在其中无处不感受到法国人的浪漫和精致。我把行李放在别墅中,就迫不及待地跟随当地导游去游览雨林的私人保护区狐猴岛和鳄鱼谷了。这里有许多新奇的动物和植物,如獴,大鳄鱼,各种热带鸟类,还有一些奇异的树种。雨林的规划既为游人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设施,又丝毫没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我是为看狐猴而来,在热带雨林里不停歇地跑,一路上向导们模仿各种狐猴的叫声,终于让我们见到了3种狐猴,其中一种还是世界上仅存100多只的狐猴!它们多是群体出现,或挂或盘的在高大树丫不停地跳跃奔腾,小小的身体发出惊天的声音。这里除了狐猴还有一些珍稀特有的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如变色龙等。之后我在这里又遇到了几种不同狐猴,依然乐此不疲地与它们嬉戏拍照。据介绍,昂达西贝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马达加斯加最早建立的5个自然保护区之一,总占地面积约850公顷,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定的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物种丰富,其中生活在这片保护区内的狐猴共有11种之多呢。
在当地导游的引导下,我乘皮伐顺着溪流继续向雨林深处行进。静静的山林中,只闻清脆的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偶尔能感到几只狐猴在岸边的树林间跳跃飞舞,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自然,我们随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大自然的宁静中,真希望时间可以就此停住。
圣玛丽岛,这里有鲸鱼出没
乘船去往地处马国东北海岸的著名海岛度假胜地之一圣玛丽岛。经过一个小时的航行,就到达了有着“热带岛屿天堂”美誉的圣玛丽岛。圣玛丽岛的所有度假酒店都建在海边,每个酒店都有自己的独立海滩。我住的这家最有特点的也是最美的一景,是有一座伸向大海近100米的木质栈桥,随着清晨和黄昏海天颜色的变化,栈桥也被染上了不同的颜色,当你漫步在桥上或是静坐在桥尽头的木椅上,海风轻拂,海浪声声,那种仿佛融入大海的感觉真是无比的享受。
圣玛丽岛有多种娱乐项目,如森林徒步探险,自行车环岛游,潜水等。早上9点,我就坐上在酒店预订的游艇向大海深处进发了。随船出海的是一位在当地工作的意大利女导游,她还是岛上的潜水教练。看着她赤足站在游艇甲板上,丝毫不惧风浪和颠簸的样子,真是很有股意大利人的豪爽劲儿。听她介绍我们才知道,在海上是不允许使用声波探测器搜寻鲸鱼的,只能用肉眼找,如果发现靠近鲸鱼了,还必须关掉船的发动机,以免使鲸鱼受到惊扰。在开始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们都是追着鲸鱼影子在海上狂跑,正当眼睛都瞪得有点发酸的时候,突然在我们船的斜前方出现了一个小黑点,接着周围的海水向两边泛起白浪,一头足有十几米长的鲸鱼的背部浮出海面,那简直就像是一艘黑色的潜艇刚刚由深海返航,有人都被震惊地大叫起来,简直太壮观了!无法想象我们真的亲眼看到了鲸鱼这种巨型的海洋生物。更加精彩的是,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不仅又看到了四、五拨鲸鱼,还近距离录下了一段一头小鲸鱼竖起尾巴拍打海面的难得景象,那种震撼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猴面包树,树中的大胖子
猴面包树作为这个地球上古老而独特的树种之一,尽管并不是马达加斯加所独有,但全世界目前也只有马达加斯加岛还保存有成片的猴面包树林,而且全世界8种猴面包树中有7种能在马达加斯加见到。除了种类齐全之外,马岛的猴面包树还以高大粗壮、造型奇特闻名。这里的猴面包树,树高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腰围”粗大,活像硕大的啤酒桶,最粗的甚至要数十人合抱。猴面包树也是植物王国中的“老寿星”,最长能活到 4000岁—6000岁,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它会迅速地落光身上的叶子。雨季来临后,便靠自身松软的木质,拼命地吸水贮存在树干内。此时,身躯已完全代替了根系的吸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