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雨霖铃

新雨霖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雨霖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雨霖铃范文第1篇

其右上角为:“四品衔工部主事、奏保经济特科、公举优行恩贡生、历办《申报》副主笔、《沪报》总主笔、《新闻报》开创正主笔、《南洋官报》采访委员、历掌《万国公报》、广学会正翻译。”

中部为:“震旦江苏上海蔡尔康,晚号支佛,外号铸铁庵主,缕馨仙史。清帝逊位后,改号采芝翁。”左下角为:“世居老北门内西穿星街99号。通讯处,西门外敦润里25号。”

名片背面还罗列着他的著作十余种,达200余字,简直是一份履历表。

现代戏剧大师的名片简洁奇特,上面仅有挥毫而就的“”两字。

冰心在90岁生日那天,特别印制了100张名片。名片中间是一个“寿”字,上书“冰心”二字,以赠来宾挚友,足见老人对生命的珍爱和朴素的平常心。

鸳鸯蝴蝶派作家秦瘦鸥的名片上只印有“秦瘦鸥”三个毛笔手写体字及一方刻有“瘦鸥”两字的鲜红印章,朴素隽永,令人记忆深刻。

冯苓植的名片姓名前印有“儿子、父亲、祖父”。由此可见,他同时扮演了“儿子、父亲、祖父”这三个不同的角色,有一个温暖的四世同堂大家庭。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名片,有两行小字标示身份:“曾任文学期刊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旁边还有两行较大的字:“天道好还/人生无常”,飘散着隽永的哲理情味。

老诗人于沙名片上写有“当阳的叶子后面/无疑有游动的阴影”诗句。

作家诗人陈惠芬的名片写的是:“世界上的诗/只要你记得一句/你就是我的朋友。”

诗人李经纶的名片背面印了一首自作的七绝:“兀坐千年奔万虑?平生敢负此皮囊?一江新雨云依岫,窗外枇杷忽已黄”,如丝如缕,系人心弦。

作家苗纪道,在名片背面题诗一首:“呼月引伴踏莎行,唤君同唱满江红。知友何时满庭芳,音信千里雨霖铃”,这是一首巧妙运用词牌的嵌字诗:“呼唤知音”,妙趣尽在其中。

当代著名剧作家沙叶新的名片也是独出心裁。左下角是他右手捧书、左手举笔的漫画像,右上方写着:“我,沙叶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暂时的;剧作家――永久的;某某委员、某某理事、某某教授、某某顾问――都是挂名的。”自嘲中透着风趣幽默。

具有传奇色彩的“战士作家”高玉宝的名片也颇为人称道。名片上也有一幅漫画,一名辍学卖茶叶蛋的女孩子手里捧着小说《高玉宝》,脸上流着眼泪,并发出“我要读书”的呼喊,下面是老作家的一首诗:“看了此画泪满腮,我那童年别再来。无知无识怎建国,当以全心育英才”。名片文图并茂,意义深远,回味无穷,被誉为“教育名片”。

小说家沙黾农的名片相当幽默,除了一张漫画肖像和姓名之外,还有一串文字表明他的民族(回族)、出生年月,除此之外,另附一首打油诗:教过书念过大学,眼下主编一本杂志。谈足球猜灯谜,煮牛肉侃大山,均是行家里手。有微型幽默小说集问世。虽然哭着来到人间,但愿能笑着度过余生。

作家王朔在名片上把自己说成是“手工艺人”,将写作说成是“码字”。他出其不意地在别人印头衔的位置上仅印一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字样及身份证号码。王朔不是没有民间头衔,而是不看重这些。

新雨霖铃范文第2篇

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文辞优美,琅琅上口。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祖国风光、壮丽河山的名句,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首先它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使人在心灵上达到共鸣,如李煜的《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次它使人养成了简洁凝练的做事风格。如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梅岭三章》中“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用借喻,指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第三,有些诗词能激起大多数中国人的激情,如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过,我要说的是,很多古诗词对学习初中地理帮助很大,可为丰富的地理教学提供载体,因为一些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涉及很多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背景材料。这些地理知识非常重要,对将来旅游,出行十分有用,它还会影响你的历史学习。很多政治家、军事家都研究历史,精通地理知识。本文就课本中的地理知识,该引用哪些古诗文作一简单介绍。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位置。如讲地形时用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山东泰山,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是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顺便提及我国的几大丘陵;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述内蒙古高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象,同时介绍我国的其他高原地理位置时;用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其中的沧海是指渤海。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蜀指四川;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天上”应当指青藏高原中的巴颜喀拉山脉。讲气候时,引用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述春天悄悄来临,万物焕发生机的景象;用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我国西北地区不受夏季风的影响,同时指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一个界线区。讲河流时,引用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借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记忆黄河源头注入的海洋;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述黄河上游和中游的景观差异。

地理中的人文环境主要介绍人口的多少,农业发展,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支柱。其中许多古诗词描述了地理知识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我国素称诗国,诗歌遗产常具科学价值。最早的记载就保存在《诗经・豳风》中。“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E。”讲的就是一定的季节,远志开花、知了长鸣、庄稼收获、草木凋零的现象。可见我们的先人早就注意到生物的行踪去迹与季节变化之间关系,并以此指导农事活动了。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物候观测以生物为仪器,十分灵敏。例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刘禹锡《竹枝词》中的“江上朱楼新雨晴,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陆游《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首诗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还有陆游的《鸟啼》“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陆游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他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另外,下面的诗句也反映了物候特点: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正因为古代诗歌中富蕴宝藏,巧妙运用古诗词进行地理教学,对促进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应“以诗为证”,既能开拓视野,又平添一段趣味。在平时的备课中多收集有关地理教学的名句,深入挖掘地理信息,巧妙激起求知欲,侧重剖析地理现实问题。

新雨霖铃范文第3篇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富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中,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诗歌时,必须通过想像和联想进行再创造,还原出诗人的生活情景,进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和联想能力训练,能使学生比较深刻的领悟古诗的语言、内容、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一、通过想像和联想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语言,它形象精炼,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再加上古典诗词常常省略某些语法成分,以及为追求平仄、押运导致的语序颠倒,还有思维的跳跃等,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只有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借助于想像和联想,才能理解诗歌的语言,进而理解诗歌的妙处。例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张先的《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句,可启发学生思考,“花弄影”的“弄”是什么意思?再引导学生想像花怎样“弄”影?这样便不难想像到:微风轻拂,月下花枝翩翩起舞,不断摆弄变换自己美丽的身影。把月光中的花儿写的极具情态,美丽至极。又如宋祁的《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句,“闹”当然是“热闹”之意,可“春意”如何“热闹”呢?通过启发,学生便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接着便争相发言:杏花盛开,花丛中蜂蝶飞舞,还有春鸟和鸣,好不热闹!这样便不难理解一个“闹”字,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极为生动。这些高度凝练语言的运用,有了想像和联想,便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使全诗文才倍增。想像和联想使有尽之言表现的无穷之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通过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内容再现诗人生活图景

诗歌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中,再通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感染读者,这就要求读者在理解欣赏诗歌时要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联想突破时空的界限,去再现诗人的生活场景,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枯黄的藤蔓,衰老的古树,低声嘶叫的乌鸦,诗人孤独地站在荒凉的古道旁,迎着飒飒的西风,陪伴他的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漫漫古道,何处是尽头!借助于想像再现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生活场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是“断肠人在天涯”了。又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不妨和学生一起放飞我们的想像:秋风肃杀,海浪翻腾,一个人立在碣石上,东望大海的莫测变幻,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豪情,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这种境界是需要我们借助于想像和联想才能感受到的。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就更要求学生借助想像,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来,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要求学生用想像去描述诗歌的生活场景:秋日空山,新雨夜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山间,清泉从石上潺潺流过,浣女结伴而归,渔舟划破了池塘的宁静。这样一幅画面如果能出现在学生的想像中,自然有助于领会诗歌的内容。

三、通过想像和联想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志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讲究蕴积、含蓄,我们不妨启发学生借助于诗歌中的意象,通过想像和联想,来把握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应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通过想像和联想,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但是当我们通过想像,进入那种境界,就不难理解诗人无限的孤独和凄凉。又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经沧桑,写下了许许多多忧国伤时的诗歌,但这首诗显然风格不同,借助于想像进入这首诗的境界: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表现出了亮丽的色调。结合这首诗的背景,就不难理解诗人定居成都草堂后的那种喜悦与满足。

四、通过想像和联想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

新雨霖铃范文第4篇

1、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3、疏密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5、浓淡

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家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更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诗歌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比较雅;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较通俗:这样以俗入雅,充分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9、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其他的一般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又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说是隐得深沉。

10、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