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深圳国际幼儿园

深圳国际幼儿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第1篇

这就是我,小小的我,心里却装着大大的梦想。

――摘自夏秋桂的博客《野果子寻伯乐》

湖北女孩夏秋桂,绝对可以称为超级马拉松迷。这些年,她一直奔跑在马拉松的路上。2008年2月,她辞掉收入不菲的工作,只身前往北京,只是为了实现参加奥运会马拉松赛的梦想。随后她又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前往厦门报名参加马拉松赛。在2009年1月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上,她取得了女子全程第110名的成绩。2009年2月5日,夏秋桂又从家乡赶到郑州,敲开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的大门……她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跑完中国所有的马拉松赛。

放牧童年

1988年6月,夏秋桂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三角山下的一户农民家庭。三角山,又名笔架山,横跨蕲春、浠水两县,方圆60公里,是鄂东地区著名的度假胜地。夏秋桂的童年正是在这山清水秀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度过的。

山川的灵秀给了她开阔的心胸,从小她就是个无拘无束的“野小子”。喜欢上山捉鸟,下河摸鱼。上学后,她并不是父母与老师所期盼的那种学习刻苦的好学生,她的心一直在那片山林里,课堂仿佛只给了她心灵小憩的一处港湾。课余或是周末,她总会和男孩子们一起钻进山林里,那里有他们取之不尽的财富与快乐。

2003年9月,初中毕业后的夏秋桂考入了浠水师范学校的幼师班。进入师范学校后,夏秋桂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每年暑假她都会到三角山庄里的宾馆打工实习,赚取下学期的学费。

2005年暑假,她在一家单位的疗养院打工,做了一名餐厅服务员。有一次,客人要了份干炒牛河,晶莹的河粉、翠绿的香葱、洁白的豆芽、油亮的牛肉,无不诱惑着她的胃。禁不住美食诱惑的夏秋桂,趁人不注意悄悄地偷吃了一块牛肉。正当她自以为得计时,没想到,客人正盯着她看呢。夏秋桂一下子慌了神,客人要是投诉的话,她一定会被老板炒鱿鱼的。客人是一对慈祥的老人,他们并没有难为夏秋桂,而是主动邀请她入席一同进餐。这下,夏秋桂的脸更红了。但她并没有拒绝老人的邀请,而是跑回宿舍拿来自己的碗筷,大大方方地入席了。看着夏秋桂拿来自己的专用碗筷,老人笑了:“小丫头还挺有性格的啊!”

事后她才知道,两位老人原来是从武汉来疗养的、已经退居二线的省委老领导。

率真而不做作,夏秋桂的童年或许少了些精彩,但那份真实的快乐是无可替代的。

放歌青春

2006年7月,18岁的夏秋桂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到老家镇上一家民办幼儿园当了一名幼儿教师。幼儿园是她的一个亲戚开办的,她在那里算是半打工半帮忙的性质。由于园里的条件比较简陋,学生不是太多,这和她想象中的生活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初入社会的那份喜悦慢慢就消散在风中。

小镇的舞台太小,不可能给她提供施展的空间。2007年春节一过,夏秋桂就辞去了老家的工作,只身前往深圳

到深圳后,她的选择仍是到幼儿园做一名幼儿教师。在深圳罗湖的新秀幼儿园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很快,她就和幼儿园的老师们打成了一片。新秀幼儿园与她在老家工作过的幼儿园有天壤之别,薪水也比老家高出好几倍。在幼儿园里,她有两个最好的朋友,来自江西的涓子和来自山东的小敏。那些日子,她们是快乐的,每逢周末,她们都会相约去酒吧。夏秋桂最爱去的酒吧,是位于深南大道上的本色酒吧。第一次被涓子和小敏领进本色酒吧时,她那颗年轻的心就被一个人打动了:那个来自河南的名叫刘冲的长发男孩儿。刘冲是本色酒吧的驻唱歌手,那些飘散着游子气息的歌声,一次次地漫过她柔软的心。从未恋爱过的“野小子”,在那一刻突然就有了恋爱的感觉。只是,那份爱,是那么的蒙与不确定。只是,从此每到周末,夏秋桂就成了本色酒吧的常客,而歌手刘冲又多了一位铁杆粉丝。

2007年暑假,幼儿园放假了,涓子和小敏都回老家探亲了,夏秋桂却选择了继续留下,她报名参加了深圳大学的钢琴培训班。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之所以选择留在深圳,就是因为那个叫刘冲的歌手。又是一个周末,本色酒吧里人声如潮。当刘冲又一次站到舞台上时,夏秋桂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了,因为,今天她决定要做一件事,为了这一刻,她已演练过无数次。一曲终了,夏秋桂一下子冲到舞台前,对着即将退场的刘冲大喊:“刘冲,我是深圳大学的学生,是学钢琴的,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吗?”喊完这句话,她一下轻松了许多,她只是想喊出自己的声音,并不期待有什么结果。没想到,刘冲却冲她笑了,慢慢走到她跟前,拿起她的手机,在上面按了一串数字,然后还给她,说:“这个是我们的键盘手洋洋的号码,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他。”

曾经的偶像,就这样一下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夏秋桂更加坚信一个真理,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虽然那只是一种蒙的情愫。

开学后,夏秋桂满怀喜悦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涓子和小敏,可涓子和小敏却告诉了她一个坏消息,因为幼儿园分管教学的主任对涓子和小敏有成见,矛盾日益加剧,她们要辞职另找工作。夏秋桂刚刚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没想到要好的朋友要离开她了。经过深思熟虑,夏秋桂做出了一个令同事们都诧异的决定,她要同涓子和小敏一块儿辞职。

离开新秀幼儿园后,她们又新找了一家好孩子幼儿园,只是,这里的条件和待遇都没有新秀那边好,但是,为了友情,夏秋桂并不后悔。

因为年轻,疯狂一回又何妨?

放飞梦想

到深圳后,夏秋桂一直没有忘记她心中的梦想。课余时间,跑步是她的必修课。2007年的重阳节,深圳市环保局等28家单位将联合主办中国・深圳第八届羊台山登山节,得知这一消息后,夏秋桂立即报名了。

羊台山海拔588米,是深圳西北部第一高峰。当天,有一万多人参加了登山比赛。这是夏秋桂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比赛,没想到她取得了第17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女子优胜奖。待她兴高采烈地去组委会领取奖牌时,却发现只剩下一枚男子组的优胜奖牌了,本来属于她的女子组优胜奖牌被一位男选手错拿了。这可是她人生的第一枚奖牌,她不想就此失去,为了讨要属于自己的奖牌,她一次次地跑组委会和电视台,他们给她的答复是,重新制作是需要时间的,让她再等等。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几个月。夏秋桂不想再等了,她发誓一定要夺得属于她的真正的奖牌。

2008年2月,夏秋桂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在深圳的工作,只身前往北京。这一次,她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国际马拉松大赛。几经周折,她终于取得了北京国际马拉松的参赛资格。为了能近距离接触奥运会,她直奔奥运村,在奥运村的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找了份花房的工作。花房的工作其实很单调,就是往客房里送鲜花。但是,就是这样单调的工作也给夏秋桂带来了许多惊喜与乐趣。因为,在那里可以见到奥组委官员,还有奥运志愿者,有一次在员工电梯里,她更是意外地碰到了刘翔……

由于没有专业教练,她只是凭着一份热情,每天坚持跑步上下班,遇到天气不好时,她就用爬楼梯来锻炼自己的体能。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志愿者那里得知一个消息,国家长跑队此时正在青海的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集训,她便向单位请了长假,直奔青海的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年轻的夏秋桂感动了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工作人员,他们收留了她,让她帮国家长跑队出板报。也正是在多巴,夏秋桂认识了著名的长跑教练王德显,她多么希望能得到王教练的指点啊,可是,当时她却不敢开口,只是默默地守候在他们身边。有一天轮到夏秋桂休息,她就去基地400米的田径场上跑步,从上午开始一直跑到日薄西山,她整整跑了250圈,也就是10万米。有好多运动员站在场边看热闹,问她这是在干什么,她不敢说是在训练,因为她知道这样是很不科学的。虽然如此,那些热心的运动员仍为她加油打气,还有人给她送来了矿泉水和面包。那天,她中午晚上都没吃饭,虽然这种跑步不科学,但她仍特别开心,因为那次创了她人生中的一个纪录,从而让她更坚定了信心。

不久,运动员们的训练告一段落,要转移到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国家队走了,夏秋桂的心里空落落的,人也一天天憔悴,她在多巴再也待不下去了,便决定去五大连池,希望找到国家长跑队,并且要鼓起勇气告诉王德显教练她心中的梦想。到五大连池后,她把在多巴一直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的话,写了一封长信寄给王德显教练。她对自己的能力真的有信心,她愿意接受强化训练……虽然,她寄出的信并没有回音。

2008年7月,夏秋桂不得不告别国家长跑队回到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因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就要开始了。没有教练,她只有土法上马。每天坚持跑步、爬楼梯。比赛开始前,她请了三天假进行强化训练。比赛的前一天,外面下起了小雨,夏秋桂就把酒店的17层楼梯当成训练场。她听人说过,喝蜂蜜可以增强体质,由于酒店里有免费蜂蜜,那天她边爬楼梯边喝了不少蜂蜜。第二天正式参加比赛时,却出现了意外,首先,由于爬了一天的楼梯,比赛开始不久,她的膝盖就开始疼痛。开始她还能咬牙坚持,可是,后来的情况更糟,由于喝多了蜂蜜,比赛过程中,她竟然想拉肚子了……比赛没进行完,夏秋桂就黯然退出了,这是她当初根本没有想到的结局。

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参与了。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第2篇

但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开始享受香港的福利时,一切会如想象得那么完美吗?

家有“港宝”,是前途光明,还是未来渺茫?不经历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D

为什么要去香港生孩子?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答案。12年(幼儿园到初中)中英文免费义务教育,进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优先权;去130多个国家免签,移民加拿大、意大利和英国享受宽松政策;全亚洲最高端医疗、福利补贴;父母随子女长期在香港居住和工作的可在60岁后移民香港……当然除了这些,去香港生子,也可以逃避二胎政策尚未放开之际的高额罚款。

从2001年香港《基本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内地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可以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直到2012年4月,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梁振英叫停赴港生子,整整12年,内地夫妻在香港生下的“港宝”(双非儿童)人数高达20万。而这些孩子中,最小的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那么,因为父母费尽心思而获得“好身份”的孩子,过上了令人向往的生活,享受到香港诸多福利了吗?

2017年2月,记者采访了几个“港宝”家庭后,却发现现实有点儿出人意料……

不后悔生,也不害怕养

2017年2月,一则“女子每天花费225元跨省进京上班”的新闻刷爆网络,但笔者在跟帖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声音。来自深圳的伊然说:“成年人跨省进京上班算什么?深圳至少有5万个‘港宝’,最小的只有3岁,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跨境到香港去上学……”

笔者与伊然取得联系,得知她是一位“港宝”妈妈。她8岁的女儿,已经跨境上学近5年。既然如此辛苦,为什么还要去香港上学?伊然说:“孩子生在香港,是香港人,当然要在香港上学!”

今年29岁的伊然是深圳人,高中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当初去香港生孩子,是因为身边很多人都去那边生,所以她也一窝蜂地赶时髦。除此之外,还因为她的大姑子嫁到了香港。有大姑子夫妇的帮助,伊然省了不少心思和钱。联系生产医院中介的费用、生产前后租房的费用、去医院的交通费用都省了,只花了在医院生孩子的4万多元。2009年1月,21岁的伊然在香港生下了女儿锦宝。

把孩子生在香港的最大一个好处,是让孩子从小就可以接受香港的教育。从上幼儿园开始,中英文双语教学,直到初中毕业,整整12年,香港孩子都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这是很多如伊然夫妇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不惜花费比内地贵得多的费用,也要去香港生孩子的最重要原因。

2011年夏天,提前一年为女儿物色香港的幼儿园时,伊然才明白,“免费”义务教育对“港宝”来说,可望而不可即。住在深圳,去香港上学的“港宝”,每月需要支付1500元至2500元的校车费用。如果父母自己接送孩子,那么两人交通、过关费用,每个月算下来也不下2000元。

其次,香港幼儿园都是个人创办,学费是其主要经费来源。但之所以说免费,是因为香港政府按照个人家庭收入情况,对6岁以下在香港幼儿园就读的儿童实行学券计划。学券可以直接抵用学费,家庭如实申报个人收入状况,从而领取一定额度的学券。伊然申请的幼儿园,每月收费4500元,她申请到的学券为2500元,所以她还得支付2000元的费用。加上母女俩每天往返于深圳与香港的交通、过关费用,女儿跨境到香港上幼儿园,每月要花费4000元左右。而这些,在深圳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市级幼儿园。

为了解Q经济上的紧张,借着送锦宝去香港上幼儿园之便,伊然也开始了香港代购的生活。每天早上8点半左右,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后,伊然开始周转于香港各大商场和超市代购。“说得好听点儿是代购,在香港本地人看来,我们就是‘水客’。”

代购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伊然每天拖着两只29寸的巨大行李箱,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穿梭。曾有一个朋友陪伊然去逛了一天,逛到下午3点她快哭了:“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这钱我赚不了!”伊然说:“为了孩子,再苦也值得!”

如今锦宝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成绩优秀,说一口流利英语,粤语歌唱得特别棒。和在深圳读书的同龄孩子相比,锦宝更优秀和懂事。大家族聚会,其他孩子玩儿手机,锦宝却抱着一本英文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不小心碰到别人,她一定说“对不起”;父母给她做饭,她总是会笑着说“感谢”……孩子身上的这些优点,伊然知道都得益于在香港的教育。所以,伊然觉得女儿每天辛苦跨境上学是值得的。

现在,锦宝8岁了。她和妈妈不得不早上5点半就起床,吃完早餐后匆忙跨境去香港上学,下午4点放学后,锦宝会陪妈妈一起购物。饿了,妈妈带她去快餐店吃饭,顺便把当天的家庭作业也完成了。母女俩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回到深圳的家里时,常常已是晚上9点多了。伊然说。她和女儿早就养成了秒睡的本领,有时站在地铁上都能睡着。回到家吃完晚餐,女儿上床睡觉,伊然和丈夫还要打包当日购买的货物,直到快递员取走后才能睡觉。从女儿去香港上学到现在,伊然每天顶多睡5个小时。“女儿基本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其实不太够,但实在抠不出时间来了。”

伊然还不到30岁,但她说不会再要二胎了,和丈夫努力把锦宝培养好,争取让她在香港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这样才不辜负她的“香港身份”。而按现在香港高中平均每年10万港元学费算,到锦宝上高中时,每年得多少钱,伊然还供得起吗?加上香港对代购的管理越来越严了,如果万一做不了这一行,靠什么支付女儿将来昂贵的学费?

伊然沉默片刻后说,做代购这么多年,为顾客买过无数奢侈品,但她从来没舍得给自己买过一支超过50元的口红。但这样节省的好处是,她已经攒够了女儿读完初中的钱。至于以后,她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

“要是到时供不起,孩子就回深圳读书呗!”伊然只是随口一说。但对很多“港宝”家庭来说,让孩子能在深圳上学,却是当下最迫切的愿望。

有钱生,没钱养的愧疚与尴尬

“都怪我没本事。”在被问到为何不再让儿子宁宁继续在香港上学,洪智诚摇头叹息。

宁宁是洪智诚的第二个孩子,2007年在香港出生。他坦言去香港生老二,就是为了规避超生罚款。洪智诚说,当时去香港生孩子,从联系中介到选择生产医院,生产前后租房住宿,加起来11万元。当时,深圳对超生家庭的罚款在18万元左右,这样一算,去香港生子当然更划算。但洪智诚万万没想到,省去了超生罚款,后来为孩子花的钱却更多。

决定把老二生在香港时,服装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洪智诚不缺钱。“既然不缺钱,那就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老婆当时39岁了,觉得去香港生更安全。”洪智诚说。儿子出生时,大女儿已经18岁了。

洪智诚让儿子在深圳上完了3年私立幼儿园后,才正式去香港上小学。因为经济条件允许,洪智诚的妻子去香港租房陪读。在深圳福田区某高档小区,洪智诚拥有一套17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在香港,他们每月花费8500元,却只能租到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单间。“放一张高低床和一个课桌,就摆不下其他东西了,卫生间是5家人共用的。”洪智诚的妻子说,但比起其他租住铁皮屋的家庭,他们算好的了。

儿子每个月学费2500元,兴趣班3000元,加上房租、生活开支,洪智诚每个月要给香港贡献2.5万港元。与此同时,在澳洲留学的女儿,每年至少要20万元人民币。但洪智诚一度觉得游刃有余。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服装厂开始走下坡路,到2015年下半年彻底倒闭了。好在当时在澳洲留学的女儿已经完成学业,找到了工作。

节省开支的第一步,就是让妻子回到深圳,而宁宁则开始每天早出晚归跨境上学。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晚上6点才能到家,一直住在香港的儿子哪里吃得消?一开始又哭又闹不去上学,到后来不哭了,老师却反映宁宁老是逃课。

这样下去如何是好?思前想后,洪智诚决定把宁宁接回深圳读书。妻子坚决不同意,两人差点儿离婚。

但是回到深圳读书,比登天还难。深圳大多数公立小学不招收香港籍学生,“勉强愿意收的,我又看不上。深圳最好的公立小学也和香港的没法比。”洪智诚说,上不了公立小学,只能选择港人子弟学校或港人办的私立学校。但是这些学校收费昂贵,而且至少要提前一年报名。

怎么办?洪智诚一度想让孩子放弃香港身份。但香港身份一旦获得就是永久性的,根本无法放弃。摆脱不了香港身份,就无法在深圳上户口。洪智诚甚至想让孩子去农村上个户口,这样就能想办法在深圳或老家上学了。妻子依然不同意,还骂他:“有钱生没钱养,拥有双重身份,万一人口普查时查出来怎么办?”

比起身份本身,孩子上学更要紧。好在2017年1月底,洪智诚和妻子达成一致,先把宁宁送到深圳梧桐山某私塾学校上学,包吃包住,每月4000元,这个价位,洪智诚勉强能接受。但是,私塾和香港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完全不一样,转眼开学20天了,宁宁天天哭着要去香港上学。洪智诚觉得很对不起儿子,他后悔当初倚仗“财大气粗”把他生在香港,到后来却捉襟见肘把他带回深圳。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把儿子给毁了。

但是接受采访时,洪智诚说:“他一定会东山再起,挣够钱去香港买房子,让宁宁在香港读完高中、大学,成为真正的香港人!”

在赴港生子的人群中,有少部分是不缺钱的富豪或明星。他们要么在香港买了房子,孩子不用忍受跨境上学之苦;要么孩子就在内地上私立学校,等大一些送出国留学。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只要一个香港身份。但这些人,毕竟是极少数。

一个生在深圳,一个生在香港

39岁的安聍是某名牌大学教育学硕士,比她大两岁的丈夫是深圳某外企中层领导。今年是夫妻俩来到深圳的第10个年头,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儿子。大儿子7岁,就读于深圳某公立小学,5岁半的小儿子,就读于香港粉岭某政府幼儿园。

“我们在深圳算收入不错的家庭,住的房子也算高档小区。但是,我们租不起香港的房子,更别说买了。”安聍说。香港最低房价是8万到10万元一平方米,而且非港籍(孩子未成年,只能以父母名义买)要缴纳25%的印花税。当初小儿子出生在香港一家私立医院,前后花费近5万元,儿子出生后有黄疸,如果在生产的医院治疗,至少要花费上万元。热心的主治医生伸手相助,主动为安聆介绍了一家公立医院,还为安聍写了医生信。安聍拿着这封信去医院挂急诊,没花一分钱就治好了孩子的黄疸。“香港医院的急诊科模式就像美剧里的一样,非常有秩序和专业。这让我觉得当初把孩子生在香港是明智的。”安聍说。

孩子在香港出生,拥有香港居民身份证,可以享受公立医院优质的免费医疗。但后来她才了解到香港的医院采用预约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果孩子生活在深圳,感冒发烧或其他急性病,预约香港的医院,再过海关去治疗,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但因为是香港身份,安聍又无法为小儿子在深圳申医保。所以对生活在深圳的“港宝”来说,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医疗福利都享受不到。

小儿子在深圳上了一年幼儿园后,开始了跨境上学。安聍给孩子选择的是坐全程直达校车。每天早上5:55起床,6:25在小区门口坐上校车,香港的时间观念很强,迟到10秒钟都不行,你也不能因为自己有事,托邻居或朋友帮忙接送孩子。而在深圳上学的大儿子,可以比弟弟晚起一个多小时,放学后,他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小朋友玩。

一个家庭两个孩子,生物钟却完全不同。“但是和哥哥相比,弟弟更有时间概念,尽管只有5岁多,但他能自己吃饭、穿衣,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安聍说,在香港上了一年幼儿园,小儿子性格明显开朗大方了很多。

现在安聍还是觉得把孩子生在香港更好。“早知道就把老大也生在香港了。”这样她就会选择去香港陪读。租房子也好,像朋友一样考香港大学的研究生也罢,总会有办法。在内心深处,安聍还是觉得亏欠大儿子。但是,给了小儿子香港身份却让他辛苦奔波,把大儿子生在深圳却有更多时间陪他。对两个孩子而言,他们更喜欢怎样的方式呢?安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和很多“港宝”家长一样,安聍希望能看到更为灵活的政策,让她能自由选择孩子在深圳还是香港上学。但是她不想让孩子放弃香港身份,她说,深圳的公立幼儿园、小学招收台湾甚至美国籍的孩子,但就是不招收香港籍的孩子。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回到深圳上学,上访甚至打官司。

采访最后,她说:“香港政府福利、学校额外福利,我们都可以不要,只是希望孩子能在健康、安全的环境里,接受相对先进的教育好好长大。我也不希望孩子因为‘港宝’身份而受到任何歧视和差别对待。”

安聍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对于“港宝”群体的认同问题,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息过。安聍有一次送孩子去香港上学时,就曾被几个戴口罩的年轻人尾随喊口号。她还知道,儿子所在的班级全部是“港宝”,将近40人,而香港土生土长的孩子的班级,不到20人。

记者就此采访了曾在2016年深圳两会上,提交《将港澳籍学童纳入公办学校教育的提案》的深圳市政协委员陈i茹,她认为:“港宝”上学难和身份认同是两个最突出的问题,而孩子的教育问题会在家庭和社会上引发负面情绪,最终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但她也相信相关政策会尽快出台。

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第3篇

我国学前教育的泰斗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写道:“热爱儿童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起码条件”。他说:“一个热爱儿童的教师,他是全心全意地为儿童谋幸福,继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的。反之,一个不热爱儿童的教师,他是不会时时刻刻想到如何指导儿童的生活,如何使儿童得到合理的教养的。”

综观国内外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素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是否接受教育的关键,他直接影响到儿童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外部动机,甚至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因为儿童身心发展并不完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强,所以强化外界的刺激,对激起他的求知欲望尤为重要。而外界的强化刺激,一方面来自家庭和社区,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来自于学校,来自与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维护儿童身体健康的保健师,是开启儿童智力之窗的建筑师,是塑造儿童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美容师,是儿童的第二位家长,是儿童的第二依靠人,保护者。所以幼儿教师一定的职业素养是担负起教育幼儿的神圣使命的前提,幼儿教师的健全人格是教育幼儿的关键。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当的动作轻则伤害到幼儿的身体,重则伤害到幼儿的身心。

据《腾讯教育》2013年5月30日报道“国内20天内连发至少8起校园案”,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广东深圳南山区某学校老师猥亵4名学生,20天内有8起校园内猥亵、幼女案被曝光。而这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得而知。

另中新网金华11月5日电 11月4日晚,有网友称,自家亲戚一寄宿的4岁小男孩在浙江东阳某幼儿园遭暴打,全身遍体鳞伤。

中国广播网2013年12月21日讯  5岁多的小朋友娜娜被班主任王老师揪了左耳。事后,娜娜被揪的左耳出现了长约三厘米的伤口。

新浪网2014年3月28日南都讯记者何永华 昨日,莞城元岭路小袋鼠幼儿园的学生家长称其6岁的女儿遭到幼儿园一名姚姓内部管理人员的猥亵。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提醒我们幼儿教师素养是一个现实命题也是每一个幼师必须考虑思索的命题。幼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幼师素养高低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具有良好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幼师队伍,是创办高质量有特色幼儿园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一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特色往往是幼师的群体素养和群体特长的体现,是他们教育教学思想和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故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儿教师个人,乃至关系到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大局的重中之重的大事。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将带来教育新理念、教育新环境、新设施,也推动幼儿教师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奋进。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指导者、帮助者,必定要在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爱心、耐心、用心,决定了幼师的育人水平。与其它大中小学老师所不同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幼教老师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变化和进步,细心发现,用心工作因人施教,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呵护教导下身心健康地成长进步。幼儿有一颗求知的心,每天都会问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丰富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

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领域教育;年度报告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0-0008-05

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课程与教学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状况,笔者收集了2011年至2013年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相关的最新研究文献,包括相关著作、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硕博论文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文献梳理,综述如下。

一、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基本前提。研究者在这两方面做了许多研究。

1.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马婷婷(2013)采用陈会昌编制的《儿童社会性量表》,对245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年龄特征。调查发现,在社会性发展的总分上幼儿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年龄差异显著。〔1〕张莅颖、孙敬(2012)选取河北保定市186名4~7岁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样采用陈会昌编制的这一量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与常模相比,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符合常模正态分布;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总分高于女孩;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随年龄增长、家庭定居市区时间的增加及母亲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

围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些重要方面,研究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例如:吴育红(2012)分析了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指出城市化生活压缩了幼儿同伴交往的空间,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幼儿缺少交往对象,教育者的教养观念也影响了幼儿的同伴交往。〔3〕郭苗苗(2012)对自由活动中大班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了个案研究。〔4〕张凤(2011)则运用问卷调查法、情境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对5~6岁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5〕王芳、刘少英(2011)选择了3个班级的幼儿,对他们的同伴关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以探究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及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6〕有研究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赖佳欣、杨恒、郭力平(2012)通过层层递进的7个分享实验,考察了不同教育环境中3岁和5岁幼儿的分享行为特征,结果发现,5岁幼儿利他趋向显著高于3岁幼儿,且5岁幼儿在分享行为中已表现出一定的策略性;幼儿的分享行为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教养环境会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在无涉自身利益或关涉自身利益但无法把控结果的情况下,幼儿的分配行为更趋公平。〔7〕赵科等人(2013)则采用《儿童气质教师问卷》和《幼儿责任心问卷》,对357名4~7岁幼儿进行了调查,以研究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责任心发展特点。〔8〕罗丽(2012)就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动机与影响因素,对北京市598名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动机开展了教师评定问卷调查,并且对2所幼儿园240名幼儿的分享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长,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表现越来越好,但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不是匀速的,4~5岁是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2)在分享行为的发生频率、类型及水平上,女孩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3)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可分为同情利他、获得朋友、外貌吸引、不喜欢分享物、服从规范、逃避惩罚和互惠互利等七种。在有动机提示情况下,幼儿的分享行为显著优于没有动机提示时的表现。(4)同情利他是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主要动机,但不同年龄幼儿的分享行为动机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日趋复杂。〔9〕李灵子(2011)对2~3岁幼儿的同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0〕钟佑洁、李艳华、张进辅(2012)基于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技术,对幼儿攻击行为的一般特征及其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研究,以探讨身体攻击幼儿和关系攻击幼儿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攻击行为多于女孩,身体攻击幼儿和关系攻击幼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信息加工缺陷。〔11〕曾娟、谷中玉(2012)通过自然观察法对混龄班幼儿引发同伴冲突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动作意图误解、故意挑衅、物品争议、空间和位置争议是引起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研究者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混龄班教师更好地处理幼儿间的冲突。〔12〕

2.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相当数量的研究集中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刘丽莎等人(2013)在一项短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父亲参与教养的质和量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13〕刘国艳、陆克俭(2012)为了解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与母亲个性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22 所托幼机构亲子班的867 名月龄为30~36个月的婴幼儿的母亲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异常与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有关。(2)母亲的个性特点对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有预测意义,如母亲情绪不稳定是导致婴幼儿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之一,又如母亲外向型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婴幼儿早期社会性的良好发展。〔14〕薛建梦(2013)发现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15〕许凤麟、牛静静(2013)发现特殊结构家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如导致幼儿自制力差,社会认知偏差等。〔16〕张彩霞(2013)则研究了家里的电视等媒体设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7〕国外研究者也研究过电子设备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例如,Yongsuk Kim等人(2012)研究了用多媒体播放童话故事与幼儿亲社会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多媒体条件下,听童话故事有利于显著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尤其是帮助和分享行为。〔18〕

正如钱立英(2012)在其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述评中指出的那样,当前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和同伴关系三个方面。〔19〕除家庭因素外,幼儿园教师和同伴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刘海红(2012)利用有关幼儿间发生纠纷及教师介入处理的录像,对日本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其是如何看待幼儿纠纷及教师的介入的。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间发生的纠纷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教师应适时、适当地介入幼儿的纠纷,可先对幼儿的感受表示理解,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鼓励幼儿思考解决办法。教师重视利用纠纷让幼儿学习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20〕王振宇(2012)指出,儿童早期的性别化发展对其今后人格的最终形成和社会适应程度具有深远影响,呼吁人们关注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悬殊以及幼儿性别化发展问题。〔21〕

二、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

3~6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也是研究者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从这三年的相关研究文献看,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者主要通过查阅教育家文集及各个历史时期有关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文献资料,试图以古观今,分析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当今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意见建议,并预测今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方向。例如,梁瑞雪(2013)整理了我国不同时期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趋势。〔22〕李彦琳(2012)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的变革。〔23〕甘剑梅(2011)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涵、性质及社会地位进行了梳理,认为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人文性等特点,认为社会领域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应占据导向性地位。〔24〕

2.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然而,有研究者将《纲要》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分析发现,《纲要》提出的目标失之于宽泛笼统,对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指导性和操作性都不强。嵇B(2012)具体分析了中、美、日、英、俄五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发现中国对相关目标的界定不够全面、相对空泛。〔25〕于开莲(2012)从结构和具体内容两方面详细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上海、香港)以及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发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均强调了幼儿自我系统的发展、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他人的理解与认识及关爱和尊重、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和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认识周围环境等方面。〔26〕2012年底,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之前《纲要》提出的相关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本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失之宽泛笼统,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3.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研究者试图通过分析目前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的现状,寻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最有利的教育方式和实施路径。嵇B(2012)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在内容安排上不够均衡,比较受重视的内容是“亲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社会文化与节日庆典”“社会环境”“情绪情感”等,而有关“个性品质”“生活技能与行为习惯”“礼仪教育”“安全与生命教育”“理财教育”等的内容不太受重视。〔27〕亢琪(2013)通过问卷调查、文本分析、录像分析、集体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现状,对教师设计和组织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提出了相关建议。〔28〕嵇B(2013)通过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个案的分析,提出社会领域教育要在坚持幼儿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注重体验与实践,且需不断重复和坚持,还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29〕还有研究者进行了更细化的研究。例如,马洁然、周念丽(2012)认为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移情能力,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可以利用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姚素慧(2012)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特点,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建议,如建立温馨的师幼关系,创设良好的同伴游戏环境等。〔30〕

研究者还尝试通过一些实证研究来探讨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的有效性。Betsy L. Schultz等人(2011)考查了“社会和情感能力学习课程”对幼儿行为改变的效果,结果发现,“社会和情感能力学习课程”确实对幼儿行为的改变有积极影响作用。〔31〕冯承芸等人(2013)研究了深圳“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者按年龄分层抽取822名符合条件的幼儿,请这些幼儿的家长填写《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评估量表》。半年后,研究者对其中参与“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244名幼儿进行复测。结果发现,“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强调的家庭科学育儿与机构教育服务相结合,的确有助于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32〕孙巧锋、郑福明(2012)依据欺负行为发生的冷认知理论,采用实验干预法,对有欺负行为倾向的幼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移情训练。结果表明,通过移情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幼儿的欺负行为。所谓冷认知理论,即是从幼儿内在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幼儿欺负行为的一种理论假设。这一理论认为,有欺负行为倾向的幼儿在欺负他人时知道如何去伤害对方,能很好地把握对方的心理。他们欺负别人只是喜欢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就是说,他们缺乏移情能力。〔33〕周念丽(2012)提出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一脑三育”理论,“一脑”是指“社会脑”理论假设,“三育”是指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教育、社会生存中的安全教育和社会情绪中的情绪管理教育。〔34〕

三、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基于对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研究现状的文献梳理,我们看到,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存在着研究对象有缺失、研究内容不系统、研究方法较简单等问题,亟待加以改进。

从研究对象看,已有研究大多以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仅有极少数研究者关注到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并展开相关研究。随着人们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有必要加强对0~3岁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看,已有研究主要侧重在对分享、合作等少部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上,对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因素的探讨也大多局限在家庭因素方面。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电子媒介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亟待加以研究。此外,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对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文献研究,或是结合《纲要》《指南》等政策文件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作分析,而很少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具体探讨如何通过专门性教育活动和渗透性活动提高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相比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广泛应用社会情绪教学金字塔模型等理论开展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研究,我国对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亟待加强。〔35〕

从研究方法看,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采用追踪研究、教育干预研究等方法进行较长时期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一些硕博论文的研究),以探讨社会领域教育的有效性,这是令人欣喜的。不过,大部分研究还是以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为主,评价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另外,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比较单一,要么选幼儿,要么选成人,很少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加以研究的成果。在这一方面,建议借鉴国外有关研究的经验。例如采用交叉序列研究方法,既做横向调查研究,也做纵向追踪研究,而且同时考虑幼儿与成人两个群体,从而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多角度的、较全面的印证和评价研究。有研究者甚至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从几个月大到几岁的追踪研究,有的还追踪到其成年后的发展,以研究社会领域教育的长效性问题。这种研究往往有大量的数据支持,科学性比较强。这一研究范式对我国今后开展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婷婷,赫英娟,耿艳萌.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3,(25):161-162.

〔2〕张莅颖,孙敬.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及其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37-40.

〔3〕吴育红.我国学前儿童交往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16-18.

〔4〕刘淑凤.5岁儿童社会认知与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5〕张凤.5~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差异的文化发生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6〕王芳,刘少英.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及交往能力培养〔J〕.幼儿教育,2011,503.

〔7〕赖佳欣,杨恒,郭力平.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2):20-26.

〔8〕赵科,杨丽宏,张海清,等.不同气质类型4~7岁儿童责任心发展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6):67-70.

〔9〕罗丽.3~6岁幼儿分享行为特点、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10〕李灵子.2~3岁儿童的同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11〕钟佑洁,李艳华,张进辅.身体攻击幼儿和关系攻击幼儿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55/556(7/8):49-53.

〔12〕曾娟,谷忠玉.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探析〔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2012,559(9):18-21.

〔13〕刘丽莎,李燕芳,吕莹,等.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1):38-45.

〔14〕刘国艳,陆克俭.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母亲个性的关系〔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37/538(1/2):81-84.

〔15〕薛建梦.祖父母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社会能力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6〕许凤麟,牛静静.特殊结构家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2):154-155.

〔17〕张彩霞.电视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18〕NATHAN A FOX,et al.Families and child health,national symposium on family〔M〕.New York: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2013.

〔19〕钱立英.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评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4).

〔20〕刘海红.通过纠纷处理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对日本幼儿园教师的访谈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55/556(7/8):88-91.

〔21〕王振宇.性别化: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节〔J〕.幼儿教育,2012,560.

〔22〕梁瑞雪.我国不同时期幼儿园社会教育特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23〕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4〕甘剑梅.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性质与课程地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1,(1):53-59.

〔25〕嵇B.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6〕于开莲.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目标的国际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3):48-51.

〔27〕嵇B.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内容现状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3):42-47.

〔28〕亢琪.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3.

〔29〕嵇B.社会领域教育要注重体验和实践〔J〕.幼儿教育,2013,587/588.

〔30〕马洁然,周念丽.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37/538(1/2):58-60.

〔31〕BETSY L SCHULTZ,et al.A preschool pilot study of connecting with others:Lessons for teach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1,39(2):143-148.

〔32〕冯承芸,魏新燕,刘建华,等.深圳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6):660-663.

〔33〕孙巧锋,郑福明.基于冷认知理论的幼儿欺负行为干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62(10):38-41.

〔34〕周念丽.幼儿社会教育中的“一脑三育”〔J〕.幼儿教育,2012,542.

〔35〕杨印.幼儿园教师社会情绪教育的现状评估: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分析〔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4.

Review and Analysis 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f Year 2011 to 2013

Hong Xiumin, Jiang Liyun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第5篇

有人感慨:“我怎么可以让别人知道,我的内裤和袜子是身上最好的衣物。”虚荣是浮躁的一种。

自2013年4月12日国际黄金暴跌以来,“中国大妈”一战成名,横扫黄金300多吨。“抢金潮”过后,“抄底”变成了“被套”。浮躁的结果,往往是用力过猛,时机误判。跟风是浮躁的一种。

有个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妈妈在表扬女儿后,将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在幼儿园教26个字母之前,她的女儿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拔苗助长、怕“输在起跑线”上,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其实,“急”不是真正的“快”。

某私募基金CEO苏思通先生是我朋友,2010年刚起步时,第一个客户给了他10万元报酬,从此他们成了忘年交。前几天苏先生听说这位老兄身体不太好,很早就去了他每天都要去的公园“巧遇”,送他一袋最喜欢的核桃……临别时,老哥说:“小苏,做事慢一点,根基要牢。”苏先生说,这也许是一个老者对世界的珍贵认识,“精辟至极”。出身草根的苏先生,是资本市场的豪客,但是,他一直很从容,这是一种专业素养,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修为。如果你没办法为自己那颗浮躁的心波澜不惊地掌舵,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成熟。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展;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乃至各个家庭都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及幼教机构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都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进步。政府出资、民营企业投资或者个人投资的幼儿园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几乎每个社区都配有一所幼儿园,方便了社区居民;从事幼教行业的教师由之前的职业中专上升到幼教示范或大专水平,师资力量的专业化、高学历化已成为各个学校间竞争的主要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性管理同样是学校招生的利器。这些进步是所有从业人员的努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我们能满足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裹足不前吗?显然是不可以的。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我们努力的脚步,要想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化被动为主动,将教育理念彻底转变。下面我就谈谈对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的看法。

一、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教学应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幼儿在教育中所处的主体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如果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求、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会劳而无功。教学必须以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及其个性特点为基础,在充分了解幼儿的需求后,进行教学研究,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我们的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幼儿作为教学主体体现在课堂活动中:各种活动课程和游戏课程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无论是侧重数学计算的课程还是偏重于语言发展的课程,甚至英语课程,都把游戏活动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更主要的是这种教学形式是完全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特征的,这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

二、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不容忽视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从教育理论上讲: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幼儿能轻松愉快、自由主动地去发现、思考、探索,从中获得知识经验,在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把环境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最大限度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保证。在中国和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马荣国际教育是环境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执行者。马荣国际教育自主研发的五大课程之一就是环境课程,课程指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学习与发展的。有计划、有目标地为儿童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利用儿童的视觉空间,呈现可供儿童阅读理解的环境,促进幼儿在环境中自然习得、主动发展。都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我们创设学习环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学习技能,是我们提倡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教学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同样有着重要影响,这些环境的创设需要更多的人配合才能完成,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三、寓教于乐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前提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教育理念的人。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好动好玩是正常的,过于安静的孩子应该是家长很头疼的事情。教育是神圣的,但不是严肃痛苦的。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脱离生活的空洞讲解不是教育。教育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指导我们生活。幼儿的生活应是快乐的、有趣的,所受的教育也应以快乐为主。快乐教育以孩子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生命的角度看待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成长,让孩子能够真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而为孩子一生快乐成长埋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教师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领路人,当然也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寓教于乐不仅是提升自身教学魅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快乐向上性格的要求。

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第7篇

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遵循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抓好高校学院建设和学生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按规定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心理教师配备比例。

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校管理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学生品德培养协作机制,落实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育人责任。统筹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促进大学和中小学德育活动一体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诚信廉洁教育,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科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着力实施网络德育能力建设行动计划,构建多样化网络德育共同体,加快实现学校德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深化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满时代精神和广东特色的教育课程体系。省统筹制定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破解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难题。实行“学生减负”工作责任制,开展“学生减负”专项督查和经常性检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启动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鼓励培养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强化实践育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育人体系。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育人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切实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大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健康认知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把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继续实施学校体育行动计划项目,打造学校体育与健康的特色精品课程,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卫生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加快形成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构建高效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营造学校体育发展良好环境。加强现代文明养成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推动学校艺术特色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

第二节 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构建高品质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有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合理规划和布局幼儿园,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规范化幼儿园覆盖面。加快推动农村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实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行政村级幼儿园全覆盖。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和试行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对k园规范、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和奖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整体提升幼儿园内涵发展。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消除无证办园现象,推进依法办园。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加强幼儿园保教指导,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探索建立婴幼儿早期教育社会服务体系。

专栏1 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工程

强化学前教育规划建设,逐年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并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提高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和规范化幼儿园覆盖面,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80%以上,规范化幼儿园比例提高到80%以上。每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公办幼儿园登记管理。加快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健全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推广先进的学前教育办学经验,加快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指导体系。

实现更高水平的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均衡,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发展责任制,基本均衡县比例达100%,探索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设置,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扩大城镇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问题,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通过集团化办学、试行学区制管理、九年一贯对口直升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关注学生发展,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在公办学位不足的地方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方式,保障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权利。

专栏2 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

贯彻落实《广东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指引(试行)》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鼓励建成标准化的义务教育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建成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师资队伍优良、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学生发展全面、文化特色鲜明、开放办学程度高、信息化水平高、后勤保障安全到位的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促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公办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85%以上,粤东西北地区公办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65%。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分类指导普通高中全面创优,深入实施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优质普通高中再提升计划。探索差异化培养模式,拓宽学生自主发展渠道,形成多样化办学格局。建立普通高色发展导向评价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协同开展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试验。全面推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制度,分配比例不低于50%,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内涵优质高效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稳定规模。继续实施省属及珠三角中职学校面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招生”。

专栏3 实施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计划

深入实施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优质普通高中再提升计划,引导市一级普通高中提升办学水平,使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省一级以上普通高中分别达到80%、60%以上。建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开展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试验,拓宽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自主发展渠道。实施普通高色发展计划,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学校,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质量评价体系。

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积极落实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及后续行动。采用多种形式,将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安排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适时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补助标准和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建设,完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服务体系。认真实施国家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探索开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专栏4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发展计划

落实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落实好广东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及后续行动,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切实解决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适龄听力、视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到达95%。

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巩固民族地区教育“创强”成果,努力推进民族自治县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动民族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落实少数民族学生升学优惠政策。继续办好内地民族班。优化内地民族班教育服务管理,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广东省内地民族班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协调工作小组的指导监督作用,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深度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基层组织及各类群体进一步广为接纳内地民族班学生,形成各族学生更为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继续落实好广东教育对口支援、新疆、四川甘孜工作规划,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和资源统筹力度,推进组团式人才支援和精准校际结对帮扶工作。

第三节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

推又耙到逃内涵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促进职业院校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科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系列标准,建立职业院校标准体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现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适应现代产业结构发展需求,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先发展理工科专业,逐步提高理工科专业比例,面向“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重点打造一批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服务能力。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及专业评估,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建立完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打造一流职业院校、一流专业,创建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提升院校管理水平,基本建立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大力引进国际优质资源,探索国际化专业认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职业教育输出优质资源。

专栏7 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对接国家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设若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加快推进学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建立有效沟通联系机制,发挥好专家委员会人才智库作用,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战略咨询。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强化绩效考核评估和信息公开。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根据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对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动态调整。

到2020年,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更加明确,优势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明显上升,若干所高等学校跻身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建成一批国内外一流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力争进入世界ESI前1%和教育部W科评估前10%的学科数量翻一番。

专栏8 实施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计划

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理工科大学建设,重点建设若干所办学基础较好、办学水平较高的理工科大学。建立开放机制,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计划实行动态管理。促进理工科高校转型发展,重点推进理工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新建一批特色理工科大学,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举办一批特色理工科大学,采用新机制共建一批高校理工科二级学院。鼓励珠三角地区在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高起点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理工科大学。加强各类高校理工类学科建设,优化理工类学科结构,以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理工类学科为引领,全面提升高校理工类学科建设水平。实施南粤重点学科提升计划,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全力打造若干个理工类龙头学科,打造优势理工类特色学科群。

到2017年,全省全日制理工类本专科学生占比提高到40%,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的理工类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产出一批较高水平科研成果。到2020年,全省全日制理工类本专科学生占比提高到47%,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量实现翻番,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在全国的排名靠前,获授权发明专利数明显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

专栏9 实施省市共建本科高等学校计划

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本科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各地市政府与省教育厅签署共建本科高校协议,统筹各方资源共同支持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支持本地本科高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调整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平台建设,打造特色优势学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支持10余所省市共建地方本科高校,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层次和水平,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高层次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产出重大创新成果的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明显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地方重大战略决策和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分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建立健全以教学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建设有利于学科间相互融合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全省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学分制、弹性学制、导师制,推行主辅修制、双专业制、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制度,建立跨校、跨区域、跨类型的学分互认机制。加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高校专业认证。开展企业工作站及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按学位、学科类型建立完善研究生教育分类指导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健全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第五节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全省各类城市广泛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形成一大批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习机会开放多样、学习资源丰富共享的学习型城市。到2018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达90%,珠三角县(市、区)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达80%,粤东西北县(市、区)达60%。支持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组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快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鼓励和支持各地推行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卡”“终身学习账户”等。推进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促进学习者通过考试实现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促进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衔接。畅通一线劳动者继续学习深造的路径,建立在职人员学习、就业、再学习通道,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构建全省开放大学体系,统筹推动各地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打造全民学习共享平台,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

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外包、委托管理等形式,培育多元化终身教育主体,建设新型社区教育治理体系。有效整合社区内教育资源,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创新社区教育形式。积极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市民大讲堂”“全民读书节”等群众性学习活动,支持各地培育一批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开发具有广东特色的社区教育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符合社区居民学习特点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推进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建设。增强对市民教育培训,社区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服务能力。推动城镇社区教育向农村延伸,激发乡镇化技术学校办学活力。加强粤东西北地区城乡社区教育机制和网络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区域对接、层次对接和类型对接的“三对接”,努力实现农村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有机整合,协同发展。全省形成以广东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学习站(点)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

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推动高校各类继续教育归口管理,整合各类继续教育办学资源,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形式改革创新。调整专业结构,推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高校继续教育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在线课程,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应用型、职业型专业和课程体系,建立学习方法灵活、学习资源丰富、考试评价科学、服务体系健全的开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网络学习平台,为社会全体成员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从体制机制上完善开放大学在社会教育领域中的试点示范作用,创新开放教育发展模式,加快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有机结合。

第六节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加强师德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完善师德规范,健全德考核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师德宣传,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强教师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师德监督,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严肃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促进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专业发展有效衔接。创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科学规划师范生培养规模,逐步实现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对接,鼓励增加师范生录取面试环节。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发挥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校(园)长培训工作。全面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提高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递进式需求,按需精准施训,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升乡村教师、校长专业能力与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和基地建设。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一流人才引育工程。深入实施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加强职业院校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优化环境,创新机制,支持面向全球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学术团队。加强教师国际交流与培训。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建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统筹县域内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职务(职称)评聘、考核评价、流动调配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职员编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教师准入制度,统筹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加快补充乡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促进中小学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推进落实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聘用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支持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互相流动。推进教师职称制度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扩大高校用人自,推进下放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职称评审、薪酬分配、人员调配等管理权限。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教师表彰制度,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完善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向关键岗位、优秀拔尖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倾斜。鼓励各地购买或租赁商品房用作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发放住房补贴或购买、租赁商品房方式,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专栏10 深入实施“强师工程”

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健全完善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号召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实施教师教育发展工程,创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扩大农村教师、紧缺学科教师补充渠道,各级各类学校生师比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每年教师交流比例达到5%左右。实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达标提升工程与中小学教师素质强化工程,加强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新增基础教育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和教育专家600人左右,各级按教师总数10%左右的比例协同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实施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素质能力。实施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400人左右,省级领军人才500人左右,高水平学科带头人600人左右。鼓励教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奖补工程,促进各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第七节 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

加强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以“粤教云”为总抓手,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健全教育信息化决策咨询机制,系统规划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框架。理顺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行政统筹、应用驱动、多部门参与”的整体推进机制。探索建立线上学习认证、记录、评价和服务机制,健全数字教育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准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学校自主选择”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和第三方绩效评估体系。

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以深化“三通”工程为重点,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提升教育网络水平,全面提速、升级、扩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进无线教育城域网、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继续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加快普及移动学习终端,积极探索建立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3D打印等新技术和大数据系统的智能学习环境,建成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应用基础环境。继续采用多种方式,大力推进“人人通”,广泛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教研、学习等活动。加强教育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教育行业全面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成绿色、安全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应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强化资源整合,建成国家、省、市、县和学校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建设,大力培育社会化资源服务市场,建立多元共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分类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大力推动 “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四个课堂”建设,探索建立体系化的中小学数字课程体系。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共享,建设广东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推进职业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实训共享平台共享,构建虚实结合、校企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云。加强面向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的在线专题课程建设。

以信息技术支撑教与学方式变革。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局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教研方式转变,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与学分析技术试验,建立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模型,加强数字化教学、学习、教研的模式与机制研究,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素质教育的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育信息化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名家名师培养力度。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工程”,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建立教育管理和决策信息化支撑体系。加快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统筹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共享,出台教育管理基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推动教育管理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信息系统的整合集成,利用系统和数据开展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监管、评估评价。构建全省教育数据服务中心,推动“两平台”融合,以信息技术支撑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数据的全面汇聚和共享,加快教育系统“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构建“一站式”教育服务门户,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推动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教育重大项目在线监测,支持高效、敏捷、协同的教育管理决策,完善教育领域信息公开制度,提升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能力。

专栏11 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

实施“教育宽带网络提速工程”,建成10G主干宽带网络,2016年完成剩余5%未联网农村基层教学点的宽带接入,到2018年实现城市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少于30M、农村中小学班均出口带宽不少于20M、教学点班均出口带宽不少于10M。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分类推进特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建立多元共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构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施“智慧教育示范工程”。以信息技术支撑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教研方式转变,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活动,到2020年,建设100所智慧校园和300个“未来教室”,培育500个智慧教育示范项目。实施“教育大数据应用工程”,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构建全省教育数据服务中心,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和教育管理决策信息化支持体系。

第八节 深化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

提升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质量与水平。配合国家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高校与沿线国家高校建立科研、技术、办学、联合培养的合作平台。继续推进我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全球性教育交流合作,搭建高层次人文交流机制。不断深化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大力引进优质资源。支持我省一流高职院校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引进国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南太平洋岛国的职业教育合作,支持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争取社会资源,继续实施好来粤留学生奖学金工作,提高来粤留学吸引力,积极扩大来粤留学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支持和鼓励高校加大选派师生到国外高校交流学习,积极参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孔子学院等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项目。支持高校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团队,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配合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加强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中小学校引进、开发国际理解课程,加强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双向交流,深化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鼓励中小学校长、教师与国(境)外校长、教师交流,吸收运用国(境)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不断提高校长、教师国际化素养。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外合作办学格局。支持引进世界知名大学来粤合作办学,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重点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建设和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积极推动筹办高水平中外合作职业技术高等教育机构。建成一批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机构、品牌专业和示范课程,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赴国(境)外办学;鼓励高校与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包括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不断提升广东教育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粤港澳台教育紧密合作。深化粤港澳教育合作,稳步推动粤台教育合作。进一步推进粤港澳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工作,巩固和深化粤港澳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粤港澳台各具特色的高校联盟,建设一批教育交流与合作品牌。落实和推进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计划,积极扩大粤港澳师生交流规模,丰富交流内容,大力提升交流水平。巩固粤台职教联盟,探索涉台合作办学机制,创新粤台合作培养人才模式,鼓励和支持粤港澳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实验室、开展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工作。

深圳国际幼儿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英语浸入式教学法 幼儿第二语言学习机制 英语教学师资力量 全面推广

一、研究问题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通向世界的大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行,使得英语在今后的若干年都会是最为时尚和鉴定人们素质的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母语非英语的人熟练掌握英语便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另外对于幼儿到底应不应该学习外语,虽然还存在着争论,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表示幼儿确实有学好外语的潜力,并有研究表明幼儿期学英语比成年后再学习的效果好很多。因此探索出一种切实有效的幼儿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加拿大圣・兰伯特的法语浸入式教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取得了很大效果,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近十多年来,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榜样。我国在1997年,引入了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模式。由我国对外贸易经济部、加拿大联邦政府国际开发署、我国国家教委和加拿大大学联合会共同批准,由加拿大联邦国际开发署资助的“中加大学合作巩固项目”于1996年启动。其中一个项目为“妇女和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共有两国八所大学为项目单位。在这个项目的少数民族双语研究中,加方专家系统地引进了加拿大各语种第二语言浸入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此项目先后在西安、广州、深圳、江门、惠州等城市的十余所幼儿园进行,同时我国许多教育研究机构也开始探索英语浸入式教学法在我国的推广。那么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适合中国?我国是否应该全面推广浸入式教学模式?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二、概念的界定

英语浸入式(English Immersion)教学: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与课程模式,即儿童在园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浸泡”在英语环境中;教师只用英语面对幼儿,不用母语做中介,而且部分学科课程也要用英语来讲授。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①

这种模式是借鉴加拿大法语浸入式的成功经验,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新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幼儿语言的掌握不是靠机械模仿而获得的,而是在接受足够的语言输入后逐渐生成的,它强调幼儿英语的学习是在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

三、研究分析

(一)开展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优势。

1.浸入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浸入式教学法以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为其理论基础,很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思维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理论来支持它。

(1)幼儿能在一定语言环境下熟练掌握第二语言。

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塑造,人在青春期前易于掌握语言技能。过了青春期,多数人的心理机能和认知图式基本定型,对掌握语言技能不再那样敏感和有效。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对学习第二语言态度积极。随着年龄增长,伴随着某种经历而产生的想法(如:害怕说错而羞于开口等)会对学习第二语言造成消极影响。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在6岁(或7岁)以前,每天都能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某些交流技能,而不需要接受系统的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步减弱。因此,早期浸入式教学活动刚好能使幼儿在语言敏感期依靠特有的认知能力习得第二语言。

(2)最佳语言习得模式是自然习得。

儿童掌握第二语言有三种途径,一是自然习得,二是学科课程,三是语言课程,很多研究都证实自然习得的效果最好,应用能力和持久力都最长。习得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在有意义的交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自然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浸入式教学就是利用了这种儿童在有意义的语境下自然习得的思维模式来拓展学习英语的途径。

(3)语言的熟练运用须在真实情境下练习习得。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表明,“幼儿是在与外界客观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因此语言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而获得的。汉语作为母语之所以能够被人掌握,是因为有语言环境,而英语同母语相比,幼儿时期不易被强化,与缺少英语的语言环境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应创设各种有意义、真实的情景,它往往不只是学习几个单词,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和别人交往。因此,教学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提供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法情境,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自由活动中的听来理解语言,在使用中学习语言。而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浸入式教学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幼儿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全部生活在幼儿园,幼儿可以在教师反复说英语的潜移默化中去掌握。如:早上来园,教师用英语问“Good morning ”,收玩具时要求幼儿“Put away your tolls”,到洗手时教师用英语要求“Please wash your hands”,在报餐时,教师介绍饭菜,告诉幼儿米饭(rice)、馒头(steamed )、面包(bread)等名称,而一些礼貌用语如“Thank you”“you’re welcome”等,教师更要不断重复使用,幼儿反复听,不断模仿,天长日久,不用特意教就自然会运用了。

(4)最有效的教师策略鼓励幼儿直接习得英语。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付延焱《学前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个案研究》通过对大连一家双语幼儿园的个案研究得出结论:“最有效的教师策略包括:鼓励儿童的直接英语认知,强化英语反应,弱化汉语反应和创造全面丰富的英语环境,这些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都契合了。”②

(5)内发思维学习比外在模仿更有助于语言的运用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浸入式英语教学实际上是让幼儿英语学习从热闹的外在模仿学习转向沉浸的内发思维学习。其意义不只是实现了全英语课堂,而且避免了汉语言系统对幼儿学习英语语言的干扰,实现了幼儿英语语言学习与英语思维的同步。

2.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其余优点。

以上理论均表明,英语浸入式教学符合幼儿学习模式及英语学习模式,能促进幼儿英语学习。除此之外,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还有许多其它的优点。

第一,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它不把目光直接盯在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是关注幼儿快乐的学习和全面的发展。快乐的学习意味着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压力,主动学习,而全面的发展蕴含着母语的发展、第二语言的发展、生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与社会性的发展等。

第二,浸入式教学使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英语学科教学发展为英语语言与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时间及范围。

第三,有助于将知识课程与情感课程整合,有助于不同学科间课程的整合。现代课程论强调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相统一的基础上,将知识课程与情意课程整合。以前的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儿童的实际生活和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 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而浸入式教学模式刚好契合了这一点,在教孩子知识情感的同时,也教会了儿童英语语言的学习。

3.对于幼儿浸入式教学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

(1)浸入式教学法不会干扰母语的掌握,反而会促进。

幼儿的英语学习是否会影响母语的掌握?这一直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有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分析,认为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而且幼儿期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母语的句子结构已经在幼儿的大脑中形成模式,不会因为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对母语造成混淆或冲击。而且,从脑“用进废退”原则的观点出发,幼儿在学习英语时也开发利用了大脑的语言中枢,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的发展将促进思维的发展。Lambert和Johnson曾用两种语言测查双语儿童,发现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得分高度相关。③国内学者高一虹研究也认为,双语者两种语言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据有的幼儿园所开展的双语课程研究的效果显示:双语课程的第二语言教育并不影响儿童母语能力的发展。实验班儿童在母语倾听、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上均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确实令人可喜。④

(2)浸入式教学法不会让学科知识的掌握受影响。

有人担心浸入式教学模式会使儿童的母语学习和学科知识的掌握受到影响,这也把浸入式教学模式隐性课程的消极方面指出来了。但是在浸入式教学中却成功地变消极为积极,由于儿童在极其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多种学科知识,教师则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辅助教学形式(幻灯投影、实物教具、电视、电脑等)。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活动教学,并配以丰富的表情、体态语、动作等,使儿童在教学过程中被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所吸引,参与进来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学习过程成为儿童积极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使儿童学习到了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无疑对他各科知识的学习都大有裨益,无论是母语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不会受到消极影响。

4.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汉语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其教学过分注重了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它遵循的是 “物体―中文―英语”的三段式教学,在教学之中非常重视外语与母语的结构对比,在实践中形成一种翻译式操练,模仿―重复―再模仿―再重复―死记,是这一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幼儿难以形成英语思维,费时低效,不能有效地培养起幼儿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单一的语言课程,教学目标只有单一的语言要求。

5.部分幼儿园与小学浸入式英语教学法的实践证明浸入式教学法是十分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1)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实验组的研究已有几年,他们采用综合观察及相关测查方法,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变化和行为表现进行研究,均显示出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十分显著。他们通过实验得出,参加浸入式教育实验组的儿童,在英语音素识别、音素定位、音节辨认、韵脚识别、工作记忆、用句能力等6个方面语言认知的发展均高于控制组的儿童。总体来说,与儿童社会、情感、智力、第二语言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语言发展速度是传统英语教学难以达到和难以想象的,同时他们的语文和数学成绩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⑤

(2)研究者对西安市一所浸入式教学法幼儿园试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实验班儿童的母语能力、动作技能、生活能力、行为习惯、探索和表现能力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同龄儿童。

(3)兰州市第七中学做了成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后,第二语言听说读写能力优于对照班和其它平行班,并且具有不低于其它班的应试能力。⑥

这些成功的实践范例都表明,在中国的集体教育条件下,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实施习得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但是,在师资、教材、教学评估等方面,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采用习得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展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劣势。

1.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师缺乏。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是外聘英语教师,还有很多幼儿园根本就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这说明我国幼儿英语教师十分缺乏,而足够多的英语教师是开展英语侵入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2.目前我国英语教师口语存在很大问题,这将成为我国推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一个障碍。

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幼儿英语发音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发音的准确性。而在我国传统英语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英语教师大多数都存在读写强、听说弱的缺点。据我在实习时观察发现,即使是英语教学实验幼儿园,一些英语教师的发音都存在问题。这往往导致幼儿的发音不准,并且因为幼儿处在语言敏感期,在这一时期习得的语音以后会很难纠正。

3.目前我国一些幼儿教师水平不够,不能胜任英语语言下其它课程的教学。

开展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所有幼儿园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英语,而目前我国一些幼儿园教师都不会英语,或者只会一点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讲授其它知识。这是我国推广浸入式英语教学的一个“硬伤”,导致我国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英语浸入式教学。

4.如何整合英语学习和其它课程的学习还有待研究。

如何整合英语学习与其它课程的学习是浸入式教学最大的一个难点,目前已取得一些经验,但是还需继续研究,如果这方面的工作未做好,必然影响幼儿学习其它方面的课程,我们应做到既能实现英语教育的目的,又能不增加幼儿在园的学习负担。这是一个巨大的研究“工程”,需要所有该领域的老师、专家、学者通过实践与思考共同探究。

四、结论

1.英语浸入式教学较之其余的英语学习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值得推广。

2.我国目前师资力量难以承担全面推广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

五、启示

浸入式教学是一种目前最符合儿童语言学习机制的英语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建议我国在有条件的幼儿园推广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

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是十分成熟,建议更多的专家学者继续探究,例如,如何整合英语教学与其它教学,如何处理不同英语水平幼儿的课程学习等。

另外我国英语师资力量薄弱,应该大力培养我国幼儿英语教师,加强幼儿英语人才的师资力量,从而让更多幼儿园实施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

注释:

①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课程建构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2,(4).

②付延焱.学前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个案研究.

③中加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课题组.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模式以及在我国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的尝试[J].教育导刊,2000,(2,3).

④赵琳.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04,(7):20.

⑤王玉.加强我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2.

⑥田萍.成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甘肃教育,2002:7-8.

参考文献:

[1]林立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9-131.

[2]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