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立冬和冬至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范文第1篇

立冬”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那说起这个立冬节气,你们知道有哪些好的寓意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立冬节气有哪些好的寓意,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立冬节气有哪些好的寓意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天正式开始。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从字面上看:立,建始也,冬有终了的意思。立冬后冬天正式开始,秋天收获的农作物开始贮藏起来,草原上牧草枯黄、牛羊变得肥美,可以宰杀后风干做成储备粮,其他食物也都早早的预备起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节气代表什么立冬代表什么:有寒潮、降温等冷空气活动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等冷空气活动。

立冬代表什么:降水稀少农作物越冬期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立冬习俗一、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二、贺冬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三、冬泳

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是冬泳人最喜爱的健身方式。“三浴”的好处已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在当前“文明病”流行情况下,江河湖海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对健身、供氧、防治骨质疏松等都十分有益,耐冷的程度要比冬季陆上其他体育项目强烈。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日期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1月8日左右到来,此时位于秋冬之交,又称是“交子之时”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公转到到达黄经225°,标志着冬季气候的开始。

2、冬至节气

冬至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到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此时太阳公转到到达黄经270°,开始全年中最为寒冷的数九时期。

意义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始建也。有开始的意思,民谚说“秋收冬藏”,立冬节气后,要开始准备过冬食物,秋天收获的农作物都要晒干了收藏起来。

2、冬至节气

“至”到也。有到来的意思,冬至节气是数九寒天的开始,这一天开始降雪增多、冰冻情况加剧,开始昼短夜长的冬季气象。

公转位置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25°位置,立冬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从季节上讲,这天开始正式进入冬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尽相同,北方已经是霜露天气,而南方还是小阳春气象。

2、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70°位置,冬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后就会向北移动,从季节上来说,随着太阳的运动会慢慢将气候转向春季气候,再寒冷2各有就会开始重新变得温暖起来。

立冬生日的人好不好

1、出生在立冬时节的人,性格都比较的感性,如果是女性来说,都比较浪漫。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立冬来说,随着正式进入冬天,水开始进入旺盛的状态。而水五行来说,其性偏柔。所以,出生在立冬时节以及之后的人来说,性格偏感性,做事往往容易犹豫不决,欠果断,也容易心软。

2、出生在立冬时节的人,一生走动会很多,经常会走南闯北,甚至会在外地安居乐业等。

这是因为,冬天属于水旺的季节,而水的另外一个性质就是流动,而且方向具有不规则性。因此,出生在立冬时节的人,驿马很重,注定是会忙个不停,经常要出差或搬家的人。

3、出生在立冬时节的人,比一般人要容易悲观。

因为冬天水旺,水五行来说,其性偏冷。命理学上来说,就是所谓的金寒水冷,因此,出生在立冬或冬天时节的人,心里总会装着很多的事情。极少会与人分享,而且面对事情的时候,容易悲观。有时,更会杞人忧天。

4、出生在立冬时节的人,通常都容易学到某方面的专长或技术,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或权威。

这是因为五行来说,水主智。因此,出生在冬天的人,其思考能力与反应、模仿及创新能力是比常人要强的。加上水的性质本身就是无孔不入,所以,出生在冬天的人,往往能成为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拔尖人才。

5、出生在立冬时节的人,感情路上都是一波多折。

生在冬天的男女朋友,一般都容易早恋。但早恋都容易失败。对于这些人来说,越是感性,越是看重感情,却总是越受伤害。因此,出生在冬天的人,注定就是感情路上容易受伤的人。

6、出生在立冬时节的人,一般都比较喜欢吃辣的口味,以及比较喜欢爱热的东西。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范文第2篇

“进补”有因

“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古代凡帝王将相,诸侯贵族,文人墨客以至黎民百姓,都知道进补。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他一开始极力反对服用五石散,最后却因迷恋服食中毒而死。时至今日,迷信进补而乱吃补品者仍不乏其人。

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有句至理名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几千年来的中医都不违背这个原则。今天的误补误食大多出于违背了这十六个字而导致的恶果。

“补”是针对“虚”而言的,只有当人“虚”时才需进补。虚是指人的正气虚,通俗点讲就是生命活力低下,抗病能力不足。邪气来了顶不住,易于得病,病后也难于恢复。但单说一个“虚”字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进一步分清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或五脏之中,心肝脾肺肾,那一脏虚,或几脏同虚,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东墙虚了补西墙,牛头不对马嘴是无济于事的。更有甚者,如果阴虚补了阳,可以引起“助阳劫阴”而阴更虚:阳虚补了阴,可以引起“滋阴潜阳”而阳更虚,如此这般,后患无穷。韩愈就是服壮阳之五石散过了头,劫了真阴,深受其害而一命归天。由此可知岂能乱补!

“实”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后,人体产生强力反应,奋起抗争,或胀或痛、或发热、或成块,这时该用“泻”法,而不能用补法,如果误用补药,如同“关门捉贼—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轻则病情加剧,重则危及生命。至于“扶正驱邪”、“补泻并用”,其中学问更深,一般老百姓是掌握不住的,即使在医林之中,只有高手才能得其要领。

用何“进补”

炎黄子孙繁衍至今,十三亿多人口靠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两大法宝;一叫药补,一叫食补。有补阳的附子、肉桂、虾米、老母鸡:补阴的沙参、麦冬、百合、芝麻:补气的人参、黄芪、山药、蜂蜜;补血的当归、首乌、阿胶、桑椹:还有湘莲补心、核桃仁补肾、百合补肺、大枣补脾、枸杞子补肝等等。至于用药好还是用食好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药补不如食补。药力强,可用以治病,副作用也大:食力弱,可用于养生,副作用也小。如果长期误用药、食,则副作用也会与日俱增。

何时“进补”

进补似乎总与秋冬时节联系在一起,人们常常在冬至以后吃点膏方或吃人参、当归、核桃仁、芝麻、桂圆、大枣之类。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

1.什么时候虚,什么时候即补,不必等到冬至。无虚即不补,即使冬至之时也不必补。

2.一年四季,“天地之气”确有不同。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天地间凡有生命的东西,包括人在内,其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是随四季推移而有所不同的:多发病也有季节性,如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阴历六七月间)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中医临床所见确是如此。这叫“人与天地相应”,古医书上早有记载。

3.在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当以人为本,是人按其体质特征对天地四季变化作出反应。例如怕冷的寒体夏天好过些,怕热的热体则冬天舒服些。前者叫“能夏不能冬”,后者叫“能冬不能夏”。

4.四季进补应随人的体质类型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不少人进补时一味用些温补的或滋阴的草药,也有不分青红皂白,寒热温凉、补药泻药兜在一起的大杂烩,结果食用后深受其害。

提倡冬令调补

现代人已经不是营养不足的问题,而是营养过剩或者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去平衡的问题。何况,患有慢性病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还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样,就不能单纯用补的方法,而是要用调理、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冬令进补便进一步

“升级”为冬令调补。近年来,不少中医师已经根据不同对象的体质、病情、工作状况、生活条件、思想情感等,辨证论治来开处冬令膏方,取到很好的效果,为冬令调补作出了范例,奠定了基础,受到广泛欢迎。先为调补“开路”

“调”是调理,是中医用来调整、消除人体某些失常的方法,使用范围较广如调气、调血、调经、调和肝胃、调和阴阳等。有些人由于平时饮食过量,或过食烟酒、鱼腥、油腻,造成食物积滞或痰湿阻隔,这样就必须先将肠胃调理好,弄清病史和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辨证施补,才能做到合理有效。因为补药静者多,动者少,不少补品本来就难以消化,盲目进补,滞留胃肠,非但不能达到进补的目的,甚至还可以引起其它病变。因此调补前要先服一些调理胃肠的药,有的医生称之为“开路药”。

合理调补 因人而异

按各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劳逸、心情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如儿童要有助发育、益智:老人要增强体力,抗衰老:妇女要补血;男子要益精等,用中医的理论来辨证调补。

因时因地而异,调补与所处气候环境、风俗习惯有关。如逢严寒之冬,可能就要多用一些温热药,以帮助抗寒:相反,如遇暖冬,就应当少用温热药。至于风俗习惯,如西北人喜吃补酒:南方人爱服人参、补膏等。可以用中药来进行调补,也可以用食疗的方法进行调补。

如果随便乱用补品,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还可能损害健康。尤其是开处膏方,要求十分周密,整体性很强。选用前,应当请教有这方面经验的医师。

冬令调补必备

辨清虚实当出现头痛、鼻塞、咽痛、咳嗽、甚至发热等外感病证,或出现胸脘胀闷,食物积滞,急性腹痛吐泻等实证时,即应立刻停服,直到这些病证治愈康复后,才可继续服用。

掌握最佳时间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民间有“冬补三九”的说法,中医从“冬至一阳生”的观点出发,认为“冬至”是冬三月气候的转折点,“冬至”开始,阳气渐升。阴气始退,此时调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开春后的流行性疾病,为明年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最佳时间当从冬至开始到立春为止。

煎制方法煎煮补膏要用文火慢煮,把药先浸2小时以上,再加水至平,煮开后煎半小时到1小时,将药汁倒出,第二次煎1小时,再将两次的药汁合在一起,煎煮浓缩到滴水成珠为度,再加胶及调味剂收膏。一般煎药处方可按常规煎制。

服用方法补膏每日清晨或早晚饭前空腹服用1-2次,每次一匙。一般人参(生晒参、西洋参)每日服用3~9克,空腹分多次煎服,也可研粉吞服,每次0.5~1克,日服2次。药有偏性,不能过量服用,急于求成,急补过头就会成火,产生副作用,这也是服补品过程中最禁忌的。常用冬令补品

冬令调补,多数是请医生开处膏方进行,但也有不少群众是白行购买一些补品调补的,由于不甚了解,往往带有一定盲目性,造成不良后果。为此,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补品,供读者参考:

人参味甘性平,有大补元气,润肺健脾,安神益智等多种功能,深受人们喜爱,但品种较多,容易搞错。其功效最大的是野山参,但产量少,价格昂贵。其次是移山参,是将野山参移栽到园内培植而成,也较为珍贵。以上两种人生非症状严重者,一般少用。园参是人工栽培参的总称,由于加工方法不同,目前大致分鲜参、生晒参(蒸后晒干)、糖参(用冰糖汁等灌制成)、红参。气虚而兼有津液不足者,可用前三者:如气虚而兼有肢冷畏寒,阳虚症状者,可用红参,红参偏于温热。市场上还有高丽参,有红、白之分,以红者见优,适用于年高体弱、阳气虚衰的老年人及经常头晕眼花、五更泄泻、月经崩漏或手术后调补者。至于参须,善走经络,对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者,尤为适宜。

冬虫夏草味甘性温和平,能入肺、肾两经,有滋肺补肾,益精止汗,化痰止血的功效,对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有较好效果,价格昂贵,不便多用。调补可用4-6根煮老鸭汤服。

枫斗又名耳环石斛,是石斛中的上品。味淡微咸,生津而不寒凉,有生津益胃,养阴清热除烦的功能。可治口干烦渴,病后虚热或阴虚眼目不明,老年人体虚津液不足等。可用6-12克煎汤或代茶服。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范文第3篇

一、四季的产生

所谓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只有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才能出现。它们的差异主要是地面接受太阳光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太阳的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其辐射强度越大,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能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小。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球公转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样,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就南北来回移动,结果引起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更替。

二、四季的划分

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划分的依据不同,四季的长短、起止时间不一样。四季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天文四季,这是以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依据划分的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天文四季不考虑实际气候的寒暑情况。

2.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四季之首。这种四季符合天文条件,即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三个月是夏季;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三个月是冬季;其余太阳高度白昼适中的六个月为春、秋季,但同样与实际差别较大。如二月初立春时并没有多少春意,特别是我国北方,人们还在“北风吹、雪花飘”的严寒中欢度新春佳节。八月正值炎炎酷暑,却为秋季的开始。

3.西方国家的四季,在西方国家习惯上以“两分”、“两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之首。它仍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依据,在时间上比我国传统的四季推迟约一个半月。这种四季在有些地区与我国实际气候基本一致,如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冰融雪消,万物苏醒,人们才真正感到春降人间。

4.气候统计学四季,按阳历的月份把3―5月定为春季,6―8月定为夏季,9―11月定为秋季,12―2月定为冬季。这种四季比较接近西方国家的四季。

5.候温四季。为了使春夏秋冬四季与“桃花开、蝉始鸣、雁南飞、冰霜凝”等物候现象和谐一致,气象部门就以实际气温作四季划分的依据。

我国古代有5天为1候的规定:“5日谓之候,3候谓之气,6气谓之时,4时谓之岁。”全年72候。现代气象学规定:每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称为候温,候温稳定在22℃以上时期为夏季,低于10℃时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这种四季的特点是反映草木荣枯,花开果熟,鸟兽繁衍,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这种四季在不同气候带或不同地区,乃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各季的长短起止时间是大不相同的,有长有短,有早有迟。而且也不是到处都有四季,有的地方只有三季,两季,甚至一季,也不一定都用春、夏、秋、冬来表示。

三、四季的地理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带(赤道雨林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控制,盛行赤道气团,全年皆夏,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8℃左右,年降水量大都超过2000毫米,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萨瓦纳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和信风交替控制,干湿季节明显交替,以北半球为例,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5月―10月,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

3.热带季风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控制,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风向季变明显,一年分成旱雨两季。每年6―9月夏季风(西南季风)来临,形成高温多雨的雨季;10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风(东北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形成旱季。

4.南极洲由于纬度高、地势高等原因,气候酷寒,冰川广布。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夜受不到太阳光照射,气温极低,到了极昼期间,虽然日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小,其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实际上是全年长冬。

5.北冰洋地区。由于纬度高,全年严寒,皆为冬季。

6.温带。四季分明,一年中春暖、夏暑、秋凉、冬寒相当分明,但由于温带跨纬度多,从低纬到高纬,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四季长短亦有不同,从低纬的夏长冬短逐渐过渡到高纬的冬长夏短。

四、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

1.根据洋流判断。有些洋流特别是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由于定向风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根据风向判断。有些风向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无论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还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季节性都很强。

东亚季风,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南亚季风,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也很明显,夏季(1月)西北季风,冬季(7月)东南季风。

3.根据植物景观判断。有些自然带特别是萨瓦那带景观季节变化很明显,夏季雨量充沛、花草茂盛、充满生机,冬季干燥、草木枯黄。

4.根据动物迁徙判断。随着植被季节变化,有些动物也发生迁徙,以寻找食物或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如热带草原中长颈鹿、斑马等都随季节性迁移。

5.根据渔汛判断。舟山渔场其渔汛冬夏不同,夏季墨渔汛、冬季带鱼汛。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说明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是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说明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为夏季。海洋上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反。

7.根据雪线高低判断。气温的季节不同,引起高山永久雪线高低的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雪线升高;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雪线低。这样可以用雪线高低来判断季节的变风。

8.根据北斗星斗柄指向判断。随着地球公转,北斗星(大熊星座)绕着北斗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斗柄的指向也就随季节发生变化,根据斗柄的指向可判断季节,我国古代就有“斗柄指东,天下皆春”之说。

9.根据气压中心判断。由于海陆热力的差异,有些气压带被切断,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高被热低压切断,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之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阿留申低压,北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范文第4篇

现代中医因为有了科学根基,其验方验法疗效更可靠、推行性更强。我们邀请书中最具特色的验方验法和流派代表人,请他们把数十年来的创制、传承和推广历程记录下来,为读者展现一个精彩的“小绝招、大健康”世界。

吴耀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针推伤科主任,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特色专科主任,博导。爱尔兰上海针灸学院教务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突症、中风后遗症及更年期综合征。

殷之放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领域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治疗高血压病、中风、精神障碍和颈、腰椎病等疑难杂症。

吴焕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名中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带头人、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

施茵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仁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原馆长,上海中医药情报研究所原所长,主任医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市针灸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

潘祥龙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皮肤性病专业学会顾问,上海中医皮肤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前曙光医院皮肤科主任。

金义成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小儿推拿联盟名誉顾问。主攻小儿推拿,我国小儿推拿学带头人,海派儿科推拿流派传承的传人。

绝招一:温针透刺治“老寒腿”

温针透刺一般以内、外膝眼为主穴,相互透刺,并根据辨证论治加减穴位,运用长针进行透刺。一般主穴运针每穴每次1分钟,然后点燃针尾艾绒施行温灸。治疗时间每次约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7天。一般需1~3个疗程。改良后,部分疗程的透刺可以温盒自灸代替,更加方便。

温针透刺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俗称老寒腿”),作为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之一,从2008年开始推广,2010年在本刊发表文章,2012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社区卫生)”。到2014年,项目已推广至上海市254家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武汉、奉化、南京、宜昌等47家外省市二、三级医院。患者可就近在相关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让“简便验廉”技术走进更多家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六人民医院针推科 吴耀持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指以针灸、推拿、外治、内服等特色疗法为主的传统中医项目,它们具有“简、便、验、廉、效”的共同特点,深受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欢迎。

近年来,研究、发掘利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成为重要的中医传承工作。从2006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陆续制订并执行数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我所主持的温针透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电针治疗腰突症,作为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多年来在上海成功推广,并辐射至全国(详见《家庭真验方――小绝招大健康》正文)。

技术在变:温针透刺“搭档”温盒自灸

从项目起步到今天六七年过去了,这六七年中,中医治疗技术和观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我们的项目也随势而变。首先,我们对技术进行了改进,使穴位更精简,比如温针透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原来主穴有6个,现在精简到4个;对操作手法也进行了提炼,使治疗周期缩短。这些改进不仅使疗效获得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治疗更简捷、使患者就治更便利,而这些正是适宜技术“简、便、验、廉、效”的主旨所在。

2010年我们在《大众医学》上发表文章介绍温针透刺疗法时,读者在文章配图上可看见长长的透刺针,尾端有燃烧着的艾段。那时,患者每次治疗都需要来医院,由医生操作。今天,温针透刺疗法已改进为温针透刺和温盒自灸相结合,患者在首诊时接受温针透刺疗法,然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于家庭开展这一疗程的自灸治疗,疗程结束后再来医院随访、续治,并制定下一疗程的计划。

观念在变:让更多人获得医疗服务

《大众医学》的编辑问我:你们让病人都在家里治、不来医院了,不会减少很多诊疗费、药费收入吗?我觉得,为医者不能把目光都聚焦于经济效益,也要看到社会效益。尤其是基层中医,担负着为社区、农村居民健康护航的责任;中医适宜技术,则本就以让群众就近、便利地获得医疗服务为使命。这种医院治疗和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或许就是今后群众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

再说,让部分病人在医生指导下开展自治,从而把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有更迫切需要的患者,也让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生,这难道不是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吗?

剂型在变:新品、老款各领

《大众医学》的编辑还问:近年来各种不用艾的热灸贴、代温灸膏不断上市,温灸治疗更方便了,传统艾灸最终会被这些新方法取代吗?实际上,我们临床上也在鼓励患者利用好这些新型温灸工具。这些以远红外、坎离砂等为热源的熨灸贴,比较传统的燃艾法,确实有更干净、方便的优势;有的还配合复方中药,比单纯艾灸的治疗范围更广。

至于具体疗效如何,应该让临床数据来说话;而接受度如何,则要让患者自己来说话。中医药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艾烟氤氲、艾香芬芳的环境是任何一种新器具无法实现的,传统艾灸仍然会有它特定的受众。

方式在变:网购时代坚持“医院首诊”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无论传统还是新型,各种温灸器具毕竟是医疗用品,不能仅仅以“方便”来做取舍。即使是自己买药、家庭治疗,也一定要坚持“医院首诊”――让医生为你辨下证,让医生评判下你看中的用品,它适不适合你、怎么用更好,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也许有读者会说:网店卖这些东西时,也让我把症状告诉店主,店主建议我买哪样,不是随便瞎买的。可是,店主是专科医生吗?网店能为你望、闻、问、切吗?离开了正确的辨证论治、四诊合参,中医治疗就是一句空话。

此外,自己购买温灸用具的读者要注意其来源的可靠性。建议读者拿上医保卡,去医保定点药店、医院附属药房选购,如此不仅药品质量有保证,而且一旦使用中发现问题,也可及时反馈、获得正确处理。

“希望在有效、安全的前提下,中医适宜技术越来越方便、经济,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

绝招二:肚脐贴药治高血压

配方:牛膝、川芎、三棱各50克

制法:上述中药混合后研成细末,置干燥处备用。

取穴:神阙

方法:在贴药时,必须取仰卧位,并定准穴位,用酒精棉球将“神阙”穴擦干净,取药末5~10克放在穴位上,使药物伏贴稳妥,再用香桂活血膏或纱布和胶布固定,保持3~4天,10次为一个疗程。

编辑部的话:此“绝招”最初刊登时文章名是《穴位贴药治疗高血压》,它只需要一个穴位――神阙(肚脐),其“简便”特色可见一斑。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处方进行了改良,更总结出四时用药的经验。验方验法看来“简便”,得之却实在不易。

从穴位贴药到因时用药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殷之放

我自1983年到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门诊后,时常有高血压病患者就诊要求治疗,经针刺后,患者血压多有不同程度下降,症状也有较大减轻。

二十余载,处方改良

起初,高血压患者针刺取穴常用的有8~9个,后来精简到4~5个,疗效保持稳定。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患者经1~3个疗程下来,针刺降压短期疗效可以,但中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由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受到启发,我们从1989年起采用穴位贴药治疗高血压病,效果不错。1994年8期《大众医学》介绍的,是最初使用的敷贴中药方,经临床反复应用比较,后来膏药方处方改为以附子、川芎和三棱等中药为主,强调益肾养肝强心,活血化瘀通络。治疗时,将神阙穴常规消毒,取药膏敷上,以桑皮纸和橡皮胶固定,每星期敷贴2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20多年来经治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人的血压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规律可循,高血压患者的心输出量随病期进展而降低,总血管阻力随病情进展而增高。穴位贴药疗法治疗高血压前后心血流图变化测定显示:患者治疗后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动脉顺应性有明显增加趋势,其中远期疗效尤较针刺疗法为优。

阴阳平衡,长久稳压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还发现四季阴阳更替与高血压病患者阴阳变化有密切联系。众所周知,“天人相应”是古代养生与防病的重要原则,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一年中八个大的节气,是自然界阴阳平衡变化的一些关键时间点,如春分与秋分是阴阳平均,夏至是阳气极盛、阴气始生,冬至是阴气极盛、阳气始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的衰退,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中医认为高血压与阴阳平衡失调有关,病位在肝、心与肾,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阴虚阳亢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如果能在阴阳变化的关键点,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药物,对机体阴阳的失衡及经气的运行进行调节,将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这也是“辨证施治,因时用药”的穴位贴药法对高血压病的保健思路。

运用举隅:因时用药

穴位贴药疗法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因时用药,而在临诊时灵活加入配药,加药与膏药相应,膏药统治而加药专治。一般建议在高血压病治疗稳定后,即停药或应用维持量后,每年接受穴位贴药治疗2个疗程,即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每当夏至(2014年是阳历6月21号)起用上述基本膏药方加枸杞根粉0.5~1.0克,有痰湿阻滞者再加茯苓粉0.5~1.0克,每周2~3次,1.5月为一个疗程;冬至(2014年是阳历12月22日)起用上述基本方加杜仲粉0.5~1.0克,有痰湿阻滞者再加茯苓粉0.5~1.0克,每周2次,1.5月为一个疗程。

此外,患者平时要注意四季环境气候变化,保暖防寒。合理饮食也很重要,要戒烟酒、辛辣,低盐(每日3~5克)低脂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多吃粗纤维植物(如芹菜有很好的降压效果),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情绪波动,适量的运动,不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

绝招三:隔药灸治“溃结炎”

方法:将制附子、肉桂、檀香、红花、丹参、黄连等中药研成粉末,加黄酒调拌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为2.3厘米、厚为0.6厘米的药饼。艾炷底径为2.1厘米,高为2厘米,重2克。

取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等穴,上置药饼与艾炷,每穴各灸2壮(约30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由于患者病情不同,疗程亦有长短,短则一个疗程即能显效,长则5~6个疗程方能治愈。

溃疡性结肠炎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难题。本刊在1995年、2005年做了隔药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的介绍和进展报道。此“绝招”作为“艾灸温养脾胃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临床应用”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先后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如今,她又有了新的面貌。

从隔药灸到太乙温灸条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吴焕淦 施茵 陆

隔药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源于30余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验证,证实该法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主症,以及里急后重、肠鸣、神疲乏力等兼症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近年来,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又有新进展。

新增“合募配穴”

诸如在取穴方面,在沿用原定的一些穴位(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的基础上,增加了“合募配穴”――天枢配上巨虚。“合募配穴”是针灸临床治疗肠腑病症(溃疡性结肠炎为肠腑病症之一)的常用配穴方法。募穴乃脏腑之气血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故与脏腑之气相通。合穴指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合募配穴”具有通调肠腑、化湿和中、止泻通便作用。目前临床上合募配穴法与原取穴法隔次交替进行,以提高临床疗效。

研制“太乙温灸条”

溃疡性结肠炎有相当部分的难治病例,且比率逐年攀升。这些久病不愈的患者往往表现为对常规治疗反应差甚至无反应,或者在激素治疗减药过程中出现症状反复,或长期依赖激素出现不良反应等。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是脾肾阳虚、气血瘀滞肠络所致,我们新近研制的太乙温灸条具有辛香行气、活血化瘀、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功效,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太乙温灸条即将艾绒与乳香、没药、沉香、冰片、桂枝、透骨草、千年健等多味中药混合,制成直径3厘米的温灸条。这种太乙温灸条直径大于普通艾条,在施灸过程中可产生广泛而持续的火力和渗透效应,对各种寒证、虚证、痛证、瘀证均可产生良好的临床疗效。将其温灸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起到温养脾胃,温阳益气,调和阴阳,理气化瘀之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久治不愈的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乏力等症状。

便利和疗效权衡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医疗用品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购买。治疗结肠炎有各种灸贴、灸具、隔药灸等等,品种繁多,光个艾灸条就有众多名字,比如太乙灸条、药灸条、清灸条、陈艾条,等等让患者无从下手;再看成分,有的林林总总一大串,有的却秘而不宣。对此,我们建议患者不要盲目购买,因为很多这类商品并非正规医疗用品厂家生产,质量良莠不齐;且灸法治疗涉及很多环节,如穴位的选取、灸多少量、灸多少时间合适等问题,都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制定,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我们的“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操作规范”早在2005年即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全国百项中医诊疗技术推广项目,并已制作教学课件在全国推广。不过隔药灸所用的药粉仍为所内制剂,尚无市售成药,希望患者赴开展这项治疗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太乙温灸条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临床应用,相信不久也可以推广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其他疑难杂症和日常保健。太乙温灸条携带方便、易于操作,花费远低于目前临床诊疗价格,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由此获益。

tips名词解释

太乙温灸条(左)和清灸条

“太乙针”或“太乙灸条” 这是古代文献名称,指将艾绒与某些中药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的药艾条。

药灸条 泛指添加了药物的艾条。

清灸条 就是不加任何药物,单纯用艾绒制成的艾条。

陈艾条 这不是规范名称,网上有些商家因百姓喜爱贮藏时间久的艾绒,为迎合大众心理而这样命名。

绝招四:诸病自治“保健灸”

艾条灸降血压

取穴:百会、涌泉、足三里(涌泉、足三里穴双侧均取)

操作:每次选1穴,(涌泉、足三里穴双侧均取),3穴可轮流换用,均用艾条灸。

百会穴和足三里穴为雀啄灸,方法为:艾条点燃后,从远处向穴区接近,当被灸者感觉烫时,将艾条提起,再从远端向穴区接近,如此反复操作10次即可停。每次灸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起泡。

涌泉穴为温和灸,可双侧同时进行,方法为:令患者取仰卧位,将点燃之艾条置于距穴位2~3厘米处施灸,以患者感温热而不灼烫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

2006年刊登的文章

编辑部的话:本刊从2005年起开始连续刊登灸法保健文章,并于2006年起开设“百病自灸”专栏。自己灸治真的能疗百病吗?保健灸从起源到今天发生了哪些变化?民间越来越火爆的自灸疗法,未来会走向何方?让我们听听前辈的回忆和畅想。

从濒临湮没到焕发青春的“保健灸”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张仁

差不多10年前的一天,《大众医学》的编辑来我处约稿。当时我刚刚出版了《中国民间奇特灸法》一书,便建议向读者介绍一下流传我国千载、在近代却濒临湮没的保健灸法。此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大众医学》发表了数十篇保健灸文章,并开辟了《百病自灸》专栏。最近,听闻这些旧作将和其他各家经验一起整理成册出版发行,作为老一代中医针灸工作者,我是十分欣慰的。

近代衰落,现代兴起

保健灸,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庄子・盗跖》篇,提到:“无病而自灸”。之后,从唐宋的《备急千金要方》、《扁鹊心书》、《针灸资生经》直至明清的《针灸大成》等多部中医针灸名著中都载有应用灸法保健防病、延年益寿的内容,而且还出现了《灸膏肓腧穴法》等保健灸法的专门书籍。积累了从选穴、组方直至操作技术、适用范围等全方位的临床经验, 成为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1822年清道光帝的一纸废止令,针灸疗法退出官方机构之后,保健灸也就从此一蹶不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与此同时在东瀛,保健灸法却大行其道:无论男女,一生中都需行养生灸4次,成为日本民族推崇的优风良俗,民间还流传“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风门之穴人人灸”等谚语。

值得安慰的时,随着我国社会安定、物质丰富,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与针剌相比,灸法除了更为安全方便外,还具有独特的养生作用,古老的保健灸法又一次焕发了青春。首先是,它开始走出医院,进入大量的民间养生机构。20世纪以来,这项工作受到了我国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专门制订和出版了有关培训教材。以上海为主,专业应用悬灸保健或开展各种保健灸项目的机构遍布全国。2010年,源于我国的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作名录,针灸维护人类生命的价值正在引起全球性重视。

灸之所治,远非“百病”

现代保健灸无论在保健内容上还是灸法本身,均较之古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就保健内容而言,一种是用灸法“治未病”也就是预防疾病,据文献统计,已经覆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其中还包括预防癌症化疗时所出现的毒性反应和提高某些癌肿患者的免疫功能。此外,还有灸法防治艾滋病、竞技综合征、考场综合征、航天病的新研究。另一种是灸法保健,所为保健,也就是创造良好的身心条件、提高生命质量,比如灸法减肥、美容及消除疲劳等,都是近年应运而生的。随着老年人口增多,用灸法延年益寿也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据最新统计,灸法目前已应用于320多种病症的防治,已经远远超出当年专栏名字的“百病”之数,相信这个数字还将不断翻新。同时,对保健灸的机制也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如一直为古人所钟情的灸法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确可提高老年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调整体液中的微量元素,促使其健康长寿。

我认为,保健灸还将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针灸医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

保健、治病,务必分清

然而,走笔至此,我必须提醒读者注意:务必要搞清楚灸法用于治病和用于保健二者的区别。前者是医生的事,要在医院内进行;后者才是可以在家或在一些养生馆里做的,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用好保健灸,要做到二条:一是突出“防”,中医称为“治未病”。“治未病”这三个字,最早见于二千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原话是“上工治未病”。意思是好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预防。譬如我以前文章中提到的灸防中风,就是一例。现在提倡的用冬病夏治敷贴预防冬季呼吸道发病,实际上也是保健灸的一种。另外,用于延缓衰老的保健灸,也有“防”的意思。

二是突出“早”,要紧紧地抓住“灰色地带”这一时机(详见《家庭真验方――小绝招大健康》正文),也就是疾病刚刚露出苗头时。此时即给予保健灸,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当临床上发现各项指标刚刚超过临界值时,就应当及时进行保健灸。一旦戴上了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等“帽子”后,就应该找医生了。虽然保健灸也有“亡羊补牢”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增进体质、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即使是得病之后,同样可作为辅助疗法,但此时保健灸只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千万不能依靠它治病。

我深感“酒香也是怕巷子深”的。写前面一段文字,无非就想着保健灸赚一声吆喝,希望这坛酒让更多的读者闻到,饮来更回味香醇。

绝招五:“划十字”治酒渣鼻

方法:以1%普鲁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作局部浸润麻醉后,用一特制的手术刀在患者的鼻部皮肤上,作“十”字形方向来回交叉地将皮肤划破。划的程度(深度和力量)需根据皮损的具体情况而定。

1979年刊登的文章

近年病例的手术前后对比

编辑部的话:此“绝招”的大名是“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本刊最初于1979年发文介绍。据老编辑回忆,文章刊出后全国各地的酒渣鼻患者蜂拥而至。数十年后,我们想的是:疗法虽然简单,但终究要“吃刀子”,今天激光都普及了,它该光荣隐退了吧?没想到……

功成身不退的划痕切割法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 潘祥龙 徐平

酒渣鼻是发生在鼻面部皮肤附属器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鼻部潮红、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等多种损害,病久后可出现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鼻赘,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身心健康。对早期的酒糟鼻,临床均采用内服和外用药对症处理,但对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鼻赘型酒渣鼻却无特殊有效治疗方法。国外对鼻赘型酒渣鼻常采用手术切除再植皮的方法,但术后常会遗留显著性疤痕,严重的可以毁容。

“绝招”走过50年

曙光医院皮肤科从1956年建科起,经历代医师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中西医治疗酒渣鼻的方法,并传承至今。其中的特色诊疗方法――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是由石光海教授发明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至今日已走过了约50个年头。

该方法可以切断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削除肥大增生的皮脂腺和结缔组织,不仅能使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鼻赘型酒渣鼻得到根治,而且由疮面残留的表皮细胞修复创面,愈合后不留疤痕(详见《家庭真验方――小绝招大健康》正文)。

到目前为止,我科应用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各种酒渣鼻已达2500余例,其中鼻赘型酒渣鼻达200余例。仅2012年一年间,做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的患者就有200多例。

科研推广 持久振新

同时,该疗法的科研和推广工作也在不断进行。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曾于1958年获上海市卫生部门颁发的科技二等奖,1984年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等奖。1985、1986年分别举办两期《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推广学习班》。先后多篇,其中既有临床疗效总结、也有手术后创面修复无疤痕的组织病理和免疫学分析。2008年,该疗法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色诊疗技术课题项目,完成对酒渣鼻特色诊疗的再次推广。2012年,又获上海市卫生局的皮肤科振新及上海市卫生局酒渣鼻适宜技术推广的二项资助。

多年来,酒渣鼻划痕切割法的刀具得到了改良、制定了手术标准化,使经验性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成为规范化和标准化,得到更大的继承推广和发展。通过传、帮、带,我们将该疗法悉心传授给历届研究生和各地进修医生,目前太仓、北京、都江堰等地的医院已经开展了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工作。

新笋层出 老竹弥坚

今天,医学美容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药物和新技术如激光、光动力、冷冻、磨削等层出不穷。比如,点阵激光,可以缩小酒渣鼻局部皮肤的扩大毛孔;红光,可以减轻鼻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光动力,可缓解酒渣鼻的脓疱和炎症。但是,酒渣鼻划痕切割法仍然有它独特的价值,不能被取代。

酒渣鼻划痕切割法适应症是鼻部持续性红斑一年以上、毛细血管扩张、增生、肥厚的酒渣鼻,尤其是增生、肥厚者,只有通过划痕切割法治疗。而脓疱、小囊肿则需要药物控制后,才能手术治疗(新药物可短期改善酒渣鼻皮损,但停药即发)。

二氧化碳激光、冷冻技术,不但不能彻底改善皮损,还有出现疤痕的可能;且由于纤维组织不规则增生,触摸鼻部皮肤会有软硬不平整的不适感。因此,用类似新技术治疗酒渣鼻是完全不可取的。有不少已经做过激光、冷冻等治疗后无效的患者,转来我科做划痕切割法,由于其鼻部皮下组织软硬不规则,给治疗带来难度,或降低了有效率、或容易产生疤痕。这将是我们今后研究和解决的重点之一。

该疗法有效率在80%左右,对增生肥厚型酒渣鼻有效率可达95%。手术过程中无明显痛苦,术后1周左右创面即可愈合。具有操作简单、不需植皮、手术后反应小、愈合较快、不留疤痕的优点。部分病例可以一次根治。

此外,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整个治疗过程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与各种激光等新技术治疗的昂贵费用相比较,其优势更是明显。

Tips

手术为什么不留疤

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后为什么不留疤痕呢?原来,手术尽管破坏了表皮及真皮浅层,但手术后真皮网状层及毛囊、皮脂腺导管的残留复层鳞状上皮可修复创面,这就是表皮细胞赖以繁殖、再生的基础,因而能保证创面是表皮愈合,而不是瘢痕愈合。所以,只要手术时划痕程度掌握恰当,创面愈合就不会留有疤痕。一次手术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者,相隔6个月左右可再次手术。

“目前,国内外应用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酒渣鼻的医院还不多,我们期盼这项历经50年传承、研究和改进的技术,将来能得到更广的推进和发展”

绝招六: “双手”推出大健康

推拿治小儿哮喘(节选)

揉膻中 小儿取仰卧位,用中指指腹放在小儿两联线中点之膻中穴,按揉100次,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之效。按揉时中指须紧贴穴位处,手指不能移动摩擦,以免擦破皮肤。

1987年刊登的文章

编辑部的话:如果说多数外治“绝招”还需要药物、器具配合,那么,推拿只需要一双手,真正“无本万利”。难怪如今推拿养生大热,各种推拿班、推拿论坛和网站如雨后春笋涌现。山河旧貌焕新颜,万家欢中也有忧。我们邀请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为本刊读者介绍推拿养生疗法的前辈来“指点江山”。

让保健推拿真正造福大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推拿科 金义成

在所有的中医治疗技术中,推拿毋庸置疑是一种最古老的手法。“推拿”古又称“按摩”,保健可以说是按摩除了治病以外的另一主要功能。在《汉书》之前的《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记有当时上层社会专门从事按摩的工作者的故事,东汉医圣张仲景将膏摩列为预防保健法之,唐代药圣孙思邈十分重视日常保健按摩,在其著作中还介绍有唐代时期日常保健按摩操“老子按摩法”和“天竺国按摩法”等。综上所述,按摩不仅是好的治病手法,还是重要的养生保健手段。我曾经在《大众医学》上发表过推拿治疗失眠、腹泻、痛经等一系列文章((详见《家庭真验方――小绝招大健康》正文)。

随着现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健康的要求更高。社会上,各种养生保健方法随之兴起,国家也将“健康”做为一个产业加以扶持,不仅政府加大投入,同时也鼓励和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健康产业,推拿产业得到了有目共睹的发展。推拿热、按摩热、经络养生热,古老的推拿技术今天受到了群众和市场前所未有的追捧。

不过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应如何因势利导,尽可能地避免一些有损于推拿事业发展和不利于大众身心健康的行为。

提醒大众:掌下五分钟,背后十年功

在临床中,我也时见一些患儿家长对小儿推拿兴趣甚浓,不时询问推拿何穴、治疗何病、有何功用、能否照做等,从中可知一些人在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学习有关知识。

对于患者的求知热情,我很支持和赞赏,不过我也奉劝他们不要热情过度,要保持冷静。大家不妨想一想,以上海为例,一个推拿专业学生需在大学就读五年,不仅学习中医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现代医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论寒暑每天都要刻苦练习推拿手法和练功,毕业后尚需到“基地”培训三年,考核合格后方能“执业”。家长们仅凭学个班,或者在论坛上讨论一下,就想解决孩子的大病小灾,可能吗?

希望院校:人才培养符合实际、接轨时代

尽管中医推拿专业人才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有了很大提高,但与现在的市场需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我们对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跟风于学制的漫长、学历和学位的把控,而要加强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即使是推拿教师,也是要重视临床实践,因为他们身负培养后辈的责任。而一名称职的推拿从业人员,应该是学术型和技能型复合人才,要牢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至于保健推拿行业,应有专职的人才队伍和恰当的教材。对按摩师的培训固然可以延请推拿专业人士担当,但要求有些“教师”首先应了解推拿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而不是将《推拿学》改头换面成《按摩师》教材。以至于养生保健在专业方面很难和医疗专业加以区别。

奉劝机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业内有句名言“不懂十二经络,开口动手必错”。我们从事的是“人命关天”的职业,非同儿戏。希望有关培训机构和人员,要有序、规范地进行市场活动,切不可见“利”忘“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