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员工素质拓展

员工素质拓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员工素质拓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员工素质拓展范文第1篇

云南电网公司员工素质工程的内涵

云南电网公司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导入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新理念——麦克里兰(McClelland)素质“冰山模型”(图1),并将此理念贯穿于员工素质工程的始终。

依据“冰山模型”,人的素质包括显性的知识、技能素质和隐性的潜能素质两部分,前者属于水面上的冰山,与工作绩效直接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进行测量和观察。后者属于水面下的冰山,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但却能对工作绩效产生更为重要、深远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人们通常注重显性素质的培育而忽略了隐性素质,或者说对隐性素质重视不够。

为此,公司结合企业的实际和员工队伍的现状,以“一个基础、两个支持、八项任务”(图2)构建了员工素质工程的主要内容,从而较好地统筹了“冰山上”和“冰山下”、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

提升员工素质的关键措施

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人才评价是全部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础。所谓“为治以知人为先”,如何保障企业正确的识别人才,是首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公司借鉴“冰山模型”理论,从2009年起开展了供电企业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及行为评价标准的研究及应用工作。建立起了“以职系为基础,以职能为主线,以岗位为依归”,包括了5类职系、26项职能所含38项通用类能力要素和169项鉴别类能力要素、覆盖供电企业643个常见岗位的素质模型,集中反映了企业对各个岗位的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和期望。同时,配套开发了相应的岗位培训规范、培训课程、评价试题库以及测评应用系统,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开辟多元职业发展通道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电网企业需要一大批员工长期在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然而,历史形成的惯例是一线岗位岗级低、待遇低,当员工成长到一定阶段,只有通过行政职务的晋升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提高薪酬待遇,“技术技能优而仕”,导致技术技能骨干断层,许多本身也只适合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员,也因感觉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而过早产生职业倦怠。为此,公司在传统行政职务晋升的通道上,开辟了技术、技能专家职业发展通道,即在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职务、岗位不变,但岗级、待遇可以不断提升。其中:技术专家最高可享受到省公司正职的待遇,技能专家可享受到地市供电局正职的待遇。2011年,公司选聘技术专家50人,其中:一级技术专家1人,二级技术专家1人,三级技术专家5人,1-4级助理技术专家43人。2012年,选聘技能专家8人,其中:一级技能专家1人,二级技能专家3人,三级技能专家4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技术、技能岗位员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健全员工培养开发体系 首先,建设教育、培训“双系统”。通过培训系统的建设,组织大规模、体系化、针对性的业务技术培训,解决员工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升问题;通过教育系统的建设,潜移默化、长期熏陶,解决员工价值观、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性格特征等深层次的隐形素质的矫正和提升问题,两者协同推进,促进员工素质稳步提升。其次,打造高端人才的“摇篮和孵化器”,2008年采用产学研协作中少见的“两站合一的模式”建设博士后、研究生工作站,一些科研成果已在公司系统得到应用。第三,启动持证上岗工作,推动员工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2008年,公司从制度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资源保障体系、激励约束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全员持证上岗管理体系,先后获得了专业技术资格、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电工进网作业许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等几个主要证书的培训取证资质。新建了5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形成了覆盖水力发电、火力发电、供用电、电力建设的工种门类齐全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第四,2009年在云南省首家建立了竞赛获奖员工直接晋升相应职业资格的制度化机制,截止到2011年底共计119名员工获准晋升相应职业资格。

优化激励约束措施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在传统的考核、表彰、奖励的基础上,开展了员工现场生命自救互救培训、员工辅导计划、“和谐温馨”变电站建设三项工作,高度契合了公司现阶段员工在安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不同需要。一是建立员工现场生命自救互救培训机制。公司2009年针对意外伤害高发的工种和最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在综合医学、消防、地震、动物研究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编著了17.9万字的培训教材,实行全员轮训并规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必须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方可上岗。二是实施员工辅导计划。建立了员工心理在线评测系统,编印了《员工心理自助手册》,针对“近期发生职务、岗位变动,出现情绪波动的员工”等12类重点人群,开展员工心理疏导,建立帮助工作机制。三是从强化人文关怀入手,推进“和谐温馨”变电站建设,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

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借用“工程”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遵循目标指标化、任务项目化的思路,形成包括工作项目、内容、主办部门(单位)、协办部门(单位)、责任人和督办人的健全的任务目标体系和任务落实体系,逐年逐级分解下达项目推进计划。其次,突破员工队伍建设单一或过度依赖人力资源部门的传统,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和评估办法,把员工素质工程开展情况纳入组织绩效管理,形成公司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归口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共同承担起建设员工队伍应有的职责。第三,为提高认识水平,掌握工作信息,共享工作经验,通过会议动员部署、现场调研辅导、建立联络员工作网、编制专门工作简报、借用外脑合作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内外媒介交流等有效措施,建立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员工素质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

提高员工素质 人均素质当量:2011年公司主业在岗合同制员工(母公司口径,不含县公司)人均素质当量达到0.93,比2008年提高了0.4个点值。人才密度:2011年公司人才密度达到93%,比2008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文山、保山、德宏供电局等10家单位的人才密度已经达到100%。高技能人才比例:2011年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83%,比2008年提高了11.53个百分点。全员培训率:2011年公司系统培训总人次为437430人次,人均年培训学时72小时,全员培训率达到99.33%,同比2008年上升了2.46个百分点。其他关联指标:2008-2011年,公司员工中产生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102人,云南省技术状元18人,特别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的持证上岗率大幅提升,2011年达到98%,同比2008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员工的论文获奖数、科技进步奖获奖数、知识产权获取数、QC成果获奖数,都在持续较快增长。

强化基础管理 员工素质工程的开展,进一步健全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数据、指标、台账,规范了相应的制度、标准、流程,革新了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方法和工具。2008-2011年,公司先后组织编制了人力资源职能战略、五年规划和分年度行动计划,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组织架构一体化调整,厘清了各级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界面,完成了工资分配制度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了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出台了规范劳动用工的系列文件,修编了人才评价管理制度,健全了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一体化、规范化、信息化。

员工素质拓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素质提升;高素质劳动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的教育是人类发展中亘古不变的追求。而教书、育人中,育人又是教育的根本,正所谓做事先做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校是教育学生怎么做人的地方。《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指出:职业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塑造与企业、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们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概述

现代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员工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现代企业制胜的法宝。我校作为集团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之一,肩负着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我校学生以职工子弟为主,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缺乏毅力、耐性,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都很淡泊,这极不符合现代企业用人的标准。因此,我们急需通过素质提升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帮助他们达到和谐的全面发展,为集团打造一批热爱企业、以矿为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好员工。

二、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基本建成“1136”素质提升特色项目,即“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三级育人体系,六项任务”,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育人氛围浓厚的素质教育中心,打造出一支较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教师

队伍,建立起系统化的三级育人体系,推进提高学生素质的六项任

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1.建成兼具文化渗透、技能拓展、品格铸就、特长培养、心理调适等功能于一体,教研和实践能力一流的素质教育中心,为素质提升搭建平台。

2.建设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拥有较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障。

3.构建“校―素质教育中心+政教处―班”三级育人体系,让它成为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绿色通道”,也为六项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机制保障。

4.用课堂传授与团体活动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企业文化、国学素养、心理健康、音乐素养、拓展训练、跆拳道六项任务的实施,培养热爱潞安、以矿为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好员工。

三、建设内容

1.企业文化――渗透企业文化理念,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塑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有潞安主人翁意识的潞安员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地观摩,使学生和员工了解潞安的历史和成就,提升潞安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德育系列课程的开展和道德楷模的示范,激励学生和学员做职业道德高尚的人。

设立企业文化墙,借助板报、广播等形式宣传潞安理念文化和集团优秀员工;每年聘请集团公司标兵、劳模到学校做讲座,激励学生向标兵看齐、向模范靠拢,争做技术能手。

2.国学素养――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

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企业、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塑造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人。

3.心理健康――保持身心愉悦,促使健康成长。

通过课堂教学、个体咨询、团体活动等形式,塑造积极向上、自信豁达、人际和谐的人。

成立一个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心理社团,每班选2~3名学生加入社团,定期举办社团活动,培训社团成员成为各班心理观察

员,促进班级同学交往,及时发现心理隐患;通过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方法;每年开展心理情景剧展演、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

结合“心语花园”中有价值、有代表性的个案记录,建立心理案例库;针对学校中大量存在的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及行为问题,完成《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报告。

4.音乐修养――发展音乐特长,陶冶艺术情操

拓宽学生学习领域,提升音乐素养,培养乐观向上、自信的人。

按年度开展校园音乐节,建立学生成果展示平台,评出最佳乐

手、歌手,优秀节目上传校园网站,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和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远离低级趣味。

5.拓展训练――强化体能技能训练,拓展团结协作能力。

通过拓展训练提升学生和员工的决策力、执行力、领导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塑造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具有团队协作意识的合格学生及员工。

6.跆拳道――学跆拳,强体质,塑精神。

培养百折不挠、懂礼仪、讲廉耻、能忍耐、善克己的学生,与心理情绪发泄室相结合,来疏导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地方,达到培养乐观、阳光、意志坚强的人。

员工素质拓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培训

现代酒店业的竞争,其本质就是酒店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的竞争,培训一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是酒店人事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在酒店业这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内,高素质的员工代表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胜的法宝。酒店员工的高素质,不可能仅期待员工招聘时抬高门槛,令其入行时就“天生佳质”或在后来工作中自然天成。“玉不琢,不成器”,企业只能是通过系统的员工培训,才能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提升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值,将员工从企业“人工成本”转化为企业的“人力资本”。

一、当前酒店行业员工素质培训的种种误区

员工培训是酒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酒店发展新趋势下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一些酒店,尤其是在人员流动较大的酒店中,对员工培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如培训对象上,只注重管理层而忽视员工层;培训序列上只进行员工岗前培训,而无在职后的继续教育系统培训;即使岗前培训,内容也只限于一般服务技能的传授,而不拓展到员工的素质教育培训。从表象看,酒店的经营者不积极为员工提供系统地职业教育培训是一个认识问题,认为酒店业员工从事的工作简单,技术含量低,不需培训或是没有必要持续培训、拓展培训。但实质上是考虑到经济利益所至,认为酒店业人员流动大,尤其是一线员工,受薪酬低、职业发展预期不乐观及从事岗位最佳年龄所限等因素的影响,跳槽频繁,酒店给员工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不易回收成本的不合算投资。因而,抓员工培训对酒店个体来说往往感到对己不划算,但若不培训又势必因从业人员的水平低下导致酒店的竞争水平低下,更无从谈起员工的个人发展和酒店的发展兴旺,两难的局面导致众多酒店在员工培训问题上,究竟做不做?培训什么?如何培训?陷入了徘徊、惘然的困惑。

二、酒店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培训是依据饭店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在满足饭店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使员工得到长期学习的机会,确保所有员工都能获得与现在或将来的工作相关的培训以及发展机会,以此促进员工个人绩效提高,最终实现饭店经营管理的提升。确定培训是一项对人的投资,培训已不再是以传授员工的工作技能为主,随着培训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提升和相关资源的配合,培训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保证,为酒店吸引人才、培训和发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酒店业不同于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来自流水线,其以服务为核心的产品组合有赖于员工面对面地为顾客提供,服务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直接影响着顾客感受中的服务质量以及酒店声誉和经济效益,员工的素质高低决定了酒店的经营成败并不是危言耸听,关键是要同时解决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组合,即将育人与选人、用人、留人环节相关联。在选人环节要注意避免两个极端,首先在员工招聘中要注重不求最优只求岗位最合适的人。服务业技术含量不高,薪酬也不高,不可能留住太优秀人才,不将其囊括不仅避免了他们的只是作跳板骑驴找马,也是杜绝社会资源的浪费。但不招高端人才并不等于将门槛降低招入不可塑之材,一线员工除因直接面对顾客服务有外在条件要求外,个人的品质素质和智力感悟力也得基本具备,否则今后的培训“温度”再高,“石头”也不能孵出“鸡娃”;在用人环节则应抓培训效果的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激发经营者对培训投资价值的认可和培训再投入的热情,相辅而来的绩效考评、薪酬挂钩甚至择优提拔,更能激励员工们工作追求卓越、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良性循环,这也是为后一步的留人作铺垫;无论是如今热议的情感留人、制度留人还是薪酬留人、事业留人,都离不了经营者对员工是否真正视同己出、以人为本,舍得为员工的成长投入,舍得为企业的长效发展投入。以育人为主线串起的公平用人、激励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链,不仅可以稳定队伍,栓住人心,更能通过提升员工的执行力提升酒店的服务档次,赢取丰厚的回报。按照管理学中木桶短板原理提示,在酒店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中,恰恰是处于最基层的员工决定着酒店的整体服务档次和水平,那种只顾“塔尖”忽视基础的教育培训,注定是短视且难以奏效的。过去古战场上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在今天倡导团队力量取胜的商场上已显得过时,酒店业的培训对象必须是全员的。

三、酒店员工素质培训方式

酒店员工培训如期待从源头上收到实效,其传授的内容不应只是岗位表象需求的一般实务性操作技能,而应深化到人员内在素质的培训。闻名于世的美国里兹-卡尔顿饭店管理公司提倡的“淑女、绅士式的服务”,若服务者自身不具备内外兼修的素养、气质、技能,是不可能将貌似平常的服务工作做到如此优雅的境界的。海尔总裁张瑞敏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看似容易的事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作为员工只有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兼备,才能发自内心地娴熟运用技能为顾客服好务。因而酒店员工的培训内容应是从实务技能传授到内在素质的熏陶,从思想品德教育到业务素养的提升等全方位的。具体来说员工思想素质的教育,即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从业责任心的培养,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队协作等方面;业务素质培训则归结到执行力的提升,内容涉及到仪容仪表、礼节礼仪、形体、语言等训练,其中的形体训练包含仪态、站姿、座姿、走姿等,语言培训包含普通话、英语水平测试等级考试的训练。目前在服务业流行的“服务人员五项修练”培训教程,把服务人员需具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浓缩成看、听、说、笑、动五项基本功,不失为从技能培训向业务素质培训的过渡衔接。服务工作最大的特点是与人打交道,有效沟通能力的培养及服务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等,都应是酒店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业务素质培训的渐进内容,这样不仅能使员工感到学习不断有深度,工作更富有挑战性,还能增加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期盼,工作更安心。

员工素质拓展范文第4篇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民生工程、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在天然气大力勘探开发和进口引进的基础上,国内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尤其是终端城市燃气业务发展更为迅猛,城市气化率明显提高。城市燃气企业作为天然气公用事业的组织者,承担着安全平稳供气的重大责任,只有保证安全环保,做到万无一失,才能确保天然气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如何做好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摆在燃气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随着燃气企业的迅猛增加,安全事故也屡屡发生。从理论上讲,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有观点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中占96%。实践证明,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安全管理水平、安全防护知识水平、劳动防护用具使用情况、灾害预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身体健康状况、意志品质、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能力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生产安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制度、管理、训练、培训、教育等手段,促使以上各方面加强和提高,有效消除和化解安全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在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对提升燃气企业本质安全程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强化劳动组织管理

劳动组织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劳动定额定员、机构编制、劳动组织形式等。强化劳动组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规范约束机构设置。城市燃气是近几年的新兴业务,燃气企业刚刚具有一定规模,不像多年运行的油田、炼化企业有成熟的机构编制规范。作为燃气企业,应先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机构编制规范,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相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加强岗位研究,开展岗位分析和工作评价,细化岗位职责、岗位权限及岗位绩效指标,明确上岗条件,尤其是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要进一步明确,确保满足安全管理职责到位,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动态调整满足需要。燃气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机构编制要实行动态管理,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业务拓展、区域增加等因素,动态调整安全管理人员定员,以满足安全管理监督的需要。

监督检查确保落实。通过日常工作调研、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落实,为安全生产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人力资源优化

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有能动性的资源,是企业系统中最难协同又贯穿经营过程,并控制每一个环节的系统集成。每一名员工都时时刻刻参与着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事故的预防要靠员工的直接参与,员工素质的高低与事故发生率成负相关关系。因此,提升员工素质已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提升员工素质,一是严把入口,择优录用。燃气企业多为新设立的项目公司,员工大部分通过属地化招聘解决,员工聘用工作任务艰巨。企业成立后,要强化人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招聘、使用、晋升、退出等制度办法,明确聘用条件,严把新增员工素质关,尽快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熟练、综合素质较高、安全操作规范的员工队伍,确保安全生产基本要求。二是因岗而异,选配人员。招录员工前,应先根据所需用工岗位的上岗条件,明确招录人员基本条件,根据岗位类别和岗位层次,开展梯度招聘,力争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优化调整,各尽其能。建立健全岗位考核聘用制度,定期开展履岗能力测评,结合测评结果,做好人员调剂工作,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挖掘内部资源潜力,减少用工数量,精干员工队伍。

强化员工队伍培训

培训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也可以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加强员工培训,能有效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燃气企业应做好以下4种培训:一是入职培训。目前,开设城市燃气专业的院校较少,尤其是高等技术专科院校更少,城市燃气企业快速发展,需要用工数量巨大,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满足需求。燃气企业从市场录用非燃气专业毕业生时,要先开展入职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招聘录用,提高招录人员的基本素质,为后期岗位专业培训奠定基础,提高再提升能力。二是岗前培训。按照地方安全部门和企业岗位管理工作要求,燃气企业要做好岗前培训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重点培训燃气基本理论、岗位操作规范和厂纪厂规及安全管理规定,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许可证和燃气企业上岗操作证,确保全员持证上岗,提高安全操作素质。还要积极做好岗前跟班实习操作,做好理论联系实际和熟练岗位操作规范。三是转岗培训。燃气企业岗位不多,但差别较大,各有特点,操作规范各不相同。岗位员工调整时,要严格执行转岗培训制度,必须做到不培训不转岗,培训不到位不转岗。转岗培训要突出重点,区分异同,重点补充不知、不懂、不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让转岗员工尽快满足新岗位要求。四是做好技能提升培训。岗位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理能力,作为新兴的燃气企业应该加大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水平。重点开展师带徒、晋级培训、经验交流、赛前急训、技能工作室等技能提升培训,通过技能鉴定、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方式建立技能人才成长通道,逐步建立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体、技能专家为核心的技能人才队伍。

强化绩效考核管理

生产安全是燃气企业生产组织的重中之重,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将生产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领导绩效合同,达到生产安全与工作绩效、奖惩相挂钩的效果。在绩效合同中纳入两个劳动安全关键绩效指标,一是HSE管理评价,主要考核安全管理及体系建设水平;二是安全环保责任事故,根据劳动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扣减绩效考核总分。燃气企业承担着公用事业服务职能,服务的对象为用户。燃气安全生产经营不单纯涉及员工,还涉及燃气用户。燃气公司要充分发挥员工和用户的作用,建立报告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和用户安全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发动大家来共管安全,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员工素质拓展范文第5篇

职业培训论文可以让劳动者掌握职业常识、道德和技能,帮助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经济发展。而长春市无论中介制还是员工制的家政公司对职业培训都未高度重视起来,暴露出很多职业培训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一、 长春市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存在问题 

(一) 培训对象素质较低 

长春市家政服务员主要来自吉林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和下岗女职工,年龄大都在40岁左右,少数培训育婴师的年龄在35左右,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多为小学和初中,学历较低,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 培训课程、内容较单一,应试化现象严重 

长春市具有职业资格授权的家政培训学校有6家,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家政员、育婴师、月嫂、催乳师、营养师、护理员进行,其他如按摩、厨艺、茶艺等课程因需求少而较少开设,课程设置较单一。 

初级培训,国家推行的是免费政策,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实操课占60%以上学时,理论课主要涉及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培训内容多围绕职业资格考试进行,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题库里划考试范围进行培训,培训学时较短,达不到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理论学时多于实操学时,培训过于应试化。 

(三) 培训形式较单一,缺失人性化 

理论课培训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培训师根据职业资格考试范围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多不规范,背景和内容选取不考虑中年妇女的视觉感官和接受度,只符合自己的授课要求,授课过程互动较少,老师讲学员记,培训师也不知道学员是否都听懂学会了,缺少人性化。 

(四) 培训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整个家政行业培训师,年龄和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她们曾参加过职业资格考试,从事过家庭服务,学历不高但理论和实际经验都具备;青年培训师大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很多都未从事过家政服务的实际工作,通过了职业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便可培养成培训师;另一部分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技能型培训师,级别较高,能力较强。 

(五) 培训环节不健全 

只有家政员职前培训,职中和职后培训缺失,通过职前培训拿到证书的员工就业后,多是自己根据需要再参加高一级的考试,家政公司几乎没有职中和职后培训,对于企业从事行政等管理的员工,也仅是岗前培训,培训环节都集中在职前,职中和职后培训跟不上,极易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六) 培训考核方式较单一 

培训考核方式是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考试就算合格,拿到证书后家政公司就可安排上岗,家政公司不再进行员工学习能力、性格、整体素质等的考核,缺少对员工的整体认识,导致了所派家政员不让雇主满意等矛盾的出现。 

二、 长春市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 国家、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家政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 

除了初级免费培训外,由政府扶持家政员免费参加职业资格初级考试,除了政府下属的家政培训公司和学校外,给予其他有职业资格认证资质的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经费支持,帮助学校扩大招生,分区就近培训,以增加就业者数量和提升就业者素质,缓解供需矛盾。 

(二) 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家政服务业 

现在长春的家政服务市场缺少从事高端家政的人才,而目前家政学专业正发展蓬勃,在这种形式下,吸纳优秀大学生充实家政培训师、企业管理或者家政员队伍,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活力。 

(三) 改革创新家政职业培训的教学方法 

长春市家政培训学校的教学方法单一,不人性化,迫切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原有直观演示法基础上,加入情景教学和问题讨论法等与学员互动,启发引导学员的综合能力。现在实操课培训采用的是四级教学法,即准备、示范、模仿、练习,应融合项目导向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学员制定工作计划,培训师指导,实施,检查,自我反思和进步。 

(四) 严格考核评价体系 

培训课程需要一个合理规范的教学评价来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改进教学方案。长春市家政职业培训的教学评价仅是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学校内部和家政公司没有针对培训的教学评价。 

培训学校应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每节课都给学员发放课程评价表,评价课程的内容、方法、手段、条理等,培训师课后审查找出问题,下节课及时改正,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 

家政企业应制定评价表,评价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等,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员工素质。 

(五) 家政公司要提高对职业培训的认识,强化职业培训 

员工素质拓展范文第6篇

前言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功能上,也增添了新的难度和新的内容。对于图书馆来说,以读者为本,为读者服务是其重要的宗旨和工作内容。图书馆在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在强调以读者为主的宗旨下,研究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的策略,有着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对于一座图书馆而言,无论是学校的图书馆,还是公立的图书馆,其重要的宗旨都是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读者提供知识的服务。对于图书馆而言,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充分的的利用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的作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可以说,离开了服务读者这项重要的功能,图书馆的存在择丧失了自我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如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素质不够高,图书馆的为读者服务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掘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只有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为读者和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和资源,才能为读者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贡献。图书馆的针对对象就是读者,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可以说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图书馆提高读者服务水平的策略

1.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的过程中,其服务的观念并不是很强,这导致很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对读者态度恶劣,冷漠等现象,而读者在图书馆寻求知识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服务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在强调以人为本,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下,首先需要扭转的,就是服务理念的问题。图书馆要想提高服务的水平,必须要转变服务理念,使图书馆所提供给读者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的形式要创新化和个性化,将对读者接受服务过程控制导向转为读者接受服务过程服务导向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形象服务向实效转变。

2.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角色意识的培养

图书馆要提高服务的水平,必须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要知道在图书馆服务中,员工是直接与读者打交道的。图书馆员工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务的水平和效果。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方面的培训,如帮助图书馆员工树立热爱读者热爱图书馆的思想,并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在图书馆更新设备和系统的时候,需要向员工讲解系统的科学性,并要求员工熟练的掌握和应用这一技术。而在员工的角色意识的培养上,也是极为重要的。加强图书馆员工的角色意识,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成就感、荣誉感. 和归属感。使图书馆的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服务的重要性,并且愿意用心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素养,并耐心和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给读者。图书馆加强员工对于图书馆服务宗旨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图书馆的“为读者服务”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践在具体的行动中。加强员工的角色意识的培养,把员工的服务精神贯穿在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主动为读者服务,耐心而且熟练的提供服务给读者。

3.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并不仅仅是给读者借书和还书两项功能,而是在这两项功能之外,还有着更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而言,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要实现图书馆的拓宽服务领域,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大图书馆、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的观念,将管理范围拓展至网上的虚拟资源,积极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要通过网络搭建一个信息丰富、查询便捷、资源共享、便于交流的服务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深化信息服务内容,充分挖掘馆藏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其次,实现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主动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要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需要具有创新的精神。

4.完善服务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服务的水平

对于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的提高而言,从制度上进行服务的保证,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措施。制度有着约束和鼓励的作用,图书馆服务机制的完善,是保证服务水平的关键。图书馆服务机制的完善,要奖惩分明,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的要求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员工遵守,并将图书馆的服务与制度上的奖惩相互结合,对员工的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惩戒,对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水平都较高的进行奖励,是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我的水平和素质,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

5.加强服务创新,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细节和水平

图书馆的服务是体现在细节中的。对于图书馆而言,加强服务的创新,将“读者第一”的观念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图书馆的服务并没有固定的内容,针对读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一个工作内容,针对社会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检索和借阅是一个工作的内容,如一些图书馆开展的“你购书,我买单”的活动,让群众开出想要看的书单,而图书馆则负责采购这些书。这些服务互动,与以往图书馆被动的等待读者到来的方式相比,有着一定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这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都是需要发挥图书馆的创造性的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对读者进行阅读兴趣的研究和调查,并根据相应的兴趣采购图书,对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解答等,都是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员工素质拓展范文第7篇

一、企业培训的瓶颈

瓶颈之一:培训定位模糊。对培训定位不清,致使培训与企业长期发展脱节,培训并没有真正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做出贡献。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然而大多管理者对培训认识不清,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或者是某些技能的学习,无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企业领导没有将培训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在经费紧张时首先削减培训经费。与此相应,员工也就认为培训就是离开工作短期休息,培训没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联。

瓶颈之二:培训主体错位。培训只是培训部的事,高层不重视,中层不支持,基层不理解,培训部角色尴尬。企业高层常有这样的认识:“企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员工素质不高,员工是人力资源部招聘的,培训部是负责培训的,员工素质不行是培训部培训得不好,所以这些问题不是我们管理人员的责任”。培训部就好比一个“孤独的漫步者”,这就是培训部尴尬的角色。

瓶颈之三:培训对象错位。许多企业尽管重视员工培训,却只是关注中基层员工的培训,忽视对高管层的培训。只对中基层员工培训,忽视对高层培训,或者笼统培训管理层,员工的素质愈来愈高,而管理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瓶颈之四:激励配套缺位。轻视培训后期监督和人才提拔,造成人才流失,人才流动下的愤怒与恐惧导致企业领导伤心之余不再做培训。有些企业很重视培训,并且为员工提供众多的培训机会,但却忽视培训的后期监督和人才提拔,让员工感觉学而无用。人才的高流动率使高层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上,培养了需要的人员,但却留不住人才,最后为别人做“嫁衣”。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说走就走了,本来还很稳定的员工在培训后反倒跳槽了。这些现象使得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害怕“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一来,即使认识到培训的特殊意义也会减少对培训工作的投入。

瓶颈之五:培训供求错位。培训没有建立在科学的需求分析上,培训没有针对性,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导致培训效果事倍功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就没有针对性。总之,许多企业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技能要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设计培训。培训前不进行细致深入的需求分析,对课程及设施不进行合理的设计,导致培训需求不明确,让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毫无规矩、偶然的、随意性的工作。

瓶颈之六:培训监督缺位。许多企业重视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和选择过程,而当进入实施阶段时,却忽视了对培训的监督和沟通。培训实施需要必要的监督,以便实时掌控学员的学习信息,同时可以使培训项目在不断反馈过程中得以改善。而实际情况是,培训一旦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结束时才进行简单的考试。通常的学员都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主动地参加到培训中去,培训中缺乏沟通。同样的培训课程,有的学员学习效果很好、获益匪浅,而有的学员却所学甚少,就是因为沟通存在问题。培训过程中缺少监督和沟通造成事倍功半。

瓶颈之七:培训方法不当。在培训方法上,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培训师讲,学员听”,从而产生枯燥、效果不好的弊病,使员工失去对培训的兴趣。许多培训师根本没分清培训与教育的界限,培训应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中心,而关键在于改变学员的技能。我们还需要研究能够切实改变学员技能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国外探索出的讨论式、学习式、讲演式、游戏式、案例分析、模块培训等方法值得企业借鉴。

二、员工培训的木桶原理

1.木桶原理内涵。木桶原理指的是: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这只不过是木桶定律之一。人们往往关注木桶定律之一,而往往忽略木桶定律二:一只木桶能不能装水,完全取决于有没有桶底和桶底的质量!

2.木桶原理启示。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分别象征着企业、部门、班组和员工个人最大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员工培训实质上就是通过培训来增大这一个个“木桶”的容量。通过分析木桶原理与员工培训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木桶原理可以在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两大方面给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启示。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企业的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管理者应用统筹、系统和项目管理的理念来建立完善培训体系,以及操作各个培训项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逐步改变员工的思想素质,提高工作技能,培养科学工作习惯,产生更大的绩效。所以做培训之前,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建立培训部门组织和实施相关培训项目的目标,而且要有一个初步的效果预测和培训管理规划。

三、培训对象之木桶原理

瓶颈拓展之一:培训主体就位。培训部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得到足够的授权,解决培训需求分析、项目确定、内容设计、培训评估的问题。培训部应设定衡量本企业人才的标准,然后根据标准设定相关课程,组织培训;在培训部的监督下,由中层管理者负责在部门内实施“全程培训”,培训部应将精力集中在素质培训方面,并在一系列培训、考核后对人员的提拔和推荐有一定的发言权,培训部的重要地位应该加强。

瓶颈拓展之二:全员系统培训。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除非这个企业人浮于事,否则每一个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这个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当市场竞争不激烈时这一点恐怕还不明显,但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某些薄弱环节的瓶颈作用就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有不少企业受培训经费所限,只对生产工人进行培训,忽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忽视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有的企业则只对阅历较浅的年轻职工进行培训,忽视对资深老职工的培训。这些做法都是与木桶原理相违背的。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极为迅速,忽视对管理人员、经营者、老职工的培训将使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了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员工培训的对象应全员化。近年来,企业培训的对象更进一步从本企业的员工扩展到了与企业相关的非本企业人员,例如合作厂商的员工、顾客等等,以使自己的产品充分展示其效能和优势。瓶颈拓展之三:针对“短板”员工。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要增大木桶的容量,我们可采取两种办法:第一是同时加长每一块木板;第二是只加长最短的木板。相比之下我们很容易看出,要增大相同的容量,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要经济得多。有不少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不考虑员工实际水平的参差不齐,其培训过程象学校上课一样要求统一的模式,采取统一的进度。根据木桶原理我们知道这样做实质上采取的就是上述的第一种方法,是很不经济的,它大大增加了培训投资但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它缺乏针对性。更有一些企业将培训视为福利的一种,奖励给表现出色的员工。这样做更是与木桶原理背道而驰,它只是使长木板更长而短木板则依然短,企业整体实力还是提不高。现在很流行揭短管理,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断查找和发现自己的最短处并及时对症下药使之由短变长,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要想加长最短的木板,首先就要找到它。要及时找出最短的木板,这对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编号法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制造性企业里,产品经过每一道工序时,该工序工人的编号都要加到该产品上,最终成品的编号就包含有经手的每一个工人的编号。一旦某个产品出了质量问题,根据该产品的编号便可直接找到责任人,然后对该责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和培训,以加长这块最短的木板。

四、培训内容之木桶原理

瓶颈拓展之一:培训内容个性化。若把企业的某个部门或某一岗位比作一个木桶,那么这个部门或岗位上的每位员工就是组成这一木桶的每一块木板。并且每个员工的能力、素质、知识、技能等都是参差不齐,而模式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培训,只能满足一部分员工的需求,但是大部分的员工培训却没有满足。由于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客观上是参差不齐的,所以组成这一木桶的木板是长短不一的,其中必有一块是最长的。因此,企业培训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提升员工素质。

瓶颈拓展之二:内部强者模范化。由于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客观上是参差不齐的,所以组成这一木桶的木板是长短不一的,其中必有一块是最长的。我们完全可以设法让所有短木板向最长的那一块木板看齐,从而有效地避免木桶原理的负作用,增大木桶的容量。很多企业一提到员工培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从外部寻求培训资源,而不是从内部开发培训资源。实际上,企业的每个部门或岗位上必有一个工作能力最强的能人,作为最强者的这些能人必有其独特的、成功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企业应注意对这些能人的成功经验进行挖掘、整理、完善和提升,使之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成为非常切合其所在部门和岗位实际的宝贵的培训资源。然后,通过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把已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的培训内容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让每个在岗的员工都按照制度和手册所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工作,从而使个别能人的智慧和能力迅速地转化成为该部门或岗位全体员工统一的、一致的行为。

瓶颈拓展之三:培训内容丰富化。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培训特别讲究实效和收益,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员工适应其当前岗位工作(下转第84页)的需要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主要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技术培训。

如果将每一位员工比作一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那些木板就是该员工所掌握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而该木桶的最大容量就是该员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某个具体的员工来说,除非岗位知识和技能是他的薄弱环节(例如新员工),否则单纯的岗位培训对于提高该员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现代社会是协作性社会,以合作求竞争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这不仅要求员工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员工掌握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在现代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所以,员工培训的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例如,现在国外比较提倡并盛行自我提高性培训,其学习内容不一定同目前的岗位工作相一致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这种自主性选择的业余学习同样得到了企业的支持和指导。

瓶颈拓展之四:人文素养固桶底。若把每一位员工比作一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那些木板就是该员工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木桶底则是该员工的人文素养。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泄露,严重的情况下桶底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木桶整个崩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优势正在替代传统的物质资源优势,“以人为本”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人文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整体竞争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越来越需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

员工素质拓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 员工培训 培训评估

1.员工培训的激励作用

1.1有助于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都想在组织中出人头地,成就动机是现代员工最主要的欲望,就员工个人而言,对知识、事业和个体的成长不懈地追求,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追求。

1.2有助于明确工作的价值,提高工作自觉性。员工培训可以帮助员工了解组织的历史与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组织理念;明确组织的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清楚自身岗位的职责和重要性;掌握岗位所需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以及较高的目标追求。通过培训,确立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目标,清楚自身岗位职责与组织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工作的价值。

1.3有助于工作胜任力的提升,增加自信心。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背景下,组织的变革是经常性的行为,变革不仅涉及企业战略、文化的改变,原有的工作性质和业务流程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1.4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员工只有将树立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培育新能力贯穿于成长的始终,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

1.5有助于优化组织福利体系结构。知识的更新周期愈来愈短,终身学习和发展已成为每个员工的必然需要。

2.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因员工工作时间长、抢工期、工作地点随时变化等若干原因导致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2.1对培训认识不足

一方面部分企业认为员工培训可有可无,企业缺乏人才,可通过招聘,“挖人”等途径来解决,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不仅让企业原有内部员工丧失工作激情,降低忠诚度,而且因“挖人”肯定要多花成本,并且,外来人才不一定能迅速融入新的企业。

2.2轻视培训评估和监督

培训评估是培训效果监督、检验的重要环节,只有对培训进行全面评估,才能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率,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员工的参与兴趣。

2.3培训投入力度不够

资金上,我国企业在培训方面投入较少。有些企业,因担心员工培训后要求加薪或跳槽,不敢增加培训投入力度,即使开展培训,往往缩短培训时间,控制培训成本。

2.4培训模式和方法简单

企业的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的培训业知识,认为企业员工培训就是学校教育,在培训方式上还许多企业都运用传统模式进行,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还有些企业采取放录像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既降低了企业成本.又可以灵活掌握培训内容,这些方式都很容易使员工对培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益大打折扣。缺乏培训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2.5培训人员难集中

建筑企业工人早出晚归,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再加上临时施工现场多,很难将施工工人集中起来完成培训任务。

3.员工培训的建议

3.1领导层转变观念,重视培训工作

要想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企业领导层必须对企业培训的意义予以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培训在企业中的地位,把企业培训看成是关系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的忧患意识,明白今天的培训将决定明天的企业竞争力、信誉度和员工素质结构,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员工培训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需要。

3.2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

浓郁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培训健康有序发展,而成功的企业培训能够塑造良好的学习型企业形象,重视培训、重视员工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是对企业文化的肯定和认同。

3.3重视兼职教师和培训专业人员的素质

兼职教师和培训专业人员是企业的培训理念、精神以及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他们与学员之间的教学互动,可以推动企业的培训与发展工作。因此兼职教师及培训专业人员要事业心强、知识面宽、既懂培训工作,又懂企业业务,且又具有较好情商的人来担任。

3.4选择有效的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方法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培训方法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特征来选择,并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培训方式可以有讨论式、学习式、讲演式、游戏式、案例分析、模块培训、拓展训练、带教式等方法。结合企业实际,将多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培训效果会更好。不管选择何种培训方法,培训过程中都应注意讨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互动与讨论相结合,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3.5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培训体系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培训工作。企业应积极落实国家对培训费用的有关规定,加大培训投入,严格培训费用预算与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加强培训设施、场所建设,努力为培训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3.6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既能促成培训目标的实现,又能为以后的培训提供支持和借鉴。

3.4增强员工培训的危机意识

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组织的不断进取和创新,要求员工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技术和更新观念,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否则,就有可能被组织淘汰。

3.8创造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