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核细胞计数

有核细胞计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核细胞计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核细胞计数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研究UF-500i尿液分析仪及Sysmex XS-1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胸腹水白细胞计数中应用。方法:应用UF-500i尿液分析仪及Sysmex XS-1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对胸腹水进行白细胞计数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手工计数法、UF-500i尿液分析仪及Sysmex XS-1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关键词】 胸腹水白细胞 UF-500i尿液分析仪 Sysmex XS-1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R2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30-01

目前胸腔积液白细胞检查仍为传统的显微镜下直接细胞计数、分类检测,由于其操作烦琐、耗时较长,因而难以快速、客观、准确地取得实验结果。UF-500i型流式尿沉渣分析仪(以下简称UF-500i)及Sysmex XS-1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也可用于其他体液中的细胞分析,本实验中我们初步讨论UF-500i尿液分析仪及Sysmex XS-1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性能和实验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 五分类血球仪SysmexXS-1000i和UF-500i 尿沉渣分析仪(Sysmex) 改良牛鲍氏计数法(简称计数板法)

1.2质控品: 在测定中采用江西临检中心提供的(批号:11010108)全血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所得结果均在良好的室内质控状态下获得。

1.3 样本采集 :选用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送检的胸腹水标本27例,其中蛋白定性阴性标本8例,阳性(±~++++)标本19例。另外观混浊度很高的有10例。在采集后1小时内完成细胞计数。

1.4 测定方法: 将送检标本充分混匀,每份标本分成3等份置于抗凝管中,分别进行手工法和尿沉渣、血细胞分析仪器测定,手工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显微镜下进行人工计数(我组3人分别进行,再取均值),仪器法一份使用UF-500i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一份使用Sysmex XS-1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

1.5 统计分析 :对手工法和尿液分析仪测定法、手工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法、尿液分析仪测定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法分别进行t检验,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27例标本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细胞计数,所得结果以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通过本实验测定结果的比较,UF-500i尿液分析仪及Sysmex XS-1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2 胸腹水按其性质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漏出液中细胞较少,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则细胞较多,可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间皮细胞等,且胸腹水的细胞计数应把全部有核细胞(包括间皮细胞)都列入细胞计数中。

目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都是针对血液设计,采用电阻抗技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相对高于人工计数,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胸腹水白细胞可能更加精确,更能排除操作人员视觉及操作的人为差异,但浑浊或脓性黏稠标本容易引起仪器加样管堵塞,不易应用。

UF-500i与计数板法计数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了仪器和手工的规范检验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在白细胞计数小于5 000个/μl时,线形良好,UF-500i计数白细胞的CV比计数板法计数的CV小,UF-500i在WBC>40个/μl时,CV

3.3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外观清晰透明wbc低值(≤300个ul)、浑浊或脓性黏稠的胸腹水测不出或不易应用。但可用尿液自动分析仪检验。

UF-500i具有设计精密,加样恒定准确,检测快捷,处理标本的方式清洁卫生等优点。UF-500i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分析了UF-500i与计数板法结果相差较大的标本,发现5份胸腔积液标本中因含有大量间皮细胞残骸而引起白细胞假性增多。

综上所述, UF-500i尿液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以其操作简单、重复性能好等独特的优越性,均能提高检测效率,但亦有相应缺点,可作为胸水白细胞计数的筛检之用,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下细胞形态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2135.

有核细胞计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总淋巴细胞计数 ;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干预

近年来,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峻,目前正处于艾滋病防控的关键阶段,而低免疫水平导致的各种机会性感染也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机会性感染易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总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监测HIV疾病进程的标记物及监测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率的重要参数,因此机会性感染与总淋巴细胞计数两者相关性研究可对预防和控制机会性感染乃至对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210例HIV/AIDS患者进行总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为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病情转归,及时修正护理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HIV/AIDS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28例(60.9%),女82(39.1%)例,年龄26~66岁,平均45±9.581岁。所有患者经确认试验检测为抗HIV阳性,诊断均符合1993年美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HIV/AIDS诊断标准。且均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

1.2分组与观察指标 按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分为TLC>1300个/μl分为常规护理组,TLC≤1300个/μl分为护理干预组,分析所有患者的总感染率与感染类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感染发生的差异。两组患者年龄、职业、病程、住院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3 淋巴细胞计数方法 总淋巴细胞计数由贵港市人民医院实验室检测,使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流式细胞计数仪。CD4+淋巴细胞计数由广西贵港市CDC实验室检测,使用由美国BD公司提供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计数仪,Tmecount管,FAcs溶血素。

1.4 临床护理 常规组采用艾滋病护理常规进行临床护理,护理干预组除采用艾滋病护理常规进行临床护理外,结合淋巴细胞计数变化预防机会性感染,当TLC≤1300个/μl 时积极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物来进行预防治疗护理,尽快控制感染,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记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 210名HIV/AIDS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者共182人,总感染率为86.7%,其中在各种机会性感染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口腔念珠菌感染(56.2%)、细菌性肺炎(46.7%)、肺结核 (42.4%)、败血症(21.4%)、感染性腹泻(20.5%)。具体情况见表1(同一人感染多种疾病时分别记为相应感染患者)。

2.2 HIV/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用总淋巴细胞计数1400个/μl、1700个/μl预测CD4+细胞计数200个/μl、350个/μl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随着总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率逐渐增高。CD4+T细胞计数≤0.2×109/L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96.5%,高于CD4+T细胞计数>0.2×109/L患者的63.2%。两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见表2。

两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行卡方检验,P=0.004

3.讨论

3.1 CD4 + T 细胞计数水平是机体免疫状态的最好体现,HIV 感染导致CD4 + T 淋巴细胞减少是艾滋病发病的中心环节。CD4 + T 细胞数的急剧下降标志着HIV/AIDS 的进行性发展,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当患者的CD4 + 细胞计数> 200 /mm3 时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危险性较小; CD4 + 细胞计数< 200 /mm3 是发生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感染的阈值,需采取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当CD4 +细胞计数低于50 /mm3 应对巨细胞病毒、鸟胞复合分枝杆菌群采取初期治疗护理措施; 隐子虫属及弓形虫等导致感染的阈值为50 ~ 100 /mm3,CD4 + 细胞数低于100 /mm3时应选择预防用药; 而结核分枝杆菌及念珠菌属的阈值则相对高于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念珠菌和肺结核杆菌感染患者的CD4 +细胞数更高。CD4 + 细胞绝对计数测定可以判断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资料显示,CD4 + 细胞计数越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越高,CD4 + 细胞水平降低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存活时间紧密相连[5]。总淋巴细胞计数值能及时提示医师进行相关检查,指导护士及时修改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目的实施护理措施,及早发现并控制机会性感染,为患者提供最优护理。

3.2 对于未接受HARRT的HIV感染者,用血常规TLC预测CD4+细胞数评估疾病进展有一定可行性[3]。因此,总淋巴细胞计数被看作监测AIDS进程的标记和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对210例HIV/AIDS患者研究发现,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总感染率为86.7%(182/210),共432例次,主要的机会性感染是口腔念珠菌感染(56.2%)、细菌性肺炎(46.7%)、肺结核 (42.4%)、败血症(21.4%)、感染性腹泻(20.5%)。提示机会性感染,尤其是一些重要器官的感染仍然是目前我国HIV/AIDS患者的致死原因,提高患者免疫水平,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是治疗的首要任务。

3.3 进一步分析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与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总淋巴细胞计数TLC≤1300个/μl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为93.6%,高于TLC>1300个/μl组患者(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总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率增高。机会性感染的出现与病原菌的毒力、患者的免疫抑制水平有关。相关研究表明,总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是诊断艾滋病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患者存活时间紧密相连。

3.4 PCR是AIDS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时易发生,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患者情绪低落。在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行保护性隔离,降低体温,纠正低氧血症,正确引导患者按时服用抗PCR和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及家属上些护理技能,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5本研究结果说明总淋巴细胞计数是HIV/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将增加机会性感染的机率。因此,在一些基层医院监测总淋巴细胞计数作为评估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预测机会性感染发生机率是可行的。护士是救治患者第一时间的参与者,运用总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既可以监测病情和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又可以使护士在护理治疗前和治疗时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避免盲目性,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超宇,张宇锋,朱宇佳,覃琼芬等.210例HIV/AI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相关分析.热带医学.2011

[2]韩扬. 艾滋病患者淋巴细胞数和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3]谢志满,苏汉珍,黄绍标.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8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4] 郜桂菊,张福杰,姚均,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对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

有核细胞计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白细胞五分类

传统的血液分析检查是完全采用手工方法;20世纪50年代,库尔特利用电阻抗原理设计了血细胞计数仪,避免了繁重的目力计数; 2013年,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了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BF-6880。它采用激光流式细胞技术与电阻抗法相结合原理及白细胞检测双通道,得到25项参数以及10项研究性参数,为医院提供全面的临床检验信息。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653-2008?血液分析仪?的要求【1】,对仪器的线性、重复性及携带污染率进行了检测,并与人工镜检的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对比。

1材料

样本来源:新鲜临床血液样本。

仪器:长春迪瑞公司BF-688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显微镜。

试剂:长春迪瑞公司BF-688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配套的溶血剂、稀释液及清洗液;自制瑞氏染液。

2方法

线性检测:取新鲜抗凝全血,离心将血浆去除,将浓缩后的血细胞用BF-6880配套稀释液进行梯度稀释,至少稀释5个浓度梯度,使高浓度值接近线性范围上限,低浓度值接近线性范围下限。用BF-6880血细胞分析仪测量各浓度梯度样本,每个样本测量3次,各取平均值。测得结果后,对WBC、RBC、HGB、PLT四个项目进行回归分析。

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取新鲜抗凝全血10份,每份用BF-6880测定3次,取平均值。同时将此10份新鲜抗凝全血每份涂5张血片,每张血片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瑞氏染色后,请2位专业技师用显微镜进行人工白细胞分类计数,取均值,将BF-6880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作对比,进行相关性分析【2,3】

3结果

BF-6880线性检测结果见表3,重复性检测结果见表4,携带污染率检测结果见表5,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结果见表6及图1-5。

4讨论

通过对次仪器的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产品在重复性、携带污染率及线性检测方面均符合国家标准。在白细胞分类准确性检测中发现,BF-6880能够提示异常淋巴细胞、未成熟细胞、核左移、原核细胞及有核红细胞等10项研究性参数,但是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镜检。在白细胞计数中,BF-6880采用特定溶血剂将红细胞破坏后再对白细胞进行计数分析。但是某些因素会使白细胞计数不准确,例如血小板聚集成团,误计数为白细胞。所以,中华医学专家座谈会明确规定,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时,必须具备:(1)病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2)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完全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作为白细胞分类结果用于临床,否则必须涂片镜检。

综上所述,长春迪瑞医疗公司BF-688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应用到临床检验,但当白细胞分类计数出现异常时须进行人工镜检。

参考文献

[1] YY/T0653-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有核细胞计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嗜银蛋白 卵巢粘液性肿瘤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26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20-01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3月-2009年12月年区医院的卵巢粘液性肿瘤蜡块标本96例,其中良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18例(良性组),交界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癌23例(交界性组),卵巢粘液性囊腺癌25例(恶性组)。均行4μm厚切片,按Crocker氏法染色[3]。具体步骤: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双蒸水洗涤、以Ag-NORs银染工作液,20℃下,置暗盒内对切片染色1小时后,双蒸水洗涤、脱水、透明、封片。

1.2 评价方法

1.2.1 颗粒计数 油镜(×10000)下随机计数100个细胞核内所有可分辨的黑色小颗粒的总和,换算为每个细胞核内的Ag-NORs平均数;

1.2.2 面积计算 油镜下以红细胞直径约等到于8μm为标准去测量每个Ag-NORs颗粒的直径,算出颗粒面积,以一个细胞核内所有颗粒面积的和作为该核Ag-NORs总面积。每例计算30个细胞核,取平均值。

2 结果

2.1 Ag-NORs颗粒计数 良性组每个细胞核内通常只见1~2个较粗大、大小相近、圆或类圆形的黑色银染颗粒,少数出现3~4个,偶见5~6个,平均1.53±0.35个/核。交界性组细胞核内颗粒粗细不等,形态较不规则,可呈散在分布,数目较多,常为2~4个,偶见6~8个,平均2.64±0.36个/核。恶性组细胞核内争染颗粒大小、形态、数目明显不规则,有时为一个大而圆的颗粒,有时是散在分布的小颗粒,有的核内可见一个大颗粒,周围围绕着数个小的卫星颗粒,数目通常是3~5个,少数为6~10个,偶可见10个以上者,平均值3.83±0.91个/核。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每核Ag-NORs颗粒平均数在良性组与交界性组、交界性组与恶性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表1)。

2.2 Ag-NORs面积 良性组平均每核Ag-NORs颗粒面积为17.66±4.45μm2/核,交界性组20.30±3.35μm2/核,恶性组24.96±9.38μm2/核。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表1)。

表1三组卵巢粘液性肿瘤细胞Ag-NORs数目和面积(x±s)

*三组间两两比较,P均

3 讨论

Ag-NORs测定可以反映核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1]。已有文献报告,Ag-NORs计数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及分类、分型、分级均有一定价值[1]。这些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Ag-NORs计数往往显显高于良性病变,但存在的主要总是是:良性和恶性肿瘤细胞Ag-NORs计数结果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量叠,即所谓“灰区”[1]。

本组结果表明,良性组的大多数细胞核内只含1~2个Ag-NORs颗粒,而交界性组和恶性组细胞的Ag-NORs计数明显增加,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Ag-NORs计数与肿瘤恶性程度大体上呈正比,但在个别病例,需注意到Ag-NORs计数在良性、交界性、恶性组间的“灰区”。例如:恶性组中,有2例细胞内只含有1~2个颗粒/核,与良性无明显差别。但如果结合颗粒菜态、大小、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则可辨别其差异。良性组Ag-NORs颗粒往往大小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而恶性组Ag-NORs颗粒明显增多,粗细不等,形态不规则,分布杂乱;交界性组的表现介于二者之间。虽然有的恶性细胞内只见到1~2个颗粒,但颗粒明显增大,最大直径可大于红细胞,为良性组细胞的2~3倍。Mauri等[2]也发现,对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粘液性肿瘤进行成组比较时,Ag-NORs数目虽有差异,但在个例评价时常会出现偏差,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为了定量测定Ag-NORs颗粒大小,我们计算了Ag-NORs面积,证明每核平均Ag-NORs面积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组间均有显著差别。实际上,Ag-NORs面积大小能反映Ag-NORs体积,即细胞核内Ag-NORs总量。由于测定时,在显微镜下,红细胞无处不在,因而,用红细胞作为衡量标准显得简便易行。缺点是对微细颗粒直径的计算有困难,若能结合计算机进行形态定量和立体分析,将Ag-NORs计量更为可靠。

参考文献

[1]王瑞年,胡丹毅,Ag-NORs肿瘤研究的一项新指标,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9,16:22.

[2]Mauri Fa. Barbareschi M. Scampini S. et al. Nucleolar organizcr regions in mucinous tumors of the ovary. Histopathology 2000:16:396.

有核细胞计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肝癌 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计数 假性增高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59-01

血球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效率,但是仪器的校正和对比离不开手工计数。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118例肝癌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占93.2%,年龄60.4±12.9岁;女性8例,占6.8%,年龄71.75±18.76岁。经症状和辅助检查,按1990年第六届全国肝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确认。

1.2 方法 日本光电五分类血球分析仪,MEK-7222K,原装配套试剂,每日室内质控在允许范围内,手工计数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人计数,取均值。

2 结果

2.1 118例患者中,其中1例血细胞计数仪异常增高,仪器法测得白细胞为267×109 /L,而手工法为7.5 ×109/L;其余117例患者手工计数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对比分析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该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1岁,皮肤色素沉着,诊断为1.肝癌、肝破裂、失血性休克;2.肝硬化。实验室资料:TB:288.4 umol/l,DB:206.5umol/l,ALT:87.3U/l,AST:14.7U/l,TP:56.7g/l,ALB:28.1g/l,AKP:227.8U/l,r-GT:548.6 U/l,CHOl:11.36mmol/l,TG:4.53mmol/l,HDL-c:3.81mmol/l,LDL-c:3.12mmol/l,CHE:2154U/l ,PT:28.8s,APTT:55.8s,TT:19.2s, 血清呈凝胶状,于(37±1)℃水温箱孵育1小时后多次高速离心,仍呈凝胶状。仪器分类图峰值异常,计数单核细胞比率40%,涂片经瑞氏染色进行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血小板形态均未明显异常。

3 讨论

3.1 本例患者白细胞异常假性增高,可通过手工计数校正,血细胞分析仪原理是溶血素破坏红细胞,白细胞在溶血素的作用下,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将慢慢渗出,细胞膜收缩包绕细胞核[1],每个集团正常白细胞收缩的比例各亚群不同,被测标本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不同电位的差别使它的容量、细胞大小、范围和细胞的数量被检测出来。

3.2 红细胞膜含脂类40%,主要为磷脂和胆固醇,他们起到屏障和保护内环境稳定性的作用,肝癌患者的红细胞膜有抵抗溶血剂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肝癌患者的血液中有对红细胞膜进行修饰的石墨结构被溶血剂破坏,也可能与胆盐代谢障碍和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修饰有关,另一方面,红细胞膜刚性增高、弹性和膨胀能力下降[2]。肝癌患者血细胞膜外侧游离胆固醇及磷脂酰胆碱比正常人增加20%-50%,红细胞膜上胆固醇明显增高,对膜具有硬化作用。[3]仪器内所设短短几秒钟溶血时间不足以使红细胞破坏,血细胞测试时有未被溶血素破坏的红细胞计数到白细胞中,使白细胞假性升高,通过手工计数能纠正。

3.3 建议检验科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肝癌患者血常规时,白细胞结果要经手工计数进行校正后,才能发出报告,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正确的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0.

有核细胞计数范文第6篇

【关键词】胸腔积液;细胞分类;染色法

胸腔积液是以胸腔内液体产生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其常见病因为急、慢性炎症,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等,胸腔积液检验可反映不同的诱因和不同的临床严重程度[1]。目前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胸腔积液是由恶性肿瘤浸润所致。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是诊断恶性积液的金标准[2]。胸腔积液中细胞分类计数是胸腔积液常规检查中重要项目,细胞分类计数采用直接分类法和染色分类法两种。比较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及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采用两种不同分类方法对2323例患者胸水进行细胞分类检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323例,其中918例为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采集胸水检查,用直接分类法进行细胞分类;1405例,为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采集胸水检查,用染色分类法进行细胞分类。

1.2方法 胸腔积液常规检查中细胞分类计数可采用直接分类和染色分类两种方法[3]。

1.2.1直接分类法将混匀的胸腔积液20 μl加入380 μl的白细胞稀释液中,然后混匀冲池计数白细胞数。计数完成后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和分叶核细胞。

1.2.2染色分类法离心后取沉渣涂片2张,以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进行分类。

1.2.3细胞观察方法镜检观察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有疑问时换用高倍镜观察。恶性肿瘤细胞判定参考文献[4]并有从事多年脱落细胞学检查经验的病理诊断医师确定。

1.2.4诊断标准良、恶性积液以临床最后诊断作为判断的“金标准”。

有核细胞计数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血常规; 支原体肺炎;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053-02

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区别,通常治疗细菌感染性肺炎的药物对于支原体肺炎无效[1],因此临床上将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及立克次氏体等其他非典型肺炎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针对非典型性肺炎临床诊断的研究较多,临床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确定,也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诊[2],但以上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还有较多不足之处,为此本文将血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诊断中,通过观察支原体肺炎患者与健康者血常规检测项目的区别,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7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25~60岁,平均(38.2±3.9)岁,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非典型性肺炎诊断标准[3],结合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支原体感染肺炎,病程7 d~2个月,平均(51.5±4.2)d,入院接受治疗时有发热症状21例,咳嗽较严重35例,喘息较严重13例,伴有以上两种临床症状17例。同期选择来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5±2.4)岁,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未发现感染、呼吸道或肺部疾病。

1.2 检测方法

取两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EDTA-K2或EDTA-Na2抗凝,用贝克曼库尔特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4],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心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沉[5],并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沉、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较多,各项目所表达的含义不同,通常可将检测项目分为四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红细胞系统中主要的检查项目为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6],红细胞主要生理功能是携带氧和养分,当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下降时,表示组织会由缺氧或贫血;白细胞系统主要的检查项目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白细胞增高表示可能有炎症存在,白细胞减少较为少见,但病毒感染、药物作用等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以上所指的白细胞是针对总数而言,而白细胞又可分为不同的五类[7],其各自功能和作用不完全一致,其中占比最多的为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比例的50%~70%,中性粒细胞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表明可能有急性感染、炎症、广泛性组织坏死、急性中毒或失血等,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淋巴细胞也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作用,其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起到破坏细菌结构的作用,从而具有良好的杀灭细菌作用,但淋巴细胞减少时表明机体防御细菌或病毒入侵的作用减弱,机体感染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单核细胞在总数的比例较低,但其具有产生抗体的功效,在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8];血小板系统的检查项目主要为血小板计数,其反应的主要是机体自我防止出血功能,当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有出血倾向[9];以上所有检查项目均可从不同方面反应机体功能,当人体机能产生较大问题时,以上检测指标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临床检测的最终目的也就是通过观察指标变化,预判身体机能可能出现的问题[10]。

本文将血常规检测应用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对比临床检测结果发现,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沉、嗜酸性粒细胞总数高于健康者,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则低于健康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健康组比较无变化;分析其对比结果可发现,反应机体是否有炎性症状的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反应机体免疫能力的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反应携氧、凝血能力的检测指标则无变化,因此这些检测项目完全可以作为判断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指标,这些指标相对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诊断方法,在发病早期就可观察到明显变化,为获得早治疗的机会赢得宝贵时间;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可作为初步判断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该方法简便、可靠、高效,为患者早发现、早治疗赢得时机。

参考文献

[1]陈广道,梁少媛.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常规变化及与嗜酸性粒细胞血症的关系[J].广州医药,2013,44(3):28-29.

[2]Morozumi M,Chiba N,Okada T,et al.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in relation to genotype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responsibl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J].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2013,19(3):430-440.

[3]王丰,高健.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6):702-704.

[4]Miyashita N,Akaike H,Teranishi H,et al.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Clinical Findings, Drug Susceptibilit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13,57(10):5181-5185.

[5]梁勇明.临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血常规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9(22):2818-2819.

[6]赵鹃,陈敏敏,彭端亮.老年肺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的对比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87-88.

[7]Kawai Y,Miyashita N,Kubo M,et al.Therapeutic efficacy of macrolides,minocycline,and tosufloxacin against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pediatric patients[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13,57(5):2252-2258.

[8]Farr B M,Kaiser D L,Harrison B D,et al.Prediction of microbial aetiology at admission to hospital for pneumonia from the presenting clinical features.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Pneumonia Research Subcommittee[J].Thorax,1989,44(12):1031-1035.

[9]钟媛.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检测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81-82.

有核细胞计数范文第8篇

1 仪器型号与直方图介绍

1.1 仪器型号迈瑞BC3200,白细胞三分类法。

1.2 仪器原理电阻抗原理。

1.3 仪器在进行细胞计数的同时,也对每个细胞的体积大小进行测定,因此根据体积大小的不同累计频率,得到不同的分布直方图。横坐标表示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左侧是体积小的细胞,右测是体积大的细胞。

2 白细胞直方图的分析

白细胞直方图:白细胞直方图是由三个峰的光滑曲线构成,在这三群细胞每个峰的两侧是分类界标,当白细胞数量或各类细胞比例出现异常时,或细胞大小及形态发生变化时,此直方图曲线和峰的高低、位置和低谷区的特征将会出现一些变化,并会显示相应的报警。白细胞直方图左侧的是小细胞群,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右侧是大细胞群,以粒细胞为主。两群中间的小峰或平坦区在正常情况下多为单核细胞或嗜酸细胞,即中间细胞区。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根据其三峰分布情况进行简单分割,但这种分割不是截然而断。在很多情况下可有一定的浮动和交叉,在病理情况下,特别是白血病患者,其改变更为明显,实际是白细胞数量和直方图并不能敏感表达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也不能用作诊断依据,但是作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某些特殊的改变,以决定是否“可疑”,是否有干扰或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显微镜检查,直方图是对白细胞测定结果的一个辅监测指标。

2.1 小细胞群比例增高白细胞直方图左侧小细胞群峰明显增高,右侧大细胞群峰变得平坦或降低。某些淋巴细胞增多的病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等可出现此类情况。一些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小细胞群可出现增高甚至变宽的趋势,可出现相应区域报警。

2.2 大细胞群比例增高白细胞直方图表现为右侧的大细胞群峰明显增高,左侧小细胞群峰相对变小。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或任何造成粒细胞绝对数量增加均可出现大细胞群比例增高,并出现相应的报警。

2.3 中间细胞群比例增高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中应该降低或略成小峰的MID区域,如果出现一个明显增高的峰,可能与单核细胞增高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关。并出现相应报警提示。但在白血病情况下某些幼稚细胞出现,尤其在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的情况下,此区域出现明显高峰,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一个高大且跨度很宽的独峰。因此,见到此类分布图形,必须涂片染色后显微镜分片来确定最终结果。

3 红细胞直方图改变

红细胞直方图的作用是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红细胞体积大小和体积大小变异的一种表示方法,可了解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情况,同时间接了解红细胞和相关参数是否正确等问题。

3.1 红细胞直方图的宽度改变正常人红细胞体积比较均一,所以红细胞直方图的宽度并不大,如果宽度增加,表示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红细胞直方图宽度的增加同时也表示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增高。在红细胞体积变宽的情况下,MCV也可正常,也可降低,或升高。

3.2 红细胞直方图的左移或右移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多在90±10fl,当红细胞峰向左移动表示体积偏小,提示MCV的降低,如果红细胞直方图宽度没有改变,可表示为红细胞体积均变小。当峰向右移动时表示红细胞体积偏大,当宽度没有改变时表示红细胞体积均变大。红细胞峰向左或向右移动,既可以没有宽度的改变,属均一性体积大小的改变,若宽度增加,属非均一性体积大小改变。红细胞体积大小改变或RDW增加的临床意义,可常见几种贫血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

3.3 红细胞双峰分布红细胞直方图出现此类改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贫血患者治疗期间,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开始出现好转趋势。例如常见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数量较多,患者经补充铁剂治疗后,原本体积较小的红细胞逐渐减少,而新生的正常体积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形成体积大小完全不同的两群细胞并存,出现双峰。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低色素性小红细胞群越来越少,正常红细胞越来越多,当治疗持续120天后,患者外周血中的低色素性小红细胞基本不复存在,红细胞直方图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正常的形态。二是红细胞体积明显增高或降低的患者,输入正常人血液,会在异常大小的峰左侧或右侧出现一个体积完全不同的蜂群。与患者本身红细胞峰出现交错。在出现双峰的情况下,仪器往往不能给出正确的RDW结果,或根本不去计算这种非正态分布的RDW结果。

4 血小板直方图

正常人血小板数量在(100~300)×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6~12fl。血细胞分析仪通常将体积在2~30fl范围内的微小颗粒计数为血小板,所形成的血小板直方图为对数正态分布的光滑曲线。由于血小板计数是和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的,两者之间的区分标准就是体积大小的悬殊性,从直方图上看就是红细胞和血小板两个峰之间应该有明显的谷底并和底线相切,而且这个相切处可根据血小板体积和红细胞体积大小的改变,有一定的浮动范围,专业术语叫浮动界标。

导致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以及血小板计数和MPV的结果有多种因素。因此对我们检验人员来说需要认识正常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注意发现异常直方图改变可能造成的对血小板计数和平均体积测定的干扰,甚至错误。实际上血小板直方图对临床医生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