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孔子论语十则

孔子论语十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孔子论语十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第1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四、合作探究

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作业

①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从字面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探究本句的含义。

班内学生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今天初步了解到关于《论语》的思想内涵,但这种学习是不够的,一方面,我们要将它作为指导自己实际行动的一种航标,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识,来更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巩固练习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课后记:学习本文必须要求严格,须能通背全书,原因有二:一是古代典籍里常引用这本书里的话;二是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第2篇

与其称呼我们的语文老师为郑老师,不如沿用古人的叫法,称之为郑先生。郑先生教古代文言文与作文的方法时,可谓独树一帜。

郑先生讲课很有幽默感。常常把人物形象幽默化。比如:在讲完<<论语十则>>后,郑先生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关于孔子的故事,从孔子的学生编写<<论语>>到“批林,批孔”…。。在先生讲到“批林,批孔”这个故事时,天真地说一句为“孔子”申辩的话:这老毛真是的,批老林(林)就0K啦,干吗还批“孔老二”呢?”这一席话令我们哄堂大笑,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有人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先生用幽默使我们更深入,更认真地探索每一道题目。

先生上课有两大”绝招”,第一个是上述的幽默,潜移默化地使我们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知识。第二就是讲课的激情。

当先生讲课讲到最时,神态会变得严肃。有一次,先生从古代六经中的<<乐经>>消失说起,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也就是这节课最的时候。只见老师紧锁双眉,紧握双拳,声音宏亮,带着悲伤的语气把<<乐经>>消失之迷从头到尾地说了一遍。我们听得津津津有味,连下课铃响了也浑然不觉。

吾有此师,乃三生有幸,吾日后定当好好习之,决不徒费尊师的教诲之劳也!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第3篇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

三省()罔()殆()

2.填空:(5分)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

⑺见贤思齐焉(齐:)

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5分)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3分)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

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4分)

第二部分: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温故而知新()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第4篇

2、《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第5篇

此夜,天空没有璀璨的明星,也没有明亮的圆月,更没有星星点点的灯火,显得黯然失色。在这样的夜空下的校园显得更寂静,令我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在这寂静的夜里,我陷入了沉思。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初三的学长学姐们正在为即将来临的中考做最后的冲刺。他们的脸上都挂着急迫紧张而又喜悦的神色,个个埋头苦读。这一幕幕努力拼搏的场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今天英语课上老师所讲的故事。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故事令人感动,又令人不由自主地为故事中的主人而惋惜。那件事发生在几年前,一名本校的学生酷爱化学,在化学方面有着优异的成绩,是化学老师心目中的特优秀的学生。一天,他在家里做化学实验,该实验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老师强调说:“同学们必须在家长的正确指导下操作。”可是他实在太爱化学了,于是自己动手操作起来。突然,一阵爆炸声从他的家传了出来。于是,悲剧发生了,那位学生伤得太重而无法救治。虽然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其中却包含着我们三中人的精神: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追求的精神,这些精神促使着我们三中人努力奋斗,不断进取,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个三中人都必须抓牢这根精神的绳索,努力攀向成功的高峰。

在学习、生活中拥有那样的精神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有三有的大榕树精神和孔子精神。我校有着一棵百年大榕树,它不仅是我们炎炎夏日的遮荫伞,而且是学习的好地方。听上一届的同学说,在大榕树下写作文和学习特别有灵感。这棵大榕树经受了百年的风吹雨打,遭受了各种各样的虫蚁侵吃,坚持不动摇,依然不断的成长,最终才能长成现在那样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这全是因为大榕树顽强坚韧,不怕困难险阻才能从一棵小树苗长成苍翠茂盛的大榕树。这棵大榕树与师生的精神风格相照应:有容乃大,吸纳茁长,无私奉献,顽强坚韧……这也是我们三有的精神。

学习上是大榕树精神,而人与人之间相处我们学校推崇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了让我们更好认识到儒家思想,强化思想教育,学校特意在校园里竖立了一尊孔子铜像,活用孔子铜像育人,充分发掘孔子儒家思想的内涵。说起孔子,我记得《论语十则》里有一则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则论语对于我们同学之间相处有很大关联,自己讨厌的事物,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而学校用孔子的儒家思想教育我们,使得同学之间的相处就更加和睦,更加的包容,更能促进同学间的共同进步。这是我们三有的文化氛围。

让我们扬起三中精神的风帆,不断的开拓进取,努力拼搏,驶向人生成功的彼岸!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第6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第7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

(3)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重要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即“可以之为师矣”,省略了代词“之”)

(2)倒装句

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介宾短语宾语前置)

【重要词语】

(1)不亦说乎(通“悦”,高兴)

(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反省)

(3)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4)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在常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2)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为可耻)

(4)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6)学而不厌(学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重要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3)温故而知新。

〔温习了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中考链接】

(2012广东茂名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 不耻下问(可耻)

C.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9.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 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 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第8篇

现在,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课堂内外相结合,他通过讲述他身边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却依然是如此的活跃。

现就个人实习后的情况和感受作如下回顾与总结。

一、教学工作

安顺市第六中学给我安排的是七(2)班的语文课。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吵闹,有些学生几乎是抢着回答问题的,我想这主要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刚上初一童稚未泯的使然。上课的时候,我尽量把音量放到最大,充满激情,多运用肢体语言,有时还附带一些幽默的课堂语言和与课文有所联系的课外知识,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论语》是要重点讲的课文,我在给学生讲《论语》(十则)的时候,就给学生所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清朝时有个文学家叫毕沅,他在陕西当过巡抚。一天,他到庙里去住宿,看见一位小和尚在念经,于是就问他:“小师父,请问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小和尚说:“回大人,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我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孔子的言论之多,不想有个学生下去动手查了查,说有201个左右。在对“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士”做解释的时候,我就顺便对古代贵族分类以及贵族和平民的差别做了简单分析,学生也饶有兴趣。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也证明了这些方法是可行的。这样,在学到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总得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