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的简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居里夫人的简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居里夫人的简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备课;高效课堂;生命教育

五年前,张文质老师在我校进行的一场质朴而生动的演讲,拉开了学校生命化教育的序幕。五年的时间我们对“生命化教育”从陌生到熟悉,从探索到构筑起“生命化高效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一名“生命化高效课堂”的探索者、实践者,我想从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备课,来谈谈我对“生命化高效课堂”的一点看法。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窦桂梅老师曾说过――“精彩的课堂设计,就是精彩的人生设计;课堂设计得精彩,就是人生设计得精彩。”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生命,从生命的高度来对待教学、对待课堂,这正是生命化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在“生命化高效课堂”的探索过程中,我从自己或同事的很多课例中总结发现:只有在备课的过程中贯彻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并用心地、认真地备课,课堂的实施才可能是高效的,才可能是充满生命的、灵动的。反之,很多课堂上的无效或低效其实是源于备课的无效。要真正实现生命化高效课堂,要课上得精彩,必须课前刻苦。

一、因材施教――备学生

特级教师邓彤说:“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而最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其特点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案:此之谓现代心理学背景下的‘因材施教’。”他又说:“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现状为起点,同时又以学生的发展为终点。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将是最有价值最为科学的方案。”简而言之,备课不能是自己想当然,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特点、接受能力。例如,在备《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我考虑到我班上的学生大多远离家乡,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很少,我这样设计自己的教学:让孩子先跟自己的父母或祖辈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并收集家乡春节时特色的食品带到学校来,和同学分享,并介绍相关习俗。在备《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居理夫人的了解较少,为了丰富居里夫人在学生心目中的象,更好地理解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我在设计教学中想到要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阅读居里夫人的小故事,居里夫人的名言。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让学生学得充实、轻松,让课堂更加高效。

二、有的放矢――备目标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而现实中,很多时候老师只是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抄在教案上,并没有认真解读、推敲。我认为,在设置教学目标方面,主要应该思考两个问题:(1)针对每节课的内容来备教学目标。每节课都不是孤立的,必须从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高度来理解每节课,思考:本单元在教材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的知识体系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怎样,会存在哪些难点。(2)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希望学生能学到什么,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及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三、智者问得巧――备课堂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智者问得巧”正点出了课堂提问的要点。纵观现在的课堂,问声一片,但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更为普遍。有一节课提几十个问题的“满堂问”,有一口气提五六个问题的“轰炸式”提问,有一个接一个地让学生站着坐不下的“苦苦追问”,有学生只需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口头禅式”提问,这样的提问均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备课时我们应当认真思考:这堂课要设计哪几个问题来贯穿这节课的教学,如何提问最巧妙。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课堂则看似热闹,实则无效或低效。

四、分层设计――备作业

作业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提高,纵观教学现状态,不难发现我们老师乐于、勤于布置作业,却只重视量的积累,不注重质的提高。存在布置作业随意化,临时想到什么布置什么和让学生购买众多练习,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让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批改得辛苦,却终是得个心安而已,这样的作业注定是低效的。容易导致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起来觉得容易因而丧失兴趣,学得吃力的学生做起来难度大根本不会做,同样丧失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分层次布置作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从而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得到提高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认真设计作业,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居里夫人的简介范文第2篇

什么是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也被称为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具体来说,知识图谱是把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计量学引文分析等方法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的多学科融合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把复杂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显示出来,揭示知识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参考。

下面我们先来举一个实例进行说明,比如我们在谷歌搜索框里输入“十三陵”,以往只能在搜索结果页面显示10多个由标题、链接以及与关键词相关的简短内文片段组成的搜索结果。虽然现在搜索页面也会插入图片等结果,不过搜索结果大体上依然通过文字简介的形式提供。

如果使用知识图谱搜索则不同,当我们输入“十三陵”后,除了在搜索结果页面显示相关的文字信息外,在搜索页面右栏还直观地显示出十三陵在地图上的位置、来自维基百科的文字简介、建筑相关信息表(高度、开放时间、设计师等)。页面下方还有与十三陵相关的历史古迹和旅游景点,让用户可以全面了解十三陵。

再比如我们输入“电脑”这个关键词,谷歌除了在搜索结果页面显示电脑的相关信息,还会在页面右侧显示我们所在城市的各个电脑卖场位置,给用户购买电脑提供方便。

从用户角度来看,知识图谱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能够直接获得搜索内容的基本信息汇总,而不用根据文字片段和网站名称判断究竟哪个链接最有价值,然后再打开新页面人工过滤页面内的有价值信息。

知识图谱的演变

知识图谱是谷歌在2010年收购了开放式数据库公司Metaweb后发展而来的。Metaweb当时主要专注于将不同文字表述与同一个实体连接起来,并探索这些实体的属性(例如明星的年龄)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最终提供一种新的搜索形式。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关键词搜索,但Metaweb的索引、搜索方法在处理诸如“身高160厘米以下的女星”、“乔布斯爱看什么书”之类的搜索时更高效。Metaweb的主要信息来源是 Freebase(一个创作共享类网站,所有内容都由用户添加,采用创意共用许可证,可以自由引用),但谷歌知识图谱的信息来源要宽广得多,不仅包括 Freebase、维基百科等公共资源,也从其他网页搜集整理了大量信息。谷歌目前已经搜集了35 亿条信息。

知识图谱的搜索效果

了解了知识图谱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再来看知识图谱会带来哪些搜索效果。

快速过滤出最想要的信息

当用户输入一个模糊的关键词,这样的一个搜索请求可能会代表多重含义,知识图谱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差别,并可以将搜索结果范围缩小到用户最想要的那种含义。

快速查看到最全面的摘要

有了知识图谱,谷歌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搜索的信息并总结出与搜索话题相关的内容,为用户找出更加准确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总结并提供更有深度的相关信息。例如,当用户搜索“玛丽·居里”时,不仅可以看到居里夫人的生平信息,还能获得关于其教育背景和科学发现方面的详细介绍。此外,知识图谱还会帮助用户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让搜索更有深度和广度

居里夫人的简介范文第3篇

一、正确认识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体系,而是指创造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现有的知识及其体系是前人反复实践、不懈努力探索的结果,只有对现有知识准确、全面地继承以后,才有可能去创新,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因循守旧、无所事事。

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培养创新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有关问题要积极地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实验中所看到的一些异常现象,要引导和分析产生异常现象原因,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西蒙格教授的名言:“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联系生活、生产中的一些情况来介绍化学的作用,再通过介绍科学家们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感人事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中有关元素时,简介居里夫人发现Ra的艰辛过程和戴维用自己的身体试验N20的毒性,发现了其麻醉性,使医学外科手术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2 巧妙质疑、培养创新

科学创造,贵在置疑,创新往往是从“置疑”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授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可设问为什么要把胶头滴管的尖端伸入试管内的液面之下呢?为了能使氢氧化亚铁保存的时间长一点,实验中还可采取什么措施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大胆联想、实现思维创新

联想能力是高度思维的结晶,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将不同的知识进行联想,往往能创造出奇迹。如瓦特从水的沸腾,通过联想而发明了蒸汽机。在对于一类问题可让学生大胆地去联想,使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能有所创新。如下面的一题:已知二氯丙烷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则六氯丙烷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审题时让学生先写出二氯丙烷和六氯丙烷的分子式,后比较两者的分子式可发现,二氯丙烷中H原子的数目正好等于六氯丙烷中Cl原子的数目、Cl原子的数目正好等于H原子的数目,且H和Cl均为一价,假设把H原子和Cl原子互换,两者形式一样,通过大胆的假设,可得知六氯丙烷的同分异构体也应有4种。

三、重视自然现象和偶发的灵感。实现创新

灵感往往是发明创造的雏形,应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心灵深处进发的思维火花,并把它们及时记录下来,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再通过列举名人的一些事例:如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了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在梦中受金蛇狂舞的启发而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重视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和偶发的灵感,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力争实现创新。

居里夫人的简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调控;成功;自信;正能量;差异教学

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信心来自于实力。”关于自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以下目标:“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但是,当前农村初中由于条件有限,留守儿童较多,很大一部分学生小学基础薄弱,学习缺乏兴趣,存在畏难情绪,听课不专心,作业靠抄袭,平时懒得看书做题,自主学习意识差。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中考复习难度加大。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呢?我认为,教师不但要有关爱之心,更要让他们实践成功,培养其学好数学的信心。正如阿里巴巴CEO马云所言:“我可以一无所有,只要我的自信尚存,终有一天,我会无所不有!”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把握教学调控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前调控尤为重要。它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走进课堂,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就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当教师浑身洋溢着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信心满满,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时,学生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有兴趣、更有信心把这节课学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形成这种亲师感,表明教师掌握了课堂教学调控的主动权。

二、巧用评价,激发兴趣

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不能以“甄别”“排序”为宗旨,更不能“伤害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1.改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更有利于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发展”,让学生感觉自己能够“学得更好”。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应建立多元的、综合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数学学习目标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2.改进学生对其他学生及学生自我的评价

每章测验后,学生反思与生生互评相结合,共同找出失误的原因,以便改正;通过对比在学生中形成良性竞争意识,不放弃每一位后进生。

三、尊重学生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人;关爱学生的天性,把学生当孩子;促进学生的发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保护、关爱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我们就要能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的表述出现问题或不规范时,教师能及时引导。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耐心指导个别学生。

天津杨村一中副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梁栋老师说得好:“在决定教给学生什么之前,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已经有了什么,他们的知识基础如何,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种无视学生知识基础的教学是对学生最大的不尊重。”他认为,教学不应只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他们已有知识经验上的自我建构。教学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关注到学生的内在需求,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释放正能量,将“他信”传递为自信。

四、重视过程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在讲解概念时,我们一般要引用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实例,利用实物、模型、图形、语言等,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下定义。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学生难以把握概念背后的真实内容,难以理解概念的关键属性,容易造成学习的表面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比较、分析、概括,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使实例成为理解概念的思维载体,并将新概念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体系。

五、故事引领,凝聚正能量

积极、健康的心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积极的心态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可以凝聚正能量,保持充分的自信心,坚信能够战胜自己。教师要教育学生,即使遇到了挫折和失败,也要有坚持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同时要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能力不断地提高,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我经常引用类似高斯、祖冲之等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注重差异教学

教育应该成为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正如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所说:“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学习的差异来源于生活的差异,而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所发展。因此,这种差异实际上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

学生不听课,老师有责任。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开开心心地学习!关键是我们不要把教师的工作干成体力活和脑力活,而要干成智慧活。要充分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以学生的差异作为基础,为每个学生设计好促进自身发展的内容和环境。

还是梁栋老师说得好:“教育体制里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制约而是解放,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而师生的创造力才是教育改革的持续生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真心关爱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传递正能量,真正践行居里夫人的期许:“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是高效的,师生也将会真正获得共同发展。自信,必将是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梁栋.自然式教学:顺应数学思维规律.见中国教育报,2012(11).

居里夫人的简介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3―0054―02

收稿日期:2006―10―27

作者简介:范旭山(1964―),男,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一、思想品质因素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新时代需要新型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高校教育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谓人才,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人是否具备很强的对社会利时代、周围环境、奋斗目标的适应能力。爱因斯坦在高度评价居里夫人的成就和业绩时说:“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独才智方面的成就还要大,即使后者,其取决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显然,爱因斯坦所强调的道德、品格,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品质因素,也就是心理学所描述的非智力因素。

二、思想品质因素在冰上教学中的重要性

冰上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其健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品质因素进行培养和训练,以促进其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在冰上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抑制或开拓的双重作用。笔者对我院2003级的四个班共113名女生两年的冰上“达标”成绩以及平时的练习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研究。将前十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后十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对比,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不在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前者的思想品质因素较好。她们在学习中普遍表现比较乐观、积极、坚强、沉稳,有独创性,进取心和使命感,人际关系融洽,当学习中发生心理冲突时能自我控制、调整、解脱与升华。而后者则表现为思想不够开朗,性格比较孤僻,抑郁、恐惧,依赖性强,人际关系不融洽,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产生心理障碍不能自拔。从实践教学中发现,在滑行长距离和短距离教学中反映比较明显。这两个项目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水平,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是长距离,需要肌备长时间的连续活动的能力。在练习中,学生往往会出现疲劳、肌肉酸痛无力、某些内脏器官工作能力下降、呼吸困难等感觉。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学生进行长距离滑行时会出现迟疑、犹豫、僵硬,技术动作形成的泛化阶段长,技术掌握不稳定,甚至想终止练习等情况。这时要达到继续练习的要求,已不只是简单的肌肉活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意志的问题。如何通过意志去努力克服肌肉工作时产生的惰性、抑制现象,以及各种消极情绪,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已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两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具备有较好思想品质因素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能够用顽强的意志力去控制和调整心理状态,保证练习顺利完成;思想品质因素较差的学生,练习中情绪波动大,心理状态不稳定,遇到困难就畏惧、退缩。因而也就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学习效果:前者,可以使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可以使自己较差的身体素质、技能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而后者,即使具备了较好的身体素质与技能,也会因为心理障碍,导致技术发挥不好,形成学习障碍。

三、将思想品质因素的培养贯穿于冰上教学的始终

1.意志品质形成的心理机制

从运动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现象是通过两个方面来描述的:一方面是心理过程,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结构图可以表示为:

从上图可以看出,意志品质在心理学上被理解为人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为着某种动机而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思想、情感和身体,以达到自觉实现其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品质是形成个性品质因素的重要因素。

意志可用公式表示:

式中:B表示意志,指人的特殊心理活动;Y表示意志的本质,是控制行为的;U表示自觉提出的,表明意志指向的目的;T表示方法,通过设定不同的障碍作为评价意志、培养意志的尺度;M表示动机,是意志的政治、道德和理智方面的基础。

此公式表明,意志的本质通过评价、培养意志的方法(如设定不同的障碍等)来达到意志所趋向的目的。而这一过程建立在人的动机(或其他诱因)即政治、道德和理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意志本身在于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行为、思想、情感、体验和身体的动作,并且对调节内在机能起作用。

我们在冰上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为了达到强身健体和出运动成绩的目的,要求学生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冰上教学的过程――身体练习,去锻炼、培养、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要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考核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坚定性、目的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能力等。同时还要通过理论讲解和练习体验,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意志,怎样有目的地主动地通过意志的行动和行为锻炼,培养自己的意志,并把对这种正确行动和行为的认识变成自己的习惯,养成某个意志品质的单独表现特征,最终通过多方面的持久性的刻苦训练,把各个意志品质的单独表现特征培养成一个人的稳定的性格特征。

2.冰上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几个重要方面

(1)自觉性。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动的目的性有正确的、充分的认识,对冰上教学的目的、任务有着较深刻的理解。

(2)果断性。要求学生在行动前,善于迅速判断,当机立断,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并立即执行。

(3)勇敢精神。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树立起自信心,靠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毫不迟疑地去行动。

(4)坚持性。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持久的精神,提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和“立志有常,持之以恒”的精神。

(5)自制力。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犹豫、恐惧、羞怯、懒惰等心理障碍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教师指导,保持良好的情感和稳定性。

(6)主动性。培养学生能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并具备独立完成练习的能力。

在冰上教学过程中,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形成的,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水平比较重视,而忽视了意志品质的训练,没能有目的地考虑发展学生意志品质的要求和练习手段,意志品质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发实现的;另一种情况是,意志品质的形成是有意识实现的,为了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教师和学生都按照预先安排好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在多年的冰上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结合教学,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参与冰上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克服其恐惧、羞怯等心理障碍,发挥其思想、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潜力,完成冰上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居里夫人的简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字幕翻译;特点;策略

一、引 言

字幕翻译是我国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电影艺术词典》在“翻译片”的条目中指出,在翻译外国影视作品时有两种途径:一是“译配解说”,二是“译配字幕”。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配以字幕的影视作品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也能让他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因此,作为影视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试图从《风月俏佳人》、《居里夫人》、《乱世佳人》、《花样年华》和《英雄》等众多影片的字幕翻译人手,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分析字幕翻译策略。

二、字幕翻译的特点

电影对白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感等作用。Baker指出:电影是由四个通道提供的符号组成。即语言声道,包括人物对白和背景语言(如歌曲歌词)等;非语言声道,由各种自然声响(海浪、松涛),特殊音响效果及音乐组成;语言视觉通道,包括字幕和影片中各种文字形式(如书信,海报等入非语言视觉通道,包括人物、背景镜头,各种移动画面以及营造特殊氛围的各种手段。外语片字幕译文的主要任务是在电影多元符号环境中准确地将影片人物的原语对白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叠加在银幕上,即将电影语言声道提供的符号转换为语言视觉通道的重要元素――目的语字幕。观众在观看电影时,面对以上通道提供的符号冲击,将大脑接受到的各种符号综合成一个整体,从而理解电影传递的文化信息。外语片字幕翻译,不单纯是文字翻译的问题,还涉及媒介手段的转换,即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原语影片中人物之间转瞬即逝的语音对白。影片的类e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侧重点不同,都要求在电影语言上必有反映,由此限定字幕译文的文字特色和翻译重心。另外电影人物对白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口语范畴。将其转化为字幕译文时,语言既要通俗易懂,自然上口,又要清晰简洁,连贯流畅。与此同时,译文在文体、语言风格上需尽量和原文风格保持一致,例如:原文语言富于诗意,频繁使用头韵、隐喻,押韵等修辞手段,译文也应尽量对应这些特征。至少,字幕译文应传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原文语言特征。

因此,为最大程度地保证外语影片的观赏性,必须在诸多限制条件下寻求电影字幕译文的最佳表达方法。

三、字幕翻译策略

钱绍昌在其《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一文中指出:“影视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影视翻译的这五大特性给译者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字幕翻译既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又要正确处理文化信息,主要采取归化异化相结合的多种翻译策略。

1 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曾说过,电影是继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电影作为年轻的、惟一知道其诞生日的艺术,从一开始便作为大众艺术而出现。电影是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其语言的艺术性是电影的基础要素。尽管歌德曾说过:“艺术绝不应该和现实一样,和现实毫无二致是不可能体现出艺术的。”但事实说明,电影不仅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而且是群众性最广的艺术,被人们称之为一种“俗文化”。从电影的本身来看,大部分的电影是供人们观赏的,而电影的观众,则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所受教育程度不一。翻译的字幕语言必须符合广大观众的实际水平,力求使译语读起来能接近观众,更题目了然,更能雅俗共赏。

浪漫喜剧片《风月俏佳人》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卖座的影片之一。故事讲述了潇洒迷人的百万富翁爱德华在洛杉矶迷路记捎瞿昵崞亮的薇薇安。爱德华用3000美元买下薇薇安一个星期的服务。在他们相处的日子里,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人却撞击出了浪漫的爱情火花。这种现代版的“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浪漫神话让全世界的痴男痴女为之疯狂。影片上演后,不仅风靡了美国,也风靡了世界,而且经久不衰。

《风月俏佳人》除了故事本身浪漫神奇外,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语言真实生动。影片的女主人公薇微安是个,中学都没有中业,说话自然粗俗低级,常常犯禁忌,可正是这些禁忌语,才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使这部影片真实可信,例如,当室友凯特用房租买被薇薇安发现后,薇薇安让她离开毒贩,凯特无奈地回应到:Where theyou wannago?禁忌语“fuck”用在这里,其语气之强烈,恐怕e无它词可替代。翻译成汉语时如果用文雅正式的词语来译则失去了原句的语气,所以只能译为:“的能到哪里去?”再比如,当爱德华同意给3000美元包她一个星期时,薇薇安高呼:“Holyshit!”3000美元对一个低贱的街头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因此她异常兴奋,不禁脱口说出粗俗话,其真实程度,跃然银幕上。对此的翻译也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将这个禁忌语翻译成“太他妈的好了”才不失妥当。

2 文化信息的正确处理,

同任何其他类型的翻译一样,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Cultural Information)是翻译中最难处理的地方。众所周知,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字幕的翻译既包括了语言层次,同时也包括了文化层次。影视翻译不再是语言转换,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接受文化需求的制约。研究电影字幕翻译,必须处理好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CulturalGap)。

字幕翻译中主要用以下三种策略来处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文化补偿(Cultural Compensation)原则、文化移植(Cultural Transplantation)原则和文化协调(CulturalMediation)原则。具体翻译策略主要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归化和异化时都要以观众为中心,异化能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能更加反映异国的事物及情调;归化则更能让译语观众接受。

《花样年华》的英文字幕作者Tony Rayns和James Tsim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较好地实现了其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其翻译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少有某些国产片英译的“中式英语”(Chinglish),且语言简洁明了,流畅通达,读起来朗朗上口。电影中有这么一段对白:

周慕云:病成这样你还去找女人?(You were innoshapeforsex!)

阿炳:想冲冲喜嘛!(I thought it would improve myluck!)

“冲冲喜”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词语。“冲喜”是中国旧时的迷信风俗,意指一个家庭或地方出现不祥之事时,通过办喜事来驱除所谓作祟的邪气,希望有好运转来,取“喜神临门,诸邪回避”之意,阿炳赌场失意,希望情场得意,驱除晦气。在这里,译者恰当地把这一典型的文化词语作了归化的处理,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消除了异化翻译可能给目的语观众带来的陌生感。试想一下,如果“冲喜”在这里被译为“to have sexwi thawhore to get rid of my bad luckat the track”,目的语观众能明白其中的文化内涵吗?而且,字幕翻译的时空局限性和瞬时性也不允许加注解释。“improve my luck”这一归化的译法保留了原文的意义,实现了交际的目的,在技术上也符合字幕翻译“简洁”的要求,是十分可取的。

《花样年华》的英文片名In the Mood for Love也是采用归化的译法。片名没有沿用影片中周璇演唱的歌曲《花样的年华》的英译“FullBloom”,恐怕是出于要体现影片主题的需要这一考虑。“in the mood for”表示“有意做什么”,“想要什么”。“In the Mood for Love”渲染着一种浪漫的气氛,表现出“对爱的想望”。《花样年华》是一部唯美、浪漫的爱情片,从色彩,服装、场景到片名、情节,人物,从造型到叙事,所有电影元素的运用使整部影片充满一种浪漫的情调,In the Mood for Love这个片名正好体现了该片浪漫爱情的主题。

电影《英雄》的字幕翻译中也主要采用归化的策略。如:你是何人?(Who are you?)

在下赵国易县人。(I’m from Yi Countyin the King-dom of Zhao.)先父临终留下遗愿。(Myfather’sdyingwish.)

“在下”是中国古代自我的谦称,“先父”是对已故父亲的委婉说法,均带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而在翻译时,译者把以上词语分e转换为“I”,“Myfather”,固然有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照顾到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惯,

《乱世佳人》中很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但中国观众对此却很陌生,直译不易被观众理解,因此字幕翻译也适时地采取了归化策略。如:

Scarlet:I’mscaredtodeath,and if you had the senseof a goat you’dbescared,too!(思嘉丽:我吓得要死了。你就是木的像头驴,也该觉得害怕。)

Scarlet:that man looking atusand smiling.Anastydog.(恩嘉丽:那个笑着看我们的人,真是个丑八怪!)

居里夫人的简介范文第7篇

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过程。要使这一过程优质高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两代师表”共同发展,这种“双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活动中全方位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式到师德建设等各方面作全面系统的探索,让学生通过主动体验,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操作范式和理论体系。那么,要如何发挥师生的“双主”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五导”入手。

一、演好导师角色,让生乐于主动体验

传统的教育,教师是传递者,只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无血无肉的物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就是导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育人环境中乐于主动体验,独立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导师的角色,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一个优秀的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将是终生难忘的。教师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痕,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无大事,时时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笔者从教28年来,一直担任大中专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兼任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也干了7年的行政工作,不管是教学方面还是教育方面都十分注意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笔者严于律己,时时处处不忘做学生的表率。经常跟学生一起分享个人经验;也经常以个人经验让学生知道自己对别人或社会可以有所贡献;另外,还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来这所师范学校任教?我在这里要教给学生什么?我要引导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笔者不断进取,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从普通教师到茂名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到茂名市首批名教师到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学生做表率。学生在笔者的影响下,大部分为人谦逊,志存高远,勤奋好学,毕业后遵纪守法,锐意创新,奋发有为,在各自战线上成了行家里手。这就是润物无声之功效。

(二)关心呵护,融洽无间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同样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导。他既是一位交流者,又是这种交流的培养者。要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对学生付出由衷的关爱。德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每一件小事。”教师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导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学生的烦恼忧愁我知道多少?学生的家庭境况我了解多少?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又是否知晓?只有设身处地地想想学生,推心置腹地做做工作,并常常参加学生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教师的用心良苦。

(三)更新理念,营造氛围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益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成长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可激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的氛围。要做到这样,导师就必须从师道权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同学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会欣赏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当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时,绝不能立即否定,而应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让其愉快体验,乐在其中。

(四)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所接触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才会有“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达芬奇就是对画画感兴趣,后来才成为画坛的一名巨星的;居里夫人也是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所以她坚持不懈,最后发现了镭。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体验、灵活地学习、快乐地求知。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活动,让学生觉得每一节课、每一活动都有新鲜的感觉和未曾的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及活跃的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增强学习热情。

(五)挖掘潜能,鼓励质疑

作为导师,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观努力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兴奋状态长久地维持。这就要做到几点:一是尽力让学生充满自信,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二是永远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要及时准确地向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三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四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质疑问难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不盲从老师和书本,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分析问题。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把握质疑的技巧,如诱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质疑,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质疑,在作品赏析中质疑,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探索中质疑等,诱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真正乐于主动体验,更好地激发创造潜能。

二、演好导演角色,让生善于主动体验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师应该练就“导”的艺术,把“演”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赋予学生,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善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进入角色

演员演戏首先要体验生活,只有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才能自然进入角色。学习也是这样。在众多的学科中,文学课程是最贴近生活、最具人文性的学科,比起其它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师生就可轻松地分别进入导演和演员的角色。笔者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就通过实施“导学式探究法五阶段十环节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让师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双主”作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思维启动阶段:身心放松(每节课预备铃一响,笔者就让学生边听轻音乐,边深呼吸,使学生的心情趋于平静);课前演讲;激趣导入。

思维渐佳阶段:出示目标;启导发现;讨论辨析。

思维调整阶段:导事明理;精讲巧结。

思维活跃阶段:拓展应用。

思维检测阶段:测练结合。

(二)铺路搭桥,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当今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笔者的每一节课都注重这种方式的运用,尤其是在思维渐佳阶段的启导发现环节。通过采用启发诱导或搭桥引路法,让学生在从“扶”到“放”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自主地学习。笔者的做法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重点,提出自主体验的具体要求,出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动眼看(看教材、看电影、看录像等)、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记,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悟,从而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如在文学名词解释教学中,笔者点明可从时间、地点、性质、主要内容、主要体裁、代表作家作品、艺术特色及其地位影响等8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后,即举一个范例,并试着让学生独立解释其它文学名词,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在教材中,没有一个名词是完全具备8个要素的。学生就得翻阅其他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这样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却非常乐意为之。

又如,教学《荷马史诗》一节,笔者首先引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复述特洛亚战争故事和战争结束后伊大嘉国王奥德修回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10年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荷马时代的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对敌人的立场和自己对首部欧洲名著艺术价值的认识。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荷马史诗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而且理解了古代的战争观念、英雄观念和道德观念,为了解人类童年的风俗人情、思想观念、理想情操打开了一扇窗口,也认识了史诗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都纷纷感悟到了作者和文本中英雄人物对困难的态度、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存的强烈渴望,懂得了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升华了自己的情感,获得了求知的动力。

(三)总结交流,学会自赏

有句名言说:“人类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对人类是多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教会学生总结交流是一个好办法。一般来说,每节课下来,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之后,要做好课时小结交流。每章书教学完后,要引导学生梳理一下自己在这章书里探究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体验了什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学习等等。期中和期末,更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作为导演,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层次性评价,鼓励学生学会赞赏自我,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具体来说,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尤其是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以鼓励学生学会赞赏自我。当然,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也要适时适当予以纠正,并对学习结果作出恰当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无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表扬是评价,纠错同样也是评价,但殊途同归;我们只要综合运用表扬与纠错的方法,就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赞赏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演好导游角色,让生敢于主动体验

教师,其主要任务是要引领学生畅游“知识花园”;文学课程教师更应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者。因为文学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美育的过程,文学课程教师要像高明的导游一样,善于引导学生轻松自由地进入作品的境界,像鉴赏一样去感受美、体验美、认识美、丰富美,还要启发学生思索各个形象的深意,了解各个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形象生发开去,与现实的社会人生联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联想、品味,找出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领悟生活的哲理、人生的真谛。为了当好“导游”,不断创造“游”的机会,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笔者在外国文学课堂上特别注意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演讲,解放嘴巴

演讲是情感倾诉、才识展示的重要途径。每一节课,在课前3分钟,笔者都按学号顺序由一名学生进行演讲。曾先后以尊重、平等、民主、宽容、挫折、乐观、竞争、合作、团结、自信、自卑、自责、成长、成才、发展等话题让学生轮流登台演讲。这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其通过主动体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激趣导入,调整情绪

有人形象地把一堂课的开头说成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的“基调”。为了送好这束“鲜花”,每节课在学生3分钟演讲之后,笔者就根据所教文本的情感因素,或谈话,或质疑,或讲小故事,或诵读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蕴含的情感之中。

(三)分角表演,自省自悟

外国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所塑造的形象数不胜数,堪称艺术典型的也数以百计,而且各个作品中的人际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要真正领略人物的风采,走进典型的内心世界,把握形象的特点、作用和意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引导学生扮演人物形象。笔者在戏剧剧本的课堂教学中,就把研究性学习法、问题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分角色表演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熟记台词之后,揣摸人物的心理变化,分角色表演其中的片段或某一场戏。如教学《俄狄浦斯王》的第一场、《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伪君子》的第四幕第一场等等,笔者都综合运用了这些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演边悟。学生们知难而进,就算表演得不太成功,也流露出了战胜困难的喜悦。

(四)讨论辨析,形成己见

外国文学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荷马及其史诗的真伪、骑士文学的实质、但丁的宗教观、莎士比亚化、福斯塔夫背景说、歌德的流派论、巴尔扎克的双重人格、雨果的人道主义等等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学生更是疑惑不解。笔者在简要解说其来龙去脉之后,就让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正反辩论。学生们思如泉涌,激情澎湃,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这一方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另一方面又让他们获得了一吐为快的独特体验。

四、演好导播角色,让生勤于主动体验

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院校的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和观点。教师要引导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老师、挑战自我,并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养成勤于体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当然,这不能丢开教学目标,脱离教学内容,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作为未来教师的老师,教师要像电视台的导播那样,既要使学生的言论能够自圆其说,又要让他们的观点符合实际。一旦发现他们的言行出现偏差,甚至违背客观规律,“导播”就要适时点拨、及时引导、即时纠正,使之不偏离主旨、正题。

(一)扶放结合,分析形象

文学作品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因而分析人物形象是分析文学作品尤其是分析小说的中心环节,但这又是学生最为头疼的环节。一些教师认为,许多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摸不着头脑,甚至越俎代庖。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扶放结合运用四步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典型形象进行分析。这就是:第一步,从总体特征上指出人物属于什么典型;第二步,通过人物的活动、语言、心态、个性、经历等方面说明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典型;第三步,分析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进程;第四步,联系作家本人的思想观念,揭示作家与作品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做出示范后,就让学生登上讲台运用这四步分析法由半独立到独立分析人物形象,以逐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磨练其意志和毅力,获得战胜困难的亲身体验。许多同学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新观点,教师应马上给予充分肯定;也有部分同学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笔者则循循诱导,让其找到信心。一些平时较为文弱的同学,通过分析典型形象后就像其分析的人物一样逐渐坚强了起来,而原先坚强者则更坚强。

(二)张弛有度,放飞想象

“人类只要有想象,就可如虎添翼。”事实正是如此,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想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根据小鸟飞翔产生想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贝尔想象两处的人能传递信息,便发明了电话。可见,想象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大学生富于想象,但其想象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我们要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但又不能让其想入非非,而应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抽签的办法先让每个学生精读一部世界名著,待到分析该作品时,就让其充当主持人简介故事开头或最精彩的片断,接着让全班同学大胆设想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然后开“成果会”。在大家纷纷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再由主持人讲出原著的故事发展线索和结局,教师则不失时机地点拨同学的答案与作家既定的情节的优劣,既要肯定学生的创意,又要指出其不足,让其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宏观调控,合作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参与者的自主探究。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笔者非常注重“干预”和“参与”的尺度,做到既不过细辖制,也不形同放羊。笔者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分组、制订研究方案到开题、收集素材、处理资料到提出假说、撰写报告、小组讨论、轮流答辩、成果展示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决断。笔者的任务主要是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近年来,笔者指导学生研究的课题有《浮士德精神与小康社会的构建》、《安娜与娜拉形象之异同》、《腐败现象的现状与对策》、《就业的策略研究》、《废旧电池对人畜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的解决》等20多个。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则因势利导进行“宏观调控”,时而集体点拨,时而个别诱导。经过长期的训练,终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也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演好导航角色,让生惯于主动体验

在师范院校里,“两代师表”都应是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教师更应成为一个出色的“导航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认知障碍时、在生活中遇到困惑不解时、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都要及时进行疏导,悉心点拨,全力引航,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航向奋勇直前。作为新一代的准师表,学生要在教师的保驾护航下,在知识和技能的海洋里不畏艰辛,排除万难,奋力游向理想的彼岸,从而养成积极进取、主动体验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新型的人民教师。

(一)目标导航,激活课堂

课堂教学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笔者又尝试了“学习目标导航自学模式”。这个模式的操作过程是:(1)课前导航:目标导学、先学后教。①提前下发章节目标导航菜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研究学案;②划分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③教师通过组长汇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2)课中导航:学为主体、以学论教。①课题导入;②检查反馈自学成果;③教师投影学习指导方案,学生以此为指导,结合学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④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解答学生自学中的疑难;⑤学生合作探究(拓展、拔高、变式)――教师精讲点拨;⑥梳理总结――反馈练习,拓展训练。(3)课后导航:练习巩固,章节检测。这个模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指示着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个路线图进行实践和探究。

(二)快乐说课,高效试教

说课、试教是师范院校特有的极其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师范生下乡进行教育实习之前的必备工作,也是师范生最重要的自我体验环节。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才能较快地培养其从教的能力。但一般的学生对说课、试教都会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首先从调整心态入手,想方设法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轻松愉快地登上讲台;接着引导学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训练反馈等方面进行说课练习;然后让学生自行反复演练,达到自然流畅、激情澎湃、抑扬顿挫的演讲效果,同时启发他们针对教材说出如何调动中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开拓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竞争意识的设想。至于试教,本人则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学理论研究、课前准备、心态调整、教材处理、方法运用、教具配备等方面启导学生探讨如何搞好试教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教海试航上能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三)网上切磋,同勉共进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发展。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组织者、导引者、协作者和共同进步者。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网络学习环境:一要建立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模式;二要以聊天室、BBS论坛形式,提供即时性与错时性两种交互学习的界面;三要运用搜索引擎,让学生获得研究参考资料,并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四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成果,获得成功喜悦。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一要设计好学习任务的驱动;二要适时点拨,积极协作,防止迷航;三要把握好网络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变化,防止学生因盲目依赖虚幻的网络世界而产生心理障碍;四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汲取出适合学生的“一桶水”,保证学生能从中获得“一碗水”。

(四)启导纠错,引领评价

评价对于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主动纠错,及时赞赏学生的进步,并善于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以建立个人档案、成长病历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活动,并让情感因素的发挥成为改进教学评价环节的着力点,形成情知平衡、和谐、互相促进的格局,让学生在学会评价自我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真谛,体验生命的存在、跳动、自强、美好、伟大与幸福;要适时诱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用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而改进自己,以适应团体,融入社会;还要经常提醒学生在学会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再学习评价他人。要让学生懂得评价他人的过程也是矫正自己、完善自我的过程;更要让学生积极客观地用欣赏的目光去评价他人,进而广泛开展互相评价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总之,上述“五导”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它对于师生“双主”作用的充分发挥举足轻重。由于演好了这“五导”的角色,笔者的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只要师范院校的教师(其他学校的教师亦然)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导演、导游、导播和导航者,给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探索、主动完善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及自主习惯,并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教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师范院校教师主导地位与教学实效的探究》(项目批准号:08JT048)和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度一般项目《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余信河.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彰显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J].小学时代(教师),2011,(02).

[2]吴藻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模式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李磊.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吕文乐.启发诱导策略在新课程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24).

[5]谭六三.建构意义下的“交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6]王璐.老师做导游 学生自助游[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7]吕萍.构建“全面、和谐、主动、创新”教学模式[A].探索 创新 发展[C].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