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雨巷朗诵配乐

雨巷朗诵配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雨巷朗诵配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雨巷朗诵配乐范文第1篇

1.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审美感知力

高中生的审美感知可以细分为审美知觉和审美感觉。想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感知力培养,首先需要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将高中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在语文教学审美内容上。例如在学习《雨巷》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感受江南小巷的意象,紧接着去体会雨中小巷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对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有一定的切身体会。当学习文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仇怨的姑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体会丁香的意象,结合丁香的传统文学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感知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高中語文课堂,对高中语文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尽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语文教学内容上来,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现语文中的“美”,充分刺激学生的审美感知。不仅如此,多媒体工具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注度,把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育”变成创新的多媒体教育联合方式,更充分地将教材上优秀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美感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运用教学PPT,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将文章作者的照片以及生平事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全面感受作者的精神风采,进一步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文章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视频动画资料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文教材中的美感。例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有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影视片段,让视频的播放进度跟随着语文课堂的教学进度,将电视剧中贾府环境的镜头片段与文章中描写的贾府景物相结合;反复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见面的场景,结合文章对贾宝玉、林黛玉二人初见时的心理描写开展教学,让学生结合多媒体更好地领略文章中的美感。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运用音乐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童丽演唱的《雨霖铃》,让学生在学会这首歌曲的同时,将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在歌曲的优美旋律中,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结合的魅力,增加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授《鸿门宴》的时候,找到切合课文意向的音乐类型,对文章的情感内容进行更好地渲染。当荆轲在易水诀别之时,音乐的主旋律应该围绕“高渐离击筑”“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所表达的情感,尽量选择悲壮、不舍、豪迈的曲风在课堂播放;当翻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时候,音乐需要有所变化,结合课文中众宾客的心里所感,音乐的曲风需要变得激愤;跟随着众人的心理活动,教学到“复为慷慨羽声”的时候,需要将音乐曲风变得慷慨激昂;当“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音乐需要选择曲风悲怆的。结合课堂上音乐风格的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易水诀别”的情感变化,在音乐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在讲授《光阴的故事》的时候,结合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以及郑愁予的《错误》等饱含情感的现代诗歌,可以进行诗词朗诵比赛。结合诗歌蕴含的深刻感情,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背景配乐。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进行预习,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再找到适合诗歌情感的背景配乐。在诗歌朗诵过程中,让学生自我感受诗歌一字一句、抑扬顿挫的美感。不仅如此,在诗歌朗诵的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播放优秀的诗朗诵表演,让学生感受专业朗诵的魅力,结合诗歌的真情实感,更好地领略什么是美。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强化高中生的审美感知力

高中语文课堂仅仅渗透培养审美感知力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课外阅读。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红楼梦》的影视作品以及文学作品,让学生自主发现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雨巷朗诵配乐范文第2篇

少年如诗。十三四岁,花一样的年华,诗一般的年龄。诗歌,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应该成为滋养少年成长的肥沃的土壤。我多希望,孩子们能乘着诗歌给予他们的轻灵的翅膀飞翔。

诗歌简约而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而忽视了学生的诵读与体悟。由于教师细致的咀嚼和灌输占去大量的时间,学生就失去了更多与文本接触的机会,沉溺于支离破碎的解析中,不能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对诗歌进行感知和把握。鉴于这种认识,作为普通的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一些活动,力所能及地做我能做的一点事情,目的只是想把诗歌这一语言的精华送给孩子们,希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一点兴趣,增添生活的诗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我们举行了多次诗歌朗诵会。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所选现代诗篇较多,如《七子之歌》、《再别康桥》、《回延安》等。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抽签进行现代诗歌朗诵会。比赛之前先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比赛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齐上阵,这样就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而且对于那些怯于开口的学生更是一次很好的促进。朗诵的形式是多样的,由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以及本组特点进行设计。学生们充分显示出他们的聪明与才智,配乐朗诵式、合唱朗诵式、男女分诵式、一人领诵式等,精彩纷呈。

我们又举行了一次古代诗词朗诵会,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自主选择一个专题。而且,本次诗歌朗诵会我还给学生提了一个新要求,在背诵之前加一段开场白或在结束时加一段结束语,二百字左右。一组准备了李白诗专题,背诵《将进酒》和《蜀道难》,六位同学合作背诵了这两首长诗,很不容易。四组背诵了杜甫的“三吏”、“三别”,一人一首。五组背诵了词六首。其他小组则选择了咏秋词专题、苏轼词专题、辛弃疾词专题、李白诗专题、咏荷诗专题等。

刘阳同学在周记中记下了自己的紧张以及这次朗诵会的盛况:“今天语文课上的古诗词朗诵会,可谓是多姿多彩。每个小组上场都会给观众带来小小的惊喜与小小的惊讶,同学们的情绪都特别的高涨。轮到7组的时候,我就特别的紧张,感觉血液在沸腾,心儿像小鹿一样咚咚地跳,待到我站起身的那一刻,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看得出来,我们的组员也很紧张。韩诚第一个朗诵就卡了壳,字都是一个一个跳出来的;还有张雅婷,本来在台下背得滚瓜烂熟的《月下独酌》,到了台上却又一遍又一遍地看;当然还有我了,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我知道当时我的脸已经堪比红苹果了,滚烫滚烫的……我们组的闪亮点当属马靖宇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他一开始背,同学们的情绪就直线上升,还没背完,同学们就已经掌声如雷了。一首《将进酒》被他背诵得豪放激昂、淋漓尽致,同学们掌声连着掌声,带着赞许,带着鼓励……”

诗歌朗诵会很精彩,学生们的解说词也同样精彩:

一组的解说词:我们是一组,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李白专题。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被称为“诗仙”。他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气魄,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不羁,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我们所背诵的就是李白最富盛名的两首诗――《将进酒》和《蜀道难》。

再看看我们活动之后的小作文,孩子们的才气扑面而来。他们对于诗歌的感悟令人惊叹,并由诗及人,对于诗人的认识也颇为深刻: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大家,他的词向来酣畅淋漓、气势磅礴。苏轼也的确是豪放派的先祖,意气风发。两人奔放的情感,透过清雄的字句飞射而出,如焦热后的滂沱大雨,浇灌人心,清凉顿时氤氲胸怀、日久难消。

而李白杜甫的群诗荟萃也值得寻味。李白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杜甫也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诗仙与诗圣的感情交汇,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当今的英雄才子,把思想留于诗词之中;昔日的香山居士白居易,把他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融入笔墨之间。读着他们的词,思想、情感渐渐浮出水面,不用浓墨重彩,却能深入人心。

诗仍是往日存于宣纸上的文字,词仍是词人遗存的痕迹。写它们的人已不在,但我们的声音可把他们召唤。透过美丽的声音,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感受到诗者的到来。

诗歌朗诵学生们的收获颇多。

雨巷朗诵配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想象翅膀 情境激活 多样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阅读是一种读者与作者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如果没有作者的感悟交流,那么浅薄的思想和的情怀,是任何再高明再新潮的教学手段也无法弥补或掩盖的缺陷。因此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仅仅凭借自己的文学修养,简单的教授和讲解是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提高的寻求,那么教师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热情,并且能够给予中肯评价,因势利导、拓宽挖深、,从文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个人的情感在动态中求得平衡一致才是其关键所在。

1给文字以灵动,给想象以翅膀

无论是哪一本语文教材,能给学生学生呈现的仅仅是一行行方块形,或长或短的文字,如果学生对于文章的认知仅仅存在于这些文字中,变很难领会文章本身的美。学生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积极地进行文学的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可能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因此他们往往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法享受欣赏文学作品的愉悦,而且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有人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女性之美最高妙的莫过于宋玉。他写“东家之子”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那么东家之子的美只所以美到无可比拟,原因便是,这样的东家之美远远超出语言能够细致描绘出的任何一种美,这样的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你所能够想象的最美的人,便是这位东家之子了。而在他人心目中也有自己独特的最美的东家之子,这便是想象的力量。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稀稀疏疏的文字看到形象生动的图画,透过淋漓尽致的语言描写感受文中为我们描述的生活情景,人物冲突,感情迸发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真正置身于课本为我们提到的阅读材料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达到忘我的状态中。

教师可以先播放诗歌的朗诵录音,“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配乐诗歌的悠扬的音乐以及娓娓道来的朗诵中,每一个文字都灵动起来,学生自然融入了诗歌的意境中,在丝丝细雨中,丁香花散发出的优雅的香气,清新而又不失高贵典雅.驻足在开满丁香花的小石径上,轻风徐徐的吹来,几片花瓣在风中飞舞着……流动的文字,散发着淡淡的美。此时,作者心目中,也是读者心目中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此时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自己对于丁香女孩得想象,教师不需要用更多的语言去表述,过多的语言反而会冲淡学生对于丁香少女的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此时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教师适时点拨:这样与自己相似的幽怨的,惆怅的姑娘会不会为作者停下来,哪怕是短暂的停留,彼此互相安慰,互相倾诉,互相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情境,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在配乐的吟诵中,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诗歌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如此灵动,在学生们的想象中,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学生的想象就此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学生便更能体会出作者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教师此时则需要引导学生说出,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2设置情境激活文本,使学生走进文本

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想作者所想,做作者所做。达到这样的目的,多媒体的采用则是最为便捷的方式。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能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之前,可播放热播的湖南台的亲自节目《爸爸去哪》,营造一种轻松温情的气氛,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更易激发学生探究课程的好奇心,他会想老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一位作者,什么样的故事,也像《爸爸去哪》这样轻松愉悦吗?此时,激情导入已经到位,录像戛然而止。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父亲那颗拳拳的爱子之心,在播放录音的同时,采用剪辑的形式出示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特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正当学生尽情的体验父爱时,教师可适时播放《父亲》这首深情的歌: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聆听着催人泪下的歌曲,观看着年迈的父亲艰难攀爬买橘的画面,学生的内心深处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父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想到自己曾经的不懂事曾怎样不经意伤害到父亲的心……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学生就是作者,而且不仅仅是作者,他们想到了更多。此时此刻,学生该有多少心里话想要倾吐啊!曾经因为玩手机和父亲发生矛盾的他想要对父亲说声“对不起”,曾经因为不认真学习而与父亲争吵的她想要说“爸爸我错了”,曾经因为抱怨父亲不能给自己买名牌衣服的他、她此刻都坐不住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的氛围都被浓浓的亲情所萦绕着,教师自然抓住契机披情入境,顺情而导,自然而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了朱自清先生那颗思父、念父之心。学生自己走进了阅读内容的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其教学效益可想而知。

3阅读课上尝试多种评价,以不同评价激活课堂

在文字的灵动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媒体的设置中,学生走进了文本,学习了文本,升华了文本,阅读课已经水到渠成,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在阅读课中显得非常重要,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阅读策略,否则不重要阅读课的课堂评价,或者不适当的阅读评价,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

(1) 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及时性口头评价。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评价因受时间限制,通过测试或者文字评价好好不现实,会影响正在的教学进度,教师一般通过口头评价来实现这一功能,而此类口头评价一般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节约时间,而且发挥的效果比较及时、直接、明显。更容易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 鼓励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互评。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对于材料的理解与其他学生之间理解的差距与不同,同学之间的观点更易被彼此接受,更易形成一种良好的生生之间的关系。当然学生的评价语言可能不够适当、合理、明确、或者有针对性,有时不免过于笼统。此时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评价时不是面对着老师,而是面对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应有所表示,教师应再次给学生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先肯定,再提建议。这样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个学生参与阅读课的热情,尤其对于某些学困生,教师更应该有意识的去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关注他们情绪的变化。

(3) 尝试组内自评,制定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为了能让教师更系统地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促进教学更好地进行,培养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策略意识,教师可以建立小组自评制度,设置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定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做测评记录。教师可每月将表格收上来,根据学生的自评,给予月评价。表格形式要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使用。通过该表的使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对自己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评价有信息依据,使今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

当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会设计到方方面面,本文仅摘取其中的三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就如何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邓德胜.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1.

雨巷朗诵配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诵读 联想 想象 意象 意境 诗歌创作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四川省全面铺开,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用在教学中,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有许多困难、困惑。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感受·鉴赏”的目标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要达成这一目标需做很多工作,而诗歌鉴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诗歌知识以及较强的分析、欣赏能力,而这些往往是目前多数学生所欠缺的。因而研究新课程下的诗歌教学就尤为必要。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下的现当代诗歌教学谈点自己的拙见。

一、诗歌教学要注重诵读

在教学中,诵读是诗歌学习、鉴赏的切入点。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是诗歌鉴赏的开始。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他文学样式更宜于朗读和背诵。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指导朗读的技巧、明确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掌握语速和语调,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而略带一丝惆怅、惜别。朗读时节奏要轻柔、缓慢,语调要舒缓、低沉。

二、诗歌教学要抓住想象和联想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诗句间的跳跃性很大,这种跳跃性常表现为情感的断裂,因此教诗歌时,就应尽量调动学生,力求通过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体现的社会生活。这对发展学生想象力更为给力。例如:戴望舒的《雨巷》最适合想象和联想,在教读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趴在桌上,听优美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展开联想去想象丁香般的姑娘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的美,去想象美丽而哀婉的相遇,从而体会全诗营造的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师播放优美的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联想去想象蓝天白云、潺潺小溪、岸边垂柳、河上康桥。然后把自己当成诗人,置身康桥,想象故地重游、乍逢即别,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三、诗歌教学要重视对意象和意境的解读

“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在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并加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从而进入诗人创造的意境。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用了“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水底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清潭”等意象,这些意象既柔美轻盈,精致淡雅又深富意蕴,已形成一个色彩鲜明、匀称柔和的境界。

四、诗歌教学更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诗可以言志,可以传情,也可以写人生。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品读诗歌,感悟人生”。当然有了感悟还不够,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每个青年都是诗人,学生时代更是青春勃发,诗情洋溢的时期。教师鼓励写诗是一个关键,教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可以让学生拿起笔,描绘生活,赞美青春,歌颂生命,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对理想的憧憬。所以,在学生学习诗歌热情高涨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把诗歌创作的要求提出来。按照要求,一部分同学能写出了一些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意向鲜明的诗歌。可以把其中的精品读给全体学生听,并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上。甚至鼓励学生投稿,我校有《墨池》文学报,班上有个学生写了一首诗歌,我略加点拨后,发表在该报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印刷出来,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这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诗歌教学,教师要舍得“情感投入”,要让学生了解触发诗人抒情的那些因素(社会关系、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所见所闻),看清诗人抒情凭借的对象(人、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艺术形象,与诗人的感情共鸣而逐步进入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领会诗人的思想及诗歌的主题、内涵,从中受到熏陶,融通诗意,触发创作之灵感。一句话,只有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阅读、理解、创作诗歌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雨巷朗诵配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教媒体;高中语文;有效应用

目前,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单一、枯燥和乏味性,导致了许多学生不爱学、不会学,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尴尬的教学局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已逐步走进高中语文课堂,它以其形象、直观、生动、极具感染力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形、光、声、色的氛围中能够轻轻松松地学语文,领略到语文的美好意境,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借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就愿意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师繁琐的分析和学生机械的学习,不但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还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电教媒体因其自身生动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能够适时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去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鸿门宴》一文中,刘邦明知赴宴危机重重,仍孤身前往。他会遇到哪些危机?能否化解?是否能全身而退?投影《三国演义》相关影视片段,充分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让他们从影片中一一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既愿动脑筋思考问题,又会积极回答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二、借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好的情境创设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课文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将文章内容涉及的事物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在短时间内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有声有色、如临其境的情境中理解课文,激发出内心的情感,引发出学生的思维,使语文教学能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通过视频、音频的引入,演示了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景象。清华园那夜色下的一方荷塘清新优美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借用电教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是靠“言”来达“意”的一门艺术,这必然会遇到有限的语言难以准确表达无限意蕴的问题。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就能把直接形象与抽象文字结合起来,从而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因为形象的画面能使学生非常自然地产生愉悦、激励的审美情趣,使他们从丰富的感性认识中获得事物的表象,再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沈从文的《边城》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虎耳草,写到翠翠梦中爬到高崖上摘虎耳草,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难点,可将虎耳草的特写画面制成课件,让学生从虎耳草心形的叶面联想到爱情的象征意义,从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点,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四、借用电教媒体,整合迁移拓展

一堂课45分钟很有限,可是语文知识牵涉得太广,只讲课本达不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但有电教媒体的辅助教学,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压缩在课堂上,体现出小教室里大世界的氛围。

如教学《胡同文化》一课中,通过展示胡同照片,配以歌曲《北京胡同》,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胡同文化的氛围中,再列举许多有关胡同的文章,如戴望舒的《雨巷》、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等,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胡同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这种延伸阅读不仅是一种审美熏陶,更是提高鉴赏能力的途径。

五、借用电教媒体,加强朗读训练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强化朗读训练,形成语言储备。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散文都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的作品,本身已独具吸引力,而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大都是由名家配乐配画的朗诵录音。这样,由于文章有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再现媒体,使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就勾起了学生自己也要配画、配乐为之朗读的欲望。

如,柳永的《雨霖铃》是首送别词,抒发了词人跟情人之间的情感。教学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选择舒缓轻悠的古筝乐曲《送别》,并随着乐曲声朗读这首词,这样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想象力被激活了,内心的情感被点燃了。

六、借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写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电教媒体不但能将文本、语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和计算机的交互控制相融合,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而且能帮学生摸清写作规律,掌握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作文教学中,伴随着欢快的乐曲,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家乡美丽的景色,着重展现家乡依山傍水的秀丽,城市日新月异的巨变,人民生活安逸的闲趣,学生们被一幅幅画面深深吸引住。此时,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议论,把心里想的说出来。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毋庸置疑,由于电教媒体介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确实使语文课堂恢复了一定的生机,可见电教媒体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巧妙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让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雨巷朗诵配乐范文第6篇

一、要重视朗诵

朗诵实际上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播音专家张颂教授也指出,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不从内心依据出发去研究语言发动的全过程,就不能揭示朗读的真切奥秘”。可以说,强调感受与理解是朗读的基本规律所在。

朗诵时首先要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只有把握了节拍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声音就会自然地协调,读出诗歌的音乐美来。然后,更进一步的是,要有感情地朗诵。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无不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想要读出这种种思想感情,就要求我们深刻地体会诗人在作品中的感情波澜。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离世前两个月。有人评价说,这时的海子“已经完全把自己视做‘尘世’之外的人了。他真的已完全与这个世界和解,但那不是浪子回头的和解,而是彻底解脱,沐浴在天堂之光中与现世的和解”(燎原《扑向太阳之豹》)。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坦诚沉静的语气中分明隐含着忧伤,诵读时须注意体会。又如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可爱的小诗,评论家说它“轻巧清隽”、“美丽凄哀”,“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由此可知,整首诗基调凄美幽怨,诵读前应了解抒情主人公的处境,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分组朗诵、配乐朗诵、朗诵会等都可采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面向群体朗诵的机会。教师范读自然应该提倡,但这种范读更多地是一种交流,要向学生讲清你的理解,也敢于让学生评价你的声音是否表达了你的理解。同时,学生不论是否具有朗诵的优势都必须读,诵读活动不能变为有特长的师生的表演会。在朗诵活动中,还应引导学生尝试着总结朗诵诗歌的心得,同时还能把方法的感悟作为学习目标之一。

二、要重视对意象的分析

所谓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情感而又能暗示某些象外之思的形象,包括画面、情景和动作等。意象是解读新诗最佳的切入点,正如陈良运教授所言:“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形态与情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1]围绕意象解读新诗内涵,首先就要善于抓住诗作的中心意象,从中心意象入手把握作品主题。如舒婷的《致橡树》,主要是通过“橡树”、“木棉”两个意象来传达她的爱情观,即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借助对“橡树”男性阳刚气概的赞美和对“木棉”女性柔韧气质的刻画,表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的追求。

有时候,一首新诗并没有核心意象,而是一系列有机联系的意象前后呈现,一个意象迅速向另一个意象发展,甚至诗中会有矛盾、对立、混合、错乱的意象交替出现。有时诗人为了简练的需要,有意写得朦胧,减少关联性的词语,破坏正常的语言逻辑规范,使诗歌内涵表现得曲折含蓄。阅读此类作品,我们仍应围绕意象进行分析,观察诸意象之间或并列、或对立、或相互映照衬托的关系,捕捉意象的转折变化以理清意象的层次,弄清作者的思路。例如讲读食指的《相信未来》,在“知人论世,走近作者”这一学习环节后,教师提出:初读此诗,你最大的理解障碍是什么?学生认为是前两节中大量的陌生意象。教师这时就要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积累,思考诗中意象各象征着什么,它们分别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结合诗作的社会背景,激发已有的生活体验,自主思考其意蕴,很快有了自己的感悟:

生1:从“蜘蛛网”、“查封”,我想到了一种缠绕、压制的势力,“蜘蛛网”当指黑暗时代的黑暗势力;“炉台”是生火做饭的地方,应是指产生希望、温暖、光明的地方。连起来看,“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是在说“黑暗扼杀了光明”。

生2:“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灰烬的余烟”若有若无、袅袅缭绕,喻指残余的希望,或者说“绝望中还蕴涵着希望”。整句诗是说贫困落后的现状让诗人非常绝望,但绝望之余并没有灰心丧气,仍怀有一丝希望。

生3:“美丽的雪花”圣洁、轻盈却很容易消逝,我觉得它象征的是希望。

生4:“紫葡萄”让我联想起带霜的果实,它指的应该是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尽管晶莹剔透,却充满萧条冷落,引发我想到“眼是水波横”,但它是由“紫葡萄”化来的,应是指失望的眼泪。

生5:“鲜花”是艳丽而芬芳的,指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虽已经枯萎,但毕竟凝结着露水,便有了一二分生气,可理解成虽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

师:一、二节中诗人使用意象时,明显用了对比,形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意象。让同学们试加以领会。

学生思考、讨论,然后集中交流。一组是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化为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凄凉的大地等,它们的共同点是悲哀、凄凉,象征着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给人带来的是失望、悲叹、酸楚、痛苦。另一组是凝露的枯藤以及美丽的雪花等,这些意象象征着沧桑而不屈的意志,与诗题“相信未来”暗相呼应。

师:同学们的领悟很有道理。伟大的意象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考,这种情感在流传过程中,逐步脱离诗歌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存在――一个词从此有了独立的生命。

像这样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对意象的品味,能把文本内容与同学自身体验融为一体,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在心底里产生强烈的回响。

三、要重视学习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

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曾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素养培养为目的。”[2]阅读教学自然也是如此。新诗教学的语文学习活动,首先当然是读,除了前已述及的重视朗诵,还应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作品进行异向解读(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吴思敬教授以为:“对诗的理解和再创造,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有些大致的原则可循,但是具体到每首诗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读者自己去领悟,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再创造,而不应强求整齐划一。”[3]确实,任何文学作品都如断臂的维纳斯,只是半成品,新诗就更是如此,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理解和审美再创造,一首诗的价值才能最终实现。因此,在新诗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用多维的视角,关注和比较已有的诗歌解读,尤其是那些不同甚至相左的解读,从而体会多元的和个性化的理解。比如对于戴望舒的《雨巷》,历来有着不同视角的解读。就其主题而言,有人将这首诗看作对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一种心态记录;有人视为诗人爱情失落后的挽唱;有人则以为寄寓的是对诗歌美学的追求。再就抒情的对象来说,诗中的“姑娘”,有人认为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有人认为就是“我”,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针对以上两方面的多元解读,要引领学生展开研讨,或同意其中某个观点,或提出自己新的见解。

“根据具体的目的进行适当方式的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活动。但阅读教学又不仅仅是读,可以以读为中心,开展听、说、写等各种活动。”[4]新诗教学中,教师理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指引学生深入文本、读透文本。比如陈钟畔壬示范执教《致橡树》一诗时,学习重点之一是“集中讨论一个问题: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喜欢?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我们还不太喜欢,为什么”;顺着“哪些句子我们还不太喜欢”,陈老师又有意设计了“代今天的舒婷修改一下有的诗句”的“改诗”活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无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在陈老师的设计理念中,“我们这里的改,只是一种学习,学习嘛,就可以畅所欲言”[5]。又如学习郑愁予的《错误》后,笔者要求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首短诗扩展成一段散文文字;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后,结合作品仅片言只语,格局很小而启迪颇深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试着模仿这种写法,选取两件物品练写两首“格言式”小诗(每首三至四行,各行字数可以不一样)。这些学习活动收效也颇为理想,有助于同学更好地读通新诗文本、把握新诗文体。下面,试辑录学生课后完成的数首“格言式”小诗:

我爱上了你/自从你告诉我/你不是天空的眼泪/而是云朵的汗水

杠铃

只有当我/被高高举起/再重重摔下后/掌声才会响起

影子

永远跟在他人身后,/虽不会迷失,/但也永远无法超越。

参天大树

参天大树的悲哀不是为自己/那被拦腰截断的苦痛/而是因为/它被制成了无数张试卷

仙人掌

每个人都厌恶你身上的刺/而你/却在这刺上/开出让人诧异的花

你虽薄薄一扇/但打开/和关上/却是两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陈良运.诗学・诗观・诗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

雨巷朗诵配乐范文第7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文学》副主编,诗人,翻译家。著有《米兰·昆德拉传》《东欧文学大花园》《布拉格,那蓝雨中的石子路》等。

一、童年,田野,露天电影

米兰·昆德拉说过:“人的一生注定扎根于前十年中。”我想稍稍修改一下他的说法:“人的一生注定扎根于童年和少年中。”童年和少年确定内心的基调,影响一生的基本走向。

不得不承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俄罗斯情结和东欧情结。这与我们的成长有关,与我们的童年、少年和青春岁月有关。电影,尤其是露天电影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那时的电影大多来自东欧国家,其中就有阿尔巴尼亚的《第八个是铜像》,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沸腾的生活》,还有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它们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看露天电影的日子是我们童年时的节日。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们还是我们的艺术启蒙和人生启蒙,构成我们童年里最温馨、最美好和最结实的部分。

电影中的台词和暗号也已成为我们青春的经典。最难忘的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那几句:“‘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来了。’”“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这是我们接触到的最初的诗歌,那么悲壮有力,那么具有震撼力。诗歌,就这样与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瞧,看电影其实也是一种阅读,一种视觉阅读。

说来惭愧,在童年和少年,除了看露天电影,几乎没读什么书,连小人书也没怎么读过。这样的空白,自然同社会环境有关。那时,只知道玩(家乡话叫白相),整天疯玩。童年和少年就是一个大游乐场:游水,打水仗,抓螃蟹,拍烟盒,抽“贱骨头”,滚铁圈,抽丝瓜藤烟,跟随大人到太湖去钓鱼,打野鸭……虽然没读什么书,却能时常感受田野、林子和湖泊。因此,我曾在多种场合郑重声明:我从不说我的童年很贫乏。我的童年有着另一种丰富,一种书本无法提供的丰富。

二、青春,阅读,忧郁中的幻想

真正的阅读,是从大学开始的。主要利用寒暑假,读一些课本以外的书。少年时代接近尾声,青春年华刚刚开始。步入青春,也就懂得了忧郁,莫名的忧郁。因此,也可以说,对我而言,真正的阅读,从忧郁开始。

80年代初,有几本书在社会上流传,半公开,半地下,带着几许神秘色彩。其中就有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和戴厚英的《人啊,人》。《第二次握手》正式出版后,印数达到430万册,简直是个奇迹。那是一种启蒙阅读。爱情,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我面前,美丽而又忧伤,其中饱含想象之美,词语之美,思辩之美。至今,我还记得《第二次握手》中的丁洁琼和苏冠兰。女主人公比男主人公年龄大些,他们互相称呼琼姐、兰弟,让人羡慕。有段时间,我总梦想着自己就是兰弟,就是一段曲折爱情的男主人公,念念不忘心中的琼姐。我的琼姐在哪里?忧郁中,我一次次发出这样的呼唤。《人啊,人》带给我的是诗与思。里面有不同的人在讲述,有大学老师,有小说家,有诗人,总会不时地运用诗句,闪出思想的光辉。我几乎一边读,一边记,把那些打动我的诗句和警句都记在本子上。在江南的细雨声中,读这些文字,记这些文字,忧郁、诗意和幻想都在增强,蔓延,最后同雨融合在了一起。

我始终没有寻到心中的琼姐,也好,一门心思读书吧。在紧张学业的空隙,阅读,成为调剂和滋润。徐志摩、戴望舒、冯至、卞之琳、李金发、郭小川、艾青、朱光潜、歌德、普希金、斯汤达、雪莱、勃朗宁夫人、泰戈尔、波德莱尔、莎士比亚等,都是我在校园里读到的。其中,普希金、密茨凯维奇、泰戈尔、爱明内斯库更能吸引我。总体上,诗歌作品读得多些。常常,一首诗,甚至几行诗,就能确定我对一位诗人的喜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普希金的《致凯恩》,密茨凯维奇的《犹豫》,泰戈尔所有的散文诗,尤其是他的《游思集》,都让我爱不释手。他们的节奏,很长一段时间,左右着我的写作。

到新华书店,我也总是盯着诗集。漓江出版社的《西方爱情诗选》就是在那时买到的。那可是本珍贵的书,几乎伴我度过了大学时光。翻开那本诗选,我意外地读到了马克思的两首诗《给燕妮》和《思念》,惊诧不已,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燕妮的名字,哪怕刻在沙粒般的骰子里,

我也能够把它念出!

温柔的风送来了燕妮的名字,

好象给我捎来了幸福的讯息,

我将永远讴歌它—让人们知悉,

爱情的化身啊,便是这名字燕妮!

如此火热的句子,惟有热恋情人才能写得出来。马克思居然也谈恋爱,而且谈得那么情意绵绵。我顿时感觉这位伟人有了血肉,亲切了许多,激动之下,还写了条眉批:“原来马克思也是人啊。”

“朦胧诗”也是我在校园读到的。它令我感受到巨大的冲击,言语难以描述。这种冲击有诗歌的,更有人性的,是审美的一种颠覆,也是心灵的全新体验。

当时,北岛和舒婷的许多诗作我都能倒背如流。“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当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诗歌,冷峻,犀利,悲壮,富有征服的气势和反抗的精神,紧紧抓住了我的心。这样的诗句,朗诵起来实在过瘾。

我大概就是在那时喜欢上朗诵的,诗歌就该发出声音。那时,电台常常播放配乐诗朗诵节目,许多诗歌我是首先听到的,然后再去找来读。电台曾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制作成配乐诗朗诵节目,我反反复复地听,边听边跟着朗诵。每一次,都泪流满面,如痴如醉,就像深深进入了角色,需要好一会儿才能让自己回过神来。那就是诗歌的力量。

春风文艺的《朦胧诗选》和老木编选的《新诗潮诗集》几乎成为我随身携带的书本。去美国访学时,由于行李限制的缘故,只能带几本书,我毫不犹豫地挑选了《朦胧诗选》。在异国他乡,孤独的时刻,思念的时刻,无聊的时刻,大雪封门的时刻,甚至想吃饺子或馄饨的时刻,总要捧起它,读上几首自己喜欢的诗。

三、生活,阅读,杂乱中的丰富

渐渐地,阅读成了习惯,成了爱好,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时,你会发现,阅读其实也是生活,更加广阔而丰富的生活。后来岁月的阅读,实际上都是青春时期阅读的延续和舒展。在阅读中爱上了文学,这就直接影响到我的人生走向。

毕业后,我没去外交部,也没去经贸部,而是来到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这是我自觉的选择。我所景仰的冯至先生和卞之琳先生都是《世界文学》的编委,这让我感到自豪。阅读因而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内容。除去稿子,我还要大量阅读其他书籍,阅读面自然也日渐广阔。光从《世界文学》中就读到许多独特的作品,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帕斯的《太阳石》,米利亚斯的《劳拉与胡里奥》,莫勒托瓦的《会说话的猪》,格拉斯的《猫与鼠》,曼德施塔姆、叶芝、布罗茨基、兰波、波德莱尔、休斯、奥利弗、勃莱、里尔克、博尔赫斯、阿莱克桑德莱、博纳富瓦的诗歌,川端康成、塞弗尔特、米沃什、普里什文的散文,都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印记。

关于阅读,英国作家卡内蒂说过这样的话:“只有他阅读时他才是幸福的;当他写作时他更为幸福;而他最幸福的时刻是当他读到他从不知道的某些事物的时候。”卡内蒂甚至还断言:“没有阅读的混乱,诗人就不会诞生。”优秀的作家几乎都首先是杂乱的阅读者。有些甚至把阅读当做主要的生活。阅读给他们带来宁静,而宁静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充满喧嚣和诱惑的当今时代,许多优秀的作家往往都选择低调。低调其实是给自己最大的自由,最大的宁静。而这些功成名就却依然能抵挡媒体的强大攻势和外部世界的种种诱惑的作家,反而更容易引发世人的兴趣,更容易赢得世人的尊重。199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如此,最近刚刚访问过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也是如此。

一个美国作家,一个英国作家,或一个法国作家,在写出一部作品时,就已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世界各地广大的读者,因而,不管自觉与否,他们很容易获得一种语言和心理上的优越感。这种感觉东欧作家则难以体会。有抱负的东欧作家往往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他们要用尽全力将弱势转化为优势。昆德拉就是一个典型,他对小国这一概念特别敏感。在他看来,身处小国,你“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别无选择,有时恰恰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东欧作家大多会自觉地“同其他诗人、其他世界和其他传统相遇”。昆德拉、米沃什、齐奥朗、贡布罗维奇、马内亚、卡达莱、萨拉蒙等东欧作家都最终成为了“世界性的人”。而要成为“世界性的人”,阅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路径。

诗人多多甚至说过:你读到什么份上,就会写到什么份上。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却声称:一生只需反反复复读几本书,足矣。问题是,我们如何找到那几本书呢?还是首先要广泛阅读。最终才能确定那值得反复阅读的几本书。

当然,我们并不见得要为了当诗人、当作家而去阅读,但阅读带来的巨大快乐,阅读带来的贴心宁静,难得而珍贵,我们大概不会轻易拒绝吧。

四、阅读,思想,怀疑的目光

阅读有两种,一种是死板的阅读,一种是清醒的阅读。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读书很多,却成了死脑筋、书呆子,这是把书本当作教条来读的结果。而倘若我们用自己的头脑来阅读,读书越多,就越有思想,越有怀疑、辨别、判断的眼光。如此,同样一本书,在不同时段读,便会有不同的理解和领悟。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哈谢克的代表作《好兵帅克》。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1883~1923)的代表作《好兵帅克》全名叫《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也有人将它译为《好兵帅克历险记》。以往在评价这部小说时,人们一般会说它是部反对奥匈帝国残酷统治、反对战争的革命作品。这实际上是政治性评价,并不是艺术性评价。如果对于这部书的评价仅仅停留于政治性评价的话,我觉得有点委屈这部书了。

《好兵帅克》几乎没有什么中心情节,有的只是一堆零碎的琐事,有的只是帅克闹出的一个又一个的乱子,有的只是幽默和讽刺。可以说,幽默和讽刺是哈谢克的基本语调。正是在幽默和讽刺中,战争变成了一个喜剧大舞台,帅克变成了一个喜剧大明星,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帅克当然只是个文学形象,幽默,夸张,有时又显得滑稽,充满了表演色彩,属于漫画型的。

看得出,哈谢克在写帅克的时候,并不刻意要表达什么思想意义或达到什么艺术效果,他也没有考虑什么文学的严肃性。很大程度上,他恰恰要打破文学的严肃性和神圣感。他就想让大家哈哈一笑,至于笑过之后的感悟,那已是读者自己的事情了。这种轻松的姿态反而让他彻底放开了。这时,小说于他就成了一个无边的天地,想象和游戏的天地,宣泄的天地。借用帅克这一人物,哈谢克把皇帝、奥匈帝国、密探、将军、走狗等都给骂了。他骂得很过瘾,很解气,很痛快。读者,尤其是捷克读者,读得也很过瘾,很解气,很痛快。幽默和讽刺于是又变成了一件有力的武器,而这一武器特别适用于捷克这么一个弱小的民族。哈谢克最大的贡献也在于此:为捷克民族和捷克文学找到了一种声音,确立了一种传统。

我们应该注意,文学和政治的某种微妙平衡成就了不少作家,尤其是从东欧阵营中走出来的作家。我们在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家时,需要格外警惕。过分强调政治性,有可能会忽略他们的艺术性;而过分强调艺术性,又有可能会看不到他们的政治性和复杂性。如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和评价他们,同样需要我们的敏感和平衡。

而用怀疑的目光阅读,我们便能读出无数作家和作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说到底,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人生,实际上,永远都是复杂的,而且会越来越复杂。用昆德拉的话说,世界永远要比它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

五、阅读,行走,诗意的生活

我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在我所供职的科研大楼里,常常会遭遇这样一个情景:迎面一个同事急匆匆地走来,老远就发出了问候:高兴,你最近怎么样啊?同事的问候,当然要回应。可正当我以全部热情准备回应他的问候时,发现他早已走到了十米开外。这是个典型的当代都市情景。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在忙碌和紧张中,人们已经很难停下自己的脚步。而当你没法停下你的脚步时,你也就没法凝望,也就没法倾听,也就没法对话和交流,当然更不用说谈心了。

幸好还有阅读。阅读弥补了当下时代这一重大缺陷,成为另一种谈心。今年春节,我躲在乡下读了好几本书,其中就有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最佳欧洲小说(2011)》。我喜欢这套书,喜欢它独特的文学景观,喜欢它贴心的文学氛围和布局:平等和独立,以及在平等和独立中展现的丰富和复杂。我一直关注的东欧作家,在这部选集中,竟多达十余位,几乎每个东欧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学代表。你分明在走进一座小说共和国,瞬间,小说欣赏演变成一种心灵默契,超越时空,让你感动,甚至让你震撼。

雨巷朗诵配乐范文第8篇

20xx母亲节主题活动主持稿范文一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叔叔阿姨,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鞠躬)

五月是母亲的节日,五月是康乃馨盛开的日子。

喜欢五月,喜欢五月的康乃馨,只因为,它属于母亲!

康乃馨一点都不娇气,生命力很强,只要照顾的好,花,可以在瓶中开一个星期,花瓣也不会显出枯萎。

伴着康乃馨丝丝缕缕地幽香!我宣布高二一班母亲节主题班会:"五月的康乃馨"现在开始

节目开始:

只要看到静静开放在书桌上的康乃馨,不论自己有多不开心的事,多烦,多乱,内心的世界都会平静如水,清辙如镜,

母亲节的时候,为母亲选一大束红色的康乃馨,只因为,常在心里, 却不常去表达的一份爱!

听!这是世上最朴实、最优美的声音,在座的父母您听到了吗?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赞美母亲》有请 吕绍华 潘磊。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我们听到了(吕绍华 潘磊 )同学的心声,也感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感情。

一首《懂你》表达了天下儿女对父母的深深谢意,

但同学们,你真的懂吗?

请欣赏木偶剧《苹果树的故事》有请:刘健钊、周宇、佟光

让我们一起道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母爱是无需回报的 看完精彩的表演,相信大家都感受颇深,

李炫华同学对父母又是怎样的爱呢 有请李炫华

主持人:只记得是在五月,只记得在那一天要买朵康乃馨给妈妈。只知道它好象是专门献给母亲的花,代表对母亲的爱吗?没有雍容 华丽的姿态,没有浓香四溢的味道,只是清清淡淡的样子,很平和,一点也不张扬,象身边日夜操劳、毫无怨言的母亲。 牵着妈妈的手,我们长大了。回过头,再仔细看看妈妈,她没有变,只是有点老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年的五月,每年的这一天,把几朵美丽的康乃馨递到妈妈的手中。只是想着,轻轻地对 妈妈说一声:母亲节快乐!

主持人:请听《烛光里的妈妈》

我们只是想着,听妈妈对我们说一声:谢谢!而此 时所有的笑都写满感谢!没有更多的语言。康喜欢五月,喜欢五月的康乃馨,只因为,它属于母亲!母亲节的时候,为母亲选一大束红色的康乃馨,只因为,常在心里,却不常去表达的一份爱!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多日的爱心浇灌,多日的精心磨砺,您的黑发显出几丝枯黄。

多日的岁月如梭,多日的呕心沥血,您的脸颊写满了丝丝牵挂。

春去秋来,由于您的执着追求,您的眼睛注满了殷殷嘱托。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献上我们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歌曲欣赏

结束!

20xx母亲节主题活动主持稿范文二(一)导入(约2分钟)

(合):各位同学,下午好,x月x日是母亲节也是感恩节,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谢,我们就此举办“感谢母亲”主题班会,现在我宣布“感谢母亲”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甲):现在,请允许我介绍本次主题班会的议程:1、欣赏音乐;2、朗诵;3、欣赏小品;4、问答题;5、大合唱

(二)欣赏音乐——《母亲》(约4分钟)

(乙)下面我们将进行第一个环节——欣赏音乐《母亲》,请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用心去感受母亲的辛劳。

(甲)欣赏了这么感人的音乐后,你有什么感想啊?

(乙)我认为:母亲,她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即便自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作为子女,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体谅母亲的辛劳。

(甲)是啊,母爱是无私的,在任何时候都一样。得意时,母亲不一定能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她那淳淳教诲总能让我们不再迷失自己。失意的时候,母亲一定能在我们的身边。她的鼓励及安慰,总能让我们在逆境中找到自我。下面我们掌声请出梁露华同学,让她为我们朗诵—— 《献给母亲的爱》

(三)朗诵—— 《献给母亲的爱》(约3分钟) 配乐(《烛光里的妈妈》)

20xx母亲节主题活动主持稿范文三(开场词): 男:各位朋友! 女: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男: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而温馨的日子里,非常荣幸由我们来为大家主持这一个充满真情的盛会。我是来自皇姑文辅学校的×××

女:我是来自皇姑文辅学校的×××。在这里,我们怀着万分的感动,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各位母亲们道一声:

合:你们辛苦了!

男:五月的天空,是心灵的雨巷,在那里有一簇康乃馨缓缓地开放。 女:初夏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心野开满了紫丁香。

男:融入阳光雨,咀嚼一把五月的芳香,听一声声柳笛,吹绿一家又一家对母亲寄托的思念。 女:走进五月绵长的构思,音乐是初夏的露珠,闪现着为母亲奉上的真心一片。

男:所有的话语和音乐 从所有的山川和河流中穿行而过,这一刻,让我们知道了母亲的爱,是那样地执着。

女: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请允许我们为所有的母亲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男:为了远方的召唤,高高地撑开一支信念,在时光的波纹之上,跃动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女:阳光下展开流动的翅膀,幻化出千丝万缕的柔情,亲爱的母亲,您能听到儿女的深情呼唤吗?

男:这份亲情绵长而悠远,无私付出中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是心灵与自然合奏的声音。 女:这份亲情温暖如春,穿越了亘古的足音,灵魂在做着快乐的舞蹈。

男:亲情永恒,让我们放飞心灵,用最深的祝福和感恩的心为母亲唱起深情的歌。

女:亲爱的朋友们,由盖伦皇姑文辅分校举办的: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专题晚会下面正式开始。

制作巧克力环节:

男:××,考你个问题,你知道母亲节是怎么来的吗?

女:这我还真就说不好,我只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具体是怎么由来的,还真就说不好!

男:那我告诉大家吧,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20xx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女:是啊,母爱是深沉的,是博大的,爱情可以枯萎,生存可以一波三折,而母亲的爱却永无衰竭。今天,在这个全天下母亲共同的节日里,让我们用我们的真情祝愿我们普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够青春永驻,美丽永存!

男:××,我再问你,你说什么物品最能代表心灵?

女:这你难不住我,最能代表心灵的物品是巧克力,情人节送巧克力给爱人代表相爱相守,母亲节送巧克力给母亲,代表一份敬爱一份感恩。送一份最美味的巧克力给母亲,献上浓浓的爱意。感谢母亲陪伴我们走过童年的每一个角落。母亲那每一声斥责,其实都有关爱的果芯;母亲永远知道我们心里的想法,却从不点明,即使很少在雨季看到她等待我们的身影,但桌上的热汤总能温暖我的心扉„„

男:没错,你说的好,那么今天在我们的晚会中,我们就请同学们亲手为自己的母亲做一颗巧克力,表达出你对母亲的一份感谢之情。下面,我说一下制作巧克力的要求:„„

烛光晚餐、烛光感言: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母亲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哦,烛光里的妈妈,你的眼睛为啥失去光华?

一、主持人感言:

男:母爱犹如夜空里的星星,一看到闪闪的星光我们便能想到母亲慈祥的眼睛;母爱犹如深蓝色的海水,我们就像是水中的鱼儿,我们身体的每一处都被那海水般的母爱所包围;

女:母亲的爱犹如田野里的清风,隔着千山万水都能吸收到来自母亲的关怀;母亲的爱犹如雪城的白雪,那冰川河流的水也是被您的爱融化而成。

男:忙碌和粗心,让我们忽略了太多太多的母爱,当这首歌再度在耳边响起,当母亲节再一次来临时,请把你心中涌动着的感激、思念、祝福、歉疚„„都说给母亲听吧!让情感在今天尽情地渲泄,在这首凝聚着无限深情的歌声中,真诚地对你的母亲说一声,母亲,我爱您吧!

女: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再多吃几口。”母亲的叮咛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围绕,也许我们曾经很任性、很固执,令您操过心,惹您生过气,也许我们总爱自作主张、自作聪明,把您的话当成罗嗦,但是,在我的心里,母亲,我其实很爱您! 您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母亲。

男: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母亲就像一棵绿叶如盖,摇曳多姿的大树,我们一直走到很远都能回头瞧见她,因为母亲的爱会在风中一直蔓延到无边。

女:如果说,这世界能包容我一切过错的人是谁.,那么,肯定是母亲。小时候,母亲温柔的目光,如同春日午后的太阳,柔和而温暖,是我儿时最惬意的温床。

男:长大后,你温柔的目光,仍同往日,无论我走到哪里,也无法远离您的目光,当我伤痕累累,当我倦意而归,你的目光,依然温柔,母亲,您的皱纹刻着年轮,我的笑容就是您心中的太阳,孩子是母亲心上最柔软的地方,母亲却是孩子眼中最终的方向。

女:母亲,感谢您给我健康的体魄,更感谢你给我无私的关怀.,我明白,您不需要我能给你什么!您希望的是我能高兴的生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你说一句话:母亲,我爱你!!

男:同学们,我希望您们用今天的祝福,来弥补你曾经对母亲的疏忽! 请大家全体起立,向你们的母亲鞠躬致谢。祝你的母亲身体健康,快乐幸福!

写贺卡:为母亲过生日

男: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然而我们的母亲只记住了孩子的生日,自己却从不知自己的生日蛋糕味道,因为在她们心中,孩子就是她的一切,只要孩子开心,就是她们最大的幸福,做为子女,我们也就理所应当的享受着母亲为他准备的一切,今天刚好有些母亲生日,那就让我们借助这个这些母亲的生日,向自己的母亲说上一句:母亲,您辛苦了,祝您生日快乐。

女:爱的路上有你有我,用声音和文字牵住的心灵一起飞翔,将所有的祝词和祈祷都密密地融会在这个温馨的夜晚中。20xx的母亲节到了,应该为母亲准备礼物了吧?一枝鲜丽的康乃馨,一顿可口而轻松的团圆饭,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礼物。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买什么礼物,最重要的是心与心的交流,让母亲感受到你的爱。亲手做一束插花,外加一个亲吻买张小卡片,里面写一些你平时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说的话,同时写上感谢她对你那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言语要温馨贴心,最主要是你自己的心里的话。母亲一定能感动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亲手为母亲做一份礼物吧,写上你的话,送给妈妈。

男:从小,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最爱的人,母亲也是在艰辛中将我们抚养长大,教会我们生活的哲理,帮助我们走向人生征途的人。在岁月里赶路,我们珍藏着母亲无尽的爱,在胸口层层包裹,以至于越来越重。总有这样的一个画面深深打动着我,遥远的家乡,母亲正倚在柴门喃喃自语,炊烟带起轻轻的暮色,在她身后缭绕。她热气腾腾的眼睛里,燃着一盏热烈的灯,照亮我回家的路。母亲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她用爱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美丽的星空,无论遭受再大的困难,母亲永远是孩子心中最坚强的人,因为,伟大的母亲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

回望我们人生的几十年!想起您不倦的付出;从在您怀中嘤嘤哭泣,到在您搀扶中蹒跚学步。从调皮胡闹惹您生气的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母亲对我们的爱从未改变。母亲从来不要求任何的回报,因为她所给予我们的爱是那么的无私,母亲用她的关怀对我们述说着母爱的宽容。母亲就象一部长电影,一直放到 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母亲的朴实、 憨厚、 勤劳和智慧。母亲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喂养了我们 ,这是我们终身的幸福和骄傲,因为我们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女:的确,母亲就象一部长电影,一直放到 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母亲就象是一部长电影,永远永远珍藏在我们敬仰的心底。各位亲爱的母亲,各位亲爱的伙伴,在这个感恩母亲的日子里,就让我们真诚地为母亲送上祝福吧,祝各位母亲身体健康,永远快乐!

(展开教育时的串联词)

男:多年来,得到了母亲诸多的关怀及爱护,总想为母亲做点什么,买点什么。那怕是做一顿饭,买一件衣服。但母亲总说:做父母不图儿女什么,只要你们能幸福、快乐,不再让父母为你们担心,这就足够了。这就是一个母亲的要求,很过分吗?不!这是最少最少的要求,这也是做子女的最基本的要求。当我做错事的时候,当我看到母亲那苍老的脸上那晶莹的泪滴,当我在半夜的时候听到隔壁传来的咳嗽声时,我知道了母亲的伟大。

女:其实并不是只有在母亲节这天才要“特别”去关心母亲,365天里,每一天都是母亲节,母亲的关心是不放假的。需要关心的除了母亲之外还有父亲及家里所有关心的你的人。父亲母亲都是家庭的支柱,幸福的源泉,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支撑。我真的很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很好好的去爱护这份与生具来却又珍惜可贵的幸福。

男:时光荏苒,我们在母亲温馨的抚爱中长大成人,母亲总是把一缕缕温暖及时输送给我们,让我们在纷杂的尘世中永存那份做人的品性,不失那份人之初的纯真。

女:让我们多给母亲一点爱与关怀,那怕是酷暑中的一把扇子;寒冬中的一件毛衣,让母亲时刻感受儿女的关心。因为,亲情在这世间,总是让生活充溢着一份份平平常常但却恒久的温暖,亲情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为此,我们祝福天底下每一位母亲——母亲节快乐!祝母亲永远美丽!祝母亲永远年轻!

晚会结束时给同学们的建议:

男:小时候听说月亮就像母亲,天上所有的星星都是她的子女。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母亲,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我们对母亲那深深的爱。

女:母亲节到来了,作为儿女,制订自己的“自立小计划”, 学会帮母亲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母亲的厚爱,让母亲放心,让母亲从此少为我们操心。跟母亲说:母亲!您放心!这些事情再也不用您为心了!在此,我们加以同学们设计出感谢母亲的10种方式:比如,1)我为母亲做件事——今天我为母亲洗洗脚;2)“我帮母亲洗衣服” “我帮母亲做顿饭”等等,请同学们自己补全10种方式,记录在“亲情贺卡”后面,从而完成“亲情贺卡”的制作,作为送给母亲节日里的一份特殊礼物,好不好啊?

结尾:

男:攫一缕五月的鲜花,给母亲编一个五彩的花环,愿母亲的心情像花儿一样永远快乐绽放,愿母亲的笑脸象花儿一样永远容光漂亮。

女:送上一枝盛开的康乃馨,送上几句贴心的话语,愿母亲永远健康开怀。 男;无论走到海角天涯,无论送走多少年华,孩子们都不应该忘了母亲。

女:是啊,我们崇尚母爱之伟大,是因为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是母亲教会了我们勇敢与坚强,是母亲用她娇小而挺直的身躯遮住了苦难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