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江东去浪淘尽

大江东去浪淘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第1篇

2、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第2篇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第3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醉了——

“大江东去”,滔滔巨浪千淘万漱,是否淘到苏轼了呢?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声。回想“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谪贬的敕令,还有那洛阳亲友的依恋;东坡心,碎不能掇。他只得唱“千古风流人物”,只能吟“三国周郎赤壁”。

眼前是公瑾爱恋的长江,脚下是周郎鏖战的赤壁。“遥想公瑾当年”,这江水不也似“千堆雪”么?

草船借箭的智谋,火烧赤壁的勇猛,还有周乔爱情的佳话;周郎确是“风流”,确是“豪杰”。傲立于舰舟之上,冲阵于万军之锋,闻江上之涛声,赏冥空之月色;面对的是曹操精兵强骑,铭记的是小乔嘱言寄语,心系的更是孙吴的成败盛衰。

东坡何不想风流儒雅,何不想握国之大计、驱外之强敌。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时代容不下他;呵,浑浊的世道也容不下他!

想那东坡,不禁驾一叶之扁舟,驶向那巍峨的崖壁。此时的他,也是傲然于舟,也是闻江上之涛声啊;但他的心呢,却已成碎片——一片羡慕,一片怀念,一片愁闷,一片感慨。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

他的手摸到了“赤壁”,他的心也回到了赤壁。恍惚飘然间,他也似处周郎故垒。

哦,那是公瑾么?那多情的人儿在笑我么?

峨冠博带,丹目柳眉;谈笑间,指点江山,“樯橹灰飞烟灭”。公瑾不愧是“美周郎”啊。蓦然,我却已生白发,衣衫风尘,神色颓靡;更怨恨,被昏君谪贬。人多情,岁月无情,浑世更无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第4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第5篇

此句的意思是:人们都说,三国时期周瑜就是率兵在此地鏖战。此句出自于宋朝时期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词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

(来源:文章屋网 )

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第6篇

亲近五柳先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下,先生独自一人把酒临风,畅抒胸臆。篱笆旁种着些许,朵朵晶莹的露珠点缀着它们。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花上的露珠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先生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过着他所钟爱的田园生活,好不惬意。

跟随着你的脚步,我亲近着五柳先生,感受着他心中的那份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聆听东坡居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边,东坡独自一人,饮尽坛中的酒。江水随他号叫,风随他怒吼,东坡唱出了他心中的不快,唱出了他那傲世的豪情,唱出了男子应有的豪迈。东坡向着大江倾吐着,抛弃了心中的不快,好不惬意。

跟随着你的脚步,我聆听着东坡居士,感受他心中的那份豪迈。

了解李太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在山间飞泻而出,空气中弥漫着小水珠,散落在身上,一溜烟便钻入了衣襟之间。此时的太白,有的只是游山玩水的快乐,没有宦海的勾心斗角,没有对出仕的执著。太白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忘却了他的失意,好不惬意。

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第7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变得三国东吴的名将——周瑜。周瑜又叫周郎,他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战将,也是东吴的重要谋臣之一。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祖辈都曾在朝为官。因为家室的关系,他与孙坚的长子孙策十分要好。孙策起兵时,周瑜也仗义帮忙,帮助兄弟一起横渡江东。后来袁氏想要招揽周瑜,周瑜心中挂念孙策,便婉拒了袁氏抛来的橄榄枝。

周瑜信服孙策,他带着人马投奔好友。孙策对周瑜也是十分照顾,不仅赏赐优厚,还封了周瑜为中郎将。年仅二十出头的周瑜,就已经位居高位,实在难得。周瑜随着孙策四处征战,立下很多战功。可惜,孙策后来被人刺杀,周瑜只能效忠其弟——孙权。

周瑜虽然手握重兵,又得到孙策的托付重任,但是他丝毫不仗着自己官大权大,反而尽心尽力辅佐孙权。赤壁大战中,他与手下黄盖一起看出了曹军战船的弊端,周瑜便想出了火烧战船的想法。在他与诸葛亮的谋划下,曹军大败。历史称此战为赤壁之战,这场战役以寡胜多,在众多战争中被奉为经典。

周瑜一生,对东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东吴耗费了很多精力,以致于壮年离世,实在可惜。关于小说中对他的描述,纯属谣传,实际历史中的他慷慨大度、有勇有谋,是一个极具大智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范文第8篇

关键词:豪放 词调 音律 标点断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式的大家。因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因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因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因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此外(同时),其绘画简劲掀舞,新奇有致;其文艺理论,见解独到,自成一家。广博的学识,盖世的才华,使苏轼尽管步入词坛较晚,却能在短短几年间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自己的词学天赋,正如他在《与鲜于子骏》中所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不仅如此,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豪放、旷达、婉丽,并且开创了豪放词派,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中国词学史。

明代张綖称:“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又据《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中说:“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这些说法,极大地昭示了苏轼开创“豪放词”的意义。由于旷达直率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由于正道直行、不阿谀谄媚的君子人格,苏轼被卷入政治纷争的漩涡之中,既不见容于推行变法的新党,又不见谅于尽废新法的旧党,经历了两度“在朝——外任——贬逐”,可谓宦海沉浮,屡经挫折,失意之极。政治上的极度失意,使他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想法,滋生了浓重的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他最终没有被打击、磨难击倒,乐观旷远、豁达开阔的胸怀和人生态度,使他在面对祖国雄伟江山的时候,油然而生豪迈激昂的情绪,创作了不少使人心神为之一振的千古名篇。

在苏轼众多豪放词篇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赤壁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该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即词人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表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哲理、一种历史观。词人站在江边,看着那江水滔滔东流,不禁想到:古往今来有多少风流人物,有多少盛衰兴亡,都在这江水的滚滚奔流中消失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地点、人物。尽管沧海桑田、世迁,尽管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尽管什么都不存在了,但故垒还在。犹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说的那样,如今剩下的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了。也就是说,尽管周郎已逝,但是当年的往事、周郎的丰功伟业,至今还感动着、激励着人们。“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对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的描写。就这样,词一开篇,就描写浩荡江流,风起浪涌,境界阔达,气势雄壮,创造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为“风流人物”的出场创设了环境气氛。然后笔触转到着重写人,对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周瑜进行描写和歌颂。首先,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来写风流倜傥、潇洒英俊的周瑜,得到了“国色”的美人,进而表现其爱情、家庭的甜蜜、美好、幸福。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孙策和周瑜是当时的英雄人物,大乔小乔是东吴最有名的美女;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堪称美女配英雄的佳话。试想,天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然后,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来写儒雅从容、成竹在胸的周瑜,“谈笑间”就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应该看到,周瑜年轻有为,美人江山兼得,是何等的春风得意啊!然而,苏轼写赤壁怀古,凭吊周郎当年所建立的功业是他主要的目的吗?

结合苏轼写作该词的背景、心情、环境,仔细体会整首词,不难明白,作者以包举有力、凌云健举的笔力,把无限的流水和有限的人生交织在一起,抒发的感慨却是十分的隐约深沉,隐含着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慨叹;而对周瑜的赞颂,却意在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深沉感慨。苏轼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的第二名,可见其才气;他给朝廷上了很多篇策论,提了很多的治国方略、建议,可见其抱负、理想。但是他却屡经挫折,九死一生后被贬官黄州,自然也就触景生情、怀古伤今。在他看来,周郎的娶美妻、建功业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进而也就悲慨自己年近半百却壮志难酬、功业难成!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的沉重、精神的苦闷之深远沉郁。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因此而颓然倒下。有着豁达开阔胸怀的苏轼,清醒地认识到,“千古风流人物”都被大浪淘尽,消逝得无踪无迹,那么个人的荣辱穷达、起落坎坷、得失成败又何足悲叹呢?在该词中,掩盖不住的是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迫切期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