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穹顶之下纪录片

穹顶之下纪录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第1篇

前段时间在家里面看了央视主持人柴静姐姐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纪录片里面那被污染的空气,那灰蒙蒙的天空,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因为,我抬头望了望我生活的天空,的确和纪录片里面的天空一样,灰蒙蒙的看不见白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天空开始变得阴沉起来,没有了小时候那种蓝天,看不到小时候棉花糖一般的白云。现在的我们,出门看到的只能是灰蒙蒙的天空,乌黑的云朵,以及伸手不见五指的雾霾。每天早上出门都要看一下今天的污染指数,似乎已经一年多没有出现过空气优良的情况了,而防雾霾口罩似乎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周末的我们,也不再外出去公园里面呼吸新鲜的空气了,而是躲在家里面看着无聊的电视,上着无聊的网络。生活越来越无聊,而空气的污染,就是帮凶。我已经再也不想看到这种灰蒙蒙的天气了,我特别的怀念以前那种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景……

真希望国建能够好好的治理一下我们的空气污染,还我们一片净土!

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第2篇

沉寂了一年的柴静,在今年的 2月 28日带着她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出现在网络上,并迅速成网络热点。这一次她的身份是:母亲柴静。因为孩子在未出生即被诊断出患有肿瘤,她表示:“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

《穹顶之下》全长 103分 55秒,视频中多次出现柴静之前在《新闻调查》时做的节目,柴静式调查早已成为一种新闻符号,无论外界褒贬如何,不得不承认,曾长期从事调查记者的她确实足够专业。

她专业选择时间,决定在雾霾天发出。她说,不在雾霾天发出,片子不会引起大家的关心。也可能播出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它自有它的命运。

她选择了专业思考。作为曾经的媒体记者和环保问题关注者,柴静在制作该视频的过程中走访了多个污染现场,以寻找雾霾根源,并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无论是视频中她对中石化前总工程师、环保部官员等人的尖锐提问,还是她向专家学者的虚心求教,抑或是演讲叙述时的深入浅出,都合情入理,展现了其作为调查记者的深厚专业能力。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原央视《焦点访谈》主编庄永志撰文评论:“目力所及,这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 ”

她专业选择演讲方式。《穹顶之下》采用了具有浓重乔布斯风格的 TED演讲形式,现场观众不再是节目的陪衬,而是和身穿白色丝质衬衫、浅色牛仔裤和平底皮鞋的柴静一起,成为真正的“场景”中的人。她更专业选择发行途径,《穹顶之下》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纪录片模式,采用新媒体全网覆盖。

通过《穹顶之下》,我们看到柴静的朋友圈的更深度扩张。

曾经,我们以为这个在北京的山西女性,她的朋友圈就是一个小型的文艺圈。如她《看见》一书里的描述,她身边有一帮“老男人”朋友,这就是名震京城的“老男人局”。老男人局由趣味相投的新闻、出版界文化人组成,他们大概一个月吃一次饭,只要有局大家必到,柴静是这个局的积极参与者,时常是众老男中就她一个女性,但她不嗦,敢跟老男人拼酒,而且是白酒。

而在《穹顶之下》出来后,你会发现,他们并非酒肉朋友。这里面既有其创始的《看见》团队,如主编范铭、制片人李伦、编导郝俊英以及摄像团队;也有大批微博、调查记者圈中的大佬加入,如史航、土摩托、丁文山、汪韬、袁凌、黄章晋、杨潇等;更重要的是老罗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有人甚至说柴静此次“演讲的场位都是老罗操刀的”。 为母之后,更能思考母亲

柴静最欣赏的人是她的母亲,在自己当了母亲后,这种感受更深,“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感受最深,在她身上我看到人不是固化的,终其一生都在变化,她身上总有股劲儿,是现代人那种不断吸收有能量东西的那个生命力。 ”

母亲,是柴静从 2014年开始扮演的新角色。也因为这个新角色,她感到自己从此与这个世界多了一份新的牵绊――即使自己死去,这个世界仍是自己子子孙孙生活着的地球。抱着对子孙后代更负责任的态度,她踏上了探究雾霾的道路。而女儿,是她目前生活的重心。

柴静的女儿叫柴知然,随母姓。只因选择将孩子生在美国,柴静曾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而在纪录片中,她透露了因为女儿未经出生就患上肿瘤的不幸遭遇,她对人生、命运、地球,有了更多的感受与思考。如今,女儿与柴静生活在北京,为了能够更有底气地向女儿解答这个世界,柴静产生了探究雾霾的想法。

为了保护女儿的健康,雾霾天时,柴静总和女儿待在家里,而北京有一半的时间是雾霾天。视频中有一张柴静女儿的照片,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站在窗前,小手拍着面前的玻璃,似乎想用这个种方式表达自己想出去玩,而窗外的世界却是雾霾笼罩。

柴静说:“这一年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

也正是母亲这个身份的加持,柴静和自己的母亲有了更多联结。小时候,柴静一直都是个安静、文弱的女孩子。所以,妈妈一直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塑造她、安排她的人生道路。母亲见柴静太过内向,就想方设法地开导她,希望她变得开朗起来,但是青春期的柴静叛逆得很,总是用沉默当作抗议的方式。在柴静和母亲起冲突时,她们虽然不会大声争吵,但两个人的冷战一持续就是好几天。

现在,她更懂得作为母亲本身的要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柴静说。

与母亲的和解,恰恰是在自己成为母亲后自然完成的。生命很奇妙,不是吗? 穹顶之下,对自己的审视更深刻

她现在很素,和刚开始在《新闻调查》工作的时候完全不同,“有次采访穿了个白衬衣,左手上戴了一个非常非常细的小银镯子。采访前,一个很资深的同事说停一下,然后把我叫到旁边,说,你不戴不会有人不喜欢,戴了可能会有人不高兴。从那以后我在节目中没有戴过任何首饰。新闻应该让一个人越来越朴素,你每天打扮得精巧无比,坐下来的时候两条腿还要拧成麻花,你忘不了自己,你怎么还能够关心对方。我挺感谢新闻把我身上的这部分东西慢慢打掉。 ”

而恰恰正是这份素,这份专业,让柴静诞生了不一样的自己。

15年前,央视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各条新闻的转载率,转载率高,第二天可以受到表扬,或者免受批评。或许是为了急于证明自己,那时的柴静总想做头条,而且也总能做到,因为有新闻资源。但慢慢地,她发现,如果有很强的目的性或者功利心在前,其实是做不好的。

那时候的她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在镜头前极富表现力:拎着高跟鞋去追一个孩子,或屈身近前握住当事人的手;对采访对象发出连环式追问。那时,她喜欢短兵相接的新闻江湖。

令柴静今生难忘的,是做《新闻调查》第二期节目《双城的创伤》时的经历。当地同一班级 5个小学生连续用服毒的方式自杀,原因不明。柴静采访其中一名自杀女孩的弟弟,他说起死去的姐姐时满脸泪水。采访结束后,柴静蹲下身去帮男孩擦去眼泪,这个镜头被编进了片子。

这个镜头引发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今天,讨论柴静是不是“表演性主持”,甚至有同行戏称她是“新闻戏剧主义”的天后。

该不该擦?这样的争议也曾一度困惑柴静,汶川地震时她忍不住落泪的场景再度被拍进了镜头,她要求把自己落泪的镜头删掉,编导坚持认为不用删。

而现在的她,很多时候是为了乐趣在做事,而不是为了成败,态度悠然。她变得温和,更忠于内心的感受,她诚实地说和问,“如果我能承担,那我愿意和你一起”。

这个柴静不再咄咄逼人,她开始重视“感受”多于“道理”;“体察”世间的矛盾也多于“揭示”;“宽谅”人性的弱点多于“批判”。在采访中,遇到采访对象表达过于洒狗血,她会劝对方整理一下思路再说一遍;遇到采访对象离席而去,她也不会把这当成是噱头和胜利,反而会在节目中为人开解。

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第3篇

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要有什么样的产品,不能任性!

2015年春节前,古井贡开发的一款个性小酒――贯蛋酒上线试销,主打古井网店和运营商合肥朋友圈团购直销。10多万箱产品一上市即被抢购一空。

许多消费者托熟人和关系,找着购买,搞得总运营商张总既喜出望外,又措手不及,迫不得已一再调低限购数量,最后只好对找来的消费者不停地说“对不起”。

还有很多人找来要做。

一款小小的贯蛋酒从合肥出发,在“掼蛋扑克”流行的华东区域被广泛传播,又通过互联网传向了全国各地,河北、山东、海南、四川等多地的经销商和消费者纷纷咨询事宜。

由于个性的包装材料生产周期长,又加之临近春节,再追加包装材料已来不及了,春节期间造成严重缺货,许多消费者都很遗憾。

春节前时间太匆忙,原计划先做一下试销,既没有召开上市会,也没有做上市广告宣传,常规渠道的业务推广队伍也还在招募筹建中。刚开始让张总多准备些包装材料,他还犹豫,担心旺季库房不好租,万一销售不畅,没地方存放。没想到一试就收获了一个大惊喜!

而令传统运营商惊讶和大跌眼镜的是,“不就是一个蛋吗?”既没有传统的上市会、广告,也没有线下招商、铺货,就是古井网店上挂挂,微信圈子、社群里些信息和图片,互动一下,咋就火了呢?还买之不得!

真不可思议!

没这么简单

有这么简单吗?

仔细回顾梳理一下,还真的没有这么简单。张总是做设计出身,有自己的包装印刷厂,以前主要是做创意和供方的,精于产品开发和设计,做事有较强的完美主义倾向。受古井贡酒董事长梁金辉的启发,一年前就开始创意设计贯蛋酒,数易其稿,跑了许多打样厂家,历经多次打样挫折,精雕细琢,反复打磨才成今天的贯蛋酒。

而微信圈子和中科大EMBA群等重量级的社群的一些生动、鲜活、有趣而又主旨鲜明的信息和图片,都是张总亲自捉刀创意、设计的,好玩、新鲜、有趣、生动活泼,被大量转发。休闲有趣的品名、精致的产品、优良的品质和口感,快乐的互联网营销,产品于轻松中被人接受,很快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且不断地被传播和放大。无论是“打掼蛋扑克”的爱好者,还是不会打“掼蛋扑克”的消费者都喜爱上了贯蛋酒。

打掼蛋牌,喝贯蛋酒,成了许多合肥人今年春节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人人争传贯蛋酒,大家争尝贯蛋酒。

好的产品会说话

贯蛋酒的走红,让很多传统运营商大跌眼镜,百思不得其解。而中国游客去日本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的报道却深深地刺痛着我。是什么样的电饭煲、马桶盖竟然让我们的精英、中产阶层们,这么不要斯文,不嫌其累,背着马桶盖游日本呢?难道这些日本产品有魔力?

看了相关报道细节才知道,这些商品从电器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和功能上就比国内销售的产品胜了一筹,加之口碑传播更是让人向往拥有,而不惜成为“马桶客”。

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才真正明白:做营销,产品本身要先赢人。

这么多年来,全国上上下下那么多的环保宣传片、科普片,哪一个有《穹顶之下》这么高的收视率,这么触动人心,引起了这么大的传播、关注和争论?《穹顶之下》不断地扩散、发酵、传播,成为中国纪录片和环保宣传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中国环保事业的推动力将巨大而深远!

《穹顶之下》绝对是一件好作品,一件好产品。

而选在两会召开前夕,选在新老环保部部长交替之际上线,却是甄选的时段,营销手法高明。如果作品不好,再好的营销推广手段又会产生多大的销售作用呢?

中国消费者怎么了

“中国消费者怎么了?”面对“马桶客”们,一位营销圈的朋友惊问,“怎么开始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是啊,“80后”“90后”的新生代消费者在变,就连晋级中产后的“70后们”的消费观念、行为和消费结构也在变,正在由关注更便宜向关注更好转变。是互联网思维在改变消费者,还是消费者行为在影响互联网,还是一起在装萌、卖傻?总之,中国的消费者在变化。

当我们告别短缺经济之后,随着老百姓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逐渐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更加关注安全和质量,并逐渐开始追求精致、个性的生活,也更加在意自我价值的体现,开始讲究格调和品位。人们的消费观念在转变,消费结构在转型,新的消费文化(特别是中高档人群)正在转型和重构。中产阶层消费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其消费的示范作用和引导力也在不断增强。

我们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如果跟不上新的消费需求变化,就会由盛转衰,甚至会被淘汰出局。诺基亚、摩托罗拉们被收购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消费者在变,营销要跟着消费者变,产品更要跟着消费者变。20世纪80年代人们买猪肉专挑肥的,90年代开始挑瘦的。手机开始是由大往小做,后来又从小向大做,不是厂家任性,而是消费者需求在变。所以,当消费者没有觉醒时、不够理性时,重点看营销,而当消费者觉醒时,关键还是看产品。

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要有什么样的产品。不能任性!

当我们以营销为中心时,销售工作的重点在推广宣传和促销动销等营销策略上,一手抓知名度,一手抓决胜终端。而今天,互联网时代,当我们以消费者为中心时,核心工作要围绕着消费者需求抓产品,决胜在产品。

决胜消费者,就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没有好的产品,消费者是不会买单的。

什么是好产品

好产品是王道,那什么才是好产品呢?

让消费者心动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小米手机高配低价,让人心动;限量抢购,牵人心弦,有趣。华为mate7手机多项自主专利,带来的强大功能和创新,让人心动。

让消费者依赖的产品是好产品,微信谁用后谁离不了;苹果手机,用着5代想着换6代,盼着厂家研发7代。

让消费者无限想念、盼望,着迷成“粉”的是好产品。苹果产品首发,全世界的“果粉”们被洗了脑似的疯狂追崇、膜拜,排队等候雨雪无惧。

能触动人心灵的产品是好产品。如《穹顶之下》,让人心灵发颤,自醒自问,自我拷打。

有人说好产品的目的是打动人心,一点也不为过。个人觉得,好产品可分为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意料之中,顺应趋势,满足需求,让人当下满意。

第二层境界:意料之外,梦想之中,超出预期,让人惊喜!

第三层境界:出乎意料,超乎梦想,让人尖叫!

好产品不但能满足消费者基本的需求,内在质量好、外在形象佳、性价比优,有亮点、顺热点、合人心,能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还要有创新、有个性和差异化,能引导、激发、创造需求,更要让消费者惊喜、尖叫、着迷。

让人尖叫和迷恋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之中的上品。

好产品的自销力超强,它能从成堆的商品中蹦出来,引人注目,黏上你,让你忘不掉,让人“粉”化。

好产品离不开互联网

“贯蛋酒为什么会一上市就脱销?”有客户问我。

“好产品遇上了互联网。”我回答。

好产品制造好口碑,“好口碑+互联网翅膀(微信营销、社群营销、粉丝经营等)”,迅速拉近了与目标消费者的距离,低成本地实现了针对性的传播和吸引。

虽然产品是核心,但是营销推广是翅膀,没有翅膀的猪还是猪;有了翅膀的猪,飞起来就成了龙!

今天,互联网营销就是好产品的翅膀。

好产品也不能没有好的营销推广,综合来看,小到贯蛋酒,大到小米手机,都借助了互联网的力量。一个是社群传播,一个是粉丝营销,都是通过互联网思维超越了传统的营销推广模式,在颠覆中写着传奇。

生活中,一家特色店,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一个地方小吃,一种地方特产,一个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也都正在借助互联网的翅膀传播推广和销售。

好的产品,善于做到“产品即话题,产品即媒体,产品即广告”,在谈论传播产品的同时,即推广了产品。在消费产品的同时,又传播、推广了产品,产品优点在消费中又被消费口碑和消费话题几何级放大,无形中实现了“营销融入产品,产品成了最好的广告”。

产品力,决胜消费者

客观地讲,产品是营销的一部分,营销起步于产品,而又推广着产品,成就着产品。

10多年前,我们提出“终端为王”“决胜终端”,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兴起与风行,物流的快速发展,使信息能快速对称与透明;电商、微信营销、粉丝经营等新兴业态,让消费者与产品和生产厂家无限接近;加之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开始换位,传统商业构建的“多层次的、金字塔式的销售网络,买断终端店促销权、买断陈列面等,掌控渠道、掌控终端模式”正在被弱化、打破,甚至开始失效。

快消品正在从“决胜终端”向“决胜消费者”转变。最大化接近、亲近消费者,争夺消费者,成为互联网时代竞争的新常态。

今天,吸引重点目标消费者的关键已不再是营销玩法,而是好产品,特别是中产阶层和新生代消费者,不再便宜优先,而是追求更好,更看重产品本身所能带来的价值和体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决胜消费者,关键还是要靠产品力,一方面争夺现有市场存量空间中的高附加值、高毛利份额,一方面激发和创造新消费、新份额。

产品力,首先要有首位度,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领先竞品,如功能、品质、方便性、超值、兴奋点、消费体验等,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持续领先,适时革新,甚至颠覆过去;不断地给消费者创造惊喜和尖叫。让竞品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追。

打造产品力,要真正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研发技术,创新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追求极致制造,制造出完美的产品,不仅能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而且能触发消费者的兴奋点,不断创造消费热点,黏住消费者,让理性的中产阶层和新生代消费者疯狂追崇,甚至膜拜跪求。不仅愿意高付费,还到处进行口碑传播。

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第4篇

臭氧其实有两副面孔,一张是天使面孔,另一张是魔鬼面孔。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则取决于臭氧在大气中所处的位置。

高空臭氧,地球的忠诚卫士

高空臭氧是氧分子在太阳辐射下形成的,它存在于离地面25千米左右的大气平流层中,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臭氧层,是忠诚的地球卫士。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高空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但不知不觉中,臭氧层已经受到了来自人类的伤害,南极上空便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高空臭氧层被破坏会严重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臭氧层被破坏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我们的免疫系统。不仅如此,过量的紫外线还会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高。导致臭氧层“生病”的主要“病毒”是氟利昂,这种物质常被我们用来做清洁溶剂、制冷剂、保温材料、喷雾剂和发泡剂等。氟利昂性质稳定,在平流层受到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后分解产生的氯原子会持续破坏臭氧层。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氟利昂的危害,世界各地已纷纷停止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对于一些老旧的家电产品,使用过程中仍要定期进行维护以确保制冷剂不会释放到大气中,在处理废旧电器时也要注意先除去其中的氟氯烃制冷剂。有了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我们的实际行动,臭氧层会逐渐恢复,继续呵护地球上的每个人。有研究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9月间,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已减少了400万平方千米。

高空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的卫士,为什么近地臭氧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可怕的大魔鬼?

近地臭氧距离地面1~2千米,是由少量的天然源以及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大量的人为源,在太阳光照射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近地臭氧对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尽管危害颇大,但近地臭氧对能见度没有影响,看不见、不易被发觉的特征让它有了“隐形杀手”的称号。

臭氧污染常常发生在春末、夏季和初秋阳光灿烂的高温天气里。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和高温环境下,NO2分子释放出氧原子的速度和数量会大大增加,这些氧原子会攻击氧分子,从而形成臭氧。与此同时,生成的NO又能够与空气中的氧分子重新结合生成NO2,并且此过程会循环往复进行。因此即使是在看似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也要提防臭氧污染的危害。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会强烈刺激我们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我们每天咳个不停。更可怕的是,它还会造成我们神经中毒,令我们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聪明的大脑可能都要因此变傻了呢!还有,它会破坏我们皮肤中的维生素E,使皮肤起皱、出现黑斑,加速衰老,同时它还会破坏人体免疫机能。

臭氧不仅对人体的影响巨大,还会加速农作物叶片的老化,造成农作物减产。此外,它还能够较快地与含有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化合物反应,而这些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室内的装修材料(如乳胶涂料等表面涂层)、家居用品(如软木器具、地毯等),以及橡胶、棉花、尼龙和聚酯的制品中。因此,含有此类材料的物品很容易被臭氧氧化,从而造成褪色、脱色、老化等现象。

了解了上述内容,你是不是觉得对于近地臭氧,“隐形杀手”这一称谓也名副其实了呢?既然近地臭氧的危害这么大,那怎么才能赶跑这个大恶魔呢?

事实上,造成臭氧污染的主力军是人为源,人为源主要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出的NOx等一次污染物。这些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在近地范围内生成大量臭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到并且能最大程度赶跑近地臭氧的方法就是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做到绿色出行。我们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车以节能减排。这些举措都会有效减少环境空气中的过量臭氧。

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第5篇

(一)培养大学生生态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指生活模式,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包括了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生态的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一种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生态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中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还是自己开车,喝水是自己带杯子还是买瓶装饮料,垃圾是分类还是扔在一起,购买商品是选择产地近的还是产地远等等。很多这些日常生活中伺空见惯的事,看起来似乎与环境也没有关系,但它确实在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在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有这样的数据:在北京,冬天PM2.5的毒性远远大于夏天,光致癌物的含量就是夏天的二十五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散烧煤炭,排放物中致癌物的含量非常高。

(二)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生态的职业素养就是要求工作中要带着生态文明的意识去完成工作任务。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采用什么生产方式去生产或采用什么的方式去工作,这些都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在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也有着这样的案例,执法部门不执法,车企尾气排放措施造假,带来环境污染。

(三)通过大学生向社会传播生态文明大学生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社会每个人积极响应和参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有着良好的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要让大学生积极向社会传播。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行为、语言等多种方式将生态文明知识向社会主动传播。

2教育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人们扭转过去忽略环境与自然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还需要相应的生态技术和技能知识,才能真正形成生态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一)环境现状环境现状主要是介绍全球和我国环境状况和生态情况,以及其未来的发展,传播最新生态动态,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另一方面引起大学生的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二)生态文明理念有着生态的理念,大学生才能内化成自己自觉的行动,能够更好地处理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理念涵括了生活和生产中的一切,如生态安全观、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道德观、绿色科技观、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等价值观念。这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核心。

(三)生态环境法律生态法律的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生态文明的义务,自觉地应用法律保护环境。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应介绍及宣传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等国际环境法律及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防治法等相关法律。

(四)生态技能与知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理念,还需要知道怎么做,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必须介绍现代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的生产技术。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垃圾分类,旧电池回收;另一类是工作岗位上的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如生产中的减排绿色技术、低碳设计。

3教育途径

(一)环境感化:营造生态文明的校园环境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要首先要重视环境的作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最有效,言传不如身教。良好的环境可以成就人,不良的环境可以毁了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都说明了环境的重要影响作用。环境无声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所处其环境中的人,并左右着人的观念和行为。大学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营造生态文明校园环境氛围,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基础。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都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人、事和物时,他会耳濡目染到这一切,自然也会被同化。所以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应首先营造积极的校园生态文明环境,让环境感召学生,使生态文明在学校成为一种使命、一种习惯、一种潮流,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选择。校园环境分为文化和设施两个方面。(1)校园生态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在高校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生态的高校校园文化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营造生态校园文化的方式有好多,归纳来说可以从下述五个方面去营造。一、媒介宣传:发挥校园媒介的宣传作用,可以通过校园的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报刊、标识牌、宣传栏等学生能接触到的校园媒介通俗易懂地介绍、宣传生态文明的一些基本知识,告诉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关掉教室不需要的灯等。二、知识讲座: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办环保知识讲座,可以请环保专业人员宣传国家环保政策,生态环境科学最新理论及科技创新成果,普及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也可以请环保志愿者介绍生活的环保常识等等,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三、社团组织:支持成立环保类的社团组织,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关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生态文明,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四、活动开展:鼓励学校各个部门举办各种活动,可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也可在以其他活动为主题是时加入环境保护的概念,如环境保护演讲比赛,环保创业大赛等。五、环保节日宣传:在每一个与环保相关的节日如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来临时,都要做好宣传与介绍工作,或者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不断地感受生态与环保的重要性。(2)校园生态的设施环境校园的设施环境是指校园的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宿舍、食堂、浴室等建筑与设施。校园物质环境生态化,是指校园的这些建筑与设施应是节能、环保、低碳的。如学校在照明、空调、浴室的设施上采用节能材料和智能温控装置,改善照明系统与空调系统空载的问题,降低了平均用电量,减少了设备的空载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学校可以建造循环用水处理系统,将雨水与污水进行分流,雨水收集起来供学校清洗道路与绿化用,将污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学校食堂应安装油烟净化器,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等。当学生处于一个生态的校园,听到的是生态文明的宣传,使用的是生态的设施,将更容易也更深刻地造就其生态文明行为和意识。校园设施的生态化,不仅减少能源浪费、真正地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弘扬和落实,也体现了学校的言传身教、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还可以供学生们在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或技术时参观学习。

(二)课程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生态文明涉及到人类生活与生产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将生态文明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时应从专业课程体系与通识课程体系入手。高校生态文明课程教育以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为主,采用专题教育的方式,即单独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设一门课程,以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为辅,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1)渗透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基本上不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也不需要配备专业的教师,只是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带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与思路去教学专业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某生产技术时,可以分析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怎么样,如有不利影响时,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中,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两种知识的整合,这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主题、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的体系,具有内容多、范围广、内容散等特点,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因此只能作为高校生态文明课程教育的辅助途径。另外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却很难考核、评估,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而不是应付了事。(2)专题教育:开设一门课程专题教育就是专门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设一门课程,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中,面向所有学生。学校或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生态文明教育的系列教材,其内容应包括有关环境现状、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生态环境法律等知识,要通俗易懂符合时展趋势。另外还要组织专家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进行论证,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教学设计。建议这门课教学设计多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情景教学法,同时可以结合当下的信息技术,以网络课堂形式向学生开放,就像尔雅课堂一样的。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学习,也给学校节省了资源。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设一门课程,一方面,这种方式使生态文明教育具备了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师生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同时,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也给考核、评估提供了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进行检查、评估,也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三)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和环境感化,还应设置实践环节。生态文明实践,不但将生态文明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大学生通过亲临现场体验到生态文明的意义,强化生态文明的信念,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日常生活实践生态文明教育应引导并督促学生从小事、身边事做起,围绕学生力所能及的细节开展,在衣、食、住、行、学、休息、人际交往等方面,正确引导学生的生态行为取向,使其养成其良好的生态习惯,比如随手关灯、垃圾分类存放、双面打印、不铺张浪费、低碳消费等。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些岗位,如绿化保养、卫生保洁、环境监督等供学生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学生生态意识,巩固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2)社会实践多开展或参与公益活动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具有很强社会效应,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感悟。学生参与或开展公益活是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知识和法规的宣传、保护水资源、生态调查、废旧电池回收等,营造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关注环境保护。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到生态企业、生态实验室、生态设施等进行参观和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环保知识和环保技能、感受生态的意义与作用,促进自身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的提升。(3)社会监督在学生生态实践中,学生不仅要自身行为生态化,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勇于纠正、制止不正当行为,起到监督作用。当不能制止或问题严重时,学生应向相关部门反应,如12369环保电话。

4生态文明教育保障

(一)落实管理部门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应纳入学校的战略规划,落实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计划、考核制度,有秩序地开展教育活动。如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把工作层层落实,一层抓一层。

(二)加强师资和教学设施建设师资与教学设施是教育的保障。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落实到实处,应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强化教师的生态行为,加强环境生态方面的教学研究力度,同时配套相应的教学设施。

5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人员、管理、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评价。教育评估是教育工作的一种管理手段,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提供了依据。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检验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是否有效,教育的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总结教训。鉴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更是体现在就业后的工作生活中,因此,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估应分为毕业前与毕业后两个阶段。毕业前的评估主要针对教育的内容、目标、教育途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设备采用专家评估、问卷调研、指标评分系统等方式评估。毕业后的评估主要是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和学生的单位收集信息,再对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估。

6结语

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第6篇

1.EPI发展推动经济良性发展模式转变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专家学者与经济发展署科学家,联合的关于2010年世界各个国家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对比研究的报告显示,在世界各个国家中的环境污染与经济污染综合指数比(EPI)的排名中,澳洲的新西兰占据第一位的最好成绩,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污染程度最低,且使用了新型的环境治理技术,基本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稳定。与我国“一衣带水”,隔黄海相望的国家韩国,在EPI排名中,取得了第9名的好成绩,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的腾飞与发展高科技行业密不可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韩国与遇到了经济发展中破坏环境的“阵痛期”,伴随着高能耗污染行业的发展给经济环境的污染带来影响。为了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衍生问题,韩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大力发展电子产品加工行业,进行汽车行业的扩大投资建设,推行大型船舶制造活动,最终实现了年制造轮船吨位达到了世界第一。

2.锐意改革,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压力下,韩国政府锐意改革,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相对比这些EPI建设环境较好的国家来说,我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关系令人堪忧。在全球共149个参评国家与地区中,我国的EPI总分数为60.14分,落后于新西兰的93.82分,与韩国的89.71分也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日益严重的大气PM2.5问题和水资源的污染,要求国家相关部门不得不拨出专项财政资金进行污染问题的治理。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高污染性环境发展道路,我们需要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环境保护与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活动,需要对环境建设活动中的各种经济要素开展一系列有理有节的分析工作,经济学家主要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污染深度与环境损益水平,进行深度调研和透彻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建设保护策略。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反思

1.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环境污染高速消耗

以我国中部六省中各个省份经济与环境的相关系数分析为例子,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我国的污染物排放与GDP发展的关系来看,综合分析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排放量的水平来看,河南省是我国人口数量最高的省份,在2010年,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1亿人大关,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相关系数达到了0.557382,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为0.978475,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0.990537.河南省人均工业废弃物排放水平,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影响最为明显。湖北省人均DGP对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相关系数为0.59085,其中,湖北省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为0.942198。人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相关系数为0.926491.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相比而言,湖南省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却为-0.830246,其中,湖南省的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为0.929563,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200148。

2.废气污染在环境污染中问题突出

在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三者的相关系数来说,我国经济发展对于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当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不重视环境保护,污染问题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带来恶劣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必将会有部分成果用来花费到环境的治理过程中。这种发展模式无疑会阻碍城市化绿色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人均工业三废排放量对于GDP发展的相关系数比较高,这说明,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还是环境污染对于经济增长的恶劣影响,都是相当大的。

三、促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问题和谐发展的措施

1.展开长期的系统性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规划

我国要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道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于国家财政支出的消耗作用,在环境恶化的过程中,人均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升高,将会导致城市区域内的饮用水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国家财政支出中不得不划出大量数额的资金,用来进行饮用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策略,不适宜于我国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当前“穹顶之下”等一系列纪录片的问世,导致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废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大气污染会造成“尘肺”、雾霾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影响人们出行安全,同时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吸健康问题埋下隐患。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相关性,为了改善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市场化经济基础建设工作入手,展开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工作。

2.统筹兼顾,协调好市场与环保相关要求

需要国家的经济统计分析部门的高层领导者统筹兼顾,协调好市场与环保的各项经济管理和调研工作。从短期的角度来说,环境污染会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计划来看,环境污染会造成经济发展出现瓶颈阶段,最终,经济决策部门不得不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的方式来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推行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性考量,需要国家发展统筹的工作人员,找到两个部分的关键契合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四、结束语

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流;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竞争力

在进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后,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从经济竞争转而变成了经济和服务的共同竞争。而物流作为21世纪中国后发展起来的服务行业,其中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沃尔玛的成功案例。一个成立于1962年阿肯色州罗杰斯城的小商店,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最大的跨国零售商。而沃尔玛的成功,要归功于它所采取的多元化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有效的操控,达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效果。

在政治方面,物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虽然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14年,俄罗斯由于克里米亚问题,受到了欧盟和美国在经济上的打击和制裁。而与此同时,普金并没有搁置中俄的交往,并且加快了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的建设。在物流的各种运输方式中,管道运输的运输量大,耗能小,并且不受气候影响,可以实现封闭运输。这样的运输方式完全可以适应俄罗斯的极端天气,使得物流进程可以排除外界干扰。而物流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同样也为中国打开了一条国际建交之路,在经济方面对外对内实行进出口,在政治方面可以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往来。

在经济方面,虽然物流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新兴阶段,在短时间内缺乏一定的物流设备和高端人才,但是由于物流的发展,近几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现代物流的运输逐渐趋于多元化,而远途运输多又多偏向于多式联运,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而物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又远不止这些。物流的发展逐渐扩大了中国的贸易圈,使得国际上更多的大型企业在中国建立销售网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同样因为物流的进出口贸易而从中获利不少,上海、广州、福建等地,由于交通便利,吸引了很多外资,从外销等各方面,通过海上运输带动了中国整体的经济水平。

在社会层面上看来,物流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环境问题起缓解作用。就在两会之前不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中国如今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够再袖手旁观的地步。物流的发展更多的离不开运输和仓储,但是运输过程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企业在运输中所遇到的困扰,为企业选择最优的运输和仓储方案:运载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可以使得交通运输方式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最优化的方式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不仅仅是在环境方面,物流本属于服务性行业里的增值服务类,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实施了切实的保障,它的灵活性、有效性、便捷性为公民的消费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这一点上,物流业在很大程度上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其便捷的优越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选择的消费渠道,不会仅仅局限在物质交易上,更多的会慢慢转变为服务性消费,物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慢慢的变得更强。

在技术方面,我国的物流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物流的兴起,最开始是始于二战时期,美国战地对物资的需要,为了对军火、物资、补给实施全面的管理而采用了“物流管理”一词,在二战之后,被美国众多企业沿用至今。中国引进“物流”一词,是从日本而来。在这几十年的时间差距上,可想而知,中国的物流设施、技术、水平远远不及美国、日本等早就开始在全国发展物流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物流设备及其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着。联华上海物流中心,7-11台湾物流中心等,都会根据自己的物流系统选择不同的物流设备和程序。

而物流设备对于一个物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物流设备可以再很大程度上减轻物流工序的复杂程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物流设备无论是在购置还是更新上,都是以简化物流程序,降低物流成本为原则进行选择和购买的。物流设备的更新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硬性的、物质上的基础要求。

而物流人才就是物流技术里面的“软件”。因为中国的物流起步晚、基础低,近几年高校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并不多,除了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有大力培养物流人才以外,其他高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但是纵观物流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预测到,物流在往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舞台上是会愈演愈烈不会褪色的,并且会大幅度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会不断增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社会人才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从“冰山学说”到“黑大陆学说”,无一例外地都在暗示物流发展将是国家未来发展经济的一条重要渠道,并且在其中还有很多未开发资源和技术可以进行利用。物流业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为中国市场带来不可预估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穹顶之下纪录片范文第8篇

    一方面大气污染环境恶化,降低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出行安全。近一两年来,北京乃至全国大部分城市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多个城市PM2.5浓度创历史新高,尤其京津冀地区污染最为严重,部分监测站点PM2.5值爆表,达到950微克/立方米,一度导致全国七分之一国土面积遭受雾霾笼罩,受影响人口达到6亿。持续的雾霾使各大医院呼吸疾病门诊就诊人数急剧增多,老人孩子不敢出门,有些学校也被迫停止课外活动与课操。雾霾的不期而至导致多地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取消、水路停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其危害程度与南方雨雪天气不相上下,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与日常出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竟演译成我国大中城市空气状况的真实写照。

    我国CO2排放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超过第三位俄罗斯3倍。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观测研究看,北京市增加的主要污染物,是由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等转化而来的硝酸盐和硫酸盐等污染物质。全国其它大中型城市,城市运行带来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污染源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导致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使空气中CO2排放量快速上升,雾霾天气较之前有了数倍增加。日前一部有关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更是引发了全民关注与极大反响。客观的讲,汽车尾气排放是否是造成雾霾污染的罪魁仍存有较大争议,但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汽车尾气排放日益加大,对于环境恶化也是难辞其咎脱不了干系。

    另一方面能源消耗日益加剧,石油供应压力不断上升。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3亿辆,位居世界前列。而汽车是能源消耗大户,年消耗我国汽油消费总量约80%、柴油总量约30%,因汽车增长而增加的石油消费每年达到3000多万吨。“十二五”以来,我国新增炼油能力接近1.9亿吨,几乎被新增的8000多万辆汽车消耗殆尽,给国内燃油供应带来较大压力。

    我国是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国内石油资源严重不足,据国际能源署报道,我国人均石油资源量和人均产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和21.4%,人均油气资源相对贫乏。2014年全国石油产量2.1亿吨,净增长138万吨,同比增长0.7%,连续五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但仍需大量进口弥补需求缺口。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同比增长9.5%,原油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升至59.6%。而未来5-10年,我国汽车产销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每辆车年均耗油约2.15吨,远高于日本车均1.1吨水平,到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超过1.75亿辆,将新增近2亿吨燃油需求,我国能源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于2011年实现重大突破,降至50%以下。汽车保有量更高的美国,又是如何实现石油对外依存下降的?从美国市场看,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低并不是短期需求下降的偶然因素所致,主要原因应归结于美国针对节能减排采取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开发各种非常规资源如天然气、煤层气以及页岩气与页岩油的开采与利用,开展推进节油技术并提高能效利用率,实行CAFE燃油经济性标准,以及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等。因此,国际经验启示我们,仅靠市场自身解决抑制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是难有出路的,必须依靠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尽早过渡到立足于发展清洁替代能源、提高能效和实行多元化交通上来。而新能源汽车的尾气排放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烟尘颗粒等与传统动力汽油机产品相比有着明显的改进与优势,尤其是在行驶过程中几乎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对于减轻大气污染作用更加突出,同时还可缓解对石油的需求压力。因此,进一步加大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与推广已迫在眉捷。

    201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产销量已超过2013年全年水平,2014年全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4763辆,同比增长3.2倍,但销量尚不足全国乘用车总销量的1%。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要求,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规划目标相距甚远。

    目前,国家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可享受中央及地方财政高达近10万元的财政补贴,扶持力度不可谓不高,但仍收效甚微,发展相对滞后。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汽油机的替代产品,虽已受到政府部门与生产企业的认可与重视。但由于处在市场发展初期,应用环节配套体系不健全,产品技术尚不成熟,电池续航里程(参配、图片、询价)与产品安全性能有待提高,消费者认可程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市场化进程。

    因此,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切不可急功近利,应从市场应用环节与推广普及入手。在两会代表高度关注以及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等)刺激下,应抓住难得的发展良机,借力两会及政策东风,充分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条件。

    总体来看,一系列有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鼓励政策,对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期的国内汽车市场将起到积极作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更会起到催化剂般的推动。

    首先,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合理规划充电桩、站的建设与布局。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并力争做到设施适度超前,真正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因此,应以政策扶持为契机,加大加快大中城市充电桩、站的建设,逐步推广北京市“路灯+充电桩”的改造设计方案,力争扭转新能源汽车市场使用环节配套体系薄弱的局面,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