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黄的大斗笠

金黄的大斗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金黄的大斗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黄的大斗笠范文第1篇

1.熟记下列词语: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2.最佳配伍:选字填空

(1)桑树上挂满了颜色紫红的桑。

(2)体操队员精

的表演博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3)这件事情怎样才能办好,请你

酌。

(4)秦始皇兵马俑

称世界奇迹。

(5)豆棵上挂满了豆。

(6)寒风吹得她两

通红。

(7)城内的小胡同非常

窄。

(8)敌人处在两面

击之中,无法逃脱。

3.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你能成为冠军吗?(

A.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B.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园的胳膊。

C.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D.姐弟俩坐着,任平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指头

还在得意地动呢。

4.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金黄的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

(2)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3)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4)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5)风来啦!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5.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溜来liū

田埂jīnɡ

翘小辫qiáo

揽lǎn着

斗笠lì

B.蘑mó菇

咯咯ɡē

散sàn步

熬áo过

粼粼lín

C.分歧qí

霎shà时

蹲cūn下

梳shū理

咩咩miē

D.揣chuǎi摩

啃着kěn

妩wǔ媚

吟lín唱

粗犷ɡuǎnɡ

6.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趣味,情趣)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人生的使命)

C.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咱”和“我”所指不完全相同)

D.我决定委屈儿子。(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参考答案

23*

1.略

2.(1)椹

(2)湛

(3)斟

(4)堪

(5)荚

(6)颊

(7)狭

(8)夹

3.C

4.(1)排比

(2)拟人

(3)比喻

(4)比喻

(5)拟人

5.B

6.D

24.诗两首·同步精练

1.熟记下列词语:

摇摆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倘若

惊讶

无端

至爱

笑嘻嘻

2.体会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展开讨论: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4.敢于打拼勋章属于你!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常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一次,母亲来看我演出大头舞《庆丰收》。演出结束后,我问母亲:“你知道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

“左边第四个。”

(好奇、惊讶、奇怪)地看着她。参加演出的共有10个大头娃娃,个头儿一般高,服饰一模一样,动作也被教练调训得极

(规范、规矩、规律)。母亲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你的脚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快结束的时候,我看见左边第四个人微微甩了甩左手,你被什么东西扎疼了的时候就是那样的神情。我就是凭这个认出了你。”母亲说。

在阳光下,我默默地垂着头,幼小的心灵似乎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忽然看到母亲紧搀着我的那只手。如果有10个母亲都只露出这只手,让我于其中去选择母亲,我能认出哪一掌粗糙的痕迹是属于她的吗?不能。

儿女和母亲的爱的出发点、着落面与延伸线永远也不会相同。因为她是母亲,她的眼睛是纯净而深情的海。而我们只是小小的船,永远也走不出她的海。

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说起你很久以前做出的一件极小的傻事,你不要惊奇她的记忆,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1)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用“”在原文上将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文中加点的“微微”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我”幼小的心灵为什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5)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含义是什么?因为她是母亲,她的眼睛是纯净而深情的海。而我们只是小小的船,永远也走不出她的海。

(6)请你给这篇文章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A.我的母亲

B.走不出深情的海

C.童年往事

D.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参考答案

24*

诗两首

1.略

2.略

3.略

4.(1)惊讶

规范

(2)第一部分(1~5):记叙了小时候“我”演大头舞,演出结束后,母亲竟能仅凭一个极细微的动作认出哪个是我。

第二部分:是抒情议论部分,歌颂了母爱的“博大”。

(3)“微微”不能去掉。因为“微微”强调了“我”动作的细微。如此微小的动作,母亲竟能察觉,足见母亲的心细如丝,更能表达母爱的伟大。

(4)因为“我”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竟能认出我,而且是仅凭一个细微的动作,母亲的爱给了“我”巨大的震撼。

金黄的大斗笠范文第2篇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我,可谓满腔热情。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之前,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一切准备就绪,满怀信心地登上了讲台。满以为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会使学生对自己刮目相看,“吓”住他们。谁知,我在讲台上居高临下,津津乐道,自我陶醉,学生们却在下面“有条不紊”;写作业的写作业,看课外书的看课外书,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呼噜声不绝于耳。整个课堂,变成了我在尴尬的唱独角戏,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为此,我曾苦恼了很久。

后来我漫漫地找到了根源。人,是一种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教学中和学生如果不处在一个不平等的位置进行情感的交流,势必会令学生对你有所抵触,你说你的,而他做他的。这样的话,又怎么能激起学生的浪花,使他们于你达成默契?又怎么能搞好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所以,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情感的因素。

新语文教材,关于情感教育的文章很多,内容也很丰富。如《金黄的大斗笠》、《背影》、《我的老师》等。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而要达到这一要求,非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起高度重视不可。我在教学生作文时,常说一句话:“文以情动人。你的文章没什么,但是千万不能没有情”。而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一个个出色的典范。字里行间弥散着浓浓郁郁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只有包含深情,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去扣其情弦,使之与你产生共鸣,学生才会领你的“情”,与你默契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情,要贯穿一课堂的始终。导入要有情,讲授要有情,结尾也要“余情袅袅”。

例如:我在教巍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在导入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我先满怀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园丁赞》,听着诗,学生心中对老师那份由衷的热爱被悄悄地唤起了。接着,我开始放一首舒缓的、讴歌教师的歌――《每当我走过教师的窗前》,慢慢地,有的学生也随着轻生哼唱。从他们那专注的神情,从他们那明亮的眸子里,你不难发现,他们已被情所动,进入意境中了。

据观察有的学生常常在上课后几分钟甚至十来分钟之内,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情感教学的这一导入环节,恰恰能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尽快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兴趣,为上好这一堂课,提供保证。而且,这样的导入,同时又能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们沉浸在某种情感之中,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也奠定了基础。

在导入正课后,我以文中师生间的情为线,细致分析了“我”和蔡老师的几件事,因为有了导入中情感的激发,学生配合很好,分析文章十分顺利。文章最后,以对蔡老师的无限怀念使学生们的感情得以升华。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最后的十五分钟,思维水平逐渐下降;也就是说,此时学生的大脑已经于疲劳,兴奋点降低,教学活动易落入低潮。此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激”情使学生兴趣盎然。还以巍巍的《我的老师》为例,课堂最后十三分钟,我动情地讲了小时课堂上错答了问题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自己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学生们深受感激,纷纷站起来,说了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谢意。课堂教学达到了一个小。下课的铃声响了,但教室里洋溢着对老师的情却久久未曾散去。整堂课中,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感染上,随着文章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学生们透彻地领会了文章内容,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次情感熏陶,接受了一次美的教育。不夸张地说,是因为我注重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才使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金黄的大斗笠范文第3篇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1.1 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1.2 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这就告诉我们启发诱导在作文训练中的必要性。在作文训练课上,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二、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引,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行写作。如:第一单元之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金盒子》、《羚羊木雕》都是以物为题目,并以具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来叙事,进而揭示中心表达情感。因此,在学过《金盒子》一课后,可以以“金盒子”为创新支点,设计写作话题:“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金盒子的玩具吗?其中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凝聚着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你能将其写出来吗?”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都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并掌握了以“物”为叙事线索揭示中心的写法。再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金黄的大斗笠范文第4篇

一、中学语文教育现状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着人生道德、人生情操、人生理想、人生哲学等多方面的教育。在学习语文课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既要学生接受纯知识性的教育,又要学生在接受纯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操的、理想的、人文哲学的熏陶和感染,以便做一个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因此,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体现学生实有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要应付升学考试的能力),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适应社会上的各种交际和为人处世的任务(也就是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但在目前的教育模式管理机制运行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注重了中学语文的纯知识性教育,而忽略了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一句话,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是:喊的口号是“素质教育”,实际行动是“应试教育”。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到处喊得一片响,不喊口号,不紧跟形势不行。况且高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能适应、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不喊口号不行。并且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首先需要人们的适应过程;还有一个检验的过程,还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对学校教师、对学校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的大力改革和各项考评制度的日臻完善;所以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提倡,一种试行,一种探索,一旦时机成熟,便会一展其活力。

二、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办得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校学生升学时考入大学人数的多与少。考人大学的学生个数多,到名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这个学校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反之亦然!有谁不愿考好一点?有谁不愿意去好的大学校读书?有谁不愿意到好的学校去教书?有谁不愿意到好的学校去招生?真是一荣俱荣,一好百好!因此,办一所学校必须抓好各门功课的应试教学工作。所以在这种唯升学目标检验性的体制下,学校不得不采用“应试教育手段”来教学生去应付升学考试。因为目前考查或考核学校、学校教师及学生成绩的最佳手段(或是唯一手段)还是通过考试(即应试)最为客观,最具说服力。所以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其他教师也亦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准备:一个是心理上的准备。既然承担了这门课,你必须尽量抓好“应试教育”的准备工作,并且只能考好,否则自己会一撅不振,也会贻误学生一生,搞得自己也遗憾终生。不论你是否是教毕业班,你必须在教学准备上既要传授知识性的东西,又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东西,要从理念上引导学生,要从综合性方面教育学生,要从前途、理想上培养学生,以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知识能学、素质并长的目的;二是教学任务上的准备,要教好语文这门课必须首先要有渊博的文史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一桶水”去应对“一碗水,’;还要花一定的精力去研究考试的题型、考试的范围、考试的侧重点、知识上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等。要遍查资料,研究各种资料的价值,以指导运用并作巩固提高之用。

中学语文应试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二者不可偏废,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具有相互衔接、相互照应的关系,自从人类有了教育以来,都没有撇开素质教育而搞纯粹式的教育,中国古代早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因为受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综合素质,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将人类最好的东西一代一代的传习并继承下来,正因为如此,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才延续到了今天,并在以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大放光芒。自然而然地指导着人们从事各项生产活动;也同样自然而然地约束着、规范着人们各自的言行,我认为这是人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归根结底“应试教育”是一种战术上的教育,具有短期性(相对而言),是应付一定期限内的形式教育,也是一种客观性很强的教育,它所考查的更多的是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埋头苦干的情况。

“素质教育”是一种战略上的教育,具有远瞻性,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同时也是具有灵活性很强的教育,它的宗旨是活学活用,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的东西,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创新和发展;是培养学生具有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的教育,是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形势、不同环境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耐挫、纠错的教育。所以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抓、真抓、实抓。正因为应试教育是一种客观性很强的教育,因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将存在。因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全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广大城乡家庭对教育的评价标准无不是“以分而唯论”。考试分数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一个学生价值的优劣。对学校而言,分数就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对教师、学生而言,分数的高低就是他(她)们的前途走向。所以应试教育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能直接转化为素质教育的。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呢?要抓好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一是要求教师有驾驭中学语文教材并能很好地运用教材教育学生的能力,使之能适应当前“应试教育”的测评;二是要求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能圆满地完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三是要求教师有勇于钻研、敢于进取的拼搏精神,从心理上、精神上给自己和学生以鼓励、支持;四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地树立自己为学生学习的偶像;五是要求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泽手投足要尽量文雅化,使之成为有效的无声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六是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或弟妹)不分贫富贵践、不论成绩高下、不管表现好坏,都要在学习上、生活上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歧视双差生(成绩差、表现差),在教学实践中切忌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对待“问题学生”时,要善于因人而教,循循善诱,谆谆告诫。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并把学生视为大有作为、大有前途的人,只有具备这种发展观思想的教师,才有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可能。

三、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努力的方向

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虽然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培养学生成才。但在实践活动中的实施方式不一定相同,要靠调动一切积极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对教、学双方具有客观性的评估手段来刺激和促进教、学双方互动。要抓好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上多下工夫,力争多角度地考虑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重点知识的前提下,还应着重考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初中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金黄的大斗笠》一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可以把认读文字、勾画关键语句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能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养成字斟句酌用心阅读的习惯。

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应提示学生:我们大多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对家庭生活颇为熟悉,其感受程度也最深,但就是我们缺乏观察,没有去细心的抓住生活的瞬间。学习《金黄的大斗笠》这篇文章,我们要结合生活的实际,善于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热爱生活,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一句话,就是要求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朴实的知美、辨美、赏美的能力;使之具有初步的美学观念。人的情感因素是与生自有的。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人的亲情、友情之感也是其中的任务之一。如初中一册语文中的《背影》(作者朱自清)一文,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重点抓住父亲对我的嘱咐的几句话,父亲的外貌描写、行动描写(特别是父亲“肥胖的身躯穿过铁道,爬上那月台,显出努力的样子,以及父亲过铁道时,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的描写)读来催人泪下,一种亲情感便油然而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点引导与激发,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觉到纯真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感便有生动的实例去理解,去感受,去领悟。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你对家人的亲情,你对别人的友情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在教学中实践,就很自然地向学生进行着亲情观念的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所编排的课文都有其明显的目的性。如《扁鹊见蔡桓公》要求学生掌握“讳疾忌医”一词的深刻含义,做人要切实,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当今的人,特别要具备善于听取方方面面不同意见的素质,否则将在现实的生活面前寸步难行,无法搞好自己的工作,更无法求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又如原初中语文一册《论语》十则,除要求学生初步接触并掌握一些必要的古典文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史修养,具备初步的文史知识,懂得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做人为人的准则,以及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总之,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有意安排,对学生进行健康、积极的素质教育,诸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尊心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耐挫性教育、同情性教育、美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唯物史观的教育等,要全面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科学地对待问题并妥善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所担任的主要任务。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要拘泥于书本知识,更不要受各种资料的束缚,要敢于冲破“唯课堂论”的樊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从讲坛上可以走出课堂,到校外去感受、去领悟。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我们就可以将书本带到具有春天气息的地方。将学生融合于大自然中,让学生看有所感,想有所悟,真正能做到心神领会,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鉴赏能力。更可以养成学生在快乐、愉快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教学时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教学设计要有目标性、针对性,要有的放矢与无的放矢相互融洽,二者互为补充,让学生们真正学到扎实、过硬的东西,从灵魂深处受到教益。

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辅导。仅语文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文学、史学、哲学及数理化方面予以拓展(主要来源于课外书籍),并对其文学家、史学家以及数理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予以崇拜,以便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下目标,以激发其学习动力,笔者认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做以下几件事情:摘抄名言警句。学生按自己所掌握的生活、学习规律,根据自己的人生向往与人生理想的要求,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析理解写出简明扼要的点评(或称心得体会);点评要求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使学生在此项活动中获得有益的东西。

崇拜名人。要求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有着自己的名人偶像崇拜。不仅仅是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或科学家。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现实生活中的老师、同学或农民企业家、种养殖专业大户等等。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崇拜的理由以及你向其学习的言行。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针对班上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知而能言,言而有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一问题的利弊得失,望学生从其讨论中获取知识。此外,还可组织学生有目的性地写小品、相声、话剧,并让其表演,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师每学期推出几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并向学生简介其生平事迹,以及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处。如炎帝、黄帝、尧、舜、禹、盘庚等;又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所推出的人物是方方面面的,诸如政治家、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推出这些历史人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五千年来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

教师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工作方面努力的同时,还必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手段予以改革,营造真正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环境,不搞“分数挂帅”的唯一论,不搞“进人名校”多少的奖惩论,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学生的心理负担,让教师安心育人,让学生大胆学习。

要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适应素质教育的起码要求:诸如形象、言行和气质以及实有的教育教学功底,教师既要有生气(外表形象),又要有底气(内在功底、业务知识、综合素质),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师。否则,素质教育将会是一句空话。因为,要抓好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当前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工作中,国家要加大对教师专项培训的力度,培育出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一大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以提高人类社会物质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培育新一代接班人的综合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