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乐谱知识

乐谱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乐谱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乐谱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情景;识谱教学;器乐

乐谱是表达音乐的主要手段,也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一部分。乐谱中有许多符号和乐律这难免会使识谱教学变得非常的困难,再加上识谱也非常的枯燥和抽象,这就极大的打消了学生们学习乐谱的积极性,影响教育效果。怎样可以让识谱教学变得简单易懂还非常有乐趣呢?笔者根据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在传统的识谱教学的基础上,以新的教学思路进行进一步改革研究。

一、设置具体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并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所有教学课程中都尤为重要,当然在识谱教学中也不例外。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才可以高效的吸收和学习教师所教授道德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乐谱是音乐的一部分,两者不可分割,我们可以把这个想法引用到识谱教学中,通过把乐谱与音乐情景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环境中去,起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这一曲目中,《青春舞曲》属于新疆民歌,其主要表达了青春岁月流逝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音乐作品的优秀内涵,再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青春舞曲》的视频,这样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感觉这三个方面感受到这首曲目所带来青春气息,让学生融入到新疆民歌的氛围中,从而使同学既了解该曲目的寓意,又使同学们对这首曲子印象深刻,之后,再加上老师对这首曲目的详细讲解,直观具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们轻松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了。

二、在识谱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多变换教学的手段

初中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一些知识的积累,他们可以感受出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还可以进行音乐旋律的模唱以及听辨能力。但是,对于有些曲目不能准确的掌握,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习整首曲目的识谱呢?笔者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音乐识谱教学中,老师们都是通过先认识整首曲目的谱子,之后让学生去演唱,这就使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学习谱子的时候就失去了对整首曲子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先用钢琴或是先演唱一下曲子,使学生简单的熟悉曲子的旋律,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之后再向学生传授乐谱知识,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识谱教学。

(二)先对曲中的难点进行解读,之后再进行整首曲目的学习

在学习整首曲子识谱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阐述学习该曲子的难点所在,并通过对难点的解读以及多次的练习之后再系统的学习整首曲目的识谱。

例如,在学习《唱脸谱》中,此首曲子的最大的难点在于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识谱教学的过程中先对学生们进行脸谱的分类及人物性格的分析,再要求同学们把这首歌曲的歌词有节奏的大声朗读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学生突破难点也可以让学生借此机会锻炼自身的节奏感。最后在跟着老师和钢琴进行整首曲目的哼唱联系,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掌握了。

(三)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逐句逐段的教授音准,并且让学生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诵”有利于学生对乐谱知识的温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乐谱掌握程度。例如,学习《茉莉花》,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最后,采用分句分段的方式进行教学,该歌曲乐谱的前后音符节奏都是重复的,教师只需要加强前半部分的乐谱,学生就可以全面掌握该乐谱。

三、结合乐器,强化对识谱教育的学习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和革新中,实践已成为教学的主要部分,实践是把课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一种方式,通过实践学生既可以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很好的运用理论,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学习的程度。在音乐的教学中,对于乐谱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好的实践方法就是通过乐器与识谱教育相结合。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安插一些简单的乐器学习,让同学们自己用乐器来演奏简单的曲目或者已经学习过的曲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加强和巩固乐谱知识。例如,老师可以用,笛子、口琴、风琴、鼓这一类的乐器,仔细的引导学生准确的演奏出基本音符,加强学生的音准度,巩固学生的识谱知识。

在学习例如《龙的传人》这样简单而欢快的曲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非规则”的乐器,如,小碗、水杯、碟子等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尝试击打出相似的旋律,这既丰富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增强和调动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们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课程中。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就如何以新的乐谱教学思路将初中音乐教学取得最大化成果的几种思考意见,总的来说,在识谱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详细周密的制定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富有趣味性的识谱训练并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自主学时识谱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识谱的学习中,有利于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并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促进我国初中识谱教学的发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达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素娅.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探微[J].教改创新,2013(22)

[2]马艳锦,识谱教学与新课改一路同行[J].海峡科学,2010(04)

[3]杨薇.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乐谱知识范文第2篇

许多音乐教师在制作音乐课件时都有在课件中加入简谱或者五线谱的需要,以往在计算机上制作简谱或者五线谱通常是直接从书本上扫描,但是扫描出来的乐谱的显示效果会很呆板、模糊不清,而且有些歌曲的谱例,特别是校本研修的歌曲在歌本上比较少。同时,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还经常发现手头上的音响资料中的音乐伴奏风格、歌曲的曲调和节拍速度等与学生的课堂需求不一致。这些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tt作曲家》简谱智能作曲软件(本文以下均简称为《tt作曲家》)来有效地解决。

《tt作曲家》是由中音公司出品的专业的音乐记谱软件,它是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以及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计算机音乐软件迫切需要的情况下,中音公司的专家们研制和开发出来的。

一、《tt作曲家》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

《tt作曲家》的主要功能有:简谱与五线谱的制作与打印,歌词与标题的输入,音乐伴奏的制作,多种音乐风格与主旋律音色的选择,支本文由收集整理持标准的midi格式输出。

1.简谱与五线谱乐谱的制作

用《tt作曲家》可以进行完整乐谱的制作,从基本音符的输入、歌词的输入与歌曲标题的输入都可以在软件的界面上完成。

《tt作曲家》最突出的优点是:简谱、五线谱共存,决定了《tt作曲家》更适合于作为各学校音乐创作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更具大众性、普遍性。它的最大特点是简谱、五线谱共存,适合我国各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这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无论是备课、课堂教学、出音乐考试卷,还是在校园乐队中制作总谱、分谱都十分的简单、实用。

2.歌词与标题的输入及乐谱打印

在《tt作曲家》中输入歌词十分容易,只需要在软件的“歌词编辑”模块中操作即可,这个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学音乐教师输入歌词的难题。同时,在“打印乐谱”状态下,可以完成乐谱的标体与副标题的输入,当乐谱、歌词和标题都输入完毕后,一份完整的乐谱就制作好并可以打印了。

3.音乐伴奏的编配

在《tt作曲家》中,有100种的节奏风格可以选择,这些节奏风格包括了常用的一些音乐类型,例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儿童音乐、民歌、摇滚、游戏、艺术歌曲、颂歌、舞曲等等100种节奏风格,1000个音乐片段。在《tt作曲家》中,提供了128种gm音色可以选择:竖琴、木琴、排箫、萨克斯等等。采用不同的节奏风格,就会使乐曲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需求,采用不同的音乐节奏风格,制作成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结合实际的一些乐曲进行演奏,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提高了,例如《长江之歌》,可以选择小提琴的音乐,弦乐的音色会更能表达长江奔腾的气息,还有《茉莉花》,主旋律的音色可以用钢琴来演奏,表达轻盈剔透,洁白无瑕的茉莉花。

二、《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tt作曲家》将乐谱、实际的演奏效果有机结合为一体,在音乐教学应用中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它不仅能提高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提高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tt作曲家》的应用,解决了音乐教师制作简谱、五线谱的难题,解决了给乐谱选择合适伴奏的问题。同时,它制作出的简谱可以反复利用也省去了更多的书面备课,必然更加省时高效。乐谱配上多风格的伴奏音乐,可

转贴于

以自由自在地、轻松地欣赏音乐作品。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tt作曲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地将音乐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弱,学生也都比较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唱一首歌曲,都是通过教师自身范唱,钢琴伴奏,学生跟着演唱或者听录音、cd一遍遍跟着模唱,整堂音乐课下来,学生的就会感到枯燥无味。《tt作曲家》的使用直观形象,将视、听融为一体,改变了音乐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枯燥单一的状态。它可以对乐谱进行片段化的分割,使视觉与听觉完美结合,降低学生的欣赏分析难度,使学生对作品的注意力相对提高。同时,对乐谱进行快速编辑、对音调、速度、音色等进行快速设置,简便的操作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音乐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积极联想、想象,感受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对知识点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并且给予学生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启迪。

三、《tt作曲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参与表演,甚至还能够创造音乐。该软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成功运用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首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性,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性,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实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方式,以及实现人生美好价值取向。《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开拓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性,就音乐教学来说,音乐体验和感悟的过程,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比音乐教学的结果更重要。《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就很注重音乐学习的过程。音乐的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奏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本文由收集整理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最后,“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音乐是一门学科,具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识谱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识谱是十分必要的,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音乐实际的内容,使音乐更趋于理性,这也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要求,简谱便能满足学生对基本音乐作品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

乐谱知识范文第3篇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现行的苏教版音乐教材中编排的识读乐谱的知识太过集中于三四年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如果把有些识谱知识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识读乐谱,经过一二年级两年时间的学习,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识谱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这样就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和音乐创造。本着这样的理念,本学期,我们全区的小学低年级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地进行了识谱教学的尝试。今天,维扬实小的吴玉兰老师在二年级上了一节教研课——《过新年》。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活泼热情,具有很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旋律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掌握,由此歌曲渗透识谱教学,效果明显。再加上吴老师对歌曲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处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既学习了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又使一些基本音乐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识谱教学的内容很多,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尝试、探索、研究。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音乐基本技能

乐谱知识范文第4篇

2老师增加律动。

3.利用生活的语言习惯再次熟悉大切分节奏。

4.出示难点乐句节奏。

5.播放前4个乐句音乐伴奏。

1.学生自由创设律动。

2.学生发现律动变化并拍出节奏。

3找生活中大切分节奏语言,把身边同学名字用大切分说出来。

4.读出难点乐句节奏。

5.学生做律动

1. 课前热身,巩固稳定拍,鼓励音乐创造。

2. 分析差异,解决教学难点。

3.充分加深大切分的印象。

1.播放第一段完整音乐。

2.摆出卡纸。

3.再次播放音乐。

4.出示歌曲乐句主干音。

5.出示前4句乐谱,与学生接龙唱。

6.多种变化接唱乐谱的方式。

7.出示歌曲完整乐谱。

8.揭示并简介课题。

9.与学生变换多种方式接唱歌词。

10.播放2段伴奏。

1学生找出新的乐句。

2 学生利用不同图形卡纸分析乐句。

3学生为新乐句设计动作并合音乐。

4.打手号唱主干音。

5.与老师接龙唱乐谱。

6. 多种变化接唱乐谱的方式。

7.演唱完整乐谱,找出5.6乐句反复的特点。

8.打拍子完整聆听。

9. 与老师变换多种方式接唱歌词。

10.学生带着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

1熟悉音乐,分析曲式结构。

4.提高演唱曲谱时的音准。

5.降低识谱难度。

6.提高视唱兴趣。

7.更准确的了解音乐的演唱顺序,巩固反复记号。

8.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9.解决歌词与节奏不能配合好的一贯难点,提高演唱兴趣。

1播放纸杯舞视频。

2.两个声部合作

1学生学习并完成活动。

2.学生合作完成2声部

1提高学生节拍感和提高学习兴趣。

(视现场情况而定是否开展此项活动,如时间不够留在下课时。)

1 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乐谱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师 钢琴 音乐表现力

一、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辩证关系

关于钢琴技巧性和艺术性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钢琴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德国钢琴家冯·彪罗曾经指出:“对于一个钢琴家的三件事,第一件是技巧,第二件是技巧,第三件也是技巧。”当然也有人认为弹练习曲和有系统地发展弹奏技术并不重要。当然,我们不能凭这种只言片语就给钢琴演奏下结论,因为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针对的对象和特定的目的。笔者认为,钢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音乐表现力是要靠技巧来体现的,离开技巧,音乐就变成无用之功;反过来,技巧如果失去了表现音乐的目的,也同样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如果非要说出谁更重要,那笔者认为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正像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曾指出的,表现音乐是目的,技巧是表现音乐的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技巧应服从于以表现音乐为目标的需要。

二、提高高师钢琴专业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途径

提高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师钢琴基础课程的性质和钢琴教学目标的要求所在。高师钢琴教学目标为:拓展学生的钢琴文化视野,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熟悉钢琴的普通音乐教育人才。这些都表明提高钢琴表现力是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重要任务。

提高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的关键在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钢琴演奏是将作曲家已经符号化的乐谱(一度创造)通过表演者对乐谱的研读和诠释,将乐谱中的音乐要素以动态音响的形式呈现给听众或观众,将无声的乐谱变成有声的音乐。所以,钢琴演奏是再创造。既然是再创造,就需要演奏者有较好的音乐理解和创造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刻画音乐形象

非因伯格在《钢琴作为一门艺术》一书中说:“音乐形象的特性在于听和充满活力的想象,这是音乐艺术基本和原则性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把作品想象成一个故事或是一个场景,不同的乐段或句子代表不同的人物或情景。比如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K309的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的呈现,可以想象成许多王公大臣和国王的对话,开头两小节是王公大臣们齐声向国王请安,紧接着国王开始讲话,五小节过后,王公大臣又齐声向国王答话,这样,学生就能打开想象的大门,顺着这样形象的场景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此外,音色的控制也影响着音乐形象的刻画。音色是钢琴描绘意境、渲染情绪、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钢琴演奏过程就是音色变化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把音色想象成生活中可看到可触摸到的形象进行启发。比如演奏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乐曲开头四小节的三连音长句,学生对音色很难把握,经常不是弹得很生硬就是很虚弱,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弹出珍珠项链般的声音,这样学生可以想到珍珠项链是非常饱满光滑,大小统一,并且连成一串的,自然音色就统一均匀了。

2.养成认真读谱的好习惯

钢琴演奏是二度创作,一首完美的钢琴作品要经过两次创作才能完满地完成。演奏者要使作曲家乐谱上无生命的符号变成有生命的乐章,这有赖于我们养成认真读谱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准确体会作曲家的意图和思想。钢琴演奏大师鲁宾斯坦曾指出:“我的乐感所考虑的是把音符和乐谱背后的真正的涵义表达出来。”如果不认真读谱,怎能挖掘出乐谱背后的含义呢。笔者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读谱的不良习惯,比如一些学生,尤其是成年学生习惯背谱演奏。因为成年学生学琴较晚,缺乏钢琴基本功,手对钢琴琴键位置不熟,视奏能力差。他们的“背谱演奏”是背一段,练一段,而且只记住音符和节奏,不关心其他音乐标记。久而久之,便缺乏音乐语汇的积累,更谈不上再创作了。那么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在新学曲目的谱面上标记出所有音乐记号的含义并按照其要求演奏。这样下来,既改掉了他们背谱弹琴的坏习惯,加强了视奏能力,也慢慢提高了其音乐表现力。当然,重视乐谱不等于对乐谱咬文嚼字,认为乐谱就是一切,过分注重乐谱的片面观点也是不对的,正像米考夫斯基的观点“乐谱只是起点,它开启了我们的想象力”。

3.提升文学艺术修养

提高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提高钢琴表现力的重要方面,这也是钢琴审美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情感底蕴是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完善程度、文学艺术修养的深浅直接影响对事物感受能力的强弱和情趣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演奏者的审美能力。很难想象一个知识匮乏、毫无文学艺术修养的人能演奏好一部音乐作品。除此之外,笔者还建议学生多进行朗诵和歌唱,因为音乐是将内心听觉的音响用手指体现出来,没有内心的歌唱,手指就难以表现出动人的音乐。

乐谱知识范文第6篇

1.增强理论储备原则

将作曲理论融入到钢琴教学之中,要想取得实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钢琴教学经验,不断地积累与提升理论水平,以适应越来越多元化的教学实际。以往,我们的钢琴教学偏重于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首先增强自身的理论积淀,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支持。

2.形成教学体系原则

要想让作曲理论在钢琴教学中发挥实效,就要把教师口头传授、零星传授的方式转化为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传授方式,改变以往只凭经验授课的习惯,把随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高度理论化的体系教学。教师在结合作品风格特点对学生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按照课程群体的要求,按照和声思维、多声音乐织体氛围等原则进行教学。因为,两种不同形态的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切实地把作曲理论融合到钢琴教学中并且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就一定要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上进行有机融合,才能有效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作曲理论对钢琴教学的辅助功能

由于钢琴演奏技巧的复杂、多变,基础音乐理论的繁复、庞杂致使钢琴教学相对于其他音乐课程来说要费力得多。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练习强度下,要想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务必要把作曲理论和钢琴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意蕴,最大限度地增强演奏效果。

1.增强视奏能力

钢琴作品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范,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视奏主要靠的是经验。一般来说,学生读取乐曲数到达一定量的时候,视奏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但仅凭经验还不足以应付所有的钢琴乐谱,因为作曲理论中的音型织体、旋律陈述、调式变更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将作曲理论的规律掌握,将其熟记于心,才能提高视奏的能力,在遇到新作品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2.增强记谱能力

背谱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无论在演出中还是在比赛中,乐谱的记忆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乐谱看,势必会影响演奏的效果,乐谱对于演奏者来说必须要熟练到只是起到参考的作用,他们集中精力要应付的是表演而不是盯谱。当然,篇幅较长的钢琴作品对于演奏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作曲理论中的和声功能变化、调式调替运用等知识,就会迅速地提高记忆的速度,削弱记忆的强度,减少记忆的内容,从而增加乐谱记忆的精确度。

3.增强即兴演奏能力

钢琴即兴演奏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挑战,能够将听过的音乐作品迅速地记录下来或根据灵感进行钢琴创作,也就是所谓的即兴演奏。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的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能依靠乐谱演奏,没有乐谱根本不能演奏。而把作曲理论应用到钢琴教学中,是迅速增强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在掌握和声功能运动的连接规律以后,就可以随意填配旋律并且改变织体结构,做到自由发挥。可见,即兴演奏能力的增强是和作曲理论的熟练掌握分不开的。

4.提高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钢琴演奏能力不是唯一的目的,也不是最终的目的,在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要向前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已有的音乐作品被重复性地演奏,还需要新作品来注入活力,推动其发展。没有创新,音乐也就没有了前行的动力。当学生掌握大量的音乐基础理论后,就可以熟悉钢琴的各种表现技法和形式,从而提高音乐创作的能力。从此种意义上讲,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对提高学生钢琴作品的创作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总结

乐谱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识谱;音乐基础;畅游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识读乐谱作为“一种辅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演唱、演奏等其他一系列音乐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了就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的认识程度和处理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结果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也遏制了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识谱教学更有实效呢?下面笔者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聆听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对某一歌曲并未刻意学习,但是在平时多次不经意的“被动”聆听后,竟会随口哼唱出这首歌曲的旋律来。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首先对乐曲进行多次聆听,先入为主。这样学生对新曲有了初步感受和整体把握后,就能很快进入接下来歌词、节奏等新知识的学习了。在学习人音版第五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旋律获得信息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其中音程的问题也因为旋律的多次聆听迎韧而解。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乐曲的整体曲风,而且也为学生在旋律本身的音准、节奏及速度等各方面提供了参照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识谱难度。

二、体验

这里的体验并不是整首乐曲的体验,而是各个音乐要素的体验。如:音的高低,可以通过视觉体验来完成。音阶用从低到高的台阶来表示,每学一首乐曲,其中的音符都可以在台阶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或者也可以通过台阶上的音符拼凑出一首完整的乐曲。如第一册歌曲《闪烁的小星》的字母谱,通过这样的书写使音的高低简单明了,音高位置在学生心目中就慢慢形成了。

音符的时值长短,可以通过肢体体验来进行。各种音符的时值长短不一样,可以启发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模仿,也可以把各自听到的声音长短画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学习中就能真正掌握各类音符了。

节拍的认识,可以通过实物的操作来落实。为了让学生能简单迅速地掌握三拍子,可以使用纸杯做工具进行教学。桌面上并排放六个纸杯,一个纸杯为一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数着杯子依次拍节奏,接着教师分三次取出其中的三个杯子,学生手中打出的节拍也依次从变成了五拍子四拍子然后到三拍,并拍出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示意下和纸杯的摆放中对老师的意图心领神会,也对抽象的三拍子有了形象的体验。

乐句的划分,可以通过合作讨论来操作。一首完整的乐曲可能是一段体,也可能是其他形式。乐段里面有乐句,乐句还可以划分为半乐句。这些知识点不需要学生掌握,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体会到乐句的存在,为以后这些知识的学习打下丰富的实践基础。

三、模唱

这是识读乐谱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是这样解释的:让学生看着乐谱,先由老师带唱,再由学生模仿老师唱出乐谱。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是具有明显教学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原先没有乐谱基础,或者识谱能力较弱的学生。除此,还可以通过生对生模唱来学习。对于识谱不成问题的学生,可以发动其充当小老师,一对一地帮助其他识谱有困难的同学。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手指指着音符逐个唱,唱到哪里指到哪里。这样学生不但能在练习中慢慢熟悉音符和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还能在手指的运动中体会到歌曲中的节奏型,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背唱

这里是指对一些典型乐段或乐曲的背唱。新课标提出审美教育,其基本原则是: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因此在实践中,通过具体音乐环境的反复体验来学习知识技能,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也能更直接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五、创作

学生在积累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创作了。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的创作教学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创作节奏或节奏短句;创作旋律或旋律短句;为歌曲选编前奏、间奏;运用线条、色块、图形、乐谱等,记录声音、音乐情绪或旋律。创作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认识“mi sol la ”三音时,教师可以给出一条二四拍的节奏句,要求学生用“mi、sol、la”三音按节奏编出自己的歌唱一唱;在认识十六分音符时,可以通过节奏接龙的游戏要求每个学生编创出一条带有十六分音符的四小节节奏句。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创作节奏短句、为乐句选择半终止或完全终止音、创作上下句等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上五种识谱教学方法是笔者平时课堂教学中慢慢积累的,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一定成效。识谱教学作为一项知识技能传授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缺乏这项内容,我们的审美教育会像海市蜃楼一般不切实际。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殿堂里尽情畅游!

参考文献:

乐谱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扬琴演奏;内心视觉;表演心理学

学习扬琴演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演奏者不仅要耗费心血去认识、记忆扬琴复杂的乐谱,掌握高难度的技法,还需要学习扬琴在演奏中的表现力,只有学好这些,才能真正得心应手,学好扬琴的演奏。而在此过程中,演奏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承受学习技巧的压力,还要承受自己内心的各种情感压力。因此,我建议演奏者在学习和演出的过程中,应该学会运用内心视觉对扬琴演奏的辅助作用,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让心理能力转化为学习操作能力,提高扬琴演奏能力,满足自身对音乐和扬琴演奏品质的追求。

1 内心视觉概念描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应用心理学的重视,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音乐领域的实践已经数见不鲜。内心视觉,也逐渐成为音乐领域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心理学成果之一。内心视觉,英文名称为“inward looking”,顾名思义,即是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映像所做的研究,因此内心视觉又被称为内心视觉表象。目前,内心视觉还尚未具备一个定义,但从其功能层面划分,可以将内心视觉分为再现的内心视象和再造的内心视象。再现的内心视象和再造的内心视象的最大区别就是人脑的参与。再现的内心视象是人脑对于人所经历过活看到过的视象的记忆与回放,属于人脑生理上的记忆功能范畴,而再造的内心视象则是人脑依靠所累积的素材和信息进行的综合想象而产生的结果。再现内心视象和再造内心视象功能不同,共同构成了内心视觉的基础功能。

在扬琴演奏的过程中,应用内心视觉的过程就是利用再现内心视象和再造内心视象,其中扬琴乐谱的图像化和对扬琴表演动作的记忆即应用到再现内心视象功能,而对于扬琴演奏中的音乐形象和表演环境的处理,必须要应用内心视觉的再造内心视象才能在演奏中收获成果,提高演奏者自身的音乐素养,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升华。

2 内心视觉对扬琴演奏的作用

内心视觉关注演奏者的内心世界,能够帮助演奏掌握更深厚的技巧与功力,提升演奏者的综合素质,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内心视觉能够帮助演奏者收获更加丰富的演奏知识。演奏者长期实践的素材,能够帮助演奏者获得更丰富的表演素材和演奏技法,一场音乐会,一场歌剧,乃至一首歌曲,都能增加演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乐曲技巧的熟悉。而通过内心视觉,演奏者能够将这些藏在记忆中的东西转化成自己需要的乐曲素材,从而丰富自己在扬琴演奏中的表演,这就能够让演奏者的扬琴演奏更富有表现力,对于演奏者自身来说也是一种表现能力的提升。

其次,通过内心视觉演奏者能够收获更丰沛的情感。如果演奏者将内心视觉应用到扬琴演奏中,就能学习到许多乐曲之外的知识。例如,演奏者了解了弹奏的乐曲的背景,利用内心视觉,他就可以更能认识到乐曲所表现的情感。演奏者领悟了这种情感之后,才能与这首乐曲融会贯通,让乐曲演奏更生动,更传神,给听众带来更愉悦的享受。

再次,内心视觉能够提高演奏者的综合素养。通过对内心视觉的应用,演奏者将更加关注自身σ衾衷素的需求,将会主动吸收自己身边的音乐元素,从而将音乐的情感、技巧、表演形式、背景环境等多种元素应用日常的练习与演奏中。这样的积累,让演奏者不仅仅关注于演奏技巧的提高,而是关注自身的综合发展,对于演奏的音乐道路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3 内心视觉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

3.1 由乐谱记忆升华到图像记忆过程中的运用

扬琴演奏的第一步是识记乐谱,这是所有乐器演奏都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试想,如果演奏者演奏没有了乐谱,就像汽车走在路上没有了交通规则一样,横冲直撞,势必会造成一团乱。因此,扬琴演奏必须要懂得乐曲乐谱,并利用内心视觉升华到图像记忆的阶段。

内心视觉将乐谱记忆上升到图像记忆的过程有三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要学会将乐谱图像化,具体方法是:第一,识乐谱,初视唱,懂内涵。演奏者拿到乐谱后,可以先观摩他人演奏,明确乐谱中的段落划分及乐曲所表达的内涵;第二,分化记谱。视唱后,演奏者可以对乐曲进行分段记忆,将记忆细化到每段,每节乃至每句,以少见多,更方便记忆;第三,细化记忆后,演奏者可以将整首曲子进行视奏,应用乐谱上标示的不同技法找到音位,调动全身的感官进行乐谱的识记;第四,视唱和视奏成功后,演奏者可以尝试几次,通篇背诵。

乐谱识记成功后,演奏者应该辅助学习扬琴的音位,把扬琴中与音符相对应的对应的各种音位关系以击弦点作为观察点,有意识地将这些击弦点构成图形或图案,从而使音位记忆也图像化,这是乐谱记忆的第二个环节。

乐谱记忆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对乐谱进行“冥想”,这个环节一般是在演奏之前。为了防止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忘记乐谱,演奏者可以在上场前默记需要演奏的乐谱,默记几遍之后可以将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标记和练习,有了这样的意识,可以有效减少演奏者在这样的地方出错。

3.2 音乐表演记忆过程中的运用

掌握大量的、丰富的演奏技巧是进行扬琴演奏的必要条件。在此过程中,扬琴的演奏者需要利用内心视觉对自己所接触的演奏表演尽心充分的再现和再造。一方面,演奏者需要掌握老师们教授过的表演技巧,老师在示范演奏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及手肘部关键部门用力的力度都需要学习者进行识记,而后再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演奏,才能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法。另外一方面,演奏者还需要对扬琴表演进行再造,演奏者对他人技巧的机械学习,不具备演奏者的主观因素,而再造的过程中,演奏者必须要利用内心视觉的作用,对记忆中的表演技巧和动作进行调整与记忆,同时还需要加入自己的情感因素,从而让自己更贴近所演奏的乐曲,而后通过反复的练习,让自己对这首乐曲的演奏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里,这就是内心视觉对演奏表演的作用。例如初学者在接触扬琴演奏时,必须要对扬琴演奏的基本规范动作要熟练掌握。首先,要规范演奏姿势,初学者应关注老师的坐姿、神态及起手的动作,老师一开始应是端坐的,聚精会神,上半身微呈含胸拔背,两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肩臂自然下垂,前臂屈肘平伸。在击弦的时候,老师的动作是张弛有度的,初学者应从内心意识感受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然后再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调整。在熟悉这些基本技巧后,初学者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演奏,根据自己身体的惯性调整击弦频率、速度,进而慢慢掌握演奏的规律,感受扬琴的美妙。

3.3 内心视觉在音乐形象图像化过程中的运用

对于扬琴演奏者来说,掌握了丰富的演奏技巧仅仅是学习的一个环节,要想真正掌握扬琴演奏中的精髓,还需要对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扬琴乐曲中音乐形象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利用内心视觉,发挥形象思维能力,将音乐形象“图像化”。简言之,就是将每一首扬琴演奏的作品都当作一个图像,让它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容易接触每个作品的灵魂,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让他们在演奏^程中可以调整理解错误的地方,帮助他们提升扬琴演奏的境界。

虽然每首扬琴演奏的乐曲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在时代背景、风格、内容、结构等方面是具有共同点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灵魂思想,建议演奏者可以根据他们的共同点对作品进行区别理解,进行充分的联想与想象,也能化繁为简,更方便掌握更多的音乐形象。例如,在以描写风土人情为主的乐曲中,演奏者可以先将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图像化,对他们的民族风情、地域地貌等较鲜明突出的特点进行具象描写,在脑海中有了深刻的印象后,才能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表述清楚,也才能让自己的演奏与乐曲更贴切。

3.4 对外部环境的内心运用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位演奏者上台演出之前,必然会经历无数日夜的勤奋练习,然而,尽管经历了无数次练习,演奏者上场时的紧张情绪还会影响到自身水平的发挥。很多演奏者都反映,虽然自己在台下练了很多遍,但是一上台就紧张,看到舞台下那么多人,感觉会紧张到发抖,所以演奏时往往会失常发挥,让自己非常失望。其实,临场紧张是正常的现象,对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内心视觉作用,帮助演奏者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扬琴演奏变化多端,节奏或快或慢都需要演奏者自己掌握,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发挥出自己的演奏水平。在演奏之前,建议演奏者多安排几次彩排或者场景模拟,最好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来自己的表现,并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调整,这样就不会因为害怕失误而造成紧张。此外,在演奏时,可适当邀请几位亲朋好友来现场观摩,有亲友的鼓励和支持,相信也能让自己紧张的心情有所缓解,从而调整自己的应场气氛,将对自己有压力外部环境调整为让自己舒适内心视觉。

4 结语

真正优秀的音乐演奏,绝不仅仅是技巧的熟练演绎,它更多的是需要熟悉的乐曲、丰沛的情感,变化的表演形式及坚强的内心共同作用的。因此,在扬琴演奏中,应该重视人的内心映像对演奏的反映,让身体对技法的记忆与脑中的综合元素结合起来,遵从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乐曲从自己的内心流露出来,这样的扬琴演奏,才能说得上是能够打动人的,才能说得上是成功的。在研究扬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应重视内心世界的创建,为自己创建一座音乐的宫殿,用音乐元素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演奏出更流畅、感情更丰富的乐曲。

参考文献:

[1] 吴h.论内心视觉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J].艺术百家,2007.

[2] 赵师加.论内心视觉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J].音乐大观,2014.

[3] 史小霞.分析内心视觉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