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夏的习俗

立夏的习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立夏的习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夏的习俗范文第1篇

立夏经典食物:立夏蛋。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推荐菜谱:卤煮五香茶叶蛋

立夏“称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这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各地立夏饮食习俗一览 立夏吃什么在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各地立夏吃什么吧~~~上海地区立夏吃什么?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其他地方“立夏吃什么”的相关习俗:1.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推荐菜谱:清煮蚕豆 蒜香红苋菜 美味霉豆腐2.跟无锡民间对立夏吃什么的习惯相似,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俗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3.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4.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鱼、咸蛋、海蛳、麋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5.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间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青梅夏饼与樱桃,腊肉江鱼乌米糕。苋菜海蛳咸鸭蛋,烧鹅蚕豆酒酿糟。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箅。6.温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笋和青梅。民间认为,立夏吃淮豆固齿,吃春笋健脚骨,吃青梅养腰,可疰夏。此时正值鲥鱼上而,富者争购,或自尝或送入,视为海珍。普通人家为节省多吃鳓鱼。 推荐菜谱:春笋三杯鸡7.长沙立夏吃什么呢?昔日长沙农家认为,立夏这天宜下雨,否则夏秋主旱。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料塘水干涸)”。立夏以前应插完早稻,农谚谓“春插日,夏插时”,立夏后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显的生长劣势。头一天插秧时,昔日农户全家会到秧田边田埂上鸣放鞭炮,称“开秧田门”。长沙乡间插秧有互相帮工的习俗。帮工者进屋应向主人祝贺“恭喜栽米树”,午餐主人用盐蛋、大鱼、粉蒸肉款待。插田工于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点心,叫“打腰餐”。插田爱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说。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领唱,青少年妇女应和。有时两户人家对唱,唱词多为提问式,俗称“盘歌子”。如果对方对提问不能回答,获胜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领唱者敬酒慰问,群起吆喝致谢。插田收工时,户主向帮工馈赠熟盐蛋、炒黄豆和大块粉蒸肉或腊肉。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8.嵊州立夏有斗蛋的风俗这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没有乌叶没关系,可以直接来一碗咸香软糯的糯米饭,来告别春天。推荐菜谱:什锦豌豆糯米饭9.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夏的习俗范文第2篇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立夏日,宫廷里吃冰,老百姓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据说,江南水乡还有在这一天烹食嫩蚕豆的习俗。吴藕汀《立夏》诗中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2、立夏“称人”

围绕立夏,民间也衍生出不少有趣习俗。立夏“称人”就是其中之一。

夏天到来后,由于气候炎热等原因,人们容易不思饮食,体重多少都会下降。“称人”就是在立夏日用秤给人们称体重,主要是老人和小孩。然后,等夏天过去再称一次体重,和之前的体重做对比,借此分辨健康情况,好及时调理身体。

3、斗蛋

此外,民间还有“斗蛋”游戏。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着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立夏的习俗范文第3篇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带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用茶叶或核桃壳煮成立夏蛋,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够强健身体。孩子们则喜欢把煮好的鸡蛋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好挂在胸前,传说这样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热病。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夏的习俗范文第4篇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太”的意思。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摄氏度即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至20摄氏度左右,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王瓜的蔓藤也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人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所以,我国历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易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死苗、缺苗。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在民间,人们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农谚

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小满

每年5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麦子也开始成熟。

从气候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人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时期。在此期间,全国的麦区应该抓紧麦田病虫害的防治。

此时,华北地区雨季未到,又处于干旱时,由于日照强烈。地面增温很快,当形成气温高达30摄氏度,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风速每秒3米至4米或大于3米至4米的干热天气时,所刮的风就是干热风。干热风对开花到乳熟期间的小麦危害极大。它加速作物的蒸发量。使作物体内的水分很快蒸发出去,破坏叶绿素。停止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其茎叶很快枯萎,导致籽粒干瘪、皮厚、腹沟深,粒重下降,一般减产5%至10%,严重的减产30%以上。

小满节气之后。人们要更多地关注气象问题,因为它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农谚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麦到小满日夜黄。

小满十日满地黄。

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5月节日

1日 国际劳动节

4日 中国青年节

8日 世界红十字日

12日 国际护士节

15日 国际家庭日

立夏的习俗范文第5篇

昨天是五月五日,是立夏,在民间有这样的习俗,每年到了立夏这一天,大家都要吃煮蛋。

早上,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菜场上热闹非凡,买蛋的人可真多,大家都赶着买蛋和菜,妈妈买了鸡蛋和鸭蛋,还买了一些菜。回到家,妈妈先拿了几个蛋,准备煮蛋了,我跑了过去,说:“妈妈,我来煮蛋吧!”妈妈笑着说:“好吧。”我先在锅里放了一些水,再把几个蛋放进锅里,开始煮了,过了一会儿,我听到蛋在锅里翻滚的声音,打开锅盖一看,几个蛋像在跳舞。妈妈走过来笑着说:“马上我们就可以吃煮蛋了。”我好奇地问:“妈妈,立夏为什么要吃煮蛋呢?”妈妈笑着回答道:“立夏吃煮蛋,热天不疰夏。”过了一会儿,蛋终于煮好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蛋。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开心地过了立夏节。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夏的习俗范文第6篇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民间,则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吃“立夏饭”。

蚕豆愿发达

苋菜烧蚕豆——鸿运当头发达来

蚕豆和苋菜同为“立夏地三鲜”之二。蚕豆加水浸泡发芽后,又称“发芽豆”,所以吃蚕豆讨的是“发”的彩头;吃完苋菜,碗里留下红红的汤汁,讨的就是“红(鸿)”运当头的好彩头。

材料:苋菜500克,鲜蚕豆100克,葱、姜、蒜瓣、油、盐、糖、蔬之鲜适量

做法:1.苋菜去老梗,洗净。

2.炒锅倒油,爆香葱、姜、蒜,倒入鲜蚕豆翻炒均匀。

3.加苋菜入炒锅,翻炒一会儿,倒入清水,烧制10~15分钟。

4.煮至蚕豆熟透,加入盐和糖调味。

5.再加少许蔬之鲜,翻炒均匀关火。

豌豆祈平安

名人传说:刘阿斗的“豌豆糯米饭”与“称人”

民间相传诸葛亮临终时,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是立夏。从此以后,每年立夏,孟获都来蜀拜望。后晋帝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看望阿斗,还要称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帝亏待。他扬言如果阿斗被亏待,就要起兵反晋。于是晋帝每年立夏,都会用糯米加豌豆煮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等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没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过得倒也太平。

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立夏吃豌豆饭、称人给阿斗带来福气的传说,表达了百姓祈求“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美好愿望。

蛋香豌豆——益心明目平安来

豌豆带壳如眼睛,所以古人也以吃豌豆来祈祷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痛无疾;吃蛋是立夏的习俗之一,蛋的外形似一颗心,吃蛋表达的也是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的美好愿望。

材料:豌豆,鸡蛋2个,青椒3个,葱花、盐、糖、鸡精、香油适量

做法:1.炒锅倒油烧热,倒入打散的蛋液炒熟,盛出备用。

2.爆香葱花,倒入洗净的豌豆翻炒。

3.加少许盐和糖炒匀后,再加入切碎的青椒翻炒。

4.倒入鸡蛋翻炒,最后加鸡精、香油炒匀。

祈求欢聚和睦的杂豆粥

在浙东,立夏还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左邻右舍互相赠送各种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吃了七家粥,不仅邻里之间更加和睦,夏耕夏种也能获得丰收。

达人兰草儿的创新“七家粥”:甜蜜缤纷清凉来——杂豆冰蔬果糯米粥

立夏的习俗范文第7篇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夏令食物种类很多,大都与一些传统节日相联系。每年5月5日或6日是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做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曰,蝼蝈鸣。又五曰,蚯蚓出。又五曰,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我国古代还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即:蝼蛄)在田问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候,但没有像立春那样受到从古至今的关注,没有特别而隆重的仪典。立夏的节令食物并不少,尤其在南方的广大地区,立夏是一个尝鲜的节日,这一天可以品尝到一年中最早的收获,如李子、樱桃、香梅,蚕豆、新茶、笋苋羹、百草饼等。南方人要比北方人更看重这个日子,对于这一天不敢小视,否则认为一夏天都不会顺当。夏天的炎热虽不能马上到来,人们已经感到丝丝的暑气,为了顺利度夏,故制作出一系列特殊食物。而北方人对夏季显然没有那样紧张与恐惧,虽然在初夏也有尝鲜,却不一定在立夏这天享用。如《燕京岁时记》说:“三月榆初钱时,采而蒸之,合以糖面,谓之榆钱糕。四月以玫瑰花为之者,谓之玫瑰饼;以藤萝花为之者,谓之藤萝饼,皆应时之物也。”又说:“四月麦初熟时,将面炒熟,合糖拌而食之,谓之凉炒面。”北方人仅仅是尝鲜而已。

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另外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故而民间素有立夏日吃蛋拄心(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吃笋拄腿(旧时,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吃豌豆拄眼(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秤人(称体重)拄身,其目的是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七家粥”与“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

立夏的习俗范文第8篇

夏季养生,《黄帝内经》里说,夏季的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处在繁茂兴盛时期,人类亦处在天地气交之中,生活亦应符合自然界气候变迁,晚睡早起,情绪愉悦,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才能与“夏长(zhang,生长繁茂之义)”之气相适应,符合夏季养“长”之机。

立夏――阳气渐长活力增强

立夏,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阳历5月5日或6日)。气候逐渐转暖,绿荫铺路,经冬农作物(如麦子)生长旺盛。人体内阳气渐长,活力增强。民间对立夏前后气象长期观察后作了综合性的概括,比如古人认为,立夏日晴天预示夏天雨水多,立夏日下雨则预兆夏天雨水少。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关系密切的整体,“人与天地相应”,因此天气的变化与人的疾病变化也关系密切。故有谚曰:“立夏北风当日雨,立夏东风少病疴”。这句话的意思是:立夏日刮北风,当天要下雨;刮东风则以后多雨,不致过于干热,疾病会减少。

夏至――虽然渐热仍要防凉

一年24个节气对人的生理,病理都会产生影响,引起疾病的发生或旧疾复发。尤其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重要的节气,是人体阴阳气交的枢机。其中二至最为重要,尤以冬至为关键。根据中医阴阳学说,阴阳互依共存,处于动态平衡的运动中,并随着季节变迁而兴衰。夏至日阳气盛极而开始衰退,阴气衰绝而始萌,故曰“夏至一阴生”。

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最短。此后,太阳逐渐南移,白昼自此逐渐缩短,直至冬至日夜晚最长而白昼最短,故曰“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吃面是民间习俗)。

夏至,“鹿角解(脱落之义),蝉始鸣,半夏生”。“夏至未来莫道热”,说明夏至过后气温开始正式上升。又曰:“夏至无云三伏热”,“夏至有雷三伏冷”,古人通过对夏至日的气候观测来预测整个夏天气温的高低,以此提醒人们注意天气趋势以预防疾病。

总的来说,夏至后整个气候的趋势是逐渐变热,但仍应注意气温之变化,随时调节衣被,以免受凉生病。有谚曰:“吃了端午粽,棉衣箱里送”,但也有谚曰“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即是最真切的写照。何况,芒种、夏至、至小暑后,还有一个黄梅雨期,阴晴气温变化更大。

黄梅――少食油腻助湿之品

黄梅期约一个月,是夏初时节的一种特殊气候过程,有“天文梅雨”、“气象梅雨”之分。天文梅雨,又叫“历梅雨”,按节气配合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气象梅雨,即“典型梅雨”,约在梅子黄熟前后(阳历6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之间)。在梅雨前的5月份,又有约2周的“迎梅雨”(或称早梅雨)。此时多雨潮湿,真所谓“梅天下梅雨,纷纷如乱丝”,“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

因此,黄梅期间闷热潮湿,更要注意保护脾胃,少食油腻助湿之品,以免外湿与内湿结合影响消化。同时,当出现“该雨不雨”之“空梅”现象时,人们则要注意防旱、防燥。

大暑――调息静心益气清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