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春理家

探春理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探春理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春理家范文第1篇

《红楼梦》,兼备历史图景的描摹,思想精神的深刻,宽广,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红楼梦》其中主要的,次要的,闪过即逝的人物不下千百,但却反而不杂,亦决非一般小说中千人一面,多而不乱,每个人人物的性格,言语,行为乃至诗词歌赋皆有其个性。

独领悟《红楼梦》中的一个人。

她并非葬花独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林黛玉,又非冷香袭人空诵“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薜宝钗。

她兼有宝钗停机之德,黛玉咏絮之才,熙凤理家之能。

她的名字,便是贾探春

探春是一个自主,独立,敢说敢为德女子。

黛玉初见探春时,以二十八字描摹其神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削肩”二字想是从曹植《洛神赋》中“肩若削成”四字化来,可见探春容貌之美丽脱俗。“文采精华”四字,既勾勒出一个气质超凡的女子形象,有暗隐探春之文才。

由探春发起成立了海棠诗社(后改名桃花诗社)。诗社诸人各有雅号,如黛玉的“潇湘妃子”。宝钗的“蘅芜君”。探春为自己取得雅号是“蕉下客”,她说自己最爱芭蕉。“蕉下客”,别致超然,足见心境。

探春的诗歌不似宝钗的自写身份,暗含讽刺,温雅沉着。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亦不似黛玉的风流别致,逸才仙品,超凡脱俗,读来口齿盈香。

她的诗格调更高,更为超脱。探春真是如此,任凭别人如何说如何看,她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纵然无人理解无人支持,她仍会坚持走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

探春也是一个有管理才干的女子,于熙凤不分伯仲,径较熙风更沉静些。毕竟她是个大家小姐。

探春理家之时,面对府中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积蓄已久的矛盾冲突的一次次大爆发,她克服了诸多困难,兴利除宿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亦是万里挑一的英雄。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了一番事业,到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可见她虽是女子,却志存高远,远胜于男子。有一条批说,若探春不远嫁,那么贾府遭遇灭顶之灾时,她并能使贾家子孙不致离散。这等本领,恐为钗,凤等所不及吧!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掣着杏花之签,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中: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伏后文中探春远嫁。然探春远嫁何方?其夫当真“贵婿”哉?依众人笑言“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一句猜测,探春今后的身份可能是王妃。那么是哪个王妃呢?她的未来,究竟如何?怅然的是,曹翁以逝,红楼以残……

《红楼梦》一书,宝,黛之情极为突出。然而,探春的爱情,只字未提。探春。作为一个曹翁极为珍爱的艺术角色,为什么在她整个生命旅程中,没有爱情的芬芳呢?也许曹翁太珍爱这个几近完美的角色,以至难以找到一个相当的男子来匹配罢!有或许,如探春这般女子,人生之重心并不在此,且心比天高,又极为有才,难寻知音。

探春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位列第四,仅次于钗黛及对贾府兴衰起到极端键作用的贾元春。关于探春的册页,画得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诗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词曲.探春词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她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独在异乡,举目无亲,空叹“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探春理家范文第2篇

凤姐满心惭愧,但她素性要强护短,听探春如此说,便道:“现如今外头称专家的遍地都是,依你说都是支架子说大话诳人骗人的?”探春道:“理财专家就像咱们的状元、举人,那是十年寒窗读出来的,还有专门的考试要参加呢。像那些个什么CFP、CFA,CPA考试,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凤姐讶然失色道:“这些考试,当真我们是搞不明白的,可是这一心只读理财书,恐怕也不是实战之道吧?”

探春又道:“还要亲自上阵才行啊。还有更厉害的呢。俗话说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理财专家要担得起专家的名儿,还亏了他们背后有研究团队辛苦出力。上至国家的宏观经济,再到各行各业的起起伏伏,下至每个上市公司、每只债券的情况,政策的变化,利息的高低,资金的进出,都得通过上万份境内外优秀证券研究机构的报告、对重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和各种投资分析软件工具来判断……”

凤姐啧啧叹道:“但理财专家既是如此了得,想必不是寻常人家请得起的罢?”探春笑道,“其实容易得紧。像是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那些个,只要花个千把元万把元,你的待遇也和大户无异。你不用再日日钻研财经资讯或者打听各类消息,那些个投资理财专家自然会帮你打理钱财,替你选最有潜质的股票作投资;连证券买卖那些繁琐的投资手续,也都由基金公司、银行及券商的专人打点。而为获得统共这些服务,比如基金,你付给基金公司的只是每年15元的管理费而已。”

平儿在旁提醒道:“这会子想法子填窟窿才是正经,怎么倒拉扯上这起没要紧的事来?”凤姐又着忙起来,急得跺脚道:“可不是这话! 府里上上下下都等着发月例呢!”探春道:“眼下无计可施。不如和老太太趁势说明,论理府里也该改改了。就这样没个成算,任意开销,必至后手不接。索性挑明,大家痛下决心,说不定倒兢兢业业地治起家来。”凤姐仔细一想,真正无可奈何,只得低头不语。

探春理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红楼梦》 赵姨娘 封建伦理 妾媵制度

生养孩子的女人,她就是孩子的母亲;母亲的弟兄,自然就是孩子的舅舅,这是谁都知道的。照这样说来,《红楼梦》中的探春,既是赵姨娘生的,那么,赵姨娘当然就是探春的母亲,她的兄弟当然是探春的舅舅,这应该是不成问题了。然而,其实却不是那么回事。书中第五十五回探春理家时,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探春查照旧例发给了丧葬费。赵姨娘认为少了,跑来吵闹,责备探春没有“拉扯”这个舅舅。一句话把探春气得脸白气噎,哭着质问道:“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了!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礼尊敬,怎么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对于这场母女争论,人们也许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首先,探春不承认赵国基是自己的舅舅,只承认他是个奴才,而硬攀九省检点王子腾做自己的舅舅。其次,赵国基见到贾环,本来是舅舅见到亲外甥,为什么却如探春所说那样,完全是一副奴才见到主子的模样。最后,探春既然承认自己是赵姨娘生养的,为什么又指责赵姨娘不该“表白”这个关系,认为“表白”了就是给她“没脸”。在封建伦理观念中,不认自己的生身父母,那是极严重的罪恶,可探春不认赵姨娘是母亲,却总是说得那么理直气壮,还以“明白知礼”自命。

《红楼梦》所反映的,是最完整的嫡庶分明、主奴分明、贵贱分明的封建妾媵制。这种社会制度随着封建社会早已崩溃了,只有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这个制度,我们才能够了解探春不认赵姨娘为母亲的意义。

一、妻妾的关系是主子和奴隶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法律不准多妻,但允许纳妾。妾在家庭中,虽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因此,妻为“娶”,而妾为“纳”,娶妻时送到岳家的财物被称为“聘礼”,而纳妾时给予的财物,则被称为“买妾之资”。虽然妾侍的身份低下,可她们生育的孩子却是正经的主子,一律以正式的妻子为合法的母亲,而生母不能以母亲的身份自居,甚至连教导孩子的权利都没有。男人只要有钱,纳多少个妾都不犯罪,但同时有两个正妻就违法了,这就是封建社会里的“媵妾制”。准确的说,是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表现。

(一)做妾的都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家内女奴隶。其中,或者本来是丫头,例如平儿本是凤姐的陪嫁丫头,秋桐本是贾赦的丫头,后来都做了贾琏的妾。或者是用钱买来的做妾的,如英莲,还有贾赦想讨鸳鸯作妾被拒绝,只好花了五百两银子,买了十七岁的女孩嫣红收在屋里。这些做妾的,都是奴隶出身的,妻妾、嫡庶都是有着十分严格的区分的。探春和贾环的生母赵姨娘是妾,她与王夫人的关系,不是什么大老婆小老婆的区别,而是有着主奴名分。她不仅是丈夫的奴隶,而且是正妻的奴隶,主子对妾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二)没有人身自由的家内奴隶,做了老爷公子的妾以后,身份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奴隶。在十六回,凤姐曾经向贾琏开玩笑说要拿平儿去把香菱换来。这虽然纯粹是玩笑式的威胁,但也反映出通房丫头不仅可以当作商品去卖掉,而且可以当作礼品来交换。这恐怕最能表现出“通房丫头”的地位之低贱了。

(三)妾的奴隶身份,首先表现在她和妻的关系上,就是说,“妾”首先是“妻”的奴隶。在八十回,妒妇夏金桂给香菱改名,香菱忙笑道:“奶奶说哪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哪一个字好,就用哪一个。”这一句话说尽了“妾”对于“妻”的绝对的人身隶属关系。

二、“二房”表面上和丈夫是夫妻关系,但根子上还是奴隶身份

“二房”“姨娘”“通房丫头”这三个等级,可以统称为“妾”。在这个“妾”的共名之下,三个身份的等级区别,是清清楚楚的。最高的一等是“二房”,例如尤二姐就是。作为“二房”的身份,从娶过来的时候起,就与通常纳妾有所不同:照样拜天地,同娶妻的礼节一样。因此,她和丈夫的关系,也算是夫妻关系。所以,尤二姐对贾琏说:“我和你做了夫妻。”在六十八回,王熙凤用计骗尤二姐回贾府,有那么一段对话描写,很能说明妻子和二房、二房和通房丫头的关系。凤姐和尤二姐初次见面,张口便说“情似亲妹,和比骨肉”,自称“愿作妹子”;更有趣的是,平儿上来要行礼,尤二姐连忙搀住,道:“妹子快别这么着,你我是一样的人!”凤姐忙也起身笑说:“折死了她!妹妹只管受礼,她原是咱们的丫头。以后快别这么着。”尤二姐说的是自己与平儿一样是贾琏的“妾”,凤姐则说的是“二房”与主子平行,“通房丫头”却仍然只是丫头而已。后来,凤姐暗中摆布尤二姐,直到把尤二姐逼死,凤姐痛哭“狠心的妹妹”。这都表明以“姐妹”相称是很正式的,可以当着丈夫和众人,可以对苍天,而不只是随便叫叫、拉拉亲热而已。

但是,“二房”的这种地位,其实是表面的、虚假的。凤姐把贾琏私娶尤二姐叫做“买妾”,可见即便是烧过纸马,拜过天地,仍然是买来的。在六十九回,尤二姐死后,贾琏要给她办一办丧事,凤姐报告了贾母,贾母道:“信他胡说!谁家痨病死的孩子不烧了?也认真开丧破土起来!既是二房一场,也是夫妻情分,停五七日,抬出来,或一烧,或乱丧埂上埋了完事。”贾母规定的这个“丧葬规格”,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作为二房的尤二姐,在贾母这个家族最高权威眼中,虽然也算是“夫妻情分”,但归根到底仍然是奴隶的身份而已。所以尤二姐尽管对凤姐称“姐姐”,却又对平儿称“妹子”,并且说“你我是一样的人”,这并不纯是自谦,而是自知自己的真正身份。作为“二房”的角色,在整本《红楼梦》中,就只有“尤二姐”和“娇杏”两人。可见所谓“二房”,大概是比较稀罕的情况。

三、“姨娘”,算半个主子,可实质还是奴隶

如贾政的妾赵姨娘、周姨娘便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推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在这种婚姻制度下,像赵姨娘这种处于“妾”的地位的人在家族中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她不仅是丈夫的奴隶,而且是正妻的奴隶,主子对“妾”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所谓“夫为男君,其妻曰女君”。正因为如此,在处于非常讲究“妻妾不分则宗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红楼梦》所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赵姨娘这样表面是半个主子,但地位依然是奴隶命的人,一次一次地向命运挑战,但一次次被打压、被奚落,贾母叱骂她,王熙凤挖苦她,儿子瞧不起她,甚至连那些她不曾放在眼里的丫环都敢跟她打架。为了要在贾府生存下去,打开生活的升腾空间,她不惜背上品行不堪的骂名,进行抗争。在五十五回,赵姨娘因弟弟赵国基死了,想多要二十两银子:忽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踹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这一段描写,赵姨娘来到议事厅,哭诉有人“踹下我的头去”,并当面点明敢踹她的人是探春,此时的赵姨娘,就是为了得自个的名分下的利益而抗争,但这样的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下层没有得到应有的同情,反而被认为那样猥琐不堪,令人生厌。

当然,“姨娘”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得到年轻一辈主子的礼让。“姨娘”高于“通房丫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别人待她的礼节上。赵姨娘路过潇湘馆,清高的林黛玉赔笑让座,说些好听的话来搪塞:“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叫人倒茶伺候。这些都表明,做姨娘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年轻一辈的主子的相当的礼让。赵姨娘来到怡红院,袭人、芳官这些丫头都忙起身让座让饭,更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对待“姨娘”的这些礼节,都有把“姨娘”当半个主子来看待。当然,这些都是表面的,实际上,“姨娘”的身份依然还是在社会的底层,就像芳官和赵姨娘吵架,很不客气地说:“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在身份卑微的小戏子眼里,姨奶奶并不比她高贵多少,都是奴隶。

四、通房丫头,没有人身自由,遭际最凄凉,在妾侍等级里地位最低

最低级的“妾”就是“通房丫头”,也称为“屋里人”。她们的地位比姨娘更低,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进来时往往没有任何仪式。主子们商议后任由使唤。在六十九回,贾赦见贾琏办事麻利,十分欢喜,赏了他一百两银子,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秋桐赏他为妾。王熙凤听了,连忙叫两个媳妇坐车到那边接了来,就算完事了。但像香菱给薛蟠做“屋里人”时,曾经摆过酒席宴请过宾客,“那是由于薛姨妈看着香菱的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不上他呢”。这样排场的酒宴,是个很特殊的例子。第五十九回麝月命小丫头子:“去把平儿给我叫来!”麝月在丫鬟中,并非头等地位,她都能用这样的口吻派人去叫平儿,可想平儿的“通房丫头”的身份,和这些丫环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二)她们完全没有人格的独立和人身的自由。二十九回贾母率领荣府女眷去清虚观拈香,随行的丫头有一个名单,“凤姐儿的丫头平儿、丰儿、小红,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又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这就比什么都清楚地说明了平儿仍是丫头身份。平儿尚且如此,其他可知。在八十回里,当夏金桂调唆薛蟠打香菱的时候,薛姨妈还是赌气说要即刻叫“人牙子”来把香菱卖掉,以求大家过上太平的日子,尽管是赌气的话,仍可见香菱当时的身份还是随时可以被卖掉的。薛姨妈说要卖,接着宝钗反对,理由是薛家只有买人,没有卖过人,要留着香菱供自己使唤。这就只是薛家处理一个女奴隶,是卖是留,留着归哪一个主子“使唤”的问题,薛家的哪一个主子都有发言权。这时的香菱,仍同她当初在拐子手里被冯薛两家争买的时候的身份完全一样,并没有因为做了“屋里人”而稍有改变。

昔人已去,往事已渺,当代的我们,到哪里才能捕捉到早已消失在时间洪荒中的历史陈迹呢?只有在语言文字之中。是曹雪芹的回春妙笔,从沉溺在屈辱与悲惨的无数妾侍中把赵姨娘“定格”出来,让这一形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得以“永生”。当我们深入考察这个形象的时候,就仿佛进入了历史的深处,看到了一个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把业已消失了的生活又重新领略了一遍。而当我们抽身返回时,我们要感谢曹雪芹,是他用生命写就了这部不朽的巨著,让这部巨著中的每个人物都游走在我们心中。

参考文献: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

[2]舒芜.说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家出版社,2000.

探春理家范文第4篇

第一关

1. 《红楼梦》中“金玉良缘”象征的是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 ,“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还泪之说”。

2. 请写出“金陵十二钗”其中三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红楼梦》原名_________,该书以_________ 、 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4.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__、懦弱的_________、精明的_________、孤僻的 _________,取“ _________”之意。

5.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人空门”中的情小妹是_________ ,冷二郎是_________。

6. 在贾府四小姐中,有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小姐,其治家能力足可与王熙风媲美的是_________ 。

7.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 ,“美玉无瑕”指的是 _________。

8. 《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 ;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_________。

9. 《红楼梦》中有个女子不拘小节,喜欢身着男装,说话大大咧咧,甚至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是_________ 。

10. 曹雪芹给小说人物命名是匠心独运的,许多的人名谐音组成一个个的谜团。请写出下列人物名的谐音双关语。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甄英莲( )冯渊( )贾雨村( )甄士隐( )

11. “花气袭人知骤暖”是《红楼梦》中给起名字时说的一句话。

12. 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 _________,管理贾府日常事务是_________,在管理上最具改革色彩的女子是_________。

第一关通过了吗?恭喜你!请继续接招――

第二关

1. 《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 《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________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_______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________ 。

3.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_ ,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身凄凉孤苦。

4. 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 _________,涉及到她的情节有_________ 。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_________。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 _________。

5. 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1)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2)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6. 《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________ ,最有趣的情节是 _________,最凄惨的情节是 _________ 。

7. 贾宝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_,薛宝钗佩戴的是_________ ,史湘云佩戴的是 _________。

8. 猜灯谜。

(1)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2)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

(3)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 )

9. 补全下列歇后语。

(1) 刘姥姥进大观园――()

(2)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

(3) 千里搭长棚――()

10. 下列回目中的第一个字很好地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补充完整。

( )湘云醉眠芍药稠; ( )香菱情解石榴裙; ( )平儿情掩虾须镯;( )晴雯病补雀金裘; ( )紫鹃情辞试忙玉; ( )袭人箴宝玉。

11. 迎春在诗社中的别号是(),但她生性懦弱,仆人给她起的绰号是()。

12.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

有点意思吧?后面还有更难的――

第三关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对黛玉叹道:“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简述这段话之后,黛玉的内心世界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众多而鲜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刘姥姥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楼梦》中,探春是一位改革家,简述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探春理家范文第5篇

回顾六年来的江苏高考语文附加试题,名著考呈现出如下特点:问题由显性走向隐性,如直接问“金玉良缘”,到含蓄设问“宝玉宝钗成亲”;考察的点由主要情节到主要情节的附属内容,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目录中的主要情节,而“迎春惜春的态度”就只能算“抄检大观园”中的附属内容了。考题不再是考查一般性、常识性的内容,而是检测考生是否真正在读文化经典著作,这就意味着浮光掠影的读法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检测,要想得高分,就必须真正走进名著,用心品读名著。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当有所为。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社会生活的根。” 下面笔者以《红楼梦》阅读为例,谈谈教师可以有哪些作为。

一、文本网络化

《红楼梦》人物形象众多,我们可把人物网络化。先列出主要人物关系表,再分男女主子和男女奴仆等几个系统,最后以贾宝玉为中心进行了解。以贾宝玉为中心,近的有四春(元迎探惜)、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稍远的有四情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更远的有四无辜(冯渊、石呆子、张华、张金哥)等,如此归类虽有时不免失之牵强但显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再把结构网络化。把家族社会的悲剧、婚姻爱情的悲剧、人生悲剧三为条主线,以人物、事件和物件三大类副线,人物如王熙凤、元迎探惜、甄贾冷刘等;事件如可卿出丧、元春省亲、探春理家、抄检大观园;物件如通灵宝玉、金锁、麒麟、绣春囊等,如此纵横交错,将故事穿来。

二、示范导读化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引导,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尝试。在《红楼梦》阅读中,既可比较不同人物形象,也可比较重大事件,更可比较同一人物前后的不同,或是与其它作品进行比较等。

如关于钗黛二人的评论,有来自种种不同的角度,如从二门外的小厮兴儿看来是:……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位是我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一位是姨太太的女儿,姓薛;这两位姑娘都是美人一般的,又都知书识字的……而从知道他们的性格的丫头们看来,就又有不同。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中私语,误被黛玉听见,小红担心说: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漏了,怎么样呢?至于最关心宝玉的终身大事,而又不能了解宝黛相爱的精神基础的袭人,因为宝玉顶撞了劝他留心仕途经济的湘云的时候,她连忙解说:“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的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话些话来,宝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的。谁知这一个反倒同她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他赌气不理,他后来不知陪了多少不是呢。”凤姐和平儿谈到什么人可以帮忙管家的时候,她说:……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人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这许多人所做的钗黛对比,最后以贾母的对比作一个总结,谈到宝玉亲事的时候,贾母说:“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

对比之下:即使宝黛二人情投意合,至死迷他;即使贾母开始对黛玉“万般怜爱”;即使一般下人认为“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即使凤姐、薛姨妈、宝钗等,都不断地和林黛玉开过她和宝玉结婚的玩笑,这一段“心事”“奇缘”,终成了“虚话”!封建家庭的家长是善于冷酷地选拔能胜任保护自己家庭利益的儿媳的!

三、个性解读化

对《红楼梦》人物的理解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若直接陈述前人的观点,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们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贾环、秦钟、薛蟠、柳湘莲五个男子,假如让你择偶的话,你选择哪个?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尤二姐、尤三姐五个女子,假如让你求婚的话,你选择哪个?为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谓众说纷纭,回答也很有个性,常有独到的见解、惊人的评论出现,多数人都能从自身感受出发坦诚直率地评论人物,表现出较高的审美感悟能力,作品人物的种种性格侧面亦在学生不同的选择及其理由陈述中得以彰显。

同样,对于那些自己感到困惑的内容, 我们也经常在课堂上提出来以倾听学生的意见。如《宝玉挨打》中林黛玉的“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应作何理解,她说这话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又如《抄检大观园》中凤姐说:“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然后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王熙凤为何只提薛姑娘而不提林姑娘。

四、成果展示化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开展一些活动,如:速问速答的“一站到底”,“说不尽《红楼梦》”的演讲比赛,“《红楼梦》诗词对于作品的作用”的研讨会,“林黛玉是因为天生性格小气才常常与大家不和吗”的辩论赛等等。也可跟日常教学联系起来。如学校的文学社团,形成了自己的活动体系;定期邀请专家开设讲座,谈创作感言或指导写作技巧;学生定期上交自己作品,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共同学习提高;定期选择优秀作品出版。在课堂学习语文之外,学生又拥有了一个学习锻炼自己语文能力的地方。

以上是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的一点尝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所为,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名著的窗口,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名著。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研究》(苏大教育硕士论文,2008年9月)

探春理家范文第6篇

2021红楼梦读后感范文有哪些?《红楼梦》虽谱写的是一场凄美悲凉的爱情故事,但又无不突显我国古代诗词之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楼梦读后感学生作文2021最新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终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最终,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个朝代,腐朽的王朝在堕落,那里没有亲情,没有仁义,却有着凄凉无情但又纯美如水的感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即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是为白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投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然而黛玉有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感情,用情之深深至泣血。我觉得,这种感情视富贵官爵为泥土,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基础上,干净飘渺。但,它始终是空虚的,如肥皂泡一般,会随时破灭。“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钗则不然,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的主角,看她为人处事:和气中带着坚强,待人接物亲厚、一视同仁,在被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是一个委婉内敛的人。她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熏陶,深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为人行事遵守三从四德,纲纪伦常。宝钗如山,稳重,守分,才知。她的柳絮词更托出她的沉稳,贾母不也如此夸她!“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他们的感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只看到山水各自的好,看到钗黛各自的美,最终选了一瓢水。也许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如此干净纯美的感情。为了真爱的人能够抛弃一切世俗名利,甚至能够背上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名。但这并不现实,在封建社会里,把握如水的感情是很难的,纵然它灵动纯洁美丽,也只是从人们的手中一点一点滑落罢了。曹雪芹曾惨痛地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所以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在这所有繁华掩盖下的因男尊女卑引起的重重杯具: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李执,远嫁的探春,跳井而死的金钏……想到那些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女子,最终都逃不了的凄苦命运,真觉得造化弄人。有貌怎样?有才怎样?有家世又怎样?那些以往拥有的一切竟然无法换取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她们最大的悲哀。这样的红楼,是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社会的无情的鞭挞。但,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2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读《红楼梦》。当时我12岁,在城关中学上初一,吴晓冰教师是我的语文教师,她的言传身教令我如沐春风,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那年寒假,吴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阅读一本名著。

我的母亲,对我有着重要影响的又一位女性,她从不吝惜给我买书钱,即使那时家里并不宽裕。她带我到书店,我在书架前徘徊了很久,最终挑了一本《红楼梦》,彼时在我年幼的心中,《红楼梦》是一本最著名的名著,更何况它的价格,在四大名著中也是最贵的。

但一个12岁的孩童,想要读懂红楼梦,并非一件易事。果然翻了几页,我就读不下去了,开篇讲的神话故事,绕得我云里雾里,并不熟悉的表达方式,令我懵懵懂懂,不肯再读。

但也就是因为家里并不宽裕,没有其他的游戏方式,过了几天,只好重新拿出来再读,跳过晦涩难懂的部分,这一次我很快被它所吸引。我不得不承认,那种吸引首先是豪门大户里的富贵生活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孩的吸引。书中写到的每一处院落,每一件华服,每一道美食都令我神往。做法考究的茄鲞,刘姥姥夹不起来的鹌鹑蛋,宝钗送给黛玉的燕窝,宝玉挨打之后想吃的小荷叶小莲蓬的汤,贾母嫌太油腻的鸭子肉粥,宝玉给晴雯留的豆腐皮包子,秦可卿病中能吃得动的枣泥馅儿的山药糕,不胜枚举,给了我一场想象中的美食盛宴。

也想在大观园中分得一处院落来住着,闲时串串门子,拜访好友,吟诗作赋;也想拿手帕拢一包花瓣,枕在落花纷纷的石榻上浅睡;也想在飘雪的琉璃世界,和一众好友围炉烤鹿肉,饮温酒。我像初进贾府的林黛玉,细心翼翼地揣摩各类人物的心境;也像刚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贪看富贵人家的一饮一食。书中仍有些不能理解的文辞和欣赏不来的诗词,不妨碍阅读,便暂且割下。

日复一日,很快《红楼梦》就被我读完了,每每合上书,只觉唇齿留香,舍不得束之高阁,于是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这一次阅读,我不是从头到尾细读,乃是随性所至,翻到哪一页便从哪一页读起。读熟了之后,心里想看哪一段,就翻到哪一页。记得那时最爱读的,是宝玉同黛玉吵架,老妈子同小丫头吵架,当姨娘的排揎当小姐的,当主子的掌掴当奴才的,当老子的教训当儿子的,当丈夫的要杀当媳妇的,当主母的陷害当姨娘的。品之如饴,嚼之有味。尤其是探春和宝钗在荣国府兴利除弊,撑起贾府改革事项那一节,引发各类矛盾冲突,更是百读不厌。

之后随着年龄增加,学识增长,阅历丰厚,书中那些不懂的词也懂了,不能欣赏的诗句也能欣赏了。于是就异常爱读书中所写到的诗句,它们或长或短,却都和人物性格命运息息相关。怡红院中,群芳夜宴,众人占花名儿,宝钗抽到牡丹,签曰“任是无情也动人”,不就是宝钗这个“气一暖,就吹化了”的冰雪美人最好的注解吗。湘云生日,宝钗替她张罗请众人吃螃蟹赏菊作诗,黛玉《问菊》中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不就是她自我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写照吗。

香菱学诗时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这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短短一句,就道出了诗歌的说不出来的好处。语文课上解析再多,不如原句精妙无双。宝钗进入大观园,黛玉对她一向很冷淡,之后宝玉觉察到黛玉对宝钗的态度转好,用《西厢记》里的一处戏文问黛玉道“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借用“举案齐眉”这个典故说明每每只是孟光对梁鸿尊敬有加,何时梁鸿也能对孟光举案齐眉,把钗黛之间微妙的小儿女的心思一语道中却又未曾戳破,比直言问她几时接纳了宝钗强上千百倍,黛玉不仅仅不恼,还称赞说“这一句原问得好,你问得也好。”

再之后,年岁增长了些,对书的理解也更深一些。我开始懂得黛玉和宝玉从未互相说过一句喜欢的感情更加纯粹而彻底;也开始理解黛玉非死不可,而宝钗对于自我即将嫁给宝玉这件事只能暗自垂泪,我明白他们三人的感情杯具正是身处这座院子带来的杯具。繁琐华丽的高门大户像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旗袍,早已腐朽了。我儿时所理解的作者曹雪芹的辛酸泪与荒唐言可是十分之一。

如今,时展了,生活富足了,娱乐方式丰富多样,电子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处在终端的我们如上瘾一般一条又一条的刷新消息,却静不下心来去一遍又一遍阅读同一本书。我十分怀念那个坐在小小的房间里心无旁骛翻阅一本书的小小的自我,那是生命最虔诚的模样。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3最终把四大名著又认真的看了一遍,此刻我最终懂得人们为什么把红楼评为公认的四大名著之首了。在艺术成就上,红楼能够说当之无愧。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细腻,不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抑或是语言,一些大场面的描述。等等。

再者,它是一部关于女子的书。其男一号贾宝玉也是带走十足的女子特质:看男人为泥,污浊不堪。女子为水,干净,清新。不爱功名利禄,不爱齐家治国,不爱戎马天涯,不爱定国安邦。惟愿长居红楼,相伴知己红颜。这就是他的乌托邦式的梦想,他想的是与自我的一帮发小一向相伴,地久天长,此生不渝。直到迎春、探春相继出阁,晴雯、黛玉相继仙去,他终看破红尘,了却凡心,皈依三宝。黛玉和宝钗算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吧。

先说黛玉,才高不让须眉,但知葬花玩味,木石前盟虽天定,不想金玉相配,可恨天公不作美。一朝香魂散,耿耿痴心有谁怜。本是寄人篱下,幸得知己如玉。她是个有个性的人,因为自我的个性得与宝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最终也是为自我的个性所累,贾母认为她性格乖觉,不如宝钗知书达礼,更适合做未来大观园的女主人。最终含恨而终,泪尽而亡。宝钗其实是可怜的,上知孝悌,下晓礼仪。

理家不输众儿男,终是良母贤妻。谁想金错配玉,无奈空披嫁衣。孤影幢幢,长夜寂寂,谁可倚?她自我对宝玉并没有那种海枯石烂,天荒地老之情,无奈被作为为宝玉冲喜的人,宝玉出家后,只得空房独守,红烛独依,以泪洗面。还好有宝玉的遗腹子,她最终仍是古代良母贤妻的典范。

一曲红楼,其实是大观园的衰落史。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么大一个大观园,从外面来打倒是不大可能的,所以败坏总是从里面开始的,从子孙们的吃喝玩乐,赌钱吃酒开始的。从上到下,真正务正业的没有几个,并且还极度奢侈,元春省亲的时候索性直接建了一座省亲别院,几次重大的葬礼都是极尽华贵,从老太太而始大家整天做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宴饮游园。结果导致日益亏空入不敷出,最终抄家时问题就开始浮现了。

还有大关于表面平静,其实内部矛盾重重,嫡出和庶出的矛盾,丫鬟和主子的矛盾,丫鬟和老婆子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为大观园的衰落起到了负面的效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能打败你自我的仅有你自我,只要自我不乱,别人很难打败你的。红楼还是一部很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它对当时的丧葬制度、皇家省亲礼仪、药方、算命等风俗都有十分详尽的描述,能够从多方面反应当时的社会。

红楼给我的感触远远难以用几百言来完全表达,待风清月高时,临风而坐,愿得与几知己细细玩味。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不仅仅是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还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成者。

我拿起这本精彩绝伦的小说,细细地品味着。曹先生在书中对人物的华美塑造,生动刻画,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思缜密的林妹妹——林黛玉了。虽然在这个大家庭中有很多人不喜欢她那生性多疑、孤标傲世的性格,但是我能体会她的苦衷。黛玉从小父母双亡,虽然贾母对她也十分疼爱,但是寄人篱下的她,始终感到自己的世界是多么的寂寞孤单!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能在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生活下去,她选择了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每一个人,这也是促成她猜疑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为她哭泣。这也使我想起了她那曾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我看完了《红楼梦》,也就品完了《红楼梦》。每每到此我就会感到无比的心酸,甚至会有一丝的怨恨。作者为什么非要把结局写得那么悲惨?这与前一段的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景象是一点都不符合的。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渐渐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封建社会是一个多么黑暗,多么腐朽的世界啊!这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片段罢了!真庆幸我们今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让我感慨万千,让我深深地被曹先生所折服!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便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初读时不知其中滋味,再读却又意味深长。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作者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红楼梦》是他写过最出名的一本书。

《红楼梦》也是四大名著之首。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人和事,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通过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仇

在曹雪芹的笔下,所有的人物都被他描绘的栩栩如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心胸宽广的薛宝钗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林黛玉,因为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同时她又多愁善感。我还记得林黛玉的《秋霜风雨夕》的其中两句是这样写的“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一场秋雨却引出了她的悲伤与伤痛。感觉自己和她有点像,每年秋天的落叶掉落时,都能感到一阵阵伤感。或许,这只是一个女孩子的本性吧。聪慧、善良的她,最后的结局却是悲伤的。让人难免又心疼了她几分。

探春理家范文第7篇

【关键词】《红楼梦》;封建社会;女性人格

由于《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基本没有经历明显的性格变化,所以我们很难通过其中的某个人物来探讨封建社会女性人格的形成历程。然而,如果从中选取几个典型形象来作为封建社会女性在相应人生阶段的代表,就不难推知这一历程。

由于封建社会女性的活动领域一般局限于家庭,所以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很大程度上是由封建家族制度产生的。同时,因为贵族女性所承受的家庭约束远甚于平民女性,所以对贵族女性生存状态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封建家庭对女性人格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了林黛玉、薛宝钗、王夫人和贾母这四个贵族女性作为典型形象,用以探讨封建社会女性人格的形成历程。

林黛玉是女性本真人性的代表。与大多数封建社会女性的恪守礼法不同,林黛玉具有鲜明的个人思想与情感,对她而言自由与尊严的价值远高于生命本身。身世和性格是造成黛玉坚持个性的主要原因。首先,寄居生活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封建礼教没能深入她的思想。其次,性格的叛逆使她不愿受制于封建礼教。而她对个性的坚持突出体现在她的多愁善感和孤高自傲的性格上。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多是因情而发,她对“人欲”的高扬正体现了她对“天理”的蔑视。林黛玉素来不劝宝玉近什么仕途经济,也不稀罕“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但对“词艳曲”却十分痴迷。“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回就记述了她对《牡丹亭》的“心痛神痴”。她之所以感慨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这般付与断井残垣”的戏文,正是因为她与杜丽娘一样都渴望有美好的爱情来点亮生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她对青春白白流逝的惋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是她对爱情无望的无奈。而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身世是造成林黛玉强烈渴望爱情的主要原因。虽然,贾母视她为“心肝肉儿”,但敏感的性格和细腻的情感仍使她感到孤苦无依,“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正是她对爱的强烈呼唤。

林黛玉孤高的性格更加体现了她对个性的坚持。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体现出寄居生活已成为了她巨大的精神负累。但她并没有像宝钗、探春那样为得到贾府上下的普遍认可而抛弃个人的性格与情感,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她明知自己的多愁伤感已受到许多人非议却仍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她虽无力改变自身的现实处境,但她坚持做一个精神的斗士,正如她所说“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经过封建礼教教化之前,宝钗也应是黛玉式的人物,也应有本真的性格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在《红楼梦》里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她曾经的影子。第二十七回里写有宝钗看见一双蝴蝶,“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子应有的活泼自然。

但封建家庭教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宝钗的本真的个性。出身名门的宝钗自幼就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她“读书识字”,用封建正统思想来规范自身;她“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具备了贤妻良母的基本素质。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封建道德深植于宝钗的思想之中,这集中体现在宝钗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林黛玉痴迷于“词艳曲”,而薛宝钗却把红玉对贾芸的爱恋看成是“奸狗盗”。 年轻人本应强烈渴望纯洁美好的爱情,而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竟能使一个花季少女把它视为下流不堪之物,这充分体现了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极大压制。相反,对于“待选入宫”宝钗却没有丝毫反对,这种蔑视女性人格的制度却被她理所当然地认可了。一个人如果在最具有叛逆性格的年龄,尚且放弃“人欲”,因循礼教,那么,在此之后,他又怎能不“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宝钗对爱情的否定是她服从封建礼教的突出体现。

同时,自身欲“上青云”的追求是宝钗性格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不同于林黛玉的傲世独立,薛宝钗渴望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她极力赢得封建社会的普遍认可。她装作猜不出元妃的灯谜,她专门点贾母喜欢的戏,她拒绝证实王夫人否定的药方。而且,更令人震惊的是第三十二回金钏投井死了,宝钗用“失了脚掉下去的”来宽慰王夫人,一个仅十几岁的女子竟可以这样地漠视生命,对金钏用生命捍卫的尊严视而不见。可见,封建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标准不仅造成了宝钗思想感情的丧失,更侵蚀着她善良的人性。

婚后的宝钗不仅将继续克己守礼,还将丧失善良的人性,王夫人正是如此。

作为贤妻,王夫人把贾母和贾政的意志奉为天理,从不显露个人的思想感情。第四十六回里贾母因贾赦要讨鸳鸯做小老婆把王夫人也一齐怪上了,“王夫人忙站起,不敢还一言”。贾母无理的斥责难免使王夫人内心感到委屈,但是在三从四德的妇德体系下,她不能对婆婆的意志表现出一丝的不满。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王夫人虽爱子心切,说话仍没乱了礼法。“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却也要看夫妻份上。”王夫人首先肯定了丈夫的做法,继而才用老太太和夫妻情分来劝他。情急之下王夫人仍能克制爱子之情,可见贤妻之德已深入其骨髓。此外,王夫人对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完全服从,进一步完善了她作为“贤妻”的必备品质。尽管众人都厌恶鄙夷赵姨娘,但王夫人只在第二十五回中因贾环烫伤了宝玉才骂了她一回,此外从未对她表现过不满。而且,第三十六回中王夫人还因少了赵姨娘的月钱而盘问了王熙凤。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是对女性情感和人格的莫大践踏,而王夫人竟可在这一制度下做得无可指摘,可见其为恪守妇德已经完全放弃了个人感情。

作为良母,王夫人千方百计给宝玉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但这不仅出于母爱,还掺杂了王夫人恪守妇德和追求利益的成分。一方面教育好家族未来的继承人是对整个家族应尽的重要责任;更重要的是,母以子贵,宝玉如能顺利地继承家业,王夫人就有望成为封建家庭的最高统治者。而如果由贾环继承家业,那么王夫人的家族地位将一落千丈。

封建社会的贤妻良母应该具备良好的理家能力,同时还要“宽柔以待下人”,以维护“祖宗颜面”。但事实上,这两点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封建家族内部等级秩序的存在决定了统治者必然要压迫被统治者,又何谈“宽柔以待下人”?但王夫人通过让王熙凤来理家达到了治家与“宽柔”兼顾的目的。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对王熙凤说“我天天坐在井里,拿你当个细心的人,所以我才偷个空”,可见王夫人让王熙凤理家,主要是为了省心。当然,王熙凤与她的亲戚关系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避免王夫人亲自去做伤人害人的事,有利于维护她的“宽柔”形象。绣春囊一事不仅使王夫人的理家能力受到了邢夫人的质疑,也威胁到了贾府的“脸面”。为了巩固自身权威,挽回贾府“脸面”,王夫人决定抄检大观园。但此事执行者是王熙凤,这样,表面看来心狠手辣的刽子手就成了王熙凤,而不是吃斋念佛、心慈手软的王夫人。当然,王夫人仍掌握着治家的实权。“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一回中,王夫人向王熙凤查问了月钱的发放情况并吩咐了给林黛玉做衣服的事。可见,飞扬跋扈的王熙凤不过是个人,而“像木头似的”王夫人才是真正的决策者。由此,王夫人便在实权在握的情况下树立起了自己“怜贫恤老”“斋僧布施”的良好道德形象。 但是,出于母爱和对自身前途的考虑,王夫人对宝玉的事总是亲自处理,从而使她的伪善得以显露出来。

王夫人一直担心宝玉与女子们的亲密关系有碍宝玉的成才,这从黛玉初到贾府王夫人对她“你以后不要睬他”的交代中就可见一斑。第三十回中,宝玉两次三番和金钏说话,王夫人都不予理睬,一旦金钏回答宝玉王夫人便即刻给她定了“下作小妇,好好的爷们,都让你带坏了”的罪名,“宽仁慈厚”的王夫人全不管“跟了太太十来年”的情分,在明知金钏被撵出去无脸见人只有死路一条的情况下,“亦不肯收留”。金钏的死无疑有碍王夫人“宽仁慈厚”的形象,也破坏了贾府“宽柔以待下人”的传统。因此,王夫人给自己开脱说,只是“一时生气”撵的金钏,本是想“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的,不料金钏“气性大”竟投井死了。而当正在为金钏“垂泪”的王夫人见宝钗来了,开口问的却是宝玉,当得知宝玉并未对金钏的死做出什么反映,王夫人才又说起此事。她说金钏“忽然”投井死了是“一桩奇事”。待宝钗讲了一番“据我看来”的说法,王夫人还是“我心不安”,最终用银子和衣服了却了“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的金钏的死。如果王夫人只是“一时生气”害死的金钏,那么把“恹恹弱息”的晴雯“现从炕上拉了下来”由人架着撵了出去,已经把她的自私歹毒暴露无遗。

如果贾宝玉能够顺利地成为贾府的继承人,王夫人就能成为像贾母那样的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家长。作为贾府的当权者,贾母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封建家族利益,为此她的迫害对象已扩展到了骨肉至亲。

首先,贾母的伪善比王夫人更高一筹。第二十九回中,贾母像一位高高在上的济世者以广济苍生的姿态通过对小道士菩萨一般的怜悯彰显了皇亲国戚应有的懿德。这一点薛宝钗和王夫人都难以做到,因为她们的目光仅在一己之私,而贾母则是站在统治者的高度,把整个贾府的形象当作自身形象来维护。但仅从贾母连最心爱的丫鬟鸳鸯死了娘都借故不准回家守孝就可见其剥削阶级的本质。第五十四“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贾母对袭人守孝的前后不同态度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她的伪善。贾母听说袭人因守孝没陪宝玉出来,便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待得知袭人主要是留下尽奴隶的职责,贾母便不予追究,还关心起袭人母亲的死来。可见,只要不威胁其统治利益贾母就会摆出一副“惜老怜贫”的慈善面孔,而一旦统治秩序受到威胁她就会毫不犹豫地给予镇压。

其次,为了家族利益,她可以舍弃亲情。作为封建家族的当权者,贾母深感对家族兴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她十分“溺爱”家族继承人贾宝玉。但这种“溺爱”也是有底线的。第五十六回中贾母曾对甄家人说“像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她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得怎样,也是该打死的”。贾母虽意在以此显示诗礼之家严明的家风,但这也说明当亲情与家族利益发生冲突时,贾母会舍弃前者。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之后所说的“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的话则昭示了他志向不改的决心,由此可见其被贾母抛弃的必然性。贾母对年轻一代婚姻的态度也体现了她对亲情的漠视。在第五十回中贾母严厉地谴责了佳人才子的书。她说那些见了男人就想起终身大事的小姐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并以自家姊妹们不听这些书,不懂这些话为傲。可见,贾母虽百般宠爱她们,但一旦她们坏了“世宦读书家的道理”,也必将被无情地抛弃。由此可知贾母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贾母甚至可以抛舍最心爱的宝玉和黛玉,这可谓是她漠视亲情的突出体现。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女性的人格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林黛玉到薛宝钗是封建社会女性在思想上建立起完善的封建道德体系,从而丧失了自我价值判断和个性特征的过程;从薛宝钗到王夫人是女性人性恶化,由受害者转变为迫害者的过程;从王夫人到贾母是女性上升为封建家族统治者,为维护家族利益而漠视亲情的过程。

女性第一阶段的人格变化的主要体现在本真人性的丧失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封建道德教育。封建道德教育否定“人欲”,尤其否定。为了宣扬封建婚姻制度的合理性,封建礼教要求青年男女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实现婚姻关系,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爱情。因此,宝钗对爱情的唾弃体现了她对对礼教的绝对服从从而造成了她本性的丧失。

女性第二阶段的人格变化主要体现在人性的恶化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封建社会对女性提出的贤妻良母的行为准则。因为,对于封建社会的“贤妻良母”,恪守道德是基础,而治家有方才是关键。如上文所述,这不仅关系到家族秩序,还关系到家族形象。而治理一个等级秩序严格的封建家族将必然造成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从而造成了女性家庭管理者人性的恶化。

女性第三阶段的人格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亲情的漠视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封建男权制度。封建男权制度决定了男性家族继承人对于封建家族的重要性。

如果他们无意发展家族事业,必将遭到严酷的镇压。同时,男权制度还决定了女性的附属地位,她们没有恋爱的自由更完全选择婚姻。封建家族统治者对于她们违背这一规范的任何行为都将给予坚决的镇压。对于青年一代的镇压造成了女性家族统治者对于亲情的漠视。

可见,是封建制度及其道德规范造成了女性人格的恶化和人性的扭曲,大观园里这些纯洁美好的女子也终将变得如王夫人般伪善,如贾母般冷酷。林黛玉的红颜薄命固然可悲,但她至少得以“质本洁来还洁去”。而宝钗却只能以冰雪聪明之质、天香国色之资身陷“渠沟”,尚不自知。所以,千红万艳的真正可哭可悲之处并不在于她们的香消玉殒,而在于其水质灵魂的陨落。而身陷“渠沟”之后,她们又将难以避免地从被害者转变成迫害者。封建社会压迫和残害女性的工具竟是女性自身,这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最可悲之处。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M].周汝昌点校.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2] 吴宝成.捧心西子“泪”为魂——林黛玉之哭浅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 李哲,宋伟. 普通大众生存悲剧的代表——薛宝钗[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4] 霍彤彤.20世纪贾母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4)

[5] 王素.论王夫人[J].新学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