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老师的句子

描写老师的句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第1篇

1、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3、老师,你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我们茁壮成长;你是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高尚心灵;你是威严的父亲,打造着我们刚强毅力。

4、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着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5、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6、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7、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8、撩开写满记忆的夜幕,点点繁星似乎都在和我诉说着每一件往事。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种陪伴,为我写下了生命 的成长;有一种关爱,让我感受到了挚爱的真情;有一种影响,镌刻了我思想的印迹;有一些人,她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老师”一个光辉的代名词,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

9、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10、在学习上,她就像一位导游,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果园里徜徉,( )摘取秋天的硕果,品尝着成功 的喜欢,那果汁滋润着我们求知若渴的心田;在遇到困难时,她就像大姐姐一样,拉着我们的小手一同翻山越岭;当我们犯错误时,她总会用她的心血,她的温和再一次洗刷每一个学生心灵上的灰尘,真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1、老师谢谢您,在我们一年级的时候,您就像一位园丁一样,我们就像一棵幼苗一样。是您用那丰富的知识灌溉这我们,让我们快高长大。如今我已经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了,那都是老师您的功劳啊!这短短的五年中发生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动了。在这里我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我会用我的学习成绩来报答你的。

12、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13、老师是母亲,是除地球之外的最伟大的母亲

14、老师是红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是春蚕,吐尽自己最后一根丝线。

15、老师,小树要感谢雨水的浇淋,花儿要感谢泥土的养育,青草要感谢阳光的照射,而我却要感谢您的教导,因为,我爱您!

16、歌声中,我们谈起过去;笑声中,我们回忆了过去十天的欢乐。我们都坚信,过去里有我们共同的经历;欢乐中有我们曾经的笑声。我们都不愿意就这样在对方的记忆里消失,所以,就让我们深深的记住这一刻吧,让它永远封存在我们心中。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回想起曾经我们在一起度过的每一个瞬间,然后,会心一笑。

17、鲜花感恩 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要感恩的是我的启蒙老师--肖老师,因为她把我领进智慧的大门。

18、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19、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20、那天夜里我做了个梦,梦里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在听,依然是熟悉的声音,依然是熟悉的面庞,依然是熟悉的课本,依然……醒来时发现自己眼角有着泪痕。

21、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22、窗外的梧桐背着我偷偷掉了好几次吧,当年就在它的下面,我们和老师依依挥手分别,带着老师的希望,带着满载的知识,带着梧桐掉落的叶片,我依然的离开了。每一片叶子是否象征着我们这些远走的学子呢它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汲取营养,而后也从这片土地上离开,只是离开是它的终结,而是我们的开始。

23、老师是报晓的公鸡,时时激励 着我们早起。时日苦短,路途遥远,闻鸡起舞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有了您的声音,我们才知立志发奋,我们才不会惰意顿生。新的一天从公鸡的报晓开始,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动力,给了我们时间观念,给了我们生命的效率。

24、老师是不灭的火种,点燃学子心中的理想,点燃学子心中的希望。星星火种,燎原之势,它给了学子生活的乐观 ,学习的积极,工作的激情。火种的存在,给人无限老师,您是一股清泉,流过密林山野,淌过深沟浅滩,永不干竭。高山挡不住您的川流,暴雨只会壮大你的躯干。每每挑灯夜读,是为丰富自己的源头;每每戴星批阅,是为灌溉无知的田野。那清澈见底的山泉,代表着一身正气,永远与肮脏的溪流划清界线。您奔流不息,是为了完成您崇高的使命:滋润每一寸缺水的土地。

25、做老师很辛苦。但只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他们会忘掉辛苦,心里会由衷的高兴。老师经常的鼓励 同学:“努力点!坚持努力就会有收获。”可谓是燕儿吐哺,高风亮节啊!

26、时光流逝,如梦的岁月,他们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的学弟学长们。我的记忆的长河里,每当那黄昏尽后,窗帘里的灯光下,总有他们备课批阅的身影,每当阳光未启时分,耳膜里总有他们在晨练的吆喝声,他们的风范表率在我生长的路上深深的烙印于我的脑海中。

27、人类智慧的导航人--我敬爱的老师们。几度春秋,曾何几时,他们的循循教导,絮絮的叨谓,撩拨我的这道幼小的心弦。引牵一颗梦幻好奇的心步入知识的殿堂。

28、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29、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30、老师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31、老师,每当我想起你,就不禁心潮起伏,记忆的闸门就不由自主打开了,它就像一部影片,在我脑海里播放。

32、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认为老师是失败者,因为他们在高考中是失败者,是失去了理想的人。但我现在想想,我当初的想法真的有点愚昧,即使老师是失败者,他也一定是成功者,因为在他的手中,我多少成功者诞生,没有了他,那些成功者就会消失,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我这样想。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如今就在我的面前,我有什么理由感到不快乐不幸福,为了这些得来不容易的幸福,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用双手来托起这些幸福与快乐,最后将之交给另外不幸的人。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通但又很不普通的理想,我相信一定会将其完成。

33、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好老师,他们为学生们呕心沥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为我们流了多少汗水又不知为我们又添了多少皱纹,直到两鬓飞雪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任学生踏着自己的肩膀走上领奖台,却无怨无悔。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34、老师是出色的工匠,不拘一格地雕刻着所有雕像。您雕的不只是我们充实的知识,更是我们方正的品格。您是世上最勤奋的工匠:一个字一个词,一条公式一个道理,孜孜不倦,精雕细刻,默默无闻。工作时比罗丹还要细心,比鲁班还具匠心。世上每一个道理与现象,每个人的品格与个性,最初都是经由您那双勤劳的手。所以说您塑造了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夸张。

35、在我心中,老师既是严师又像慈父,尽避我们很笨拙,动作做的生硬难看,往往是顾脚顾不上手,但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地向我们讲解动作要领,严格把握我们动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更改我们动作中的每一处错误;每段动作过关后,老师总会和蔼地问我们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会再练?每当此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老师和自己的父亲联系到一起。在我今后的习拳日子里,我会永远像敬爱自己的父亲一样敬爱我的老师,我更会以勤奋地学拳练拳来回报老师的辛勤与付出。

36、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37、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38、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39、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40、春天梅香几分,夏日松柏犹葱,秋时妩媚,冬季雪莲冰洁。寂静忆恋为的是深锁住那一缕光阴,一份忆念。自我五岁进入幼儿园起至今从师九年,我的老师们有:像慈祥的老奶奶,有青春焕发的阿姨叔叔,有像我那和蔼的哥哥,亲热的大姐,在这令人忆念的教师节,我衷心的送上一句“祝福”再说一声“感谢老师”。

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第2篇

你要问起为什么,我只能回答你:沈老师的语文课真的超级无聊的!其实刚刚升入中学的那段时间,我还是觉得老师的语文水平很高的,他经常教给我们一些文学常识和阅读方法,都很管用。可是渐渐地,我们就发现,沈老师的教学方法其实很死板、很枯燥,总是喜欢重复讲述一个知识点,总是问我们一些特别基础的问题,让我们觉得很没水平。我们都无心听讲,语文成绩也渐渐不如以前了。

一次,语文课上,沈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来讲一讲分析句子。”同学们稍稍坐正了些。我在心里想:“分析句子我们好像还没接触过。可沈老师也不会讲得好到哪里去吧?——又是一节无聊的语文课!”

黑板上马上就写上了一个句子:“秋天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悬着。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只管‘呱——呱’地叫。”老师推了推眼镜,解说道:“这个句子出自《丑小鸭》,写的是丑小鸭在外流浪的那段时光。”我托着下巴,歪着头看着这个句子,等着老师的下一句话——平时老师都是这样讲着讲着,就为我们解说到最后一步了。没想到,老师出人意料地说:“现在,请同学们分析句子。”“怎么?不为我们解说了么?”老师的戛然而止,让我们感到有些惊讶,突然有些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了;但同时也来了兴致,大家都开始思考了。“分析句子……到底要从哪里入手哇?”我抓耳挠腮,“这段话的中心就是‘丑小鸭在外流浪’嘛,还能怎么想?”我正苦恼呢,抬头却发现同学们也是一个个都像丈二的和尚一般——摸不着头脑。我们都纷纷把目光投向老师。

老师看着我们,微笑着。见我们都疑惑不解,他终于开口解说了。他推了推眼镜,指着黑板上的句子,说:“同学们,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以前已经跟你们讲过很多遍了。”老师这一句话真是语出惊人,我们都百思不得其解。老师说:“分析句子呢,答案有很多种。老师这里有几把钥匙,都是很常见的钥匙。”我们更疑惑了。老师接着说:“第一,你们看,这个句子是什么描写?”马上有人回答:“景物描写!”一个“描写”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以前课堂上老师反复念叨的描写的各种作用。我猛地拍了一下脑袋:原来是这样!老师眯着眼,笑着说:“这个句子烘托丑小鸭艰难凄凉的处境——这只是独立看这个句子时得出的结论,结合整篇文章还有其它作用。”所有同学突然都明白了。老师还接着说下去:“第二把钥匙也简单,单看这个句子,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都恍然大悟,又记起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这个句子不正运用了拟人嘛。老师又推了推眼镜,我分明看到他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大家都叽叽喳喳讨论起来了。“这里还可以从动词来分析!”“这个句子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第3篇

师:来看看临死前的严监生是怎么伸出这两个指头的,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生读句子)

师:此时的严监生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生:奄奄一息、病入膏肓、气若游丝、命悬一线……)

师:能不能把这些体会送到句子中,读出来,让我们一听就能感觉到他已经命悬一线啦!

师(指名读后):真有水平,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师:已经奄奄一息,却总不得断气,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

生:严监生肯定还有心事未了!

师:所以我们的目光就自然而然地投向了他从被单里伸出来的两个指头。

师:按照咱们一般人的想法,一个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念念不忘的会是什么?

生:亲人、遗产之类的。

师:没错,严监生身边的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面对这两个指头,大侄子猜的是什么?

生:两个亲人!

师:二侄子猜的又是什么?

生:两笔银子!

师:都很合情合理啊!奶妈猜的又是什么?

生:两位舅爷!

师:是啊!中国人一向讲究“舅爷为大”,大事都需要舅爷来操办,奶妈猜得也很合情理。但是他们猜中了没有,从哪些句子中一读就能明白?

生(读):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现在老师把描写严监生的这三个句子都打在大屏幕上,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品味品味。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严监生从头到尾一直在干什么?

生(齐):摇头。

师:没错。既然都是写严监生摇头,那我这样写好吗?(课件出示对比)

他就摇了摇头。

他又摇了摇头。

他还是摇了摇头。

生:不好。(生争着想举手发言)

师:那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到底妙在哪里?不着急,咱们不妨先把这三次摇头在课文中的句子画一画,再仔细地读一读,比较比较,然后把你体会到的作者写法上的妙处写下来,就写在这些句子的旁边。

(学生批注后交流)

生:他写得很详细,很生动。“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写出他因为着急,眼睛睁得很大了。如果只写他摇了摇头,就不够形象。读着这样生动的描写,我们好像看到活生生的严监生一样。

师:没错,生动具体的描写使严监生的形象活灵活现了!

生:这些句子写出了严监生的心情,就是他着急、生气还有绝望的心情。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是这三次摇头把严监生的样子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了,现在你还发现这三次摇头把严监生的心情也描写出来了。把这三句话联系起来看看,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生:第一次大侄子没有猜到时,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里很着急;当二侄子又猜不到时,他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有些失望;当奶妈还是猜不到时,他把眼闭着摇头,他就绝望了。

师:听明白了吗?也就是说,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还把严监生的心路历程都给描绘出来了。你能发现这一点,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还把严监生走向死亡的感觉写出来了,前边还能睁眼睛,到后边眼睛都闭上了,他已经越来越没有力气了,估计就剩下一口气了。

师:真有一双慧眼啊!作者居然通过一个摇头的动作,把严监生生命走向死亡的过程也给表现出来了。这才叫临死前的严监生嘛!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三次摇头写得很符合当时的情境,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得一连三天说不了话了。

师:同学们,这么一比较,我们发现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可不简单哪,那真可以说是“千言万语尽在摇头中”啊!

……

师:同学们,假如你们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特别小气、吝啬的人,你的脑中马上就会跳出一个名字――

生:严监生!

师:你的脑中马上就会跳出一幕情景――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

:你看,这就是吴敬梓创作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魅力,就是这样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生读)

师:你们看,就是这些小小的动作、神态,就是这样细微的变化,却让我们看到了活灵活现的严监生的形象、内心和性格,真不愧是描写人物的经典啊!

【赏析】

纵观小学教材,选用的小说大多是古典白话文,这些古典白话小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虽然选编文本时大多做了改编,但依然有巨大的学习价值,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语用”价值,正如罗才军老师所言:“古典名著小说的教学比一般选文更容易游离语文教材本身。因为对于它的亲切和崇拜很容易让我们在课堂行进中迷失,或是沉浸在小说情节的探讨中不能自拔,或是专注于超越文本而去评说人物,鉴赏写作……这是偏离教材价值、曲解编者意图的。我们的教学还是应当牢牢铆定在‘语文教材’的立场上,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流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罗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处处立足于语文学习,散发浓浓的小说真味,让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学生心中。

一、构建对比,感受“吝啬”特点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罗老师先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感悟严监生的病入膏肓。随后,又通过对“伸着两个指头”的诠释,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把头摇了两三摇”“狠狠地摇了又摇”“把眼闭着摇头”等词句。在此基础上,罗老师抛出一个假设:把三次描写“摇头”的句子都去掉修饰成分,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比较,领会本组人物描写的方法之一――动作细节描写的绝妙之处。

细细琢磨,罗老师这种三个原句和三个简单句对比品读的处理方式可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有着双重功效:一方面,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合作交流,在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学习,逐渐明确严监生一步步走向绝望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发现了作者写作方法的妙处:准确生动的动作、神态描写把爱财如命的严监生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品析细节,解读“吝啬”本性

前人评说严监生:“二老官空拥十数万家资,时时忧贫,日日怕事,并不见其受用一天。”这正是严监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那种爱财胜过爱命的吝啬鬼形象呢?那就细读文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

“两个指头”是严监生的招牌动作,它跨越百年的文学长河,在众多小说中成为人物形象描写最为凝练的代表之一。罗老师抓住文中“两个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自然而然地引出“摇头”的三个动作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得出:这三次摇头,“把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也把“严监生逐步绝望的心情描写出来”,甚至还把“严监生走向死亡的感觉写出来了”。这饱含“千言万语”的三次摇头实不简单,乃是从三个方面来丰满“两个指头”的形象,在教学的结构上有一种“复沓”的效果,如同《诗经・蒹葭》中一唱三叹的段落结构。罗老师就如同层层剥笋般,带着学生品析细节描写,共同经历“见形―见性”的过程,重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让每一个学生对严监生有了淋漓尽致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巍然不倒”的两个指头已成功地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心里。

三、系生活,丰满“吝啬”形象

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第4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棵树,那么作文教学则是其主干,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实际上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下面我就以人物描写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探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物描写的作用,可使文章更具体更形象。

第一步,从学生作文中抽出一个极为平常的句子,如:一个人进来了。

第二步,在课堂上出示上述句子时,将其写成“一个的人地进来了”的格式,要求学生填空。人有性别、年龄、职业之分,人的外貌特征、神情、举止各不相同,表情有喜、怒、哀、乐之分,动作更是多得数不胜数,都可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人的装扮和语言也可以反映其修养性格等,这些对人物刻画起到重要作用。练习时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大脑,把所看到的或尽可能想到的形象在脑子里重现,填出恰当的内容,使这个平淡的句子生动起来。

第三步,比较原句和改句,明确记叙和描写的区别。两者都是对人、事地再现。不同的是,记叙仅展现一个过程,显得粗略;描写再现的是具体的细节,不仅显示了过程,而且表达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年龄、行走时的形态等细致的信息。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描写就是精心而详细的刻画,就是绘声绘色的描绘出具体的形态。

其次,让学生在明确了何谓描写及描写的作用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描写。针对文章的不同特点老师有侧重地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如:我在教学人物外貌和动作描写时,就以《一面》、《社戏》、《背影》为例,讲了描写人物外貌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逐步加深,多次完成;讲了描写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要有选择、有重点地抓住特征进行描写;讲了写文章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的动作去写。

有时,为了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写出与课文相似的人物,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更能清楚领悟作者的独具匠心,认识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之后,再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类似的描写,这样他们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吸收来的方法用于写作,可谓一举两得。

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第5篇

弹子学校 莫顺刚

【摘要】群文教学是统编语文教材渗透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小群文阅读,以其主题具体集中、组文篇幅短小、阅读量适度、阅读周期较短等特征,成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轻骑兵”。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有利于教师提炼合适的内容话题和学习主题。因此,在单元教学中实施小群文阅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笔者将在本文中,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对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群文阅读;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迅速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有关小群文阅读的研究也悄然兴起。所谓小群文阅读,是“主题具体集中、组文篇幅比较短小、阅读量适度控制、阅读周期相对较短的一种群文阅读。”[1]

统编语文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非常符合小群文阅读的要求。以该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山川之美”,语文要素除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外,还有感受山川风物的特征(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笔者在教学本单元后,便设计了一次小群文阅读活动,以探索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摘抄句子

摘抄《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二)师生比对

老师出示本单元描写山水的句子,学生将摘抄的句子与之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多数学生发现忽略了描写山中景物的句子,以及“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侧面描写山水的句子。

(三)分组讨论

学生以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角度、描法、修辞手法等为主题分成小组,对上述句子进行讨论,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交流总结

经过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以下结论:

1. 景物特征方面:

(1)写山,三篇文章中都突出了山的高大。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峰入云”、“夹岸高山······千百成峰”等句子。而《三峡》中的山是绵长幽深的,《答谢中书书》中的山又是生机勃勃的,《与朱元思书》中的山则更具幽静的特征。

(2)写水,《三峡》中分别写了夏水的湍急迅猛,春冬之水的清澈多姿,秋水的寒冷凄清;《与朱元思书》中则写出了水的清澈和湍急两种状态。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描写景物,既要写出共性的特征,更要写出该景物的个性特征,最好能描写出该景物的不同状态。

2. 描写顺序方面:

《三峡》中先写山,再写水,而写水又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答谢中书书》中既有空间顺序,又有时间顺序;《与朱元思书》中则先写水,再写山。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写景有序,而无定序。至于选择什么顺序,可能与表现景物特征有关。

3. 描写角度方面:

(1)三篇文章都描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以描写视觉感受为主。而在《答谢中书书》中,更是从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角度来描写视觉感受。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三峡山的高峻陡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

4. 描法方面:

我和同学们主要讨论了“烘托”的手法。如《三峡》写“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烘托出秋天三峡肃杀凄清的气氛;《答谢中书书》写“猿鸟乱鸣”、“沉鳞竟跃”烘托生机勃勃的气氛;而《与朱元思书》中更是以动写静,以声衬静,以人物的感受衬托山的幽静。

5. 修辞手法方面:

通过对上述语句的分析,我们发现:比喻、夸张、拟人是描写景物常用的修辞手法。而对偶的使用,可以让文章更加整齐、典雅、朗朗上口。

(五)由景及情

老师指出,古人写文章讲究情景交融,这几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同学们找出抒感的句子,分析研究后,发现描写景物时抒情的几种方式:

1. 直抒胸臆。如《答谢中书书》中的“实是欲界之仙都”直接抒发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2. 含蓄地表达情感。如《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便含蓄地表达了与古今知音共享山水的得意之感。又如《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也含蓄地表现出作者鄙薄世俗名利,一心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操。

3. 寓情于景。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例子在本单元中不胜枚举。

(六)巩固运用

根据以上结论,总结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学习描写景物”。

通过本堂课,我初步总结了一下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系统研究单元教学内容,既要研读阅读文本,又要结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据此确定小群文阅读主题。如本堂课便以“如何写景”为主题。又如本册第五单元,也可以设计一堂以“如何说明事物特征”为主题的小群文阅读课。

接着,围绕阅读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建群”。如本课这样的写景类文章,可以从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建群”。

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组进群讨论。

最后,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在总结时,既要总结出群文中各方面的相同之处,又要关注文本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发现一般性的规律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化的表达。

为达到群文阅读“1+1>2”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将阅读活动辐射到单元之外,将阅读成果运用到实践之中。比如我们本次小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教学成果的强化。

由于各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都各不相同,因此进行小群文阅读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一定能因文而异,研究出更多更全面的小群文阅读策略。

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第6篇

下面是一个在语法上并无毛病,但却不注意句式选择的的句子: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名城无锡,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多少年来我的梦想就是能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判断句,雷同而缺少变化的句式使整个语句显得很平板乏味。如果把它改为:

在北方长大的我,常在心里惦记着江南名城无锡,因为那里是我的老家。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样一改,意思还是原来的意思,但由于句式的灵活多变,就把思念老家的感情表达得深沉动人。

在作文中锤炼句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表达要清楚,语句要连贯

表达清楚、语句连贯,这是作文对句子的基本要求。可是这一点许多同学做得并不好,他们往往是东敲一棒,西打一枪,看了叫人摸不着头脑。如下面的句子。

今年二月,我来到香港,第一次领略到了蔚蓝色大海的美景,大海的不同美景才真正的让我折服。

这一组句子就犯了表达不清楚、语句不连贯的毛病。我们可作如下修改。

今年二月,我随爸爸、妈妈到香港旅游。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啊,大海无边无际,波涛汹涌。大海的奇异景色令我赞叹,让我折服。

经过这样一改,表达就很清楚,语句也很连贯了。

二、排比句式在整齐中要有变化

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往往爱用排比句,这对于增强语言的气势很有作用。排比句是一种整齐的句式,但整齐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整齐中求变化,语句才有更醇厚的情味。如:

猴山上有许多猴子,有的追逐,有的观望,有的静坐,有的攀援,有的觅食,有的捉虱。

若把它改为:

猴山上有许多猴子,有的追逐嬉闹,有的翘首观望,有的静坐以享清闲,有的攀援以试身手,有的向游客“身手”乞食,有的则互相搔痒捉虱子。

由于排比的部分由原来的词变成了形式各异的词组,语句也就整饬之中有一种参差之美,读来抑扬顿挫。

三、运用技巧,使表达形式灵活多样

另外,使语言更富韵味和情调,还必须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此外,注意变换角度和手法,使表达形式灵活多样,也能产生立体效果,使语言具有感染力。例如:

下课了,刘老师把我和王伟、李红、张佳叫到办公室。刘老师问我:“黄梅,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我说:“早晨起来肚子疼。”刘老师又问王伟:“王伟,你今天为什么迟到?”王伟说:“妈妈看错了时间。”老师接着又问李红:“李红,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李红说:“奶奶没及时准备早餐。”老师最后问张佳:“张佳,你为什么迟到了?要说老实话,你们四个人怎么会不早不晚一起迟到呢?”张佳说:“我们一起去公园了。”

上例中记叙了老师找四位同学问话的经过,条理清晰,中心明确,但过于呆板和单调。具体表现在:一是语言描写形式死板,全是老师问学生答,毫无变化,读来感觉沉闷,没有一点生气;二是手法单一,只有语言描写。若能配合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就会使表达充满灵气,突出当时鲜活的情景,还能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上例可作如下修改。

下课了,刘老师把我和王伟、李红、张佳叫到办公室。刘老师将我们四个人扫视了一遍,一改平时的和蔼可亲,阴沉着脸,首先严肃地问我:“黄梅,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我――早晨起来肚子疼。”我低下头,鼓起勇气,终于把事先想好的理由说了出来。“那你呢?”王伟一点也不害怕,晃着腿,满不在乎地答道:“因为妈妈看错了时间。”说完,又昂起头来看看天花板,等待和老师争辩。刘老师生气了,又问李红。李红眼睛看着窗外,我知道那是故作镇静,她的理由是奶奶没及时准备好早餐。这时,刘老师气得脸色都变了:“张佳,你要说老实话,你们四个人怎么会不早不晚一起迟到呢?”张佳吓哭了, "我们一起去公园了。”那声音像蚊子哼,小得几乎听不见。

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读中品味 语言魅力 多元探读 感染情绪

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如执教巴金写的《鸟的天堂》,我这样导入:

1.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天堂),知道什么叫天堂吗?

2.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苏州和杭州比作“天堂”,是因为苏州、杭州的风景很美,如诗如画,让人留连忘返。

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著名作家巴金写的文章游览一个像“天堂”一样美的地方,不是苏州和杭州,而是广东新会市的“鸟的天堂”(在“天堂”前面板书“鸟的”)。

3.“天堂”是指人们生活得很幸福的地方,那么“鸟的天堂”是指谁生活得很幸福的地方呢?

我抓住“天堂”这个题眼,从释义着手,引出“天堂”指“美的地方”和“让人幸福的地方”两层含义,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步品读课文中能够体现“鸟的天堂”的美的文段和体现“鸟的天堂”是个幸福快乐的地方的文段,文章思路自然凸现,不用浪费多少语言,学生一目了然,思路贯通,与文本对话轻松多了。

二、讲解范读,感染情绪

如教学《泊船瓜洲》,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到江南”的美景,抒发了作者怀家思亲的浓浓乡情。诗中的春景正是通过“绿”这一韵味颇深的词表达出来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好好品味这个字的韵味,讲解背景,激情范读,感受“绿满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从而陶醉于诗人所勾画的美景之中,真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三、潜心会文,推敲揣摩

例如下面是我设计的《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断:

师:“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人们百读不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写“三打”的经过时没有重复、没有雷同,你注意到这一点了吗?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文中的“三打”,想想其中有些什么不同。(潜心会文)

生:“一打”、“二打”、“三打”,对白骨精的描写越来越少,而对孙悟空的描写越来越多。

《三打白骨精》中的“三打”在文本内容上是一以贯之的,但在文本形式上却是同中有异的,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式”潜心会文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捕捉住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写法上关注“三打”中的差异,引发学生在对比中潜心会文――“相似的情节、不同的写法”。在这种“对比式”潜心会文中,学生不仅明白了文本中“三打”的异同,还会为自己以后相似的写作提供有效的借鉴。

四、多元探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如我执教《翠鸟》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美在何处。回答时,有学生说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找美的地方,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下述句子:“翠鸟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并附上一幅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句子和老师写的句子的比较,得到了这样的感受:书本上的句子用词优美,准确、精致地刻画了翠鸟羽毛的色彩和花纹的美丽,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生动具体,使翠鸟显得更加活泼可爱;而老师出示的句子则缺乏这种美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亲身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优美形象,进而受到了语言美的熏陶。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第8篇

最后一堂课

潘炫

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我仍心有余悸。

那时候,她教古汉语,那是我们中文系一门很枯燥的科目。几堂课下来,我就在感觉索然无味之后,开始赶写自己的稿子。

一次,她突然叫我起来,提了几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在我的一阵沉默后,她铁青着脸说:“潘同学,请你到讲台边上站着听课。”几个同学露出幸灾乐祸的“笑脸”,我感到莫大的耻辱。

我抬起脸,硬邦邦地说:“请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有!”她的脸更红了,一字一句地说,“那就是,你走出教室,这学期我的课你不用上了。”

那几张“笑脸”不见了,他们一定也开始为我担忧。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不假思索地推门而去。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这期间,我常在自责与不安中度过,心里再也没有那份骄傲与不羁了。

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那天,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心里似有一片波动不止的湖。

她走上讲台。我偷偷地看了她一眼,她显得有些苍白,我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而后悔不迭。她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黯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抹微笑,只有我能看见。

那一堂课,她讲得很生动,我也听得很专注。

就在离下课只有十分钟时,她说:“同学们,剩下的十分钟可不可以给我?”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她。

“几个月前我让潘炫同学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她开门见山的表白让我无所适从,“几个月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看着他空空的座位,我常常自责。请同学们原谅,因为我的错,更因为我不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一再地推卸责任。感谢潘炫同学这节课能来,给我这个道歉的机会……”而我呢?我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任?我流着泪走上讲台,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几个月前我走出教室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讲课”,也是最后一堂课了,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

(选自《读者》2010年第16期)

导读

为了将人物写活,将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作者不失时机地巧用修辞手法,来强化表达效果,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比如文章开头“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我仍心有余悸”可以说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和突出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那天,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心里似有一片波动不止的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走进教室时的心理;“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黯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抹微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又细腻地表现了她发现“我”坐进教室听课时的兴奋心情。

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试题是现代文阅读中考查记叙文文体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从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主要有五种考查方式:一是判断句子修辞手法的类型;二是从阅读材料中找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再分析其表达作用;三是告知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要求结合阅读材料分析其作用;四是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五是将修辞手法融合到各种形式的仿写题中。无论哪种方式,都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分析、鉴赏和运用能力。其题型方式逐渐由选择题为主变为选择题与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还有逐步加大比重的趋势。因为考查修辞手法的试题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出现,所以我们在复习与备考中应重点将修辞手法与句子理解和表达效果两项结合起来分析。

一、区分概念,看清要求。

在考试中,有些同学往往将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描写方法等概念混淆,因此,我们要分清概念。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反复、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几种;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写作方法包括: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描写方法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做这类题目的思路是,看清问题是怎么问的,然后将思路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放在修辞手法所包括的内容之中,能直接判断的就直接写出,若有疑问就使用排除法,将不符合的答案一个一个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二、把握特征,比较记忆。

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熟记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对某些修辞手法的特征却把握不准,或者理解有误,再加上有几种修辞手法本身容易混淆,造成丢分。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应抓住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通过比较,有效记忆。如,比喻强调相似,借代强调相关,夸张是有意扩大或缩小,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成串。注意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借喻与借代: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转换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则不能。又如,反复和排比: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三、记住作用,具体分析。

在做从修辞角度理解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对句子进行赏析的试题时,一定要先根据修辞手法的概念,判断出其是什么类型的修辞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或具体的句子展开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一是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使事理通俗浅显。二是拟人,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有趣味性。三是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感情更加强烈。四是设问,引起注意,引发思考。五是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六是反复,强调语气,强化内容。七是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八是夸张,突出特点,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只要将这些作用记牢了,我们就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形神兼顾,彼此照顾。

将修辞手法融合到各种形式的仿写题中,是从多方面考查我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越来越成为了修辞考查的一大亮点。运用修辞手法仿写,要牢牢掌握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句子不但形似还要神似,要结合语境和具体要求,特别是题目的隐性要求。一定要参照阅读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这样仿写出来的句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让人惊慌的亲情计算

杨不离

周末参加聚会,发现少了两个爱闹的家伙,问起,有人答曰,回家陪父母去了。

一个搞财会的姐妹忽然有感而发,当即给我们算了一笔亲情账:假如我们的父母还能再活30年,我们一年回去两次,那么还能再聚60次;假如再活20年,还能聚40次;再活10年,就只剩下20次了。这还不包括天灾人祸疾病等因素突然中断的时间。唉,如此说来,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以后真的是屈指可数了……

一群没心没肺只顾狂欢的家伙们听了这笔新鲜的数字账,全部像是被高人瞬间点了穴,顿时个个变成了沉默的甚至泪光莹莹的木头桩子。这真是令人不胜惊慌的数字。

自幼稚园开始算起,我们渐渐离开父母的视线,并注定从此越走越远。学校、社会、朋友、恋人、异乡、漂泊……都在一点点拉开我们与父母的距离。到后来变成现在这样,忙工作忙生意忙恋爱忙小家,而一年之中留给父母的时间总是缩了又缩。因为对谁说忙都不如对父母说自己忙没时间那么理直气壮。于是那原本就有限的亲情数据,在我们的账本上以持续不停的速度递减,有朝一日,直到为零时,一切便永远来不及了。

这次聚会到了最后,大家一扫平日大大咧咧的潇洒劲儿,分手时竟然有了依依惜别的难得深情。数字告诉我们,聚一次少一次呵。何况日后每个人都打算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有条件的接父母一起住,绝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充斥我们的后半生。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2月上)

1.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根据文意加以分析。

2.联系上下文,请品析“一群没心没肺只顾狂欢的家伙们听了这笔新鲜的数字账,全部像是被高人瞬间点了穴,顿时个个变成了沉默的甚至泪光莹莹的木头桩子”一句的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的意思,仿照“一群没心没肺只顾狂欢的家伙们听了这笔新鲜的数字账,全部像是被高人瞬间点了穴,顿时个个变成了沉默的甚至泪光莹莹的木头桩子”写一个句子。

仿写: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温暖只源于一声简单的问候

黄政方

每个人的心都是很柔软、敏感的,同时也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的心,靠的未必是慷慨的施舍和巨大的投入。有时候,一声简单而热情的问候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上洒下一片温暖的阳光。

1971年的一天,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独自坐在路边的石凳上晒太阳。这时,一个路过的青年人亲切地喊了声“吴老师”。老人使劲睁大昏花的眼睛,问:“你在叫我吗?”青年人回答说:“对呀,吴老师,您好呀?”此时,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递给青年人。青年人连忙摆手,说:“吴老师,您这是干吗?”老人说:“小伙子,已经有很多年没人这么称呼我了,今天你是第一个。我听了心里真暖和啊。这钱你一定要收下,否则我心里会很不安。”青年人推辞不过,只好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