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第1篇

是了,这个世界上啊,真的有一些特别矛盾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啊,其实大多数的东西都是矛盾的。人类,往往就是一个身上从满了矛盾的生物,而我们的生活自然也是如此。很多东西,都是自相矛盾的,可我们又不得不接受,为了我们的未来和明天,必须要去接受这样矛盾的生活。

太多太多的矛盾的事情了,自相矛盾也不过是常有的事情,每天我们可能都要在无限的纠结和矛盾中度过,人生本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体。这就好像啊,猫和鱼的故事吧。猫最喜欢吃什么呢?毫无疑问的就是鱼,可鱼生活又生活在哪里呢?是了,它们活在河里面,但是猫却不能下河,因为猫和水就是天敌啊,猫一碰到水就会溺水了啊,猫是无法到河里生活的。所以,猫和鱼的故事是多么矛盾, 和猫却又偏偏爱极了鱼,无法自拔,老天呐,有时候就是造化弄人,很多时候自己没有想到的几件事情却这样撞在了一起,猫和鱼便是如此了。再说说,鱼和蚯蚓吧,鱼最喜欢吃什么呢?除了小虾米,那就是蚯蚓了。可蚯蚓又生活在哪里呢?是了,就是生活在泥土中,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又怎么可能到河里去呢。鱼也是断断不可上岸到陆地来的,否则鱼就会很快死亡了,慢慢窒息的痛苦也是很难忍受的,可鱼又偏偏爱极了蚯蚓,才会接受了垂钓者裸的诱惑啊。

这世间矛盾的一些,很多时候呢,也是不能用常理去推崇和解释的。这就好像人吧,人最渴望什么呢?当然是美好的生活了,可有些时候人的内心又十分脆弱,怕努力却也怕痛,可努力成长的过程 呢,到底都是苦痛的。人也不得不去经历这自相矛盾的一切啊。说到底人到底为了什么努力,那就是钱。明明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如今那么努力的去成长,去学习去工作,还不就是为了钱吗?说的粗俗一点吧,如果不是为了让我们的明天吃饱穿暖,我们又怎么会每天早上去挤公交去挤地铁呢,何必呢?如果这个天上,真的会有免费的午餐的话,谁不愿意每天早上在温暖的被窝里面睡大觉呢?为何还要去努力呢?是了,这就是人啊,人性太脆弱也有些不堪,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我们是为了钱而努力,可还是喜欢给自己的欲望盖上一层遮羞布,可这也并不能阻止掉我们欲望的,活得真实一点有时候也挺好。

哪怕我们知道我们明天的生活依旧是矛盾的,可却也不得不继续过下去,并且要好好的过下去……

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依托课内;促进课外;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机遇,给人们提供着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颁布新课程标准时,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形成。如,在教育目标中尤其强调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问题。扪心自问,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去达成课外阅读目标了吗?还没有!作为肩负学生精神成长之引领责任的老师,应当思考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笔者所思考和实践的依托课内阅读促进课外阅读已经获得比较实实在在的效果,现着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趣味无穷

小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感悟中,会经常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是因为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迈入阅读感悟的坦途,获取了较为丰富的精神营养。虽然学生没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识,但学生也开始意识到书中蕴含着不尽的宝藏。但这还只是从教材文本所产生的感悟。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摒弃那些比较机械的训练,让学生去涉猎更为丰富而又广泛的阅读内容,那么学生会更加灿烂起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课堂阅读感悟成为学生课外阅读感悟的凭借和依托,促进学生去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去感受课外阅读的余味无穷。

如和大家一起学习《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故事的情节是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就是那样的明白如话。学生在读懂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学生读懂卖矛和盾中带给人们的笑话后,自然地感到:寓言就是用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个极为深刻的道理。如学习了《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后,学生就感到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学生更会意识到:如何去获取这些人生道理呢?简单而又唯一的路径就是去阅读。

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必需方法

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智慧,有阅读感悟相关作品的潜质,但有时也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去感悟出文本之相关意义来。只有在平时比较实在的阅读感悟实践中,才可以渐渐形成相关的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去做阅读感悟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悟出具体的方法。

如教学时,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去读,就是一条比较理想的阅读感悟的途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我们不仅仅以这样为满足:学生知道在大年夜,一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学生知道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更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在学生获取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感悟中总结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经验来,那学生将会做出这样的抉择,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而且更加深刻地明白:要么不读,读了就要老老实实地读,甚至就是咀嚼意义上的读。

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必须广泛

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学生对所接触到的教材文本还是比较青睐的。但并不一定让学生进行教材文本的阅读感悟,就可以形成学生阅读感悟的技能,就可以形成学生比较完美的精神力量。正如鲁迅先生在上个世纪早就谆谆教诲进步青年那样,要像蜜蜂那样去采花,去采许许多多的花,去辛辛勤勤地采花,进而酿出许许多多又香又甜的蜜来。让小学生像蜜蜂采花酿蜜似的去进行课外阅读,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可强迫,而应当是理想意义上的诱导。如果强迫,限定学生去读怎样的书,要求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读多少篇幅的书,学生是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有时还完全可能不去读书,反而去糟蹋那些本很完美的书。所以,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应当让学生感到整个文学巨库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典藏。我们所阅读到的教材文本仅是沧海一粟。更应当让学生感到一个大家之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很多很多。如,安徒生一生就创作童话160多篇,而安徒生所创作的作品又是那样的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那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所不同的作品还有哪些?又从怎样的角度去表达出自己的爱憎分明?这时,我们的小学生也就完全可以形成对阅读安徒生童话之如饥似渴的良好局面。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对教材文本产生基本的好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产生迫切地想要读书的意愿,想扎扎实实地把书读进去。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比较自觉的行动,进而去吮吸到更为具有滋补作用的乳汁,获取到充满无穷正能量的精神营养。

参考文献:

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间文学;变异性;两重性

变异性是民间文学的四大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是口头语言艺术,“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作品在流传过程和具体的讲唱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

孙正国先生《文学的生活遭遇――民间文学本体批评引论》中指出,民间文学的叙事方式“酷似一棵茁壮成长的多枝大树”。以梁祝传说为例,“梁祝传说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的流传,人们按照自身的愿望将其发展成为具有理想色彩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祝传说在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成为口传经典;各地的梁祝传说异彩纷呈;梁祝遗存地的梁祝传说成为人们情感的凝聚;梁祝传说在流传中变得生动细腻、枝繁叶茂,成为千古绝唱。

然而,并非所有的变异都对民间文学具有发展和扩延的作用。刘守华先生和陈建宪先生指出,“变异性对民间文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民间文学变异性的两重性指的是:一方面民间文学的变异是一个不断发展、适应、变化、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民间文学作品充满了生命力,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这是变异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传承过程中的误传、遗忘甚至是讹传,使得作品原有的精彩黯然失色。这将造成民间文学作品文本出现残缺、颠覆,甚至自相矛盾的结局。这是变异性的局限性。

我们认为,变异性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异是作品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历代人民反复琢磨、增删、锤炼,使得很多野蛮因素“合理化”;使得其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学精品;成为“人民文学的精华部分”;成为“优越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比如,在“蛇郎”故事中,最初讲述是“通婚”的情节,随着文明的不断演进,人们自觉地将“通婚”改变为蛇本来就是人变的,施以魔法后,蛇又变成了人。这就是变异使得民间文学作品合情合理的例子。

第二,变异使得流传更为广泛。

万建中先生认为,“从根本上讲,变异本身就是变异的原因,变异是民间文学的存在,有变异才有传承。”这说明了变异对民间文学的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变异使得作品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人民在消费民间文学的过程中也在创作民间文学。我们拿民间小戏来说明问题,民间小戏的故事核都大致相同,同一个故事通过各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艺术改编,在城乡广为流传。如同长江的支流和干流的关系一样,不同版本的口传文学共同丰富了同一个故事或传说。

第三,变异导致了更高水平的再创造。

民间文学的发展是发散式的发展,有的完全矛盾,有的完全冲突,不论是怎样的变异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变异涉及到新作品的产生。”同时,情节的程式化和时间地点的模糊化有利于作品的创造和再创造。那些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改编的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传说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永无枯竭之日。

第四,变异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价值。

变异使得民间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和历史性,这些都为研究民间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董永遇仙”传说的传播特征为例,我们看到了它的地域性特征――三条传播路径――从黄河下游向黄河中游传播――从黄河中游向长江中游南迁――从长江中游向长江下游汇总;其历史性特征――四种传播态势――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人物由少到多――情节从粗糙到生动细腻――从故事的文本到文化的文本。同时,地域性和历史性又使得文本呈现不同的特点――多样性。我们认为,变异为民间文学构建了一个“四维”空间,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五,变异激发了民族想象力。

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民间文学的听众不仅仅是被动的消费者,还是积极的生产者。变异鼓励创新,鼓励发散,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想象力。如“梁祝”传说的“化蝶”部分,使得整个故事“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11,可谓神来之笔,有画龙点睛之妙。变异的存在允许了一个民族永远处于“健康的儿童”时期,永远保持浪漫的情怀。

通过比较与总结,变异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我们认为,变异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异使得文本残缺不全。

民间文学的传承主要靠口耳相传。在传承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遗忘、误传、有意删减,使得文本形式出现很多异文。这些异文有可能使得文本残缺不全。另外,“在理解和传播中,为了增强可信度和吸引力,传播者常常主动加入时代和个人真实生活的内容,因此虽然沉淀下新的历史内容,却也常常丢失掉其原生阶段的历史内容。”

第二,变异使得文本自相矛盾。

文本自相矛盾的现象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文本自相矛盾是对原有作品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颠覆,有可能对作品原本的艺术特色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第三,变异对传统经典内容的解构。

在分析民间文学变异性的时候,我们必须看到“有人利用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把某些民间文学作品改成低级庸俗的东西”,一方面,这是由于民间文学具有世俗性;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传统经典内容的解构和损害。

第四,变异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

在近些年,中国民间文学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命运――“后现代”演绎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比如:某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在网络上被恶搞得面目全非;影视节目因为经济效益的需要而对传统价值观进行颠覆;民间文化为经济搭台的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只重视如何争取民间文学的使用权,而不重视对它的保护。这些都使得民间文学所承载的传统价值观遭遇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间文学早已经由口传文化发展为印刷文化,再发展为当今的电子文化。记录下来的民间文学文本再也不用面对残缺、自相矛盾等问题。然而,更为严重的是“当演说者依据固定文本演说,他们就成为复制者而非创作者,相应地,被演说的作品再也不会出现异文,因为文本已经固化和单一化了人们的记忆。”人们对民间文学的关注转向了无聊的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民间艺术家的身份和地位也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重视传统民间文学的价值,学者们应当加强对传统民间文学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其次,面临全新的传播语境,我们要重新构建新的当代民间文学,让民间文学重回民间,重新承担起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最后,引导民间艺术家拥有“民间身份”、“本土立场”、“世界视野”、“现代品格”。

民间文学变异现象的两重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既要看到变异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要看到变异性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民间文学发挥出长久的艺术魅力和特殊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文选[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14.

[2]孙正国.文学的生活遭遇――民间文学本体批评引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55.

[3]刘魁立.梁祝传说[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

[4]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8.

[5]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2009:260.

[6]赵景深.民间文学丛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1982:1.

[7]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文选[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39.

[8]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8.

[9]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2009:257.

[10]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114.

[11]向云驹.“梁祝”传说与民间文学的变异性[J].民族文学研究,2003(4):94-97.

[12]翟墨.从满族神话《尼山萨满》的百年变迁看民间文学的流动变异性[J].东北史论,2011(6):64-67.

[13]黄桂兰.浅谈民间文学的变异性[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4(3):35-36.

[14]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3.

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第4篇

在我们开展的一次面试中,一位男性面试者向我们解释了他放弃之前那份工作的原因。他告诉我们,他觉得之前的公司没能给他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他和所有的同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在是否离开原来那家公司的问题上,他一直有些犹豫,觉得很难抉择,直到最近才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听完他的陈述后,一位女面试官说,她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位求职者在说谎,而且尽管他对自己的前任老板赞美不已,但是事实上,他却并不认可这位上司。通过对面试录像进行慢动作回放,我们注意到,每当提到前任老板,这位求职者的左脸上便会闪现出一种转瞬即逝的嘲笑的表情。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自相矛盾的信号都会在说谎者的脸上显现出来,但是显现的时间却非常之短暂,稍纵即逝,因此,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大都无法发现和辨认这些细微的信号。事后,我们致电他的前任老板,结果发现,这位求职者是因为与其他同事共同贩毒而被公司开除的。显然,他相信自己能够用虚假的肢体语言骗过我们的眼睛,但是他自相矛盾的细微肢体信号却让我们的女面试官发现了他的破绽,从而揭穿了他的谎言。

通过上述故事里提到的方法,我们完全能够区分真假肢体语言,判断出对方究竟是个诚恳诚实的人,还是一个说谎者或冒名顶替者。摊开手掌以示诚恳的方法学起来并不困难,但是一些细微的身体信号,譬如说瞳孔放大、发汗、脸红等,却很难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而掌握。

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第5篇

听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觉得我写的这个题目自相矛盾呢?错了!因为我的爸爸就是一个既粗心又细心的人。

你读读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一天,我和爸爸去赶集。爸爸买了一些瓜子和两个哈密瓜,还给我买了一个玩具枪,给妈妈买了一盒化妆品。回家时,爸爸掉了一小袋瓜子,放下别的袋子,去把那袋瓜子捡了起来。走的时候竟忘了拿放下的剩下的所有的东西!回到家时才想起,回去拿时,已经不见了!我的玩具枪啊!最重要的是妈妈的化妆品!为这事,爸爸和妈妈闹腾了一个多星期呢!如果你认为只有这一点爸爸犯傻的事的话了,你就大错而特错了!爸爸犯傻的事还多着呢!

记得有一次,爸爸去商店买东西。我和他一起去,为了防止他在做犯傻的事。买完东西回来,爸爸突然跑了回去。我大老远的喊道:“你去哪儿啊?”“没交钱!”爸爸喊着便跑进了商店。回来之后,爸爸对我说:“我明儿给你买雪糕,还剩10块钱。”“怎么没了?!”“是不是不小心把那10快钱也拿了出去啊”我问。嘿,还真给我猜找了,果然又多给了。“反正现在天已经黑了,明天再去要吧。”我无奈的对爸爸说。结果,明儿一早他们搬走了!

没办法,我的爸爸就是这么既粗心又细心的人。五年级:冲帅哥

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生;文言文;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小学文言了相关的要求,可在后边的“附录1”中却没有推荐小学阶段应该背诵的文言文,这一空白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人教版和语文S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四篇文言文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是《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语文S版是《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多积累文言文,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选择要增加阅读(也可以称为拓展阅读)的文言文时,一般是选择和课文内容的主题相关联的文言文。如《杨氏之子》,课文内容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文出自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与课文主题“言语之妙”相同,还有这本书中的《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笔者整理出一些适合增加阅读的文言文,又囿于笔者只熟悉人教版和语文S版的小学教材,因此,有如下几篇,仅供参考: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主题:言语之妙)

增加阅读其二,《世说新语・言语・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主题:友谊)

增加阅读《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敌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敌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学弈》(主题:学习)

增加阅读清朝彭端淑的《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自相矛盾》(主题:寓言)

增加阅读《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画蛇添足》

增加阅读《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6.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夸父逐日》(主题:悲剧神话,锲而不舍的精神)

增加阅读《精卫填海》: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下面列举一个在教学中增加阅读的案例,希望能给教师的具体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案例,师延峰发表于2009年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的《夸父逐日》教学实录:

师:人们经常和“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剧神话还有“精卫填海”(同上文言文)。

精卫本来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为一只精卫鸟,经常从西山上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淹死她的东海填平。

这两个神话的结尾有什么不同呢?“精卫填海”没有结果,没准今天她还在坚持填海呢,只是我们没有看见而已,但夸父有结果,是个明确的悲剧性的结果。

同时,这两个故事也有明显的共同点,是什么呢?(都想试图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或许远古人类在创造这些神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将无法实现这些梦想,但他们还是要创造人物替自己去实现。

……

根据以上的看法,笔者还想提两点建议:一是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可以再增加一些文言文课文,以满足学生学国传统文化的的需要;二是建议有关部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中,增加一些小学阶段推荐背诵的文言文,或明确提出要学习的文言文。这样,小学生不仅可以朗朗上口地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能抑扬顿挫地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名篇,这岂不是很好。

最后,在课内增加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肯定不止这些,但囿于笔者的学识浅薄,只能谈到这个程度,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第7篇

难得的,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末日哲学家》。

西方的哲学,最近看来好像是趋于实用化。主要体现在只提出问题,尤其是反映深刻矛盾的问题,同时不给出答案。这也很好,学习哲学的过程,成了人类让大脑做体操的时间。

比如电影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火车轨道上,有一个分开两支的岔道,上面分别躺着一个人和五个人,列车冲过来的时候,你刚好是扳道工,你会怎么办?!让列车冲向一个人的岔道,也许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挽救了多数人的生命,但是你依然是在选择性的杀人。另外一个类似的情况是,列车就要冲过来,可是前面有五个人就会给压死。你面前有个胖子站在轨道旁边,如果你推倒他到轨道上,他的个头能让列车偏离轨道而救了那五个人,这时候你会选择什么?!

我的理解是,首先需要理解,在很多时候,我们人类会面临自相矛盾的艰苦选择。同时,我们得说服自己,接受自己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不让自己再困惑苦恼。

可能有些人天生就明智地这么做着了,不过还有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这些人里面包括我。

简单叙述一下电影的故事梗概。哲学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类面临核爆炸等种族生存危机之时,这个班级里面,只能有十个同学能够进入人类事先准备好的避难所,在其中生活一年,之后出来,跟其他避难所里的少数幸存者一起,肩负人类繁衍生存的任务。怎样挑选这十个人,是问题的关键。

职业,性别,健康情况,似乎是首先需要重视的因素,电影里演练后的结果是:只是考虑这些,结果却很悲惨。因为总是有不为人知的各种不安定的因素存在,其中还包括,复杂的人类,有着很多情绪性的看起来很不理智的需求。

按照“理智”的哲学老师的想法,他每次都首先打死那个诗人因为在涉及人类的生存的大问题时,他所创作的诗歌是最没有实用价值的。“理智”的哲学老师,不允许这样的人,占据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自相矛盾的故事范文第8篇

Some people are ready to take the little bear's bile. At that time, break the cage, a mother bear with huge PAWS strangled little bear, then her head hit the wall and died. Maybe it is their best way to them, because they are relieved.

After I read this story, I almost cry. So cute teddy bear, so the great bear, who is cruel killed them? Is human. Who is the one who claim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As humans. This is not a contradiction? The giant panda is a national treasure in our country, but as soon as I saw some pandas humans want to flee. Why is this? Because someone hurt the panda.

The panda is so cute! They also have life, they are not rich. We must protect the panda, some panda has been found, there are some pandas still suffer from the endless pain. We want to be treated, if they are they, by this pain?

Here, I appeal to everyone: love animals, let animals no longer afraid of us, let the world become real peace!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urge those who hurt the panda: panda also have life, pandas have feelings. Their value is not let us make a living, but live for yourself. I hope you can stop here!

今天下午,我打开电脑上了qq,,在qq空间里看见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

一些人准备取小熊的胆汁,这时,一只母熊挣脱了铁笼,用巨大的熊掌掐死了小熊,然后把头撞上墙壁,死了。也许这是它们最好它们的办法,因为它们解脱了。

看完这一则故事,我快哭了。这么可爱的小熊,这么伟大的母熊,是谁狠心夺走了它们的生命?是人类。口口声声说保护大熊猫的是谁?也是人类。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一些熊猫看见人类就想逃。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人伤害熊猫。

熊猫是多么可爱啊!他们也有生命,它们不是致富的工具。我们一定要保护熊猫,一些熊猫已找到,还有一些熊猫还在受那无尽的痛苦折磨。我们要将心比心,假如自己是它们,受到这种痛苦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