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讯

电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一:运营合

在SK电讯的展台上,其与联通的合资公司――联通时科的展位被安排在了入口处的醒目位置上,这也凸显出SK电讯非常重视与联通的合作。

到目前为止,SK电讯在中国的投资额度有将近11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都投资于中国联通的股权,这些股份大约占联通总股本的6.7%。SK电讯与中国联通的合作领域包括:市场营销、终端开发与采购、网络演进与优化、增值业务、IT基础设施,以及无线数据业务平台共六个领域。其中,在手机终端方面,SK电讯计划和中国联通进行联合采购,目前正在和三星、LG等主要的CDMA手机厂商进行协商。

SK电讯(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锡焕表示,“SK电讯在韩国的3G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经营多种不同标准的网络,包括CDMA、WCDMA,以及进行TD-SCDMA试验,所以在3G业务的开展上,SK电讯希望能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共享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如果将来有非常好的时机和环境,我们会积极扩大在中国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双方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二:互联网

在展会现场,SK电讯展示了其在中国的互联网门户――赛我网。赛我网是以模板化个人主页为核心的新型社区网站,与传统的个人主页相比,使用更为简单、方便。用户可以通过电脑、PDA、手机等不同终端设备,利用“赛我网”个人主页里极其多样化的图片、个性化的文字、声音集中展现最完整最真实的自我,实现与更多朋友的交流。

李锡焕表示,“互联网将成为SK电讯在今后的一两年内,重点加强投资与合作的领域,因为互联网上的很多业务都有移动化的发展趋势。作为移动运营商,SK电讯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并对此进行了超前的研究。

他透露,“从整个互联网产业来说,SK电讯参与的重点不在硬件层面,更多的是解决方案和应用层面。目前,SK电讯60%的研发人员都在进行移动业务的研发,其余的研发人员则进行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因为融合趋势下的业务的模式也需要新的技术。”

关键词三:TD-SCDMA

目前,SK电讯已经开发出TD-SCDMA与各种2G/3G移动通信标准,以及WiBro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技术。在展会现场,SK电讯展示了TD-SCDMA的视频通话功能。记者通过三星研制的TD-SCDMA终端,与SK电讯远在韩国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视频通话,感觉声音清晰,画面也没有出现延迟现象。

电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电讯派;插入城市;住宅胶囊;行走城市;瞬间城市

【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07-0223-01

一、绪言

建筑电讯派由AA的年轻学生彼得库克、沃伦查克、郎赫伦、丹尼斯克朗普顿、戴维格林和迈克尔韦伯等人组成。其主要成果是《建筑电讯派》杂志,其初衷在于快速传递建筑新思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建筑电讯派建筑师认为建筑必须脱离传统观念的束缚,跟进时代的节奏,建筑变成像可乐、服饰一样的可消费品。而现代社会的技术成果是建筑作为消费品的首要前提,希望从新技术革命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批判,提倡探索建筑中的灵活性和变换性。

二、建筑电讯派受到的影响

2.1国际情景主义的影响

在1963年举办的“生动城市”展览中,分为七个系列来强调七个不同的主题,分别是生存、集群、运动、人、通信、地点和情境。他们相互促成与影响,最终构成了整个“生活城市”。“情境”系列中,可能是因为个体或群体而形成,取决于他们不同的目标、定位、或方向。生动城市中的“情境”中涉及词汇与思想受国际情境主义的影响。

2.2拼贴艺术的影响

从拼贴艺术发展到建筑变成“碎片”,使打破原有的建筑的空间固定性。瞬间城市通过波普艺术中的拼贴方式,展示了日常生活瞬息万变的生活场景,是整座城市具有欢乐气氛。根除了人们对“场所”的固着和地方性的依赖思想和瞬间城市有着密切联系。

2.3建筑的可消费性

沃伦查克在《建筑电讯派》第三期中明确地提出“为什么建筑不消费?”的疑问,大胆提出建筑最为一种消耗品应该和其他招贴、服饰、可乐等其他消费品。他认为人类的场所因个人或群体的目的、职业、运动和方向的不同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个性化、消费化建筑最终会与城市结构发生联系,影响、激活城市空间和场所文化。

2.4戴梅森住宅的“可变性”

20世纪50年代,巴克敏斯特富勒提出“少费多用”理论,以最大结构提供做大强度的向量系统,从而获得灵活集约的空间。此外富勒注重“空间灵活性”,对住宅的可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戴梅森住宅最大的特点是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它的住宅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而自由改变。其中受到富勒“空间灵活性”影响最大的是胶囊住宅。

2.5“非确定性”的技术架构

英国建筑师塞杜克普莱斯认为,随着建筑结构和技术的发展,建筑功能与形式的约束力逐渐弱化,不再是“固定物”。建筑作为“非确定性”的暂时的结构存在,可进行拆卸组装以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非确定性”体系满足了建筑作为可消耗品的物质依托和创造性构想。“行走城市”在此技术结构基础上综合可移动住宅和机动环境等技术单元,就个人需要进行拼装。

三、建筑电讯派的发展历程中重要节点

3.1插接城市

“插接城市”由库克提出,它是指以可移动的舱体住宅作为基本的构件,可以按照人口规模重组成可移动社区,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插接到大尺度的结构而形成的城市。其设计理念试图挣脱领土和固有的传统政治框架的约束,打破把建筑视为永恒的束缚。这是整个“建筑电讯”小组核心的设计哲学,对以后的“行走城市”等提出奠定基础。

3.2胶囊住宅

1964年,华伦裘克设计了胶囊住宅,试图创造一栋兼具人体工程学与太空式舱体的住宅。它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由一系列组件组合成需要的结构。随后发展初的“接合住宅”是由一系列不同样式连环画造型组成连续的居住单元,彼此独立的被悬挂在大型的构建上。在此发展基础上,大卫格林设计了“生活荚”的生存装置,舱体可以悬挂在“接插城市”的结构中,是一个可携带的“住宅”,可以在城市中移动。

3.3行走城市

1964年,建筑电讯派另一位成员朗赫伦将科幻与建筑联系起来提出了“行走城市”。每个“行走城市”都是一个巨大的多功能空间聚合体,综合了住宅、机动环境等拼装化的技术单元,可根据不同情境下不同需求字形机械组装。这种灵活性既适合于一种集权式的管理,又方便独立生存。尽管赫伦在肆无忌惮地展开他的空间想象,把传统的建筑伦理抛之脑后,但“行走城市”并非没有可能性。

3.4瞬间城市

在“建筑电讯”众多激进的设计方案中具有实施性的要算1969年由库克和赫伦共同设计的“瞬间城市”。“瞬间城市”没有具体的建筑形态,以结构的方式、灵活的拼装创造了一个可随人的需求与扩张迅速搭建和拆迁的城市结构。“瞬间城市”是“插接城市”和“行走城市”概念的延续,却更有实现的可能。

四、建筑电讯派对建筑的影响

4.1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建筑的灵活性的进一步探讨

建筑师罗杰斯深受普莱斯“非确定性”体系和建筑电讯派的思想感染,与皮亚诺合作设计了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将建筑电讯派中的“灵活性”通过技术实现,形成“高技术”美学新表达方式。建筑中创造了巨大的构架,满足灵活性的需求。为了更好实现“灵活性”,罗杰斯采用普莱斯“非确定”结构,将自动扶梯人形通道等设备管线外置建筑,使建筑室内空间灵活度最大化。

4.2“巨构城市”——城市扩张和空间无限性的理论发展

日本新城代谢派,其主体思想与建筑电讯派库克提出的“瞬间城市”即时的、临时性的城市十分相似,城市没有固定的结构,仅仅作为一个可拆卸拼装的框架,以结构的方式、灵活的拼装创造了一个可随人的需求与扩张迅速搭建和拆迁的城市结构,强调的是一种更为灵活的建造方式营造城市建筑与城市。

4.3“猪之城”——对建筑的可变性的赞赏

MVRDV的猪之城未来性的设计概念,是将生态农业的元素与工业化家畜生产概念联系起来。猪之城是MVRDV尝试站在全球化角度探索了一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针对荷兰特有经济模式的地域主义建筑道路。他们对建筑电讯派的可变性大加赞赏,认为建筑师可以摆脱原有束缚,创造新的地域建筑。

五、结语

建筑电讯派建筑师以他们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建筑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城市扩张和空间无限性的理论发展研究,对以后的建筑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对高技术派的影响,它对于建筑的灵活性的实现迈出巨大一步。如果说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是对“灵活性”理念夸张的演绎,掺杂了些许年轻的狂妄,之后伦敦劳埃德大厦则是对“灵活性”技术理念做了切合实际更靠近一步。

参考文献

电讯范文第3篇

----香港电讯长期以来盈利甚丰,虽然近一两年来业务增幅放缓,但仍是大股东英国大东公司的主要“利润奶牛”。该公司系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其总市值逾2600亿港元,是香港最大的蓝筹股公司之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其债信评级为A(标准普尔),与中国政府债信相当。

----由于英资大东公司有意逐渐淡出香港,集中发展欧洲互联网业务,香港电讯的发展受到相对抑制。至去年10月,新加坡电信着手与大东恰谈购并香港电讯事宜。今年1月24日,此事被英国报纸披露,新加坡电信根据监管部门要求于25日予以证实。2月11日,香港盈科数码动力亦向大东提出收购建议。

合并还是收购

----从资本市场购并业务的角度,香港电讯的购并可以多种手段完成。

----在这家公司的股权构成中,英国大东约持54%,中国电信(香港)持10%,香港政府持股约8%,其余均为小股东。

----由于英国大东拥有香港电讯的绝对控股权,购并香港电讯首先要买下大东手中的权益。但在获大东董事会同意得到这部分权益,并不意味着已经100%地获得了香港电讯――原因很简单,该公司还有其他股东。这时候,购并方可以选择:

----1.通过大股东大东向香港电讯独立董事会推荐。经独立董事会同意后,财务顾问将向全体股东发出有关收购建议的“股东通函”。每一个股东都可以独立决定是否出售手中股份。当愿意出售的股份总计达到90%时,其余股东根据法律将必须出售手中股份。购并方与香港电讯合并遂可较为顺利地完成。此外,如果愿意出售的股份总计达75%以上,其余股东不再愿意出售股票,购并方仍有机会通过法院裁决,在确保小股东及第三方利益未受侵犯的前提下,实现全面收购,从而顺利实现与香港电讯的合并。

----2.收购方在持有香港电讯的控股权后,也可以不经独立董事会同意,在市场上直接提出全面收购要求。后者则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出售。这种方式则被称为敌意收购。相较于召开独立董事会从而获得的推介的善意收购,这种敌意收购被认为可能会影响所购股权的数量,以至根本达不到75%。这样,收购方仍可拥有收购目标,但无法实现合并目标。

----在市场上,通过妥善安排实现全面收购和合并目标,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协议计划方式”(Scheme of arrangement)。在盈动购并香港电讯的案例中,银行贷款协议本身即以“协议计划方式”为前提。所以是否能够实现全面收购和合并至为关键。

股权分配与全面收购要求

----根据目前获得的公开资料,无论新加坡电信还是盈动,购并香港电讯都打算实行“协议计划方式”。从理论上说,实行这种操作还存在一种可能,即买家在获得大股东大东认可,从而可以获得54%的权益之后,全面收购最终无法实现。倘这种情况出现,而买家又只选择全面收购一途,大东将面临无法售出香港电讯的可能。这时候,大东在技术上有两个选择:

----1.继续持有控股权,直至将来出现合适机会。

----2.如果大东急于放弃这部分股权,又无法妥善出手,可以将这部分股权分摊给本公司股东,以获取现金或是某种形式的债券。这种做法被称为股权分配(distribution)。

电讯范文第4篇

分清轻重缓急

2008年夏天,TMG的IT系统开始向云计算迁移。他们将1400名用户的应用迁移到Google平台上。现在,TMG的每个用户都在应用Google的电子邮件、日历系统、文档处理和网站维护系统。

2009年初,TMG的销售部门和呼叫中心开始采用的CRM服务。2010年初,TMG开始采用SuccessFactor提供的基于云计算的HR服务。

TMG的云计算迁移计划已经实施了两年半,现在他们的很多业务应用都通过云来实现。不过,TMG CIO Cheesbrough表示,并非所有应用都可以转向云计算:“作为一个媒体集团,TMG的很多业务运作都比较特殊,如内容制作和内容包装,我们决定保留其技术、系统及管理的原有运作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TMG的财务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动。不过Cheesbrough决定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实施FinancialForce,实现财务系统向云计算的迁移。FinancialForce是由和Agresso共同开发的基于云计算的财务应用。

现在,TMG的公共账务和公司记账业务正在应用Agresso的传统财务系统,但Cheesbrough希望这些应用能够通过应用FinancialForce更多地与云端连接。

Cheesbrough透露:“我们使用FinancialForce来最大化我们的云计算能力,并使之和传统的财务系统形成很好的连接。但我们不打算彻底替换之前的系统。”

他指出,由于公司已经使用了的CRM应用来管理很多广告销售相关的财务数据,因此将使用在同一平台上运行的FinancialForce,从而可以很好地管理与客户相关的发票和支票。

目前TMG在执行常规批处理流程时,从上采集数据,然后再传到Agresso系统。如果应用了FinancialForce,这些数据就能自动转换。FinancialForce还能提供一个网页,为客户提供订单、欠款及支付记录等信息,而这些数据在目前使用传统系统的情况下,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是不允许客户访问的。

“FinancialForce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财务功能,还提供了一个对客户数据的安全访问通道。除此以外,一旦其完成了所有所需的工作,我们的本地财务系统就能根据销售和财务信息实时更新数据。”Cheesbrough说。

他补充说,财务系统是向云计算迁移最复杂的应用之一,必须考虑到数据存储、安全及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技术问题。

“这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步骤,但它肯定还不能完全替代现有系统。我们以后可能还会将越来越多的应用放到云中,但是会保留现有的财务系统。这主要是考虑到要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他说。

灵活与节约兼备

Cheesbrough介绍:“启动这个项目时,我们希望将95%的运营资源转到云上。在6个月时间里,我们已经将30%的运营资源迁移到云上。我们将释放出65%的资源集中到更能创造价值的业务活动中,如数字业务、更好的变更管理以及新的工作方式。”

IT部门还在寻找网络管理、桌面端支持、软件维护、数据中心运行等可以迁移到云计算的内容。现在,IT部门就有时间进行网络的维护和公司网站的开发了。

“软件开发是我们当今业务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在两年前并非如此,因为我们不必为管理后台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平台而操心了。”Cheesbrough表示。

现在,TMG的后台办公应用都通过云计算来实现,其IT团队不但能支持这些应用,还能在云平台上开发一些应用。比如说,几位IT人员擅长应用公司提供的按需CRM平台来开发内部应用。他们开发的一个基于云计算的仪表盘能将所有网络流量与业务信息都整合在一起。这意味着开发人员不必从最底层做起,就能快速地开发内部应用。

“这样一个网络仪表盘包含几乎所有的数据。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是因为我们的系统是建立在云上的,是基于网络技术的,这样我们就能轻易快捷地从网络上获取数据。”Cheesbrough说。

“当你要创建这些网络应用时,你会发现其使用非常方便,运行起来一点都不复杂。和开发外部网络一样,我们使用通用技术来实现网络应用开发,因为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是很相似的。”他说。

TMG还应用了的Ideas技术,旨在为员工提供一个提意见的渠道。这些意见指的是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如何改善网站或报纸的新产品。

除此之外,云计算项目还显著地减少了TMG本地数据中心的规模。

“我们通过集中化处理减少了1/8的数据中心运营成本。这一方面是因为应用向云计算的迁移――这样我们所需要的能源更少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使用了虚拟化等新兴技术,显著减少了空间和能源方面的成本。这样,支出的费用与节约的成本相比,是非常有价值的。”Cheesbrough指出。

培训沟通不能忽略

公司的IT技术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给IT部门带来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帮助其他部门适应以全新的方式做事情。

“你不得不始终都要考虑培训、交流和支持的问题,就像上马任何传统解决方案一样。” Cheesbrough指出,“尽管很多服务商都说云计算是基于网络的,其应用就像是eBay和亚马逊一样方便,但你千万不要认为用户都对这些系统的使用驾轻就熟,而是花时间来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培训。”

他补充说,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企业文化改变的问题。因此在将应用迁移到云上时,必须考虑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让云应用发挥最大作用。

TMG将邮件系统切换到Google时,有的员工很快就适应了新系统,有的却发现很难适应。Cheesbrough指出:“必须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缩短适应时间。其实升级一次Outlook的情形与此类似,因此没有必要对此过分担心。”。

值得庆幸的是,TMG96%的用户现在认为Google的邮件系统比之前他们使用的Outlook系统好用。

电讯范文第5篇

Elstromy, “新一代电讯公司在崛起”,《商业周刊中文版》, 1998 年第 30 - 31 页。

1998 年 3 月,《产业论坛》发表了由王小强博士执笔撰写的《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 )。三个月后,方宏一执笔的《再论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再论》)发表在同一刊物上。仅仅浏览题目的读者 可能以为,这或许是对同一主题言尤未尽的一论和再论,表达的是同一家的观点。但是,在发表两篇报告之间,《产业论坛》于 5 月 14 - 15 日在北京美地亚中心举行的一次研讨会,却清楚地表明《再论》不但不是对《战略》的“再论”,而且是地地道道的反 论。拥有数万订户的《三联生活周刊》在其 6 月出版的 12 期上,以“封面故事”的显著地位报道了在此次会议上双方的争论焦点。 这篇由资深记者高昱写的长篇报道,副标题赫然就是“一场关于中国电信产业的大论争”。

这可不是一场书生之争。《战略》作者“电讯产业课题组”,不但研究人员阵容强大,而且明确标明“本课题 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提出,与高盛公司(亚洲)联合资助”。众所周知,这两家提出课题并给予资助的单位,正是“中国电 信”( China Telecom )在境外上市的全球融资协调人。《再论》课题组(“有线电视多媒体业务接入模式研究课题组”)由什么人组成不得 而知,但报告的题注说明方宏一为 “广电部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网络部主任”。所以,尽管 5 月份的美地亚会议强调“每位代表都以个人身份参加这次非官方会议 ”,这场大论争从一开始就不是书斋里学者们纯粹逻辑推演的结果。

这场论争的题目非同小可。《战略》讨论的“电讯产业”,不但包括以电话业务为中心的传统电信,而且包括 有线电视、计算机、多媒体在内的广义电讯产业。《再论》则干脆以“中国信息产业”为题。按照国际文献,双方讨论的电讯或 电信问题事关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产业”如何在中国发展的宏大背景。根据国际电讯联盟的资料,世界 IT 产业不但是全球成长最快的产业部 门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 IT 的发展将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技术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因此,无论从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质量, IT 产业都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场论争提出的问题是:给定“三网复合”(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复合为一 个平台)的技术经济前景已经明朗,给定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三网的巨大差距,给定跨国公司决不会轻易放过巨大的中国电信市 场,中国究竟应该遵循哪一种路线和策略来达到建设中国的“三网复合”?

论争双方的回答截然不同。《战略》的主张是:开放电讯服务的企业化和市场化经营,但把我国已经形成规模 的电信基础网和有线电视基础网从经营性企业中独立出来,成为由政府控制的国家基础信息网,最后依托公共信息网中的电视技 术平台,直扑电信、电视和计算机“三网结合”的产业前沿。《再论》则主张:开放电信的竞争性经营,保持电信和广播电视两 网并存,并通过两网的良性竞争,在广电的有线电视网上发展新一代计算机因特网,最终达到“三网合一”。

本文评论上述两种思路的主要根据,并对这两种对立意见共享的“思维模块”提出批评。在评论和批评中,本 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虽然信息技术颇为特别,但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并不特别。发达国家通过对外开放电讯市 场、对内打破独家垄断来发展电信产业的成功经验,同样适用于中国和所有发展中国家。本文具体的政策主张是:在长途电话、 市话、无线通话、有线电视、数据传输网络和服务分立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全面的市场竞争,允许并鼓励中国有线电视办 因特网、允许并鼓励中国有线电视与中国联通结盟办电信、允许并鼓励中国电信办因特网和有线电视、允许并鼓励民间自办电视 节目和“网站”竞争上网。简言之,中国需要一场电信管制的重大改革。“三网聚合”的技术前景,只有在允许并保护“数网竞 争”的政策环境中才可能顺利实现。

“国家基础信息网”?

《战略》的核心主张是电信基础网与电信服务的分离。一方面,开放电信服务和有线电视台服务,实行企业化 经营,允许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由政府直接控制基础信息网,包括全国电信网和全国有线电视传输网,使之成为由具有行政性 独家垄断的、“不准入的”非市场竞争领域。按照《战略》自己的比喻,就是国家基础信息网如同飞机场或高速公路,由政府按 照公共资源管理;电信服务和有线电视服务,如同航空公司或运输公司,开放市场竞争和公司化经营。

关于开放电信服务和有线电视服务的市场化竞争,笔者与《战略》一样,希望通过有关立法改革加快实施,早 日结束中国电信和有线电视的部门行政性垄断经营。至于“国家基础信息网”,这一被《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称为“颇具新意的 建议”,我们则有必要先来看看依据究竟何在。

根据《战略》,第一,基础网具有天然垄断的性质,只有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直接加以控制,才可能做到面向竞 争性的电信服务公平开放、公平接入、合理收费。这一结论,是《战略》仔细研究了芬兰、德国、英国、美国和中国联通在电讯 开放(或部分开放)的实践经验后得出的。他们的基本发现是:只要基础网掌握在经营性公司手中,那些无网竞争者终究避免不 了在进入条件和收费标准方面被“揉搓”的命运。所以,《战略》的推论是,“从逻辑上说,只要电信与基础网不分开,根本解 决问题,只能靠重复建设”。但是,重复建设似乎只有在英国这样国土面积小的地方才可能成为一个解决办法。在美国,即使是 A T&T 和 MCI 这样的长话巨兽,化几十亿美金的代价,还是无法战胜掌握着地方市话网络的“小贝尔”的揉搓,以致于最终只好 “正式宣布放弃进入地方(市话)市场的企图”。至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战略》认定,绝没有可能“承担重复建设 的后果”。

第二,基础网公共化,将有利于邮电基础网和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结合,因为“基础网络的公共化和政府机构 的统一管理、标准收费,不仅有助于联通的公平接入,而且有助于有线电视的公平接入”。这一点,对《战略》的主张具有决定 意义。因为,中国邮电电信网络的“传输能力剩余,光靠放号通电话,远远吃不饱,还不了巨额负债”,而拥有 7700 万用户的我 国有线电视,正好可以“成为充分发挥电信网络剩余能力的现成市场”。不过,当《战略》阐述这一精明“算计”的时候,其 “电信本位”立场也就表露无疑。因为虽然这份报告“公平地”主张,要把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都从经营性领域里划到由政府直 接管理的公共网的范围内,但他们可丝毫没有让有线电视网来经营电信业务的意思。这一点,在《战略》对一些研究者提倡把中 国有线电视建成第二个通讯基础网的激烈批评中,清楚地表达了出来。《战略》质问,邮电部门已经建成“八横八纵”光缆网, 只要利用邮电光缆就“很快可以实现有线电视的全国联网”,在此条件下,建第二通讯网的“必要性何在?”更进一步,《战略 》援引国际经验后提出,“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过那个国家要把有线电视自成体系地改造成与电信基础网分庭抗礼的又一通讯 网”。既然全球皆无,中国的有线电视要完成全国范围的独立联网,就不能不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推论”。

电讯范文第6篇

事实上,电讯盈科的这次股权变动颇费了些周折。由于电讯盈科业绩持续下滑,“小超人”李泽楷曾在去年提出私有化电讯盈科,并将其从联交所退市; 后又在今年尝试出售电讯盈科旗下的香港电信资产,但两次尝试均未成功。

就其原因,知情人士指出,虽然李泽楷通过盈科拓展掌握了电讯盈科22.54%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但中国网通则以19.84%的股份担纲电讯盈科的第二大股东,而李泽楷对电讯盈科的两次自卖都遭到中国网通的公开反对,表示不愿意看到电盈或其资产的所属权出现任何变化。

而此次,李泽楷能如愿以偿“私有化”电讯盈科,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网通或者应该说是其背后的新联通起到了关键作用。“联通在主导此事,避免电讯盈科旁落他手。”电信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中国总裁王煜全指出,此次收购行为的主导权显然是在中国联通,而其意图不外乎两点: 一是掌握对电讯盈科的话语权; 二是以电讯盈科作为国际化的新跳板。

而且另有相关电信分析机构指出,通过出售C网新联通刚刚获利,进账资金高达300亿元人民币,手中有充足的资金也为新联通运作电讯盈科资本创造了空间。王煜全认为这场交易可能只限于资本层面,中国联通应该不会介入电盈以后的日常经营。

电讯范文第7篇

在1997年初,各大电讯集团委托市场研究公司进行一系列 IDD服务品质调查。调查发现,和记广讯在以下各方面都比竞争对手优胜:

1.接驳时间最短,平均只需四秒以下。(一般需8秒左右)

2.通话时的音色十分清楚。

3.能够提供不同的优惠条件绘各类商业客户。

4.能够照顾不同客户的服务需要。

作为香港固定网络电讯市场中的后来者,和记广讯是如何赢得这些市场业绩的呢?

一、策略思路

当和记广讯决定加人一个以前是垄断的香港固定网络电讯市场时,它们已充分了解到一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特别是现时有颇多漏洞的本地电讯条例,存在着一些对新网络服务经营商不公平的地方。但是和记深信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透过其高效率的市场机制,可以成功地令竞争者和消费者都会同时获得好处。同时,本地固定电讯市场的每年销售总额接近四百亿港元,其吸引力可见一斑。对于新的竞争者来说,和记总括了以下四条可令其成功的因素:

(1)提供比竞争对手较高效率的服务质量和较吸引人的服务价格。例如,不论是商业或住宅用户,都要提供崭新的和以顾客为主导的套装电讯服务;同时推出即时的价格折扣来吸引顾客。最近推出“网络八”的长途电话服务,其策略正是鼓励客户多用国际长途电话,使用量愈大,所得折扣优惠愈多。

(2)激发及善用集团本身的能力。例如,企业的管理经验、财力的支持和对市场的影响力等。由于得到和记黄埔集团的全力支持,可以比较灵活地制定长远的商业计划,来配合不同时期的投资需要。

(3)寻找并利用以前垄断者的弱点和它们与顾客之间的缺口。例如,和记计划和各增值服务经营商及器材供应商加强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产品开发的动力和加强市场的渗透渠道。

(4)在容许的范围内,尽快为市场提供广泛的服务。积极地推广各种不同的网络增值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电话营销及媒体互动服务等。从而使和记与竞争者在产品上有明显的分别,亦为集团本身开拓不同渠道的收入来源。

作为一个新的固定网络服务经营商,和记广讯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个明确的市场策略定位。根据所作的调查,依据顾客各方面的需求制订周详的服务计划是最重要的。否则就很难打开香港固定电讯市场的缺口,所以和记的服务内容及市场策略的制定都是以此为依归,并形成和实施了以下6个方面的服务策略。

二、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品及服务策略

资料显示,香港电话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与客户的需求有颇明显的差距。因为他们的策略是以产品为主的传统营销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服务质素缺乏弹性,而且逐渐远离顾客们的实质需要,令客户普遍产生不满。

相反,和记黄埔集团一直是以顾客导向的市场文化作为其经营之道。因此,和记广讯有限公司亦以此为中心思想,为顾客建立及提供一套综合性的服务系统,从而满足客户特有的需要。举例来说,可以为小型商家提供诸如移动电话、低廉的国际长途电话、个人专码(PenondNumLer)、寻呼机及增值传真等服务。但是对于中型公司,亦可以为它们发掘其真正的电讯服务需求,提供包括网络营理、分组交换传送及网络设计等专业套装服务。和记更可开发新的电讯产品,从而能够满足大型客户。

由于香港电话有限公司缺乏正确的营销策略,令其现有顾客对他们的产品及服务没有认识或一知半解。和记广讯深信这个问题的存在,使他们有机会在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和记计划推出一系列震撼性的市场广告活动,令顾客对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要建立本身公司的形象,所以每段广告都要在所有媒介播放和刊登,包括电视、电台及报纸等。而且将整套广告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只带出一个信息:一间新的电讯公司已经成立。广告画面是,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一群小孩子正期待着一个网络的诞生。接着广告便带出一句标题“出色的网络、出色的未来”这正配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在第二阶段的广告,和记才展示一系列的服务,如“网络八”即008长途电话服务、和记个人专码服务等。同时,在各大商场及区域性的电讯研讨会内,设置摊位及安排讲座,并以经验丰富的电讯专业人才为各大客户详细解答询问和示范自己崭新的服务。

三、价格廉宜的传统服务

作为一个新的竞争者,和记需要以比较大的折扣价格,提供高质素的电讯服务。以国际直拨电话为例,所提供的0O8服务收费,和香港电话有限公司比较,最高可达48%的优惠,平均亦为25%。由于建立一个完整的固定电讯网络,需要一段颇长的时间,所以和记暂时未能真正提供固定的本地电话服务。虽然和记知道投下大量的金钱,才能建立接驳全港的电讯网络,但是为了要尽快拓宽市场占有率,将来的定价都会比市场价格为低。

在1995年的8月8日,和记正式推出“网络八”一IDD008服务。除了香港电话有限公司之外,和记广讯是第一间推出这类型的国际直拨电话服务的电讯公司。客户不单可轻易接通全球二百多个国家,甚至可获得更公平及称心满意的服务。IDD008是专为固定电话及传真线路而设的国际直拨电话服务,让客户只须安坐家中或办公室,即能随时与亲友或商业伙伴保持紧密的联系。网络八的简单拨号方法,与传统国际直拨电话大致相同,客户只须输人008以代替 O01或002,而无须加入冗长的数字代号,即能准确快捷地接通全世界。最近,和记更将这服务推广至所有移动电话客户。

为了使客户能得到更公平合理的服务,和记把一般电讯公司以每六秒或一分钟为单位的传统收费模式改为逐秒计算,为客户们节省一分一毫。一般国际直拨电话服务纵有收费优惠,亦难免要受通话的时间所限制。IDD008的优惠价是二十曲小时都有效的,客户可在任何时间使用这服务,都可享有真正的经济实惠。

除此之外,和记更首创海外来电可获现金回扣优惠。若客户每月累积海外来电的通话时间达八十八分钟以上,他们便可于每接听八分钟的海外来电后获得一元的优惠。而所有优惠都会自动拨人他们的 IDDO08户口之内,其累积现金优惠可作网络八 IDD008或其它服务扣数之用。

各固定网络商于 l四7年争相减价,和记广讯更于三月推出“全为您”优惠计划,客户只需预先登记两个致电外的电话号码,便可获得全港最乎的收费。自三月起,IDD0O8的使用量及新客户的登记速度有很明显的增加。根据香港电讯管理局的资料,在国际长途电话服务的使用量方面,和记广讯居各新固定网络商之冠。

四、网络增值服务

相对于欧美市场,香港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建立这方面的市场,需要和专业的系统供应商组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崭新而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虽然现时这方面的营业额仅占香港整体电讯市场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欧美各国成功的例子显示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和记广讯相信只有发展这种服务,才能够和其他网络经营商有所分别。正因如此,和记计划用大量的资源积极地引人各种增值服务,例如互动式多媒体服务、电话营销、提供财经数据及娱乐资讯等。

和记广讯计划与电视台合作,制作电话投票和互动娱乐节目。令香港电讯市场和电子传媒的关系更进一步,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和记亦与各大电讯零售商合作,提供先进的市场资讯服务,帮助各客户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记预计在1997年推出互动式多媒体服务,初期只供商业区的客户,而服务内容主要针对市场的空隙。因为技术未尽成熟,所以自选视象服务(InteractiveMediaService)暂不在考虑之列。客户可选用电视机及电脑去享用互动式多媒体服务,输入他们的客户号码和密码,使商用客户能够有效地控制支出,方便管理和覆核帐户资料,并防止盗用情况出现。

除了以上的增值服务外,和记还在“网络八”IDDO08的国际直拨电话服务上,提供免费的使用密码和帐户号码功能。使用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字密码:客户只须预先申请此项服务,今后就只限于持有密码的用户方可在已经登记的电话打出,防止盗用情况。帐户号码同样是一个三位数字的号码,此功能一经申请及使用,三位数字的帐户号码便会于月结单上出现,所有电话资料便根据此等号码排列,使帐单一目了然,方便客户把支出分类处理。为使操作更具弹性,申请此服务后,客户便可自由输入任何三位数字的帐户号码,方便他们把帐户号码灵活编配。

当客户申请 IDD0O8服务时,便免费附上一个以8宇为首的八位数字的基本个人专码。客户只须透过音频电话,根据和记的电脑语音指示,输入他们想转驳的电话号码。当海外亲朋或商业伙伴以此个人专码致电给他们,和记的智能网络交换器便将此来电自动接驳至客户的电话。若客户因搬迁或其它原因而改变电话号码,他们无须再通知各海外亲朋或商业伙伴,转而更改接驳电话便可。

五、智能网络的服务策略

和记广讯选用智能网络是支援整体策略性的要求,同时亦可维持适当的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和记的网络策略是要尽力平衡快速转变的服务需求和资本性及营运性的开支。它们的网络策略是根据以下的主要原因来制定:

(1)为了善用资本性的投资,网络的建造要分段进行,以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在网络的建造期间,为了要提供有限度的服务,和记将会向香港电讯集团租借他们的网络线路来经营。

(3)和记计划执行最新及世界通用的科技技术,这样才能与香港电讯集团进行全面的竞争。

和记的网络铺设策略是要配合用户的要求、新填海区的发展和开放国际电话市场的速度,所以会将整个计划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1997年的第一季,完成建立环绕各个地铁站的网络主干的工程。同时兴建一部智能网络交换器与完成后的网络主干连结。这时便可以为地铁站沿线的客户提供各类语音、数据及传真服务。

第二阶段

和记将会于1997年在远离地铁站的市区区域,建立副网络干线,为这些区域提供固定电讯服务。由于新填海区在未来数年陆续完成,这些地区包括中环、西九龙及新机场沿线等,和记计划在中环新填海区兴建另一个智能网络交换器及其相连的大型电脑系统,作为以上区域的主要固定电讯交换中心。根据香港政府的新机场计划,铁路沿线有部分地区将会是新兴的商业地点。由于商业客户的需求十分严格且通讯量很大,所以有必要铺设机场沿线的副网络干线和兴建伸延网络交换器等。

第三阶段

当完成以上两个阶段后,和记便要为全港其它地方铺设智能网络,这些区域还包括新界偏远地点等。

六、以资讯科技提高客户服务素质

现时在香港,不论固定电讯市场或移动电讯市场,竞争都非常剧烈。为了增加吸引能力,除了推出价廉物美的服务外,和记还注意到提高客户服务质索的重要性。近年来,香港市民对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大为提高。在选购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他们不但考虑其本身的质素,还着重售后服务的水准。

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s)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售后服务环节。有鉴于此,和记的资讯科技部门(InJormahon Tech—nology Divison)最近拆资四千万港元购人一套名为ISIS的顾客服务及结帐系统(Custonter Careaxd BiIIing System)。ISIS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它不但储存客户资料及纪录其帐单细节,还能够与智能网络交换器互相交换信息。这样,可以令整个运作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有效率,例如,缩短客户开户的时间、提供即时客户查询服务等。

由於ISIS系统是发展自美国这个竞争剧烈的市场,所以它拥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功能,专门提供大型机构在大额支出长途电话下,可有效处理及分类电话费清单;用户更可自行设计帐单目录,将每个部门的长途电话详细地列出和计算其总和,使有关机构可有效地控制长途电话费的支出。

同时,资讯科技部门的技术人员定时将这系统的资料,经整理后输入另一套分析系统软件,作为客户服务部和市场推广部的数据库,使他们快捷和有效地制定市场策略。这套系统是由和记的资讯科技部门自行开发,他们运用最先进的数据库名为甲骨文(Oracle)和沙氏(SAS)的开发工具,根据资料货仓(DBhWDehouse)的原理,来建立这系统的。它的功能不只可作为分析用途,还能根据客户的使用量计算他们的累积分数。自此,客户便可加入和记广讯的会员制优惠会,按其累积分数换顿礼品,从而有效地巩固和记的市场占有率。

七、提供高素质的顾问及系统管理服务

电讯范文第8篇

IPTV利用IP技术,依托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直播、点播等多媒体节目,并附带有上网、可视电话、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服务。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IPTV发展很快,用户达70万户,成为全球使用率最高的IPTV市场。

香港IPTV市场的繁荣与香港相关管制政策的推动,运营商有效的产业链整合模式,以及内容至上的产品策略密切相关。

内容和网络分离的管制政策

IPTV在香港被称为“宽频电视”。香港没有专门针对IPTV的管制政策,只是将其置于对有线收费电视的管理框架之下。

香港管理广电业和电信业的机构包括工商及科技局、广播事务管理局和电讯管理局,主要依托法律法规监管。其中工商及科技局为香港特区政府部门,广管局和电讯局为独立的管制机构。电讯局负责香港所有电讯服务(包括通过有线及卫星等方式提供的服务)的技术管制和经济管制;广管局负责对广播(包括电台和电视台)节目内容及质量进行监管。香港涉及广电和电信服务的主要有三部法律,《广播条例》、《广播事务管理局条例》及《电讯条例》。

香港的管制机构秉持网络和内容分离的管制原则,所有的传输网络业务包括电信传输和广播传输,均由电讯管理局统一管制;而节目内容则由广播事务管理局根据《广播条例》进行管制。因此,香港IPTV传输网络的运营牌照由独立的电讯管理局发放,牌照数量没有预先设定限制,申请程序非常简便。IPTV内容运营牌照发放情况相对复杂,通过固定网络提供IPTV服务的内容运营牌照必须由广播事务管理局依照《广播条例》发放;通过互联网提供IPTV服务只需要持有电讯管理局的牌照,目前尚不必向广播事务管理局申请牌照。但是,不管通过固定网络还是通过互联网传输,IPTV的内容都必须遵循《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管理规定。《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要求经营者必须采取合理步骤自律。

另外,香港管理部门鼓励电信和广电运营商相互竞争,提供电话、互联网和电视三合一的业务,有力地推动了IPTV的发展。2003年9月,香港政府向运营商香港电讯盈科公司发放收费电视牌照,牌照有效期为十二年。而香港有线电视业的翘楚――香港有线宽频通讯有限公司也在2001年获得电信牌照,在传统业务之外,获准经营电话、宽带互联网接入和多媒体业务。

为顺应技术和市场融合趋势,2006年3月,香港工商及科技局了《成立通讯事务管理局的咨询文件》,认为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讯、广播和信息科技之间的分界变得模糊,建议把广管局和电管局合并,成为单一规管机构――通讯事务管理局。随后,又了《放宽规管以配合固定及流动汇流的咨询文件》,①为广播和电信管制机构的融合奠定基础。

电讯盈科和有线宽频的运营之道

目前香港IPTV市场已形成香港电讯盈科和香港有线宽频寡头垄断的市场,由于不存在市场准入的政策障碍,这两家公司都实行纵向一体化的整合,向IPTV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并通过细分市场策略突破IPTV运营模式之困。

香港电讯盈科市场运营的成功与其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密不可分。香港电讯盈科独立控制IPTV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内容集成和网络运营。一方面,香港电讯盈科与产业链上游的内容提供商合作,根据频道收入与合作伙伴进行分成;另一方面香港电讯盈科自己能够提供宽带接入、用户计费等网络运营服务,从而直接掌控IPTV的终端用户。这种纵向整合的力度在全球IPTV经营者中间也是很少见的。

电讯盈科另一大竞争者是香港有线宽频通讯有限公司,其下属的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2001年起香港有线宽频的I-CABLE部门开始经营多媒体视频网站,宽带上网、语音电话等业务,成为香港IPTV市场一支生力军,不仅涉足IPTV产业链的内容集成、增值服务、网络运营环节,而且依靠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的丰富节目,延伸到上游的内容供应环节。

和传统电视不同,IPTV属于个性消费的准私人产品,其市场经营自然要兼顾到这一特征。香港电讯盈科“NOW”宽频电视业务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免费向用户提供的基本服务频道,譬如交通、天气和儿童等15个公益性频道;另一部分是频道套餐,按单个频道收费,用户只需按喜爱的频道付费,不必缴付基本月费。另外,“NOW”宽频电视还将用户细分成不同类型来收费。②

香港有线宽频在经营上也非常注重细分市场。为满足不同消费偏好、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需求,香港有线宽频推出三种频道包,一种是基本服务包,面向低端用户,价格较低;一种是特别收费频道,面向高端观众,按单频道收费;还有一种是灵活多样的组合套餐包,包括家庭套餐、电影套餐、新闻套餐等。

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产品策略

传媒产业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产业,开放的管制环境和有效的运营模式固然是香港IPTV迅速普及的关键因素;但是另一方面,香港IPTV经营者顾及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行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内容产品策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香港影视娱乐业发达,每年生产300多部影片,以及大量的电视剧、娱乐节目和MTV,为IPTV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另外,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香港影视娱乐业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电讯盈科、有线宽频、银河卫星等公司都播放DISCOVERY、FASHION TV、HBO等国外的电视节目,力图吸引视野开阔,需求多元化的用户。

电讯盈科为“NOW”宽频电视制定的战略目标是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电影院”。目前,“NOW”宽频电视拥有136个频道,涉及新闻、娱乐、体育、时尚、财经和教育等领域。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内容,香港电讯盈科不惜花巨资与ESPN、卫星电视、HBO、美亚娱乐等本地和国际内容供应商达成独家播放协议。另外,对于国外引进的内容,香港电讯盈科的“NOW”宽频电视都要经过本地化处理,其中超过70%的节目以中文为播出语言,或者配有中文字幕。

香港有线宽频公司下属的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是香港五大传媒之一,这使得香港有线宽频的IPTV有了充足的节目源。除了本土节目外,香港有线宽频也不断增添不同类型的国际节目。其中,香港有线宽频体育频道涵盖了重要的欧洲足球赛事,以及美国NBA职业篮球赛等。③另外,考虑到在香港居住和工作的外籍人士众多,香港有线宽频还开办专门为外籍人士服务的国际化频道,譬如环宇综合套餐中推出韩国、法国等国家的8个频道。

对国内IPTV发展的启示

虽然由于传媒产业环境、管制政策、技术演进路线、市场结构等差异,我国内地不能完全照搬香港发展IPTV的经验,但是香港管理部门和IPTV经营者所做的成功探索无疑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1.管制政策可走渐进改革之路。虽然内地不能马上建立单一的,融合监管机构,但是可以像香港一样走渐进改革之路,允许广电和电信的“双向进入”,并将内容和网络分开监管,涉及意识形态部分的内容管制由广电部门管理;而传输网络则统一由电信部门管理,等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推行三网融合的混业监管。

2.加大产业链的整合力度。虽然目前由于政策限制,我国内地IPTV经营者不能通过投资运营的方式直接掌控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但是可以通过形式灵活的合作运营进行纵向整合,使产业链各个环节畅通。

3.重视内容产品的开发。如今内地IPTV运营商存储的节目资源一般都比较少,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很难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收视需求。而香港IPTV经营者虽然在产品的交互性传播方面并无特别建树,但其延续传统收视习惯,多方拓展内容合作渠道,通过特色化内容吸引用户的策略对于内地运营商而言不无借鉴意义。

注释:

①丁道勤:《香港IPTV的规管》,《世界电信》2007年第3期。

②谢婧:《香港有线宽频与香港电讯盈科的竞争比较分析》,《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