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课外阅读;家长;指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除了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孩子阅读以外,家长在家中也应该给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辅导。家长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课外阅读书籍,并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机会并调动他们积极阅读的兴趣。
一、选择健康的阅读书籍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课外阅读书籍,这是家长首先要考虑的,因为并不是每一本书籍都适合给孩子阅读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习的程度为孩子挑选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书籍。例如孩子学习的是西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在课本里有《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等课文,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其实还有其他大作家也都写过给孩子们的信,比如冰心就曾经写过《寄小读者》,可以激起孩子对这方面的兴趣,转而进行阅读。又如学到《惠崇春江晓景》、《清明》等古诗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其实在唐诗里还有很多描写四季的诗歌,除了写春季以外,还有描写秋季的《山行》和描写冬季《江雪》等,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唐诗中寻找还有哪些诗歌也是用来描写四季的。
这样的课外阅读选择的都是和课本紧密相关的健康读物,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够让孩子有针对性地读到好作品。
二、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
除了给孩子指点如何选择课外读物以外,家长还必须指导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而不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
家长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籍,并将书籍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复述、讲故事等方法讲给家长听,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家长还可以选择其中经典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排演成短剧,并鼓励孩子在学校班会的时候组织小伙伴们一起表演。
除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外,家长还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可以对书中的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提出讨论,启发孩子独立阅读并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阅读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之后,家长可以启发孩子思考里面的钟楼怪人究竟是美还是丑,进而引发孩子思索善恶美丑之间的辩证关系。
家长还可以通过指导孩子撰写读书笔记来培养孩子的归纳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在阅读时记录笔记的好习惯,以加强对书籍的记忆。例如在阅读《悲惨世界》等人物关系复杂的书籍时,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为书籍中的主人公画出关系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清书中的人物关系,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三、调动积极的阅读兴趣
对于阅读来说,激发兴趣比强迫孩子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例如对于那些崇拜英雄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们讲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岳飞、戚继光抗击顽寇的故事,用精彩的故事片段吸引住学生,而到了关键的时候则停住不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相关的书籍来阅读。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在介绍《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书籍的时候,家长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例如“灯为什么会亮”等,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
四、创造随时的阅读机会
阅读的好习惯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能够养成的,家长要让孩子养成随时随地都阅读的好习惯,那就要随时随地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例如带着孩子玩玩具飞机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有一本童话书讲的是会开飞机和坦克的舒克和贝塔的故事,问孩子想不想阅读;在动物园游玩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动物的身上还有很多好玩的小故事,在《动物的故事》会详细说的。通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自发阅读。
除了多鼓励孩子阅读外,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榜样作用,要在家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每天晚上都陪伴孩子安静地阅读书籍,并随时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回答孩子的问题。
五、结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孩子养成积极阅读课外读物的好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必须要有极好的耐心,要发挥故事的魅力,用动人的故事引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在鼓励孩子阅读的同时也要辅导好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并经常和孩子讨论书籍中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并从读书中感受到亲子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邓世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体会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4,(19).
国外大部分学校有电影欣赏课,属于选修科目。但是目前国内的小学没有普及电影课程,让电影依附于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电影如何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呢?奏响“五部曲”,发挥电影的最大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选”――辨别良莠选电影
电影跟艺术一样,良莠不齐。小学生如同幼苗,需用心“施肥”,否则容易长歪。有些家长带着孩子随意出入电影院,让孩子接触到一些黑帮火拼、崇拜金钱等不健康的东西,久而久之,孩子以为这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会在不知不觉中受浸染。
因此,电影教学每个学期观看电影5~8部,不仅在数量上要控制,而且在质量上更要控制。凡是要求学生观看的电影,教师务必先看。如果电影有情节稍不适合小学生,在观影前,或陪同观看的时候,要跟学生解释清楚。也可以按下暂停键,跟学生交代几句,打消孩子的疑虑,让孩子有思想准备,顺利观影。比如,《哈佛女孩》讲的是女孩身处吸毒家庭,但她自强不息,让生命绽开了荆棘花,终于考进了哈佛大学。关于她父母堕落、颓废与不堪的情节,还是需要陈述善恶的。
除了内容的甄选,还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比如《放牛班的春天》,一片赞誉,好评如潮。但究竟适合几年级的学生观看呢?二三年级的孩子看得懂吗?经过商讨,确定这部影片适合五年级的孩子观看。
语文教材是根据单元主题来编写的,有“爱国”“亲近大自然”“走进古典名著”“童年记忆”“科学道理”“名人故事”等主题,电影与单元主题内容相结合将发挥更大价值。例如,主题“亲近大自然”,学习了《桂林山水》,让学生观看《刘三姐》,孩子在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对祖国的山山水水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观”――陪伴欣赏观电影
布置学生在家里观看电影,孩子看了吗?看懂了吗?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教师挤出时间来,利用两节多课的时间,陪伴学生欣赏一部影片,事倍功半。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电影课一般安排在周五的下午,学生经过一周的学习,很疲惫了。这时观看电影,既有休息放松的目的,又不露痕迹地启发孩子的思维。在这里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不要放任孩子们单独在教室看。有些教师就是这样,播放一部影片,然后自己跑回办公室,喝茶、聊天、吹空调等,而学生观看效果如何,丝毫不知。
要想发挥电影的最大效益,教师坐在学生中间,静静地陪同,会影响孩子们的态度,孩子们势必同老师一样,安安静静地欣赏影片,凝神专注,静静思考,受益匪浅。
教师还可以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或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简单地解释解释、点拨点拨;或者在电影转折处铺垫铺垫,久而久之,学生的鉴赏力会提高,如同培养语感一样。观看完毕,抛出一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三、“考”――设计题型考电影
?^看了电影,如果教师就此罢休,那是一百步走了九十九步,就差那么一点点,实在可惜!
这个时候,精心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孩子在十分钟之内就能完成,达到复习巩固电影的效果。
题目不能太复杂,如果太复杂,就事与愿违。一般是些什么题型呢?
比如简单的填空题。举个例子,观看了曹文轩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草房子》,让学生填空:电影中的主角叫 ,他跟随父亲到达的地方叫 。这样的答案信手拈来。除了填空题,还可以出选择题,例如电影《刘三姐》:刘三姐在漓江边与个地主请来的秀才对歌,打败几个对手。(A.二个B.三个C.四个D.五个),只要认真观看了影片,就能够轻松地回答。除了这两种题型,还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题。例如,观看了《冲出亚马逊》,判断:1.《冲出亚马逊》讲述的是两名中国军人在墨西哥国际反恐怖学校历险训练的真实故事。(×)正确答案:委内瑞拉。
四、“赏”――各抒己见赏电影
观看了影片,完成练习后,可以安排一节课来进行电影的鉴赏评论。可以这样做――教师抛出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例如,观看了宫崎骏的巅峰之作――奥斯卡最佳外语动画片的《千与千寻》后,让学生说:以10分制来评分,你给这部影片几分?为什么?你会怎么样跟亲友推荐这部影片?学生肯定会跃跃欲试,不吐不快。
教师继续追问:这部影片除了主题鲜明,情节曲折,还带有浓厚的日本民族特色,你能找出多少处民族特色?相信学生会迫不及待、不胜枚举。
除了学生谈体会,还可以在豆瓣影评上搜集特别精彩的影评,好的豆瓣影评不仅剖析得入木三分,还文思泉涌,让学生有拨开云雾见天明之感。
五、“写”――牛刀小试写电影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让学生写影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电影与语文的最佳契合点。有些老师不敢让学生写影评,认为学生写不出什么,但是在五年级上册的习作中,有个单元让学生写读后感,其实,影评就是观后感,就是“读”后感。
一、加强阅读,增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1.落实好阅读的量
语言的积累总是与一定的读书量相统一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据资料统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可读的文章,总量不足 50万字,这样的阅读量何以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因此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不断拓宽学生读书的渠道,循序渐进、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让学生真正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强语言积累,便于对学生的读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握准阅读的质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文质兼备的书籍。好的书是一种精神食粮,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如何引导孩子们读好书,尤为关键。那些艺术品位高、故事性强的书籍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①适合儿童读的中外文学名著以及诗歌散文等等,借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②鼓励学生多接触优秀的作文选以及与语文课本相配套的《阅读文选》、《自读课本》,从阅读中培养兴趣。③指导学生勤翻阅科普类的工具书,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指导阅读的方法
语言文字的积累得益于科学的读书方法,好的读书方法学生会受益终生。
(1)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中积极引导将课内学到的积累语言的方法及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如阅读课中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品评体味;对词语的比较推敲、玩味斟酌;对情感的体验解悟。
(2)精读与浏览相结合。精读的作品多数是与语文教材有关的文章。如《名家作品精选》、《小学生阅读文选》、《自读课本》中所选的文章,也包括篇幅不长的素有定评的作品。浏览是对一般读物较快地阅读,以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此,这些读物内容应该广泛些,不管是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历史、科普,还是报纸、杂志,也不管是国内、国外的都可以让学生阅读浏览。
(3)强化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手段。纵观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哪一位不在儿时就积累大量的诗文,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语言根基。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透彻,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殊不知越讲教学效率越低,其主要症结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可以采取以下 3个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工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一本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教师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
3)每学期补充
8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4)建“源”为“库”,学会搜集整理资料。①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主要内容的概括,人物个性的总结。或提炼深刻的道理,或摘录警言格句、精彩片断。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心得体会,为写作做好储蓄。②学做文摘卡片。课外阅读时,根据内容,择需摘录,并分门别类整理成卡片:如语文知识、人物小传、成语出处、科普常识等等。作为资料储备起来,以便写作时选用。③学会剪贴。学生平时浏览报刊杂志,能汲取大量的语文知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教会学生按目标剪辑,归类整理,剪贴成册,形成系列。这样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资料。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其原因是缺少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语言的积累。生活处处皆学问,实践活动中老师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的课余生活,也包括充实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就会想得多,记得多。这样就会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材料。
1.访中厚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讲出了多读书、多体验生活的道理。其中“行”就是要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学习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游览,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
2.仿中学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语言总是在积累中模仿,在模仿中借鉴创新。生活中孩子处处在模仿,如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人物,模仿老师,模仿父母。因此,多开展一些模仿性的表演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
(1)仿秀表演。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星、笑星其幽默的对话、诙谐的语言。学生在仿中练习了表达,在仿中积累了语言。
(2)仿家庭生活表演。家庭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场所。因此,经常组织学生演家庭生活剧:如何招待客人、怎样做客访友、怎样处理邻里关系等等。在“对话”中练习说话得体,在“对话”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另外,活动课中积极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智力竞赛、即兴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辩中学机智,赛中长知识,讲中练口才,为积累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3.观察善积
观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式,不会观察,就不会积累,也就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呢?
(1)学会定向观察。语文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熟悉的人、物进行多方位、较全面、有系统地观察,如观察学校的花草树木,四季变化;观察家庭中小动物生活习性、植物生长规律。并及时把观察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出来或记录下来,为写作积聚丰厚的素材。
(2)坚持随机观察。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空间,要求学生凡遇到新奇的、有趣的、感触深的事物及时记录下来,并且长期不断地坚持,这样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头脑中积累的语言也会更加丰富。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文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地积累语言。要使大脑的语文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勤练笔,使其像教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动机。着眼点有三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月光曲》,为了让学生理解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题目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3.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半年之后这一过渡时期。“幼小衔接”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幼儿园、小学教育之中,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音乐教育给儿童创造愉快的氛围而且能让儿童在愉快的音乐世界里陶冶自己和提高自己,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可以在“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心理过渡和多学科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过渡效果。
关键词:
音乐教育;幼小衔接;作用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半年之后这一过渡时期。“幼小衔接”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同时为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石。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少教育机构为了解决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问题,开设针对小学入学前儿童的“学前班”。学前班大多是附设在小学内或幼儿园的大班,作为入学准备班。然而,这些“学前班”内容更倾向小学化忽视了在过渡时期,儿童在角色、身份、环境、关系等多方面变化中面临诸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儿童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在幼小衔接中怎样帮助他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将会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孩子在学前、小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上会产生一个过渡时期,这其中既保留了幼儿时期的一些特征,也拥有了学龄期刚刚出现的一些特征。在这个过渡时期,孩子从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转向以正式学习为主导的活动。这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挑战的核心表现在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和提高学习能力。音乐教育贯穿幼儿园、小学教育之后学习的各个时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注重个体体验和创造性表达,注重在愉快的音乐世界里让学生陶冶自己和提高自己,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可以在“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心理过渡和多学科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过渡效果。
1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我国,孩子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小学的“起跑线”上,怀揣着对儿女的期待把孩子送到“学前班”,引起了“学前班”热潮。然而,学前班作为入学准备班,片面地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让学生在进入小学后不掉队,教学内容主要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沿用小学教小学生的方法。这种状态就像给孩子“喂饭”,老师和家长把知识点和难点“喂”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地“吃”,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违背了儿童的发展规律,不利于儿童日后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儿童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音乐教育以音乐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它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而且还可以让儿童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儿童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优美动听的乐曲中蕴含了文学的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然的美景,聆听并学习可以给儿童带来心理和听觉上的愉悦。音乐课堂注重师生的交流和学生的音乐参与活动。在气氛活跃的音乐活动中,儿童通过不同的乐曲获得音响感知,再通过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后得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的过程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儿童独立去思考,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音乐活动时,处于“幼小衔接”的儿童都积极参与,全身心地进行创编,运用节拍、旋律和舞蹈动作,结合生活观察经验创编出音乐作品。一些儿童通过自己的尝试找到节拍的强弱联系,思考作品的效果,从而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活动过程中,音乐教师会留给儿童独立思考的时间。儿童的创造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出来,儿童只有掌握这种能力才能适应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案例一:在给儿童讲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的课堂上,先让儿童模仿水牛的叫声(哞—),猫咪的叫声(喵—),小狗的叫声(汪—),敲门的声音(咚),雨点的声音(滴答)等,这些声音与儿童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获得了感性认识,了解到了这些声音的长短,激发了儿童自主学习的欲望“这些声音的长短该怎么表示出来呢?”,从而引导儿童在自己的探究中掌握了知识。案例二:在让儿童以下雨和青蛙作为素材创编舞蹈的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儿童形象的用手做出下雨点的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儿童播放a段音乐,让儿童思考怎么把动作加入到音乐片段中,儿童完成了小雨点的创编动作,表演给教师看。之后,教师用谜语“绿衣服,白肚子,吃害虫,冬休息,夏劳动。”让学生来猜“青蛙”引入。教师给儿童播放关于青蛙的视频,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给学生播放b段音乐,让儿童进行动作创编。儿童完成了这两段音乐的创编之后,把他们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小雨点和青蛙,播放音乐让儿童进行表演。整个活动过程中,儿童沉浸在欢快的学习探索之中,在独立思考和探索中把自己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创编的动作融入音乐中,亲身体验激发了儿童的自主探索能力,使他们乐于在学习中独立思考。
2通过音乐教育消除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消极情绪
儿童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主要任务是游戏,而小学教育和幼儿园要求是不同的。当儿童进入小学,学习就成为了儿童的主要任务。儿童在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和回答问题错误之时难免会有挫折感和沮丧感。音乐教育能使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其次,在音乐活动中,儿童相互配合,互相帮助,有利于得到新的友谊,建立团队精神。儿童在小学教育中的学习压力较大,而音乐教育为他们提供了表达的窗口。消极情绪的及时宣泄让儿童的心灵得到释放,有利于儿童正常人格的形成。案例一:在音乐活动中把一个班的儿童分为几个小组,在表演中,组员配合默契的小组将获得教师给予“小红花”的奖励,每个星期选出获得“小红花”个数多的小组为优秀小组,同时为获奖小组中的组员颁发荣誉证书和小奖品。通过这种形式,让团结互助意识在儿童得到强化。案例二:音乐欣赏活动是指通过聆听音乐,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定期开展舒缓儿童压力的音乐欣赏活动,活动前发给每个儿童一张白纸,教师为学生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引导儿童随着音乐,放松自己,让儿童在舒缓轻松的音乐环境中,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写在教师之前发的白纸上。通过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用音乐作为引子,把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写在白纸上,在儿童宣泄完不良情绪之后,儿童在美妙的音乐中放松身心,不再对难过的事所纠结。儿童通过音乐欣赏活动,不仅能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而且还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欣赏和审美能力。美妙音乐有助于儿童消除不良情绪,使儿童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达到心理健康的效果。案例三:在音乐活动中,优美的音乐为儿童提供了轻松的氛围,儿童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从而使他们放松身心。每个儿童的天赋和能力不同,但他们在音乐世界中都能培养自信心。在儿童才艺展示和游戏中,通过展示,由之前的扭捏、羞涩再到热情、自信地全身心投入。这使儿童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3通过音乐教育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会全面安排儿童的学习和督促儿童学习,但小学阶段与幼儿园阶段不同,小学阶段要求儿童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认真听课,在学习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儿童在3至12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此期间,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小衔接”时期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十分重要。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儿童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适应小学教育。音乐教育具有游戏性,“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还没有明确的学习概念。儿童音乐活动是在音乐背景下,按照音乐要求的游戏。这种游戏性的活动,既让儿童了解了知识,也让儿童得到了快乐。活动过后,儿童会问教师,下次玩什么。音乐教育的“游戏性”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奠定了基础。在音乐活动讲解完要点时,就是儿童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的时候。教师利用儿童爱玩游戏的天性和对时间的把握,对儿童的行为习惯提出要求,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在音乐活动轻松、活泼的氛围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案例一:在音乐活动过后,儿童很开心,此时,教师要求儿童把音乐活动中的道具整理好放回到道具箱中。把写有编号的小道具按分类放好,把头饰、铃铛、小鼓等放在规定的盒子中。此时,教师提醒儿童,道具数量都是一个人一个,如果儿童没有整理好而遗失了自己用的道具,那么下次在活动中就没有道具。这样一来,儿童就会认识到保管好道具才能参加活动。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和管理能力。案例二:音乐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儿童参与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在“拔萝卜”的音乐游戏中也是一样。首先,儿童要认真的听教师的安排,哪个孩子扮演“萝卜”,哪个孩子扮演“拔萝卜”的老爷爷,哪个孩子扮演帮助老爷爷拔拔萝卜的老奶奶、跑来帮忙的“小弟弟”、围观的“小花猫”、“小老鼠”和“小黄狗”。然后教师再分别给扮演这些角色的儿童示范,让儿童学习怎样表演。这是“拔萝卜”游戏的关键。如果儿童没有认真听教师的要求,将会无法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体会游戏中的快乐。当别的孩子在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时候,由于自己没有认真听老师要求,无法参与在游戏中,是一件很沮丧的事情。在游戏的表演中,教师要求表演的儿童互相交换角色扮演,让儿童互相观察交换角色的小伙伴在表演时动作有没有做错。如果小伙伴在交换角色的表演中,做错了动作,其他儿童也会进行提醒,并给做错动作的小伙伴以正确的示范,这更让儿童认识到在活动中认真听讲的重要性。这种游戏类型的音乐活动很好地促进了儿童形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将会渗透到儿童以后的学习当中。
4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知识综合性体现较强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灵活地把文学、美术、体育、舞蹈等知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创新能力,能更好的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例如,在教学中把语文融进音乐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又能培养儿童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欣赏能力。案例一:让儿童欣赏《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时,配以朗诵张若虚的同名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再配上一幅有江、有月、有花的江南水乡山水画,优美的旋律加上深情的朗诵、一目了然的美景,就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这种由声入情、由情入景、再由景生情的引导下,既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案例二:让儿童《精忠词》、《梁祝》、《阳关三叠》等音乐的同时,教师为学生讲述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唐代诗人王维把诗人送友人西出阳关时的伤感等等这些创作背景。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文学视野,也能让儿童在故事的背景之下更好的理解音乐。综上所述,以音乐教育为铺垫,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既可以缓解他们在“幼小衔接”阶段中的不适应所带来的焦虑,又将学习“授之以渔”,从而顺利的完成小学教育中学习任务。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引导儿童从心理上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为儿童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金鹭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02.
[2]潘朝玉.早期教育与非智力品质的培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
那些童年影像的“前世今生”――怀旧动画片六一故事汇
最近几年的六一儿童节,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含义与情感元素。从1980年到2008年,29年过去了,伴随着《铁臂阿童木》开播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如今正在成为建设中国社会的主流群体。这是第一批对动画片有着异常执著与特殊情感的成年人。六一,正在成为越来越多70后、80后所津津乐道的谈资。
国产篇
上世纪80年代,孩子们能看到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作品不胜枚举。但是,上百部的美术片多是以单片形式出现的,时长多在10分至20分之间。而系列动画作品则屈指可数。不过,在那个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年代,上美厂的作品是出一部火一部,五部经典的TV版美术片所引起的轰动与创造的辉煌,至今后无来者,不知道这算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还是中国动画的悲哀呢?
葫芦兄弟:全新数码电影六一上映
1986年出品 13集 魔幻
此前传出的有关《葫芦兄弟》最新进展的新闻让人云山雾罩。很难想像“好男儿”的帅哥们怎么来演绎那些浓眉大眼的葫芦娃们?个人看来《葫芦兄弟》浴火重生的最好方式就是拍摄动画电影。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在2008年的6月1日,全新打造的数码电影版《葫芦兄弟》将现身大银幕! (很怀疑上美厂的领导是不是瞅准了今年这个六一是星期天啊)当年唱着“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的兄弟(姐妹)们,闲着也是闲着,呆着也是呆着,冲着上美厂这几个字,带上孩子去捧捧场吧!不仅仅是怀旧,也给每况愈下的上美厂些许的鼓励……
黑猫警长:全新剧集蓄势待发
1984年出品 5集 童话
在上美厂迎来建厂50周年之际,有关《黑猫警长》将拍续集及电影的传闻甚嚣尘上,不绝于耳。对于怀旧动画迷而言,一直想不通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年的电视台将“食猴鹰”一集(《空中擒敌》)播了不下数十遍,而大结“吃猫鼠”一集(《会吃猫的娘舅》)几百年也不播一次,让人郁闷不已。好在这一次黑猫警长终于要再度发威了,不过,老实说,黑猫警长重出江湖是否还能打动哈日一族的心,确实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许正在基于这一考虑,上美厂的黑猫警长制作计划虽然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但对外则始终是守口如瓶,让这一昔日的经典卡通英雄的未来之路变得更为为扑朔迷离。
阿凡提:缺失的童年记忆何时梦圆
《卖树荫》、《种金子》这些家喻户晓的动画小品段子,就像一颗颗珍珠,串在一起时就成了我们关于快乐童年最美妙的回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几集当年是在电影院里作为正片前的序章而播映的在那个年代让人颇为震撼。只可惜,时值今日,我们也没有看到阿凡提故事的完整剧集。在这个怀旧之风愈刮愈烈的年代,几乎所有的怀旧经典动画作品都在旧瓶装新酒,只有阿凡提却始终无人提及。东方不亮西方亮,动画作品方面的裹足不前,给图书收藏以充足的炒作包装空间,当年与动画片同步推出的同名小人书连环画,价格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不知道这是否对上美厂有所启示呢?
金猴降妖,久违的主题曲再度响起
1985年出品 6集 神话
小时候并不知道《金猴降妖》是一部标准时长的动画电影。它在中央台播出时被剪辑成了6集,每集约15分钟左右的TV版动画片。原本的动画电影是没有主题歌的,可能是为了符合TV版的播出惯例,这部动画电影在变成6集系列动画片后加上了一首主题歌。大概连编导也未曾想到,多年之后,孩儿们对《金猴降妖》一片的内容已经渐渐淡忘了,但一提起那首脍炙人口的“一双火眼金睛,一条虎皮腰裙”时,仍然兴奋不已。这首让无数怀旧动画迷苦苦寻觅了多年的主题曲,终于随着“限量珍藏版”《金猴降妖》DVD的发行而再度响起。当久违的旋律重新萦绕在耳畔时,那种百感交集的心绪真是难以言表。
邋遢大王奇遇记:鸡肋音像制品欲说还休
1986年出品 13集 童话
“小邋遢,真呀真邋遢……”《邋遢大王奇遇记》居然让当年的小学生记住了两个异常难写难念的“生僻字”,而有关它的话题,总是带给怀旧动画者淡淡的伤感。当年的孩子们绝不会料到,《邋遢大王奇遇记》居然成为上美厂奉献给中国孩子的最后一部经典TV动画作品,从此以后,直到今天,上美厂乃至中国大陆再也没有创作出一部可以传世的经典原创之作。更可惜的是,这样一部具有断代史意义的精品之作,至今却仍以画质拙劣的VCD格式出现,在《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优秀作品纷纷传出将数码修复的消息后,有关《邋遢大王奇遇记》的影像修复出版计划依然遥遥无期,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海外篇
当有人告诉你阿童木今年45岁、蓝精灵今年50岁时,你是否对童年、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呢?是啊,时间过的实在太快了,当我们站在30岁关口的时候,那些伴随着我们度过快乐童年的“卡通明星”也在日益的老去,借助时光隧道,当我们回到它们的诞生地时,会惊奇的发现,它们的本来面貌与我们当年印象居然会那样大相径庭!而当我们搜索它们的最新消息时,又会惊喜的发现:它们正在重返我们的视野……
铁臂阿童木:黑白电视机看黑白动画片
1981年中央电视台引进 52集 科幻
许多年后(确切的说,是到了20世纪的最后一年)才知道,当年看的《铁臂阿童木》居然是1963年日本首播的黑白版。天啊,几乎没有什么人会记得当年的“阿童木”是黑白的!原因很简单――1981年的时候,家里有彩色电视机的寥寥无几,那会儿有电视看,有动画片看已经是种莫大的享受了。“黑白电视机上看到的图像自然是黑白的”在这种逻辑的推理下,居然没有人怀疑片子本色是没有色彩的……09年就要到了,全3D的动画电影版《铁臂阿童木》将如约驶入电影院,今昔对比,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蓝精灵:主题歌原是正宗“中国造”
1986年广东电视台引进 27集 魔幻
2008年,“蓝精灵”50岁了!从好莱坞传来令人高兴的消息:小时候给我们带来无数欢乐的“蓝爸爸”、“蓝妹妹”、“格格巫”、“阿兹猫”终于要成为电影的主角了。全新的3D动画电影“蓝精灵”将拍成3部曲,第一部将在年底与观众见面。这无疑是件让人开心的事。不过这里要讲的却是个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如果你以为那首传唱至今的《蓝精灵之歌》只是美国原版的中文翻唱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直到最近,我们才搞清楚这个铁的事实――“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这欢快活泼的主题歌是正宗的中国造!不仅仅填词的是中国人,作曲者更是知名的音乐家郑秋枫,他的代表作《我爱你,中国》,莫说是你我 了,就是咱爸咱妈也没有不知道的吧。真是没想到啊,传唱了20年的经典歌曲,直到现在才知道是地道的“中国货”。
聪明的一休:央视版再汇经典
1984年广东电视台引进辽艺配音 52集 传说
1984年,辽艺配音版的《聪明的一休》开始在各地方电视台播出,它所创造的轰动效应决非现在的动画可以企及――一部连家长都支持孩子看的片子……谁都未曾料到,这部当年原本在各内地电视台热播的儿时经典,现在居然会被央视收入囊中。在2008年的五一,央视少儿频道开始浓墨重彩的推出这部传世之作,虽经重新配音,但令人惊喜的是,一休还是那个一休,新佑卫门还是那个新佑卫门,小叶子还是那个小叶子,翻译版本完全遵照83年的辽艺版,实着人让感动。于是每晚八九点钟的黄金时段,央视少儿频道又多了一大帮成年观众……虽然一休的影碟早已面市,但通过电视台播出收看这部久违的老片,真的感觉又重回到童年。
流浪记:一个持续了20年的错误
可能有人已不记得那部催人泪下的励志动画片《流浪记》的故事,更有N多人会将其与央视版怀旧动画名作《三千里寻母记》混为一谈。但相信很少有人不记得那首优美动听的粤语主题歌“落雨不怕,落雪不怕,就算寒冷大风雪落下……”80年代当红童星孙佳星的这首动画主题歌,让当年无数的孩子为之动容。不过事隔多年后,我们终于弄清了一个问题:尽管歌曲中那句感人肺腑的“我要找我爸爸,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是那样的令人难忘,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因为本片的内容是不折不扣的找老妈的故事。于是这个问题变得让人匪夷所思,如此大的错误,在那个电视资讯极度匮乏的年代,却可以持续而不会被察觉,并且维持了如此长久的时间……
太空堡垒《暗影编年》依稀可见年迈的英雄
对于怀旧动画片、科幻迷,配音迷来说,《太空堡垒》就是一个完美的成人童话。它让童年的孩子对动画片有了颠覆性的认识。缠绵悱恻的爱情与突越时空的星战交相辉映,佐以上海电视台众多一线配音演员的绝佳演绎,让人终生难忘。92年以后,太空史诗嘎然而止,留给观众们无尽的猜想……2008年绝对是一个令所有太空堡垒迷热血沸腾的一年:5月全新的动画电影《暗影编年》DVD终于在中国上市出版,沉寂了十五年之后,我们终于能在这部续作中再次看到瑞克・卡特的风采,垂垂老矣的面容,让人再次感受太空史诗带来的心灵震撼。
麦克瑞一号:张涵予早年的配音佳作
1988年北京电视台引进 26集 科幻
在怀旧动画片中,《麦克瑞一号》、《变形金刚》、《太空堡垒》是公认的“怀旧机甲三部曲”,而《麦克瑞一号》作为国内观众看到的最早一部机甲合体的动画片,其中怀旧FANS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与《变形金刚》、《太空堡垒》怀旧配音版DVD在国内大行其道的境遇相比,《麦克瑞1号》的动静却几不可闻:其音像制品迟迟不见遗影,让怀旧的人更加心切。而片中查格尔博士那苍劲有力略带沙哑的嗓音给当年小观众们留下了“过耳难忘”的印象。几乎没有人知道,成功塑造这个英雄声音的正是《集结号》的男一号张涵予。2007年的岁末,一部《集结号》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了一把,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谷子地”,记住了“张涵予”。却不曾有人知道,这个一夜成名的名角也与我们的怀旧动画有着不解之缘……
非凡的公主希瑞:20年后揭开身世之迷
“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还记得这熟悉的魔咒吗?《非凡的公主…希瑞》和《宇宙的巨人一希曼》可能是怀旧动漫迷最早接触到的有关男女“超人”的作品了。自2006年起至今,北视版60集“希瑞”全部出齐。然而不只如此,希瑞大电影《宝剑的秘密》也推出了,此举让无数的希瑞迷们第一次有机会通过一部85分钟的动画电影来全面了解“希瑞‘的身世之谜。实在是一部难得的“历史教材”。在这部怀旧动画电影中,我们终于知道骷髅王原来是霍达克的学生,而阿多拉多年前曾是霍德人的“帮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又一个二十年的不解之缘。
倒退20年,我们的游戏童年
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年代,动画片要等播放时间,游戏机不能随时尽兴,还记得是什么让我们度过课后的闲暇光阴么?扳起手指,我们来数数下面的游戏,好好回忆下那些游戏的时光……
集体游戏
三人以上才可进行,非常有利于团队协作与沟通。有些还需要初级的人员调配以战术协调能力。依稀可见如今部分企业管理人培训课程的内容…
跳皮筋(男女皆可)
“小皮球,香蕉梨,玛丽开花二十一。”边跳边念的这些唱词,是“小皮球”;其他如“跳茅坑”是最简单的“入门级别”一般都是两人撑筋其余人跳,但还有一种六人玩法俗称“三角筋”,撑起来皮筋呈三角型…理论上,跳皮筋不限男女,很多人以为跳皮筋是女孩的“专属”项目,但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形来看:男生们跳起皮筋来是相当“彪悍”的……
沙包
小小沙包一般有两种玩法 丢沙包和夹包,丢包用手,夹包则是用脚。丢沙包是三人以上游戏,分出攻方和守方(这里容易歧义……攻方负责用沙包砍中间人,守方在中间,被“砍”中即PASS,但如果接住包不落地,就可以“加命”,多一人上场,夹包是双方游戏,两人、多人均可,分出“楚河汉界”,夹住包尽可能远远“丢”向对方区域,对方无法将其丢回,即告失利……
跳绳
分集体和单人,但无论哪种都很有技术含量,而且绝对是体力活儿。集体为两人摇绳,其余人依次跳过长绳;个人项目更是花样百出:单摇,双摇、编花……那时市区的不少学校间还开展跳绳比赛,跳绳也因此晋级为“竞技项目”。
跳山羊
一般俗称“跳马”,一人弯腰平身站立,其余人借助奔跑手撑跨越过去,一般是所有人每跳过一轮高度增加一点,跳不过去的第一个“输家”继续做“马”。此项活动来源于体育课中的“跳山羊”和“跳箱”,因此运动神经不发达的通常搞不定。诀窍的重点不是助跑速度,而是腾空瞬间,空中的平衡感与手撑的位置……
老鹰抓小鸡、木头人、捉迷藏、丢手绢等
相比前几种游戏,由于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且更适合“人数势众”的环境,因此显得更平易近人。更作为那个时代的孩子,有几个没玩过?
非集体游戏
独乐乐也是乐,当几个臭味相投的死党聚在一起时,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跳房子&过家家&吹泡泡
之所以把这三项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基本都是女孩专用。跳房子算是“技巧项目”。但也只需在地上用粉笔画几个格,前几个格子中丢一个标志物,优雅地开始跳,而过家家和吹泡泡更加随心所欲,恩,难怪说女人天生浪漫,这不,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了……
弹球
如果你是个男孩,别说没玩过这个1只是几只小小的玻璃球,却也能消磨放学后一下午的时光。没有时间、地点、人数甚至道具的限 制。规则也简单得出奇,只看谁能是神射手,把其余人的球都弹开。不过由于比赛用地都是地上,所以……
拍洋画&拍四角
重点都是一个“拍”字。只不过~个是拍花花绿绿的纸片,一个是拍自己手叠的纸方块。规则也差不多,简单说就是把正面拍成背面,再把背面拍成正面。和弹球一样简单地出奇,也正是许多孩子满身是土,回家挨揍的元凶。
抓虫子&拔根&玩沙子
相对来说,这几种都比较简单,花花草草、鱼鱼虫虫。抓了虫子多半为了吓人使:除非是捉蝴蝶蜻蜓,否则家长一听到小朋友大叫,就知道你又闯祸了,而玩沙子多半会弄满身泥土,想在家长面前混过去势比登天,相比较下还是拔根(用树叶根部缠住互相拔)比较不容易留下“证据”
玩具篇:在那个时代,玩具是用来玩的……虽然现在看来。绝大多数当时的玩具造型有点土气,但对于、80年代的孩子来说,童年的颜色却如这些曾带来快乐的玩具一般鲜艳至极。
铁皮玩具
相信在那个年代,城里的孩子没有几个没玩过铁皮玩具的。从小汽车到外星飞碟,从吃米小鸡到螺旋桨飞机……颜色一般是非常醒目的红、黄、蓝、绿。白等。另外就是因为是铁皮所以相对其他玩具非常“皮实”――因此常常被淘气的男孩子们用来撞着玩…
1、惯性一般是小车、飞机居多,没有动力来源,行进需要靠手推。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用手一推就跑起来噶啦噶啦响的各种小卡车、面包车,
2、发条:铁皮玩具中,上发条的种类有不少,大小各异,形态万千。拧好发条,有的可以旋转,不过多数都是向前行进或者翻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发条就翻跟头的猩猩、或者带螺旋桨的飞机。
3、电动:算是比较高级的种类了,有铁皮也有塑料。使用几节1号、2号或5号电池。一般有声光效果,交通工具可以自动行进、转向,动物则可以走路、发出叫声或其他模拟动作。电动小火车、“母鸡下蛋”等都是代表品种。合金小车:环球的火柴盒小车占绝对主导地位,比例也不像如今1/24、1/48、1/72这般“规整”,诸如1/59、1/78的小车比比皆是。反观现在占据市场的风火轮和TOMY小车并没有现在这样的“份额”。只可惜现在看来颇为珍贵的合金小车,当年的命运却是用来钻沙洞、或者模拟撞车现场等等。不过还是那句话“玩具就是用来玩…”
变形金刚
不知道是多少男孩子心中的“梦幻玩具”――对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孩子来说,变形金刚是一个不可抹去的童年符号。从没有哪个玩具像变形金刚一样,让商场的柜台前变成战场――家长们奋力从汹涌的抢购大军中“凯旋而归”,孩子们脸上便露出胜利的喜悦――那通常是他们考试百分的“战利品”……学校门口的玩具摊也没闲着红红绿绿大小不等的玩具、贴纸;几块钱的拼装版和盗版玩具,只要它们“长”得像那些机器人,就不必担心缺乏拥楚。哪个孩子有了玩具,必定会在极短时间内“周游”全班甚至几个班:变形金刚玩具从来不缺拥护者,也从来不乏高昂价格,“白菜价”的玩具,从儿时至今依旧是不少人的梦想……
纸风车&纸飞机
在所有的纸手工中,恐怕没有哪种比得上纸风车和纸飞机的群众基础。以至当这些孩子们长大后,流行歌曲中都出现对它们的回味(当然这是后话)。甚至出现过上课铃已响,老师跨进大门,一架肇事的纸飞机悠闲地划过教室领空,落到讲台上(纯属自找)的不幸事件……
积木&插板&拼装玩具&魔方&万花筒
这是一组充满神奇的玩具 用光怪陆离来形容万花筒的世界,最合适不过……那时的我,们还不知“LEGO”这四个字母作何解释,但无论幼儿园、学校或是家里,都可以找到那些或长或方、或扁或圆。或塑料或金属的东东。拼插、叠摞,甚至拧螺丝、插片。于是汽车、动物、甚至宇宙飞船就这样诞生,象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无所不能……而魔方更是让人匪夷所思,那九个看似完全不搭的彩色方块是怎么从无序状态七扭八扭挤在一起的?简直不亚于那个眼镜男孩破解的一个个迷案……
塑料兵人
一种很小的塑料军队小人,有绿色、棕色等。现在看来比例大约1/72。有指挥官、射击手、狙击手等,甚至还有骑兵出现。现在回想,用来摆放沙盘,做战争模型其实是相当不错的。
贴纸&火花
贴纸,又是一个“全民级”产品,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分男女人人有份:从汽车飞机到圣斗士,从变形金刚到宇宙大帝、百兽王,从歌星演员到电视剧照……相比下火花则简朴不少,并且题材较为较为古典西游记、红楼梦、水浒等等。
竹蜻蜓&放风筝
用手一撮,竹制或木制的竹蜻蜓就轻轻摇摇地飞上了天,来比赛谁飞的高。或者拽着自制的画得像花猫一样的风筝,边用力拖着跑,边气喘吁吁地抱怨飞不起来。天上的玩具飘飘荡荡,底下跟随着的便是孩子的笑声……
漫画书(连环画)
严格说来,漫画书(连环画)不算玩具,但只能在课余时间出现的它们,常常被老师和家长当作“不好好学习”的“罪证”,于是没收也是自然的命运。尽管如此,一本本私下传阅翻看的漫画书却以星火燎原之势,在班级间流行开来。至今《城市猎人》、《女神的圣斗士》、《机器猫》、《Q太郎》、《七龙珠》……一长串的名字依旧耳熟能详。
警察抓小偷
一种多人玩的游戏牌,包括布告、法官、警察、小偷、土匪或者强盗等,由“布告”发逮捕令然后法官指派警察,查找要抓的犯人,还有数量官、轻重官、花样官,皇帝皇后和打手,负责输家受罚时的惩罚类别…现在看来,某种意义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它或许是现在流行的杀人游戏的雏形呢?
强手棋&军棋&跳棋&斗兽棋
现在如果说起地产大亨,很多人还无法对号,但如果提到“强手”的名字,恐怕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哦,那个啊,小时候玩过!”虽然那时并没有引进正版,但这款经典的益智游戏恐怕是儿时的我们为数不多“与世界接轨”的机会了。而军旗、跳棋等棋类游戏,按那时的话说,那叫“开发智力”……
小屏幕无尽世界,纵!
关于电子游戏的记忆总是有些莫名尴尬:你正想回味一下当年和朋友们挤在电视机前大呼小叫、你抢我夺的欢愉,但同时也会有一些诸如“电子海×因”之类不着四六的“历史名词”一起蹦出来在你眼前聒噪……
红白机以及怀旧
中国的孩子们接触家用游戏机,大抵是从红白机开始。这台曾经风靡全世界的游戏机学名叫做Nintendo Family computer,也就是“任天堂家用电脑”――看来天下人同此心,明明是玩具却不叫玩具,非得把它往“电脑”上面靠,一个劲儿的骗着家长们掏腰包。因为它的外壳由赭红和白两种颜色组成,所以也就得到了“红白机”的昵称。
与现在流行的PS3、xbox360等游戏相比,红白机的画面和音响效果如同来自原始社会一样粗糙,但是“第一次”的体验却永远都 是最美好的。当年为红白机而迷恋的孩子们,如今早已长大,甚至为人父母,但曾经的那种感动却永远无法磨灭。前几年,任天堂公司曾经推出过纪念版的GBA掌机,它的外壳被涂装成经典的红白两色,怀旧意味十足。尽管比起普通的款式来价格要高出不少,但人们依然对它趋之若骛。因为每一个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记得,那红与白两色之间,承载的是自己少年时的梦。
兼容机、学习机
每一种游戏机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当下一代的游戏机问世的时候,“前辈”自然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说起来好笑,当红白机在日本、欧美的市场上退役以后,它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国内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力。甚至直到今天,你没准还能在一些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发达的地区看到它的身影。这就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兼容机。
所谓“兼容”,指的就是可以运行红白机的游戏。再说直白一点,其实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盗版”,仿造品而已。当然,这些事情用不着我们去操心。只需要知道,兼容机和红白机一样,能够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而且价格要更加便宜――当然,大多数的质量和做工也没法和原装机相比,牺牲总是要有的嘛。这些兼容机在造型上也花样百出,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模仿其它新型主机的外形:比如世嘉公司出品的Mega Drive。索尼的Playstation等主机,都曾经成为模仿的对象,让人不由得感叹fmpossible is nothing。
更有意思的是“学习机”。90年代电脑热刚刚兴起。不菲的价格又让大多数的家庭望而却步。一些精明的商人便趁势推出了“学习机”,并且通过广告大肆鼓吹它“开发青少年智力”的功能(大家是否还记得那段“你拍一,我拍一的”的广告词呢?啊呵)――其实无非还是一台可以用来玩游戏的兼容机,再加上打字,英语单词记忆等一些简单的功能。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所谓“学习”功能倒是次要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把它当成游戏机在玩吧……
“高K合卡”、“老四强”
最早的游戏机游戏程序和主机硬件是一体的,后来才出现了“卡带”(游戏程序的媒体)与“主机”分离的形式。玩家只要更换卡带就能玩到新的游戏,而不必重新购买整台游戏机,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红白机的卡带就是那时我们心目中的至宝,拥有一盘热门的卡带可以说是颇为值得骄傲的资本,也常常用来作为交换的筹码。
有很多卡带都会标明里面游戏的容量,比如“32K”、“128K”之类。那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数字的确切含义,只是认准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和金戒指一样,游戏也是“K”数越高越好。其实现在想想倒也没错:当年那些容量比较大的游戏,通常也都是一些大制作,质量当然不会低到哪儿去。所以,在大家交换卡带的时候,对比K数就成为很重要的议题。不幸的是,万恶的盗版商人洞悉了我们的这种心理,在一些制作低劣的游戏包装盒上也堂而皇之地印上“高K合卡”之类的字样。后来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修改过的程序,将一个游戏的每一关都拆分出来,然后做成合卡,把一个游戏当成几十个卖――如今回想,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当然,经过长期的“去芜存菁”,也有一些优秀的游戏成为公认的经典。像《超级玛丽》、《恶魔城》、《大金刚》之类的名作自不必说,还有一些游戏经常以合卡的形式出现,也可谓是黄金搭档。例如《魂斗罗》、《沙罗曼蛇》、《绿色兵团》、《赤色要塞》这四个都是让人百玩不厌的射击类游戏,它们的合卡就被称为“老四强”,绝对堪称当时最抢手的卡带之一。
呸呸,童言无忌
玩游戏总有失手的时候,外国人管这叫做“Game Over”,直译过来就是游戏结束了。中国的玩家却比这直接的多,只用一个“死”字来指代。究其原因,大概是当时的游戏以打斗、射击类为主,玩家所操作的角色被敌人打倒、驾驶的飞机被敌人击毁,当然就是“死”。久而久之,“死”和“游戏失手”就画上了等号。像《桌球》、《赛车》之类和“死”八竿子打不着 的游戏,也免不了一“死”。
如果是一个人玩游戏的时候倒还没什么,可是当几个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死”便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通常的句式有如下几种:“哎呀,我死了!”、“你怎么又死了,玩得真臭”、“快来啊,别把我拖死了”……逢年过节本来正是大家一起开心玩游戏的好时机,可就因为这个“死来死去”的缘故,难免遭到家中长辈的呵斥:“大年三十的,小心触了霉头,都不许玩了!”
五味杂陈的街机厅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街机厅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力的地方首先,街机厅的游戏肯定比家里的好玩――原因很简单,想一想两者的造价成本差别就知道了。其次,在街机厅玩游戏能够获得完全不同的满足感。在家里玩游戏,你只不过是在和电脑程序较劲,在街机厅的众目睽暌之下,你却是与活生生的人比赛。如果获得胜利,那种满足的感觉简直能让你飘飘欲仙。
可街机厅也是一个让人提心吊胆的场所。那里聚集了太多的陌生人,而年幼的我们总是处在“弱势”的地位。有些时候是自己吓自己,总觉得兜里的压岁钱会随时不翼而飞;有时候也确实会碰到吊儿郎当的小混混,向你勒索几个游戏币。当然还有老师、家长们苦口婆心的劝导:街机厅是坏孩子们呆的地方,好孩子不许去……
现在再去街机厅,早已不同往昔了。随着家用游戏机技术的发展,街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不可取代。更多的人选择了自己在家玩,而不是去街机厅。很多著名的街机游戏厂商,也纷纷退出了这个持续疲软的市场。现在的街机厅似乎少了一丝混乱,多了一丝秩序,但同时也失去了原来的那一份激情。
Game&watch和俄罗斯方块
除了摆在电视机前的“家用机”、街机厅里的“街机”之外,可以随设携带的“掌机”当然也是我们的挚爱。当然,那时候的掌机不像现在的PSP那样,有那么多的功能。掌机的特点就是小巧、便携,相信老师们最深恶痛绝的也是它的这个特点。因为小巧,我们可以把它藏在课本后面,假装在认真读书,其实却在拼命发射炮弹……当然,一旦露馅,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