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江花月夜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1篇

而今这届学生又该学习本篇了,我决定让自己先当一次学生,看看他们如果作为讲解者,是怎样抓住同龄人的心的。有一个班的学生讲了三课时,精美的图片、经典的鉴赏文字、名家的朗诵、优美的乐曲,还是让讲台下的学生一头雾水。作为听讲的我却有所领悟,也让我理清了讲授本课的思路。于是,我又用一节课时间带着学生重新走进《春江花夜月》,进行了40分钟的芳香之旅。

我首先让学生数带“月”字的句子,然后明确:全诗一共36个单句,其中15句带有“月”字,虽然21句不含“月”,但是我们看到这21句都是围绕着月,写月之踪迹,月下之景,月下之人,也可说是句句含月,紧紧围绕着月夜在写景抒情。

先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月下美景如何?因为有了前面学生的讲解和准备的精美图片,此时学生们都不约而同说出了“宁静”“淡雅”“柔美”等词汇,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为强化这种印象,我说,张若虚月夜下的春、春江、江花、花月,不同于白居易的日光下的春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蓝”是那般绚丽璀璨,生机勃勃,而“春江花月夜”是恬静的,素雅的,澄明的。

我接着引导学生去发现,张若虚笔下的月光都照到了哪些地方。学生在诗句中找到了“海上 ”“江流”“芳甸”“花林”“空里”“汀上白沙”“江天”“空中”以及后半部分的“明月楼”“妆镜台”“捣衣砧”“海雾”甚至“碣石潇湘”等等明确表示地点的词汇,却没有发现“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中“何处”“何年”的深意。我启发学生:相关的“滟滟随波千万里”“江畔何人初见月”这两句里的“千万里”和“初见”,表明诗人的思绪已从眼前的实景联想到了千里之外的、千年万年之前的虚境,他在想象,凡是月亮照到的地方,都会有流光,都会有美景,而最早看到这些美景的人是谁?他们在哪?“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类绵延,千万年之后的人类仍然会守望着这轮明月。此番对于词句的逐层分析,我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作者的思绪中。

我仍然从诗句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宇宙观。我问学生:此诗除了句句带“月”,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恍然,疑问句最多,“何处”“何年”“何人”“谁家”等字眼不时出现。我明确,这说明作者在这个月明之夜一直在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思考人类的本初,在思考人类的未来,“初见月”的那个个体生命已经消失,“无穷已”的人类还在不断绵延。换句话说,他在思考宇宙间天、地、人的关系。在这样一个有月亮陪伴的星球上,什么是瞬间、什么是永恒,面对个体生命的瞬间,和人类整体命运的永恒,面对宇宙的永恒,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他的态度和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以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基本体会到了鉴赏文字里的解析,“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类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这一课结束了,带领学生理解感悟诗歌美境的芳香之旅也结束了,而我个人对于教学探索的芳香之旅还没有结束,我体会到如下两点:

首先,在解读文本上,教师不应把名家的鉴赏强硬地加在自己和学生头上,而应把文本和名家的解读吃透,咀嚼消化,让它们真正变成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当然,这种带着个性化的解读绝不能凭空想象,生硬捏造,否则就是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2篇

一、趣味式欣赏

趣味,就是让学生为美而陶醉,为美而震撼。

1.引领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诗眼”、点睛之笔去欣赏

抓住了“诗眼”,即抓住了“纲”,“纲”举了,“目”便张了,自然不需去字字讲、句句讲。如: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指导学生去感悟“闹”“绿”的妙处,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及后人的评价,这样整首诗的意韵、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2.引领学生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描绘的具体情境,实现情感迁移,意念迁移,进而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3.引领学生感悟比喻的精妙之处

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进而感悟比喻的生动形象。

二、应用式欣赏

学生感悟到古诗词浓浓的美后,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大显

身手。

1.举办古诗词诵读沙龙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再让学生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演绎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2.让学生诗画互配

(1)让学生为名画配名诗

画配诗,既能激发学生读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对诗词意境的体会。如:宋代名画家郑南的《》图,让学生配上咏的诗句;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可配上柳宗元的诗《江雪》。

(2)让学生自己为诗词配画

学生欣赏了古诗词后,为诗附画,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或许涂一抹云霞,或许勾一泓清溪,或许描三两青峰,那都是学生欣赏的收获,是一种美的放大与提升。

(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景配诗

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四季景色、山水树木、花鸟虫鱼的诗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吟诵相关的诗词。如:见时吟诵《咏菊》《赠刘景文》;赏月时,吟诵《静夜思》《春江花月夜》。学生见识多了,积累厚实了,则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引得他们“诗兴大发”,久而久之,学生便“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4)作文中主动运用诗句

鼓励学生作文时引用相关诗句,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同时还能赋予学生成就感,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

三、表演式欣赏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唱古诗、随音乐舞蹈,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首先,学校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古诗韵氛围:走进校园,你会看到一个立体的古诗词“雕塑”――花园里、橱窗中、教室内都呈现着斑斓的古诗词;走进校园,你会听到悦耳的童声古诗词歌曲演唱――学校的铃声就是童声古诗歌曲演唱。其次,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古诗词朗读比赛,师生古诗词绘画比赛等等。再者,让古诗词欣赏切切实实走进教材,音乐课唱古诗词歌曲;美术课给古诗词配画;各科课堂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词。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诗文 现代文 写作

古诗文的历史久远,跨越时空,博大精深。我们对古诗文进行复习时,应以阅读课内古诗文为主,适当拓展。强调能阅读浅显的古诗文,能理解常见实词在古诗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重点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对重点字词的记诵、注解,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等。因此,在中考语文的复习中,教师应让文言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学生对古诗文的陌生感,提高复习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用真实感悟来导入古诗文的复习

古诗文特定的语言环境虽远离我们,但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精神风貌亦与今人有相通或相同之处,我们不妨用学生个人的生活体验来感悟古诗文中的人情世故,使学生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为古诗文的复习做好情感态度上的准备。

在古诗文复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复习策略:

1.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古人的思维过程,用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去体会古人的情感,以己推人,回眸自己,体察别人。如七年级上学期的《童趣》,描绘的是一只大蟾蜍,如果学生不经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片断的回忆,是不容易把握课文中的内容的,只有经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味,才知道童趣的快乐。

2.学会从媒体、网络及影视资料来认识古诗文,通过电影或电视中的真实形象来了解文中的主人公,通过古装戏的生活片段来鉴赏和学习古诗文。

比如七年级的《木兰诗》,如果学生没看过木兰挂帅这一电视剧,就不会知道花帅为何许人,更不能知道她的长相,对这一则故事的人文背景也就无从了解。

3.学会通过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现实客观景象的感悟学习古诗文。如唐诗中的《春江花月夜》:“江人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优美句子,给人以古今一月的时空沧桑感。

4.善于挖掘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增添文章的色彩。如古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语言的文化素养,实现对古诗文的活学活用,使古今文体在生活中实现无缝对接,浑然一体。

二、现代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

1.注意课外书籍的阅读,博览群书是实现语文学习中曲径通幽的有效捷径。只有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才能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形成语言素材。如:课文阅读中对唐诗宋词的鉴赏,阅读文章时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独到感悟等。 转贴于

2.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学会找原因、提炼文章的情节,深入文章的内部,解剖文章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能够对作者的前后心理活动进行鉴别,对作品具有更深透的了解和认识等。

3.重视阅读方法,以回忆的形式找到关键的词语和中心句子。通过理解,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弄清文章的中心所在;通过研读,了解作者的观点、倾向,通过迁移,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能斟酌作者遣字造句的意义,清理全文思路的脉络化,用文采精美和感情洋溢的句子等。

4.通过对文章的鉴赏,了解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流派及表现手法等,实现对现代诗文的整体感悟。比如: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方法等等。

三、写作技巧的培养

在写作复习过程中,应做好以下能力的培养:

1.加强写作立意的训练。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有立意新颖,方可文采飞扬,立意好的文章能给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感觉。因此平时应进行多方面的阅读和练笔,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合理思考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能做出正确的了解。

2.加强写作表达技巧的训练。表达技巧包括引用、改写、扩写、缩写、化用、修辞等多种方面,若运用得当,则整篇文章就会变得富有文采和活灵活现。因此,写作时应注意引用诗歌的文言名句,拓宽文章的纵深文学视野,把握与文章相关的历史人物,阐明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等。

3.加强写作语言规范性的培养,切忌出现生造字和含混词等现象。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层次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的文章能做到段落清楚、结构清晰

语文作为基础型工具学科,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想学好并不容易。作为初中生,平时要加强训练,使自己逐步具备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顺畅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美育;诵读;展示;揣摩;美

语文作为交给学生“打开美的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对于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借美育形成自己独特高雅的人生趣味和诗意人生境界具有重要作用它对整所学校乃至社会的美育都有深远影响。但是长期以来语文美育不是被视为德育、智育的一种手段就是缺乏实施的自觉。所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自觉地、有意识地实现语文美育功能就显得非常必要。

1听读和诵读的结合

语文学科主要是以典范的文章构成有的文章既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品又是音节韵律的艺术品。如唐代律诗历朝精美散文不但文笔好而且读起来平仄相间、朗朗上口。这类诗文更像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先让学生听标准的朗诵然后模仿着读不但有助于领会文章意思也可从美的节奏中感受到我国语言的魅力。

这些文章教师不应作过多讲析而要把指导学生诵读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从语言的速度、停顿、语气的轻重、语音的高低、长短等方面入手采用个别诵读、分组诵读、分性别诵读、齐读等方式反复练习适应,辅以讲解学生便会在领略美的节奏中感受到最直观的美。

2直观展示情景之美

我国许多优美的文章非常善于描绘景物即人们常说的语言的“绘画美”。这些文章几乎涉及美的各个领域如写自然美的《长江三峡》、《天山景物记》如写民俗美的《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如写艺术美的《明湖居听书》等。神秘秀美的巫峡、恬静的荷塘月色、静谧和平的大草原、热烈奔放的安塞腰鼓、婉转清丽的唱腔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无比丰富的美的宫殿的大门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使学生受到美的强烈感受。

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如果停留在传统地分析讲解上势必会让学生觉得味同嚼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浪费了美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视、图片、录音机等工具直观的展示巫峡之秀、草原之广、腰鼓之烈、唱腔之曲学生就会在获得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同时置身于美丽的情景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3品味揣摩深远的意味

语文课文除了以它优美的语言很强的绘画功能等打动读者外更主要的是以其深远的意味折服读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言下之意”、“文外之意”。如果缺少这个语言便会变得浅陋、直白。而语言文字一旦表意丰富、蕴藉就使文章变得厚重、耐读。如《米洛斯的维纳斯》除了描绘古希腊绝世美女维纳斯面容俊美、身体匀称、端庄妩媚这种直观的人体美外更主要是通过维纳斯断臂传达出一个症状学观点:“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种深远的意味美我们怎样才能体味到呢?

3.1比较、揣摩

通过比较阅读许多深邃的思想就会变得豁然开朗。叶圣陶先生说:欣赏文学作品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们的特性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发觉文章意蕴没有一点含糊。如在欣赏鲁迅先生笔下祥林嫂的形象时如果将其和孔乙己、阿Q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鲁迅先生通过一系列人物控诉了一个“吃人”的封建礼教对人们精神的毒害如果将其和孙犁的《荷花淀》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妇女解放的一种进步历程。这种“二次创作”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2想象

课文传达的文本意义往往十分有限无限的是读者的想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语言文字天马行空般的洒脱与自由。如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5篇

1创设新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在语文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因而产生了良好效果。

2点燃思维火花激活形象思维

高中语文课文大多是名著名篇,鉴赏这些作品需要极大的想象空间。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领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所以必须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恰恰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使之在头脑中活动起来,最终使学生理解文学形象的思想内涵,感受其艺术境界的美妙。

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对美的氛围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是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能使其有机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充满美的课堂氛围中体味文章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的完美结合。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诗词教学中,借助多媒体音画,调动学生熟悉的知识、场景、生活体验,使之和诗词联系起来,进行再创造,由此更形象地体悟作品内在的神奇魅力。教学《雨霖铃》时,笔者利用大量古今送别场面,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共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意义深远。

3激发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语言教学中渗透着大量的审美体验。喜爱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是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或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愉悦,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并借此提高其美学鉴赏水平,发现美、创造美,启迪心智,使其心身得到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课文几乎篇篇是美文,其中的山河美、风景美、人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和语言文字美等美的元素,无限丰富。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将这些元素加以巧妙组合,把自然的壮观、世界的奇妙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产生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还让他们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

4利用丰富资源促进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丰富的资源需要我们甄别重组。语文教学中,同一个文本、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形象,人们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这个平台,让自己获取足够多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通有无,相互取长补短,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笔者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学生用一个学期,系统地阅读《水浒传》,并作好读书笔记,建立研读网页。研读网页内容有《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研究的《水浒传》的论文论著,甚至《水浒传》连环画、年画、漫画,有关于《水浒传》的帖子以及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阅读之后,让学生通过网络,各抒己见,交流心得,发表评论。

5促进自主研读倡导个性化学习

在课堂内外,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计算机辅助学习的优势,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从而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机会,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身心得到发展。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把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

在进行《阿房宫赋》一文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阿房宫特点的绘画、摄影、连环画等图片,结合专家配音朗诵和动态文字,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接着让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文章翻译、思路分析、艺术特色鉴赏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表现得非常踊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6篇

从前有只鸟,他只想得到两样东西,真实和伊如兰公主,毫无疑问这两样东西就和不太正常的白血球一样缥缈。在很多时候,只有寒冷才是最真实的,于是他动身前往北极。《泰坦神话》中根本没有提到这个事情,史官也只是把它写到了这里。这个故事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说根本不曾有人知道过。

后来那只鸟,他飞过漫长的阴霾晦暗的黑海岸,浸在死亡的气息里他觉得对于这个世界的沉重苦难毫无办法。飞过白雪皑皑的冬泉谷,无垠的浮动冰盖,最后终于到达了北极,从此便迷失在了冰雪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是“橘华盛开的温暖的墓地般的南国”。之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于他的名字,有人叫他孔雀,有人叫他凤凰。至今他还在北极上方盘旋着,久久不肯死去。

在我很小的时候,目睹过一次围猎。一个犯人逃走了,这位翻过围墙,穿过武装部,从农贸市场逃到了西面像被刀割过的群山里。整个法院的男人出动去抓这位,包括我的父亲。事情的最后结局是这个人逃到山里没出来,往前是茫茫无尽的荒原,往后是整个皋兰地区的所有警力。看守的法警被撤了职(也许相对于现在,那个时候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严格一些),由于山里再无出路,人们都说他死了,或者只是在给那位被撤职的法警开脱,也有人在西山那一带见过他的亡魂。后来从法院搬到县委家属院,再搬到法院,我经常站在阳台的角落里,在刺目的夕阳中俯视西边的群山,等待他从山里跑出来,劫持我做人质,或者说带我一起逃亡。这一记忆,犹如村上春树对于古战场的近乎痴狂的向往,成为我日后对于任何神秘(非显而易见的)事物兴趣的起源。后来有人问我,《标准帝国历史》都不知道的事情,你为什么会知道呢。

再说说西边山下的铁路那一带,亦可称之为我县的恋爱胜地,几乎所有在窗前抽烟都会看到一对对缓步而过,顺风而抽,烟入口鼻呛不止而无法呼吸,如同夏日夕阳醉卧马路,真是爱死这种感觉了。不过这里到了晚上也看不到半个鬼影。那个暑假里晚上我们经常回去那里喝酒,想象海子的死法,仙人带上他的吉他。经常看到清冷的月亮,如同《春江花月夜》所写,这月亮一点都没变。我对一位说:“月亮是我的好朋友。”她好像说“我们的好朋友正在看着我们。”显然这位没听懂我在说什么。实际上除了垮老外没人能听懂了。我和世人之间有一堵万难不灭的墙,如果阿拉吉斯的沙漠般将穴地和城市封闭起来,她就是墙上的另一块砖。

“我们都要面对自己的命运。”

今年的春天,比以往哪一年都要来得早,或者是被误解的厄尔尼诺现象或者是我的错觉。女鬼的离去留给我一个非常严重的感冒直到现在还会感到难受,这件事她早晚还会知道。以前总是对于“带病工作”不以为然,但一个我每年都会得七八回的感冒就让我了解到长期的疾病对于人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折磨,更让一个努力去做好一切但没法实现的人一种生命正在渐渐流逝的心理暗示,但看到她日益让人讨厌的作风我还是会高兴,是啊,我一直在高兴,“天知道哪里那么多可乐的事情,但我们还是一直在笑。”唯一值得庆贺的事情是我终于收全了《尤利西斯》在中国发行的三个译本,虽然《没有个性的人》还没有任何人翻译,英文版的又很难搞到。然后读《英国当代诗歌选》,认识了西默斯,还有《美国现代诗歌》上面的那一群酒鬼和瘾君子。几乎没有任何人打扰,时间便会过得很快。偶尔呆烦了,到仙人班上转转调戏下小转铃,顺路看看女鬼。听惘闻乐队的新专辑,比以前的任何一个都要好,单是《My Crime》和《思乡病》两首歌边让我沉沦和好久。

后来莫名其妙的大醉,忘记了一切包括辛苦记的几百个单词,据说还碰上了小转铃,至于我是否酒后作案仙人和垮老都不告诉我。仙人问我小转铃怎么样我说“小转铃是个屁。”

结果说完就后悔了。

一些人当我是个大傻逼,另一些人当我是个厌世者。似乎很久以前我让我前妻来取我以前的没用过的复习用书,她告诉我:“不要责怪这个世界,不是这个世界错待了你,而是你看错了这个世界。”作为一贯的极其内在艰深的高傲自大,我感到有点搞笑,从小到大唯一没学会的就是隐瞒自己的感情,以至于一度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不是同一个国度成长的,以前脾气不好,现在也是,时而破口大骂,说愤世嫉俗没那境界,只不过是一种自我享乐而已。至于我和垮老自比日月,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7篇

一、教学过程“出新招”――古文乐教,兴趣至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学习,首要条件就是要激发其学习兴趣,以此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采用三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激趣法、故事激趣法、古今对比激趣法。

1.巧妙导入吸引人

文言文教学的开篇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消除学生“望古兴叹”的思想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上课前,应精心设计巧妙的导入方式。如在讲授《琵琶行》前,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用音乐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所要的氛围和情境。而在讲解《荆轲刺秦王》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但为了能让学生对这个故事再一次充满期待,笔者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给学生讲解了“斩首行动”。告诉学生“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敌方的最高军事指挥首脑,然后结合2003年伊拉克战争给学生讲解“斩首行动”是怎么一回事,从而引出其实古人早已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这样的导入,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也让学生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从而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中的精髓。

2.古今文化激励人

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至今仍影响深远。教学中应该联系古今,激励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和“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中出现了“拜”和“再拜”,学生对这两个动作的含义并不理解,在教学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古人见面中的“揖、长揖、拱、拜、拜手、再拜、顿首、稽首”等礼节,从而更准确把握了课文内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提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此笔者向学生补充了男子二十岁加冠、女子十五岁加笄以示成年的礼仪,还补充解释了“总角、豆蔻、而立、不惑、花甲”等和年龄有关的词语。讲授《勾践灭吴》时,可把勾践发展人口的政策与当今的生育政策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在当今时代要想提高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科技水平,而不是人口数量。

二、教学关系“唱和谐”――角色转换,提高能力

1.声情并茂,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重视范读,通过自己抑扬顿挫、感情饱满的朗读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感情。如在教学《陈情表》时,笔者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当堂背诵,在这种悲伤的基调下,学生静静地聆听,当笔者背诵完时,学生顿了顿,然后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学生的齐读很入情,似乎都感受到了作者的拳拳孝心。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习,学生不但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触摸到了作者的情感脉搏,激发了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

2.讲演合一,让文言文课堂鲜活起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任务重,时间少,真正要做到知行合一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设计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8篇

[内容提要]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表现力,增大教学信息容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 教学 提高 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渗透到各个角落。在教育领域,因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能以色彩艳丽的图像、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逼真的动画等多种媒体全面刺激学生感官,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表现力,增大教学信息容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用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二、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三、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

一、 用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

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即是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语言感受能力的最好方法当首推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引入多媒体技术,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冰心《纸船》一诗时,我将根据诗意画出的几张图画和艺术家范读的录音组成课件,上课放映时,学生很快沉浸在诗的意境里。冰心的诗固然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如果没有艺术家那如泣如诉的朗读,没有那飘忽、清远、动态的画面,课堂气氛一定会逊色许多。

听完一遍范读后,我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当节奏、感情都模仿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便给学生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独立朗读。学生们都争着举手,没点到名的,还直骂我偏心呢!

我把学生的朗读当场录下来,和范读录音轮换着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朗读要领。学生兴趣大增,往往是一堂课结束了,还嚷着说:“再放一遍,再放一遍”。

在一线工作的老师都清楚,有些学生在老师范读课文时总喜欢开小差。老师停下来管吧,势必影响范读的效果;听之任之吧,他们这整节课恐怕都不会再认真听讲了。长此以往,这些学生肯定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如果运用多媒体范读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它不仅是将老师解放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它以充满感情的声音、意境悠远的图画、柔和谐调的色彩、新鲜迷人的动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多么令老师开心的事啊!

二、 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范文语言耳濡目染的熏陶下,

不断地吸收和积累语言信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提高他们对各种语言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在介绍完童话的有关知识和时代背景后,我便给学生放映《皇帝的新装》的动画片。当一个个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动画和一句句充满感情的人物语言后,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形象越来越鲜明。学生们逐渐领悟到了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爱憎情感,认识到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起学生对自己内心与行为的审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教育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醒人类行为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而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正好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寓教于乐的艺术性起到了以上作用。

2、 运用多媒体进行迁移练习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行学习的经验不仅以

学习迁移的方式影响到后续的学习,而且在审题和思维方法等方面也会产生影响,这就叫学习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要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去解决新的问题。

上《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在讲清联想、想象的概念及文中的联想、想象后,我用多媒体演示两幅图。一幅是静物一次性卫生筷,一幅是九八洪水惊涛拍岸的场面。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后将两者联系起来。一两分钟后,学生们就回答出:筷子 木头 森林被砍 旱涝灾害 环保。我又用多媒体演示另一幅图,这次画面上仅有两个几何图形。一个矩形,一个圆形,大小可改变。

我让学生根据画面图形的特点,想想将它们叠加后像什么。学生们稍稍凝视一会儿后,学生甲说:“圆放进矩形里像一口井。”学生乙说:“把矩形放进圆里像一个铜钱。”学生丙说:“圆放进矩形里像日本的太阳旗。”学生丁说:“矩形放进圆里像宇宙中的黑匣子”……

学生的想象力像开闸的河水,连绵不绝。这种运用多媒体进行迁移练习的方法既清晰、直观,又节省时间,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变“一言堂”为“多言堂”,真正体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老师应该做一个点燃学生心中火把的人。

3、 运用多媒体引进影视文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是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在语文课堂如能根据课文需要,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影视文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完《木兰诗》后,我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扩写,尽管我再三强

调扩写不是翻译,可学生们还是将课文翻译一遍交给我,因为不知道怎么增加情节。我便买来《木兰诗》的影碟放给学生看。看完影碟后,增加人物、增加故事情节、描写对话、描写场面等等再也不是空洞的的语言了,学生对扩写的要领已是了如指掌。

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从语言、动

作、神态、情节发展几个方面塑造人物的写法,我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截取这段影碟放给学生看,片中贾雨村、门子两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体验到了审美的情趣,而且对贾雨村、门子式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与信息技术课结合,让学生动手绘制古诗词意境

以前上古诗词,我在点评关键语句后,往往让学生自己品读、背

诵后就完了。现在,点评完关键语句后,我会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金山画王,将古诗词的意境画在电脑上。经层层选拔后,我将画得好的复制下来,做成课件,然后演示给全班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前,诗词背了一两天还结巴,而且还易忘,现在不仅背得快、背得好,而且理解透彻,记得牢。这正如俄国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说的,要使学生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

三、 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潜能、智力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的驱使,学生就会逐渐地对作文训练有好感、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较快、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看图作文,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感悟,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之一。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社会,领悟人生,进而写出佳作。

我曾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过一幅从《南昌晚报》上剪下来的

图片,图片的内容是,一位三、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往地上扔烟头,离他两三步远就有一个绿色垃圾筒,一位三、四岁的小男孩正蹲下身子捡那男子扔下的烟头,图的背景是绿地、花园。学生观察图片后有从大人角度立意写《请勿乱扔》、《举手之劳》的;有从小孩角度立意写《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做环保使者》的;有从整个画面立意写《请讲公德》、《两种行为,两个世界》的……学生作文思维之活前所未有,好作文的篇数增加了一倍。

2、 音乐作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创造者。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创造思维

就是求异思维,是具有独立见解、标新立异的认识心理品质。听音乐作文,可以让学生在创造者创造的氛围中体验创造的情感、创造的乐趣,写出好作文。

《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总能引起人无限遐思。我扫描一幅月色图,并在图中写上张若虚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后,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文。这次作文真是笔笔有新意、篇篇有个性。有的学生从音乐出发,写音乐的伟大,表明长大后要当个娱乐万家的音乐人;有的则从音乐描绘的形象出发,或写山水之美、或写亲情之乐;有的则从音乐联想到人生,或写人生就像一串音符,有高音、也有低音。高音时,不得意忘形;低音时,不垂头丧气,面对人生,要保持豁达;或写人生就像一条时空隧道,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圆点,可他要让这个小圆点像太阳一样发热、发光;有的则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落笔,翻出做时代强者,为百姓造福的新意……我真想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欢呼。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觉得,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写出好文章。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并在语文实践中乐学、善学、学好。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表现自我的时间、反馈消化的时间、体验愉悦环境的时间,而且能极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好、学得牢,不失为一种“教学生学”的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