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言文

文言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言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范文第1篇

一、精心导入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比较新鲜,如果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保持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并将自己的注意力与思维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至关重要。

以故事导入。许多文言文有着很强的故事性,有些内容学生已经以故事的形式接触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导入时可以将文本中的内容串编成故事,通过故事先让学生来熟悉一下学习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去学习,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熟悉度,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老师先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并让学生来讲一下歌词当中所描述的故事,然后老师再告诉学生这首歌与学习内容的关系,以及存在的差异,学生很想知道究竟存在着哪些不同,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了起来。

出示成语渊源。我们现在用的成语有许多都来自古文,诸如我们所知道的“拔苗助长”、“温故知新”等,在教学时,可以先出示文本当中的成语,让学生来说一说成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成语的来历,有些内容学生能说出来,有些内容学生则说不出来,这时老师再出示与之相关的出处,并向学生做出相关的解释,此时再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兴趣也就被带动起来了。

代言讨论。有些文言文属于论述性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或者志向,诸如《出师表》《马说》《陋室铭》等,对于这一类文章导入时,老师可以将作者所持观点向学生出示出来让他们进行讨论,并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观点与学习内容所表达一致的观点进行强调,并告诉学生在哪个朝代的什么人与他们的观点相同,今天让我们看一看古人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这样学生感觉自己与名人齐名,学习兴趣自然也就被调动了起来。

实验揭密。对于说明文类的文言文,由于文章所记述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了,因此文本内容学生在理解时就会有些困难,对于这类文章尤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将文章当中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文本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会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二、努力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老师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利用各类教学手段创设与某一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或者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各类教学情境,将学习内容融入教学情境当中,就会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通过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现在在网络中有许多视频、图片资料,有些内容的对话形式就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如果稍做修改,当学生看到这些内容,他们自然会了解文本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更能w会文言文的语言特色。

通过表演来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将学习内容串编成情趣剧或者小品,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用现代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对白,然后再来用文言文进行对白,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理解文本意思,更可以体会文本中所描述的其他方面的内容,诸如人物性格、语言特色等。

三、多角度分析文本

(一)归纳整理,寻找规律

文言文虽然离我们现实比较远,但是它却很有规律性,在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之后,就应当引导学生来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寻找相关规律,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可以有助于增加学生知识积累,提升学习兴趣。

(二)古今对比,寻找差异

1.古今异义词有些文言词,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有一些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诸如“跑”“走”这两个词,古今意义就是不一样的。2.词义的变化。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有不同的读音,读音不同,则意义也就不同,如“为”有wéi和wèi两个读音,读音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还有一些词组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也不同如“刀剑”则指刀而不指剑。3.句法知识。在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的,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所在,诸如使动用法之类。通过总结,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法知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找一些相关的例证,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文言文范文第2篇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就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现以我所教的《阿房宫赋》为例简要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步粗读。课前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看上去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但是却需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为了不读错音,学生们课前进行了积极的预习,碰到一些不会读的生字都主动去查,把读音认真的写在课本上,因为这一课生字较多,我提示他们可多写几遍记在脑海中,比写在课本上看上看下的轻松。想知道句中怎么停顿,就必须清楚这一句说什么,课下注释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翻译书工具书也派上了用场,让我高兴的是几位同学到办公室找到我,探讨“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如何停顿,这使我窃喜: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读啊!正式上课时分段抽几个学生来读,读音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停顿的把握也比我预期的要好。

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第二步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

反复的诵读中,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情调韵味,不用老师多讲,已慢慢跃出纸面渗入心田。

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

读而不得法,事倍功半;读而得法,事半功倍。我们的学生往往只知道一味地埋头苦读,不求甚解,尽管读得口干舌燥,但结果仍然是“过目皆忘”。这就需要我们为师者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少作一些空洞无物的“课文分析”,多一点实质性的能让学生受用不尽的读书方法指导。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方法更能为学者清除道路。”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性探索,我们基本上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读背方法。它由几个环节构成:

第一,朗读法:文言课文必须要开口朗读。要按照普通话的标准读准字音,尤其是一些生僻字、异读字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长短的朗读训练,以至慢慢地养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良好的诵读习惯。

第二,指读法:背诵对只字只句的要求非常严格,决不允许错字、漏字、窜句、换句,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小心谨慎,一字一句去读、去记忆。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则可采取指读法,一般是左手按书,右手指字,逐字逐行地进行诵读,这样既有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加深对文字的印象,又有利于对文句意义的感知和理解。

第三,默读法:也称研读法。文言文诵读的关键是领会课文的内容和字词句的准确意义,如果对字词句不求甚解或对课文整体理解模糊,那么诵背起来就会感觉费力不讨好,不管读多少遍都没有多少印象,并且对课文的内容还是一头雾水。因此在朗读一两遍、指读一遍之后,静下心来,默默地研读一两遍,研读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注释和课堂笔记弄清字句意义、疏通全文大意、把握结构安排,为背诵全文奠定记忆的框架基础。

文言文范文第3篇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文言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直译;意译;留;删;补;换;调;变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简单地说,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能准确、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便加多减少、添枝去叶、不能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捏造。“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没有语病,既要保留原文语气,又要避免语气呆板。“雅”就是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透彻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字词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词落实就是要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语法功能都要理解,并在译文中反映出来。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译为:“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要字词落实,重点翻译出“郑”“使”“其”“之”“管”的意思。

直译就是用现代汉语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直接翻译,不能随意增减和改变语气。例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三峡》)可直译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意译就是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的大意翻译出来。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燕雀”:燕子、麻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大雁,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可意译为:“见识短浅的人怎能知道有抱负的人的远大志向呢!”如果直译成:“燕子、麻雀怎能知道天鹅、大雁的远大志向呢?”意思就不够准确、透彻。

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翻译句子时要找到译句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句子的意思,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义。

(二)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三)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用“增”“减”“留”“引”“换”“调”六个字来概括。

(一)增,就是增补

在翻译时要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文言文表述某一概念用词比较笼统,且省略的句子成分较多,翻译时要适当增加词语,才能使句子完整流畅。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隆中对》)“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是一个假设句,翻译时要译为:“(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这才通顺明白。

(二)减,就是减少词语

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结构助词或连词,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够表示它,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略去。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可译为:“作战,靠的是勇气。”“夫”用在句首,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也”表判断语气,可略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而”连接前后两个动作,在时间上表示相承,可不译。

(三)留,就是保留原文

文言文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字或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度量衡单位、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四)引,就是引申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词义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翻译时可以借用切合原文意义的引申词。例:“先主器之。”(《隆中对》)“器”,本义为“器具”,可引申为“重视”“器重”,译为“先主(刘备)很重视他。”

(五)换,就是替换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古今都有,但意思不同,翻译时要恰当替换。例:“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师”可换为“军队”,“伐”可换为“攻打”。再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而现代汉语中“牺牲”是指为了正义事业或者其他公共利益而舍弃自己的私利甚至生命,翻译时不能以今人推古义,造成误解。还有,在文言文中,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跟现代汉语中人们用来表示称呼的词,多数为形音相同而义不相同。如“舅”,古今同义为舅父,而它在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意义就是“昔吾舅死于虎”(丈夫之父)、“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妻之父)以及对男性长着的尊称等,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细加辨别体会。

(六)调,就是调整词序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1.主谓倒装句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句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可以调成“以何战”。

3.介宾后置句

例:“还自扬州”(《伤仲永》)可调成“自扬州还”。

4.定语后置句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文言文范文第5篇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文言文这种文体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文章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使动句式、意动句式、省略句式及多种词类活用。这些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诸多困难,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上老师读一遍很难过关。如《陈涉世家》、《出师表》、《核舟记》,如果不能很好的预习,那么教师上课就更难得心应手。

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要给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课文和疏通文意。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集体预习。如《观潮》一课“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一句,句子比较长,如果教师不教给学生将“每岁”、“京尹”断开,将“出浙江亭”放在一起读,那么这个句子学生就无法读懂。另外,教师在上课时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检查,让学生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把自主阅读的理念引入文言文教学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方式,把自主阅读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中来,注重整体阅读效果。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体会、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

以教学《小石潭记》为例。在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之后,教师首先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你觉得柳宗元描绘的小石潭景色如何?”学生一致认为小石潭水清、石奇、境幽,很美。教师这时可以接着问:“你认为小石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便很快答出是“石奇”,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根据并说出理由。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的答案进行归纳:文中描绘的景物都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确实是“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清亮,说明“石潭”的与众不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树附石而形成的优美的姿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明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就是新课标指出的“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教会学生积累,做到举一反三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都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这一个环节,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先试译课文,在这过程中要杜绝学生使用教辅资料,只能使用字词典,结合书下的注释以及自己的积累,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只有这样坚持做下去,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才能学会总结,有所积累。

如《曹刿论战》中有“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故”的意思是“原因,缘故”。可以先让学生找找本课中“故”还有哪几种意思,本文中还有一个“故逐之”,“所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如《论语十则》中有“温故而知新”,其中“故”的意思是“旧的,从前的”的意思;《扁鹊见蔡桓公》中有“桓侯故使人问之”,其中“故”是:故意、特意的意思;可见“故”在古文中就有四种意思之多。学生在积累了“故”的四种意思之后,在新的古文语境中,就可以试译,看哪一种意思放进具体语境中最适合,就可以采用哪种意思。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了。

四、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牢固记忆

文言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 标准 方法

一、标准

所谓“文言文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那么,怎样正确翻译文言文呢?

(一)要符合“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二)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一般来说,“意译”是在难以“直译”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二、方法

(1)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①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2014课表卷)――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土地,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②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2014安徽卷)――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就在于文字的解释,在安徽刻版印行许慎的《说文解字》,并用(它)来教授读书人。

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啊

(2)换。替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今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①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2015课表卷)“中国”为古今异义词。――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原地区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②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2015福建卷)“逆旅”为古今异义词。――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系”翻译为“捆绑”。“组”翻译为“绳索”。“首”翻译为“头颅”。

(3)补。补充。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2015安徽卷)――(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②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2015年福建卷)――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③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2014年山东卷)――)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作用),偏义复词中起陪衬作用的词,翻译时应删除。

[例]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2015年四川卷)――学习的人,不必忧虑才能不够,而应忧虑志向不立,所以说,希望成为千里马的马,会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希望成为颜渊那样的那类人,也会成为和颜渊一类的人。 “夫”是发语词,应该删去。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出”的意思没有应该删去。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夫”是语音助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 ,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5)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①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2015年湖南卷)“不能我救也”,调整为不能救我也。――假使为了子孙而这样做(贪污受贿),那么子孙不能救我。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年课标卷)“金人虽不吾索”,调整为金人虽不索我。――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③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2014北京卷)“舟之往来湖中者”定语后语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好语序。翻译为: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码头)停泊。

文言文范文第7篇

文言句读

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因为明辨句读是读懂古文的起点。现在,句读作为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常涉及到语法、修辞和音韵等知识,历来为命题者所偏爱,常见于各种练习与考题中。想要答好这类题,熟读、甚至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名篇,从量上培养文言文语感是十分必要的。实践也证明了语感越强,句读也越顺利。另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法:

一、联系上下文,明辨词句的意义

大体说来,词和句的意义有未了解的地方,这是弄错句读最主要的原因,有的是不明白一个复音词的意义,有的是把甲误认为是乙,这些情况都会错断句读。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单个字词的意思,还要联系全篇,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仔细体会推敲,句读出文句的本来结构,使语气清楚明了。

例如:(正)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误)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要是没有弄懂这句话中“无事”是两个单音词,是“没有必要”,“犯不上”的意思,很容易句读成第二种形式即“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

二、利用字词标志

文言文当中有许多词在句中位置比较固定,具有暗示性,可以用作句读的标志。

如处于句首的虚词有:盖、夫(且夫、故夫、若夫)是用来表议论性的,俄、旋、向者、既而是用来表时间的,故、然、而、然则是用来表逻辑关系的连词。

处于句末的虚词有:也、矣、哉、乎、焉、邪、耳、耶等。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是“曰”,“曰”字后面是引语的必须冒号再加双引号,但是须注意的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和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最后,还应注意具有独立性、可单独成句的一些发语词,如噫、嘻、呜呼。

三、利用句型标志

比如“……者……也”这种句式就是表判断的。如“兵者,凶器也”。

而疑问、反问句式有“如……何”“何……为”“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奈……何”“若……何”“与……孰”等。如“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四、利用修辞标志

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修辞现象。有些修辞现象在形式上具有易于分辨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成为帮助标点文言文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是排比、比喻、回环、顶真等。例如: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排比)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比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顶真)

以上四种技法,还无法包容句读之万象,实际运用要复杂多变,但要谨记以内容为干,技法乃叶。

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思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在中学阶段,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如下六个字: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翻译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专项训练】

1.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1)弹棋,二 人 对 局 黑 白 各 六 枚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

(取材于晋・徐广《弹棋经》)

(2)弹棋,始 自 魏 宫 内 装 器 戏 也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用 手 巾 拂 之 无 不 中 有 客 自 云 能 帝 使 为 之 客 著 葛 巾 拂 棋 妙 逾 于 帝。

(取材于魏・邯郸淳《艺经・弹棋》)

2.翻译下面的文段。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取材于宋・阮阅《诗话总龟・推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文段。

李超,宇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令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即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技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文言文范文第8篇

古代文言文小故事:曲突徙薪

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各以功劳的大小依次坐,但是不请说改“曲突”的那个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古代文言文小故事: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古代文言文小故事:梁王魏婴觞诸侯

梁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的时候,梁惠王向鲁共公敬酒。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桓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大湖,登临徘徊,惟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发誓不再游山玩水。后来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的。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调出来的美味佳肴;您左边的白台,

右边的闾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的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梁惠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之好。

古代文言文小故事: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

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

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我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古代文言文小故事:黎丘丈人

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