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名句名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句名篇范文第1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评价)。第8题:“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诗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第一问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和作者作答;第二问要注意分析写法及诗词意境。第9题:“两句的关系”,“红笺无色的原因”,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词句作答。

【备考建议】

1.读懂诗词。通读全词,借助标题、关键词句、注释等从整体上把握全词,理解诗词所写的主要内容,比如词人的某种感情(乡情、伤情、喜情、悲情、怀古、吟边、忧思等),或诗人对生命、人生、社会的某种见解。避免没有读懂就开始做题,造成理解上的失误和答题上的偏离。

2.注重素养。平时备考要以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不要纯粹为做题而做题。注重培养诗歌的艺术美感,多些感性的审美直觉,不要牵强附会,硬贴标签。

3.注重积累。备考要注重文化积累,扩大知识储备。平时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积累文体知识,学会“知人论世”; 掌握诗歌类别,了解各自特点。

4.规范答题。明确答题要点,规范答题思路,组织好语言,按要求表达,尽量使用学科性术语。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5.新课标高考卷中,诗歌鉴赏与以往大纲版相比较,题量没变,但赋分变化,已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11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对诗歌鉴赏更加高度重视,加强对诗歌鉴赏的训练。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能力层级为A级。所选诗文范围均在教学大纲和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及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中。

注意(1)中“也”字易漏写,“耳”的字形,不能误为“尔”或“而”;(2)中“巫医”的不能误为“乌衣”,“百”不能误为“白”,“智”不能为“知”,“乃”字不能漏写;(3)中的“望中”不能误写为“忘衷”,“犹”不能误写为“尤”或“扰”,“佛狸”不能误写为“狒理”,“祠”的偏旁不能误写为“衤”。

【备考建议】

1.明确范围。近几年来,高考的命题在高中教材古诗文篇目为主的基础上,尝试少量选取初中教材古诗文篇目中的名句名篇进行考查,同时开始从高中语文读本和选修教材中选取少量名句名篇进行考查。因此主要记准《新课程标准》推荐要求背诵的64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14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50篇),即使有的篇目课本未选,也必须背诵;还要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名句名篇,关注初中学过的篇目。同时,应适当关注语文读本和选修教材中的名句名篇。

2.识记方法。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注意理解与诵读相结合,不仅要口头记忆,还要注意笔头书写。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同音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3.有计划性。识记的内容多,任务重,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复习,巩固难记难写的词句,在后期不断缩小范围。

名句名篇范文第2篇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类题的常见类型。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题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1.记忆性默写。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理解性默写。

如:《十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

3.拓展性默写。

如:漫游祖国大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其次我们要知道做这类题经常容易出现哪些错误:考生默写古诗文名句时常常出现以下错误:

(1)张冠李戴;如默写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流传最广的诗句,正确答案应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许多同学错答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漏字添字:如默写孟子的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许多同学容易把“舍生而取义者也”一句中的“者”字漏写。有一些同学则出现添字现象而导致失分,如2004年南京市中考题:读书时,既要字斟句酌地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____________”。答案应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有许多考生在“不求甚解”后误添了一个“焉”字,而导致失分。

(3)写错别字。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嶂”宇常被误写成“障”字,“闭”字常被误写成“壁”字。

(4)自己编造。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句诗,有些同学把“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写成了“借酒浇愁愁更愁”,很显然是自己的“创造”。

以上错误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准确,其次是答题不认真,没有很好地检查。那么,如何避免上述失分情形的发生呢?我认为在平时的识记和考场的答题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正确理解句义。对每一个名句,要能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这是保证书写正确的前提。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许多同学把“沧海”写成“苍海”,就是由于没有理解句子的意思造成的。

(2)进行圈点强记。对名句中易混易错字要用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记忆。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的“销”字就应该重点圈画,以免写成“消”。

(3)边诵边写。同学们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学生之间可相互检查,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抽人背诵,抽人板演,及时查缺补漏。

(4)规范书写。同学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书写,不写错字、别字、草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5)认真检查、名句填好后,一定要一字一句仔细检查一遍,避免错别字和添字漏字现象的发生。

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强化下面两条措施:

第一,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按朝代、作者、类别、内容等切割成大的板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日的。比如我们可以对课本中描写风、花、雪、月、雨、鸟、鱼、草、高山、江河、沙漠等的诗句归纳整理,分门别类进行汜忆,效果很好。

第二,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自查:编制与名句名篇识记材料同步的填空练习,每天自记、自测、自查。

抽查:同学间每天进行相互抽查背诵,互相监督。

名句名篇范文第3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这部分内容与2009年《考试说明》相同,没有变化。“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工明显,考查点表述界限分明。其考查主要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部分内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对文段做浅层次阅读和理解,以读懂内容为出发点,注重基本阅读能力的检验,一般不涉及深层意蕴。从《考试说明》中的示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应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第二轮复习备考应把这类文章的阅读作为训练重点。

(二)备考建议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轮复习要指导学生养成“三读”“四注意”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三读”:初读,整体感知明思路;再读,题文对照找区域;三读,认真分析排干扰。“四注意”:注意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注意结合文本中观点性的内容勾画重要信息;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信息整合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2010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与2009年相比只有一点微小的变化,就是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将原来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思想内涵的发掘与探究更加具体明确。探究能力的考查,彰显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培养。

其他要求与2009年相同,具体表现为:

1.从试卷结构看,“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安排在第一卷;2.从分值看,保持在25分左右;3.从选文体裁看,侧重考查散文和小说两种文体;4.从考查目标定位看,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备考建议:

1.带领学生回归课本,掌握小说与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结合《考试说明》和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思三个层面整体把握文本。

3.要特别重视培养感受和体悟文学作品语言美、形象美、情思美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和运用由语言而想象而情思的循序渐进的鉴赏习惯和方法。

4.认真审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利用文中词句组织答案。

5.注意分点作答,表述要力求准确、通畅、有条理。

三、古诗文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2010年的《考试说明》继续将“名句名篇默写”归入古诗文阅读这一版块。文言诗文阅读的考试内容还是2009年高考的三个方面,即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1.文言文阅读要求的表述出现了变化。今年《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将原来“利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题目、注释、出处等)作出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一句中的括号部分删除了,这一“提示”其实在古诗鉴赏时也同样要特别留意,此次删除应该不是淡化。这点值得备考师生注意。

2.调整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试范围。2009年的《考试说明》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试范围明确规定为“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的篇目,以及我省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与2009年比较,2010年《考试说明》“附录二”的“古代诗文篇目”中对“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作了一些调整,主要体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推荐背诵的篇目。这样,使教师指导复习更有针对性。

(二)备考建议

1.文言文阅读。

⑴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

⑵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现象,提高学生根据上下文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精选语段让学生动手做完整的翻译训练。

⑶注意文中人、事、理的关系,分析文章内容。

⑷通过形象特点把握文旨,通过选材的详略把握文旨,通过章法结构技巧把握文旨。

2.古诗鉴赏。

⑴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中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咏诗韵以声求气》三篇指导学生自主欣赏古诗词的文章,对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很有帮助。建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诗歌题目、诗句内容、诗人生平、时代背景、诗后注释里的有效信息。

⑶帮助学生提高通过抽换和比较的方法品味诗歌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能力。

⑷同一题材的诗词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情感因素,复习中应注意归类。

⑸“名句名篇默写”。名句名篇不能满足于会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尤其要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

(一)《考试说明》分析

与2009年相比,“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中,将原来的“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较好地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较好地”这一限制词删去了。另外,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求更简明。原来是“从应用的角度看,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如写作中就包含着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考查。高考语文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标点符号”,现在简述为“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一般不单独命题”。这一变化更好地呼应了作文中对标点的要求――“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考生应在自己的写作中对这一“基础等级”严加关注。

其余考点要求与2009年相同,没有变化。

(二)备考建议

1.指导学生对以往试卷中“语言运用”方面的试题进行整理并归类,建立“错题集”,强化记忆。

2.要让每位学生掌握《考试说明》中列举的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做到能分析,能运用。

3.“仿写”或“根据要求写语段”,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弄清命题意图,立好意、选好材,组织好句子”的做题习惯。

五、写作

(一)《考试说明》分析

这部分,出现了两处变化:一是对错别字的要求更加明确严格。去年要求“(评卷时,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今年将括号去掉,明确要求“书写错误的,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一写作中的致命隐患。二是在作文的“发展等级”中的“有创新”方面,原来要求“‘见解新颖’指文章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见解”,2010年将其中的“深刻的”删去了。

其余部分都与2009年《考试说明》要求相同。

1.概述部分。2010年“写作”要求继续表述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基础等级。延续了2009年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的表述。

3.发展等级。继续从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提出十六个点,明确指出阅卷时采用一点评分法。

(二)备考建议

1.文体意识要强化。

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对“文体”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前的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到今天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鼎足而立,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因此,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各种文体的特征,避免考场上写出四不像的作文。

2.选材、立意要出新。

二轮复习时可在选材立意和积累素材上下功夫。选材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立意高远,都可在短期内得到强化。作文选材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要注意新鲜素材的积累,特别是新近发生的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国内外新闻事件,为“表达”做充分的素材储备。

3.关键主题要重视。

比如“科学与创新”“和谐与发展”“危机与机遇”“责任”“开放”“信心”等。建议围绕上述几个主题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并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会“架桥”,从而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灵活地使用。

4.训练要落实,文面要整洁。

名句名篇范文第4篇

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归纳、分类,强化记忆。适合字音、成语、名篇名句的复习。对字音、成语、名篇名句这些识记层级的考点,要归纳整理,强化记忆。对于名篇名句,要准确记忆,还要在理解和赏析的基础上,分类整理。

二、结合语境,辨析细微。加强实词、虚词、成语的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要注意准确辨别词义,分清词语的搭配关系,明确具体语境,弄清语体,辨清轻重,辨明色彩。近义词的辨析,重在区别不同语素,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应该使用的词语。对于虚词,要注意辨明语法关系,弄清搭配组合,明确位置顺序。对于熟语,要注意感彩,不要褒贬不分,要准确理解词义,不能望文生义,故意曲解,不要谦敬失度。

三、熟记类型,掌握方法。适合辨析并修改病句类的复习。要熟记病句的六大类型,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辨析病句是客观题型,可以采取语感感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逻辑推断法来确定病句的类型。修改病句是主观题型,原则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要对症下药,一般方法是“增”“删”“换”“调”四个字。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言表达题中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历年来得分率都很低。考生要掌握规律,并抓住典型题目和重点病句反复训练,以提高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抓住意象,善于表达。适合诗歌鉴赏类的复习。要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意象,能够赏析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能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特别是诗歌的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用典和诗歌的风格。在本轮复习中,应该以抓住意象,体悟意境和书面表达为重点。要特别注意表达训练,答题要有观点有材料,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五、注重迁移,举一反三。适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复习方法。对于文言实词,平时要结合教材认真积累,特别是要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注重迁移训练。对于文言虚词,要反复训练,掌握规律。信息筛选有分类和匹配两种题型,要分别训练。综合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要注重解题技巧。文言翻译是主观题型,要熟悉评分标准,树立得分意识,加强踩点训练。要把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有关知识落实到译文之中,做到直译与意译结合,力争信达雅。

名句名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基本功;方法;神话

Cultivation of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basic skills

Guo Dong-mei

(Haixi Wulan County First School Qinghai Wulan 817100)

【Abstract】How to foster the students' Chinese basic knowledge.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bas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any students ignor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I will hereby give some measures, which practice their skills of writing characters, making notes, speaking standard Chinese. Also, reading magazines and novels, using dictionaries, memorizing sentences and passages are some important methods to enhance their basic knowledge. These methods are practical, and we could make great progress if we can we insist on practicing for a long time. It is clear that our goal is to improve our Chinese, so we should manage to do it. With the help of the methods which I have mentioned above, I believe that everyone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in Chinese.

【Key words】Chinese basic knowledge, method, fairy tale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小学和大学的过渡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包括初高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阅读书写方面的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对其一生都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否则,任其自由发展,则会容易使其走上“邪道”,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成才与发展,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可等闲视之。

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方面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常说普通话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话。学生从小就要学说普通话,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果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则会以讹传讹、贻害无穷。学生自小把语音读错,形成读音习惯,则会不容易改变和纠正。不仅在口头语言交际时要用普通话,在读课文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都要求用普通话,那么形成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人人都说普通话,则会为普通话的普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 选择阅读经典名著 如今读物纷繁复杂,阅读途径也多种多样。我们提倡要精选那些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涵养学生性情的经典名著来读。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诸子百家的著作,还有唐诗、宋词及“四大名著”,还可选择近现代的散文精品来读。如果原著读起来有难度,也可选择注释本。总之,不能以猎奇和好玩为标准,而要以蕴藉和品位为旨归。针对我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的利用率低,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现状,我要求自己所代的两班学生每人买一本课外书,每班按组分别购买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类的书籍,买到后进行登记,然后在教室里列表张贴。学生自己买的课外书读完以后参照张贴的表格再向同学借阅,本班的书籍读完后再和兄弟班级交换阅读,此谓走出去引进来,只要把此工作落到实处,假以时日,对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会有巨大的作用。

3. 常练字 古人特别讲究练字。古代的文豪乃至达官贵人也多是书法名家。当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练字的习惯,信笔写来,随意性很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标准化考试和电脑以及手机的广泛运用有关。虽然电脑已很普及,但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书写。再说,如今又实行高考网上阅卷,网上阅对卷面的美观、整洁、规范都有较高要求。针对相当数量的学生写不好字的现状,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在各班分别选出一定数量书写极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练习,要求他们买上字帖天天练字,把所写的字作为必交的作业由老师打分评比,对进步快的同学给予奖励,激发同学们练字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练习,在高考的时候若能写一笔或刚劲有力,或温婉娟秀的一笔好字,就一定会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那难得的几分情绪分和卷面分。既然练字有莫大的好处,为什么不把练字作为一项很切要的工作来做呢?

4. 常练笔 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如果光读不写,就会眼高手低,品评别人作品尚可,自己写作犹难。当今大部分学生都以写作文为难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练得少,有畏难情绪。如果学生能养成勤练笔的习惯,每天写 一点东西(日记、随笔均可),那么笔耕不辍,写作的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要知道,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如果写作有诀窍的话,他首先教给自己的儿子。可见,光有写作理论,不去进行写作实践是很难有名篇巨著出现,不可能有精品佳作诞生的。

5. 常记笔记 俗话说“强记心不如烂笔头”,学生平时常记笔记,笔记内容包括预习笔记、名句摘抄、课堂笔记、错题改错、经典试题等。我要求学生天天记笔记,抽查收交学生的笔记,针对具体情况加上恰如其分的批语,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只要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想一定会见效不小,收益颇丰的。

6. 勤查工具书 针对学生基本功低下的现状,我要求学生必须购买《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现代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学生平时常查常记,养成习惯,不断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能够打造厚实的语言功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英语的学习甚至理科学科的学习也和工具书的利用有不解之缘。我相信,只要勤查工具书,有效地利用工具书,一定会对学有裨益,学生也将受益无穷,一定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甘美的珍馐。

7. 订阅报刊 要提高语文素养,大量的适度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大部分学生除了课本外,就再也没有什么阅读材料了,虽然有的学生买了课外书籍,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难以应对语文考试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我要求同学们订阅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如《中学生学习报》《语文报》《考试报》和《名作欣赏》《美文》等,让学生在文学的长廊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经实践检验,此种做法不仅深得学生欢迎而且见效不小。

名句名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考字形 现代汉语 复习和考试策略

一、高考字形考点解读、考查形式及其应对方法

(一)考点解读

1.考点。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A(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的要求);

书写规范D(写作基础等级中的要求);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中的要求)。

2.解读。

(1)“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标示为A类,表明这是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每位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书写规范”,标示为D类,表明这属于表达应用能力的范畴,是在识记基础上发展了的应用能力。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标示为A类,表明这是属于识记的最基本的能力。尽管主要考查的是对名句名篇的背诵,但最终还要落实到书写上来。事实上,很多考生很多时候丢分不是因为背错了音,而是因为写了错别字。

(2)考点实质上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含不标准简化字和繁体字在内);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美观,不写难辨的字,不使老师在辨字上花时间;③能从试题中辨别错别字。

(二)考查形式

1.在每年高考题的第Ⅰ卷中都有一道选择题,一般是给出四组词语,要求考生对词语中的字形进行辨析,判断其中错别字的有、无或数量;有时也会给出四个句子,要求考生对其中错别字的情况加以判断,分值为3分。

2.在第Ⅱ卷作文中考查书写。《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明确地把“字体工整”与否作为“表达”项评分的一个依据;同时规定,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3.在第Ⅱ卷的名句名篇默写题中,出现一个错别字就丢掉了所在小题的1―2分。这虽然是在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但仍要落实到字的规范书写上来。

4.在第Ⅱ卷的其他主观表述题中,错别字和不工整的书写形式也往往会影响同学们的得分。

(三)应对方法

1.认清意义。

考生务必认识到书写准确、工整在考试中的重要意义。平时写字时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不偷懒,不写不标准简化字;不炫耀,不写繁体字;书写工整,不写难以辨认的字;保持卷面清晰美观。

2.明确范围。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是命题的基本范围,该表所公布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是高考的重点,而表外的、出现在教材与报刊上的少量常用常见字往往也纳入试题范围。

3.突出重点。

(1)识记准确是书写正确的基础,所以,在识记和书写时,正确的识记是复习的重点。

(2)别字是错别字的主体,同时受到电脑排版的限制,这几年高考客观题都只考查别字的识记,所以在错字和别字中,针对别字的辨别识记是复习的重点。

4.坚持原则。

(1)积累为主的原则。要坚持以平时积累为主,以考试中的临场发挥为辅。

(2)词中记字的原则。词语是字形考查的基本材料,即使是把句子作为考查材料,其实质仍然是把字放在词中考查,且考查的正是我们平常所关注的易误写的词,因此应坚持把字放在词中记忆。在词语专项(包括成语专项)的复习中也应同时识记字形。

(3)以义为本的原则。要坚持通过了解字义词义来加强字形记忆效果。

(4)比较辨析的原则。要坚持把相似的字排到一起,通过比较来加强记忆。

(5)抓生放熟的原则。汉字数量庞大,复习时要坚持抓住陌生易误字,丢开熟知的不易误读的字。

二、字形误写的原因以及纠错方法

(一)错字形成的原因

所谓错字,就是指那些不成字的“字”。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多了或少了笔画造成。如把“具”中间少写一横,把“熙”字的左上部分错写成“臣”,把“颐”字左边部分错写成“臣”;或者把“庆”字中的“大”错写成“犬”,把“烧”字的右上角错写成“戈”,把“琴”字的下半部分错写成“令”,把“脏”字中“土”的右边多加一点,等等。

2.错用偏旁造成的。如把“协会”的“协”字左边错写成“忄”,把“爬行”的“爬”字左边错写成“瓜”,把“孤掌难鸣”中的“孤”右边错写成“爪”,等等。

3.偏旁组合错误造成。如“满意”的“满”字本是左右结构,容易错写成上下结构;“荡漾”的“漾”本是左右结构,容易错写成上下结构,等等。

(二)别字形成的原因

所谓别字,就是指把应该写的甲字误写成了乙字。别字也是广义上的错字。别字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字形相近造成别字。如把“修葺”错写成“修茸”,把“病入膏肓”错写成“病入膏盲”,把“宽敞”错写成“宽敝”,等等。

2.字音相同或相近造成别字。把“振奋”错写成“震奋”,把“即使”错写成“既使”,把“鸠占鹊巢”错写成“鸠占雀巢”,等等。

3.字形相近且字音相同或相近造成别字。把“虎视眈眈”错写成“虎视耽耽”,把“装潢”错写成“装璜”,把“不胫而走”错写成“不径而走”,等等。

4.生造简化字造成别字。如,把“篮球”错写成“兰球”,把“蓝色”错写成“兰色”,等等。这类错写在表现上虽然与第二类相似,但造成错字的主观原因却有区别,所以防范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三、高考字形题复习和考试策略

(一)高考字形题目的复习策略

1.读准字音,以音辨字。

如果要确定词中某个用字,考生已熟知该词中该字的读音,并熟知几个备选字各自的读音(注意:它们读音必须各自不同),那么,就可以根据读音确定正确的用字。如,要确定“墨守chéng规”中的用字,如果以前常在“成”和“陈”之间犹豫,且常选错;现在就可以记住,“成”读音为chéng,而“陈”读音为chén,据此就可以确定,词中应选用的是“成”,而不是“陈”。又如,在“jí使”中,用“即(jí)”而不用“既(jì)”。在“bài官野史”中,用“稗(bài)”而不用“裨(bì)”。

因为形声字的声旁有表示读音的作用,其读音常与整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字的读音已经和声旁的读音完全不同),所以,掌握了相近声旁的读音(有时一个声旁会有多种读音),也可辨识声旁错用带来的错字和别字。这种方法在不知整字读音或整字读音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也有效。如,知道“氐”的读音为“dǐ”,而“氏”的读音为“shì”或“zhī”,就不会把“低(dī)头”错写成“亻氏头”。知道含有“澈”字右边偏旁的字读音一般是“chè”和“zhé”,而“撒”的读音为“sǎ”,就不会把“撤(chè)销处分”写成“撒销处分”。知道含有“沈”字右边偏旁的字读音一般为“shěn”(如“沈”)、“dān”(如“耽”)或“zhěn”(如“枕”),就不会把“饮鸩(zhèn)止渴”错写成“饮鸠止渴”。

2.弄懂字义,以义辨字。

懂得相近字的字义,又懂得词中所用字该具备的意义(这常常可以由整词的意义获得),一般都能比较准确地确定词中用字。

(1)以整字意义辨字。这对于各种相近字都适用。如,“chuān流不息”本指河流不停地流淌,因此词中“chuān”字应具备“河流”义,而在备选字中,“川”有“河流”义,“穿”没有,所以词中应该用“川”而不是“穿”。又如,“好高wù远”本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因此词中“wù”字应具备“追求”义,在备选字中,“骛”有“追求”义,而“鹜”义指“鸭子”,所以词中应该用“骛”而不用“鹜”。

(2)以形旁所表示的意义辨字。在形声字中,形旁可以表示该字的意义范围,如含有“木”这个偏旁的字,其意义一般与“树木、木头”有关,像“杨”“柳”是树木的名字,而“柜”“杵”是用木头做成的器物。又如含有“水(氵)”的字,其意义一般与“水”有关,像“河”“湖”是水聚成的水体,而“潮”“汐”是水的两种现象,“泅”“泊”则是人或船只在水中的动作行为。这种特点可以借来为辨析形近字服务。例如,“通dié”是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考生至少应知道“通dié”是一种文书),所以其中的“dié”字应有“文书”义,而“牒”的形旁“片”与古代的书写材料――竹片和木片――有关,“谍”的形旁“讠(言)”只是与言语有关,所以词中应该用“牒”而不是“谍”。又如,有考生把“爬行”的“爬”的左边误写成“瓜”,如果认识到“pá”的动作与动物的爪子有关,就可以避免这种错字出现。

这两种以义辨字的方法应灵活运用。通常后一种比前一种省时间,因为不用专门去查字义,只需知道偏旁的范围意义即可;但也不尽然。如针对“脉bó”一词,无法在“搏”和“博”中作出选择的情况下,如果去推断形旁“扌”和“十”的范围意义,是很麻烦的;相反,“搏”有“搏动”“搏斗”一类的意义,“博”有“博大”“渊博”一类的意义,这却是比较熟悉的。这时,根据整字的意义来确定用字反而更迅速。

无论是以音辨字还是以义辨字,都可能需要由词语的意义来推出要选用的字应具备的意义。这种推断可以结合词语的结构方式来完成。如,“貌hé神离”,词语是由两个动宾短语并列而成,相应位置的字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由整体的词义可以判断,“hé”字应与“离”的意义相反,这样就可以确定词中应选用“合”而不是“和”。又如“事必躬亲”一词中,“躬”与“亲”属于文言文中常见的同义并用现象,两词都是“亲自”的意思,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避免把“躬”错写成“恭”。

(3)借用近义词辨析,以词辨字。有一类高考字形题,与近义词的辨析关系密切。如1998年全国题B项的一组词“求实:实事求是?摇世故:人情事故”中,事故,多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而“世故”或指人所富有的处事经验,或形容为人圆滑,为了不得罪人,而不讲原则。通过对两词的比较辨析,就可以发现“世故”与“人情”组合才是合适的。“人情事故”中的“事”自然就是错别字了。

(4)拆解字形,牢记用字。借助字音和字义来记忆,其效果一般更为持久。但有时过于麻烦,这时就可以考虑死记。其实,死记中有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数学上有借助谐音“山顶一寺一壶酒”来记忆“π”值的方法。在识记字形方面,常把“念”字的上半部分错写成“令”的考生不妨记住“往事已成过去,今天(今)的心情(心)是想念(念)”。常把“协”字的左边部分写成“忄”的考生不妨记住“十人(十)一起办(办)就是互相协助(协)”。当然,这只能用于那些顽固的错字,否则字字如此记忆,精力是不及的。

以上四种方法,都可以在复习中使用,除第四种以外,也都可以在考试时做临场推断使用。只是在平时积累中运用这些方法,因为可以有词典或其他资料的参证,所以能确保准确;而在考场上,限于同学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推断能力,运用这些方法无法保证结果100%正确,而且耗时也较多。所以主要应该在复习中使用。同时,对于这些方法,考生既可灵活的选用某一种,亦可多种综合运用。如,为“开门yī盗”在“揖”和“楫”中作选择,熟悉词中字的读音可以以音辨字,熟悉词语的意义可以根据两字的意义(或两字的偏旁所代表的范围意义)来辨字。操作中,用哪种方法能记得更迅速、更准确、更长久,就用哪种方法。

(二)考试技巧

对于第一卷的客观题,在做题时,首先应该调动积累,根据自己对相关词语用字的记忆来对题目中用字正误做出判断,这种方法最准确也最迅速。如遇到所用词超出平时积累的范围,或平时积累中记得不熟,才考虑临场运用以上所讲以音辨字、以义辨字和以词辨字等方法来做推断。

名句名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一:写作文体。2007年大纲将写作文体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类文章,不再提过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论述”包括“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提“论述类”而不再提“记叙文”、“议论文”,意味着对高中生而言,所写的文章不宜仍是简单的“记叙”某件事、某个人,而应有一定的“论”的成分,也就是“夹叙夹议”类的文章。“实用类”文章指新闻、通讯、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章虽然不一定作为高考文体,但高中生要会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文体的用处很大。“文学类”文章主要指散文、杂文、微型小说、小戏剧、报告文学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大纲在写作发展等级要求里对“深刻”的要求增加了“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显示对文章本身功能的重视。文章并非是自己写给自己和老师看的,文章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的观点要能对他人具有启发作用,能激浊扬清,促使社会进步。在“丰富”的要求里增加了“论据充实”,显示了对高中生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近几年由于作文“文体不限”,许多考生大写散文或记叙文,议论文有所弱化,看来要引起注意。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新大纲规定作文中“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平时不注意书写正确的考生需要格外注意了。

关键词二:探究能力。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2007年大纲在2006年大纲的基础上,由五种能力增加了一种“探究”而成为六种能力,跟新课程要求接轨。2007年大纲将“鉴赏评价”与“表达应用”的位置作了互换,“鉴赏评价”在前,“表达应用”在后,先阅读,后表达,更符合认知规律。

关键词三:现代文阅读。2007年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现代文阅读”在必考部分要求阅读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在选考部分要求阅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06年大纲笼统地要求阅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样安排必然会体现在将来高考命题上。新大纲在必考现代文阅读部分还删去了“鉴赏评价”,而在选考的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部分提出了“鉴赏评价”的要求。

关键词四:古代诗文阅读。2007年新大纲将“名句名篇”安排进“阅读古诗文”部分,因为“名句名篇”是中国古代的名句名篇,这样安排,范围更加明确。而且,不再提出“识记文学常识”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不再纳入考试命题要求。这样处理,比较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往考“文学常识”,往往比较多地脱离了教材的实际,也超出了中学生阅读的实际范围,加重了考生记忆的负担。

关键词五: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新大纲将2006年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这样改动使表述更为准确。事实上,高考试卷语言文字只考应用,不考知识。2006大纲的要求是“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2007大纲改为“正确、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除此之外,新高考大纲对识记字音的要求增加了“常见字”的限制,“常见字”的范围一般在3500字左右,范围大大缩小。考“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也就意味着不考古代汉语中的那些字词。读准“现代汉语普通话常见字的字音”是为了准确地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和交流。常见的修辞手法要求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其中,反复是新加进去的。

关键词六:文学类文本阅读。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生应当阅读一定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这些名著不一定都选入教材,但作为规定阅读对象,选考命题时就有可能就这些名著出题。这样处理,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读些好书,令他们终身有益。

名句名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初中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了眼,“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

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二、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扩写可从短语扩展入手。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两个词,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组合扩展而来的,这就是短语扩展。在扩展练习中,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挑选一些简单易扩展的词语让学生自由扩展,或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己认为容易扩展的词语进行扩展,鼓励他们敢说敢写,让他们乐于表达。

在引导学生扩写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仿写句式,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又有参照对象,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三、不限文体,易于动笔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四、修改润色,文从改出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先生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的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只要能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说出真心实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