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夹竹桃资料

夹竹桃资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夹竹桃资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夹竹桃资料范文第1篇

一、运用多媒体增强动感,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生动图象、优美音乐和有趣的动画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如教《夹竹桃》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夹竹桃的特点,我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互动课件。教学中,我先问学生:“通过预习,你知道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呢?”随后我带着学生一起随着多媒体课件中的画面一起观赏一下夹竹桃,画面渭既能看见夹竹桃的美丽动人,又能欣赏到夹竹桃的形态特点,同时课件配有音乐、课文朗读,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夹竹桃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这样,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将不同的信息组合呈现,增强美感,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打开了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归类识字教学,我们常常觉得归类识字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用常规教学法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巧妙地运用它,能使教学重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在教学难字时,我就把一些合体字拆成两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设计画面“让小朋友手拿其中的部件,以找朋友的方式,让两部分拉拉手,碰碰头,结合在一起。”学生既感兴趣,又记忆深刻,更妙的是,在指导学生学习那些象形字时,我就利用计算机设计出它们形象的演变过程,并把这些象形字结合在一起,编成故事,让学生边看演示的课件,边听老师讲故事,故事讲完了,学生也把这些象形字牢牢记在了心里。

这样通过计算机创设的动态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识字的难度,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同时强化了记忆。

三、运用多媒体拓展视野,开发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潜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活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夹竹桃资料范文第2篇

一、教在知识“易错疑难”处

“教什么”,不只是根据课前的预设,更不是事先录制好微视频,而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教师在课堂上只讲学生不会的、易错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老师讲。比如,标声调的规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学习难点。如果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给学生满堂灌,那就是用教师的讲解分析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过程。所以,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可取。笔者是这样做的,提前给学生三组标好声调的音节。第一组是有“弧钡模坏诙组没有“弧保有“o”或者“e”;第三组是“i”和“u”在一起的。让学生回家自学,学会按组比对,找出标声调的规律。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首先由学生汇报自学的成果,老师再予以纠正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标调的规则:有“弧北辍皑弧保没“弧北辍o”“e”,“i”和“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一个。在学生充分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再拓展一些音节,让学生补充练习,突破难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一直是以学习者、探究者、合作者、发现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实现了由“不会”到“会”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力提升的过程,这时学习也就真正发生了。

二、教在理解“浅尝辄止”时

以六年级的课文《夹竹桃》为例。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体悟到作者季羡林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夹竹桃那可贵韧性、毫不张扬的品质就是季先生一生的写照,这是“以花喻人”的写法。学到这里,我们国标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但是学生的思维却仅停留于此,而没有深度生长的迹象。

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查阅大量资料,了解此文创作的背景。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此篇居然是季羡林于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在异国他乡巧遇故乡的夹竹桃,从而引发创作热情,写下的散文。原来,这不仅仅是花,更是家乡的花,它承载着季先生一份沉甸甸的乡情啊!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介绍了先生一生从事的事业,主要从事国际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学生这才发现这夹竹桃中还饱含着中缅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啊!

如此,在学生理解浅尝辄止处,引导他们搜索相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筛选和探究,进行个性化地深度解读文本,逐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触摸文字背后的灵魂,真正读懂读透文章!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和感悟力得到提升,这才是真正的让学习发生。

三、教在探究“不明就里”时

如教学《水》,在让学生探究“你觉得作者要表达缺水的日子是苦还是乐”时,有的说:“我觉得很苦,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有的说:“太苦了,水那么少,村子的人太多,太干了。”有的说:“我们兄弟都像快被风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缺水的日子真苦啊!”……学生说来说去,总是在“苦”上转圈。笔者引问:“文中主要写的是缺水的苦,还是写有水的乐呢?”学生再读课文,讨论得出结论:主要写的是“有水的乐”。教师追问:“如此缺水的日子里,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在描写下雨天洗澡的畅快和夏天一勺水带来的全身心的舒服,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得出见解:“以苦为乐。”“这是一种乐观面对生活困难的人生态度。”“原来,这是快乐之水,倾注着母爱的幸福之水,浸透着童年成长的生命之水。”

这样,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更重要的是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某一课题,从事专项研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在合作“粗浅低效”时

如笔者在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时,就抓住了课文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题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认真思考,探讨,交流,并时不时做记录。但是,笔者在巡视的过程中,却发现小组间的答案惊人的一致,无非是:母亲在月光下教会了我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在月光下给了我文学的启迪和熏陶,在月光下,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总之,母亲是在月光下给了我奠定一生的启蒙教育,所以课题就叫作“月光启蒙”。如此的答案,仅停留在文本的表层理解上,可以说,不需要小组合作,学生个体自学也能领会到这一层面。既然如此,合作学习就是粗浅低效的。此时,教师的课堂敏感性和教育机智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此时,最需要的是教师的“教”,即智慧的引导和点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深入”。

夹竹桃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补充习题》;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作为一名老师,备课时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那么,语文老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怎样延伸课外阅读,从哪里找到读写的切入点,对学生又该怎样检测,这些细节方面往往会让我们老师感到头绪繁多,甚至会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把握不准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小学语文补充习题》由苏教版小学语文编辑部组织编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是语文老师手边的现成的教学资源。它在《使用说明》中明确写道:作为教材的必要补充,它立足课堂,注重基础,依托教材,重点、难点突出,是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堂作业。因此,《补充习题》无论是在老师的教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的特点,我们可以以《补充 习题》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补充习题》是学生预习的优秀的指导老师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为《补充习题》注重基础,依托教材,重点、难点突出,在学生预习时,就可以以《补充习题》作为学习的指导老师。根据题目的设计,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掌握课文的知识点。

以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为例,这一课的《补充习题》的第一题是“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第二题是“选择正确的读音”,第三题辨析词语感彩,第四题是成语使用选择,第五题是“根据提示,摘抄关键词语,把‘’的过程讲出来”。第六题是“阅读长篇小说《亮剑》选段,回答问题。”根据这一课补充习题的题目,我们可以制定出这样的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补充习题》的1、2、4题所体现的)(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的经过。(《补充习题》第5题)(3)通过了解“”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补充习题》第3题)(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补充习题》每课的练习题都是这样精心安排,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借助《补充习题》的每课练习,都可以将目标定位准确,紧扣重难点,同时可以选择《补充习题》的部分题目作为预习作业,一举多得。

二、《补充习题》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惬意的训练场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鲁迅先生也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阅读能力。

《补充习题》每课都有一道课内阅读题。这些题都是选取课文的重点段落,后面紧跟的习题也紧紧依托段落,设计较多读写训练的切入口。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抓重点句,学会理解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修辞的新颖,用词的精准。

以《补充习题》六年级下册《夹竹桃》的第四题为例:(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 ;(2)“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 、 、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 的特点,作用是承接上文;“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 。这一段的总起句是 。

这样的习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品词析句、精读感悟的“导师”。老师在课堂上,既可以将它用在重点段落品析前,让学生围绕《补充习题》上这些习题自读自悟,完成习题;也可以将习题分配到组内,在组内协作完成,再交流。还可以作为对学生感悟后的一种检测。经过这样每课的练习,学生会在预习、阅读的时候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课文上学会做批注,提高阅读能力。

三、《补充习题》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活源泉

我们是农村小学,因为条件所限,学生无论是阅读的量还是阅读的面都很难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而《补充习题》每课最后,大多一个“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的题目。这些阅读题,要么是与每课相关的同类课文,如《山谷中的谜底》后面的阅读就是《冰雪的启示》;有是对原文的补充,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后面的阅读题是《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有的是对原文的再现,如《三打白骨精》后是阅读原文片段,《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紧跟的是《鲁滨逊漂流记》片段阅读;有的是和课文的对比,如《三亚落日》后是《海上日出》;还有的则是对作家、事件背景、人物生平等资料的补充,如《钱学森》;还有同类知识、名言名句的积累,如《古诗两首》后的诗句补充,《牛郎织女》后有关牛郎织女的诗句的积累……

我们会通过阅读链接的教学设计,打通课内外、扩大阅读面,让《补充习题》成为学生预习时的工具书,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窗口,激发起学生通过这个“窗口”去探究更多知识的欲望。

四、《补充习题》也是检测学生的规范的范本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命题基本依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基本参照是各年级所用新课标教材,应注意紧密结合教材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

夹竹桃资料范文第4篇

摘 要:阅读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必须要建立在矛盾之上。只有在矛盾中,学生才能发现文本的秘妙;只有在矛盾中,学生才能感受文本的价值。探寻矛盾、开掘矛盾、利用矛盾,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在矛盾中一路向前。

关键词:认知;矛盾;阅读;冲突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想真正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就必须要引领学生从文本的内核探寻教学的突破口,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学生只有真正意识到文本中存在的偏差、易位等矛盾性元素,才能激发内在的认知动力。

一、紧扣情节冲突,在矛盾中揣摩作意图

例如:《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织女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相守,最后被王母娘娘无情拆散的故事,生动地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恨之情。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有人发现了一处矛盾:既然天庭有这样的规定,而“牛郎也知道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他们为什么还要走在一起呢?教学中,教师紧扣这一矛盾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你觉得天庭的制度合埋吗?值得人们去死心塌地地去遵守吗?在深入探讨后,学生逐步意识到天庭的制度只是针对普通百姓而言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就需要重新审定;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从民间故事的创作规律和特点出发,引领学生对“牛郎织女无天规”这一行为背后深层价值的探求,揣摩劳动人民在创作中所希望蕴含的价值,从而认识到劳动人民正是赋予了牛郎织女以极大的勇气来挣脱不合理制度的禁锢,表达了自己对长期处于统治、压抑生活的极度不满,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百姓对美好、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二、制造人为冲突,在矛盾中唤醒思维意识

文本阅读最怕的就是没有疑惑,没有困惑。这种浮于吸收和读懂层面的浅表阅读,限制了学生内在思维和认知。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疑惑之处,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可以是对文本语言斟酌的不解,也可以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的探索。只有在自主形成的认知困惑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为了展现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壮观场面,作者运用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这样的句式展现安塞腰鼓的特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领悟了比喻、排比以及喻体前置的方式形成的表达效果。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句继续对安塞腰鼓表演的特点进行书写。交流时,教师补充了这样仿写的一句:“柳枝一样,是舞动的身姿”,并引领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则纷纷意识到:这样的句式并不适合,虽然句式和手法完全一样,但这样的仿写与安塞腰鼓奔放、火烈的特点并不吻合,导致语句与文本的情境相去甚远。

教师人为性地制造矛盾,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强化了学生对安塞腰鼓特点的认知。学生在联系、对比中,发现作者将安塞腰鼓比喻成为骤雨、旋风、斗虎等都与安塞腰鼓的特点一脉相承,从而在教师制造的矛盾冲突中准确洞察到作者描绘事物所产生的价值。

三、开掘构思冲突,在矛盾中与作者深入对话

为了优化表达效果的需要,很多作者对叙述的事件、描摹的对象并不会将所有的内容都和盘托出,而是进行详略地安排、虚实的交替,让整篇文本在一张一弛之中展现独到的结构设置。

例如,在教学《夹竹桃》时,季羡林老先生在文中穿插了一段关于“院子中其他花”的描写,看似是离题万里,与作者意欲表达的主题完全矛盾,然而却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而在这样的过裎中,教师引领学生紧扣矛盾的描写内容,引领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内容?这对于表现夹竹桃的特点有着怎样的作用?正是教师的开掘、引导,学生在矛盾处驻足辨析,深刻意识到作者正是借助“院子中其他花”来与夹竹桃形成了应有的对比,更好地展现了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随后,教师则引领学生联系学习过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引导学生回忆寻找与这一写法相类似之处。学生指出:作者为了展现这株柳树的“神奇”,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灞河之柳”,来感受这株柳树在荒野之中不断生长的艰难,从另一个视角来感受这株柳树的“神奇”。

四、探寻文化冲突,在矛盾中历练探究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淡化教学的痕迹,于无痕之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拓展空间,深入品析课文中的矛盾之处,形成自己的困惑,从而探寻文本核心价值,促进探究性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夹竹桃资料范文第5篇

2013年4—5月,笔者采取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相结合方法对上武公路路域植物进行了调查。首先,到当地相关部门收集该地区地方志、植物名录以及野生植物调查报告等资料;其次,采取路线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线现场踏勘。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古树名木以及资源植物采取野外调查、专家咨询和民间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有疑问的植物采集标本并拍摄照片,并依据《广西植物志》(第1卷、第2卷)《广西植物名录》等鉴定。

2调查结果

2.1种类调查结果表明,上武公路路域分布乡土植物有113科310属325种,其中蕨类植物18科25属32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93科234属289种;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约83科200属248种,单子叶植物10科34属41种。上武公路路域分布乡土植物分类群组成见表1。上武公路路域乡土植物中,裸子植物相当贫乏,无论科数、属数还是种数均很少,分别占总数的2.6%、1.1%、1.2%;蕨类植物的种类比裸子植物丰富些,其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15.7%、9.5%、9.8%;被子植物最为丰富,其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81.7%、89.4%、89.0%。

2.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上武公路路域分布有国家2级保护植物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樟树(Braineainsignis)2种,未发现国家1级保护植物分布。

2.3乡土植物种类上武公路路域乡土植物按其用途可分为4类,即乔本类植物、藤本类植物、灌木类植物、草本类植物,其分类统计见表2。由表2数据可知,上武公路路域乡土植物中,乔本类植物、灌木类植物、藤本类植物、草本类植物分别为50、134、41、100种,分别占路域乡土植物种数的15.4%、41.2%、12.6%和30.8%。下面对上武公路路域乡土植物种类进行分析。

2.3.1乔本类植物乔本类植物高大挺拔,极其观赏性,是城市绿化、园林景观和庭院美化的重要物种。上武公路 路域乡土植物中,乔本类植物有50种,其分为常绿、落叶2类,包括马尾松、湿地松、杉木、八角、樟树、毛桂、檫木、厚皮香、五列木、柠檬桉、窿缘桉、尾叶桉、翻白叶树、重阳木、粗糠柴、枫香、青冈栎、栓皮栎、苦楝、香椿、青榨槭、野漆、罗浮柿、拟赤杨、菜豆树、水东哥等50种。

2.3.2灌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主要是无高大主茎的丛生木本植物,常位于乔木树种的下层、草本植物的上层。上武公路路域分布有三叶木通、猫合猕猴桃、番石榴、桃金、蒲桃、小果冬青、余甘子、豆梨、金樱子、粗叶悬钩子、茅莓、柘树、土茯苓、黄独、山杜英、青榨槭、盐肤木等134种灌木类植物。

2.3.3藤本类植物藤本类植物的茎缠绕、攀援或蔓生,多用于公路的垂直绿化。上武公路路域分布有海金沙、小叶海金沙、酸藤子、玉叶金花、茅莓、葛、龙须藤、鸡眼草、皱果崖豆藤等41种藤本类植物。

2.3.4草本类植物草本观赏植物具有生长周期短、繁育快、生活力强等特点,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和道路绿化中。上武公路路域分布有铁芒萁、金毛狗、贯众、石韦、香附子、绞股蓝、鸭跖草、淡竹叶、白茅、狗牙根、蔓生莠竹等68种草本类植物。

3上武公路路域乡土植物资源分析和筛选

3.1乡土植物选择原则上武公路路域乡土植物共有325种,隶属于113科310属,分别占广西维管束植物309科2011属9168种的36.6%、15.4%和3.5%。上武公路路域乡土植物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分别占113科310属325种的81.7%、89.4%和89.0%;裸子植物所占比例最小,分别只占2.6%、1.1%和1.2%;而蕨类植物则占113科310属325种的15.7%、9.5%和9.8%。上武公路路域乡土植物包括乔本类植物50种、灌木类植物134种、藤本类植物41种、草本类植物100种,丰富的植物种类为上武公路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了较大的选择性。对于乡土植物的选择,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好,即植物能够容易适应当地物侯条件,可以减少驯化时间或不需驯化;可就地移栽,就地采种育苗。2)水保效果好,即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能保证边坡的稳定。3)种源丰富,即所选植物应具备丰富的种源,市场上能买到或当地可以采集到。4)更新便捷,即选取物种对土壤肥料要求不高。5)绿化效果好,即能提供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6)繁殖稳定,即选用植物必须具备良好的发芽率和较快的生长速度。

3.2乡土植物物种筛选笔者根据以上原则,对上武公路路域植物物种进行了筛选,发现可用于该公路绿化防护的植物物种有159种,包括乔本类植物40种、灌木类植物68种、藤本类植物17种、草本类植物34种。其中,水土保持植物有威灵仙、油渣果、猫合猕猴桃、马尾松、杉木、樟树、柠檬桉、窿缘桉、尾叶桉、巨尾桉、番石榴、桃金娘、蒲桃、木棉、重阳木、余甘子、油桐、千年桐、楹树、银合欢、龙须藤、鸡眼草、皱果崖豆藤等,此类植物耐早、耐贫瘠、耐热、常绿速生、根系发达、萌生能力强、抗倒伏性强,可以固土护坡,保持边坡的稳定;绿篱植物有金樱子、粗叶悬钩子、越南悬钩子、假连翘、儿茶、马樱丹等,此类植物生长快、结构紧密、枝繁叶茂、抗倒伏性强、具刺等特性;观赏植物有石韦、槲蕨、假鹰爪、何首乌、紫背天葵、裂叶秋海棠、狗牙根、厚皮香、柠檬桉、桃金娘、蒲桃、木棉、枫香、杨梅、朴树、大果榕、黄毛榕、粗叶榕、对叶榕、薜荔、梨果榕、变叶榕、铁冬青、.杜鹃、朱砂根、女贞、菜豆树等,这类植物花期长、色彩鲜艳,可用于点缀边坡,缓解长时问行车造成的视觉疲劳。

3.3乡土植物绿化应用

3.3.1填方路基植物景观绿化1)低填方路段:上武公路低填方路段视野开阔,设计时充分考虑植物形态、色彩的特点,营造复合型生态景观带,故可配置马尾松、樟+桃金娘、夹竹桃、红背山麻杆、野牡丹+芒萁、金樱子。在公路防撞护栏外侧土路肩部位种植花灌木夹竹桃,在边坡坡脚护坡道位置种植马尾松,在边沟外侧隔离栅处选适应性强的金樱子进行垂直绿化,使之形成一面绿色的屏障。2)高填方路段:上武公路高填方路段边坡与行车路面有较大的高差,使驾驶员的视线受到一定阻碍,故可在坡脚护坡道位置种植高大乔木桉类植物。此外,根据边坡护坡形式,可适当栽植桉树类+桃金娘、米碎花、山苍子+狗牙根、玉叶金花等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小灌木,以达到稳定边坡,进化小环境的目的。

3.3.2挖方路基植物景观设计1)低挖方路段:上武公路低挖方路段在堑顶部的绿化可利用灌木的高低错落来勾勒山体的林缘线。植物配置模式为假萍婆+山麻杆、女贞、继木、玉叶金花+五节芒、乌毛蕨、淡竹叶+酸藤子、锡叶藤。2)高挖方路段:为了能够有效地达到稳定边坡、恢复生态的目的,对于上武公路高挖方路段,可采用“草皮+小灌木”的复合种植模式进行设计,即在草籽中加入适当的小灌木、花卉种子进行喷播,以利用小灌木发达的根系来更好稳定边坡。植物配置模式为樟、萍婆、假萍婆+朱砂根、女贞、继木、余甘子、玉叶金花+狗牙根、乌毛蕨、类芦+酸藤子、玉叶金花。3)护面墙路段:对于上武公路护面墙路段,可采用垂直绿化的方法进行景观设计,即选用藤本植物沿金属网攀爬,藤本植物经过短期的自然生长便可对工程墙体予以覆盖,从而达到美化工程墙体的作用。植物配置模式为五叶地锦、爬山虎、酸藤子。

3.3.3隧道区域植物景观设计在靠近隧道口处,采用从疏到密的渐变方式种植乔灌木,其具有明暗逐步过渡的作用,可减少驾驶员视线受光照变化引起的刺激。配置模式有马尾松、枫香、八角+紫薇、岗柃、厚皮香+越南悬钩子、粗叶悬钩子+酸藤子、锡叶藤等。

3.3.4其他区域景观设计上武公路一般路段配置模式为木棉、萍蔢、樟、鸭脚木+银合欢、朱砂根、女贞、继木、余甘子+海金沙、麦冬。

3.3.5取弃土场景观设计上武公路取弃土场退耕部分采用植草覆盖的方式进行短期遮蔽绿化,即种植狗牙根、苜蓿等。不可退耕部分采用植树方式,即配置模式有桉树类+朱砂根、越南悬钩子、粗叶悬钩子、粗叶榕、山苍子、柃木+海金沙、白茅、五节芒、芒箕、类芦、乌毛蕨等。

4结语

夹竹桃资料范文第6篇

鲁迅先生一生非常珍惜时间,但与此同时,他却从不把进行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情趣看作是浪费时间。恰恰相反,他以此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养护身心。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业余爱好是篆刻。他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便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其次,鲁迅先生喜欢猜谜语。孩提时,鲁迅先生的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在他用过的一百多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目)”之意。

除了上述两个爱好之外,鲁迅先生还非常喜欢种花木。鲁迅先生一生喜爱花木。少年时,鲁迅就读了不少有关花木的书籍,如《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时,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合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鲁迅先生还有一个爱好是看戏文。他从小特别爱看绍兴戏。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一个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他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晚年定居上海后,鲁迅在繁忙的写作之余,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夹竹桃资料范文第7篇

一、理解能力的形成

所谓阅读,就是看书(报)并理解其内容。因而理解就成了阅读的核心。理解有不同的水平,了解词义是基本水平,通过推论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以分析作者的意图和见解是高水平。无论哪一种水平都是学生应该形成和具备的。可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呢?

1.学生的原有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在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是阅读感悟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之上的,这就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的取决学生原有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学生头脑中的贮存的相似信息越多,就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

不管哪一个版本的教材都安排了古诗词的教学,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传承祖国灿烂的文化。可是学生对古诗词理解有难度,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十足的文言文,每一字都是精华,而且还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学生对那一段历史不了解,对作者当时的处境不熟悉。如果在教学前老师能有意识提供或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拥有相关的信息,对所要阅读的新材料就不会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苏教版第12册安排了两首李清照的诗词,《夏日绝句》和《如梦令》,虽然出自同一人之笔,但风格和意境迥然不同,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困难。教学前我就要求学生动用一切手段,查找、收集和李清照有关的资料。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学生就知道了《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描述的基本上是安逸、舒适的生活场景,有些学生还整理了许多这一类的诗词;《夏日绝句》属于后期作品,当时南宋统治者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诗中流露出作者满腔激愤和感慨,学生由此还想到了陆游和《示儿》。有了这样的认识加上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

可见课前的预习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而且具有拓宽知识的效能,还更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理解。

2.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也是一项阅读理解的技能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材中提供的课文虽然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思维特点安排的,但是学生仍然是顾了前就顾不了后,或者是看了后就想不到前,很难快速掌握文本的重要信息。

如何培养学生“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这项阅读理解技能”呢?回顾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文本的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题目就是文本的内容概括。

(2)从文章的段落结构入手。入选教材的课文,条理都很清晰,不少文章是总-分-总或分-总结构。抓住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快就能发现文本主要是写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的幻想。

(3)从重点词句入手,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烟台的海》我就运用了这一方法。板书读完课题,我立即板书一个词“独特”,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个词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后让他们就这一词提出问题,交流后聚焦在两个问题上:烟台的海为什么会独特?烟台的海独特在哪儿?这两个问题恰恰就是文本阐述的重点。

训练学生的技能功在平时,贵在坚持。学生抓住了文本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中细节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迁移。

3.对文本的自主化加工是阅读训练的一项目标

教材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文本都是组织完善,结构比较严谨的文章,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预测文中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预测文本中主人公的一些行动,猜想事件的起因,推论事件的结果……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我发问,我对这个内容是不是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和我预测的一样吗?这样的词这样的句子我用在哪儿合适呢?教师可以指定一段课文,与学生一起阅读,读完后,对这一段进行讨论,交流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二、阅读方法的选择、运用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鲁滨逊提出的阅读训练法,就包括浏览、提问、细读、背诵、复习五个阶段;伊耐特将他提出的阅读方法分成四个步骤(1)尝试阅读文本(2)用自己的话复述文本(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4)复习和思考文本摘要;张庆林的“五步自学阅读法”就是概览、初读、细读、提要、检测……教学时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因地制宜。

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也是一种阅读方法,它分为三步,预测、细读和验证。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第一步、预测: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我通过多媒体播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预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学生一见插图就来劲儿了,有的说可能会写老人扫路的艰辛,有的说应该写一写老人的外貌,有的说要详细介绍老人扫路的认真,有的说要是我是作者还要介绍一下天游峰……学生的预测丰富多彩,可见只要提供舞台,学生活跃的思维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第二步、细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努力为自己刚才的预测寻找材料,并且用自己的阅读感悟去评价这些材料。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鼓励学生读读、画画、写写,主动关心帮助那些自主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在询问中加以引导。

夹竹桃资料范文第8篇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中老年人的牙病情况比较严重。目前中老年人的口腔疾病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龋病、牙周病和牙缺损及磨耗。

龋病:中老年人的烂牙多,尤其是以根面龋为主。根面龋因位置隐蔽,往往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已较严重,不少会引起牙神经痛。

牙周病: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导致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相当严重,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牙周疾患可诱发多种疾病

牙体缺损及磨耗:中老年人的牙齿经过几十年的使用,有些会因不良习惯如长期使用硬毛的大头牙刷横刷或喜爱咬硬物、酸性食物等,引致咬合面磨耗等牙齿缺损,使牙齿咀嚼功能减退。

诱发心脑血管病:有专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时发现,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牙周炎和牙周脓肿。口腔局部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这些细菌可产生内毒素并侵入血液,引起凝血机制的改变和血小板的变性,还可直接刺激血管,导致小动脉痉挛。如果冠状动脉受累,发生收缩痉挛,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诱发糖尿病:牙周病主要是革兰阴性厌氧菌感染的疾病,与糖尿病控制不良有关,使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复杂化。目前已有报告,患有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经牙周治疗后糖化血红素水平下降,糖尿病用药量减少。因而,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感染,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感染将减少血清糖化终末产物。反之,糖尿病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炎治疗的重要前提。

诱发消化道疾病:有学者使用药物治疗根除胃内幽门螺杆菌后,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仍然存在,因此提出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再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而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诱发呼吸系统病:牙菌斑尤其是牙周炎患者的菌斑可能是呼吸道致病菌的寄居地。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口腔卫生指数值明显高于无疾病者。研究还发现,口腔卫生差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3倍。

常吃护齿食物

经常吃些粗制食物能帮助口腔自洁。因为人们在咀嚼粗制食物时,其中的粗纤维与牙齿表面有较强的摩擦力,并且粗纤维不易附着在牙面上,因此有一定的抗龋能力。以下一些食物,中老年人不妨常吃。

核桃 常吃核桃,对“牙本质过敏症”可起到防治作用。因为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钙、镁等成分,其中油和酸性物质能渗透到牙本质小管内,起隔离作用,而蛋白质、脂肪和钙也可通过化学变化辅助治疗。核桃仁可生嚼,或稍加温后用患牙反复咀嚼,每天三四次。

鸭梨 饭后吃梨,可通过细嚼慢咽,洗刷牙面、按摩牙根来消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还可防治牙石引起的牙龈充血、萎缩,并改善口腔血液循环,尤其对牙床红肿和风火牙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枸杞子 中医认为,枸杞子有补益肝肾之功,久服坚筋骨,可补肾固齿。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子有促进牙周膜或纤维细胞增殖及附着作用,每日30克,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

大枣 大枣中的乌苏酸和夹竹桃酸,能控制蛀齿菌产生酶,避免糖蛋白沉淀下来形成菌斑,而且不影响口腔中的其他细菌,不破坏口腔的菌系平衡。老年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常食大枣,不仅可以健脾养胃,还能保护牙齿。

芹菜(粗纤维食物) 嚼着芹菜时,帮牙齿进行一次大扫除,减少蛀牙。

用茶漱口可去污杀菌消炎

中老年人多饮茶和用茶水漱口。茶叶中含氟量较高,而氟是牙齿和骨的正常发育和矿化的必要元素。氟离子可将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变为氟磷灰石,改善牙釉质的结构并增强其抗酸能力,对致龋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另外,茶叶中还含有茶多酚等可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 (致龋菌) 增殖的物质。

日常饮食附着在齿缝间隙的食物残渣,如不及时洗漱、刷净,容易被口腔中的细菌、生物酶所分解或者发酵,产生含氨毒物及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由于茶的鞣酸含有一种活性成分,经研究证明它有抗癌的作用,故常用茶水漱口,还有利于清除口腔内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

叩齿运舌有益口腔健康

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叩齿 每天早晚闭口叩上下牙齿数十次,叩时尽量使所有的牙都接触到。长期坚持可以增强牙齿的坚固度,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使牙齿不易松动和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