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以往,人们常说数学是一门理解性学科,所以学习数学重在理解。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数学除了需要理解,还需要记忆,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先背会再理解更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高中数学自身的特点来决定的。高中数学不但内容多、题型多、难度大,而且还变化多样,让人难以捉摸。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万变中的不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需要学生必须把每一节的知识点和类型题背下来,掌握每个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及出题类型,并了解与其结合的常见知识点的出题方式及解题思路。不仅如此,还需掌握高考中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考察情况:前几年是如何考察的、近几年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二是有些知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理解不了的,所以只能先记住结论,等到日后学习了其他知识再对这个知识进行解释,比如在高一学习集合中求含有n个元素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问题时,就只能先记住结论,等到高二学习了二项式定理之后才对它进行解释,而有些知识甚至要等到上大学或者在数学领域有更深的研究之后才能做出解释,对于这些知识就只能先背下来再理解。

二、记笔记的重要性

笔记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笔记可以把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和类型题记下来,便于随时查看,巩固所学。前面已经提到过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且题型多,就必修一函数部分来说,函数值域的求法就有十几种方法,条件稍微变一下求解方法就大不一样,更别说函数单调性、奇偶性那部分的知识点和类型题了。另一方面,这些笔记还是高三一轮复习的最好资料。每到高三,大家就会为一轮复习资料的选取和做法大伤脑筋,尤其是资料的选取,它不仅是一轮复习的关键,更关系着整个高考的成败。资料太难,复习起来既慢又没效果,而资料太简单就会出现知识点覆盖不全又脱离高考的现象。那有没有一本资料既能恰到好处地把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捡起来,又能紧密地联系高考呢?那就是笔记。笔记中其中不仅有详细的知识点,还有难易适度的类型题,所以只要学生把笔记拿出来反复做两遍,当年的知识就回来了,期间再辅以各知识点在最近两年各省市高考题或模拟题出现的新题,就能使学生快速地与高考衔接起来,既提高了速度,又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二、三轮的复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反复重复,加深理解

学习过程其实也是逐渐遗忘的过程,想要使知识记得牢固,那就必须多做多看、不断重复。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某一知识在脑中至少出现8次以上,我们才能把它记牢。寻常知识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数学中枯燥的知识点和题型呢!所以我们就更需要多做多看,才能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才能在做题时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四、勤于归纳、善于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改进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来讲,其对培养学生们的抽象思维及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及思想,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有责任也有义务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以下简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的观念较为落后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多采用卷面考试的方法。其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总体数学能力。一些数学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很容易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转变此种落后的观念,紧跟时展的步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二)教学的目标较为模糊

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讲,明确教学目标是其基础要求。尽管当前一些数学老师都认为自身能够明确教学目标,然而其远远不够。数学老师的任务不但在于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人,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教学的措施较不科学

改革教学方法一直是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尽管当前改革已经获取了一定成绩,然而,教学期间的重点依旧在教材上,教学活动的主体仍是老师,并不能积极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相对较差。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教职人员就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紧跟时展步伐,深入研究课程内容,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二)明确教学目标

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严格,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课程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的目的设置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喜爱,从而更自觉的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知识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建学习氛围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为学生创建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学生们参与学习活动,挖掘学生们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简单的数据统计”知识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投硬币”的小游戏,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行投掷硬币,统计硬币正面与反面的次数,然后计算正面与反面出现的概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与学生进行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作为课程讲解的主体,依据教材生搬硬套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机械性的背诵知识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从而限定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相对较差。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转变此种局面,与学生进行沟通,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点,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加法”课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一道习题“42+21=?”然后让学生自行进行计算,获取结果。待学生计算完后,选出部分学生讲解自身的解题思路,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思路很多,一些学生先将42拆成40与2,然后计算40+21=61,61+2=63,从而获取正确答案;而还有部分学生将21拆分成20和1,然后计算42+20=62,62+1=63。获取正确答案,教职人员需要对学生的不同观念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出现一些特殊的观点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需要认真聆听,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记忆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3、将数学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教师就需要将数学理论知识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找寻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冬季清雪活动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假设一道数学习题:如果扫雪的距离为200米,学生们被划分两个小组,如果A组单独工作,则4小时可以完成,如果B组单独工作,则5小时可以完成,那么,A、B小组一起工作,几小时可以完成?学生们通过已知的知识可以得到结果:200÷(200÷4+200÷5)≈2.2(小时)。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工作,学生就会发现真的差不多应用2小时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记忆相应知识点,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4、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包含了一些内容较复杂、抽闲的知识点,而多媒体技术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转变成简单、具象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速率的不断加快,教职人员需要更新自身的思想,找寻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并探讨相应改进措施,为学生创建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沟通,将数学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鲁林.利用好试卷讲评课模式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2009(Z1).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三数学 复习阶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41

高中数学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时期,高一、高二主要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开阔学生的数学思路,进入高三基本上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高三阶段高效的进行数学复习并且得到较大的提高呢?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笔者认为在复习阶段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与学生之间智力上不存在差别,但是在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复习效率,让班级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复习得到提升。本文就此谈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有所帮助。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复习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力达到约束自身行为的目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但是,从当前高三学生的学习来看,很多学生并没有树立这种自主学习意识,大部分学生都是跟着教师走,教师没有安排就不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主动学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给那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复习中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复习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找出这节课上相应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让学生自己找出自身的重点和难点,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学生所找出的重点、难点是否正确,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已经掌握。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的回顾以往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复习指明方向,并且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以实现检验的效果,通过导学案的检测让学生更加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学生利用导学案检测完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相应的基础问题,同时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能够实现相互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的更加积极。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数学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高一高二是打基础的时期,高三复习时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当前学生的思维能力来看,有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思路不够开阔,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能力拓展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索迁移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让学生活的思维上的激发,从而产生解题的灵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在讨论完解题思路教师进行讲解时,要训练学生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引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解题,并且找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能够将相关的方法迁移到其他题目中去,从而起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但是在训练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一题多解,在日常练习中鼓励学生发现其他解题思路只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但是在实际考试中如果没有要求多个解题思路学生就要择优选择,没必要浪费时间。

三、加强师生交流合作,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复习过程就是不断查缺补漏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利用公式是关键,但是很多学生却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讲到需要用什么公式解决问题时,学生知道具体的公式内容,但是让学生来解决时却不知道用什么公式,这就反映出学生对公式没有完全理解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公式,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才能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相应的公式,并且分析公式的来源,在课堂上给学生相应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贯穿知识时,要让学生起来回答公式的来源,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培养学生的自诊意识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一、高三艺术生高考复习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分析

1.大部分艺术类考生自身文化基础比较差。很多人选择艺术,正是因为看中艺术类录取时文化成绩比较低。经过高一高二,学生已经了解到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不同,又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看着那可怜的分数,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已经没有信心了,甚至有的同学看见数学都有了畏惧心理,早在高一高二就已经放弃学数学了。面对最后的三个月,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和题目,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恐惧、浮躁的心理伴随而来。

2.学习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最后只有百天左右的时间全心投入文化课的学习,比起文化类考生的几轮复习,他们没有这个时间。中间夹杂着一模二模的重大考试,还有三门课,学习数学的时间比较紧。再加上数学这门科目本身的特点,知识点多,要理解后才能做得出题目来。再加上近几年高考计算量特别大,对于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计算等几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要把数学学好,考出一定的分数来,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二、调整高三艺术生高考复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1.树立正确的认识。对于艺术生而言,他们对于文化的要求比文化生要低,要正确认识到这点,不要带着大的心理包袱上阵。其次,在语数外三门科目中,虽然数学很难,可是短时间内数学的提升空间也是最大的。数学的160分中,容易题还是占了70%的,艺术生把这70%会做了也就非常不错了。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仔细分析考试大纲,了解每个知识点出哪些题型,哪些是通过反复练习一定可以得分的,这些就是我们平时要重点抓住的。对于一些难题,一定要果断地放弃。“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2.提升信心和勇气。信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要学数学,信心和勇气是尤为重要的两样品质。

老师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给学生正确地分析现状, 用原来成功学生的案例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数学的特点,学习的方法,考试的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要贯穿一些心理上的辅导,让他们慢慢地知道,数学要拿到80分左右不是件难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多想多练,不懂就问,数学是一定可以进步的。

3.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学生光有信心和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大的耐挫力。高三的复习就是一个不断受挫,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在大量做题的过程中,在考试中,学生一定会遇见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逆境”中冷静地分析题目,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做错的题目一定要重新认识,重新纠正,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让学生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提高自身的耐挫力和面对困难的坚强品质。

三、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

1.用课堂教学艺术感染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主阵地,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亲切的眼神,生动幽默而有感染力的语言,工整清晰的板书……这些不光体现着一个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更可以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进一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2.教学抓本质,举一反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尤其对于艺术班。在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学会抓住每个知识点的本质,帮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提高课堂利用效率。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认真分析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特点、初中数学教材体系及学生现状,认真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保绝大多数高一新生能成功完成由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为以后高中数学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教学”双嬴”!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特点; 衔接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220-02

1 初、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衔接问题现状

1.1 在教材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1.2 其次在教法方面也有所变化: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2 在学生自身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2.1 在心理方面: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这种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2.2 在学习方法方面: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模仿老师,缺乏学习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还有: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使之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另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品质的优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如何,都会影响高一学生数学学习。

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教师一方面通过测试和入学成绩,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2.2.1 首先要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一要搞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教材语言叙述比较通俗易懂,带有直观性、趣味性,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抽象思维陡然提高,知识难度迅速增大,重理论、重逻辑推理。如函数的单调定义,文字叙述难以理解,需要转化为符号语言,定义还有隐含条件。学生思维不能适应这些情况,教学中要把这些严谨的定义、定理,分层降低起点,分层次进行简单处理,对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多让学生进行相互转化,从多方向去理解概念,多举实例,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切实做到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出发进行教学。

二要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思维过渡。例如,在初一代数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初二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推理的训练,发展形式思维的能力;在初三应通过数形结合和解题思路的探索活动,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以达到为理论型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的目的。至于高中数学教学,则要进一步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注意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丰富数学观念系统,在高二解析几何教学中,则应把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衔接阶段,要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

(2)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

三要搞好学习方法衔接。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密度难度及作业量猛增,极易形成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同时学生也有强烈愿望。教师应对学生方法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指导,学法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预习。课前学生对定义、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发生过程。带着疑问去听课,听课后再读,以体会教师所讲内容。如奇、偶函数定义中隐含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预习时体会这个内容在定义中是如何体现的。预习时弄懂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及它们的相互转化。

(2)听课。听课方法上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包括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例题的解法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思”包括勤思、善思、深思、反思。“记”必须服从“听”,“记”好要点、疑点,解题思路。

(3)作业。作业书写,做到规范化严谨化。(刚开始教师多做示范)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耐心细致地疏导 起点要低 循序渐进 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数学一直是令文科班学生头痛的学科,想学又很难学好,但在高考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文科班的数学,讲台上教师讲得热火朝天,下面不愠不火,瞪着一双无辜而又疑惑的眼神看着你。一副启而不发、呼而不应的模样。如何提高文科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文科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科班学生往往自我感觉数学学不好,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数学差而选择读文科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在心理认知和学习活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数学感知能力差,数学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不强,数学推理能力、联想能力、思维转换能力薄弱,数学记忆力差。智力因素表现在:感知表面化,思维形象化,识记方式机械化。学习方法单一化,模仿式、机械性的做题。非智力因素表现在:缺乏学习兴趣,偏科思想严重;独立意识不够强,容易产生消极心理;课后整理、归纳、反思不到位;依赖性强,有惰性。

当然,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还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具体有:第一,学生都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课外资料和试题,很少有时间自己整理;第二,教学容量大,基础不好的学生对节奏快、容量大的课不适应,过分强调升学率又使许多教师不敢在教学方法上作大胆的尝试,教法死板单调,缺乏针对性、趣味性、灵活性;第三,忽视学习方法的教学,不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去归纳概括所学的数学知识;第四,忽略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上完课就走,不与学生沟通。文科生数学落后的形成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就应采取综合性的教育,从多方面抓起,想要打破这个局面,我们高二文科组的四位数学老师前半学期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1. 增强信心: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瞬间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要把数学学习的落后归因于努力不够,而不要认为是他们能力低。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脑子笨,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这是不可取的。

2. 提高兴趣:文科生的感情较丰富,对他们要多加关心,热情帮助,对作业、试卷多面批面改,多批激励性评语,多与他们交流,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之乐于跟老师相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这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坚强意志: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作业书写、课后整理等方面正确引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同时,要经常鼓励他们知难而进,努力钻研,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做到持之以恒,以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4. 奖励机制: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肯定是十分在意的,所以对他们的奖励要不吝啬,以精神奖励为主,给予物质奖励时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行动要显得庄重一些,对平时很难拿到物质奖励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励。

二、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方式

1. 设置台阶:文科生推理能力弱,把例题都作适当的分割,减少每一步的推理难度,并设置多步,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尝到甜头,体会数学成功的满足感。

2. 循序渐进,多次反复: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形成知识网络,因而知识的巩固性较差,所以。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循序渐进,多次反复。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加深理解,直至完全掌握。

3. 数形结合:因为文科生擅长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不强,数形脱节,所以要利用必要的教具、模型、教学画图软件,如运用几何画板,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表对数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形象思维渗透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他们能善于利用图形解决数学问题。

4. 巩固记忆:每天上课内容可出两道使用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的题,以巩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5. 揭示思维过程:在讲解题目的时候,总要把拿到题目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怎样审题,如何把关键的条件挑出来,怎样将条件进行转化和重组,如何找出显性和隐性的条件告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又是如何利用条件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让学生体验成功之路,也让他们知道解题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应该用策略去解决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82-01

在高二的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规律。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教人以渔”,也说过“授人一鱼,可供给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内涵――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很好的体现出问题导学法的原理。教师教学的目的首先不是老师讲解书,而是引导学生看懂书理解书,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解惑能力――亦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求学素质,获得自学能力、探索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初步认识

1、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知识面也大小不一,就是对同一数学内容在理解上也会有不同侧面、不同深度上的差异。数学学科的特征是抽象的,是以先前思维活动的形式或结果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旧知识结构的巩固和完善。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禁锢着许多教师,使他们热衷于讲、满足于灌,不厌其详、滔滔不绝,生怕学生听不懂,唯恐自己讲不细,囿于一种僵化的模式,其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消化吸收。数学教师的责任其实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而且要听懂,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领悟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这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功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使用问题导学法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以传授为目的旧教育思想,完全地摒弃满堂灌输的“授鱼式”教学方法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轨道上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真才实学的能人、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案例:杨辉三角的教学中杨辉三角是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成就,它比欧洲人称为帕斯卡三角要早四百多年,当幂指数较小时,应用杨辉三角非常简便,但当n较大时,它就表现一定的局限性,如n=10时,要依赖(a+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而且(a+b)n展开式的系数,也不好用类似的数字表达,要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从(a+b)n展开式的系数得到什么启示吗?

通过实施该教法之后,也都能参与到小整体中学些知识,不再干坐了;原来学习好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多学不少新知识,提高了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能同其他同学互相研讨问题,出新招、想新办法,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在师生互动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观,学生能随时与教师交流,情感相融;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浓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体性体现明显,很具现代特色。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有不少缺点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我相信,在市教委、进修校和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小整体―自选式”导学法会越来越完善。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功。

2、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是实践新的教育理论的要求。认识不是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对新的刺激或知识同化或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即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彻底更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上好每一节课。因此,研究班级授课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很重要。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对问题导学法的实践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式教学方法主要对学生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用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方式,产生学习需要。根据教学规律,导学式教学方法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

1、创设情境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转入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感性认识,产生认识性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产生学习需要的前提,也是“渔”之方法的起点。否则,上课时就会感到无趣,感到吃力,这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预习阶段,教师应极力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

2、课堂中思索、研讨具体做法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再联系有关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最后,求解结果。例如,对于椭圆问题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间的互相讨论,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联系椭圆的标准公式和函数知识,根据椭圆的性质去求解。当然对于基础知识点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在交流时得到回忆。而对于有点难度或牵扯到的知识面较广的题目,则可引导学生分析,适当提醒点化,甚至需要补充所需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的原则选择课堂训练题目,启发学生自觉理解、自行释疑,以便使学生沿着正确积极的思维轨道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在课题讲完后,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讲数学知识点进行小结,指导学生做好小结笔记。不足之处再做补充,以便复习记忆。

3、拓展互动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创设

众所周知,学生对直接经验的兴趣高于简介经验,而数学中很多知识都属于概念性、理论性的东西,这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隔阂。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将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不能过于随便。特别是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去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求知欲。

例如,在进行概率一课的教学时,问题情境的创设的作用便显而易见。学生对概率虽说在初中已经有过接触,但因种种原因可能对概率变得有些陌生,那么教师就不防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赌博”来进行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开始上课时,教师手中可以准备刻有1~6数字的两个骰子,上课后同学们做几分钟游戏,教师和同学们各自买掷出的点数之和,并可以根据时间安排掷骰子的次数。最后教师获得了胜利,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何老师获得胜利的概率更多呢?其中有什么秘密?这就很自然的引入了概率的教学。

二、问题情境的作用

1.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在“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复习点集{(x,y)|x+y-1=0}表示经过点(0,1)和(1,0)的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⑴点集{(x,y)|x+y-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点集{(x,y)|x+y-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又表示什么图形?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点被直线x+y-1=0分成三类后,又分组让学生讨论:在何种情况下,点(x,y)在直线上或右下方或右上方?

学生其实是充满好奇心,我们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尝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当获得成功后,兴趣也随之加强了。

2.提高生活认知能力

让我们先看高二的一个例题,已知a,b,m∈R+,且a

由此可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不过是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生的认知能力,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学生能力的培养。

3.培养创新能力

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很多时候,解决数学的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方法,但学生们都固守于用相同的方面去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

高中数学中,求求函数的值域是常见的题型,常用的方法有值域定义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基本不等式法,反函数法,图像法等。求y的值域,先引导学生化基本不等式去解决,再引导学生从二次方程角度去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变得多元化了,自然为“创新”打下了基础。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法宝,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事情事半功倍。对教师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要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

1.实验法或媒体展示法

数学不是化学,但数学依然能实验,就像我们前文中提到的概率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了概率的知识后,就可以进行实验。同样的,“采光率”的问题也可以用实验来解决,虽然学生不能将楼房进行改造,但通过同学彼此家庭住房“采光率”的计算,就是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所学的知识。而对于一些几何的图形教学,则利用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更佳。媒体展示能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通过教师的指导由直观上升到抽象的过渡。

2.通过矛盾设置问题情境

此方法适于问题答案较有争议的,或者是答案较为模糊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提出假设,甚至给出错误答案,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矛盾焦点所在进行分析。学生处于矛盾的氛围中,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知识生成点突破法

其实数学知识靠的就是知识点的不断构建和生成来进行的,教师利用这一点就可以设置问题的情境。如《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必修)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正比例函数图象过(3,5)求解析式,再用反比例求解析式。接着设计这样的问题:已知一个一次函数图象通过(3,5)求解析式,一个二次函数图象通过(3,5)求解析式。在前面两个问题的分析下,通过第三个问题的矛盾来引起学生们对知识点的质疑,从而提出待定系数的方法,让知识点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生成和构建。

四、总结

问题情境的设计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性更应该凸显出来,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通过问题的创设来发挥作用的。

参考文献:

[1]付强.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0,(4).

[2]周夏君.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4).

[3]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M].新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