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护理教学;护理考试模式改革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需要型护理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以及护理执业资格考试的实施,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理教育的影响,联系我校的实际,谈谈护理教学及考试模式改革思路,与大家探讨。

1 我国现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1.1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现状

我国护士执业考试自2001年起开始正式举行,每年举行一次,由卫生部负责组织实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施数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已成为衡量护理专业毕业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护理专业毕业生能否获得护士执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提高了护理队伍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了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了病人和护士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我国护理与国际护理接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实施。护士执业考试采用当前各国通行的标准化考试方法,由各学科专家组建护士执业考试命题审题委员会,统一制订考试大纲,统―命题组卷,统一合格标准。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已形成了―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考试方法和管理程序。

1.2 护士执业考试内容和题型

从2011年开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每科考试时间150分钟每科约120-160道题。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目前每年5月份举行,考试持续1天。自2011年起,考试成绩不再进行滚动管理,必须一次考试通过两个科目为考试成绩合格。原则上实践能力考核采用“人机对话”考试方式。除极特殊情况外,2011年开始护考将停止纸笔考试形式,改为全新的电脑答卷,自动判分。考试还增加了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的概念及书写、护理计划及评价等均为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考生掌握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掌握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服务所应用的工作程序。现行的护士执业考试题型主要有A2、A3、A4型题,附少量的A1型;Al型题以简明扼要的提出问题为特点,考查考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A2试题结构由1个简要病历作为题干,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选择, A2型题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3型题以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针对相关情景提出测试要点不同的2~3个相互独立的问题。A4型题题干是一个病历,提3~4个相关问题问题之间相互独立,每个问题既与题干有关,又与新增加的信息有关。通过题型要求可以看出,护考考核目标重点在于应用所理解的知识.

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理教育的影响

执业考试内容是以中等卫生学校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因此护士执业考试是对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和反馈,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考试试题较“活”,体现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反馈考生综合素质水平。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多维方式去认识病人的需要,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

3 结合实际,联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浅谈中职护理教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和建议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中职教育的政策,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结构,编辑系统化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模式,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在毕业后具有充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顺利通过考试,为就业创造竞争条件,提高就业率。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早熟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和适应考试形式,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环节来进行探索。

3.1 根据护考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把护考大纲融入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是一个既符合培养目标,又满足就业要求和教学管理需求的好办法。授课教师应该吃透教材,重视考试大纲,熟悉考点。日常教学时尽可能多地覆盖考点,全面讲解,强调理解记忆。

3.2 优化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护士的角色多样性,促使护理教学的改革应着手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构筑护士素质的基本框架。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实现自我。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配合额能力,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3.3 改革毕业考核方式

毕业考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当作护考的模拟,参照考试大纲、题型要求和考试形式等拟订考核方案,使毕业考试更有实际价值,也是对毕业生将来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一次模拟和预演。通过毕业考试对护考的模拟,在精神上和知识储备上都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实战演习的机会,使学生更明确学习和考试的目的,清楚地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复习和准备迎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通过率不但和考生本人获取护士资格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个评价指标。对毕业学校的社会地位也有影响。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能够让学生尽早感受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导向作用;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较快地符合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使她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压力下能够成为胜者;对学校的护理教育也能够从另―个角度反映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社会地位。但是,这种改革的尝试不能偏离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主旋律,不能改成应试教育,而是要在保障学生的学历培养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来进行。所以,在具体各环节的操作上还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并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 凌玉.我国护士执业考试的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7,6(7):42-43.

[2] 蒯传荣.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浅谈临床医学教学和考试改革册.中外健康文摘(医学教育),2008,4:122―123.

[3]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护士含护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石平,寰长蓉,刘凌听.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本通呱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张立新.护士执业考试对护理教育发展的作用叽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616-617.

[6] 陈红,郭兰君,护理执业教学中融入执业考试大纲的尝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7)4:921―922.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第2篇

国家规定中职学校满三年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完成实习8个月,就可以参加当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下文简称为护资考试) ,取得护资考试资格证明,方可从事护理工作。可见护资考试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性。

护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模块主要包括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社会医学、人文知识。其中,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部分的考试内容包括免疫、医学微生物和寄生虫,即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的学习内容。可见深入学习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在护资考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中职护资考试通过率,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的教师应积极分析护资考试大纲、剖析护资考试真题、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

二、分析护资考试大纲,剖析考试真题

认真学习近三年护资考试大纲,且研究2014 年、2015年、2016年护资考试统一试题。试题分为两个科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014年每个科目题量各为 135 题,2015年、2016年每个科目题量各为 120 题,全部为选择题,考试题型有 A1、A2、A3、A4四种题型。对试题内容的知识点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直接和间接所占分值进行了分析。

1.护资考试情况变化

(1)时间缩短。时间将由150分钟缩短为120分钟,将要缩短为100分钟。

(2)题量减少。由135道减为120道,但在护士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每个科目题量为120~160道”。

(3)各题型内容中,病例分析题是考试的主力军。

(4)考核侧重点的变化。基础知识比例有所下降,而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比例明显增加,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使用人机对话考试方式。这些内容与护士的具体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时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理论知识,灵活运用。

2.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约占分值

三年护资考试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直接和间接涉及的知识点所占的分值约为:2014年专业实务占26分,实践能力占28分;2015年专业实务21分,实践能力占22分;2016年专业实务占31分,实践能力占27分。由此深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合考题,分析实情

根据护资考试大纲,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护理毕业生参加标准一致的护资考试,这对中职学生而言,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1.护资考试难度加大

在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这两个考试科目中,尤其是从2016年人机对话试点考试情况来看,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变化很大。考试方式不同于原先直截了当的知识点考查,更倾向于知识的临床实践运用,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病例分析题增多,辅以少量考查概念的A1型题。

2.学校的生源情况

现在的问题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为保证数量,降低门槛,初中生不管分数高低都可上,虽有了生源但学生综合能力差,基本上是初中“被遗忘的一群”“混天的一族”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不仅基础差,而且学习习惯不好,教学难度很大。

3.护资考试真题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研究护资考试近三年的真题,出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较多的是:细菌的外界环境和细菌的致病性;免疫学中超敏反应、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有直接和间接考题;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球菌所致疾病出现概率比较高,破伤风梭菌和结核分枝杆菌考点多;常见病毒中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都有,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性,还有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寄生虫章节考点是蛔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

四、对策

为提高护资考试通过率,基础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师应积极探讨教学对策。

1.全校一盘棋,强化护资考试通过率的重要性

首先是校领导重视,教师才有狠抓护考的热情,学生才有备考的动力,从而提高护考的通过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招生宣传增加资本。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师集体学习护资考试内容,加深对执业考试的认识和理解;和临床科室老师进行知识的交流,增加护资考试的临床资料;围绕护资考试这一指挥棒进行教学改革,与护资考试早早接轨,提升护资通过率。

2.根据护资考试内容,调整教学大纲,重新构建教学内容

学习护资考试大纲,分析近三年护资考题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加强消毒灭菌等外界环境对细菌影响章节的内容,免疫学基础重点在超敏反应和免疫学防治,常见病原菌的重点为细菌的致病性。注意教学内容与护资考试内容的相关性,在课堂中加大人文知识的渗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3.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

面对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为了让这些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种方法并用。

首先,运用护资考试真题导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

如讲授结核分枝杆菌时,应用2016年真题。

例1:我国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创伤 B.肿瘤 C.结核菌感染 D.化脓性细菌感染 E.非特异性感染

答案:C

例2:共用题干

患者男,43岁,开放性肺结核,咳嗽、咳痰1周入院。

作为隔离病区的护士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明确该病的传播途径是

A.直播接触传播 B.间接接触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共同媒介传播 E.空气传播

答案:E

对于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必须单间隔离 B.家属可以随意探视

C.患者离开病房应该不受限制 D.注意开门开窗使病室内空气流通 E.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必须消毒后方可丢弃

答案:E

使用真题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用心听讲,扎实掌握了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知识。

其次结合临床知识,使微免基础与临床知识紧密相连。强化微免基A知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比如在讲Ⅰ型超敏反应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给病人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多长时间观察结果?皮试结果可以用注射青霉素,但注射青霉素后还要在医院内观察多长时间才能离开,为什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又促使学生牢记了知识。

4.改变考试形式,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 护理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6-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而调动兴趣是调动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所探索的问题之一。为了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笔者做了以下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措施,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 相关调查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方式的改变,学生的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主动学习,自我控制力差,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放任的心理,家长对其学习成绩的不重视更造成了他们不愿意学习的消极思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以至于成绩越来越差。有几种情况是最常出现的:一问三不知;屡做屡错;走神;贪玩;惰性。

2.了解学生的听课兴趣

经过对2012级护理1、2、3班的提问式调查,发现学生年龄基本是16~20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比较叛逆,他们不喜欢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挑战,对网络上的信息感兴趣,却很少查阅。

3.了解学生的就业需要

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想取得从业资格,必须参加护士资格考试,通过后经过注册才能拿到护士资格证,才能真正融入护理的一线工作中去。所以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能否通过护士资格考试、能否就业。这就造成他们只重视有关护士资格考试的科目,对其他学科抱着学之无用的态度,还有一些学生是担心自己学历不够,医院门槛高,竞争激烈。他们希望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1.提高学生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在进行正式讲课之前,先询问学生对社区护理的理解,再给予纠正,讲解社区护理的真正含义。告知他们社区护理涵盖了整个社区的内容,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饮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家庭护理等内容,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由于服务对象是整个社区人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边缘学科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让学生对社区护理有了重新认识和深入了解,使他们有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欲望。

2.从发展前景谈就业

根据文字资料和数据来看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逐步转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费用的增加等,要求医疗机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虽然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还不够全面,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其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发展社区护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相继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各地在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文件,高等护理教育已设立社区护理课程,但护理人员还是大量流向医院,社区护理人员短缺是现在社区护理发展的一个制约性问题,而作为中专学历或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就可以把目光转向社区。让学生意识到社区护理学的学习可以多给他们提供一次就业的机会。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我校所在城市还是发展中的城市,社区护理体制不完善,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不能承担相关护理教育工作,无法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正规的教育,所以,教学工作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第一,教学环境的作用。因为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的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所以创设适宜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1)设计适当的问题。在讲解社区环境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每天学习,生活在校园里,对它的环境应该非常了解,那么,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环境怎么样?”学生对校园的卫生、绿化、交通、宿舍环境、人际关系都做出了评价,这不仅给了他们一个思维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制造真实氛围。给他们安排一个情景剧,在上课之前自行分组排练,找准主要人物(社区护士)的工作方式,了解家庭访视的程序并掌握其技巧。而且每组演绎完,其他组可以找出其优缺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最终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第二,抓住学生心理。因为社区护理学所涉及的内容多而广,其中也包含了内、外、妇、儿护理学中的一些知识,而这些学科学校都有开设,学生不愿意重复学习,我就把讲课的重点放在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内容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课方式:(1)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在讲述我国社区护理和国外社区护理的现状时,我利用一些图片、视频、故事,让学生对其有了形象的理解,让他们针对我国国情制定改善社区护理现状的措施,即使学生有的想法不切合实际,我也没有否定他们,只是让他们自己思考在我国能否实施。如果在课堂上直接给予否定,他们将不愿再主动发言,也不愿再动脑。(2)诙谐的语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难两节课的时间都集中注意力,我会尽量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做引子,促使他们往下听。如在讲社区健康教育时,我会说:“大家想不想也过把当老师的瘾,让所有同学都听你的,让老师也做你的学生啊?想的话就要知道健康教育的程序步骤,这样等下次课的时候你才能把你知道的健康知识有条理地讲给大家。”这个年龄的学生都希望被人关注,那么他们就会因为想做老师而愿意接受比较枯燥的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内容。(3)贴近生活,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不愿意听课,有时是因为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很抽象,他们会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很难驾驭,我在讲课期间就很少用除专业课以外的学术性词汇,把书本内容融入生活。在讲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时候,我会把我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作为例子,以亲身经历来说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带来的危害,还会发掘学生生活中的小习惯,如他们过度使用手机,白天有时会出现幻听感觉手机在响,晚上不关机,整夜不停地做梦等,通过自身感受让他们提高重视。(4)随时提问可以提醒学生。我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社区护理学》,其中最后一章内容基本是内、外、妇、儿护理学中都已经讲过的内容,我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很多学生懒得翻书,不但不会,连所提问的知识点在哪都不知道,我不会让他马上坐下或提问学习好的学生,我会告诉他让他翻开课本,自己去找答案,并要求他大声读出来,让学生养成动手翻书的习惯。

三 教学效果

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学生了解了社区护理的真正含义和发展前景,表示愿意接受社区护理学这门课,部分学生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希望在实习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有部分学生希望我国政府能加速社区护理的发展步伐,他们也愿意为社区护理事业出一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殷慧、王慧敏.从社区护理论文分析社区护理的开展情况[J].护理学杂志,2002(5)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第4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23个班中抽取3个班共175名护生为实验组;从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15个班中抽取3个班共176名护生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基础课成绩、生源素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采取的培养模式是“2+1”模式,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全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的学习,第3年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习。实验组采用的培养模式是“1.5+1+0.5”模式,即第1~3学期在学校完成部分公共课、全部专业基础课、全部专业核心课等临床课程的学习,第4~5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习,第6学期返回学校继续完成剩余公共课、非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的学习。

1.3观察指标(1)自主学习能力情况。在两组护生实习后毕业前,利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28个条目组成,21个条目为判断题,其他7个条目为选择题。(2)期末考试成绩。在两组护生实习前,在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课程结束时,由学校教务处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进行考试,考完后采取统一答案集体阅卷。(3)技能抽考成绩。在两组护生实习后,按照湖南省护理专业的技能抽考标准对两组护生进行护理基本技能抽考,对其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技能抽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2.2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2.3两组护生技能抽考成绩比较

3讨论

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综合能力,临床综合能力是护士职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护士作为护理实践的主体,其观念的养成与行为的改变与护理教育密切相关。目前,传统的高职护生“2+1”培养模式是一种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忽略了临床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当学生在实习中碰到问题时,不能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与讨论,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校院合作也就是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校院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与医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机制,基础课程教学在学校完成,而临床课程的教学场所转移至医院,由医院抽调具有高级职称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授课,护生在医院见习,直接接触患者,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始终能够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

“1.5+1+0.5”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弥补了原来“2+1”培养模式的不足。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1.5+1+0.5”培养模式有利于激发三年制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强化其护理操作技能,从而有利于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本培养方案是以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来设计与实施的,从实施过程与结果来看,完全可以满足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然而本培养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优势是护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实习期的管理更便利,春节期间请假人数大幅度减少;在第6个学期返校后更有利于护生复习与备考,可以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还可使护生对于后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其不足表现在护生实习提前,不利于组织护生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过级考试,也不利于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护生没有学习过有些相关理论课程,实习基础相对薄弱。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第5篇

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要点。实验教学: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在原有实验项目“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操作“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而删除了临床实践中不常用的“十二指肠液与胃液引流”的项目。这些实训课的安排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顺序:由于《内科护理学》的基础课程《健康评估》同时开设,其中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健康评估》讲过心电图的知识后才能讲述,故安排上下学期课程时,将循环系统疾病调至下学期,将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调至上学期。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健康评估》中有关心脏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再学习《内科护理学》中的循环系统疾病,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各个疾病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能力为本,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内科护理学在教学中突出以下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要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实际案例,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注重实践: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强化实验教学,开设“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等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参与性学习:学生参与主讲: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重点准备一个知识点,然后在阅读完教材之后,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对教材的理解,自拟讲课提纲,并在讲台前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述。学生进行讨论:让听课的同学给讲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找出优缺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同学进行布置,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进行分析,得出满意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和总结。

在教学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性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实行病历及诊治讨论,由教师介绍或诊治一个病例,全班或全组同学仔细观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该病例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包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然后由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就所提问题,分别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寻找答案,再由学生分别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修改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应用多媒体技术: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授课、案例学习讨论等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了具有链接和动画效果的PPT课件,增加了视听效果,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学院的网络信息体系,健全了《内科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内容,构建了全套电子教案,与教学配套的习题库、PPT课件等,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本课程“摒弃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方式。最终结业成绩总分为100分,理论考试分为两个学期,原则是学多少考多少,其中包含的项目名称及其所占比例为:期中理论考试成绩4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40%;理论课纪律与出勤10%;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10%。期中、期末考试出题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为主,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等多种题型。在出题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理论课纪律与出勤以理论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和准确度进行评分。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以实验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实验结束后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及书写情况进行评分。

4教改的应用效果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第6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本校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79)采用提问式复习法教学,对照组(n=80)采用传统复习方法教学,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学生无选择偏倚。除了复习方法以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考核内容、授课教师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方法实验组具体实施步骤(1)按计划讲授理论:在实施前,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讲解理论知识。(2)设计问题: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提问时要避免使用质问的语气,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并将对话双方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学生会因感到被尊重而主动参与到对话中来。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创新。比如知识点“乳牙出齐的年龄”,设计的问题是“幼儿补充维生素D应补充到几岁?”,引导学生思考。(3)布置任务:每次理论课结束,要布置下堂课提问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课后预习掌握。(4)课堂实施:每次新课前,随机点名请学生到讲台上回答提问,避免在座位上回答时有其他学生提醒的弊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关联的知识点,也要随时提问。(5)记录: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情况在花名册上做好记录,对于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要求再回去复习,下一堂课的课间要求他们继续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6)教师点评:学生每次回答完问题,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提高。3.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2)考核通过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采用的试卷相同。为避免改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测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接轨,全部采用选择题型,成绩采用百分制。(3)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六个问题。学生给予评分,每项勾选“是”得10分,“一般”得5分,“否”记0分,汇总两组学生的得分。(4)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结论一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整个学期实验组学生学习花费的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结论二理论知识考核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结论三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示教课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儿科护理学教学的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前回顾复习,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式念书配合,复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提问式复习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上的重、难点问题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改变教师总结复习的模式。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提问式复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1.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课时安排较紧张,教师平时很难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通过随机提问式的复习方法可以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果没达到,教师应调整计划或授课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可以让人的记忆更加敏锐,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任务,对于缺乏自律的高职学生而言,是给了他们适当的压力,以此督促其在课后自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会逐渐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3.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所接受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授课,他们很少有机会站在大众面前发言,导致部分学生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表达存在障碍。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进行提问式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回答问题。刚开始进行的时候,有许多学生因为害羞、紧张等因素,无法有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比较自然地站在讲台上表述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以此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4.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提问式复习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全面、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尽管已经讲明了重点、难点,但教学环节单一,形成了课堂教师讲、课后学生不复习、课终忙考试的“填鸭式”教学。学生面对烦琐的基础知识常常陷入注意力不集中、疲于应付的困境。而提问式复习法使教学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复习不再是教师的总结,而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效果的舞台。在解答和总结环节中,教师不只是复述、强化教学重点,还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的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总之,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提问式复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式复习法教学提升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性,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杨艳婷 单位:梧州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40-44.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务礼仪;医患沟通;教学体系

1课程背景

2009年出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明确指出医学本科生技能目标须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以及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此项规定为我国今后医学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将医患沟通作为医学实践的基本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医学生学习并掌握医患沟通的原则、方法与途径,更好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文精神,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对默契的同疾病作斗争的战友关系。但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大环境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音符: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不能互相理解、医疗纠纷增加等,直接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进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中,医患沟通不畅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出现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除了医生缺乏沟通技巧与沟通意识之外,也反映出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与缺陷。在医学体系中,生物医学与人文医学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对医学生人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积极改善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其多角度感受患者需求的质素,使患者在接受良好医疗技术的同时感受良好的人文服务,构建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1]。在此背景下,医患沟通学逐步走上医学历史的舞台。目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在世界各国医学院校都处于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美国医学院校将医学生的沟通技能作为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进行积极培养与训练,在入学早期医学生即可实际接触患者,除了让学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外,着重训练其与患者的沟通的思维和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而英国医学会不但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而且在1987年就将医患沟通技能评估纳入医生资格考试[2]。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以自然科学为主,忽视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临床带教时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非技术性医患关系,考核重点也放在操作技术上,忽视了沟通技能评估。部分医学院校虽然设置了医患沟通相关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更缺乏必要的医患沟通实践,使得医学生在进入真正的临床工作后,面对患者时普遍存在焦虑、紧张、自信心不足等状态,加之对当今医患关系的现状认识不深,缺乏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进而缺少医患沟通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2课程性质与定位

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对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深度的掌控等环节都是以此为基础。对于医务礼仪与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性质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

2.1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以医务人员为主的群体同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之间相互交往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目前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为背景而形成的一种反映现代经济、文化、道德、伦理、法律等内容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能使医生与患者相互沟通、相互信任,更大限度的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还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2.2医患沟通学 医患沟通学是研究医患沟通的过程、沟通行为以及医患关系等诸多因素,探索如何以沟通医患双方相关信息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研究如何将心理和社会因素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推进现代医学诊治伤病和维护健康的一门学科,即向医学填充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要素,丰富医学的科学内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为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探究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一门新的应用型边缘学科。

3课程体系构建

3.1课程目标 医患沟通课程是一门融合医学伦理学、医学礼仪学、心理学、伦理学及临床医学学科相关知识的临床实践性课程。课程需从医患关系入手,将心理学、伦理学、医务礼仪各个方面与医患沟通整合,了解医患沟通存在障碍的普遍原因及误区;同时将不同人际风格的沟通技巧及不同专业的沟通技巧和医学的沟通技能等内容整合为"沟通技巧"模块,培养医务人员在进行医患沟通时应把握的技巧原则和策略;另外,介绍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医学生深刻认识到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力求形成完整的医患沟通体系。

3.2课程任务 本课程属于医学人文类公共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医患关系的现状,提升对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以人为本的工作服务理念,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了解医患沟通中基本的心理学原理,掌握医患沟通中的伦理学原则:了解医患冲突情形下的特殊沟通技巧,了解医患纠纷中的媒体危机公关:学习临床路径及医院数字化建设模式下的医患沟通模式: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了解医德修养对从医道路的重要意义,树立"仁心仁术、至精至微"的从医理念。

3.3学时分配 医患沟通学课程首先开设18课时,包括理论课时及实践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见表1。

3.4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与师生互动: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求我思考变为我要思考,如观看典型案例录像后就某纠纷处理过程中,医务人员掌握并运用了医患沟通中的哪些技巧及媒体公关,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容易忽视的医务礼仪有哪些进行讨论;尽管同一问题很难得出统一、正确的答案,但对于学生见仁见智的回答通过辩论、师生互动等,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在进行医患沟通时充分调动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也可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

实践课程采用角色扮演。在手术谈话、危重患者谈话时应该注意什么,怎么传达坏消息,如何与愠怒和投诉的患者或家属打交道等,在不同的医患沟通场景中,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沟通态度和技巧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及、好的沟通效果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而且通过扮演患者,让学生换位思考并切实了解患者的需求,学习如何切实运用沟通技巧与方法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锻炼培养其主动、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

引入标准化患者教学方法。"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也称模拟患者,即选择正常人或患者进行专业的规范化训练,用于医学技能培训中,模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等情景配合医学生的技能培训。在医患沟通学教学中,可设置不同的医患沟通不畅情境,由"标准化患者"模拟由缺乏沟通而引发冲突场景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让医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反复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直到其满意为止。有实践研究表明通过标准化患者教学方法,可明显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3]。

3.5考核方法 当前国内对医患沟通能力的考评缺乏系统完善的体系及研究,主要以卷面考核理论知识为主,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综合医患沟通学本身授课特点及学校安排、学生负担情况,决定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由于《医患沟通学》课程的实践性都较强,决定了该课程考核更加侧重理论应用能力,能力测试为考核的中心环节。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别占到总成绩的40%和6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见表2。

3.5.1形成性考核 包括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个方面,分别占70%、30%。主要是通过在日常课程与实践中检查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科学测评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

3.5.1.1学习内容考核,主要观察学生掌握并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实践来进行测评考核。

3.5.1.2学习方式考核,观察学生在日常课程中参加讨论情况及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反映出来的思维能力,在进行角色扮演及面对标准化患者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等。

3.5.2终结性考试 严格遵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命题覆盖全部学习章节,既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也重点考核其进行医患沟通时的分析、解决能力。

4体会

4.1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是当前教育的核心 长期生物医学模式的限制和影响,使得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人才时更注重单纯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当前医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掌握与单项技能操作能力较好、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较差的现状,在临床面对患者时往往束手无策。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这种"灌输式"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较弱,难以适应临床医疗工作的需求。创新医学教育模式,注重医学人文实践成为当务之急。医患沟通学着意培养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弥补医学生人文知识结构及社会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的现状,填补医学技术与人文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的空白。同时辅以真实案例和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逐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增强沟通能力。

4.3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现状是临床教师在学校与医院里进行严格的知识理论教授与训练,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授课、医学人才沟通技能的培养同样在学校与医院完成,因此高等医学院校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对培养现代高级医学人才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是大批临床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一时难以适应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任务。所以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养成,不仅需要课程的引导,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师只有深入临床研究,才能言之有物、行之有方,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医学生及早树立医患沟通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杜淑英,李作兵.案例教学法指导医患沟通学见习实践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0,14(5):52-53.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口腔护理;基本操作法

1教材分析

1.1使用的教材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技术》,该教材以打造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原则,强调培养学生过硬的护理实践技能,专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1.2教学内容

口腔护理出自本教材的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中第一节部分。《基础护理技术》包括的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护理技术》是所有护生学习其他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也是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口腔护理》不仅是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操作也是22项基本操作中临床应用较广的一项。

1.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方面熟悉义齿的清洁与护理,掌握特殊病人的口腔护理。能力方面让学生学会义齿的护理,能够为特殊病人做口腔护理。情感方面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1.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护理专业相关的操作,并且高职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既是本次课的重点也是本次课的难点。

2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3级高职护理班的学生,课前经过调研,对她们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医学基础课,对口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都有所了解。并且他们是初中毕业,那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她们是护理系的同学对于护理学的基础课尤其是护理操作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也较强,善于模仿。这些特点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她们还未涉及临床护理各学科,对许多疾病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例如,学习血液病人的口腔护理时,要求动作轻柔,他们就不能够理解,其次,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思维模式还未建立,针对这些不足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介绍相关疾病的医学知识,进而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护理学知识体系思考问题;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方法

3.1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基础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本次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以及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重要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来学。讲授法使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协作关系体现的淋漓尽致。演示法,利用图片直观的演示、激发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启发法,让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

3.2学法

为了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节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让学生从思考中学会学习;自主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观察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掌握操作的要领和细节;互动学习法,示教以后注意师生互动,让学生上来回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4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90分钟完成教学目标。首先,第一部分,启发教学,激发讨论,导入新课,需要5分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通过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先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最后想寻找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进入今天新课的内容。接着,第二部分,提炼精髓,理实结合,讲授新课,大概要45分钟。展示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提炼学生需要掌握的五大知识点:口腔常用漱口溶液、义齿的清洁与护理、特殊口腔护理的评估、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将采用如下的教学的流程:讲授过程结合多媒体图片及实物,让同学们对一些没有接触的物品有直观的认识,例如,口腔常用漱口溶液、口腔护理评估的用物在讲解的时候配合图片和实物,便于同学们认识、理解、记忆。第一次示教让学生对口腔护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再将操作过程提炼,用一下简洁的关键词将整个流程串连起来,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方便许多,为了加深关键流程的记忆和理解在第二次示教之前会针对关键流程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要数棉球的个数?为什么不是血管钳去夹取治疗碗内的棉球呢?操作中动作要求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再进行第二次的示教,示教过程中注意讲解、答疑,使同学们能够尽快的掌握新的知识。然后,第三部分利用35分钟进行个人回示,分组体验,自我评价。在这个练习阶段选择一些学生上来回示一些关键动作,比如,用血管钳、镊子挤棉球,开口器的使用方法,及时纠错,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会让学生分组练习,先仿真再全真,即先在模型上做,然后同桌之间互相练习,最后选一些代表上来就口腔护理后的感受和为病人做口腔护理时的注意事项上做一个自我评价,当然老师的总结和纠错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最后的5分钟,复习小结,课后习题,布置作业。进行内容小结,可以让学生对于整节课的内容有一宏观上的认识,通过几道选择题如护士资格考试复习题,既可起巩固新课作用,同时还可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布置作业:习题集同时明确下节实训课练习内容,督促学生重视练习,为下次实训课做准备。

5资源整合

在准备教学阶段,充分利用资源收集、整合。校内资源主要是来源于各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校内比赛的不断总结的经验;行业资源主要是社会实践,临床行业前沿及其他的合作院校提供的信息;信息化资源,是通过网络学习,得知最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

6教学反思

本次课通过前面理论课所打下来的基础,上起来比较容易,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演示效果较好。纵观本节课,觉得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岗位技能,结合临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忽略了由于学生多,导致纪律难以维持;课堂时间短,学生练习不熟练等问题。综上,为了提高下次课的质量,做了如下的改进措施:将学生课堂表现记入平时成绩,并且增加课外开放时间。

7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