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孙权劝学译文

孙权劝学译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孙权劝学译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孙权劝学译文范文第1篇

作为一般动词的“为”字,在文言文中最活跃,是一个随意性很强的“万能”动词,几乎能代替所有的动词,翻译时确实有难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例子:

1.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

译文:公输盘(已经)为我制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译文:就写四句诗,并且题写上自己的名字。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核舟记》)

译文:能够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木石。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译文:修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来祭天地。

5.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隆中对》)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6.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译文: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担任都尉。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也邪!

(《孙权劝学》)

译文: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译文: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

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

10.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

译文: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叫做张楚。

11.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

译文:墨子解下腰带当作城,用小木片当作守备的武器。

1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伤仲永》)

译文:(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

13.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译文: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隆中对》)

译文: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以弱小变成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谋划的(得当)。

15.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译文:用酿泉的水来酿造酒。泉水香,酒水清。

16.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上盆缶(给秦王),来互相娱乐。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作为普通动词的“为”字,虽然灵活多变,不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例子中的“为”字。在句子中都充当谓语,都和动作行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关,其前面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其后面也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其基本意义都是“做”,它的多种意义都是由“做”这一意义派生出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作为普通动词的“为”字时,便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将它翻译成和现代汉语相应的某个动词就行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因受到古代汉语的影响,现代汉语中的“做”字也灵活多变,与其相对应的动词繁多,我们在选用时要慎重考虑。只有到万不得已、实在没有恰当动词可选的情况下,才考虑用“做”字来代替。

“为”字在文言文中除了用作一般动词外,还用作判断动词,在判断句中作谓语,可翻译成“是”字。例如: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

译文:中间高起而宽敞处是船舱。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译文:船头坐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坡。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山市》)

译文:没多久,看见宫殿几十所,碧绿的瓦,翘起的屋檐,才明白是山市。

4.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孙权劝学译文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美妙境界,深深感受到祖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以初中八年级文言文《桃花源记》为例,在大致了解全文后,本人通过创设问题引导想象来让学生感受文章内涵。结合文中的描述,通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文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想像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紧接着提问若然你置身于和平恬静、融洽安宁的桃花源中会怎样做?提出会选择留下来还是回到充满功利性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且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这个角度出发来阐明作者陶渊明的思想――人们追求与向往的理想社会,正是对当时现实的鲜明对比,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用这样的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步一步诱导学生进入到作者的字里行间,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自主阅读,弄懂语句

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人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首先是字字落实,弄懂语句,读准句读,读出语感。这个步骤完成后,再给时间学生自由阅读或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初步去把握全文大意。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童趣》的“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应读“jiāng”。再如《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联系实际,授之以渔

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但在翻译前,一定要求学生先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讲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孙权劝学》时,在分析“吕蒙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这个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把吕蒙与本册课文《伤仲永》里面的方仲永作对比分析。方仲永天资过人,由于没有很好的接受后天的教育,最终沦为一个平庸之人,吕蒙经孙权劝说后才开始读书学习,而最终成为一个有谋略的人。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都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吕蒙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这个问题,而且也巩固了对《方仲永》的思想内容的复习。

五、强化练习,巩固成果

文言文很多知识需要积累,说白了就是要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把有关的字词归类,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当的阅读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适当进行课外文言的阅读,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就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再次要强调的是――课后诵读。所谓诵读,包括朗读和背诵。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有效手段,琅琅上口的朗读,不仅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捕捉全文的感情基调,更好地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