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上网率

中学生上网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学生上网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1篇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收集的立场和相关行为的状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大都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局部教员上网经历不敷丰厚

互联网以共同的魅力吸引着广阔中学生。查询显示,93.5%的中学生透露表现对收集感兴致,并有11.4%的中学生以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耐的”。周末和节假期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顶峰时段。与孩子们比拟,家长和教员们则大为减色。45.2%的家长透露表现不调查收集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要7.7%的家长常常上网。大局部教员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历分明不足。

2.大都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前提不称心,家长、教员呼吁改善前提

关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前提透露表现称心的中学生只要19.4%,不称心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以为学校并没有把需要的收集技巧教给他们。还,不少教员关于学校的收集资本近况,特殊是现有资本的应用率透露表现不满。据教员们反映,校园收集设备和多媒体教育设备首要用于展现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沛运用于平常备课和教室教育,更不克不及充沛知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大都家长既赞成后代上网,又担忧后代上网影响学业

关于后代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立场,对立的只要15.9%,大局部家长则顺从其美,但近折半的家长透露表现但愿后代未来能从事收集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以为,收集最大的益处是“能使后代坦荡眼界,增进见识,并把握好电脑技巧”;还,29.5%的家长还感觉收集能促进后代的进修兴致,11%的家长以为“收集没有任何益处和效果”。58.5%的家长透露表现,最不克不及承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糜费时间,耽搁学业。明显大都家长心里非常矛盾:既但愿本人的后代能享用收集的益处,更怕因沉沦收集而旷费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炙的事还有:阅读、反抗、暴力信息,发生网恋,痴迷收集游戏等等。

(二)收集情况对中学生的影响

1.收集情况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运用互联网有助于构成全球认识,增强对国度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收集的窗口,他们存眷“家事、国务、世界事”,使视野空前坦荡起来。全球认识的加强,顺应了中国参加wto的新情势,关于中学生们往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明显是大有益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进修供应了有利前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收集资本在必然水平上知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求性进修、研讨性进修的需求。

(3)中学生运用收集有助于扩展交往的局限,促进芳华期心思的健康发展。收集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南地北、素昧生平的人拉到“零间隔”,在互相征询、攀谈、评论、倾吐、讨教的进程中,极大地知足了中学生们兴旺的表达欲、显示欲和社交欲。这关于舒解压力,坚持芳华期的心思健康有必然的益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起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能的进修热情。

2.收集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沉沦收集对学业发生冲击。

(3)网上聊天激发网恋,查询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本人有过“网恋”行为(实践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很多感情圈套,中学生往往是受益者。

(4)收集不良文明弱化了中学生的品德认识。

(5)网吧治理问题仍然严厉,给中学生形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收集情况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应战,还也供应了很多时机。同志在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关于信息收集化问题,我们的根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增强治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起劲在全球信息收集化的发展中,占有自动位置。”这是我们进行收集德育工作的指点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收集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经过宣传和进修,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一致思想看法,丢弃“收集有害论”,消除“收集惊恐症”,充沛看法到收集德育的主要性和收集在中学生生长进程中的主要效果。

第二,从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的,把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成熟度作为收集德育的首要目的,出力培育学生准确的品德价值观、判别力和克己力。

第三,从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根底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加强辨认评价和选择品德信息的才能;注重品德意志力的练习,使学生的品德看法与行为理论一致起来;开设收集德育课程,增强学生的收集品德认识和收集责任感。

第四,应用核算机和收集技能,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育收集德育步队,加强收集德育力气

其一,经过各类方式的培训、讲座和审核,使各级教育治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员把握收集根本常识、技艺,并熟习收集德育的运作方法和伎俩,学会经常见的德育课件开拓东西(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考究实效的前提下,改良和充分当前施行的“市中小学教员核算机审核”的方法与内容,如添加教员应用收集开展品德工作的审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本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厚的收集经历和技艺的专兼职收集德育工作者,由他们供应在线指点,协助上网中学生处理各类心思、思想、进修等问题;还,留意在网上搜集整治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本能机能部分反应,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增强对中学生进行收集品德和收集行为标准教育,盲目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增强以幻想信心为主题的思想质量教育,用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抗网上各类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腐蚀。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080-02

青少年群体的网络使用行为对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走向,以及手机上网的推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青少年网民具有较高的网络使用普及率和活跃的网络应用水平,也是最可能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影响的群体。因此,对青少年群体上网行为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一、青少年网民群体规模

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继续攀升。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1.8%,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5.8%的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较2012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根据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1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54.3%,如图1所示。

因此,了解青少年在哪里上网,花多少时间上网,以及在网上都做些什么,对于学校、家庭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因势利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青少年上网行为特征分析

随着宽带入户等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可以在家里上网,加上国家要求网吧不允许接受未成年人上网,中学生有65%在家里上网,其他有17%在学校机房和14%在网吧,3.5%是在宿舍上网。据调查显示,因住校且学校有机房和电子阅览室,校园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大学生有9%在学校机房和70%在学校宿舍上网,其他还有21%是在家里上网的。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手机几乎变成了中国青少年第一上网工具。中学生手机上网占51.3%,大学生手机上网占63%。相对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农村青少年使用手机比例超过城镇青少年。从每天上网的时段来看,中学生一般在中午和下午,大学生一般在晚上到凌晨以后。从每周上网的时长来看中学生一般在11小时左右,大学生在20小时左右。青少年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也在提高,大概是平板电脑普及的缘故。

三、青少年网络应用行为分析

青少年上网都干些什么事情?青少年经常浏览的是什么网站?青少年平时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于不断出现的新的网络应用,青少年的态度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1.中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对于中学生来说,排名第一的网络应用是即时通讯,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上升,已经达到91.1%。2009年才出现的微博吸引了54.3%的学生,反映出中学生对网络新应用接受很快。而传统的网络交流手段,如电子邮件的使用率在衰减,BBS论坛在中学生网络应用也仅维持在8.33%左右。总体来说,除了电子商务和传统的邮件和论坛活动外,中学生网络活动参与度较高。中学生是手机上网的主要用户群,其手机应用排序依次为即时通讯、手机搜索、手机网络音乐、社交应用。上网时间加长,中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不知不觉加大。在关于分享内容的调查上,发现有一半的中学生比较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各种视频、图片、文字,形式不一,内容丰富多彩,这体现出当代中学生追求个性的一面。

2.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已经达到常态化,变化已经不大。45%的大学生会在上网时看新闻,一般是通过手机来看,明显高于中学生。网络社交也是大学生的主要网络活动。大学生的即时通讯工具主要是QQ,还有新出现的微信、易信等。大学生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也很高,92.3%的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比整体网民的使用率高。在网络娱乐方面,近九成的大学生会在网上欣赏音乐和视频,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明显低于中学生。六成的大学生愿意利用网络来学习。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网络购物逐年上升,已经达到69.7%。随之而来的是网上支付行为的增加,网银的使用也成比例增加。总体来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网络上有丰富的网络生活,享受着网络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其主要使用途径是即时通讯软件、音乐影视、网上购物和学习需要。

四、其他比较结果

在调查中,65.82%的中学生对于离开网络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但仍有16.38%的学生表示离开网络会感到很空虚很难过。周末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家长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80.6%的家长认为只要时间合理就可以上网,还有7.6%的家长反对孩子上网。大部分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家长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而学生认为家长反对上网的原因是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其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

浩如烟海的网络资讯要想成为中学生信息、知识的重要来源。目前网络还仅是广大中学生的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

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数据显示,52.74%的学生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利用网上资源,只11.8%的学生是经常浏览学习资料。

五、结论和思考

1.结论。以上数据反映,网络确实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对他们的学业有所帮助,但其中不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上网时间过长,关注娱乐内容过多。过多地浏览娱乐信息既会影响学业,又会对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学生属于未成年群体,太长时间的面对电脑,不管是对生理还是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害处。过度迷恋网上交友,会导致青少年丧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另外,青少年涉世未深,容易受骗,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那般美好,不乏存在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这样不仅伤害了他们脆弱的心灵,而且也耽误了学业。迷恋网络游戏对学业产生冲击。特别是男同学,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而网游的暴力等不良因素会危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小部分家长坚决反对孩子接触互联网也存在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急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信息都是靠互联网来传播的,相比于现实生活,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如果中学生完全不接触网络,就是闭目塞听,不利于开阔视野。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影响因素

互联网作为一项新型的沟通、交流工具,对全球化进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在当前生活中应用的逐渐深入,互联网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高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高中学生“网络成瘾”不仅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全面发展。

1.高中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与分析

1.1 “网络成瘾”概念分析

“网络成瘾”是一个系统名词,设计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主要包括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广泛行为及冲动自制问题。金伯利扬将“网络成瘾”理解为冲动控制障碍,认为“网络成瘾”是一项病态的网络使用操作。

1.2 调查资料

选取本校在校高中生500 多人,对人员进行随机调查。本次高中学生选取的过程中选取500多人均具有上网条件且均符合调查要求。

1.3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依照原有科研调查问卷,针对高中学生特点进行特殊分析和处理。

1.4 问卷调查具体状况

1.4.1 “网络成瘾”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连州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总体的%(图1),其中67%高中学生存在1年以上上网经历,45%高中学生存在2年以上上网经历。

1.4.2 上网活动特征

对非“网络成瘾”高中学生及“网络成瘾”高中学生的上网活动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非“网络成瘾”人员在上网的过程中主要是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性活动,而“网络成瘾”人员主要是网络游戏、聊天等娱乐性活动。非“网络成瘾”人员注重信息获取,而“网络成瘾”人员注重游戏娱乐。

2.造成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2.1 个体特征

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心理、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高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叛逆心理,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自身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尚未定型,很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现象。个体特征导致“网络成瘾”主要由于:(1)高中学生自身交流与情绪宣泄的需要;(2)高中学生具有非常高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3)性心理成熟。

2.2 网络环境

当前造成“网络成瘾”的网络原因主要包括网络超链接、社会化虚拟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主要是利用HTML方式进行页面操作,具有非常简单的操作方式,可以很快实现对信息内容的查找、搜索、利用。与此同时,网络信息较为丰富,在这种的网络环境中,高中学生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信息、咨询。这些信息中既有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发展的有益信息,也有制约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一旦高中学生沉迷于此,很容易出现难以自拔的局面。

3.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控制措施

3.1 从高中学生自身强化“网络成瘾”控制力度

3.1.1 建立良好高中学生交流环境

高中学生是当前我国人口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阶段的价值观培养、行为意识养成对人们今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2 引导高中学生正确上网

在进行“网络成瘾”控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高中学生上网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对高中学生进行上网教育和上网提升。教育内容要包括网络对高中学生发展的意义、网络的使用规范、网络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成瘾”表现内容等。要从本质上提高高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对“网络成瘾”的认识,改善高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效果,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学生“网络成瘾”控制效果。

3.1.3 加强个性发展及心理学治疗

个性化发展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当前的个性状况对高中学生存在的网络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项措施。在实施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家长、教师等要对高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保证高中学生能够依照确定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对存在“网络成瘾”的高中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学治疗。

3.2 “网络成瘾”的外部环境控制

3.2.1 “网络成瘾”的家庭环境控制

家长要积极营建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高高中学生家庭生活的舒适效果。只有在这种环境下,高中学生才能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愿意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根本上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性。

3.2.2 “网络成瘾”的学校环境控制

学校要对网络知识进行辨别、筛选、处理,为高中学生发展建立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空间。要对学校自身网络负责,严格落实网络道德标准,提高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效果。最后,要建立多层次“网络成瘾”控制体系,由专门教师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降低“网络成瘾”发生率。

3.2.3 “网络成瘾”的社会环境控制

社会环境控制的过程中主要要实现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要营建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对高中学生成瘾现象的关注度。第二,政府要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活动条件,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环境问题及时进行规避。第三,要从各个方面落实“网络成瘾”控制内容,对控制进行深化。在内容实施的过程中,国家、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可能出现的网络犯罪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总结

随着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国当前的互联网应用人群逐渐趋向低龄化,高中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数逐渐增多,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成瘾”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参考文献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42-03

成瘾行为的成瘾源不仅包括烟草、酒精等物质,也包括网络、游戏机和影视读物等精神性致瘾源[1]。网络成瘾、沉湎电子游戏和赌博是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精神成瘾行为,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中有上升的趋势。为了解上海市大中学生使用网络、电子游戏等成瘾行为现状,以便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11月-2005年1月进行了此次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层按比例抽取上海地区有代表性的32所学校(包括大学7所、中学18所和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初一至大学四年级共计10个年级12 665名大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剔除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12 637份,有效问卷率为99.78%。其中,男生6 021名,女生6 616名。网络成瘾、玩电子游戏和赌博等方面的题目有效应答率为70.59%。

1.2 方法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自填问卷的调查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问卷,并要求当场完成,统一收集问卷,由培训后的数据输入员录入数据。问卷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大学、高中和初中)”。

参考有关资料[1],以出现以下10项中至少5项作为判断网络成瘾依据:(1)过去7 d内平均上网≥4 h/d;(2)即使不在网上,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情;(3)一旦不能上网,感到不舒服、无所事事或不能静下心来干别的;(4)希望增加上网时间,以便满足自己的愿望;(5)上网的时间超过自己的预想;(6)多次想停止上网,但总也不能控制自己;(7)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或教师、同学隐瞒自己上网的事实;(9)因为上网与家长发生冲突;(10)为逃避现实、摆脱自己的困境或郁闷、无助、焦虑的情绪才上网。

1.3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用Epidata 2.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和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使用网络的一般情况 由表1可见,上海地区大中学生(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上网报告率为84.53%,男生为85.69%

,女生为8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8,P=0.003)。上网率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过去7 d内平均上网时间≥2 h/d的占24.63%,初中最低(16.07%),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为19.68%和38.40%,大学最高(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43,P=0.000);平均上网时间≥4 h/d的占12.61%,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最高(23.41%),初中最低(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72,P=0.000)。在调查中还发现,上网的主要目的(多选题)依次为聊天(71.30%)、多媒体娱乐(包括听歌曲、看VCD和Flash等,66.14%)、玩游戏(57.44%)、查阅学习资料(51.49%)、浏览新闻或其他信息(47.30%)、下载软件(47.12%)和收发电子邮件(37.69%)等。

2.2 网络成瘾倾向 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9.33%,男生为12.14%,女生为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5,P=0.000)。网络成瘾相关行为不同类别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阶段最高,大学次之,初中最低。

2.3 电子游戏成瘾倾向相关行为 上海地区大中学生电子游戏成瘾倾向报告率(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使用电子游戏机时间≥2 h)为27.37%,平均每天使用电子游戏机时间≥4 h的为11.26%

,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50,χ22=340.87,P值均=0.000)。使用电子游戏时间≥2 h/d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最高(42.96%),大学次之(29.49%),高中和初中分别为23.37%和22.25%,不同类别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赌博相关行为 上海地区大中学生曾参加过用金钱、代币或其他物品作为赌注的,类似赌博的娱乐活动的报告率为14.06%,男生(19.69%)明显高于女生(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73,P=0.000)。不同类别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55,P=0.000),大学最高为20.53%(363/1 768),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17.46%(399/2 285),高中阶段学生为16.71%(671/4 016),初中最低为7.53%(342/4 544)。

2.5 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分析 见表3,4。

以网络成瘾倾向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学习成绩、学校类别、家庭类型、上网时间≥4 h/d、游戏机成瘾、赌博和情绪等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中等和学习成绩好是保护因素,住宿也是保护因素;上网时间≥4 h/d、游戏机成瘾、男生、赌博和抑郁情绪等是危险因素。

3 讨论

3.1 学生过度使用电子游戏、网络等精神行为状况比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大中学生过度使用电子游戏和网络成瘾行为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最高,初中生最低。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是网络成瘾倾向的高危人群,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71%,高于大学生(9.43%)。

说明网络成瘾行为干预对象年龄应前移,而不能只关注大学生,重点应放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前学龄段,尤其是那些可能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

3.2 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的相关因素分析 精神卫生专家认为,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涉及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2],其中社会因素包括可获得性、家庭因素、同伴影响、社会压力和社会环境等[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等相关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可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相对将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社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认可度也大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渴求从网络、电子游戏和赌博中获得成功,得到奖励、认可和心理满足。调查还发现,长时间上网、玩电子游戏是危险因素,而在校住宿是保护因素,说明计算机、游戏机的可获得性越少,则网络成瘾的机会就越小。

3.3 学生精神成瘾行为的干预 目前世界精神病学界已经普遍认为成瘾性疾病是一种脑病,因此预防干预措施也应从疾病预防控制的角度考虑,即从控制致瘾源、切断成瘾条件、保护高危人群和加强成瘾行为监测等方面着手[3]。由于涉及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此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青少年是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需要动员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包括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干预活动。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5篇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我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有多少?历时六周,对610例在校学生进行座谈会调查,使用网络成瘾自评等心理测评量表,从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学生网络使用的一些状况。

课题名称:《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时间:2006年10月6日至2006年11月20日

调查对象:苍山一中的610名学生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座谈会调查

调查工具:

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浏览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项目;

2、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3、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

4、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5、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6、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7、领悟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因子。

调查结果:其中男性310例,女性300例,平均年龄16.27岁。610例有效被调查者中,未上网中学生161人,占26.39%。上网中学生共449例,占73.61%。其中,发现网络成瘾者7例(4男生,3女生),发生率为1.56%,网络成瘾倾向者72例,发生率为16.04%,正常使用者370例。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发生率为1.56%,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67%,女生发生率为15.41%,两者无显著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的中学生中网络成瘾只有7例,发生率为1.56%,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的差距较大。其原因可能与取样方法及测试人群有关。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网上调查方法,框定的是网上的特殊人群,这容易导致受测试人群缺乏代表性,往往夸大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本文的调查采用了实名调查,克服了一些夸大成瘾的倾向性,但是也造成一部分学生掩饰自己网络依赖的倾向性及严重程度。

另外,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5%;二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4.60%;三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8.86%。三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三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最高。

二、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因素的反思及个案分析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消极人格特质、社交孤独、对学校环境压力的适应承受能力及不良父母教养方式等五大因素有关。

因素一,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愈强。调查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学业的成就感降低,而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增加。幸福感的降低,使他们更加逃避社会,增加孤独和抑郁。

【案例1】缺少亲情关怀迷恋网上游戏

我校高中二年级学生,男,17岁。他初二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只在晚上学校熄灯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中考时,勉强考取高中。但自上高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该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该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困难,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孤僻等症状。

因素二,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多具有消极人格特质。

调查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通常稳定性差,没有恒心,不能严于律己,缺乏自信,缺乏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责任感不强,成就感缺乏,意志力较弱,克制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还表现出敏感、多疑、沮丧悲观、易紧张等人格特质。正是因为自律性低等特性,使得网络成瘾者不能自拔。

【案例2】迷恋玄幻小说争当新新人类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8岁。迷恋上网看玄幻小说2年,学习成绩下降。该女生个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不爱好团体活动,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是典型的《哈利波特》迷,只要有新版书籍发行,肯定要在第一时间买上一本,并要观看相关影片。但自高中以来,该女生又迷上了玄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说起《小兵新传》、《幻城》、《魔戒》等著名玄幻小说,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视为新时尚。自称新新人类,讥笑大人不知道“玄幻小说”、“奇幻小说”等现今流行的新名词。一说到学习,则紧皱眉头,一脸的无奈。

因素三,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感。

当一个人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满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等,或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人际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于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交友或玩游戏,通过虚拟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和理解,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和亲情的缺失。而网上聊天或玩游戏又反过来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更感到孤独,更远离人群。

因素四,网络成瘾倾向者对学校及学习的适应能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

调查显示,高一、高三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学习竞争激烈,高一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功课负担过重,以及生活过于单调等因素有关。部分学生面对压力产生失落感,因此借助网络来寻找社会隶属感,缓解压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案例3】不适应新环境迷恋网上聊天

我校高中一年级学生,男,15岁。该生个性内向,因自觉长相难看,常感到自卑、低人一等。对今年刚开始的高中生活和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常觉得与同学缺乏共同语言,没有知心伙伴。为此,感到非常孤独而到网上交友聊天,结果体验到了网上聊天的乐趣而不能自拔。问及网上交友聊天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友有何不同时,该生说在网上聊天没有压力,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话,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不用担心自己的说话是否得体,别人会不会笑话。

因素五,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倾向于过分干涉、惩罚严厉。

我国父母往往不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作为他们的附属品,从而对子女有更明显的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同时,我国父母更注重用严厉的管教,培养孩子顺从、孝敬等品德,更倾向于按父母的意志去培养子女。调查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培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的父母对他们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否定多于赞赏,使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和尊重,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生理或心理上的困难或挫折时,又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就可能转向网络寻求支持。

【案例4】高三女生与网友离家出走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9岁。该女生自青春期以来,表现叛逆,与双亲关系紧张。自称不喜欢学习,想参加工作,自谋生计。为了打发时间,常留恋网吧,在网上寻觅良友。不久,结识了一位男网友,两人相约厮守一生。为了达到约会的目的,常在周末隐瞒父母,借口到同学家玩而与男友约会。曾经不辞而别,与网友外出长达一周多时间。问及与网友约会之事,该女生并不否认,称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

从以上因素分析,以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及人格特质为主,说明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消极人格特质是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内部原因。他们大多具有缺乏竞争意识,喜欢独处、敏感警觉,倾向于抽象思维,自律性差,缺乏恒心,情绪不稳定,不服从社会规范,在实际生活中成就感较低,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制力低下等特点。

调查显示,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水平较其他生活领域满意度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包括学业成绩不良、退学等。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学校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业目标和结果,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值得学校进行思考。培养青少年快乐、幸福的心态,提高其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帮助中学生走出网络困境的对策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网络成瘾的困境,以上调查提示我们,要充分重视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积极推行干预措施,防止网络成瘾的发生。

防止网络成瘾,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了解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出现生物钟紊乱、失眠、颈椎病及焦虑抑郁等情况,对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

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了解和分析其个性特征、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人格,特别要增强自律性,增强情绪的稳定性。

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应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络成瘾程度较深者,往往会伴随一些心理问题,如头痛、头昏、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及社会交往困难等症状,甚至有部分成瘾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精神问题,如冲动控制障碍、抑郁症等情况。所有这些,都需要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进行心理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与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紧密相关,不少家长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等了解不够。不能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以至孩子迷恋虚拟世界寻找感情寄托。家长除关心物质生活外,应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多关心孩子的情感体验,少一些说教。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中学生摆脱网络困惑。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因过度沉溺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就中学生迷恋网络进行了调查与反思。

关键词:“网络成瘾”调查反思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问卷调查;行为

    为了解菏泽市中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3月对2所中学2358人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菏泽市区2所中学(高、初中各1所)每个年级抽取6个班级,共36个班2358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2317份,其中男1336名、女981名,初中生1274名、高中生1043名。

    1.2 方法  根据中学生行为特点设计统一问卷,由经过培训的疾控人员在现场讲解答卷要求,采用匿名答卷。问卷涉及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行为状况、体育活动状况、上网情况、性行为相关问题,率的分析用χ 2 检验。

    2 调查结果

    2.1 危险行为发生情况  调查对象中经常违犯交通规则的占48.6%;近1a内有打架行为的占10.7%,新近一次打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占55.4%,近1a内有打架行为的初中生明显高于高中生(χ 2 =5.35,p<0.05);近1a内考虑过用某种方式自杀的占13.5%,曾经实施过自杀的占3.3%;去非游泳场所游泳的占1.6%,此种行为仅见于男性。详见表1。

    2.2 不良生活习惯及相关问题

    2.2.1 吸烟  主要包括吸烟率、吸烟量、首次吸烟年龄、获得香烟途径及父母是否吸烟等,所有调查对象尝试过吸烟的共408人,吸烟率为17.6%,其中男生为26.7%,女生为5.2%,在吸烟率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 2 =162.24,p<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χ 2 =105.96,p<0.01)。经常吸烟者64人,占吸烟学生的15.7%,近一个月内吸烟超过5d的有22人(5.5%),每天吸烟2支以上的有31人(7.6%),在13岁以前就开始吸烟的有12人(2.9%)。获得香烟的途径中有34人是自己买,30人是拿父母或别人的,在不吸烟的学生中有35人(1.8%)打算在今后6个月内开始吸烟。经常吸烟的学生中父母有吸烟习惯的51人(80%),而不吸烟的学生中父母有吸烟习惯的占57.1%,见表2。表1 易致伤害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表2 中学生吸烟情况 男生表3 中学生饮酒情况 男生

    2.2.2 饮酒  主要包括饮酒率、饮酒量、饮酒种类、首次饮酒年龄、饮酒造成的伤害及因饮酒耽误功课的情况等。在一个月内有饮酒史的有328人(14.2%),饮酒种类以啤酒最多(213人,占64.9%),其次为白酒(70人,占21.3%)。在12岁以前就开始饮酒的有89人(27.1%),近6个月中,因饮酒受伤的(包括醉酒后摔伤以及因饮酒引发矛盾打架受伤等)有52人(16.0%),因饮酒而耽误功课的(迟到、早退、旷课、病假等)70人(21.3%)。在饮酒问题上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χ 2 =15.69,p<0.01),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χ 2 =0.01,p>0.05)。见表3。

    2.2.3 饮食行为状况  调查前1d没吃过水果也没喝过果汁的有1558人(67.2%),没吃过蔬菜的有120人(5.2%),而吃过虾条、炸薯片、糕点等零食的有680人(29.3%),调查前1w吃过2次以上炸鸡、烤肉、肉饼等食物的有669人(28.9%),吃过2次以上油炸食品的有946人(40.8%)。

    2.2.4 体育锻炼情况  本次调查中,近1w体育锻炼少于3d的有974人(42.0%),除正常体育课外、未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有359人(15.5%),每节体育课实际有效锻炼时间不足20分钟的有655人(28.3%)。近6个月中参加校内运动队的有206人(8.9%),参加校外运动队的有113人(4.9%)。

    2.2.5 去经营性场所(网吧)上网情况  包括被调查者去网吧上网率、上网内容及对功课的影响等。调查显示,前一个月内出入网吧2次以上者413人(17.8%),其中男生253人(18.9%),女生160人(14.6%),初中生明显高于高中生(χ 2 =11.90,p<0.01)。上网内容以玩电子游戏(258人,占62.8%)和聊天(112人,占27.1%)为主,每周进网吧2次以上者167人(7.2%),自觉已产生网瘾者45人(1.9%),曾因上网耽误功课者(包括迟到、旷课、因上网未完成作业等)79人(3.4%),见表4。表4 中学生去网吧上网情况 男生人数

    2.2.6 性行为相关问题  认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者289人(12.5%),其中男235人(17.6%),女54人(5.5%),男女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看过描写有关性行为描写的书刊、录像者538人(23.2%),其中男335人(25.1%),女203人(20.7%),男女间差别有显著性(χ 2 =5.09,p<0.05)。

    3 讨论

    危险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通常包括易导致伤害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两方面。意外伤害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儿童和青少年伤残的主要原因和第一死因。魏霞等对山东省1995~2000年中小学生死因进行了分析,年平均死亡率19.29/10万,因各种伤害死亡占88.8% [1] 。本次调查显示,中学生 存在着一些易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如经常违犯交通规则(48.6%),包括撞红灯、任意跨越交通隔离栏、乘坐酒后架车人员驾驶的车辆等,这不但耽误了学生的功课,还会导致伤残甚至威胁生命;近1a内曾经以各种方式实施过自杀的占3.3%,说明青少年心理问题较严重,这可能与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有关,需家长、老师正确引导。因去非游泳场所游泳引起的溺水也是青少年的死因之一,本调查显示中学生曾去过非游泳场所游泳的占1.6%,与以往的报道相似 [2] 。

    不良生活方式不但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也与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有关。结果显示,吸烟、饮酒等行为在中学生中占一定比例,曾尝试过吸烟的占17.6%,其中经常吸烟的占吸烟学生的15.7%,经常吸烟的学生其父母吸烟的比例也较高,在这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被调查者中有14.7%有饮酒史,曾因饮酒造成各种伤害的占2.2%,建议家庭成员在戒烟、戒酒中做好学生的表率,政府、学校要尽早在青少年中开展控烟、戒酒的健康教育,以预防这类危害的发生。

    在对中学生的饮食行为调查中发现,青少年食用大量高热量饮食的比率较大,这种不良行为是造成青少年肥胖的原因之一,而体育锻炼相对不足,对青少年的良好发育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加强青少年日常行为的健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因迷恋网络游戏而造成的自杀、犯罪等现象也日益突出。本调查显示,中学生出入网吧进行网络游戏和聊天的达17.8%,自觉已产生网瘾的近2%,在这方面家长和学校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才能保证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种种原因,对中学生性行为现状未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完善调查方案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7篇

    网络上的黄色、暴力与单纯娱乐的内容越来越多,在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与控制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好坏皆有。高中生相对来说仍然属于社会阅历与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少,且处于三观建立形成阶段,容易受网络的弊端影响,产生社会规范漠视、道德自律缺乏的现象。所以,加强对学生对待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与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德育实践的建议

    1.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在充分正视与直面迎接中学生喜欢网络的社会现实后,当今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出回应与配合。首先应该指导中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上形形的信息,主动进行谣言粉碎计划,推荐优秀站点并在学校主页等网站上进行链接。在班会课、黑板报、校宣传栏等合适的时间、地点,鼓励、支持学生积极接触有益的网站。在提倡多元化的同时,积极唱响主旋律,宣扬红色经典和正面的信息。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有关于正确对待有益网络信息的资料,并在班会上分享交流。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争做网络文明人”签名宣誓活动,举办“中学生上网利弊”辩论活动,举办“中学生文明上网”讨论活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的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发掘网络的积极因素。

    网络对人类的影响主流是积极的,网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正确使用网络有益于自身身心健康与促进成长。学校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增加网络德育特别是网络心理教育。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网络时代的研究性学习,以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网络信息选择的兴趣爱好;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的形式,通过多渠道特别是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使他们抱着主人翁的心态进行命题式的研究探索,在与师生交流的情况下相互输出主流价值观。

    3.与家长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有效的网络教育机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摇篮,可如今网络已深入其间,所以学校应重视家长对学生上网的引导作用。如学校可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互通学生的上网情况,同时让每一位家长保证:不能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硬性禁堵,要珍视网络空间的宝贵资源,做好孩子上网的监督和引导工作,建立好家庭“网情”,做孩子知心的“网友”。这样,可以使家长真正意识到:只有提高电脑和网络技术水平,才能真正做好对孩子上网的监督和引导工作。对文化层次低、网络意识差的家长,学校应积极宣传上网的意义,提高家长的网络意识,让家长努力创造条件,保障孩子早日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生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都快速发展的阶段,能积极接受新鲜事物,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目前,互联网+时代正飞速走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在互联网中存在良莠不齐信息的环境中,如何引导学生甄别信息,利用网络更好的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亟待解决的问题。据调查,目前全国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58.5%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时间“比较少”,上网时间并不满足。现在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无线wifi的普遍应用,即使在中学生学习任务极为繁重的情况下,学生对使用手机上网也是乐此不疲,甚至成为某些学生唯一的乐趣。

1.互联网+时代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教育是一种有助于创新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老师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学生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老师摸清、摸准学生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互网+时代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

互联网海量的资料和信息为中学生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教育,在网络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经成为国外大p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中学生从现在起养成网上查找资料,网上听课,在“空中课堂”的BBS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提出疑问等学习的习惯,这对终生学习都是有益处的。比如现在针对中学生的数理化、英语等的网课很多,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弄懂、弄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网课来解决,或在网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多数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便捷,选择性也更强。

3.互联网+时代有助于开发中学生内在的潜能

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学生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学生可以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且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网络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中学生,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于教育、商业、政府、国防等各行各业,可谓无处不在,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已经把网络的应用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它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学生已经把网络技术当做自己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4.互联网+时代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化,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学生“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垃圾可能弱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中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从而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等不良思潮。网络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经常上网会使学生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互联网还会使许多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学生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学生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中学生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5.互联网+时代中学生教育的对策

处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既是当代中学生的幸运,同时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对互联网的各种信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优势,又要尽可能的避免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危害。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青少年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在网上经常举办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材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卫东.中国青少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特点及影响分析――基于全国8省市抽样调查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5(0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