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七巧板组成的图形变化多端,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副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多媒体展示:由图形组成的一只猴子)

师:大家看这幅画展示的是什么?能看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

生回答。

师:大家看看我们周围都有什么物体是由多种图形组成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分析:此情境导人是为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体验,从七巧板的引入去认识分辨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就对教学内容留下感性认知。

二、概念学习

师:(多媒体展示:汽车、路标、商标等)同学们现在看大屏幕,说说都有哪些图形。

生回答。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一起总结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组合图形?

生1:由几个图形组成的图形。

生2:由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图形组成的图形。

师总结:我们就把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这个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对组合图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下组合图形的面积。(引出本课教学重点)

分析:通过情境引入产生的感性认知,加上对生活中图形的进一步观察分析,请你总结出系统的概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源动力,为学生深入学习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三、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新旧知识重叠

师:(出示例题)下图是一种机器零件的截面图,此截面是一个中心对称的图形,那些零件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师:刚才我们已!经成功地算出了一道组合图形的面积,现在再分析一下此题应该怎么解答。

(分组讨论,师生互动)

汇报讨论结果:

生1:我们组把这个图形分成了1个长方形和1个梯形,其中长方形的长100 mm,宽50 mm;梯形的上底20 mm,下底30 min,高20 mm。用长方形的面积一梯形的面积就是此零件的面积。

计算过程:100×50-(20+30)×20÷2=4500(平方毫米)

生2:我们组把这个图形分成两个梯形和1个长方形,其中两个梯形都是上底40 mm,下底35 mm,高20 mm;长方形长100 mm,宽30 mm。两个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此零件的面积。

计算过程:[(40+35)×20÷2]x2+100×30=4500(平方毫米)

分析:例题的引入,首先能让学生主动去观察,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观察与探索过程中总结知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不仅开拓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四、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那么通过解题,同学能不能总结一下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有哪些方法呢?现在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并适时地参与,给予指导。

(讨论结束,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师总结:刚才在同学们的解题与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那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分割法:当我们用分割法时,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就越简单,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差的条件就不行了。

添补法:当我们添补上一块之后,能根据给定的条件求出添补之后图形的面积,那我们就可以尝试一下,否则这种方法就是行不通的。

(课堂结束语)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我的校园我做主”活动,是对这些不同图形面积计算知识的综合应用,属于五年级上的学习内容。

在该活动中,教师结合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任务,调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的人员,包括来自信息技术、数学、语文、美术四个不同学科的教师、五年级四个班的部分学生以及这些学生的家长。学习活动历时一个多月,成为了一个学校、家庭总动员的活动。

这个项目主题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玉树地震后的家园重建。玉树校园的重建,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那么什么样的校园是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呢?我们当前的校园是否足够好?是否可以由学生来设计自己的校园……基于这些思考,我们设计了这个开放式的学习活动。

该活动采用QQ群、新浪微博、图文博客好看簿等作为支持环境,我们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公开地在网络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朋友来参与完善教学设计思路,并深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师生提供建议;学生通过网络来记录自己的发现,并完成作业;学生之间互评作业,学校以外的网友、其他学校的教师、学生,也给学生作品、作业提供了很多建议和帮助。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由五个小活动组成,如下图所示:

1.活动一:新浪微博、好看簿的学习

在学校的网络机房,信息技术教师祁海兰用了一个学时的时间,引导学生加入了“我的校园我做主”项目学习QQ群、新浪微博群、好看簿学习小组,并发起了“认识好看簿”活动,学生在其中练习写故事,参加活动,欣赏和评价他人的故事,由此熟悉了开放网络环境的使用方法。学生的兴趣高涨,参与度高,注册的速度快。

2.活动二:操场面积知多少

这个阶段的学习分两个地点,先在机房,然后再到操场。指导教师用一课时进行引导,其他时间由学生自主支配,完成主要学习内容——测量计算操场面积。

(1)在机房的研讨与准备

将学生做操时的图片上传至网络,在新浪微群话题“校园大家谈”里讨论,引出操场面积探究主题;分组,组内分工;在新浪微群话题“校园面积大讨论”里讨论如何计算操场面积,从而使学生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求法有个大概的感知。

(2)到操场的观察

观察操场,确定本组的面积探究方式;各小组按组内分工测量,计算;根据测量结果,明确算法并用写故事的方式把计算过程用图示法和文字描述法结合在一起,发表到好看簿的小组活动“操场面积知多少”里;欣赏、评价他人的计算过程,实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共享;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计算过程。

在操场上,学生开始实际观察,寻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把组合图形分解成一个个学过的平面图形,为后面的计算打好了基础。由于有找图形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操场面积的计算方法,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很简单地转化成为单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从而各组也就确定了本组的测量探究方案。各组学生根据测量探究方案,先确定要测量哪些数据,再计算操场的面积。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动手测量比较感兴趣,计算操场的面积也能得心应手。各组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计算过程结果到网络好看簿上,并邀请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论。在欣赏、评价、比较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借助网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各组对校园面积计算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对此进行讨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3.活动三:校园设计大荟萃

这个阶段的学习是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自主探索。10个小组上传了12个设计作品,每个设计都有计算过程和结果,其中有些设计十分新颖和大胆,有些设计甚至可以和专利作品媲美,其中“绿色学校”的计算过程出乎意料,用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面积,真正地做到了让知识为生活服务。学生不但从设计的适用性、安全性、节省面积方面来评价这些设计作品,还从性价比方面来评价。活动中的亮点,挖掘了家长资源,让家长中从事室内专业设计的人员,给各组作品进行点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兴趣浓厚。

整个学习活动的最后两个环节是:“活动4 校园设计最终版”,即吸取各组作品里比较实用的设计部分,完成了最终的校园改造设计作品;“活动5 校园设计后续”,即学生进行了学习小结与心得分享。

教师小结

几经周折,我们基于Web 2.0的“我的校园我设计”学习探究活动总算告一段落,思之再三,感觉收获颇丰。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如下亮点。

1.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图文结合是好看簿的一大特点。以图助解,以解解图是数学学习的一大法宝,而好看簿以此绝对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画图理解解题过程和方法,又以解题方式解释了图示,两者相辅相成,彰显着技术引领教学的优势,较之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容易地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共享

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网络在好看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相互评析,这样做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共享更多的学习过程,每个人的智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共享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在传统课堂上是难以实现的。

3.评价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好看簿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里进行评价,师生可以同时评论,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完成大量的评价,同时还能浏览大量的被评价信息,这里有老师、同学,也有不认识的人,评价的主体多了,评价的方式多了,评价的角度广了,收益也大大提高了,这也是传统课堂难以做到的。

4.多种探究方式并存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仅是操场面积的计算过程,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转化法、估算法、查资料法……这让我们大开眼界,也不由感叹:传统的课堂教学岂能达到这种效果?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面积;编排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85-02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最基本的图形面积计算之一,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小学生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和其它组合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在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小学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传统教学内容之一。

一、相关概念界定

平行四边形是指“在平面几何中,平行四边形定义为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

面积的定义即在平面几何屮,面积表示“平面封闭图形所围的平面部分的大小。”小学数学教科书对于面积概念,只给出了描述性的解释;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苏教版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编排结构研究

1、“平行四边形面积”编排结构

苏教版在编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从比较方格纸上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入手,引导学生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相对简单的、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方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基本思路。例2是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例3的重点则放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上。教材首先要求学生分组操作,再次经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求出面积的过程。学生在操作中建立初步的猜想后,接着要求把小组里各人得到的不同数据综合在一张表里,并引导进行初步的归纳。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明确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得出面积公式,并进一步要求用字母表示这一公式。“试试”和“练一练”分别让学生直接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面积,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2、“平行四边形面积”导入方式

苏教版是先思考在方格纸中的两组图形面积相等吗?再直接引导学生把方格纸中的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形,如图1所示

三、“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引入和公式推导环节研究

1、“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引入A比较研究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个好的酝肥侵凉刂匾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引入方式大致可以分成复习引入、数方格引入、转化引入。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设计思路比较研究

公式推导过程基本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接着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后归纳面积公式。设计思路虽大致相同,但不乏新意,比如从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什么有关开始,继而探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归纳面积公式。就形成了从探索面积和什么有关――用数方格或割补法探索而积的计算方法一一归纳公式的模式。

四、“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样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设计,除了教师素质的差异,能否在课堂实施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效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共知识的习得和掌握,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平行四边形面积”情境教学法研究和分析

情境教学法“是指设计一定的情境,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中,情境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其中包括教学设计的引入情境设计、习题的情境设计等。

2、“平行四边形面积”猜想和验证法的研究和分析

猜想验证是小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数学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猜想和验证的方法被普遍应用,倍受执教者青A。

3、“平行四边形面积”动手操作法研究和分析

动手操作法是指:“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操作手段进行教学,使小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学会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有不同的操作活动,而就操作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言,确存在一些差异。

4、“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格纸运用方法研究和分析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过程中,各教材都选用了方格纸运用。看来方格纸的运用是这节课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的关键在于转化,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找它们的联系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但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是学生第一次在面积推导的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因此,学生是很难想到的。而当学生在数方格图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遇到不满一格的情况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通过移、拼,把不满一格的拼成一格。甚至直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这为学生接下来运用转化思想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做好了铺垫。

5、“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方法研究综述及教学的启示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屮,上述教学方法大都被教师们综合运用,许多教学设计综合运用了比较情境法、猜测和验证法、动手操作法和方格纸运用法,也有的教学设计用到了其屮三种方法。可见,以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被广泛关注。建议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教学标有重点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志能.教学.贴着学生的思维前行[J]小学数学教育.2012.1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本节课是学生刚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续学习组合图形面积打基础的,本课通过拼摆等实际操作,来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过,让他们切实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却不是很容易。要想让学生完全领悟,须要引导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讨论与交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下面我将研课过程中遇到与想到的问题与大家共析。

【研课经历】

第一次备课:

教学目标 :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底2㎝,高1.5㎝ 。

提问:(1)这是什么图形?求它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数方格、公式计算。)

(2)求出它的面积(注意单位) 。

(3)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板书:转化图形——找出关系——推导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重温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为进一步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好思维上的准备。】

2.导入课题 。

师:既然平行四边形面积能用数方格或者公式来计算,那我的这张三角形彩纸是否也能用这些方法呢?(出示三角形彩纸。)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观察对比,设想转化

1.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三角形面积呢?

(学生思考并汇报,预计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两种方案。)

(1)数方格的办法。

(2)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

2.动手操作,体验转化。

(1)师:下面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转化,并思考问题:在转化过程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实践,根据思考题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作适当点拨。

(3)学生汇报探究的成果。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

或许会出现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结论: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

得出结论同时,讨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因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底×高÷2。

(4)归纳总结。

①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

②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交流、汇报、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实验的经验,发展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5)学生自学字母公式。

①生自读课本25页最下面4行。

②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S=ah÷2.

(6)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能求这个三角形彩纸的的面积了吗?

(学生重新审题,独立完成,口述,教师板书。)

4×3÷2=6(cm2);

答:它的面积6cm2。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26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教师订正。)

【设计意图:以教材为引领,完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经历数学建模。】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三角形面积推导的过程,复述重要的结论。

2.完成教材P26练一练第1题。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96-01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1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良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随之得到改善的还有数学教学方式以及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虽然在课堂上主要仍以教师主讲、学生辅的方式进行,但是多数数学老师已经开始采用多种教学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加强了对学生数学自主探究的鼓励,让学生"边做边学"。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低年级的数学老师会将学生带出课堂,在学校内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观察以及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小学生自主解决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部分小学高年级的教师会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以及实践活动作业,如进行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调查数据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小组合作的数学学习方式也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得到了普遍应用,通常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各有分工,在学习6-10的组成以及加减法的知识点时,多数教师都会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给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其一,仍然存在教师在课堂中绝对主动,"牵着学生走"的情况。常常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虽然有部分引导,因为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点深难度的问题,师生之间开展的是"乒乓球式"一问一答的模式,在课堂上探究知识时未能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缺乏启发和鼓励,未能在小学阶段形成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对数学应用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代替学生完成问题分类任务,工程问题、相遇问题、诡异问题、倍数和因数问题等,却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列举和应用。其二,部分教师运用新课程教材的过程中,对"创造灵活使用教材"存在片面理解,随心所欲将教材的授课顺序打乱,随意改变教材,在课堂上不顾学生实际,对学生教学认知规律出现违反情况,如有的教师小学二年级已经开始教学流水问题、追及问题等应用题思路,这些尤其在年轻教师身上较为突出。这还体现在课前准备不足方面,当前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知识对数学知识点的内容、备课的进度、课时计划进行准备,很少教师会对"相关知识的教学材料"学习,更忽视创新教学,这样有的教师会凭经验上课,甚至按照相关教学设计进行授课,未能结合学生实际授课,这样的"数学课堂模仿"带来尴尬的结果。

2.应对策略

2.1 摆正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应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授课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2.2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品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我在讲解这一内容时,首先通过媒体让"神州六号"带领同学们到图形王国里参观,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认识哪些图形,利用他们的认知结合丰富多彩的画面,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用自己手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拼一个我们学习过的图形。通过拼、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好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3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的不成熟,所以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差,上课往往不能注意听讲。要想维持学生的长久注意力,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电教多媒体的重现力,将学生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如在学习组合图形时,可以把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图形,也可以补割成一个大的图形,方法各样,清晰直观,学生理解容易,瞪大眼睛看完后争先恐后的要上黑板做题,学习兴趣更浓。

3.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归纳能力等,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芮文斌,孙文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2)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善学者事半功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徼情,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主动的进手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获取新知。

一、创设情景,诱发发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选择生活实际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增加学生直接经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的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兴趣、新鲜、亲切等情绪,诱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索和发现。例如:在数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我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张老师碰到李大爷.他说想把自己的房屋侧面墙重新粉刷.粉刷匠告诉李大爷每平方米的粉刷费3元,请同学们帮李大爷算一下.粉刷墙面需要花多少钱?实际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经过大家认真分析、思考,学生认为不

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不知道房屋侧面墙的面积。紧接着,我出示侧面墙的平面图问:"现在能算了吗?"一石激起干层浪,大家先仔细观察.用心想.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进行自

主探索学习。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发现

数学家德海纳特说过:"所有活动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方法,都会阻障学生努力研究。"能力是无法继承的,它只有在积极的思考和实践中形成。因此:教师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更要注意放开学生的手脚.大胆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的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驰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证明他们的联系,最后议一议,在这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以上"想一想"、"动一动"、"议一议"等教学活动..给学生探索的时间,使学生有机会去尝试、思考与交流。如此教学。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探索知识的方法。

三、教给学生自型探索的方法.挖掘发现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思路和方法的背后是数学思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他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

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动手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注意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的归纳、提炼,挖掘新知,从而有效地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没计这样一个问题: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拿出学具操作起来,进行探索。他们有的同桌讨论.有的三四人一组,全班同学都自由地、自主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几分钟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们交流得很热烈。通过以上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他们懂得.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求不同的解法。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科学地研究问题的过程.掌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一、 课前准备具目标意识: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七巧板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积和”、“面积差”展开教学。

二、 新授知识具突破意识:

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

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可先复习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分应率,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二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 巩固知识具强化意识: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一般的有:

1、 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装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在学生会解基本形式工程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全程为“1”的相遇问题,可变换工作方法,出现“合做……完成一半……”、“独做……余下合做……”、“合做……余下独做……”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比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可用整数方法解,分数方法解等等,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 课堂小结具反馈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一、运用教学光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光盘资源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用好数学光盘,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要重温新课程标准及新课改的理念,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将先进的教学信息内化、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体现“双主”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还要与同事交流、研讨,在日常教学中,虚心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交流学习光盘中的经验,借鉴、吸纳他们成功的做法、好的经验,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熟悉光盘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合理安排

为了发挥光盘资源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及时观看教学光盘,了解光盘内容、特点,使之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作用。我发现教学光盘有如下特点:一是突出了对教师的指导。光盘教学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编排特点,为教学中落实新理念奠定了基础。二是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资源。教学光盘逐课、逐课时提供了与各个教学环节相关的视频素材,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资源,解决了教师难于搜集素材进行操作的问题。三是画面清晰,操作简便。教学光盘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运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方便了教学。

三、用好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光盘容量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选择性的使用,才能促进数学教学。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运用教学光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数学难,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教学光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吸引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五年级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光盘课件里的动画及配音来说明简单的图形可以构成复杂生动的图形,展现简单图形应用的广泛性。又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开始上课就展示故事情境,让学生觉得有意思,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用孩子们喜爱的故事引出数学问题,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产生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冲动。他们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教学光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有许多公式的推导,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等。这些公式的得出,如果仅仅只用到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无法让学生生动直观地看到推导过程。而借助教学光盘就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五年级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运用教学光盘,可让学生看到动态的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光盘的演示,既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工作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教学光盘,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光盘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运用光盘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节时,老师通过光盘剪拼操作,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快就建立起来了。还比如,概念教学对学生来说往往较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数学光盘,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可见,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会很扎实,教学效果会很好。

当然,运用光盘进行教学,不能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千万不能搞“花架子”,你不能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光盘,而对其他教学资源不屑一顾,甚至整节课,黑板上什么板书也没有。对于数学课而言,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是任何优质教学资源所替代不了的。因此,光盘的使用应实事求是、合理选择、恰如其分,达到光盘使用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