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易经预测

易经预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易经预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易经预测范文第1篇

闲来无事,喜欢上网和天下有缘人聊聊天。我在网上的《国际易经论坛》、《中国道教风水勘舆网》、《中国八卦预测网》、《中国风水师在线》、《中华预测网》、《中华周易算命网》、《北京易经论坛》、《中原预测网》等多家网站任版主。我不图名不图利,最大的心愿即是将我终身所学回赠给人类。 “相逢是缘,缘系空间! 人海茫茫,片语代千言!

人生因为有了牵挂和思念, 才会显得温馨和幸福”。

我的宗职是:结交天下朋友,多做好事,学为所用,为人排犹解难!

古云: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万物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静。人不得时,利路不通。鬼不得时,地狱不超。神不得时,求之不灵。

佛说十善业:

不杀生而行救命、不偷盗而行布施、不邪而行清净、不妄言而说真实语、不绮语而说正直言、 不恶口而说柔软语、不两舌而说和合言、不贪欲而修污秽观、不嗔恚而修慈悲观、不愚痴而修因缘观。

易经预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周易八卦;骰子预测;二进制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200-02

The Achievement on Computer Based on ZhouYi Sieve Forecast Diagrams

WANG Ri-hong,WU Pei-long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 China)

Abstract: ZhouYi has been the lead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or thousand years,it is rich in content and vast in range. It can forecast many kinds of information includeing natural world,social and human beings by applying Eight Diagrams. After going through a long time for its evolution, the method it used to forecast information has generated several kinds, the Sieve Algorithm of ZhouYi is the basest method among them. The article aimed at puting the Sieve Algorithm of ZhouYi into computer's using and predicting the simple information,conducting the result by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ouYi and Binary raised by Leibniz.

Key words:ZhouYi Eight Diagrams;Sieve forecast;Binary

1703年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兹首次发现二进制,后来从传教士白晋信中获得有关《易经》和伏羲八卦的资料,从而正式发表关于二进制的论文。题目是“二进制位计算的阐述”,附题是“关于只用0与1兼用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莱布尼兹意料不到他发现的二进制会在中国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中早有表述和使用[1]。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这段话所指的,就是《易经》利用阴阳创造万物的基本思想与过程。现代计算机所应用的,正是宇宙创造万物的阴阳原理。在《周易》“系辞上传”中也记载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5]”。可以这样解读:“宇宙混沌之初,产生阴阳二气,进而出现春夏秋冬四时,产生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这里阳爻和阴爻合称两仪,每次取两爻共22=4种不同组合为之四象(少阳,太阳,少阴,太阴),每次取三爻共23=8种不同组合为之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最后八卦俩俩组合成26=64种不同卦象[6]。从用组合的阴阳爻符号来表达特定信息的角度来看,其中贯穿着二进制编码的思想。如图2所示,二叉树与八卦的生成,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规则,也很好地体现了二进制与八卦的关系。

古人把阴阳消长中量的变化可转化为质的变化,作为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最根本的法则之一[7]。根据阴阳互变的特点,当一种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即阴变阳(“--”变“一”)和阳变阴(“一”变“--”)。事物发生质的变化在卦象中就体现在爻的变化上,变化后的爻就是“变爻”。而在计算机二进制中就是0与1的相互转变。所以,在各种周易预测算法,总是要看一看是否有变爻的出现。

1 五行与八卦

古人规定八卦的五行属性为:乾(金),兑(金),离(火),震(木),巽(木),坎(水),艮(土),坤(土)。

五行关系如下:

1)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六十四原卦象,是由八卦两两重叠组成,所以形成上卦下卦这样形式的重卦[8]。而上卦为客,下卦为主。最终会出现三种情况如下:

1)吉(好):客生主;主生客。

2)凶(坏):客克主;主生客。

3)一般(可好可坏):主客相同。

2 骰子算法

我国至今注解的《周易》的书,有三千多种,论述八卦信息预测方法的书籍不计其数。它为我国用八卦预测信息的发展,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周易》中的阴阳八卦符号和六十四卦象、爻象,不仅是宇宙间万物万事的密码标志,而且是一个储存量非常大的信息库。可以说,是一部既简单又无形的万能预测器。周易预测方法以《易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建立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 变化的模型, 进行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9]。八卦的运算方法有很多种,现在最常用的应该是扔硬币或者扔骰子的方法。

我们需要一个六面骰子,投掷在干净平整的面上,观察骰子上面的数字。前六次投掷,若为奇数(1、3、5)用“1”表示;若为偶数(2、4、6)用“0”表示。“1”代表阳爻(一),“0”代表阴爻(--)。这样重复六次,由下往上纪录阳爻与阴爻,组成一个原卦象。所以此组成的原卦象为山水蒙(),二进制编码为010001,十进制为17。然后在《周易》中找到相应的卦辞解释。如果用于对失物的预测,《周易》中的卦辞为:“遍寻不获,似乎在大门下陷之处遗失,忘记带走,可试问人” [10]。

投掷并纪录完六次以后,还要最后再投掷一次,不过这次不同,不是纪录阴阳爻,而是要找出变爻。若骰子数为3,那我们就得将倒数第三爻“阴阳变”,即由阴变阳或由阳变阴。以第七次得骰子数3为例,将上面的原卦象变化得到变卦象。

最后得到的变卦象为山风蛊(),也得到二进制为011001。这里将用到八卦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不是根据《周易》中卦辞的解释。例如此变卦山风蛊,上卦客为艮(),下卦主为巽();艮属性为土,巽属性为木;木克土,主克客,为吉。

3 结束语

《周易》虽说是一部占筮的书,但也是一本科学的书。在文化昌明的今天,我们不必再去探寻其神秘的卦算之机,但这并不影响其科学价值,从多角度对《周易》进行研究。正如研究周易中二进位制思想和骰子预测算法,虽然不完善,但为我们研究周易提供新思路。如果可以运用多种算法在计算机上实现其预测的功能,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预测自然和未来,进而服务于社会。《周易》中可能还蕴藏着很多其他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等待我们去研究。因此, 在计算机上实现《周易》预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邵伟华. 周易与预测学[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 28-59.

[2] 徐道一. 周易・科学・21世纪――实例和认识[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1):1-3.

[3] 李申. 从“二进制”看《周易》与现代科学的关系[J].中国图书评论,2005(4):2.

[4] 李存山.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易经》[J].中国文化研究,2000(3):1-2.

[5] 赵中国. 对“先天图与二进制关系”之争的考察与辨析[J].周易研究. 2008(1):1-2.

[6] 李云龙. 二进制计数法及其应用[J].时代数学学习(七年级), 2003(Z1):2.

[7] 孟华. 周易阴阳符号与二进制算术符号比较[J].周易研究. 2000(2):1-3.

[8] 吴俊平. 《周易》四象符号新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5) :1-2.

易经预测范文第3篇

易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即《周易》这本古代典籍,广义则是《周易》及其衍生的许多易经术数,包括研究易经的专门学问――易学。《周易》一书不厚,区区数万字,但如果没有古文的功底,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六十四个卦。于是,这本流传了数千年的“群经之首”,如今已被世界公认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在绝大部分国人面前逐渐成为“神秘的国宝”。

随着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地位的日趋上升,易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百姓日用不知易

在《周易・系辞》中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翻译成现代语就是,一阴一阳对立转化、运动不息就是道,这个道就是规律。老百姓每天在生活中都是在应用阴阳之道,却不认识它,所以能够像君子贤人认识易道的人很少。事实证明,即使现代社会的当下,这个规律依然存在,老百姓依然日用不知易。

其实,易经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寺庙附近,一张地摊广告,摊主们会信誓旦旦地为你算命卜卦;不时有人还会主动搭讪为你看相。许多城市出现了专业易经商铺,算命看风水,测字看面相,取名、改名字等,不一而足。易经市场开始火了起来,人们已经不足为奇了。还有易经与人生、易经与运程、易经与养身、易经与企业管理的讲座,听众甚多,甚至高等学府也开设了易经的课程,且极受欢迎。

其实,这些仅仅是易经表象,易经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只不过“百姓日用不知易”而已。

《周易》本质是理、数、象、占,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核心。本质核心都是“道”,讲的都是宇宙包括人类社会的规律。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乃至个人一言一行都离不开易经的这个“道”。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美德正是直接出典于易经语录,如人们励志的“自强不息”就出典自《周易》的乾卦,后来还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修身的“厚德载物”则出自于《周易》坤卦;劝人为善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周易・文言》中的原句。诸如天人合一、辩证、和谐等许多智慧和理念,无不出自于六十四卦。

许多成语、口语也是来源于《周易》一书,比如九五之尊、群龙无首、反目成仇、谦谦君子、立竿见影、正大光明、物极必反、殊途同归、否极泰来、三阳开泰、革故鼎新、文过饰非、乐天知命、洗心革面、不速之客、继往开来、乐极生悲、与时俱进、穷则思变等,可见易经对于人们日常用语影响之大。

易经的趋吉避凶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重大的事情讲究吉利已成人们的潜意识。比如办大事要选择好日子好时辰;居住选择好地方,要求宽敞明亮和通风;新年大门上贴上个“福”字;给新生儿取个好名字;按照阴阳进行养生……一切真如《四库全书》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Food and Life 2015-01

59 食品与生活 2015-01

我们人生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浸润着易经的基因,大其无外,小其无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认知的误区

易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易经的认识和认知却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

易经就是算命看风水

《周易》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六十四卦,讲的是卦象卦理;二是易传,一共10篇文章,讲的是哲学哲理。命理、风水、占卦、预测等都是以易经作为理论基础而衍生的中华独有技术,与中医一样,也是源于易经而又独立发展的一种方术。易经是源是根,易术属枝属果,两者有联系但相互不能取代。我国的传统术数是易经的衍生物,但不能代表易经,而历史上、包括当下不少的“江湖”不能代表传统术数,更不能代表易经文化。

误区二

易经就是儒释道

众所周知,儒释道是中华国学的核心内容,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流派,不仅名称、创始人、代表作品以及发展历史不同,而且基本教义、核心理念和历史地位也不同。而易经是我国三教的源头,如今三教都包含了许多易经的思想。儒道两家起源于《易经》,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的学派,儒家思想直接由来就是易经,且孔子就是易传的作者,为易经三圣之一,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教以老子为源头形成道家思想,易经太极阴阳也是道家思想的理论来源,太极图成为道教的教徽,并崇《周易》为“三玄”之一,《太平经》就是“以阴阳五行为家”的道教经典,就连道教的符和内外丹术皆与易经密切相关。而佛教选择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借助易学丰富自己的理论,唐代佛学者李通玄用《易经》来解释《华严经》,著《新华严经论》,这可以说是佛学中国化的开始,故被称为“方山易”。佛教《金刚经》三十二品与《周易》六十四卦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又如禅宗经常利用易学来阐述禅理。一代名僧一行既是纯正的佛教僧人,也是纯正的易学家。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历代文人贤士高僧大德,无论是谈儒释玄还是论道说禅,很少越过易象和易理的。

误区三

易经是封建迷信

易经历来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数千年来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影响巨大,易经中的太极、阴阳、辩证法则、变化学说,甚至包括科技,讲的都是道,都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如此伟大的著作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岂不荒唐可笑。

易经包括衍生的中医文化、风水文化及其他易术文化,如今影响已经波及全世界,日渐得到现代科技的验证,同样具有科学的内涵。诚然,我国许多传统术数,包括易经本身,还有许多方面目前仍然不能够被现代科技所解释和破译。宇宙间未知世界永远大于已知世界。当代欧洲心理学权威、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易经》给予极高的评价:“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 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易经是不能以现代科技衡量的,更不是封建迷信,而打着易经旗号的“江湖”迷信不能与易经划上等号。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易经也与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们要变“不知”为主动,学点易经,于国于己皆有裨益。

易经预测范文第4篇

(一)学制混淆。

近年来各本科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逐渐加强实践教学,特别是贸易经济这样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作用更加明显。然而现有对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集中在具体操作方面,极易走向与高职高专等水平的院校趋同的误区。全日制本科生实践应当更加强调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正反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本科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环节,试图引导学生从创新视角出发,经历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途径,以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本科生为出发点,构建立体式、多任务的全日制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目前由于实践型教学体系的引导,很多贸经学科的实践内容与高职专业的趋同,造成了贸易经济学科定位低端,社会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

(二)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混淆。

贸易经济专业另一个问题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界限的混淆。贸易经济学隶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然而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和管理学出现了同一化的趋势,经济学和管理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的目的进而带来的研究方法的不同。经济学研究的本质是福利问题,即对研究对象对社会、消费者、生产者等利益相关方的福利影响,但是管理学是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二者的研究重心不同。经济学更注重规范性,是解释现象和预测趋势,,强调理论的逻辑严密性和本质抽象性,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培养实践型人才,构建实践型教学体系时就走向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相混淆的误区,以本科毕业论文为例,贸易经济学专业的论文用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思路较少,反而使用管理学分析框架,分析怎么办、是什么的论文较多,出现了边界混淆的情况。

(三)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1、科研方向不明确。

贸易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不统一,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这是大背景的问题,即学科没有系统的研究传统和思路以及方法。这就造成了学科发展前沿的模糊,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不明确,还属于“游击战”的研究模式,使得科研创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削弱了贸易经济学科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2、实践能力缺乏。

贸易经济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也使得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陷入困境。由于贸易经济专业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理念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和学校规格的升级,各高校纷纷吸纳了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师不足的现状,但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知识以及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也不够深入,致使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四)特色性、专业性不突出。

贸易经济学科存在特色性和专业性不突出的特点,与其他应用经济类专业区别不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和就业方向的模糊性。特色性、专业性不突出也会阻碍科研和教学的共生共长。

二、学制视角下贸易经济学科建设改革思路

(一)学制视角下构建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贸易经济本科阶段教学的特殊性出发,在界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专业课程与实践基地的衔接上进行改进,在理论课程中更多地引进贸易经济前沿理论,同时开设更多的选修讲座课,实现贸易经济专业的特色化和专业。对我校来说,在服务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大方针和导向下,针对现有的实践教学的现状,从全日制本科生实践特点的创新视角出发,构建了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的学院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通过在具体课程教学中与对口的实践单位相联系,即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又避免了高职阶段仅重视低层次实践的弊端,可以使本科阶段学生真正将本门课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并再从实践中反馈意见,实现高层次的立体性实践教学。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科研方面,更加规范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团队和国际合作活动,更加注重创新性和前沿性。与国际上加强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国内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教学方面,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的教职工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引导教师在贸易经济实践中发挥一定的社会作用,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中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性,实现从实践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

(三)课程体系改革。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贸易经济的问题也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研究领域,不仅与其他的经济领域与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且出现很多新的贸易形式,因此在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方面应当增设新的理论和专业课程,如消费经济学、零售业规划等学科。根据设定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模块,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引导学生和学科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下设的方向。

三、结论

易经预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政治风险 预测 管理

一、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政治风险的特点

对外贸易经营中的政治性风险传统上划分为征收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 (政治暴力风险)、违约风险、汇兑限制风险(转移风险)、延迟支付风险5类。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政治性风险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公开、直接的征收风险总体降低,但蚕食式征用风险日益突出;征收风险即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各国政府竞相吸引国际投资,大多数建立正常政治秩序的国家,公开、直接的征收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蚕食式征用”(creeping expropriation,又称“间接征用”)风险依然存在,甚至有所上升。

2.传统战争风险转向和平环境中的政治暴力风险;战争风险指战争、内战、恐怖行为等。目前,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主要政治暴力风险不是传统的战争风险,而是和平环境中贸易保护主义驱动的政治暴力风险,由于劳工权益问题引起的政治暴力风险也呈方兴未艾之势。

3.违约风险集中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违约风险即东道国政府违约,投资者无法或无法及时求助于司法或仲裁机关;或虽有裁决,但无法申请执行。这类风险通常出现在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东欧转轨国家。

4.国家延迟支付(债务违约)风险不可忽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高;国家延迟支付通常指由于东道国政府停止支付或延期支付,致使外商无法按时、足额收回到期债权本息和投资利润。目前这一风险的主要存在于一些重债发展中国家,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是国际广泛接受的清偿手段,理论上可以开动印钞机无限偿还债务,但发达国家地方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完全有可能陷入财政破产,甚至纽约、慕尼黑等世界闻名的富庶城市政府也未能幸免。

5.汇兑限制风险(转移风险)总体大幅度降低,但部分金融危机高发国转移风险仍然较高;汇兑限制风险(转移风险)即东道国国际收支困难而实行外汇管制,禁止或限制外商、外国投资者将本金、利润和其他合法收入转移到东道国境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新兴市场就先后爆发了1998年俄罗斯危机、1999年巴西雷亚尔危机、2001年土耳其危机和2002年年初的阿根廷危机。

6.第三国干预风险等新型政治性风险也日益崭露头角。该类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第三国政府直接采取制裁措施的风险,这种风险目前主要来自美国,企业如果与美国列举的所谓“无赖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就有可能面临这项风险。例如中石油筹备海外上市赴纽约路演时,美国一些政治势力致函各大投资基金,以中石油在“邪恶国家”苏丹开发石油为由要求其抵制中石油,并在美国国会提出了正式的议案。另一类是在第三国干预行为的压力或引诱下,东道国政府违约的风险。由于日本参与,中俄石油管道工程方案多次反复,中石油在安大线上的前期投入全部落空,且损害了我国的能源战略,就是这一风险的典型案例。

二、对外贸易中政治风险的预测方法

政治风险预测是管理政治风险的第一步。预测方法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定性预测法,运用风险预测者的知识、经验、理智地对政治风险做出主观判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兰德公司创立的Delphi Method。该方法从媒体等渠道收集来的有关东道国政治、经济、社会资料为基础,邀请国际问题专家、经济学家、熟悉东道国的新闻媒体代表人、外交人员、商人等等参加评议会,或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当意见初步汇总后,企业可将这些看法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反馈给这些人士,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最后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意见。二是定量预测法,即充分利用现有市场信息,运用统计和模型进行计算,对政治风险进行定量预测。其中以美国纽约国际报告集团制定的ICRC――国家风险国际指南最为著名。

除此之外,《欧洲货币》杂志每年9月或10月会公布一张当年各国国家风险等级表,以一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为基点评估各国政治风险。这张国家风险等级表也是的重要参考之一。

三、我国对外贸易中政治风险的管理策略

2004年9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爆发了埃尔切事件和巴基斯坦匪徒绑架中国工程师两起恶性案件,充分说明我国企业面临的政治性风险与日俱增,而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政治风险的预测及管理上还有待提高。

综上,笔者认为:在对外贸易业务中,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经营汇总应继续加强风险意识,在应对、处理政治风险时,应结合使用定量、定性两类预测方法,扬长避短,以期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政治风险。根据最终结果判断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根据面临的具体情况尽量采取积极管理策略,如:一是针对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做出填密的安排尽可能使本公司发展方向与东道国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减少冲突及矛盾。二是管理政治风险时投保政治风险也是积极举措之一。三是使用地域分散来减少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利用地域上的分散经营来应对政治风险。但是对于已经发生的的政治风险,企业也应事后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例如迅速转移资金、财产等,以期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李东阳:略论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月

[2]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1997,1999/2000)

易经预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易经 隐喻 生命 经济 管理

一、“变易”喻――持经达变话“变易”

“三易”的第一“易”是“变易”,这是宇宙中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权变管理是当代管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权变管理就是调要针对不同的环境而灵活地运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而变正是周易的最本质的特征,通俗地讲,周易哲学就是变的哲学,周易和西方管理学理论在研究变化、预测变化,进而把握变化、驾驭变化以实现管理目标上有着高度的想通性。“坐地日行八万里”,即使我们静止不动,地球也在运转着。动与不动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静止。在时空隧道,没有哪―种事物,或哪一种思想是固定不变的。客观世界是不可能不发生变化的。《易经》认为,万事万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达尔文在物种进化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与此不谋而合,他认为“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或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物种。”这个结论具有广泛的适甩陛。如果富于智慧的人,不仅能知变,而且还会应变。“不学易不能为将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持经达变,变易无常

《易经》记载:用乾卦来说,初九潜龙勿用,九二就升上来变成见龙在田,九三终日乾乾,九四已经到半空中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发展过头又亢龙有悔。这就是从天到地整个的发展变化过程。

《易经》的原则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非变不可。在印度佛学中有―个名词叫作“无常”。在印度人看来,一幢房子盖起来,将来也一定会倒塌;―个人生下来,他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就是“无常”现象。余敦康认为要坚持“通变趋时”的达变原则,其中“功业见乎变”的核心宗旨就是达变原则,一个组织、一个系统只有适时达变才能得以生存。

(二)抓住机遇,巧妙求变

《易经》表述了变化的必然性及如何应变。孔子研究《易经》则知如何适应变化,领导变化;他对天地间的变化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时候要变,变要采取怎样的行动。这是因为他透彻地掌握了《易经》中的变易。

我们常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实挑战就潜藏着风险,也就是说,机遇和风险并存。一切变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我们不能不防着风险。借用《系辞下传》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说明当一个企业遭遇困难时,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去创造去变革才有可能使结果出现转机。同时更要做到“与时偕行”,“见机而作”,敏锐把握机遇,顺应时势。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想要抓住机遇,改变命运,就要时刻做好迎战机遇的准备。

(三)提高能力,有备无患

《易经》说的就是“变化”,书中有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变化。正所谓“同气相求”,指的就是同类事物的相互感应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些志趣相投、意见统一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地走到一起。

变化是无时无刻,随处随地都在发生的。我们的工作会变化,天气会变化,社会也会变化,国际局势更是瞬息万变。所以,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适应纷繁的社会,应变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就成必然了。

(四)卓智之人,洞烛先机

俗语说:“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由此可知,在动乱过后,思考太平才会更懂太平的意义。“动极静思,乱极思治”都是人们信奉的道理。同样,―个拥有强壮而健硕身体的人,是不会轻易受寒暑、疾病的侵扰的。《易经》说:“知机其神乎。”这说的就是有先见之明的道理。如果我们能预知先机,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了。

21世纪的今天,人们所需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应变能力。对于个人,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面临的变化和压力都在与日俱增,择业、失业、创业等方面的困扰都会不期而遇。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可谓是当务之急。

二、“简易”喻一万变不离其宗

《易经》“三易”中的第二易是“简易”,简易就是简单容易。说到简单容易就会让人感到很轻松,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千变万化的事物中更多感到的是不容易和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我们对变易了解得还不够透彻,或者是我们还缺乏应有的机智。曾仕强在《大易管理》中认为管理的目标是由“利”而“乐”,由“乐”而“和”,然后再由“和”而“安”。把“安”作为最高境界,“和、乐、利”结合在“安”的大前提之下,要追求“安、和、乐”的“利”。

(一)简单是精,复杂是繁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两种不同的世界画面:“简单陛”和“复杂性”。当我们处在家这样+亲系体系中,就会感受到简单的惬意,而走出家庭的则是纷扰的复杂世界,社会交际、经济现象、企业管理都是纵横交错的一番景象。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一生大多面对的都是复杂性的世界画面或影像;而那些清晰的、简单的、必然的画面却在逐渐缩小。

而《易经》“三易”中的简易,还有在说卦传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易术却包涵了纷繁复杂的客观物体体系,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宇宙和世界图式,它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趋向,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

(二)变繁为简,变简为繁

《易经》教给我们的―个道理就是“于简单处见复杂,于复杂处见简单。”就像自然中的许多事实,“乾上坤下,乾是天,坤是地。”这并不难理解,天空自然在我们的头顶,而脚下踩的是大地。不过,有时候把问题复杂化也是有必要的。比如数学中的1+1=2这个等式是很简单的数字问题,可是从其他方面考虑,却引申出了很多的答案和逻辑。

如《易经・系辞》有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句的意思是,容易便会让人好理解,通晓意义了也便更加信奉、深人人心;简单、明白的人就更多了,遵循的人也更多,有利于推广普及并实施行动。这可以说是一种广泛而正确的发展模式,即理解之――信奉之――遵循之――行动之。这一模式是思想坚定不移、行动持之以恒的具体反映,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无可置疑。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这简繁转换的模式中吧,为了创造一个伟大的事业,大家一起奋力推广普及,将它发扬光大。

(三)收获成功,积累经验

“易”就是简单容易的意思,也是变化的意思。“易则易知,简则简能”,日月之行,天地之作,易之音形谐合于道,故谓之易。

《易经》中的“易”代表“变化”,而“经”则揭示“规律”,这就告诉我们如何去研究“变化的规律”。不管是化繁为简,还是化简为繁,都给人们以智慧的启示。启示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启示现实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那些习以为常的麻木状态,改变自然发生的“失衡”状态。

三、“不易”喻――以不变应万变话“不易”守衡

《易经》一直在讲的就是变易,其实它也有不变的东西。“三易”中的第三易便是“不易”。在科W家看来,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着的,唯有一样东西都是永恒不变而存在的。它是什么呢?科学家把它叫作“本体”或“功能”,即能变出万象的那个东西。这个能产生万有、万物、万事的东西是“不易”的。罗炽《论易学与中国特色企业管理》认为决策应遵循“贞一”原则,要根据变化的具体情况,建立起自身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从而作为选择方案的基础。人们常说,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万事万物皆有真理,它是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或威逼利诱、或强权压迫而有所屈服的。按《易经》中的原理,变也是不易的。

(一)大体则有,具体则无

人生不能漫无目的地度过,但需要记住的是,目的是引领我们前进的动力,并不能把它捆缚在身上,使其成为重负。如果我们把目的当成重负,那每进一步,迎面袭来的都将是莫名的恐惧和巨大的压力。吴世彩《的经济管理要义管窥》认为高层社会管理人士应当具有的易理风范有:心胸开阔,虚怀若谷;安身立位,大智若愚;慧眼识才,唯才是举;富有正义感,成就大事业;增益人民,厚施天下。社会中下层人士的易学修养是:以富民强国为己任;以“节以制度”为准则;以“仁义施政”为大德;以“民悦无疆”为宗旨;以“生生不息”为铭训。

按照《易经》变易的规律,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在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新生的事物只是在寻找崭露头角的适当机会;而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在各方面得到完善;当事物发展到,也就是巅峰阶段时,就很难再有质的飞跃,从而导致停滞不前。这个时候,要么更新换代,让另一种新事物代替;要么实施变革,更上新的台阶,才会走向另一种兴盛状态。总之,宇宙间的万物没有哪―个是能保持长盛不衰的。盛极必衰,这是事物发展无可替代的规律或原则。

(二)探询规律,变机为首

《易经》从头至尾,展示的都是一个变化无穷、变化无止尽的世界。“易”则为“变易”,全书无不在阐述宇宙万物繁衍生息的一般规律而涉及的学问。虽然天地间万物变幻莫测、无穷无尽,但尽归于阴阳两极、四象八卦、六十四爻之中。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它的神奇,也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竟然―个八卦就可以囊括天地、包罗万象。虽然《易经》无所不包,然而却有一个不变的目标,那就是阐释“易”的规律,世界万物都是围绕不变的规律,以变的形式存在的。

成中英提出了C管理模式:太极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与最终价值,由太极生两仪,企业经营必须考虑主观因素,自己的能力与外在的环境、人力与物力应要相互配合。然而,如果说客观世界都是以变的形式存在,那么,规律也可以变,往往―个看似不变的事物,实际上它也有可能在变,比如绝对时空与相对论、原子与质子中子。我们也可以认为电流场和磁力场的规律可以互换,那么这个互换原理就是不变的。任何事物总是有―个不变的原理在支撑,当我们发现原先不变的道理竟然也有变时,就会继续去寻找新的不变的道理来支撑。这个不变,就是《易经》中的“不易”。

(三)以无对有,以道对变

“道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随着时境迁移,最后“道”又会变成什么呢?那就是“非常道”。“非常道”者,已不再是最初的、真正的“道”了,而是经过“可道”的“变易”之后,所产生的“交易”。掌握时机与变化;整合差别与矛盾;规划方向,开发潜力。

理解这个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仔细地体味;“玩味而有所得”,才可以得其真意。学习《易经》也是一样,能悟到多少便可获得多少。老子管《易经》叫“道与自然”,哲学家叫它“本体”,“功能”是科学家对它的称呼。确实,只从这些名称中,我们就可感受到《易经》的威力无比,但我们更要了解它的根本所在“变易”与“不易”。万事万物都是变易的,能在此中不变的就是不易。

(四)自动自发,以我为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千古不变的道理。不管是改变命运,还是改变世界,“变”都是不二法门,古代的圣人已经看到了“变”的神通广大了。曾仕强《大易管理》则提出了“外圆内方”的管理模式。

易经预测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王弼 周易注 底本

一、王弼注《周易》底本来源

《隋志》云:“后汉陈元、郑众,皆传费氏之学。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玄做《易注》,荀爽又作《易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1]。”另有赵汝云:“陈元郑众皆传费氏学,马融郑玄荀爽王弼皆为之注,今易乃费氏经也[2]。”马国翰云:“王弼用费经注疏,今存,其易亡而不亡也[3]。”根据上述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推论出王弼《易注》本是为费氏《易》作注,而他所用《易经》底本也应是费氏易学所用之本。《隋志》云:“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古文易》[4]”。《汉志》亦云:“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易》与古文同[5]。”由此可知,费氏《易》所传《易经》之本乃是古文《易经》。

两汉易学在版本上有今文《易》和古文《易》之分。历史上出现过赫赫有名的“今古文之争”便是指以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所代表的两个派别之间的政治及学术斗争。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是相对于正在流行的今文而言,主要是指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前的大篆籀文和六国文字。古文《易》是相对于已经立为博士的《易》学而言。两汉时期,设立五经博士,今文《易》列于学官,而古文《易》始终未立于学官,只在民间流传。今文《易》学主张阴阳灾异说,偏重吉凶复活预测,并且长期拘泥于象数,章句十分繁琐。而古文《易》学则注重对于《易经》文本的疏通理解,以经解经,以传解经,致力于恢复经典的本义。

另外,《易经》六十四卦被分为上经和下经,原本只有经的部分。至孔子“十翼”为《易》作传,《周易》遂发展为经和传两个部分。而东汉以前所见的《周易》往往是经传分离的。《汉志》载:“《易经》二十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就是说十二篇《易经》包含《易经》上篇、《易经》下篇和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以及杂卦。可见,止于西汉时期,所流传的《周易》乃经是经,传是传,经传并没有合体。自魏王弼《易注》的本子盛行以来,我们所见的本子皆是经传相合,以传附经的体裁。那么这种经传合体的版本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晁公武云:“凡《彖》《象》《文言》等参入卦中皆祖费氏,东京荀、刘、马、郑皆传其学,王弼最后出,或用郑说,则知王弼亦本费氏也。”[6]据《汉书・儒林传》记载:“费直字长翁,东莱人也。治《易》为郎,至单父令。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7]费直以“十翼”解说经文,但是并没有将“十翼”参入古文《易经》中。我们从马国翰所辑录的《费氏易》佚文中可以考证出,费直并没有改变古文《易经》的原貌,他所传于后世的费氏《易》学依旧是经传分体的,独立成传的。到了东汉,荀爽、刘表、马融、郑玄皆传其学,继承了《费氏易》以传解经的治《易》路线,但是郑玄在诸多《易》学家中显得与众不同,独创新意。郑玄改变了《古易》的文本样式,在古文《易经》的文本基础上有所添加,将《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内容整篇附于经文之后,现据《四部丛刊》本《周易郑康成注》可考。由此可知,这种经传结合的《周易》版本,实际上是从郑玄开始的,虽然他只是在《易经》之后添加了部分“十翼”的内容,却对王弼治《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王弼吸收了郑玄《易注》中的可取之处,延续《费氏易》学“以传解经”的治《易》方法,把《周易》的本子作了最适当、最合理的调动,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经传合体改革。他在乾卦之后,增加了《彖》、《象》及《文言》;坤卦的卦辞之后附有《彖》、《象》,爻辞后附有《象》,整个坤卦后附有《文言》;其余六十二卦,每卦卦辞之后有《彖》和《大象》,爻辞之后有《小象》;至于《系辞》以下诸篇,则依旧保留郑玄《易注》的形式。这是依据现在流传下来的本子得出的王弼《易注》版本样式,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就是其原始样貌,其形成过程必然经过后人不断的完善与整理,但是由此也能推知王弼《周易注》文本的基本形式与此相去不远。

至于为什么《系辞》以下诸篇,王弼没有做注,台湾大学教授林丽真在其著作《王弼》中有四种推论:其一,认为《系辞》以下解经的文字较为简易,而无需再注;其二,认为《系辞》以下独立成篇,较为凌杂,故不为注;第三,认为王弼天不假年,有生之年未能完成《系辞》以下注;第四,认为王弼《易注》以摒除象数为主,而《系辞》以下多为占筮、卦象之说,不偏重义理,故为不注。[8]对于第四种推论,林丽真还指出日本学者狩野直喜亦有此见解,在《魏晋学术考》中颇有论述。至于到底是何原因,笔者认为这四种推测都有可能,这里不做详细考证,仅以此说略为参考。

二、王弼《周易注》底本演变

自《费氏易》大兴,其他诸家《易》学逐渐亡佚,郑玄和王弼所注《周易》大行其道。《隋志》云:“梁、陈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唯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今殆绝矣。”[4]两晋之时,注《易》者多为何晏、王弼之绪余,以玄解《易》,清谈风行,祖尚玄虚。东晋时期,韩康伯继承王弼衣钵,注《系辞》以下三卷,盖合《说卦》、《序卦》、《杂卦》,为诸生所认可。《隋志》载:“《周易系辞》二卷,晋太常韩康伯注”[1]。两《唐志》均将韩康伯所作之注附于王弼《周易注》之后,合而为一,作《周易》王弼、韩康伯注十卷。《宋志》则著录:“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三卷,韩康伯注”[9],此为韩康伯《系辞注》的独立本。

到了南北朝时期,虽然时局动荡,战乱频繁,但是朝臣上下皆注重《易》学,治《易》者颇多。南朝主宗王弼《易》学且偏尚玄学,北朝多盛行郑玄之学。《隋书・儒林传》云:“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河洛《周易》则郑康成。”[10]南齐的顾欢曾为王弼《易》做注。《齐书・高逸》记载:“顾欢字景怡,・・・・・・口不辩,善于著笔。著《三名论》,甚工,钟会四本之流也。又注王弼《易》二系,学者传之。”[11]《经典释文・叙录》亦载顾欢曾作《周易・系辞》注。南北朝时期还开始流行疏、讲疏,孔颖达《正义序》中说江南义疏有十余家。王忠林先生在《周易正义引书考》中,例举出孔颖达《周易正义》引褚氏《讲疏》十九条,引周氏《讲疏》十四条。此二家之《讲疏》多为阐明王弼《易注》之作,而孔颖达主宗王、韩之注,又多引用此二家学说,故褚氏、周氏皆为王弼一脉,不能不说其为孔氏《正义》之先河。

隋唐两代郑学渐微,王注盛行。唐代《易》学更是专崇王弼、韩康伯《易注》。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人撰《周易正义》,孔氏《正义》以王弼、韩康伯《易注》为宗,继承南北朝讲疏、义疏之风尚,疏解其注,并间有驳辩。到唐高宗时期,将孔氏《正义》颁行天下,以为定本,立为国学。经唐历五代以至于宋初,无论是讲经传教还是科举考试,孔颖达《周易正义》一直占有《易》学之主导地位。这一期间,王弼《周易注》与孔氏《周易正义》各自流行,并无合而为一之举措。《旧唐志》著录:“《周易正义》十四卷,孔颖达撰”[12],《新唐志》著有:“《周易正义》十六卷,国子祭酒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太学博士马嘉运、太学助教赵乾叶、王谈、于志宁等奉诏撰,四门博士苏德融、诏弘智覆翻。”[13]另有陆德明《经典释文》集古今音义之大成。其第二卷为《周易音义》,此书乃以王弼、韩康伯注本为底本,著录异文,校对版本,标示音读,其采集广博,简明周切。《宋志》记载陆德明《释文》一卷。唐代学者邢专攻王弼之《略例》,有《略例注》三卷。在其注的王弼《周易略例序》中,他指出:“至如王辅嗣《略例》,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明六爻之得失。承乘逆顺治理;应变倩伪之端。”[14]《略例》之重要性在于他说明了王弼《易注》的体例和注《易》理念,后世多将《略例》附于《易注》之后。

王弼《周易注》发展至唐朝,承传其《周易》者颇多,韩康伯的《系辞注》、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以及陆德明的《周易音义》是影响较大、流传最广的《易学》著作,并且他们也使王弼《易注》得到不断的补充完善。宋以后传习王弼《周易注》的学者亦多参详诸书。早在五代,九经已由国子监雕版印行,进入北宋雕版印书更加普遍,书籍便于印刷,流传更为广泛,王弼《易注》出现了更多的传本。但是北宋所印书籍都是各自独立的《周易》经、注、疏,为了阅读方便,到南宋出现了经、注、疏合刊的《周易》版本。现行的合刊本孔颖达《周易注疏》、《周易兼义》即由此而来。

注释:

[1][4][10][唐]魏征等撰.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3.909、913、1070.

[2][宋]赵汝撰.易雅[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G].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9-289.

[3][清]马国翰辑佚.玉函山房辑佚书[M].光绪九年长沙琅馆补校开雕,卷03.38.

[5][7][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04、3602.

[6][南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M].四部丛刊三编[G].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3.

[8]林丽真.王弼[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8.90.

[9][元]脱脱等撰.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7.5034.

[11][梁]萧子显撰.南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2.935.

[12][后晋]刘等撰.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1966.

[1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1423.

[14][晋]王弼撰,[唐]邢注,[明]程荣校.周易略例[M].汉魏丛书[G].上海:上海涵芬楼影印,1925.2

易经预测范文第8篇

以大家最为熟悉的“乾卦”为例,六爻皆阳,但是由下往上的六个位置却各有特色。我们依序念到的六句爻辞,可以简化为:“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里提到的“龙”字,是指人的生命力;龙在古人观念中,是海陆空三栖的生物,只有龙可以象征人的无限潜能与卓越成就。但是,谁可以通过重重考验,最后展现出人性的美妙光彩呢?

我们可以借用“乾卦・六爻”的说法,来描述自我修炼的六个阶段。

首先,“潜龙勿用”,意即: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好先充实自己,接受良好的教育,尤其要建立正确的观念,累积各种资源,准备接受社会的考验。

其次,“见龙在田”,意即:龙出现在地上。这时开始崭露头角,表现也可圈可点,像个青年才俊,让大家寄予厚望。不过,仍须继续努力,安于偏下的位置,因为二在六爻里面只是第二步而已。有些人少年得志,过早成名,后来反而一事无成。

第三步,“终日乾乾”,意即:要整天勤奋不休。由卦象看来,第三爻是下卦三爻的结束,准备往上接到上卦三爻,这时心中难免戒慎恐惧,不敢稍有松懈。有些人未到中年阶段就饱经忧患,明白命运与遭遇不可预测,在苦乐感受的冲击之下,对人生终将死亡也得到深刻的体验。

第四步是“或跃在渊”,意即: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人到中年,稍有小成,那么究竟要接受现实,还是要往上提升呢?在逆境中自我成长,并不是每个人做得到的,也因此陷入困惑之中。孔子说他“四十而不惑”,正是典型的成功个案,可以作为我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