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树之歌课文内容

树之歌课文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第1篇

《会唱歌的木叶》是二年级下期的讲读课文,通过描写大山充满生机,鸟语欢歌,山中小阿姐热情好客,用木叶歌和小鸟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山里小阿姐纯真可爱的形象,赞美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特别是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认生字,记生字,分析字的结构,口头组词造句。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干什么,孩子们读后知道是我和小阿姐闯山,小鸟们知道有客人闯山有何表现?从鸟儿们的歌声和跳跃中看出了动物与人的和谐。阿姐和小鸟们的问好、祝福、交谈分析得出人和动物的和谐。阿姐吹出的美妙的木叶歌把动、植物都深深吸引体现出阿姐的纯真可爱。从“我”看见树上挂着串串绿色的歌这句话里看出,作者已深受和谐的感悟,感悟到大山的每一片绿叶都是充满生命激情的绿色之歌,此时已分不清是木叶给了阿姐吹木叶歌的天赋,还是阿姐带给木叶动听的歌声。孩子们学习了课文,都觉得惊叹,动物居然能和我们交流,好神奇呀!孩子们沉浸在语言描绘中,请孩子们马上把自己的理解画下来,很多孩子画出满树的音符,树下我和阿姐还有动物们一起欢乐地做游戏,

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但对生字的识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识字方面还要加强力度,多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和动植物间的和谐程度在不断下降,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以后,能关爱动植物,可动物们在饱受了人类的伤害之后,还能放下心来和人类和谐共处吗?让我们停止所有的伤害行为,为动物,也为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吧!

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第2篇

一、口头性作业

“口头性作业”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还语文教学的本色。

1.朗读,背诵。

这是我国语文“厚积”的传统经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布置作业时,教师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如学生在学习了“多彩四季”主题单元后,组织学生举行“四季之歌”诗歌朗诵演唱会,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诗文、诵诗文、唱诗文、爱自然的情趣,促进了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开故事会。

初中有部分课文故事性很强,学完后布置讲故事,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创意,加上手势,配上音乐,讲给老师、同学、家长听。如:在学完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或《西游记》之后,让学生讲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搜集、整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读书汇报。

要提高阅读能力,只读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教师布置阅读题目,让学生课后阅读,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读书汇报,谈谈内容,说说想法皆可。如:在学习专题《斑斓春色》以后,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气象物候的一些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采用这个办法,学生们争先恐后,讲得绘声绘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作文水平乃至整个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提高。

4.开辩论会(讨论会)。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一定时间,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对学生值得争论、讨论、商量的问题,分小组以辩论会或讨论会的形式举行。如在教学《社戏》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章中看戏部分是删还是留有争议,我就特地在自习课上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作指点、评论,然后评出最佳辩手和优秀辩手。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二、仿写性作业

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语文课本中所精心挑选的文章,大多是知名作家所写成的。他们的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条理分明,很值得一提。特别是当中一些句式及修辞方法,更是学生在习作上的最佳导师。每当这时,我总是紧密结合文章的写法,加以点拨让学生仿文练笔,从句段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1.仿写句子

如:“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热情是燃烧的火把,能点燃友谊的篝火;———,——;———,———。”这句话句式很典型,它是一个排比句,也是一个比喻句。仿写时,既要照顾句式“热情是……,能……”,又要注意前后搭配,是个训练的好句子。

2.仿写段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按“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方位顺序介绍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使我们觉得条理清楚,中心突出。 于是布置作业:仿写《我的爱好》 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它可以,它可以,它可以 。因此 ,是我的最爱。

三、开放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1.想象性作业。

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了《木兰诗》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花木兰回家后会发生哪些事,然后续写成《木兰回来了》,以此来延伸发展课文内容。学生有的写花木兰回来后父老乡亲的反应,大家纷纷来看望花木兰,请她讲作战过程;有的写由于受花木兰的影响,将士们更加有气势;有的放在现在社会背景下,写花木兰回来后父母鼓励她做尚书郎,为国效力,增强、提高学生的文本体验与解读能力。

2.专题搜集性作业。

专题搜集就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形式,表达、传递信息。它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专题“狼”之前,布置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祖国丰富的语言材料。

3.自主性作业。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如:在学校校园网上开辟课后语文作业专栏,布置自由性语文作业,这些作业都由学生自愿完成后提交。学生提交的作业,老师以跟帖的形式批改,学生之间互相批改,还可对教师的评语进行跟帖反馈,不仅达到了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的碰撞。

四、实践性作业

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第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并注重运用,发现、积累并注重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育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也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短文,像幽默故事,古今笑话。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学需要,而有兴趣的,加以运用,能够改变僵硬的说教和呆板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富有情趣,在表达效果上也比较强烈、深刻。语言魅力也来自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以及网络流行语言,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语言的巧妙穿插,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用到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精炼得当,能够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的机智、巧妙、幽默、风趣,能够化解课堂教学中严肃氛围引起的学生心理的紧张,从而实现愉快的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语文课程;语言艺术;研究探讨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有时是教师说,学生听,具有明显的诱导和劝说、指点、教育功能;有时是学生说,教师听,具有明显的疑问、辨别、回答等功能;是语言知识交流使用的相互反映。就拿生活中的劝说作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爸爸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劝说。这就需要考虑怎么劝说,怎样最有效果,课堂教学也是一样,也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熟悉掌握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语言艺术性,主要是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的简练得体,提高沟通的效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而定;如,讲知识点,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学,每个人学习的基础差别有多少,怎样学最有效果。讲倡导性的课文内容,则要热情洋溢,表达出欢乐的心情和向上的情绪。有时候,教师在讲解知识难点时,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反复讲述,因为说话太啰嗦,引发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反而耽误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掌握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把课文中感动人的事情,通过语言的魅力,使感动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清晰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语言艺术能使学生入境入情,抓住课文人物感动人的地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够夯实语文教学基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时,注重要求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语言的艺术性不理解,不熟悉的情况,师生要进行互动、组织讨论。使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教学和生活连为一体,教学质量也就发生质的飞跃,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注重生动形象语言的运用,强化启发效果

许多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办事效果的事例处处可见,对语文教学来说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比如,在公共场所,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提示语和广告词。就那提示语来说吧,有的比较生硬,像,“严禁践踏草坪”;有的则富有情趣,像,“别踩我,我怕疼”,通过比较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效果就委婉、动人、入情入理,使人容易接受。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要比生硬的语言的教学效果好的多。比如,讲太阳。学生们每天都见到太阳,但太阳到底什么样?离人们多远?如果将太阳是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等等,语言的抽象,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巧妙地运用生动的语言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讲“太阳是个大火球,每天步行人们不停地要走3500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会使学生容易理解太阳是什么,离人类多远,还能启发学生的多种思考。

(二)注重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习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作用。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由于长时间的熬夜进行科学实验和思考,体质消耗十分严重,多方求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著名的医生给他做了检查,没有让他打针吃药,而只是开玩笑的告诉他,“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仔细品味这句言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注重专时专用,定期去看马戏和戏剧。精彩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从而使他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的恢复了健康。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教学的需要,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沉闷的环境,活跃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机智灵活语言的运用,化解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机智巧妙地语言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比如,有些学生有吹大的毛病,回答问题或者解释现象,总觉得高人一头,经常与同学和老师顶牛、抬杠;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状况,要是当场指出学生的缺点,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放任自流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培养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采用机智的语言艺术,解决教学中的矛盾。面对学生的吹大行为,教师一方面安抚其他同学的争执,一面不动声色的讲故事,就讲古时候,有个人喜欢吹大,说他家种的高粱长势很好,今年的高粱颗粒大的跟乒乓球一样;别人都不信;只有族长说那是真的,别人都疑惑不解,族长说,那天去吹大者的家中串门子,不想他家的狗跑出来追着咬我,我无处躲藏,就蹦上他家的石磨台,钻进磨眼儿里,逃避了一劫。这是爱吹大的学生可能也露出不信的态度,说磨粮食的石磨眼儿盛不下一个人,教师就告诉大家说,族长说没那么大的石磨眼儿就能磨那么大的高粱了吗?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对爱吹大的毛病进行了纠正,又使学生不觉得难堪,下不了台。

(四)注重动听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文学美的感受

充分发挥汉语言优美动听的长处,注重掌握节律和音韵的和谐,能够提高课文的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韩美报春等等,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很多的小学语文课文会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学习这样的课文中,要抓住作者运用语言的音韵和谐美,恰当的表达美的独特感受,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仿佛置身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为友,跟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尽情地享受语言带来的大自然的美景。

三结语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小学语文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描写抒发美好感情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把握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93.

[2]林宏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6):38-39.

[3]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47.

[4]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18.

[5]张常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65.

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第4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投入,至关重要。为此,课始一定要努力创设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地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如,教学《歌词两首》,我就先让孩子们欣赏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听长江之歌,让学生自然走近长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2.围绕课题,引领学生读文

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题的作用。文章题目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户,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突破口。例如《那棵高山榕》一课,文章以事物的名称为题,提示文章内容,同时也表达了对那棵有特殊意义的高山榕的敬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高山榕是什么样的树?谁栽的?那棵高山榕有什么含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能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有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高一些,接着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通顺。“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而“读通”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朗读课文,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初读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划出生字的新词、难读句段,并在难点处回读、反复读、示范读等,以期达到正确、流利、扎实、有效。

3.抓住字词,落实学生积累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我总是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把字、词教学穿去,要求学生读课后生字、词语,尽量给生字组词,选几个词语写话,我们也把这一环节总结为“集思广益,各显神通”。用这样的宗旨要求学生既可以让他们在语境中识字,又可以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在学生熟读生字的基础上,看看有没有自己写起来最拿手的,找出来指导大家写,这一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练字的热情和写字的水平。有的学生在指导大家写字的时候,连写字习惯也一并指导了;学生用词写话时,往往能结合课文适当创新,既然理解了文章,我们干嘛还要越俎代庖呢?这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吗?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4.注重预习,引导学生解惑

不管是哪个年级,我们都应当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学生预习得好,第一课时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例如《那棵高山榕》一课,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发现一些词语很难理解“心仪、伟岸”,文中有些句子一语双关,学生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课文中找答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集体讨论中迎刃而解,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尽量通过读课文内容来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他们会有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也就得到提高。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铺垫,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5.把握重点,教会学生感悟

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趣味性;主动学习;方法;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66-0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课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点体会。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精心设计导入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1、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

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2、以趣开头。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在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我让学生说说狼和羊是怎样的动物,狼和羊会发生什么故事?狼会不会摇尾巴?课文为什么以《会摇尾巴的狼》课题?一石激动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讲究提问的方法。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当学生说到课文讲了童第周两次争气的事,一次为自己,一次为国家。我表扬后学生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给自己争气?他又是怎样给自己争气的?结果怎样?从童第周为自己争气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虽然简短,但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三、提高课堂气氛,注意处理课堂的冷场

冷场是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时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课堂上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意思,为此,在备课时,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以其问得巧,问得妙。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我问学生:你认为这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课堂气氛也在学生的思考中活跃起来。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四、发挥激励的作用

表扬让学生如沐春风,不管是什么时候,我都不忘表扬我的学生。在指导学生朗读《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学生开始读得并不好,但我发现几个平时读书不好的学生读得很认真,于是我表扬他们读得很认真,并问他们能不能读得更好,还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我的语文书上,告诉他们老师要把这些朗读小能手的名字记下来,这样老师一拿语文书就会想起他们。当学生再读时,我是耳目一新,学生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写在我的书上。而学生的兴趣也大增,师生间自是其乐融融。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也就水到渠成。

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第6篇

一、以精彩的开场白让课堂鲜活

如果能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头,对于上好一堂课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我们可以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前给孩子们猜谜语、唱儿歌,精心设计导语,打破以往的沉闷单调。如教学《杨树之歌》时,我这样开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美丽的大叶杨居然也能唱歌,你想听听是它美妙的歌声吗?那就请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找到答案吧!”此刻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读书的浓厚兴趣被激发了,使他们一开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要到文中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望。

二、使用教具让课堂鲜活

课堂上,学生只与老师、书本面对面,索然无味,我就想利用一些纸片教具帮助教学,如教学《称象》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曹冲提出的称象的方法,我在课前制作了一套纸片教具:用一张报纸折了一艘大船,中间的凹槽正好可以插入其它图片;画了一头可爱的大象,胖胖的身体、粗粗的腿,贴在卡纸上再剪下;找了一张灰黑色的广告纸,剪出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张蓝色的大纸是水面,中间也折出一条凹槽。教学时,按课文中的“先……再……等……”三步进行演示,步骤清楚。学生坐着的、站着的、跳起来的、跑出座位的看得都有,看着我的演示,他们的笑容溢在脸上,为曹冲的聪敏机智鼓掌叫好,这样的课堂决不沉闷。

三、分角色表演让课堂鲜活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而分角色表演无疑是一种好办法: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本的海洋之中,尽情发挥孩子的才能,让他们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在上《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我让学生创造性地表演课本剧,学生的交际、表演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演完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对表演者的台词、动作、表情加以讲评,课堂沸腾起来,预设的环节很快得以完成,做到了惜时高效。分角色表演和即兴表演等方式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中,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并能更准确地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性格。

四、争做小老师让课堂鲜活

新教材中识字较多,大批的汉字一下子涌现在孩子眼前,教学时常常感到非常枯燥乏味。所以,我经常会让有一定识字基础、表现欲强的孩子,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通过小老师的讲解、同桌商量、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分析字形,辨别字音、字义,熟记生字。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许多学生在课上都积极争当“小老师”,正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想表现自己,才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师生交换了角色,学生学习起来兴致勃勃,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识字的方法,这对每一个孩子都有促进。例如我在教《丁丁冬冬学识字》一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设计“你们读了这几个词语后发现了什么?”“谁来做小老师,教大家读读?”“哪位小老师有好方法能让大家记住这个字宝宝?”“你们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共同点?”等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这些字的特点,从而掌握汉字规律,总结识字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因为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

五、与学生一起完成板书让课堂鲜活

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幼儿园 识字教学 教学方法

识字,历来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许多专家学者多年来为之探索,希望找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识字之路。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识字教学中有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我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活动中识字

1.利用实物图片识字。在幼儿基本掌握了字的读音之后,可采用字宝宝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拿着字宝宝去找和它相对应的图片或实物,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幼儿一个操作和巩固练习的机会,从而加深幼儿对所学目的字的印象。

2.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识字。中国的文字很深远,从汉字的起源来说,原始绘画是文字的主要来源,后来有许多字都是根据字的表意来制作字的形体的。例如:“山”、“田”、“火”、“目”等字,它本身就是其物体外形绘画的演变,我们在教幼儿认识时可以和绘画联系起来,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字的来源和所反映的实物。

3.利用形体语言在情境中识字。幼儿识字的过程也是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的过程,如“听”、“看”、“摸”、“笑”等,让幼儿借助形体的感受与相对应的字结合起来,在情境中通过幼儿亲身的形体感受和有趣的游戏练习来认识要学的字宝宝。

二、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活动。”游戏是《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汉字的记忆,培养观察力、思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贯穿了识字过程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了汉字的确认,并加以复习巩固。例如:在学习汉字“猫、狗、兔”等名词时,我用模仿动物叫声或形象的动作,同时出示字卡,使幼儿在模仿的同时认识汉字。在生字确认之后,为了复习巩固,我创编了游戏《叫醒字宝宝》,即把字宝宝用小花被盖上,让小朋友去叫醒它,然后掀开小花被看谁没起床。如果是“飞”字,小朋友就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做飞的动作,有的小朋友学小鸟飞,有的学蝴蝶飞。有一次叫醒的字宝宝是“爷爷”两个字,小朋友就学爷爷的样子,有的小朋友弯腰驼背的样子,戴着眼镜,眼睛离书很远,手在上面指指点点。游戏时,幼儿都很感兴趣,都想看看是哪个字宝宝在睡觉,增强了游戏的神秘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幼儿的记忆力,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我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季节创编了游戏,为了进行生字的确认,我选用了幼儿喜欢的动物小白兔,结合秋天这个季节特点去拔萝卜。我做了很多立体的萝卜,上面贴有字宝宝,摆放在地上,组成一片萝卜地,请小朋友扮演小白兔,说儿歌,按老师的要求去地里“拔萝卜”,并采用竞赛的形式,四人一组,增强了趣味性,使幼儿在玩玩做做中找到相应的汉字,进行生字的再认。

游戏时要面向全体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教幼儿理解什么是反义词,于是我创编了音乐游戏《找朋友》,为幼儿准备与人数相等的字卡,幼儿听音乐,每人找到一张字卡,认读后,找到自己的反义词做朋友。例如自己戴的字卡是“大”,则去找胸前是“小”的字卡的小朋友。两个人一组,跟着《找朋友》的音乐做动作,于是幼儿听着音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的反义词朋友。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识字教育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使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在游戏中获得兴趣和满足。

三、利用多媒体识字

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识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幼儿都不约而同地迷恋“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我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激发幼儿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曾依据课文内容设计如下课件。

①春季动画图像,柳枝轻摇,花儿开放,布谷、蜜蜂、燕子在欢唱。

②配以《春之歌》的音乐。

③在实物旁打出生词,生字用红色显示,一幅声画并茂的春季图仿佛把幼儿带入诱人的春光中,使幼儿兴趣盎然,引起幼儿思想情感的共鸣,大大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

四、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幼儿一天的活动主要是吃、喝、拉、撒、睡,结合这些活动教孩子识字,能提高幼儿的识字效率。

如:吃到什么学什么。给孩子吃苹果就学“苹果”,孩子要吃“糖”就把这个字指给老师看,吃鱼学“鱼”,吃饺子学“饺子”,吃西瓜学“西瓜”,吃肉学“肉”……

看到什么学什么。看见别人坐、立、行走、弯腰,就学“坐、立、走、弯腰”,看到来往的车就学“车”,如汽车、火车、卡车、警车……看到树就学“树”,如松树、柳树、洋槐树、桂花树……看到下雨就学“雨”,如大雨、雨伞、雨衣、雨靴……

学习与婴幼儿关系最为密切的关于人称的字词,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学习表示身体部位名称的字词,如:头、眼睛、鼻子、耳朵、嘴……

另外,我们还可以编写一些孩子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短语或者词条,引导孩子认识这些字,如:“干干净净”“我爱爸爸妈妈”“我要吃饭”“白兔吃萝卜”“小猫爱吃鱼”“水牛爱吃青草”……

树之歌课文内容范文第8篇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奠定课堂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而导入时创设情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我们可用直观的多媒体情境和有趣的谜语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品德课堂中,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1.巧用“多媒体情境法”

随着电子白板走入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现实。近年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录音、影片,Flash歌曲、新闻剪辑片等通过音响和屏幕传授给学生,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凸显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家庭万花筒》时,我在导课时采用了学生与家人共处时拍摄的温馨照片,当一张张照片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背景音乐中出现时,学生们一边惊喜地在照片中寻找自己的身影,一边回味着与家人的幸福生活。自然而然地引出“家庭”这个话题。通过多媒体情境可以逼真地再现情境,使教学情境有静有动,强烈地吸引孩子注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2.巧借“谜语情境法”

教师在课始应精心设计,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创设谜语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如,执教浙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教师创设谜语情境“头戴大红花,身穿五彩衣,早晨把歌唱,催人快起床。”然后出示亚洲地图,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大公鸡。看,它就藏在这张亚洲地图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指名学生点击课件。这只大公鸡的名字就是――(中国)它的全称是――让我们骄傲地叫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它的版图多么像一只大公鸡。你看,它的头朝东,尾巴朝西。谜语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兴奋点,燃起学习的欲望,使他们跃跃欲试。

二、课中情境――以情育情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的中段创设情境,可以从一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同时,让课堂起到了“中间开花,媚在腰间”的效果。

1.“活动情境法”――再现生活场景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大门而来到课堂,教室的天地就更开阔了。”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如,教学《我就是我》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朗诵,有的画画等。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醒悟、懂得和明白。

2.“小品演绎法”――激发道德情感

实践中,我尝试着把小品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带入一个灵动的境界,使品德课堂妙趣横生,学生乐此不疲。例如,在教学《当冲突发生后》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我设计了一个表演情境,即两个同学扮演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老师扮演一位同学的妈妈。这对好朋友因一件小事而红脸,互相不理睬。妈妈知道后进行劝解开导,最后化解了彼此的矛盾。表演者将情节表演得活灵活现,同学们都看得入了神。这时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就能达到水到渠成之效果。

3.“主题辩论法”――助推道德选择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实话实说,集思广益,通过自我教育来内化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诚信真可贵》(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时,教师以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辨析题说明什么是诚信。借用教材中第45页评议箱事例 “送跳绳”,展开一段围绕“诚信”主题的互动。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本环节通过实际案例,主题讨论,行为辨析,让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诚信观。

4.“故事情境法”――活跃课堂气氛

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果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问号之歌》一课,我穿插了名人故事,让学生懂得小问号大成就的秘诀。

活动之一:走进牛顿。出示牛顿照片,简介牛顿,并播放视频“苹果落地”,补充牛顿其他小故事,交流探讨中明白是“勤学好问”促成牛顿一生的伟大成就。

活动之二:名人故事屋。我让孩子们讲一讲:你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呢?孩子们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孙敬悬梁的故事、苏秦“刺股”的故事、匡衡凿壁偷光、李密牛角挂书、车胤囊萤夜读等等,同学们感受到古今中外的这些名人都是因为勤学好问走向了成功。

三、??散情境――以情激情

课堂教学是一个逐步推进,以及层层深化的过程。在品德课堂中,教师要根据班上学情变化,随机地、弥散式地创设情境,让课堂中始终充满新奇的感受,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及时升华情感、提高认识、化解疑难。

1.“问题探讨法”――启迪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直觉体验,挖掘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新的道德需求。例如,一名教师在执教《问号之歌》时,设计了“心中的小问号”和“问号大分享”活动,老师通过活动真实再现孩子们心中的“问号”以及解决“问号”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提问、交流、分享、探寻中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感受问号的价值魅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好思、好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的目的。

2.“诗歌名言法”――引人入胜

诗歌是无谱的音乐,它音韵和谐、语言优美、简洁凝练、朗朗上口;诗歌意境深远、情感浓烈、韵味无穷。在讲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老师直接讲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不爱听。但是,如果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师引用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海峡两岸尚未统一带来的痛苦和人们对两岸统一的期盼。通过深情吟诵,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共鸣,抒发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3.“广告植入法”――发人深省

在品德教学中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短小精悍的公益广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家庭万花筒》一课时,教师引领学生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勾勒千年的时代变迁,最终只是突出了一个精神,和为贵,孝为先。这份“和谐、孝敬”的情感就是串起的课堂丝线。教师适时地植入央视公益广告Family,恰好能将这种情感逐渐升温,让童心的脉动与历史合拍,促使学生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四、课终情境――以情导行

在课的结尾阶段创设情境,容易给学生带来又一个情感体验的,并烘托出整堂课迈向成功的氛围。对于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感悟上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学生的情感在无形的道德教育中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情感目标的达成。

1.“音乐渲染法”――直抵儿童心灵

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学生一般比较疲劳,在剩余的时间里,若能播放一曲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又可以巩固新课,升华主题,把教学再次推向,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功效。 例如,在教学《小心电老虎》(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结课时,一边播放《祝你平安》音乐:“祝你平安!哦,祝你平安!让那快乐永远在你身边……”一边总结:“生命是最可贵的,平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想如果我们都有强烈的安全用电的意识,都能够做到安全用电,电一定会温温顺顺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音乐的渲染配以老师的激情讲述,无形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进一步树立了安全用电的意识。课后,再让学生设计《安全用电小贴士》,向身边的人宣传如何安全用电也就水到渠成。

2.“童谣传唱法”――激活道德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