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范文第1篇

1.“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选自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张岱的《于园》)

对于其中“至于园可无憾矣”一句的理解,出现较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遵照课本节选的文字来理解,“至于园可无憾矣” 应读作:“至/于园/可无憾矣”,“至”解释为“到”,“于园”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句子理解为:(游人)到了于园(观赏这样的假山奇景)就不会感到不满意了。应当说,这种理解较为合理,于词的用法、节奏的停顿、句子的理解都是讲得通的。

第二种观点,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2007年12月第7版)对此句的翻译是:“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至于园可无憾矣” 就应理解为:“至(之)于园可无憾矣”。至,解释为“放,安置”。 之,解释为“假山石”。于,解释为“在”。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呢?课本注释及教师用书并没有提供一点点信息。通过查阅原文和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2002年12月第2版)得知,最近几年的课本和教师用书在节选时省略了关键的几句话,课文末句原为:“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假山)胎于石,(假山)娠于磊石之手,(假山)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之)于园可无憾矣。”苏教版2002版的配套教师用书对部分重点词的解释是:胎:怀孕成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娠(shēn):妊(rén)娠,孕育。男女:动词,生男生女,即生养孩子,即诞生。琢磨搜剔(tī):指精心地构思。此句翻译为: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心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这样一比较,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现在教师用书所用的翻译是有来历的。大概编者考虑到删掉的几个句子中生僻词较多,且又有词语的活用情况,要想准确地翻译,估计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所以才巧妙而不露痕迹地把课文和教师用书作了适当删改吧。现在,课文直接删去三个句子,教师用书也删去了这三个句子,以及相应的重点词解释和这三个句子的翻译。但末句“至于园可无憾矣”大跨三步,接在“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的后边,翻译仍保留原样,显得有些突兀,让师生摸不着头脑。可见,教材在节选时的删除造成句意前后较大幅度的跳跃,影响了师生的理解。建议编者在课文注释或教师用书中对删改情况作一点补充说明,以便让师生更好地理解末句翻译的由来。

第三种观点,认为句子应读作:“至于/园/可无憾矣。”将“至于” 看作现代汉语仍在沿用的连词,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句子直译为“至于说园林便无不满意的了”。“天津人民出版社”《非常讲解》即采用这种观点,将此句翻译成“这样建园就没有遗憾了”。结合上下文来看,这样的理解显然有些牵强附会。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选自郦道元《三峡》)

不少老师和学生将此句朗读为: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种读法是不对的。准确的朗读节奏应当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解释为“到”。全句理解为: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唐雎不辱使命》中也有一个含有“至于”《战国策·魏策四》 的句子: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此句中的“至于”也解释为“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3.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言文 语文教学 翻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9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目的和要求。如何富有成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和要求,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

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已久,加之文言文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学起来障碍多,困难大。

在文言文教学时,我发现多数学生只埋头阅读文言文翻译之类的书籍,其结果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还是不能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难点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 吸引学生

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各册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有很多是故事性很强的作品。如在学《塞翁失马》一文时,我首先讲述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小故事,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就引导学生钻研课文内容:同学们看看古人(韩非)是怎样记述这个故事的?你有哪些通过看注释不能理解的,提出来,讨论一下。这个故事说明一个怎样的道理?你能用现代汉语把他译过来吗?这样学生跃跃欲试,精力十分集中地区阅读课文内容。

二、突破难点 扫清障碍

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疏通课文上,消除文字、词义和语句的障碍,让学生读懂原文。如《冯婉贞》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去村四里有森林。”初一时,学《黔之驴》中的“乃去”句,“去”是“离开”之意。而在这里则是“距离”的意思,全句意思为“距离村子四里路的地方有片森林”。这样,解决关键的词“去”,就能疏通句子。又如,在学《<孟子>二章》后一章时中间的段落基本上都是使动句,学生很难理解。我就讲解了使动句的特点,疏通文路,扫清障碍,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三、朗读背诵 自译理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文言文,朗读背诵这一环节就显得特别重要。

我在教文言文时,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在熟读、断句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如在学《醉翁亭记》一文时我先布置学生朗读背诵课文。课堂上让学生在背诵这一段的同时,译出每一段的内容。对山间、四季的景色及登山、设宴的场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这样教学,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掌握比较扎实,效果较好。

四、精心指导 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