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莫言资料

莫言资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莫言资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莫言资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童年经历;三代人;莫言

曾经有一位青年学者问海明威:“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海明威回答说:“不愉快的童年。”和海明威一样,莫言也把自己苦难的童年经历看成是巨大而珍贵的馈赠,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曾反复说过:“童年的印象特别深刻,终生难忘”,“苦难的童年是作家最好的学校”,“我近来的创作,不管作品的艺术水准如何,我个人认为,统领这些作品的思想核心,是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是一曲本质是忧悒的、埋葬童年的挽歌。我用这些作品,为我的童年修建了一座灰色的坟墓。”①

莫言小说的素材多来源于他童年生活辛酸感受的记忆,他的作品中除了经常写到饥饿、恐惧等生存环境的危机外,更多的还是写了童年时缺少关爱的孤独寂寞。

莫言出生在山东的农村,家庭成员很多,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后来莫言的婶婶又生了几个比莫言小的男孩。一家老小十几口,一直坚持到“”后期才分家。莫言的家庭是村子里人口最多的家庭,那时大人们都为生计而忙着干活,没人管他这个又丑又懒又馋、不讨人喜欢的孩子。莫言就在父母的漠视下悄悄地长大。

这样的童年经历使莫言一直是处于爱与关怀的缺失中。这种爱的缺失,影响了莫言写作的情感和基调,使他在小说中塑造了性格、命运迥然不同的三代人群像。

一、匪气祖辈

在莫言的笔下,祖父、祖母辈的主要人物,几乎人人都有不同凡响的传奇经历,人人都是性情剽悍、豪气冲天、血性钢骨、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草莽英雄。

《红高粱》中的爷爷余占鳌是个土匪,杀人越货,但他为了“奶奶”,杀了单家父子、杀了土匪白脖子;为了尊严,他又杀了与其母通奸的和尚;为恋儿母女则能率领村民伏击日寇。而《红高粱》中的“奶奶”则是一位敢爱敢恨、智勇双全、敢于追求自由的婚恋、敢于参加战斗的女英雄。《秋水》中的奶奶则能为情为爱,一把火烧了自己娘家的庄园。《老枪》中的奶奶,为了家业又能开枪打死滥赌成瘾的爷爷。

探寻莫言童年时的经历,我们就能发现:莫言小的时候,祖辈们是远没有父母繁忙的,他们在晚上经常会讲一些鬼故事和民间传说给孩子们听。祖辈们在讲述鬼故事和民间传说时是带着一种仰慕的情怀,把故事中的人物当成人中龙凤来看待的――虽然他们杀人越货、胆大妄为,但他们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不同凡响的,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种情怀使莫言也深受感染,从小就对传奇人物充满了崇拜之情。而祖辈们在讲述时,仿佛他们自己也是身临其境,亲自参与了英雄们的抢、杀、夺、掠等事迹的,所以幼小的莫言就将祖辈们想象成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了。基于此,我们便不难看出在莫言的笔下,祖父、祖母辈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能人好汉、人人都有不同凡响的经历的原因了。

二、平庸父辈

相形之下,父母一辈的绝大多数形象,则是十分平庸的。父辈们在莫言笔下个个卑微贫困、苟且麻木、愚昧落后、自私残酷。他们从一出生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为了最基本、最起码的生存物资而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光彩。

在《红高粱》中,“奶奶”戴凤莲的父亲为了换得一头骡子,而将“奶奶”嫁给麻风病人,根本不顾及女儿的幸福。《酒国》中的父母刻意将自己的孩子养成“肉孩”,卖给“肉孩”收购站赚钱糊口。孩子就是他们赚钱谋生存的物品,毫无亲情可言,更不会顾及孩子的死活了。《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的继母,潦倒得只能让黑孩外出帮工,赚公分来贴补家用。《石磨》中的母亲用推磨来惩罚孩子。《枯河》里的父亲,为了讨好书记,不惜恶打自己的孩子小虎,在父亲“打死你也不解恨”的暴虐中,小虎丢掉了自己的生命。《爆炸》则在文章的开头就描写了“父亲打我的那厉害的一巴掌”,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暴戾、专制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罪过》中的父亲,自私、凶恶、野蛮、残忍。

《丰乳肥臀》中的父亲上官寿喜干活偷懒、身材矮小、无生育能力,打老婆却是一流的好手。而母亲上官鲁氏为了生男孩不惜到处借种,生下了一大堆的杂种。她除了溺爱上官金童,对其他子女们的成长漠不关心,以至于她的孩子们的性格也都很怪异。

莫言在回忆他的父母时说父亲是非常严厉的人,他跟儿女们从来都不苟言笑,儿女们在他面前也是不敢撒娇的。父亲是家族里特别有威严的人,不但莫言等儿女们怕他,就是家族中血缘较远的人也怕他。莫言小时候只要在干调皮捣蛋的事儿时有人喊:“你爹来了!”莫言就会吓出一身冷汗。

童年时期对父母的惧怕和父母对自己的漠视,让莫言很难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呵护。所以在莫言的笔下,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温情、没有爱、没有欢乐,有的只是严惩、折磨、凶狠。父母一辈的大多数人是碌碌无为、懦弱胆怯、卑贱麻木的平庸之辈。

三、无用平辈

在莫言的小说中,最复杂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形象,是和叙述者同辈的形象。同辈形象中,对“健全的残疾人”“残疾的健全人”的形象塑造得最多。这与莫言的童年缺少同伴、缺少关爱的孤独经历是紧密相连的。

莫言的童年是在大人们的漠视下悄悄长大的。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得莫言时刻不忘要夹着尾巴做人,能不说话尽量不说话,整天沉默寡言的;“”开始以后,家庭出身问题又让好学的莫言失去了上中学的机会,被迫在家放牧。这种经历,不仅让莫言失去了童年的小伙伴,还让莫言养成了孤僻、内向、怕见人、在人面前不善于表达自己、遇事畏缩往后退的性格。

作品即是作家的心声。莫言在塑造和他同辈的人物形象时,也让大多数的人物和他一样沉默寡言或者根本不会说话。如《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不说话,《枯河》中的小虎像个哑巴,《白狗秋千架》中的男的是个哑巴,不但如此,如果算上基本不说话的形象那就更多了。

莫言小时候内向、爱哭、尿床、好吃懒做、怕见人等性格,也即是人们眼中的无用孩子的表现,所以莫言作品中也有许多的无用平辈。如《球状闪电》中的蝈蝈14岁了还尿床,每次高考一紧张就感觉想要尿尿。《红树林》中女市长的丈夫是一个尿床的低能儿。《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就更加无能:“我爱哭、胆小、懦弱,像一只被过的绵羊”,“我”遭别人围攻,竟要侄儿侄女来救,遭妻子抛弃,还要与其情敌握手言欢;长到十几岁时还除了母乳以外,不能吃任何东西,一吃就吐;成人时,对于性关系的理解还停留在婴儿水平;已经42岁了,却还像个婴儿一样,渴望喝奶。“我”是个一辈子离不开的恋乳狂,是个永远也长不大的。这就是莫言对这个本应是优良人种的上官家族的继承人的描述。

此外还有和上官金童一样永远也长不大的大小孩赵小甲,他们都是“精神侏儒症”患者,也是不懂男女之事的缺失者(《檀香刑》)。

除上官金童外,莫言的作品中还有许多“恋母”的人物,这可能与莫言小时候父亲太严厉而想从母亲身上找到安慰有关。如《酒国》中的李一斗暗恋自己的岳母,《红耳朵》里的中学生王十千暗恋自己的老师姚惠,《爱情故事》中小弟暗恋比他大10岁的何丽萍,《欢乐》中的齐文栋爱恋比自己大7岁的鱼翠翠,《大风》中的未婚妻比“我”大6岁,《白棉花》中马成功暗恋比他大5岁的方碧玉,等等。这些故事中的男人们均比自己所喜爱的女人年龄小,他们的爱情均遵循“男小女大”的模式,男人需要在女人的呵护中成长,就像儿童需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一样。这也是莫言童年时期母爱的缺失,使他比一般人更想得到母爱,更加依赖母亲、“恋母”的本能反应。

从莫言的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令人惋惜的残缺人士,他们都有许多善良的品行,但命运的作弄使他们身体残疾。这大概是莫言因爱的缺失而造成的畸形心理的一种发泄,从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如《屠妇的女儿》中的小女孩没有腿,《模式与原型》中的张国梁面孔丑陋,而且还是个傻子,《野种》中智勇双全的队长余豆官少一个“蛋蛋”,《酒国》中传奇人物余一尺是个侏儒,《白狗秋千架》中美丽活泼的暧成了独眼;与肉体的残缺相对应的是肉体的过剩,如王十千有两只大得出奇的耳朵(《红耳朵》),同桌女孩有六个脚趾头(《初恋》)。

总之,在平辈的描写当中,无论是“健全的残疾人”还是“残疾的健全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几乎都是惊人的贫瘠,他们的一生都在冷酷的人世上苦熬,使得他们个个都带有与生俱来的复杂的消沉感、沧桑感和忧郁感。这些性情忧郁的乡村青少年,几乎本能地厌恶父辈的人生,渴望着另一种更温暖、更明朗、更富有魅力的人生。这也许是童年莫言的真实心境的流露。

纵观莫言笔下的三代人,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莫言对智勇双全、野蛮残忍的祖辈的钦佩、羡慕,对自私冷漠、懦弱苟且的父辈的厌烦、惧怕,对忧郁无能、胆小怕事的平辈的痛心、惋惜。这正是童年时期莫言对祖辈的爱、父辈的怕、平辈的厌的最好写照。可见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感受一直影响莫言的情绪与创作,使他无时不刻不在回忆他童年的缺失、不幸、苦难,诚然这使人感到痛苦,但却又能激发作家的想象力,鼓舞作家的创作热情。

注释:

① 杨扬:《莫言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

[参考文献]

[1] 杨扬.莫言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 张文颖.来自边缘的声音――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 莫言.说吧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访谈对话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4] 莫言.莫言中篇小说集(上、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5] 莫言.莫言中短篇小说精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6] 莫言.酒国[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7] 莫言.檀香刑、四十一炮、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EB/OL].超星电子书(网络下载).

[8] 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3(04).

[9] 薄刚,王金城.从崇拜到亵渎:莫言小说的母性言说[J].北方论丛,2000(03).

莫言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莫言 高密 创作语境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是诺贝尔委员会授予莫言文学奖时的颁奖词。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必然与其所在的文化传统有某种挥之不去的内在联系。最早提出“不能脱离语境来解释语言风格”(施敏捷,2001:79)这个概念的是伦敦学派的弗斯。但实际上,语境这一概念的涵盖面远不只是弗斯所指的语言发生之情景和前后文,而是延伸到某种美学层面的沟通, 即有选择地使用表达方式和语言材料时所受到的语言内外、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总和(施敏捷,2001:79)。我们眼中的世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存在的投射。作家创作一部作品,即是将内心投射诉诸于文字的过程,所以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作家内心影像的真实再现。

莫言的主要作品《蛙》《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等等,无不折射着大地的意象,读后,让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来自辽阔文学故乡的强悍生命力。高密东北乡,已超越普遍意义上的地理意象,成为莫言小说中遍地可寻的文化映射,生于斯长于斯的莫言对它寄予了深厚的故乡情结。与此同时,这一文化映射又成为中国近现代乃至世界的一个缩影。故乡这一创作小语境成为莫言笔下的发散点,有力反映了同时期下的中国社会大背景,将、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成功再现,给读者以真切的感悟。

经过归纳分析,莫言故乡高密确实超越简单的地理意义,对他日后作品乃至创作历程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五年级以上没有同学”(莫言心声系列,2012:21)的莫言算不上高学历,却写得一手好文章,这很令人叹服。溯其根源,我们寻觅到莫言许多作品中对其创作语境的高度显现。“高密胶莱河小石桥上打过一场对日伏击战,枪筒子由于不断射击,滚烫变软到甩起来像面条,一拉能长出很多来……”乡亲们对小石桥那场战斗的讲述,莫言数不清听过多少遍(焦守林,2012:A09)。正式基于对乡亲们口述历史的记忆以及以“二姑姑”为原型的人物创设,才有了后来他以此为题材创作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发现莫言的故乡以及其间的风俗轶事就像风筝的线一般,牵引着他的思路,放飞了他的想象。

纵观莫言的小说,题材大多以他的故乡为故事背景。在文学世界里,莫言以其故乡大拦乡(山东省高密市下辖乡,素有“高密市粮仓”之称)为原型,用文字成功构建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作为一个文学概念,作为莫言小说中许多人物的成长地,是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的的主要活动地域。要想单纯直接地从莫言小说中寻找有关高密的一些真实地名,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小说《红高粱》对爷爷和父亲去伏击日本鬼子的描写中,莫言以1938年3月15日的孙家口伏击战为故事原型,其中的曹梦九,王文义等也确有其人。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叙写的关于四叔因为车祸而死的情节就是莫言受1987年山东蒜薹事件触动所写,其四叔在现实生活中确是因为该次事故而死(莫言心声系列,2012:79)。高密东北乡作为莫言笔下的故事背景,既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创造性存活的,既是其创作的驱动力量,也是作家精神理想的催化剂。它不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个文学地理的概念鲜活存在于作者的许多部作品当中。莫言视之为创作源头,同时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作为乡土作家,莫言的作品又异于普通的乡土文学。莫言笔下描绘的,是一个古老悠久的,充斥苦难折磨的农村。这并非是某个特定时期的乡里乡间,却是一块永恒的中华土地。他的作品经时不衰源于他淘去了农村生活的平淡浮层,留下并还原了生活本真和最基础的形态。这是莫言作为寻根作家,在文学创作主题上的转变,使人的肉体需要和生命力得到了更多关注。

纵观中国历史,文人价值取向通常具有很强的同一性,即“求同不求异”的普遍心态。对于社会大背景这个创作语境,我国社会没有给作家留出潜心探索的空间(张卫中,1999:28),也就是说,作家们彰显个性的机会少之又少。而莫言的童年又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内度过――生活的倒退,精神的压制,人性的压抑,理想的错位,道德的扭曲,是非的颠倒,人格的丧失――更是对国民的言语、思想有种种严格的限制。在这种严苛的束缚下,莫言的文风受到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影响也自然而然流露于他日后的作品创作当中。莫言的作品写得相当含蓄,鲜有直白露骨的观点性表达。同时,他将自己的政治观点以特别迂回的方式藏起来,其作品中很少窥见鲜明的政治立场,尽管他对政治并非全无看法。他恪守了自己笔名所规定的法则:莫言。事实上,当今中国社会仍处于一个转型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抗争也远未结束,远未达到一种平衡与交融(张卫中,1999:29)。

伟大的文学作品必然与其所在文化传统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在中国文化中,特殊的社会结构使得其价值主线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张卫中,1999:28)。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制社会是中国文人生活的大背景,狭窄的生活道路,匮乏的生活资料,使得人的生存压力以及人与人间的竞争压力巨大,这无疑使社会培养出的人才带有明显的社会印记。尽管如此,莫言无论是在平时的话语交谈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并非没有悲天悯人的深刻情怀。他的人道主义关怀无处不在却并未露骨表达。作为一个体制内的作家,他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激进的抨击话语与的批判鲜少见到。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对现实毫无反击,反而经常以一种婉转有力的方式表达。

莫言自幼善于学习,热爱表达,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深造,这些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莫言曾说,他一直是以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他所说的方式,其实就是他所熟知的故乡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他的爷爷奶奶,村里老人讲故事的方式。儿时的莫言经常去集市听书,晚上回家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给母亲,后来,他不断加入自己的想法,甚至根据母亲的喜好,编造情节,窜改结局。年幼时,寂寞孤独饥饿时时侵蚀着他(莫言心声系列,2012:283),心灵的空虚使他游走于乡埂、集市,社会人生、故乡民情、自然风貌几本大书拓宽了他的思想,游历的诸多见闻成为他日后的丰富素材。除此之外,他聆听过的许多鬼神故事,历史传奇,奇闻异事培养了他极丰富的想象力。之后,他又把这些故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并进一步丰满了自己的作品。

在莫言的成长过程中,童年时历经的与自然灾害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也主要体现在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当中。在《吃相凶恶》、《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等回忆性的文章中,莫言反复提到1961年春天吃煤块的经历。不知煤块为何物的村民们竟然在饥饿的驱使下争抢着嚼食亮晶晶的煤块。据相关历史记载,1960年春天,可怕的开始席卷中国大地。这对本来就贫瘠的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老实巴交的农民们饥不择食,一时间吃光了草根、树皮。这在年幼的莫言心中埋下了对饥饿深深的恐惧,也正因为如此,他最早的记忆都与食物有关。与任何华而不实的话语相比,饥饿是更切肤的真理。正是这种惨痛的经历,莫言有了比虚伪的道学家更高的感悟。他说:“因为吃,我曾经丧失过自尊;因为吃,我曾经被人像狗一样地;因为吃,我才发愤走上了创作之路。”(焦守林,2012:A09)这一看似简单的创作原动力让莫言在创作中一直贴近人的本能需要。童年的饥饿与生活的困苦不仅使莫言爱上了阅读,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更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得到再现与艺术再创作。

故乡高密的风土人情也深深影响着莫言。莫言的“寻根”系列小说中不乏描写带有浓密高密地方色彩的景象。资料显示,高密流传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而这些艺术文化元素伴随着莫言成长。从小受其耳濡目染的莫言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将之纳入自己的小说,甚至由此形成了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在《蛙》中,就曾出现对高密泥塑十分精彩传神的描绘:“我们秦大师,每捏好一个泥孩,都会在他们头顶用竹签刺一个小孔,然后扎破自己的中指,滴一滴血进去。然后糅合小孔,将泥孩放置在阴凉处,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这才拿出调色上彩,开眉画眼,这样的泥孩,本身就是小精灵。秦大师的泥娃娃,每当月圆之夜,都能闻笛起舞,一边跳一边拍巴掌一边嬉笑,那声音,就像从手机里听到的说话声,虽然不大,但非常清晰。”(莫言,2009:611)莫言文中的泥塑大师,就是以聂家庄的泥塑师傅们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茂腔作为高密当地已经传承了数百年的古老戏种,也曾被莫言写入小说。在《檀香刑》中,就曾不止一次出现村民唱着“猫腔”,与官府进行着对抗等等。高密的剪纸题材很多,比如老鼠娶亲,老鼠嫁女,蝈蝈出笼等,这些剪纸题材大胆奔放的构思与风格体现出高密人情感奔放,不信天不信鬼神的狂放性格。在其小说《高粱酒》中,出现了高密剪纸中的蝈蝈出笼和昂首挺胸的梅花鹿,它们以以物托人的方式充分表现了村姑与封建礼教作斗争的精神。除这些之外,莫言还从爷爷那里听说了很多历代相传的传奇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也被频繁应运于之后的写作中,如《爆炸》中的狐狸炼丹,《金发婴儿》里八个泥匠在庙中避雨等等。

总之,除大背景不可估量的影响之外,具体的随着时展所产生的特殊历史事件又对当时的作家产生了更为深层次的影响。这些特殊历史事件的叠加,对同时期下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整体塑造的作用,最终从作家的作品中映射出来。

故乡是作家的创作灵感之源泉,作家对故乡具有强烈的写作依赖。然而,故乡对作家的影响又不同于社会大环境,故乡决定了作家的个性和特色,决定了作品的细节,是不同于同时期其他作品的关键所在。这也就是诸多知名作家植根于故乡创作的原因,成长环境为其留下无法摆脱的印记,对其影响也最为深刻,这一切反过来成就了作者的与众不同。

莫言的作品反映出其生存环境下的时代精神。社会大背景和特殊历史事件双重影响下的作家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升华,最终取得可喜成就。

莫言的故乡与其作品密切相关,高密的民间艺术文化伴随他成长,《蛙》的背景就取自他在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的真实见闻,其中多使用乡村土话叙述,讲述涉及广大农民阶层的计划生育问题,北方乡村俚语用得淋漓尽致,有思想,有个性,有乡土味,更有民族味,且文字粗犷,符合人性。如果说故乡是一个作家的创作根源,那么,生活环境这片小天地就是作家写作历程中不断改变和前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作者在社会大背景下,带着故乡留给自己的印记,继续在生活中前行,被一段又一段的人生经历影响和改变,不断完善自我,形成更加成熟的自己。由此可见,每部作品都绝非轻易产生,它们是时代、故乡这些创作语境与作家自身努力综合下的结晶。

将莫言置身世界文学中,我们又从侧面发现了其中国式语境区别于西方的不同。西方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它的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从而形成了与我国截然不同的开放化价值体系和多元化价值系统、形态。这种开化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使得许多西方作家敢于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社会的批判,写作风格与中国许多文人大相径庭。他们不采取委婉曲折的方式,而是丝毫不遮掩地宣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从而形成了直白大胆的表达方式。如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就在他的作品中充斥了对世界不公正境况的严厉抨击,他的激进言论也常见于英国媒体。这是莫言与哈罗德・品特的风格差异之处,莫言没有品特的激进直白大胆,他更多的是不露骨不鲜明的“莫言”。由此可见在社会背景和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双重影响下,中西方文学作品创作方面存在着的巨大差异。

参考文献

1.莫言 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611.

2.莫言心声系列 莫言对话新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3.焦守林 “我的灵魂寄托在对故乡的回忆里”承载记忆的故乡山东高密是创作源泉[N].晶报,2012-10-12(A09).

4.施敏捷 文本风格与创作语境――由小说《喜福会》谈起[J].文学研究与评论,2001,(11):78-80.

莫言资料范文第3篇

——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文艺论坛上的演讲

我曾经被文学评论家贴上许多文学标签,他们时而说我是“新感觉派”,时而说我是“寻根派”,时而又把我划到“先锋派”的阵营里。对此我既不反对也不赞同。好的作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创作,他甚至不去关心读者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莫言在日本京都大学的演讲

“作家在对话交流时,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文字必须抓住社会热点,否则文字就是一纸空文。”“文学揭示了人类的普适价值。歌德晚年提到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也是文化交流,了解各种文化观念。今日我们发现,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已经突破了文学的范畴,多样性的思想是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这也是对歌德文学理想的实践。”——莫言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发言

对于作家个体来说,要写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作品来,然后再写出跟自己已经写出的作品不一样的作品,这就足够了。我想如果有众多的作家实现了这个愿望,那么集合起来,我们的整个中国文学就会非常丰富,非常有个性。只要有这么一批作家出现,那么我们的文学自然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就会取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觉得现在我们基本实现了这个愿望,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西方的年轻作家就会说他受到了中国的某个作家的影响。

——莫言接受《南方周末》记者夏榆采访

它就是一个奖项,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个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会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不是奖项。能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对土地忠诚的写作态度。

莫言资料范文第4篇

莫言越来越幽默——这是他在荣获诺贝尔奖后这一段时间里留给我的印象。比如说,当有记者追问他750万元奖金的用途时,他说:“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在接受CCTV电视访问时,莫言也被时髦地追问了一番“你幸福吗?”莫言的回答是“不知道”。——联想到他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曾经被改编成电影《幸福时光》,幽默感也就滑溜溜地油然而生了。

其实,买得起大房抑或获得诺奖,跟幸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常识是,幸福出自个体感受,并无整齐划一的标准,故而也就不具备普适功能,究其言是一个非常隐私的问题。例如,去问某些动辄拥有数套乃至更多房产的官员们“你幸福吗”?在被调查前后答案就可能截然不同。

不过,莫言所获的诺贝尔奖金金额仅够买120平米房子这个事实,倒是能凸显当下颇让人关切的社会现象,涉及普罗大众安居乐业问题。

据说是今年诺奖有力竞争者的村上春树,结集出版过一本名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随笔集。这个书名是村上套用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些什么》的标题以示致敬。如果再次循环利用一番,则不妨表述为,我们在谈论诺贝尔奖时,我们固然会谈论诺贝尔奖所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等领域,但也总是会谈论奖项、奖金的数额和奖金的用途。

仅就文学奖而言,各国多有设立。其中,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最有国际性,奖金额也最高。查阅资料可知,爱尔兰的都柏林文学奖在全球单一文学奖中金额最高,但仅10万欧元。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则只有象征性的10欧元。其余的知名文学奖项,无论是英国的布克奖,还是美国的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日本的芥川文学奖,或者有诺贝尔文学奖风向标之称的德国的毕希纳文学奖,奖金金额均不以丰厚见长。如果将这些奖金用途与房价加以关联,不难看出,文学奖奖金所得普遍无法购买大房,是一个世界现象,莫言的诺奖奖金和北京房价之间的差距,绝非一枝独秀。

可见,诺贝尔奖和奖金用途,其实只是人们方便表达的一个话头,一个用以谈论自己所关切的问题和现象的支点而已。这样的支点用途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被热衷作秀的人蹭鼻子上脸加以滥用。事实上,虽然单凭诺奖奖金的确买不起大房,但加上诺奖效应带来的周边收益,莫言只要愿意,还是买得起的,更何况还有陈光标这种热衷借势攀附社会热点的富人,慷慨赠送繁华地段豪宅——当然莫言明智地拒绝了。故而,公众关注诺贝尔获奖者买不起大房,并使之成为热点,无外乎这一事实折射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经久不破的困境,反映并强化了公众在高房价面前的无力和无助的感受。

莫言资料范文第5篇

1、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名称。

2、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等。

3、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做成PPT。

2、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革命故事。

3、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哪里呢?(莫城、常熟)

2、教师介绍常熟。

二、了解莫城所在常熟地图上的位置。

1、出示江苏省地图:老师这有一张地图,你能找到常熟的位置吗?

2、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常熟的地理位置。

3、出示常熟市行政地图:常熟有很多镇,那你们的家在莫城镇,现在那你们能在这张地

图上找出来吗?

三、了解常熟的历史名人

1、在常熟出了许多有名的人物,有哪些名人?

2、教师出示人物图,教师介绍,幼儿欣赏。(仲雍 言偃翁同和纪念馆)

四、了解常熟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及特产

1、在我们常熟,你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

2、出示个别幼儿在平时游玩时的照片,并请这个幼儿讲一讲他去的这个地方是哪里?(虞山、仲 雍 墓、言子墓 、兴福寺、兴福寺、方塔、沙家浜)看图欣赏,教师介绍。

3、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鸭血糯、桂花栗子、叫化鸡、叫化鸡

4、还有哪些特产呢?出示相应的图片,幼儿看图,说一说名称。

5、下朋友想想还有哪些熟悉的地方?亮山工程、方塔街文化广场、石梅广场、西城门。

五、师幼共同畅想家乡的未来,丰富分类图。

1、你还知道家乡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等你长大了,你愿意把家乡建设成什么样呢?

2、幼儿讲述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的家乡,并画出来。

3、请幼儿介绍自己换的未来的家乡。

4、瞧!黑板升还有一些空白的地方,把我们画的家乡也贴上来吧!

5、谁知道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

莫言资料范文第6篇

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采用情景教学。例如可把平面传媒“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今日关注”的场景引入作文教学的课堂,引导学生研判中日之争与爱国情感,链接虐童与校园暴力,讨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化强国之路,体会数字十年与教育现代化,以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再如,西安市在2012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中加考“综合素质评价”科目,我在教学中引入关于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而要求学生以“如何做一名优秀学生?”为话题作文。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使他们产生想说话、欲表达的冲动。

二、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文章是由字、词、句组成的,只有让学生多读,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具备了表达的基本功,才能把句子写流畅,才能连句成段,才可能表情达意。书中有经典的事例、独到的见解、精辟的理论、新颖的信息,这些都是写作文时要利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配套的阅读材料、《西安日报》副刊的《长安悦读》和全国范围的“经典诵读”等载体,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鲜活实践,也是丰富中学生读书生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好材料。通过海量阅读,让书香充溢校园,让阅读如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看看别人写文章是怎么谋篇布局的,是怎样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又是怎样抒情议论的?寻找可借鉴的东西,开拓自己的思路,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这些都可以在有效指导下的阅读中实现。

三、要让学生多留心、多观察、多体验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在对生活的感悟中激发写作灵感

“静观默察,熟烂于心,然后凝神结思,一挥而就”,这固然是一家之言,但早已是做人作文的金玉良言,也充分说明了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品味对于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这样一个例子:法国著名的作家莫奈,画了一幅紫红色雾中的伦敦威斯敏特斯教堂的油画。当这幅极为精美的风景画展出时,许多人为面画上紫红色的雾惊愕不已。可是,当他们走出展厅,在大街上抬头一望,才发现伦敦上空的雾的确是紫红色的,大家由衷敬佩莫奈的观察力,赞叹他为“伦敦雾的创造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许多伦敦市民尽管也看到的伦敦上空紫红色的雾,但平时不留意,在他们的习惯思维里,雾总是灰色的,乍一看,对莫奈笔下的雾感到惊异。看来,对周围事物留心不留心,观察细致不细致,结果大不一样。这虽说的是绘画,但道理和写文章是一样的。只有观察细致入微,分析透彻深刻,才可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真实。“千言万语,何若莫言”,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我们塑造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里,既有对生存与命运的困惑,也有现实与理想的冲撞;既有对魔幻与生活的考量,更有体味思索的灵光,这些都是这位山东汉子从文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关注现实、探索人生的结果。我们不可能复制莫言的经历,但可以借鉴莫言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关爱生命、正视现实生活、憧憬美好明天的热情,进而寻找写作素材,发掘写作潜能,实现中学写作教学在创新中改进、在实践中提高的目标。

四、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莫言资料范文第7篇

泪流域

作者:柏妮丝·麦费登

出版社:杏仁体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故事一开始作者便详述起自身的过往,尤其着重在身处黑人、白人交界处的地理位置,开宗明义道出自己的尴尬处境,随后透过一名鬼魂的流转,不着痕迹地埋下真实历史事件以及魔幻写实想象的种子,两种元素交会后,萌发出一段融合的历史。而历史,向来是一道伟大的命题,《泪流域》作者信手拈来,历史成了一段宽容的过去。

2100科技大未来

作者:加来道雄

出版社:时报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今日若回头看十九世纪人们口中的未来,或许会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不过,有趣的是想象的起点。加来道雄是纽约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访问了300位以上的科学家,透过作者本身的专业素养,为我们预测未来,不仅描绘出现在到2100的生活,也更细腻呈现出科技在时间架构下的趋势发展。

大难时代

作者:玛格丽特·赫弗南

出版社:漫游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大难时代》特别关注在为什么我们选择视而不见,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无视于近在眼前的风险?不知道的感觉或许比较好,但危机却不会因此消失。心智运作虽有其惯性,但每一次的学习、了解、评估,都会改变我们心智运作的方式。现在就睁开心智之眼,永远不要低估我们改变的能力。

怪物来敲门

作者:派崔克·奈斯 莎帆·多德

出版社:联经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每夜的12:07分,怪物徒步而来,对康纳讲述一个故事,三个故事暗示着人的冲突与矛盾,也映照出康纳的处境和艰难,当最后一个故事被讲述完,康纳必须说出自己的故事,那会是什么?原来,最难莫过于转身,面对自己的想望,那往往不堪与无奈。

博客来简体书推荐

我们的荆轲

作者:莫言

出版社:新世界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这是莫言的首本剧作集,收录了莫言的三个剧本:《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和《锅炉工的妻子》。《我们的荆轲》除了大段内心独白,舞台设计也采取写意写实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荆轲题材的话题不同,该剧作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解读那段熟悉的历史。荆轲将不再是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心态。

璀璨星途:迈克尔·杰克逊

音乐历程全记录(1958~2009)

作者:格兰特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迈克尔·杰克逊年鉴(1958~2009),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全程记录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历程、演艺生涯和生活经历,揭秘流行天王璀璨星途和真实生活,客观且公正,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并配有数百张罕见的照片。

生活中的创意折纸

作者:小林一夫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54款精致实用的创意折纸让家居生活从此变得与众不同!盛放物品的收纳盒、装饰房间的灯罩、设计巧妙的相框和筷子架……巧妙的创意让你惊喜不断。简单清晰的制作方法保证一学就会。亲手打造最环保健康的家居环境,就从简单的折纸家居小对象开始吧!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大帝

作者:王立群

出版社:大象

莫言资料范文第8篇

进入公司半年的时候,公司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客户招待会。我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协调,莫小尘负责执行一些细节。晚宴前,我让她指挥酒店人员布置餐厅,她却一脸紧张,我从来没做过啊,会不会有哪里疏忽呢?我鼓励她,没关系,只要多顾及客人的感受,把服务的意识放在第一位,你一定没问题的!

晚宴前五分钟,我从会议现场匆忙赶到餐厅,本以为一切已经安排停当,却一眼就发现了几处显而易见的重大纰漏。首先,陈设最华丽的主桌并没有正对着舞台,而是放在最偏远的地方,这样势必会影响VIP嘉宾参与节目:其次,备用的两张桌子太抢眼,并且位置太正,让大厅显得过于拥挤狭窄;再次,这个问题太严重了,居然连自助餐的长桌也没有撤掉,留下来难道是为了碍事吗?身边的莫小尘看着我阴晴不定的脸色,吓得屏住了呼吸。我转过身,怒不可遏地对着她爆发,还不赶紧叫酒店人员把这几张长桌搬走!

客户们谈笑风生而来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布置已经在短短5分钟内重新返工了一轮,只是有点奇怪,怎么会看到我这个会议主持人忽然之间多了一脸的紧张和疲惫呢?

危机虽然过去,但是在部门的总结会议上,我还是禁不住再次旧事重提,我说莫小尘,不懂的事情你可以多问多想,甚至可以打电话咨询我,但是不可以这样擅自做主,造成大家手忙脚乱。她垂下头一言不发,像个犯了错的孩子那么楚楚可怜,我只好叹了口气,算了,下次注意吧。对不起,出门之前,她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对我说。这三个字,却让我的满腔怒火被一片怜惜心所取代,因为我清楚地看见,泪水正在她的眼眶里打转呢。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谁知道在月底的时候,莫小尘在MSN上发来一个号啕大哭的表情。我问她怎么回事,她吞吞吐吐地说,想问我借钱,说这个月的房租都是借的。我大吃一惊,难道你薪水还没到账么?发了,她回答说,但是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

我知道,公司是有规定的,假如员工在本月犯了重大过失,主管有权扣除其最多三分之二的薪酬,但是,作为莫小尘的上司,我并没有动用这个权力,因为我亲身体验过,一个刚毕业就在这座陌生城市漂泊的女孩子,那份生存的艰难。

我拿起莫小尘的工资单,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我使出浑身解数,为她据理力争,甚至,把“调教无方”、“指挥不当”这样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头上。从总经理又惊又疑的眼底,我读出了潜台词:你何苦为这样一个小丫头而否定领导的决策呢?然而,在那瞬间,我并没有领会总经理的暗示,同情心战胜了理智,莫小尘那双朦胧的泪眼,一直在我心底打转呢。

交涉的结果,公司为莫小尘又补发了三分之一的工资,她感激涕零着要请我吃饭,我只是付之一笑。在内心深处,我隐隐觉得,能够为她做些什么,似乎是在补偿我曾经带给她的伤痛。当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冲动的处理方式,竟是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年底,公司对中层领导进行重新分配,我居然拿到了一个西南分公司的职位,我有家庭,自然不可能放弃这个城市,所以我找到总经理,希望能够重新分配。

总经理意味深长地望着我,说了一番让我直到今天还无法忘记的话小严,我知道你很优秀,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毫无顾忌的挑衅,对我是一种威胁呢?公司的中层,迟钝些、平庸些都不要紧,却必须要识大体,不能为了一个员工跟高层领导去针锋相对啊。另外,你有没有觉得,大家对你都是敬而远之,一旦有团队作战的机会,你甚至还不如莫小尘那么有亲和力。你太强势了,强势得让人害怕呵!

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我离开了公司。在我办完手续,收拾好资料走出大门的时候,莫小尘追了出来。我一阵欣慰,以为她是在依依不舍地道别,谁知道她抬起头来,用如释重负的语气说,你终于离开了,终于可以让我自由呼吸了,其实,我一直梦想着这一天,不用再听你指手画脚,不用仰仗你的救助来工作!我手里抱着的文件“砰”地跌落在地,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一片苦心,却换来这样众叛亲离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