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艾青的现代诗歌

艾青的现代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现代诗歌;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质疑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指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中,向老师提出问题并试图解答的过程。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问题意识的培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原因及意义

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意识。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质疑活动也有利于教学的反馈,让教师明确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

现代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直接聚焦诗人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刻的情感性。这种情感的宣泄和延续,对学生有着天然的感召力。现代诗歌形式自由,表现手法多样,语言更容易理解,内容更贴近现实的生活,学生愿意质疑,能够质疑。因此,现代诗歌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质疑能力的很好媒介。

长期以来,现代诗歌的价值得不到重视。高考作文中,诗歌体裁受到限制;中考、高考中,对现代诗歌的考查缺失;教材编制中,现代诗歌所占的篇幅比例较低。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引起学生探索现代诗歌的兴趣,深入挖掘现代诗歌的价值,从而扭转现代诗歌的边缘化地位。

二、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在朗读中质疑。现代诗歌作为主情的文本,在课堂教学中也以朗读为主,以达到欣赏的目的。长期以来,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多样,范读、齐读、听读等等,但教师的指导缺乏,朗读的内涵不够丰富,很少联系诗歌的内核,以至于学生觉得现代诗歌诗句散漫,难以读懂。朗读需从节奏、韵律、梯度上层层把握。指导学生由正确地朗读逐步加强练习,过渡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诗句的意象、意境之美,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之美,由纸上之诗过渡到作者的心中之诗。优秀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美读法,采用表情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在语音、声调、节奏方面直接受到感染,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的诗句,对语气语调加以处理,引发学生的质疑。例如,“你的某个句子读得很有特色,为什么这样处理呢?”“我觉得在某方面可以改进一下,该如何改进呢?”诵读的同时可以牵出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二)在想象中质疑。想象是指改造原有表象,创造新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从诗歌中抽象凝练的文字,过渡到栩栩如生的场景,这中间的桥梁就是思维想象。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的过程就好比学生根据剧本,在自己的头脑中导演一部电影的过程。学生根据诗歌中的语言描绘,在大脑中想象出各种人物的情节环境,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疑问。例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想象的镜头从现在切换到诗人的小时候,地点从大堰河的坟头切换到大堰河的家中。大堰河过着清贫的生活:她辛苦地劳作;她细心地照顾乳儿;她孤独地病死……这一幅幅的画面划过脑海,学生融入其中,继而会提出许多的疑问,大堰河为什么会有这样悲苦的人生?诗人为什么怀念她?

(三)在矛盾处质疑。矛盾是指前后的陈述想法或行动,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学生细心诵读现代诗歌,经常会发现诗歌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现象,这些矛盾常常是有意安排的。于矛盾处质疑,能够发现前后矛盾的原因,探究作者的意图。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诗,诗人改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改变了以往故事的悲情,描绘了他们的美好生活。这样的结局与人们熟悉的故事大相径庭,可引导学生对这矛盾之处产生质疑。诗人为什么这样写?继而引导学生对其创作背景进行质疑。结合作者的创作缘由,深刻地把握诗歌的内涵: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反衬出当时社会的不安稳和人民的痛苦。这首诗既隐含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更寄托着作者对幸福的向往。

(四)在空白处质疑。现代诗歌的内容较为凝练,但言有尽,意无穷。诗行之间留下不少艺术空白,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质疑,可以开辟出更广阔的审美再创造空间。例如泰戈尔的《金色花》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妈妈为什么说他是“坏孩子”?他真的是“坏孩子”吗?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空白点进行质疑,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疑是求之源,疑是思之始,疑是学之端。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高,这是长期形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让学生慢慢形成质疑的意识――明白为什么要质疑,掌握质疑的方法――明确怎么样进行质疑,才能使学生变得善于质疑,乐于质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2011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诗歌 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我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纯真的文学趣味,现代诗歌教学任重而道远。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枷锁至今尚未解除,大多数教师存在思想、能力以及教学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好好探讨一下隐藏在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也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诗的课堂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是对社会生活集中概括的一种文学体裁,囊括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它的语言精炼同时又有强烈的形象性,有鲜明的个性节奏和音乐韵律。诗句的排列一般是分行的,注重建筑美也就是结构和形式上的美感。[1]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以及语言的灵活运用,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诗歌可谓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现代诗歌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教会学生新诗鉴赏的方法,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便于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如果一个学生会读诗、爱读诗,那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必定是不差的。另外,现代诗歌虽然并不和中考、高考等直接发生联系,但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占优势的学生,他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一定会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二)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通常,我们的思维惯性使我们对古典诗歌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现代诗歌,造成现代诗的教学地位颇受冷落。实际上,古典诗和现代诗在文学教育中是互补的关系,现代诗是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且更能传达崭新的时代内容。[2]相比之下,现代诗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召力,在青少年时期,那类似于歌谣的一首首现代诗,是最初使学生对文学产生好奇的源头,带着对文学的敬慕之情,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索古典诗的艺术魅力。在现代诗歌中常常能找到与古典文学的相通之处,很大程度上,现代诗人仍在诉说着屈原、杜甫等没有说完的故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就以现代方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爱国之情。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若能看到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血浓于水”的紧密关系,那么学生必然能够感受那到贯穿古今的诗的精髓。

(三)有利于陶冶性情和培养人文精神

从教育目的来看,语文这一学科现代教育的目的倾向于人文教育,“倡导教育人文,不仅在提升日常教育生活的品质,也在谋求整体教育实践精神的生长生成;甚至,从更深远的意义而言,乃在于谋求国民人格精神旨趣的提升与超越。”[3]而现代诗歌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出彩,更使学生拥有高层次的生活趣味。另外,“从对人的发展来看,教育最本质的涵义,应该是促进人的心理优化与发展,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4]现代诗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如果教师能看到现代诗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现代诗教学对学生真善美情感的熏陶作用,那么素质教育的前景势必会更加辽阔。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重朗诵形式而轻吟诵情感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现代诗课堂上朗诵诗歌的形式明显多样化了:有的老师范读,有的分组朗读,有的全体齐读。然而,如果仅仅是像走形式一样的缺乏感情、缺乏思考的朗诵诗歌,朗读教学法将会收效甚微。[5]没有情感、没有思考的朗诵是空有其表的,初中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大部分还与教师的课堂点拨和引导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简单的朗读与有感情的吟诵之间的区别。吟诵不是简单的朗读,学生只有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四个字,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才能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读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初中生在审美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试想,如果一堂生动的诗歌鉴赏课成了枯燥单调的朗读背诵课,那学生“诗性”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

(二)灌注法教学,学生很难进入诗境

当下的诗歌教学课堂,教师往往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而忽略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回想学生时期,诗歌教学课堂仿佛有些“倒行逆施”:学生不是主动的在反复吟诵和思考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被动地在老师所划定好的圈圈内去“感悟”诗歌。这样的诗歌教学与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依然是“施教者”和“受教者”。另外,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往往侧重于讲解分析而忽略学生的个体感悟,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通常会采用“灌注法”,即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修辞手法、意象涵义、主题思想等知识一股脑全部“倒”给学生,学生只要一五一十地做好笔记即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现代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不顾学生的情感需要而把他们困在枯燥的课文分析之中,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将诗歌呈现出的整体意境肢解得支离破碎。

(三)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

很多初中教师教授现代诗仅仅是为了应付日常的教学任务。初中现代诗歌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套路:释义题目、简介诗人及创作背景、朗诵、理解诗意、点明主题、延伸拓展、升华主题、背诵全诗。这样教学现代诗是非常“完美”的,但是这样“非诗意的解读”,往往会忽略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其心理特征。把诗歌鉴赏这一最富有个性色彩、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程式化、教条化,违背了美学教育的规律,抹杀了现代诗独特的韵味,也扼杀了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和形式上,大部分教师也只局限于单调乏味的讲解和板书,这种机械的程序和单调的形式很显然降低了诗歌教学的趣味性,不利于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反复吟诵,读出真情

反复诵读是现代诗教学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每篇诗歌都按同一种朗诵模式去进行,那么朗诵教学法便失去了它“活的灵魂”。因此,教师应依据每首诗的具体特点,在诵读前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朗诵课文。首先,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诗的音乐美,还要通过语调表现丰富的情感,如深圳市翠园中学特级教师杨特在教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耐心指出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语调、语速、情感等方面的不足。经过指导,学生再读时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次,教师要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重点词句和情感。学生经过老师的提示和有目的的朗诵,自然而然的读出了作者情感抒发的层次感。

(二)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而打破灌注法教学。意象指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并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如《星星变奏曲》中“星星”这一意象的使用使整首诗朦胧含蓄、意境优美,寄托了作者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如果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诗中意象,他们自然会领悟作者所绘制的生活图景与情感水融的艺术境界。另外,现代诗的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学生只有细心揣摩才能领会到其中的深刻意味。新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让学生对诗歌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三)重视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打破程式化教学

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每首诗的教学细节,在类似诗歌之间找到它们所具有的“个性”。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选现代诗的主题都是表达爱国之情,教师应让学生领悟到不同诗人的写作特点,从每首诗中获得不同的美学体验,从而打破现代诗的程式化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教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就注意到了这首诗与同主题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不同,相对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运用,舒婷在这首诗里运用的意象是纷繁复杂的,有些意象是学生很陌生的,如“老水车”“矿灯”,这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这首诗中所有意象的具体实物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亲眼见到诗中意象后便很容易进入诗中场景。另外,这位老师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矿灯”“路基”等的象征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被难懂的意象难住,课堂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古人云:“教无定法”,现代诗歌的教学也一样,以上只是个人的见解。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现在诗歌教学无疑是一个突破口。因此,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开创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

注释:

[1]张德厚:《新时期诗歌美学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郭玉霞:《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3]一行:《论诗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傅治平,曹成杰:《教育与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现代诗歌 教学 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97-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楚辞》到盛极一时的唐诗宋词以及独领的元曲,无不浸润着诗歌的元素,可以说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一种诗性文化。但现代诗歌这种文体,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现代诗歌在教学中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与中考、高考有关的知识、内容理所当然成为教学重点;而与考试关系不大或无关的,自然成为教学盲点,逐渐远离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现代诗歌谈何诗意?笔者认为缺少现代诗歌是语文的不幸、是语文教师的不幸,也违背了语文的教学目的。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现状谈起,究其被忽视的原因,力图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并对现代诗歌教学走出困境提出的一些策略,以期让现代诗歌重返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 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

现代诗歌已成为语文教材里摆设的分行文字,而那些现代诗人的名字,却成了摆设在语文课本里的“偶像”。随手翻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从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到冰心的《纸船》,再到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及高中语文课本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舒婷的《致橡树》等一系列选入中学课本的经典现代诗歌,无论从思想还是形式,都堪称现代诗歌的杰作,可见编者的良苦用心。可是这些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现代诗歌,又有多少教师引领学

生真正用心地去欣赏过呢?虽然近几年高考作文对诗歌没有“诗歌除外”的限制,有文采的考生“铤而走险”去写现代诗歌,也有得高分的,但毕竟凤毛麟角。中考一直还是排斥现代诗歌,写作不允许学生用诗歌体裁,这必将使学生的想象力枯竭,扼杀了写作的天赋。初高中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一些现代诗歌,但在中考、高考时却没有现代诗歌的立足之地。现代诗歌教学陷入尴尬的境界,究其原因有:

1.语文教师底气不足

教师诗歌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诗歌教学质量的成败。然而目前语文教师对现当代诗歌的疏离与隔膜,是一个的不争事实。首先是缺少知识储备。很多教师在校读书时,阅读多是小说和戏剧,诗歌很少。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校期间接触过一点现代诗歌,有的教师即便是读过大学,也只是读过少量的诗歌作品,对现代诗歌只是处于一种模糊的认知,对诗歌了解系统完整的甚少,专长者更是少之又少。等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由于中学教师经常埋身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等,有一点儿时间,大多语文教师也是浏览一些休闲刊物,而像《诗刊》《文学评论》这些刊物很少有教师去翻阅,也没闲暇去顾及诗坛。由于诗歌的创作流派众多,所以即便是热心的读者都难以紧跟诗歌更新的步伐,更不用说整天忙于教学工作的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教师对现代诗歌教学的知识微乎其微。其次是教师缺乏诗歌教学经验。由于教师缺少对诗歌文本的准确理解与深刻感悟,所以在教学中遇到诗歌教学时只能简单照搬教参的“指点”,或者照抄他人教案。而有的教师对诗歌的解读把重点放在诗歌意象、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理性分析,而忽略了诗歌的音乐特征,忽视了对学生性灵的启发;有的教师对诗歌教学的态度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也是点到为止,对于诗歌,学生只要会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低下

当今的中学生由于心理和思想成长比较慢,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与父母交流得很少,出去与他人、社会、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日益减少,加之外界各种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整天对着手机、电脑上网玩游戏,书面的阅读被视屏代替了,即使偶尔有读书的时间也是读一些漫画或者以图画为主的一些快餐式书籍,长此以往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低下,语言钝化思维僵化,想象能力、联想能力也随之低下。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创作如此,诗歌阅读更是如此。如在学习王家新《山的那一边》时,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体会一下“山”和“海”的寓意有什么。有的学生竟然很平静地说:“老师,我们那里没有山,我没爬过山。”其实这个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由此可见平常他们的阅读量之少,阅读能力之低下。只要平时稍有一点阅读量的学生自然会联想到的。而他们的想象能力已经枯竭,把诗歌中的山看成自然界的山,而忽略了作者赋予山特有的意义,这需要教师从阅读诗歌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当今的中学生本身就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生活热情和情趣,加之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量极少,他们已经缺乏想象、缺乏联想,也不屑与他人交流沟通。所以再好的诗歌,他们也难发现其中的诗情画意,也难拨动他们的心弦。再好懂的诗,他们也无法与作者对话,无法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无法读懂诗歌也成为必然。远离、徘徊、拒绝,也诚然成了中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态度,诗性的光辉始终照不到学生的心灵。

3.教师盲从教参

由于部分教师诗歌素养不高,备课时盲目地参照教参,也不管学生实际水平,结果以讹传讹、贻误学生。如《在山的那边》,诗歌中的“山”和“海”是贯穿全诗的意象,要读懂诗歌就得先读懂“山”和“海”。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有一个思考题:“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教参上的答案是:“海,是理想的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而作者在《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一边〉》一文中说:“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象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作者的这段话,已经很明白地说明“山”的含义,是现实生活中摆脱不了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困境。但考试以教参的答案为评判标准,所以少数教师还是按照教参上的讲解教学。

二 让现代诗歌教学走出困境的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在诗歌教学开始,教师可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在情感教育中有相似之处的诗,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如笔者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思乡诗。学生马上想起来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岑参的《逢入京使》,然后引导他们注意品味诗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引入余光中的《乡愁》,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思乡之情。最后比较本诗和前面诗的不同之处,由此引出作者情感。在教学中,因为知识关联性大,新旧知识的良好迁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大的热情。

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第4篇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第5篇

2、《我爱这片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3、《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明白--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盼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就应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4、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第6篇

【考点透视】

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

2.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

3.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

4.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

5.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真题解析】

(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卷)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

2.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

3.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

4.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

5.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

6.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

解析:题1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歌的分段能力。让考生写出下阕最后一句,要做好这类题目,一定要对整首词有所了解,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因此考生把握好诗歌的分段点,应该是“分外妖娆”。

题2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惜”字起领起下文的作用,考生就从这个字向下找,本题应该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题3这首词作者借景抒情,上阕写景,所写的景物有实有虚,前面几句是实写,后面几句是虚写。考生了解这些后就能找出虚写的句子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题4考查考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须仔细阅读诗句,思考词语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里的两个词语“略输”与“稍逊”意思相同均为是“稍差”;而“文采”与“”意思也是相同的应该是指广义的文化。

题5考查考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做好本题考生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结合诗歌看,这首词是借景抒情,因此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为主。

题6考查考生对修辞的把握能力。本词使用了不少的修辞,考生做本题要按题干的要求去做,找出使用对偶和比喻的句子。所以考生首先要了解这两种修辞手法,根据定义去判断。

参考答案:1.分外妖娆2.只识弯弓射大雕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是核心句。)4.(1)含义相同。(2)“略输”与“稍逊”都是稍微之意,“文采”与“”都指广义的文化。5.描写;议论。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解题策略】

1.要知人论世。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作者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例如闻一多的《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用《一句话》表达出对理想中的中国的热切期盼,用自己的全部情感讴歌了一个永恒的爱国主题。

2.要抓住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作者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考生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这里往往是诗眼所在。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全诗的“诗眼”,表现出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死水》中的“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3.要分析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作者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形象,是作者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例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亲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

4.要知晓抒情。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即在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种是间接抒情,即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借助一只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真情。

5.要明确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我们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这样才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例如臧克家的《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诗歌运用排比句式,为我们刻画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写出了他们世世代代与土地为伴的艰辛,既有对农民的同情,更有对农民的礼赞。

【即学即练】

一、(2015・山东东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作者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含义的理解。

3.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二、(2015・湖北恩施卷)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文后各题。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第7篇

大班额造成的教学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人数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情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关注;后排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效果差,听课容易走神;学生和教师的上课交流机会过少;教师不能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种现象,都是大班额直接带来的负面效应。那么,在大班额的现状不能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最大化地掌握知识,培养其对课堂和学科的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现状和问题,笔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和总结,从具体的教学中总结归纳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引入专题学习,注重以点带面

语文课堂是文化的课堂,更是审美的课堂。语文课堂需要有深度,但深度的挖掘需要广度的铺垫。不管是鉴赏诗词还是鉴赏小说,大量的阅读是审美的第一个步骤。在大班额教学的现状下,我们无法关注到每名学生的阅读情况,但可以引入专题学习,以点带面地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打下兴趣和深思的基础。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个单元涉及的是现代诗词阅读,分别为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四篇诗词虽然同属于现代诗歌作品,但是风格、内容和主题迥然不同。

针对这样的诗歌单元,单纯地做一个“现代诗词赏析”的专题阅读,显然不能面面俱到,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现代诗歌的美感和诗词作品本身的不同。因此,笔者设计了“激荡人心的伟人诗词”“现代诗的三美”和“现代诗与流行歌曲歌词”三个小单元进行扩展阅读。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在“激荡人心的伟人诗词”专题中,结合的《沁园春・长沙》,引入的其他诗词、李煜、乾隆黄帝的诗词来进行扩展阅读;在“现代诗的三美”专题中,首先引入现代诗“三美”的文艺理论,结合文艺鉴赏理论学习诗词;在“现代诗与流行歌曲歌词”专题中,笔者引入了周杰伦和许嵩歌曲中的部分中国风歌词与现代诗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热情。

在类似的专题学习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认为只要有专题就一定能有效果,更不能一味地从深度入手,应该将深度与广度结合,将文学与生活结合。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的血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培养学生自发进行阅读感悟的习惯。

二、利用课堂最后3分钟,总结引领启发

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一定的,12岁以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35分钟左右,而下课前的几分钟更是学生心神不定的时候,很多教师在这个时段选择布置作业或者让学生自行看书,但学生显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完全集中精力,针对这种必然的生理、心理现象,提升课堂最后几分钟的利用效果是提升大班额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于是,在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的策略上,笔者总结出了几个小方法。

1.知识方法性课堂上,以学生为师

如在讲解病句、文言文句式等知识性、方法性较强的课堂上,最后三分钟,教师可以安排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当教师,讲解当堂课的知识点。大班额学生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的时候能跟上教师的思路,但并不代表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知识点,在自己给自己当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自行理顺思路的前提下发现知识漏洞,利用课下时间询问同学或老师,从而真正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

2.赏析性课堂上,以诵读结束课堂

例如在诗词、文言文赏析课堂的最后3分钟,或者让学生自由诵读,或者让学生整体诵读,从而在诵读中真正感悟诗词和文言文自身的语言节奏感和美感,让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贯穿于学生的诵读中。

课前导入固然重要,课堂即将结束的几分钟更是知识巩固的绝妙时机。利用好这几分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对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有效利用,能真正整合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拓展课堂的深度,让学生进行真正有效的思考。

三、提问引导有深度,书面表达参与广

大班额教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师提问,但学生的参与面小。很多学生刚刚进入思考的环节,或者刚刚有所感悟,问题就已经被另一部分反应较快的学生回答得较为完美了。因为,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处在对教师提问的浅层次思考或者被动思考上,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提问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来。针对这个情况,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摒弃无效提问,挖掘深度问题

在课堂上要少提“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的没有深度的问题,不要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思考的情况下进行无意识的回答,而应当在提问的深度方面进行挖掘。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蔺相如在两次面对秦王的时候能如此从容淡定?他的底气从何而来?”学生联系文本来深究,很快发现,在渑池相会这个环节中,所占笔墨最多的确实是蔺相如,他临危不惧展现了最佳的风采。然而细心的学生很快发现,文中还提到了廉颇的大军,这才是蔺相如和赵王底气的有力支撑。这样一来,学生就感悟到了文本内部的关联、文言文设笔的巧妙、以及人物形象的合理性。

2.摒弃开放性问题,挖掘封闭性问题

艾青的现代诗歌范文第8篇

同学们:开学这几周我们一直进行现代诗歌的学习,你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朗诵你们喜爱的诗歌。的确,青少年喜欢诗歌,诗有韵律,有形象,语言简洁而又意味深长,最能锻炼人的想象能力,最能表现激情。青年人热情洋溢,朝气蓬勃,更适合写诗。可以说,花季年华不能没有诗,青春是诗的年龄。诗化人生,不是要人人都成为诗人;而人人充盈诗情却是现代人生的必需。

那么,中生W写新诗要注意些什么呢?

1.内容集中。诗歌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往往选取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反映生活的本质,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臧克家写于四十年代的《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短短六行诗,具有惊人的概括力,它不仅是三代农民的写实,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苦难生活的缩影。

2.饱含感情。诗歌是最长于抒情的文学体裁,是数千年来人们的欢声笑语、泪珠叹息和呐喊呼吁的结晶。诗歌的感情有两个要求,一是真挚,二是强烈。艾青在狱中写下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几乎每节诗都用一组长长的排比句表达对大堰河的挚爱与怀念,字里行间浸透着爱之深、念之切。可以说,如果没有对乳母的真挚感情,就不会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3.韵律和谐。它包括押韵和节奏两个方面。诗句的末一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整首诗咏唱就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美。如晓光的《那就是我》就具有韵律和谐的特点。

4.形象生动。诗有形象才有生命力。如《掌纹》一诗:“据说看掌纹可以预知未来/因为它是人生的轨迹/于是在那位老先生面前/我将手慢慢地伸了过去/老先生告诉我/你的未来就如掌纹一样/弯弯曲曲/会有许多辛苦/但也有许多欣喜/缩回手的一瞬/我突然明白/未来就如掌纹/完全握在自己手里”。“掌纹”是举手可见的形象,借它的“弯弯曲曲”喻指生活的“辛苦”和“欣喜”,贴切自然。最后两句,“缩”手紧“握”,一个多么平凡的动作却是神采之笔。朴素的语言概括深刻的道理,自信自强正是新一代青少年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人生的“弯弯曲曲”就是借“掌纹”的形象表达的。主宰命运,自强不息,就是凭“缩”手紧“握”的动作而充分表现。

5.意境深邃。古人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景,三曰意境。物境求其形似。意境难以抑制。而意境为最高境界。物是表象,情是内涵,意是核心。如徐敬亚的《既然》:“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浪/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了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就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四个“既然”连接的四组诗暗示出人类生存的艰难。渺小的人类如同在浩瀚的大海中,前也无岸,后也无岸。但要生存,必须踏着波涛前进。前进,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诗所表现的正是对生活的思考,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是从迷惘中觉醒了的一代人,对生活的重新选择和思考。

校园,是青春涌动的地方,是思想萌芽的地方,是艺术诞生的地方。我坚信,校园里潜养着智慧的光芒,校园,是一方诗歌的热土,星星点灯,照亮我们未来的路!这就是我要对你们所说的话。